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案八班级语文《陋室铭》教案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八班级语文《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班级语文《陋室铭》教案1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规范翻译。
2、体会高尚的情操。
3、学习类比、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1.理解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类比的写法。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学生的誓词:“学习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引入新课二、介绍、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有意刁难。
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
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铭”的文体特点: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是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
语言的特色:押韵、简约、开阔、优美。
三、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学生自读后屏幕出示朗读节奏,齐读。
四、课文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在于。
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灵:灵异,神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陋室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词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陋室铭》全文,重点解析“铭”的含义,以及刘禹锡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抒发自己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陋室铭》的基本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把握作者刘禹锡的情感态度,理解其高尚情操。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激发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所表达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陋室铭》的基本词句理解,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与“豪宅”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词句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情感体验:分析作者刘禹锡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高尚情操。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解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主要内容:a. 词句解析b. 情感体验c. 文言文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铭、陋、德、馨、谈、笑、鸿儒、白丁。
b. 简述《陋室铭》中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
c. 选取课文中的任意一段,进行翻译。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句解析2. 情感体验3. 文言文阅读技巧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句解析《陋室铭》中的词句解析是本节课的重点。
陋室铭优秀教案
陋室铭优秀教案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却有追求的人住在陋室中的情景。
本文将以“陋室铭优秀教案”为题,探讨什么样的教案才能被称为优秀,并对优秀教案的要素进行阐述。
一、教案概述优秀的教案应该是一份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文档,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反馈等要素,能够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设定优秀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符合学科标准和课程要求的目标,并结合教学任务合理分解目标,使学生明确知道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优秀教案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实用、生动。
教师应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课程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层次,使学生逐步扩展和巩固知识,形成合理的学习路径。
四、教学方法选择优秀教案中的教学方法选择应符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注重启发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优秀教案应注重合作学习和个别差异的因材施教。
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科特点,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达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的目标。
六、评价反馈机制优秀教案应该有明确的评价反馈机制,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诊断评价。
教师应合理设计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既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
七、教案的创新性优秀教案应具有创新性,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创新。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结语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引言《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著的一篇散文,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刊行。
这篇文章深刻反映了文人雅士的心理境界和审美取向。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如何尊重和欣赏生活中的渺小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因此,在八年级上册教学中,有必要将《陋室铭》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陋室铭》的作者和写作背景;b.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c.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文本信息,挖掘深层含义;b.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渺小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分析:本节课以《陋室铭》为课文,重点讲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思考空间。
2. 方法设计:a. 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b. 班课、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c. 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目睹文章中的景物和对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5分钟)a.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课前阅读《陋室铭》,并针对关键词和难点做好笔记和预习;b. 利用多媒体课件,面向全班讲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阅读分析(20分钟)a. 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复述文章大意;b. 通过提问等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和手法;c. 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发现文章深层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
(3)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背景和作者思想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 讲解法: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
3. 讨论法: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其韵律和意境。
3. 讲解: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6. 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深入了解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作者生平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陋室铭》的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资料。
3. 字典和古文词典:用于查找和解释课文中的古文词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主要围绕教材第二十二章“古文观止”中的《陋室铭》展开。
文章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却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陋室铭》的文学常识,熟读成诵,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作者的品质,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图片,引发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对文章的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佳句,并进行仿写。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作者品质的认识,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文学常识:古文观止4. 写作手法:对比、排比5. 作者品质:安贫乐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陋室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品质的认识。
答案:示例: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能安贫乐道,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努力进取。
2. 作业题目:运用对比、排比等写作手法,以“我的房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人生经历,进一步感悟作者的品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陋室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一些字词。
2、了解思想内容,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1、领会内容,体味感情。
2、背诵并默写。
情感与态度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1、领会内容,体味感情。
2、背诵并默写。
“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
“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这些人也是雅,是一种儒雅。
“可……形”:作者追求的不是庸俗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种生活?与庸俗相反的词,什么雅?
二、题解,作者。(
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谁来简介作者呢?)
三、朗读:自由读---点名读-----范读----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
四.默读,疏通文意。
1.默读,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2.整理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主要字词)
3.学生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课文通过山水用类比来引出陋室,点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作者德馨,再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来突出作者美德,再自比为诸葛亮、扬子云,表明他的志向与抱负。
八、质疑问难。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十、当堂背诵。
十一、课堂小结。
从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陋室铭》。
文章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但仍乐观向上、志存高远的高洁情操。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翻译、主题思想分析及艺术特色讲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翻译、主题思想分析。
难点:理解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整体感知课文。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学会运用。
4.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疑难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
6. 艺术特色讲解: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陋室”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8.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讲解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4. 主题思想:逆境中的乐观精神5. 艺术特色: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陋室”的理解。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案:(1)课后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陋室铭》教案(通用
《陋室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陋室铭》。
文章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所作,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字词的理解、句式的分析、修辞手法的鉴赏,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作者通过陋室描写所表现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进行准确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才能称为‘陋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陋室的意义。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讲解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分析,讲解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中的“陋室”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陋室铭》板书内容:陋室的意义作者的生活态度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中的“陋室”的作文。
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自读课文、讲解字词、分析课文、小组讨论、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对《陋室铭》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讨论如何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陋室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掌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具体章节内容:第四单元《陋室铭》,包括文章的、注释和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坚守节操、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领悟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住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讲解:详细介绍作者刘禹锡的背景,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3.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4. 逐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和讨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主题:安贫乐道,坚守节操4. 重点词汇:铭、陋、德、馨、颜、巷、榆、愚、桑、枢、瓮、牖、蓬、巷、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安贫乐道”的认识。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课后注释。
(2)文章主题:安贫乐道,坚守节操;寓意:通过描绘陋室,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观念。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 爱莲说》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陋室铭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第22课《陋室铭》。
文章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骈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骈文特色;3. 能够领会作者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难点:分析文章的骈文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才能称为‘陋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陋室的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进行初步解读。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章中的骈文特色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背诵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陋室铭板书内容: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陋室铭》;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陋室”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陋室铭》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能够背诵课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3. 开展以“陋室”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情感。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doc
1、能说出“铭”这一体裁的特点。
2、反复朗读,能翻译全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翻译全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
联系所学,感受新知。
加深记忆
积累字词
培养自主学习,
积累文言字词
与翻译方法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铭警戒自己、称述功德
课题名称:陋室铭
课程模块及章节:第五单元22课
备课时间:2014年9月23日学科:语文备课组:初二年级
(二)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三)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已有初一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但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不够主动。应该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训练,积累文言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的生活态度,请分别以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来作客观的评价。
1、熟读背诵本文。
2、仿照《陋室铭》的样式学写一篇铭文。
男女生各一名朗读课文
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2023年《陋室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
2023年《陋室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陋室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解题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树碑立传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喜闻乐见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日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其次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老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干脆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老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闻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方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详细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回答)馨。
6.老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方,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
精选《陋室铭》教案3篇
精选《陋室铭》教案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陋室铭》教案3篇精选《陋室铭》教案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陋室铭教案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陋室铭》教案 - 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陋室铭》这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理解其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陋室铭》的主旨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陋室铭》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陋室铭》的诗意世界。
2. 提问学生对于陋室的理解和评价,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展示与分析:1. 展示《陋室铭》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跟读原文,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刘禹锡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讨论与互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一段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辩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拓展与应用:1. 邀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并进行展示。
2. 练习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于《陋室铭》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与评价: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于《陋室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学研究,了解更多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文学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于《陋室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这篇散文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神家园”鉴赏评论课。
课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3学生一对一互相交流质疑,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自设问题探究文章的深意。
三说教学过程
学习古文四步活动法。
四步读书法,即:读其文、通其意,明其理,品其言。
具体操作是
自主学习:
1、释题,简介作者
2、通其意(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预习检测,记忆巩固。
交流研讨
导播,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在此基础上教师自然过渡: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刘禹锡的《陋室铭》。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
指导朗读
读其文(诵读感悟陋室)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
三是读出感情。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个读。
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出示研讨问题:
明其理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研讨,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
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1、课文开头两句话以“山”,“水”起笔,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2、品读中间八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描述“陋室”?
3 、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经过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喻
山(仙)名陋室(德馨)
水(龙)灵
居住环境高洁傲岸的节操
交往人物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日常生活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
子云亭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品其言(品析语言):(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
)
①反复诵读,挑选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
拓展提升(审读,探究陋室)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称颂:人品高尚。
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教化功能,在情境应用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达到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