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doc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作者:邢佳张飞刘建东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2期[摘要]随着双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关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断增加。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阐明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文章通过笔者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效果,论证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双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思考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双语教学习得输出关联[作者简介]邢佳(1982- ),女,长春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张飞(1979- ),男,长春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刘建东(1979- ),男,长春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吉林长春130032)[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3-0123-02随着世界各国对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日益重视,聚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断增加,相关研究成果颇丰。
包括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模式”、斯温(Swain)的第二语言输出假说、罗德·埃利斯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奥德林的语言迁移理论、莱恩伯格的“关键期”假说以及斯博尔斯基的第二语言习得框架结构。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国际贸易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汉英双语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
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当其冲的是需要奠定夯实的第二语言基础。
于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关联得到理论与实践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
笔者在长期从事双语教学的理论追寻与实践思考中深刻感受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双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也在实际双语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Krashen的“监控模式”与Swain的第二语言输出假说克拉申(Krashen)在其“监控模式”中提出“学习与习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和“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开展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双语教育概述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问题
与挑战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改进
建议 • 结论
01
双语教育概述
双语教育的定义
01
双语教育是指在同一教育过程中 ,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母语以外的 另一种语言。
总结词
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如何平衡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是一个重 要问题。
详细描述
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面临对本民族语言 和文化传承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语言和文化,双语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双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总结词
双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4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改进 建议
优化双语教育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
总结词
完善政策体系,明确政策目标,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完善双语教育政策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双语教育政策,明确双语教育的目 标、任务和措施,为双语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双语教育政策,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双 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政策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 性。
双语教育不仅教授语言知识,还涉及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护和
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双语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新疆双语教育历史
新疆双语教育始于20世纪 50年代,经历了不同阶段 的发展和演变。
当前双语教育政策
新疆地区实行双语教育的 政策,旨在提高少数民族 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民 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开展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开展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推行双语教育,新疆地区也开始逐步推行双语教育,既是对保护和传承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一种尝试,也是实现中国民族团结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双语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首先,双语教育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
少数民族是我国和新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我们需要尽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因此,发展双语教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政策方向。
双语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以传承和发展,丰富零散和稀少的文化资源,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达到教育多元化的目的。
其次,双语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和难度,双语教育需要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和努力。
其次,由于地域分布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数量和经济水平较低,往往缺乏一个完备的双语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
同时,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汉语教育与本地语言的比例,以避免汉语对本地语言的侵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对策。
首先,应鼓励民族特色的教材编写,提高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兴趣,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加大教材品种和质量的创新。
其次,需要加强本地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培养一批双语教育的专业人才,推行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引智等手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最后,可以提高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构建完备的双语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发展。
总之,在推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稳步推进双语教育的开展,努力为新疆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了解和应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介绍,以及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由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的一系列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克鲁斯-摩纳汉模型、输入假设、输出假设等。
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克鲁斯-摩纳汉模型为我们解释了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初级阶段到精通阶段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了对语言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的逐渐习得。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一模型提醒我们,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则为我们解释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性。
输入假设指出了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
而输出假设则强调了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输出语言,来巩固和强化自己的语言技能。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练习。
我们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不断输入英语,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口语和写作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师也有启示。
例如赫尔姆斯和斯莱维奇提出的认知水平理论,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来解释了学习者在掌握语言技能时的心理过程。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并且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下功夫。
还有斯威内贝提出的交际教学理论,强调了语言教学需要注重与真实交际活动的联系,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的启示。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我国许多大学已经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关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探析其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张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而非计划性的过程,它强调了输入假设、交互作用假设等重要理论观点,指出了在正确的环境条件下,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习得目标语言。
针对这一理论观点,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应该注重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还强调了输出假设,即通过语言输出来促进语言习得。
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以巩固所习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教师在实践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双语教学提供了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交互。
在双语教学中,可以借鉴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然和有效的语言习得环境。
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或者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交际。
通过采用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醒我们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个体特点和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学习策略的差异、情感态度的差异等。
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
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与新疆双语教育的教师,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新疆双语教育是一种以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同时学习和使用汉语和自己的民族语言。
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尊心。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学习汉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汉族文化中。
而通过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自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
其次,新疆双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语言能力。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还会学习其他外语。
这种多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增强就业竞争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新疆双语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还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知识、思维、情感、实践等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实施新疆双语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较多,学习的内容也较多,给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教师需要具备跨文化的教学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外,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学生所学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存在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依然坚信新疆双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通过培养学生的多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学习者在非母语环境下,通过对语言输入进行理解和加工,逐
渐形成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具有重
要的启示。
首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输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让
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渐形成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输入的质量也很重要,需要尽可能
地提供真实和自然的语言输入,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
其次,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需要与母语人士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获得更好的
语言输入。
教师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与母语人士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在真实
的交流环境中习得语言。
此外,教师也需要教授学生有效的交际技巧,让学生能够在与母
语人士的交往中更有效地获取语言输入。
第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历程,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语言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
选择和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记忆、理解、输出、检索等。
英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有效
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具有重要的启示,强调输入、交流、个性化
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和支持。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引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语言。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交互学、认知语言学等多种理论。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认识不断深化,也不断推动着相关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发展。
二、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1. 强调学习方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这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大学英语双语教学需要从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和个性化教学。
2. 注重语言输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帮助他们进行语言习得。
这对于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来说,就是要注重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和实际语言运用的机会。
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例如增加听力、口语训练和阅读活动等。
也需要创造更多的真实语境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
3. 重视社会交互社会交互学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交流来实现的。
在大学英语双语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组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讨论会、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 强调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认知过程来实现的。
在大学英语双语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研究人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心理、认知、语言结构及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等方面的一种理论。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这些理论对于他们在教学中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以下是对英语教师的启示:1. 了解学习者的背景和文化对于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学生的背景和文化是他们语言习得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景和文化,为学生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具有与英语相似的语言结构,因为他们的母语是拉丁语系的语言。
这些学生可以采用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教学方法。
2. 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
在传授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时,教师应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这是因为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建立新知识和他们已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持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可以加速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
学习者需要持续不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以加速他们的语言习得过程。
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互。
如果学生可以在课外也接触到英语,那么他们的语言习得效果会更优秀。
4. 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
a. 语言输入教学法: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接触和理解目标语言。
b. 交际教学法: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交际,逐渐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c. 语言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语言结构,理解语言的变化规律。
5. 对于不同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不同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等形式;而对于成年人,可以采用自主学习、阅读和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总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教师应对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进行了解,从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效果。
从语言的两个基本特性看新疆的双语教育
限 性 和 不 足 、 么 携 带 的信 息 有 限 、 么 适 用 的 交 际 要 要 领 域 有 限 、 么 使 用 起 来 需 要 凭 借 其 他 条 件 , 语 言 要 而 可以负载 的信息量 几 乎 是无 限的 , 乎 可 以适 用 于 几
切 生活领 域 。
级各类 的教育更 是离不 开语 言这个 工具 。
●文化教育
从 言 基 特 看 疆 双 教 语 的个本 性新的语 育 两
谢 新卫 牛 小莉
摘 要 在 现代 化 、 球 化 、 息 化进 程 中 , 言 的交 际工 具 性和 人 文 社 会 性 这 两 个 基 本 特 性 的权 重 正 在 发 展 全 信 语 变 化 。 语 言 的 人 文社 会 性 逐 渐 衰 弱 , 而语 言 的交 际 工具 性 需 求 则在 显著 上 升 、 掌握 国 家通 用语 言 文 字 , 习先 进 科 学 学 技 术 巳经 成 为各 民族 人 民发 展 的必 要 条件 。新 疆 的 双 语教 育 , 方面 保 障 各 少 数 民族 学 习本 民族 语 言 文 字 的权 一 利, 一方 面推 行 国家 通 用 语 言 文 字 , 既 体现 了民族 平 等 、 言 平 等 的原 则 , 这 语 又适 应 了社 会 发 展 和 国 家 统 一 的 需要 。
人 类 社 会 之 所 以 需 要 语 言 , 是 因 为 社 会 成 员 就 之 间 需 要 相 互 沟 通 、 此 协 调 , 此 , 际 工 具 性 是 彼 因 交 语 言 的 基 本 特 性 。 恩 格 斯 在 《 动 在 从 猿 到 人 转 变 劳
当今世 界 , 言和 民族 并 不存 在 一一 对 应 的关 语 系 , 同 的 民族 可 以 选 用 同一 种 语 言 , 一 个 民 族 也 不 同 可 以选 用 不 同 的语 言 。 但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言 仍 然 语 是 民族 的重 要 特 征 之 一 , 同 民族 文 化 、 它 民族 认 同 感
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优秀2篇)
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优秀2篇)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篇3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在新疆地区,通过教授汉语和当地语言(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来促进当地人民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疆双语教育可以促进当地人民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学习汉语和当地语言,当地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习汉语也可以帮助当地人民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其次,新疆双语教育可以促进当地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学习汉语和当地语言,当地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学习汉语也可以帮助当地人民更好地推广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最后,新疆双语教育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汉语和当地语言,当地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市场和商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学习汉语也可以帮助当地人民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
总之,新疆双语教育对于当地人民的发展和进步、当地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推广新疆双语教育,促进当地人民的发展和进步。
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篇4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在新疆,双语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新疆的一名双语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双语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双语幼儿园,我们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交流,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其次,双语教育需要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我们不仅注重孩子语言知识的掌握,还注重语言的运用。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歌曲、故事等,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点滴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大力推广双语教育,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
这些新模式的推出,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双语和教学达到最佳水平,所以,有必要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一、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其类型双语教学的意思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
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往往是后天习得而来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所谓双语教学,即能在教学里使用的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疆各中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但都采用了汉语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所以效果并不显著,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效果不理想。
为进一步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2008年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普及模式):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可以简称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民语授课”)。
模式二(目标模式):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
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各地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学模式。
由于新疆各地存在着民族分布的差异,所以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各地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主要以下几种:模式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加授汉语。
这种模式主要是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如喀什、阿克苏、和田、吐鲁番等地,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民族中小学比较多见。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是每一位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二语习得理论,作为揭示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应用。
1.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1.1 二语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一语言习得是儿童在母语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的语言能力,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指儿童或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
第一语言习得是以交流为目的的无意识过程,而第二语言习得则常常是有意识的学习和运用过程。
1.2 二语习得理论的代表人物在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中,有两位重要的理论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劳尔·卡尔普(Ralph Cauldwell)。
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发展性假设”等一系列理论,侧重强调了输入和语言环境对于习得的重要性。
卡尔普则强调了习得与学习的区别,以及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2. 二语习得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2.1 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提供丰富、自然的语言输入对于小学生的英语习得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故事书、游戏等方式创造一个富有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机会。
2.2 注重情感与习得的结合在卡尔普的理论中,情感因素被认为是影响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并促进他们的英语习得。
3. 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3.1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是二语习得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应用。
关于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加强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推动少数民族与汉族同等双语教育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也是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目标。
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实现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教育平衡、人才培养、长治久安1. 引言1.1 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生的地区,少数民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能够加强少数民族的本民族语言教育,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维护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推动少数民族与汉族同等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发展,减少民族间的语言隔阂和文化隔膜,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还能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加强各族群众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共同维护民族团结与和谐。
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能够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为实现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加强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教育是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环节。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中注重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围绕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习得假说、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
然后探讨了这些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习得假说强调情境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输入假说则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丰富的输入材料,互动假说侧重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输出假说则强调学习者通过实际输出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最后总结指出,二语习得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语言教学应当注重学习者的实际习得过程,并且这些理论的启示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语言教学、习得假说、输入假说、互动假说、输出假说、学习者、习得过程、教学效果。
1. 引言1.1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理论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如何获得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论。
这些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如何习得新语言,如何将新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使我们意识到,学习一门语言并非简单地学习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习得假说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内在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输入和实践来激发学习者的自然习得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不断接触和使用新知识。
互动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语言使用的互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语言。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实践。
二语习得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理论,注重学生的实际习得过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对于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对于英语教师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他们设计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英语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机。
根据理论家克鲁舍夫斯基的理论,情感和动机对于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师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可以通过引入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教材、提供与学习者兴趣相关的任务和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英语教师应该关注语言输入的质量和可理解性。
根据输入假说,学习者需要接触到清晰、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英语教师需要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输入,如真实对话、有趣的故事等。
教师还应该确保语言输入的难度适中,切合学习者的水平,以便学习者能够理解并积累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英语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根据理论家尼柯尔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者能够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英语教师需要提供给学习者丰富的合作和交流机会,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英语教师应该采用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和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
根据理论家戈德斯坦的个性差异理论,每个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学习风格和优势。
英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习者,可以设计一些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语言学习任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机、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鼓励积极参与和实践,以及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和学习风格,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王辰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归纳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习得时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二语习得理论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改进汉语课堂的几点建议,力求对汉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研究在西方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
现在的二语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诸多学科交叉的、有明确研究对象及一整套独立于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习得理论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应用语言学的前沿阵地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
在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多数研究是以引进、介绍或评述西方学者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或新观点为主。
目前在我国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应把握二语习得研究内容的主体性特点,强调多学科兼容并蓄的原则,来构建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体系。
二语习得研究第二语言的感知、理解、生成、习得和运用,能够验证语言学、心理学的种种假设,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二语习得理论更加关注学习者,使教师更加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这一主体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往往放在如何教这一问题上,对于如何去学习以及学习主体的关注总是不够,而正是二语习得理论促进了人们对学与学习者的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为何要进行汉语学习以及为什么能够获得汉语学习这一能力给予关注,也就是强调以新疆学生为中心,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对学生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使用汉语所进行的描述、习得汉语时产生的偏误、习得汉语的变化及发展方式、学生所使用的母语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的可变性及语用特征)、外部因素(包括汉语习得时的输入与输出相互作用、所在地区的社会地位、民族、性别等)、学生个人差异(包括年龄、生理、情感、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指导作用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指导作用》摘要:摘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是国家语言战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确立的目标高度,表明在新疆少数民族教学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任务刻不容缓,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现在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微观上讲摘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是国家语言战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确立的目标高度,表明在新疆少数民族教学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任务刻不容缓,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现在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文通过对第二语言理论习得的研究,前期笔者通过了解新疆几所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作为结果,进行对比教学找出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质量给予一些启示,力求对今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一、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普遍认为是以S.Pit Corder于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错误的意义》和S.D.Selinker于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两篇论文为标志。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2](p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根基离不开心理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支撑,在研究中存在很多理论与假说。
其中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分析的最为具体,他的理论存在以下五个假说:(一)“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说这个假说通过区分“学习”和“习得”这两个概念,认为“习得”是潜意识下进行的,不像“学习”是有意识进行的,并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习得”习惯的养成相比“学习”习惯处于关键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启示作者:张萍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08期摘要:第二语言相关理论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二语习得规律才刚刚开始,研究并借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二语水平。
本文通过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探讨其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8-0022-02前言:双语教育是多民族多语种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研究少数民族习得其他语言尤其是汉语的过程和特征,对语言研究者和教育者都有很大益处,甚至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保存、保护、发展乃至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都将有深远意义。
自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
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理论及研究方法上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都有了一定的进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但综观前人研究,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实属稀少。
因此,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的部分理论入手,浅析其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启示。
1.概念的厘定1.1 习得。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的一些学者就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
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又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学习”与“习得”的假说。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学习”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成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实际上,“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无论是儿童或成人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这两种途径,比如儿童获得母语以习得为主,但同时在家长和学校的指引和干预下同时存在有意识的学习成分;而成人除了在课堂环境中学习语言以外,课下通过电视、广播、日常会话等多种形式也在无意识地习得语言。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中包含习得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把“第二语言学习”也称为“第二语言习得”,本文也采用“第二语言习得”这一术语。
1.2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而言的,是人们按照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加以界定。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如维吾尔族的孩子出生后习得了维吾尔语,而后又学会了汉语,则维吾尔语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汉语是孩子的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习得指第一语言习得之后的任何其它语言的学习[4]。
1.3 双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教育”与“教学”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一切具有教育作用的活动。
“教学”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组成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2]。
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2]。
本文所说的双语教学主要指课堂层面的双语教育活动。
2.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2.1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
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
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
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即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学习者通过上下文、语境或教具等其他手段来了解i+1的信息,从而也就习得了该信息所包含的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
同时,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尤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
按照这一假设,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即可理解性,趣味与关联性以及足够的输入量。
输入假说强调听力理解的重要性,特别是可理解的输入在语言获得中的重要作用很有意义,其“i+1”对教学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2 中介语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
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二语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
中介语是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由此可以看出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
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中介语假说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有利于探索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本质、发现二语习得的发展阶段、揭示二语习得过程。
2.3 文化适应理论。
又称环境论,认为语言是一套行为习惯,语言习得是这种行为形成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就是克服旧的语言习惯的干扰,培养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
近年来,这一理论影响力最大的当数舒曼的“文化迁移模式”。
舒曼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社会和心理上同本族语者之间距离的影响。
其中,社会距离指学习者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操另一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接触;心理距离指学习者作为个体所受到的影响因素。
这些社会和心理变量构成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迁移,即学习者适应一种新文化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迁移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向目标语迁移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第二语言习得的程度。
舒曼的文化迁移模式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3.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对新疆双语教学的启示3.1 提高汉语输入的质与量。
根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促成语言习得的关键。
也就是说,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从目前的语言水平i,通过包括“i+1”的语言输入,才能达到“i+1”的水平。
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能否做到向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关系到第二语言教学成败的关键。
要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必须在语言输入量上增强力度。
这里所说的输入量是有实际交际意义、学生通过努力可理解的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信息。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输入量上是不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加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课和阅读课的比重,保证充足的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同时,尽量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设置吃饭、问路等教学活动),以达到语言习得的效果。
此外,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占新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也很大,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课下常常以母语为其交际语言,因此,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课内教学的时间外,还应督促学生大量增加课外听和读的数量,让学生坚持每天在课外听读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提高输入材料的质量,确保输入的材料是学习者经过努力可以理解的。
克拉申(1982)曾提出:对于新的语言材料输入,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吸收。
一是教师采用简明易懂的方法进行输入,一是学生充分地利用上下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提供适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充分利用学生本身已有的语言能力,有效地推导有关联的意义,达到正确地理解。
另一个提高语言输入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网络教学。
网络凭借其集约化的优势,将形象、多元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
3.2 切实做到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中心。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师生关系得到了重新设定。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教师应该以所教对象及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其共性,但学生作为个体,也有其个性,其主观因素和情感因素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认真备课,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3.3 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偏误。
行为主义认为错误是刺激反应的一种偏差,应通过新的刺激来对正确的形式加以强化。
但是,认知主义观点则认为,学习者的错误恰恰证明了学习者是一个灵活的有分辨和判断能力的决策者,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善于不断调整其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
科德认为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体系,对我们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有积极意义。
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在目标语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具有过渡性,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对于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学生主动向目的语靠拢的发展过程,不应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成消极因素,相反,应鼓励他们应用所学得的语言。
在面对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时,教师应依据不同的偏误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纠正要侧重内容上和全局性偏误,对不影响语言信息传递和交际目的实现的形式上和局部偏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侧重和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要求理解确切、模仿准确、表达无误时,出现偏误应及时纠正。
另外,偏误纠正最好以学习者的自我纠正或学习者之间互相纠正为主,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正误机会,帮助学习者逐步修正其中介语系统,推动和加速其语言系统接近目标语。
3.4 加大对汉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文化一直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语言的学习,文化因素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知识是语言所负载的。
从语言教学的第一课开始,所教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因素,文化就成为语言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注释的方式直接阐述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将文化内容内化到课文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有关文化项目的练习,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把文化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教师可将春节的相关文化常识以注释的形式放在文后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也可将与春节相关的内容以课文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将语言和文化同时学习;教师还可把拜年这一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模拟课堂的实践将目的语文化内化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