【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五单元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导学案
21-1《古诗三首》之《出塞》
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1 古诗三首之《出塞》1.学习《出塞》,有感情背诵《出塞》。
2.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主要作品有《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2.秦和两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建立,巩固,发展和强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封建君主为保卫边疆,扩大疆土,夺取政权,巩固势力,不断的发动战争。
在四个多世纪的战争里,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1课时)✂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里()未还.()飞将.()不教.()2.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关:未还:万里:但使:不教:胡马:度:3.用“∥”和“/”画出古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出塞》选自,作者是我国代诗人。
是一首慨叹的,表达了希望朝廷,早日平息,使国家,人民过上的美好心愿。
“出塞”就是到去。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释题,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1.读诗句,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结合自己的理解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2.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想象画面。
⑴读资料:从资料中的一串数字可以感受到什么?【资料链接】秦和两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建立,巩固,发展和强盛时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语文S版1.学会“秦、邸”等4个会认字,“熏、杭、汴”等5个会写字。
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收集作者资料。
2课时一、话题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学习《出塞》1读古诗,品韵味。
(1)读正确、通顺。
引导学生读准:还(huán)将(jiàng)教(jiào)(2)读出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作者资料及对诗题的了解,派代表汇报。
3明诗意,悟诗情。
(1)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习?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2)悟诗情。
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你还要怎样学?(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小结:通过描写戍边的艰辛,表达了希望良将把守边关,百姓能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3)请你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三、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男女生赛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相同点:(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
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点:(1)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写的是北宋遗民——诗人。
(2)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题为《古诗三首》。
本课包含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韵律诗和绝句,对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三首古诗,学会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诗、思考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并欣赏古诗的表达方式。
2.难点: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美好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是围绕着古诗这个话题展开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我一起学习。
(二)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闻雷》。
(三)课文理解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闻雷》这首诗由谁写的?b.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雷声的威力?d.这首诗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回答)2.请同学们跟读这首诗,并体会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四)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但是,对于这些较为深奥的古诗,他们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2.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古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秋夜的宁静或战争的残酷。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导学案
1.《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供、稚、磬、陂、漪”7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一、课文朗读(对应目标2)1.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一边读一边标注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为止。
借助工具书、拼音或注释读准古诗字音,把古诗读两遍,能读正确、流利。
2.读准节奏。
学习提示:借助于停顿符号,将古诗词读出节奏。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主要内容(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阅读这三首古诗,可以通过注释、作批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大体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自主练习:(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课学到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村()(填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的情景。
(3)《村晚》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四、理解体会(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借助注释或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要求:插图要富有创意,能够体现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色彩搭配和谐。
4.研究性学习:分组研究一位古诗人,了解其生平、作品特点、艺术成就等,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报告内容要详实,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体现出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5.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古诗词相关的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要求: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阅读感悟。
4.学会运用关键词、关键句进行诗词解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动画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词接龙、角色扮演、创意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教师强调古诗词在文学素养、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古诗词三首》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挑战。兴趣方面,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有较高的欣赏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品味;挑战方面,古诗词的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1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第一单元知识归类一、会写词语昼夜 耕耘 报晓 蝴蝶 蚂蚱 樱桃 锄头 承认 蜻蜓 随意 嗡嗡 拔河 铲平 割舍 拴住 水瓢 闲逛 圆滚滚 明晃晃 沧海桑田 二、辨字组词⎩⎨⎧昼(白昼)旮(旮旯) ⎩⎨⎧耘(耕耘)耕(耕种) ⎩⎨⎧桑(桑树)叠(折叠) ⎩⎨⎧晓(报晓)浇(浇花) ⎩⎨⎧蝴(蝴蝶)糊(糊涂) ⎩⎨⎧蚂(蚂蚱)妈(妈妈) ⎩⎨⎧蚱(蚂蚱)炸(爆炸) ⎩⎨⎧嗡(嗡嗡)翁(老翁) ⎩⎨⎧樱(樱花)婴(婴儿) ⎩⎨⎧拔(拔草)拨(拨打) ⎩⎨⎧铲(铲子)产(产生) ⎩⎨⎧割(收割)瞎(瞎说) ⎩⎨⎧锄(锄头)助(帮助) ⎩⎨⎧拴(拴住)栓(门栓)⎩⎨⎧瓢(水瓢)飘(飘散)⎩⎨⎧逛(逛街)狂(疯狂)三、多音字供⎩⎨⎧ɡònɡ(供品)ɡōnɡ(提供) 晃⎩⎨⎧huǎnɡ(晃眼)huànɡ(摇晃) 燕⎩⎨⎧yān(燕京)yàn(燕子) 兴⎩⎨⎧xìnɡ(兴致)xīnɡ(兴奋) 骨⎩⎨⎧ɡǔ(骨气)ɡū(花骨朵) 分⎩⎨⎧fèn(分外)fēn(分别)折⎩⎨⎧zh é(折断)shé(折本)zhē(折腾) 抹⎩⎨⎧mā(抹净)mǒ(抹黑)mò(抹墙)四、近义词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阴凉—阴冷 承认—认可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澄澈—清澈 稀罕—稀奇 郑重—慎重骨气—气节欺凌—欺辱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水天一色)不可胜数—不计其数顶天立地—高耸入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乐此不疲—其乐无穷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离乡背井—流离失所无边无垠—无边无际良辰美景—吉日良辰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五、反义词新鲜—腐烂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漂泊—定居偶尔—经常稀罕—平常郑重—随便澄澈—混浊马马虎虎—一丝不苟不可胜数—屈指可数恍然大悟—百思不解乐此不疲—浅尝辄止离乡背井—安居乐业良辰美景—月黑风高六、成语1.成语盘点光芒四射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相映成趣离乡背井茂林修竹良辰美景2.成语接龙光芒四射→射人先射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千上万→万众一心→心口不一→一扫而光顶天立地→地久天长→长年累月→月光如水→水涨船高→高枕无忧→忧国忧民→民安国泰→泰山压顶3.成语拓展形容数量多的成语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恒河沙数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七、诗文佳句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三首》导学案(精品)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二、单元教学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
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5、古诗三首学习内容5、古诗三首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1-2《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
②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 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 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 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2
本课编写:黄国兰 审稿:李俊林
安岳县义务教育语文社 S 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课件出示诗句与图画,诗与画相结 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指导朗 读。]
⑵读诗句,回答问题。 暖风熏得游人醉。 ①诗句中的“暖风”是指什么?
⑤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 什么?
⑥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诗。 ⑶在这批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 杭州吗?
⑷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 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 杭州吗?想到这些,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请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西湖歌舞几时 休?”
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③诗句中哪一个词能体现权贵们玩 乐的样子?
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④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结合自己的 理解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2.读资料——知识链接。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指名学生读, 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3.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⑴学生齐读古诗。当时的南宋金兵横 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 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你是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总结提升
1.带着对诗歌的理解,再次配乐朗 读诗歌。
2.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 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 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 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 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 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 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课后阅读《满 江红》。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 精选1篇
好的,以下是您需要的五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的内容:一、《登鹳雀楼》1.作者:王之涣2.创作背景:唐代,王之涣任官太原太守时,登上鹳雀楼,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登高远望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
5.重点词语解释:- 鹳雀楼:古代建筑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
- 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 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奔腾而过,最终汇入大海。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作者:白居易2.创作背景:唐代,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时,游览了当地的草原,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草原上的景色和自己离别时的感受。
5.重点词语解释:- 古原草:指古代草原上的草木。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一岁一枯荣:形容草木生长周期的特点。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静夜思》1.作者:李白2.创作背景:唐代,李白在长安做官期间,夜晚独自思念故乡而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夜晚时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景。
5.重点词语解释:- 床前明月光:形容夜晚明月的明亮。
- 疑是地上霜: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地面像是覆盖了一层霜雪。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我们来看看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仅供大家参考!【教学建议】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解读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本单元选入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战争的反感。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国家及人民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文中的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分析诗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诗人的生平背景、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字词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自主阅读,注意理解诗文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_语文S版
1.学会“秦、邸”等4个会认字,“熏、杭、汴”等5个会写字。
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收集作者资料。
2课时一、话题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学习《出塞》1(1)读正确、通顺。
引导学生读准:还(huán)将(jiàng)教(jiào)(2)读出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作者资料及对诗题的了解,派代表汇报。
3(1)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习?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2)悟诗情。
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你还要怎样学?(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小结:通过描写戍边的艰辛,表达了希望良将把守边关,百姓能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3)请你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1)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三、布置作业12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2男女生赛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相同点:(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
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点:(1)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写的是北宋遗民——诗人。
(2)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1)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2)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3)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体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2语文版
《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1.学习《出塞》(1)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
打开书104页。
板书;读古诗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引导学生读准:还(huán):回来。
未还:没有回来。
将(jiàng):将领。
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ào):让。
不教:不让。
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
)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诵默写三首诗。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方法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悟诗情。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作业设计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节假日通常是怎样度过的?
板书设计
20*失去的一天
佩佳:什么也没做
其他人:收获
对比珍惜每一天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第五组
学习内容
21古诗三首
学习内容
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包括《出塞》《题临安邸》和《示儿》三首古诗。
《出塞》选自《全唐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名诗。作者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21古诗三首_语文s版
第一站——自主学习1.查资料:我了解到的王昌龄、林升和陆游。
2.我能认真阅读古诗,圈画诗中的生字、词,弄清字音,利用工具书或联系诗文明白得难解词的意思。
3.再读古诗,我能认真摸索古诗的要紧内容。
4.默读古诗,我能尝试着明白得诗句的意思,在不明白的地点做上记号,预备上课与老师、同学交流解决。
第二站——挑战自我1.同桌相互检查字词自学情形。
2.我来说说古诗的要紧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站——合作探究一、学习《出塞》。
1.诗题中的“塞”是__________的意思。
看到如此的诗题,你想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人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刻词,让你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中“人未还”让你想到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___ ______________,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题临安邸》。
“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一个“醉”字使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
(重点)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知识链接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进士,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
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出塞》被尊称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自主学习1.比一比,再组词。
秦( ) 邸( ) 熏( ) 汴( ) 杭( )泰( ) 抵( ) 墨( ) 咔( ) 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一般而言,七言诗是2、2、3的节奏,即“××/××/×××”。
)合作探究一、学习《出塞》体会唐代的军旅生活。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以下字音:还(huán) 将(jiàng) 教(jiào)2.查阅注释,理解诗意。
(温馨提示:关,边关。
还,回家。
首句时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理解为“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3.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同一明月下的战士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4.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二、学习《示儿》感受诗人深厚赤诚的爱国之情。
1.反复吟诵古诗,感知诗意。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万事空:。
但:。
九州:。
诗句的意思: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
定:。
乃:。
诗句的意思:。
4.小结。
这首诗,作为一份,无愧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弥留的话语,千头万绪。
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的遗嘱,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的胜利消息告诉他。
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了诗人之情三、学习《题临安邸》1.朗读古诗。
2.就在以陆游为代表的这些南宋遗民还在热切盼望祖国统一时,那些南宋权贵们在干什么?“暖风熏得游人醉”通过“醉”字,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盼到祖国的统一,你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4.小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无比忧虑,对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拓展延伸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
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第2页《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示儿》教案设计。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示儿》教案设计,一起来学习下!《示儿》教案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示儿教案设计教学分析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师:看老师写个名字(板书:陆游)你对他了解多少? 生1: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作九千三百首之多.生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生3: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他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人?(媒体播放诗人晚年画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陆游?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临终前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板书:示儿)这也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生:叫遗书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写财产的分配等……师;那陆游写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情1.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要求从题目开始,一行一行往下读,同时思师:这次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回答)问:你怎么读懂的?(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你很会学以致用,看注释的确是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看屏幕上的全诗,一起疏通诗意)2.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
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
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3.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6.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三、设置情境,深情读诗1.弥留之际的陆游,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时常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1)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2)仞:古时八尺为仞。
岳:高大的山。
3)遗民:沦陷区的人民;4)胡尘:胡人骑马时扬起的灰尘,比喻金兵占领的领土2.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能看到陆游眼前浮现的那画面吗?(播放影象资料)生1: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师:哪里让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读读;还有吗?生2:我的眼前是那些居无定所的百姓,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而我们的大人也没有吃的好给。
冷不防,胡人的鞭子狠狠地落在了妇女的身上,随即穿来凄凉的哭声……生3: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
师:真是血淋淋的场面啊。
你是从哪句诗浮现这样的画面?读读师: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来解救。
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盼,盼了几年啊?生A:一年生B:两年,十年?师:整整六十五年啊,同学们,六十五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受多少折磨啊!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苦痛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血泪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陆游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想到这些百姓,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生:悲伤师:看到百姓受到这样的折磨,陆游还仅仅是悲伤吗?生:悲痛师:是啊,陆游这时的心情那是悲痛啊。
读到这,我们看到了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光是为自己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哀,还有为这些百姓而悲痛,谁来读读这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由原来的遗憾转化为悲痛,表情、音量上有很大进步。
师过渡: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当他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片段时,他的“悲”,又该怎么去理解呢?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师:这时的陆游是悲哀吗?是悲痛吗?是什么了?生:高兴师引导:同学们,陆游因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谁的身上?生:王师的身上。
师:那么你再读读这诗,你所看到的王师在做什么?想到这个的陆游心情还是高兴吗?(学生连忙摇头)小手再次举高生:这时的陆游很悲愤师:你从那看出来陆游一想到王师,一想到南宋的权贵们会悲愤?生:因为当时的大臣们,朝廷权贵们在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停息过;师:还有吗?还有别的补充吗?生:他们一直在饮酒作乐,喝得嘴熏熏的,连自己的都城都要分不清了师:你又是从哪看出来?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