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情况分析
高考物理题目分析技巧
![高考物理题目分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e1ab2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f.png)
高考物理题目分析技巧高考物理是理科生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最重视的科目之一。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理解题目并准确计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为了帮助考生们提高解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题目分析技巧。
一、理解题目理解题目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们应该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在阅读题目时,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关键词通常可以帮助你找到解题的思路,而关键信息则是解题所必需的数据。
只有充分理解题目,才能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二、分析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高考物理题目通常分为选择题和解答题两种类型。
选择题是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而解答题则要求考生进行计算或说明。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
1.选择题在做选择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逻辑思考。
一般来说,选择题中会有干扰项,因此需要通过排除法来确定正确答案。
在排除干扰项时,可以利用物理常识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2.解答题对于解答题,解答思路通常需要分析出题目的关键点,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或说明。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和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
如果遇到复杂计算题,可以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先计算部分结果,再将结果代入下一步计算,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掌握计算技巧在高考物理中,正确的计算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考生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计算技巧:1.小数运算在进行小数运算时,应该根据题目要求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
同时,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并且小数点应该对齐。
2.科学计数法在进行科学计数法运算时,应该熟练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转化,了解科学计数法的运算规则。
科学计数法可以帮助简化计算,并且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单位换算在进行物理计算时,往往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在换算过程中,应该熟悉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比例,并且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以避免计算错误。
四、举一反三,多做题为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考生们应多做题。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赏析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87aef3fab069dc502201f7.png)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赏析计算题通常被称为“大题”,其原因是:此类试题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题目的赋分值也较重.从功能上讲,计算题能很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一、物理计算题的审题——“八字方针”过好审题关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建议在审题时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1)“眼看”是前提“眼看”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用着重号加以批注;进而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这是解题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却不知所云;有些学生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看”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2)“嘴读”是内化,“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也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你漏看、错看等问题.例如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拿到一道题目不管是难是易,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遇到陌生的题目时他会更加兴奋、认真,逐字逐句研究,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不然,看见难题有畏惧感,头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思维,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灵感以解决问题.(3)“手画”是方法“手画”就是针对题述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过程,搞清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模型,找出题目关键,这是解题中重要的一环和解题突破口.要搞清物理过程,必须根据题中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可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若对物理过程理解错了,则这道题便无法挽回了.(4)“脑思”是关键“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不会太难,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但可能潜藏着陷阱,一不留意就会掉下去,可到头来却术知道为什么错了?遇到从未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这时可采取一些妙法,例如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然后再集中精力攻克题目等等.最要不得的做法是,遇到一道难题,看了几眼做不下去;就看下一道;写了几行又做不下去,再做前一道;刚有了思路却又放弃,去想下一道;反反复复:两道题一道也做不出来,可时间却又所剩无几;这时担心前面的题目会做错,又转而检查前面的题目,结果两大题没完成,前面的答案也不能保证,那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遇到难题,不必吓得不敢下手,从简单的方面考虑,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写出来,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得不到最终答案,也会获得步骤分.实在做不出来,也不要勉强自己,影响全卷的答题.其实,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不在于做不出难题,而在于做不对你本来会做的题目,这儿计算错误,那儿题目看‘错,导致到处失分.因此,在答题时,切忌不假思索地跟着感觉走,而应该在认真、快速读题的基础上,首先确定题目所涉及的范围,用到哪些知识和规律?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如何等等;在对问题进行快速诊断大致把握了解题方向的前提下,再动笔答题.但是,也不要待这个题目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清清楚楚后再着手答题.否则,非考砸不可!因为考试还要受时间的制约呀二、答题要规范每年高考成绩出来,总有一些考生的得分与自己的估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有的甚至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不清晰,卷面不整洁、不悦目,必然会造成该得的分得不到,不该失的分失掉了,致使所答试卷不能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调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然而,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模块拟从考生答题的现状及成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vB=mv2R,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R=mvqB.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r、ν”不分,大小写“M、m”或“L、l”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2.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母多用;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4.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5.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某相同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6.物理量单位的符号源于人名的单位,由单个字母表示的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的字母用大写,后面的字母用小写,如Hz、Wb.(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1.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常可看到“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2.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等.(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1.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绘制,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2.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3.画函数图象时,要画好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4.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三范例赏析例:(20分) 如图所示,组装成“S ”形的轨道平放在水平面上,Oa 部分由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直角坐标平面xO y 内,管口恰好落在原点O 上,直径与Ox 轴重合;a b 部分半圆形轨道的半径r 是可以调节的,直径也与Ox 轴重合,两部分在a 处圆滑连接。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923803f8c75fbfc67db279.png)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一、高中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力学中的综合问题运动情景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及往复运动三种情形。
2.从力和运动的关系来看,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否则做曲线运动。
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必在同一直线上,这也是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的常见隐含条件。
3.从规律选用来看:当物体受恒力作用,涉及时间问题时,常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时,通常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对于曲线运动问题,除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之外,常用功能关系求解。
当研究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通常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2)设物块刚能通过B点时释放点距A点为s,由动能定理可知:mg(s+3L)sin?兹-F·3L=0,可得s=9L。
二、高中物理动量与能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打击、碰撞、爆炸等问题及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通常用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解决。
应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求解的问题,是中学物理涉及面最广、灵活性最大、综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许多同学感到棘手的难点之一。
1.理清两条主线:一是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二是力对位移的积累——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的转化与守恒。
2.解题时要抓住特征及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过程特征,若只有重力、系统内弹力做功就看是否要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若涉及其他力做功,要考虑能否应用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关系建立方程;若过程满足合外力为零,或者内力远大于外力,判断是否要应用动量守恒;若合外力不为零,或冲量涉及瞬时作用状态,则应该考虑应用动量定理还是牛顿运动定律。
3.应注意分析过程的转折点,如运动规律中的碰撞、爆炸等相互作用,它是不同物理过程的交汇点,也是物理量的联系点,一般涉及能量变化过程。
例如碰撞中动能可能不变,也可能有动能损失,而爆炸时系统动能会增加。
一道物理高考题的深度剖析及规律总结
![一道物理高考题的深度剖析及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0b80faaeaad1f346933fe8.png)
一 AU2=AU1一△U3。
即 AU2=一△U1+△ , 故 △U3>AU2,△U3>AUj。 至于 △ 和 △ 的关 系 ,取决 于 R和 r的相 对 大小 ,从 l: ,可得 AU1=AIR,由 E=U2+Ir可 得 AU2=AIr故 有
将 定值 电阻 等效 为 电源 的内阻 , : +r,c项
正 确
图 2 图 1电 路简 化 图
【答案 】ACD。 解 法 二 :图像 法 (1)干路 电流 ,与可变 电阻接人 的 阻值R滑的 函数 图线 如 图 3,易知 A项正 确 。
D
图 3 ,-R 曲线
(2)路端 电压 与外 电路 的阻值 间的 函数 图线如 图 4,易 知 B项错 误 。
第 33卷 总, 第 481期
2015一年考第 7研期 一
一试 《 究一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oum al of Physics Teachin
Vo1.33 N 0.481 7.2015 .45.
一 道物理高考题的深度剖析及规律总结
张 锦 洲
江 苏 省 阜 宁 中学 ,江苏 阜 宁 224400
,
旦 的变 化趋 势 与 R滑变化 情 况相 同 :丁U1=R是 一
I
定值 ; I =尺滑的变化 趋势 与 相 同。
规律 三 :变 化量 的比值 变 化趋 势分析
(1)首 先讨 论 的 变化情 况
因 R是 一定值 电阻 ,由 U =IR有 AU =AIR,即
高考物理问题分析技巧有哪些
![高考物理问题分析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1573f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0.png)
高考物理问题分析技巧有哪些在高考中,物理学科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科目。
要在高考物理中取得好成绩,掌握有效的问题分析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考物理问题分析的一些关键技巧。
一、认真审题审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往往因为急于求成,没有仔细审题,导致理解错误,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逐字逐句阅读题目,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含义。
对于一些关键词,如“匀速”“静止”“光滑”“不计重力”等,要特别留意,这些关键词往往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影响。
2、画出题目中的示意图。
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题目中的物理情境,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等。
3、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分别列出来,这样可以使我们在解题时思路更加清晰。
二、分析物理过程物理问题往往涉及到一个或多个物理过程,只有清楚地分析出这些物理过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物理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我们要研究的是单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要注意不要漏力或添力。
3、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还是圆周运动等。
4、注意物理过程的衔接。
有些物理问题中,物体的运动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不同的过程组成。
在分析时,要注意不同过程之间的衔接点,以及在衔接点处物体的状态变化。
三、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在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高考物理中常用的物理规律有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
在选择物理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每个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或可以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等。
高考物理题解析
![高考物理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c769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1.png)
高考物理题解析
高考物理题的解析需要针对具体的题目来进行,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确定研究对象和物理模型:首先需要明确题目中的研究对象,将具体的物理情景抽象成理想的物理模型,例如质点、小球、单摆、弹簧等等。
2. 分析物理过程和状态: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物理过程和状态,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速度、加速度、力、位移等等。
3. 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根据物理模型和过程状态,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进行解答,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等。
4. 建立数学方程:将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方程,通过求解数学方程得到物理量的值,例如运动学中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等。
5. 解题思路的拓展: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需要运用多种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进行解答,需要对解题思路进行拓展和综合分析,例如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电路分析中的电流和电压问题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物理题的解析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要注重解题思路的清晰和规范,避免因为解题思路的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5a6e4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1.png)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范文高考已经结束,试题的难度和命题方向值得我们老师分析总结,考生在答题中的问题和失误也值得我们反思。
希望能为今后高三教学的复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1.试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精神,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
背景材料英的试题,答案比较准确。
注重试题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合理返还试题材料;注重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应用,强调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开放性设计,考查学生创造xx的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今年物理试题的整体难度比去年大,主要在计算23题、24题、30题和三大题。
今年的选择题结构没有变化,还有8道题,共48分,都是必考题。
难度比去年小。
要求考生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操作方法,这是学生经常练习的内容,不偏不倚,难度大,怪。
3.在物理计算题部分,必修题和选择题的划分比去年更加困难。
二十三题(15分)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械题。
要正确完整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列出6-8个方程。
这道题给出的已知数字都是数字,计算量很大,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很好的数学运算能力,尤其是数值运算。
根据与学生的对话,似乎很多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后面化学和生物问题的回答。
计算量如此之大,以至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都找不到。
这个问题让许多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及格。
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们就是想不通。
二十四题(17分)为必考题。
磁场知识是针对中上等学生的。
数学中的余弦定理被用到,但是很多学生不会用,说明今年的物理题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
30道题(15分)为选择题,从理科生高中学习的四个选修模块中各选一题。
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在以后选择选修模块时要慎重,对主要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一个粗略的想法。
在今年的物理部分试卷中,考生会发现题目一目了然的熟悉,但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些差异。
有意比较xx英是高考试题的一贯特征。
它经常在考生熟悉的模型中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考生,因此灵活地学习和使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物理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如何迅速找到解答思路
![高考物理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如何迅速找到解答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7998de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a.png)
高考物理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如何迅速找到解答思路在高考物理试卷中,不同的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从题型分析和解题技巧两个方面,介绍如何迅速找到解答思路。
一、题型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
在解答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留下可能正确的选项。
此外,还要注意对题目的理解,抓住关键信息,避免被干扰项迷惑。
2.计算题计算题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
在解答计算题时,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计算公式和数据,注意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的精度。
对于复杂的计算题,可以先简化问题,分步计算,逐步推导答案。
3.证明题证明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定律的题型。
解答证明题时,要对所给条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所学的物理定律和原理进行推导和演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证明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要注重练习和积累。
4.图表分析题图表分析题一般以实验数据、曲线或图形的形式给出。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表,理解图表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规律。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找到图表中隐含的规律或关联,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解题技巧1.弄清题目要求解答物理题目的第一步是弄清题目要求。
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所求的物理量和给定的条件。
只有弄清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
2.理清知识框架物理题目通常涉及多个物理概念和知识点。
解答题目之前,要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搭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这样做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把握解题思路。
3.运用物理公式物理公式是解答物理题目的重要工具。
在解答题目时,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在运用物理公式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量纲的统一。
4.多设思维实验在解答物理题目时,有时候可以通过设想和构思一些思维实验,用抽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
通过思维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探究物理规律,从而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
怎样分析和解答物理计算题
![怎样分析和解答物理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4d9d2eaaea998fcc220e98.png)
考前指导怎样分析和解答物理计算题卢小柱计算题作为一类能充分反映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主观题,越来越被高考所看重,其分值也越来越高,解题要求越来越严。
从以往的高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在解答计算题时常常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审题不细有些同学由于考场上过于紧张,或由于平时粗心大意的习惯影响,在审题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甚至有少数同学连题目都未看完就做出了答案。
更多的是看错条件,如把“摄氏温度”看成“热力学温度”;“匀速运动”看成“匀变速运动”;“透镜”看成“凸透镜”;“求转速”看成“求角速度”;“重物的重力为G”看成“重物的质量为m”等等。
2、解题不规范这是绝大多数考生解答计算时的通病,也是高考计算题解答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有些学生不仅字迹马虎了草,而且解题步骤也是颠来倒去,没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常常由于阅卷教师难以找到解题步骤而扣分。
由于高考评分细则中严格地按步骤计分,而答案分则是少量的,因此,这类同学将有可能丢掉大量的步骤分,这将导致高考估分与实际考分的较大差异。
3、语言表达不清楚高考计算题中明确规定“解答时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必须写出具体的数值和单位,没有步骤只有答案的将不给分”。
也就是说,物理计算题必须有明确、清楚的物理意义,它要借助于数学工具,但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数学题。
可是有部分同学受数学题的影响较深,整个解答过程中只有数学式子的运算,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即使有,也没有说清楚,应该画的受力图等没有画。
从而导致一些字母的物理意义指代不明。
这也是造成丢分的原因之一。
4、运算不仔细有些同学的运算能力不强,连一些非常简单的数值运算也要出错。
有时候,计算题第一步就算错了,导致后面的解答全部错误,这将是十分危险的。
对于这一类同学,解答过程中的原始方程式和字母表达式一定要写完整和到位,最后只代数值运算,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失分。
等等。
为了较好地解答计算题,特提出如下解题思路:第一 仔细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高中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分析
![高中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1f4a93f5335a8103d22020.png)
高中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1必要的说明(一)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1.说明研究对象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4.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5.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6.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二)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2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r、ν”不分,大小写“M、m”或“L、l”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2.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总结范文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90945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a.png)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总结范文(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
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
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
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
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
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其中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
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
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
(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解题规范化的具体要求:书写清楚,规律方程原始准确、条理规范,文字符号要统一,单位使用要统一,作图要规范,结果要检验(是否符合物理实际和物理规律),最后要有明确结论。
弄清楚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最后结果必须用已知条件或要求的字母表示。
高考物理易错易混问题(1)、判断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2,在计算星球上的平抛、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出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
高考物理答题分析与建议
![高考物理答题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b1962b7d1f34693dbef3e10.png)
【考查内容定位】 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路图主要是控制电路、测量电 路的连接。小灯泡阻值为小电阻—外接法,电压从0开始测量— 分压式接法。然后由伏安特性曲线分析阻值的变化,注意纵轴是 电流。第3问求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较难,因灯泡的阻值随电流 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找到灯泡实际的电流、 电压值。
【考生答卷问题】 (1)电路图绘制不规范,元件符号混乱 例如,电阻符号,有的考生将表示电阻方框涂黑,有的考生在 其中加上横线;再如电键,有的考生就在连通的线上画上一个小 圈,再加上一条短斜线,有的考生直接就没有画电键。滑动变阻 器的滑动触点没有加画箭头。 (2)答案呈现不规范,不能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例如本实验中的第二问: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 灯泡的电阻______(填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题目明确了 应该填写的内容,但很多考生仍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比如, 填成:大大,偏大,升高,越大,大,增小等。 (3)数值运算错误,运算能力差 从得分比例上看,最后能顺利完成两个计算的占比仅为11.32% 。有88.68%的考生没有顺利完成第三问的计算,反映了考生的 计算能力的欠缺。
高三物理答题分析与建议
第一部分:2017年高考学生答题问题分析 第二部分:高考阅卷时把握的整体原则 第三部分:给同学们的建议
第一部分: 2017年高考试卷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22.(5分):力学实验题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
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 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 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 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 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 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 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加速度大 小为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24题为例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24题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1022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a.png)
特别策划2021年3月高考理化屮"生"攵湮化i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阳逻校区) 胡东明宋海霞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中的物理试题相对平稳,对照参考答案!艮多同学自 认为可以得很高的分数,然而在高考成绩出 炉之后却发现实际得分与预估分数之间存在 较大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造成该得的分没得到! 不该失的分又丢了 #下面就以第24题为例具体说明#一、 规范解答展示我国自主研制了运一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 可用F = k# 描写! 为系数# 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 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称为 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
已知飞机质量为% 21X10' (g 时,起飞离地速度为66 +/s ;装载货物后质量为1- 69X10' (g 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 值可视为不变#(1) 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2) 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 521 +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规范解答:(1)设空载时飞机的质量为袒1,起飞离地速度为5,装载货物后飞机的 质量为%2,起飞离地速度为#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k#2 =%1g , k#2 $ %2& !代入数 据解得#2 $ 78 m/s o(2)设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的距离为s ,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所用时间为r ,则#2 — 0 $ 2as , #2 $ ), 代入数据解得a $2 m/s 2 ,$39 s #二、 失分情况分析本题难度较小,会做的考生很多!旦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得满分的考生也很 多#其中因答题不规范而导致失分的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方程式中掺有数字#不规范解答)1)问写成“由1 21X106 $ k#1 !. 69X10* $k#2,解得 #2$78 m/s ”#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是几组数据,需要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比如%殳空载时飞机的质 量为等,这样方程就可以写成由字母表达的式子,简洁直观。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079e3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9.png)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报告1、题型分析:本套试题包括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1道选做题。
题型全面,题目设计灵活性强。
比较贴合这次高考考纲变化,把3-5中设计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点放在11题,做重点考核。
在实验题中也对这部分知识做出强调,我认为这样的考核对高三一轮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试题难度分析:本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包括一些学生易于理解,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常识,难易适中。
出题者教材把握较好。
符合课标要求。
3、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符合课标要求,重点突出,知识点考查全面,质量较高。
二、卷面作答分析:学生对基础方程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书写方程式,但是学生对大题的文字说明很是缺失,导致方程中出现的一些下角标说明不足。
在实验中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看来是试卷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中一些关键的实验操作,大概是因为学生的复进度导致学生对第9题的作答不太理想。
另外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看不清,回答不完整有失分现象。
例如下图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学生在大题书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平时的作答训练不够,所以学生在作答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
2.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没有履历过亲手验证,所以在实验的作答过程中针对实验的要求不能用准确有效的文字说明。
3.复的进度没有赶上这些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
四、改进教学措施通过这次考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教育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研究。
无论是讲课、学生复、教师提问都要做到一丝不苟。
2、记忆理解相结合。
上课,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背,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了也就会背了,答非所问的情况也能得到改变。
2、记忆理解相结合。
上课,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背,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了也就会背了,答非所问的情况也能得到改变。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分析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3f97cdbb4cf7ec4afed010.png)
大 多 考 生 都 认 为 高 考 物 理 试 卷 中 的 计 算 题 是 难 以 攻 克 的
得 分 障碍 , 多 考 生 反 映 考 场 上 没 有 充 足 的 时 间 去 认 真 分 析 很 计 算 题 , 外 考 场 的 氛 围 紧张 , 得很 多 同 学 根 本 做 不 到 冷 静 另 使 清 晰地 去 分 析 , 谈 不 上 快 速 准确 地 得 到答 案 , 重 影 响 了 高 更 严
查 电磁理论知识 , 机械 能守恒 定律 为理论依 据 ; 条件 : 以 ② 水
平 部 分 置 于 B一0 6 竖 直 向上 的 匀 强 磁 场 中 , 斜 部 分 处 没 .T 倾 有 磁 场及 各 种 具 体 数 据 ; 分 析 过 程 :1 当 导 线 n沿 倾 斜 导 ③ ()
轨滑 下 时 , 据 机 械 能 守恒 定 律 , 线 n进 入 水 平 导 轨 时 速 度 根 导
-_ _ _
同 考物 理计 算 题 答 题 技 巧分 析
C
I -
■ 左 永 军
摘 要 : 年 来 , 考 物 理 学科 考 试 命 题 更 加 注 重 对 学 生 综 近 高 合 能力 素质 的 考 查 , 题 方 式 从 以 “ 识 立 意 ” 主 转 变 为 以 命 知 为
“ 力 立 意 ” 主 , 力型 和应 用 型 题 目的 分 量 逐 年 加 大 , 其 能 为 能 尤
擦 力 大 小 相 等 , 向 相 反 , u = BI 此 时 导 线 a受 到 的 方 即 mg L,
高 考物 理计算 题一般 都 由以下 四部分组 成 : 材 、 件 、 素 条
过程 和状态.
摩 擦 力 和 安 培 力 方 向都 向 右 , F一 g B L一 2mg 根 据 即 m + I / . a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 导 线 a产 生 的 加 速 度 a= 知 一2 = 2 s, g m/
浅谈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浅谈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0b1bd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7.png)
浅谈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摘要:计算题对于高考物理试卷来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它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而计算题的答题规范,具有解题步骤条理化,思路清晰,书写整洁,使读者一目了然等优点。
关键词: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对于物理计算题,高考明确提出了书写规范化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所谓解题的规范化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进行答题,而不规范的答题会混乱解题者的思维,也会让评卷老师失去阅读的兴趣。
一、在答题规范化中存在的问题平时解计算题时如果不重视答题的规范性,会导致在考试中解题过程步骤不全,推理过程杂乱,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解题过程只有数字,没有公式,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符号使用混乱,没有用物理中规定的符号表示物理量。
同一题中,出现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符号,或不同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
3.不按要求先对公式进行变形,不善于先简化方程,而是直接代入数据,步步计算。
4.代入数据时,不注意单位的统一性,选用不同的单位制,算出结果时,又不注意标明单位。
5.在解题过程中把计算的全过程直接写在试卷上,卷面上过程复杂。
二、在答题中如果何做到规范化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高考明确提出了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
那么,规范的解答计算题,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用简明的文字描述题目所研究的对象、物理过程、物理依据等。
1.说明研究对象,而研究对象发生改变时,也要用文字进行说明(如“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取A为研究对象”等)。
2.说明物理过程或状态(如“从A到B”、“在t时刻”、“在A位置”等),必要时可以画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并对所画的图进行说明。
高三物理试题质量分析
![高三物理试题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fbd4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8.png)
高三物理试题质量分析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高三物理试题进行质量分析,以评估试题的难度、覆盖范围、题型结构等方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试题质量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试题难度分析本次试题难度分析主要从学生得分情况、试题分值分布和试题难易程度三个方面进行。
2.1 学生得分情况本次考试整体平均分为XX分,其中及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
从得分情况看,试题难度适中,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一些题目上存在困难。
2.2 试题分值分布试题分值分布均匀,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题型。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占比为XX%,计算题和实验题分值占比为XX%。
2.3 试题难易程度根据教师批改过程中对学生作答情况的观察,大部分试题难度适中,符合高考要求。
但仍有部分试题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综合应用题和实验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试题内容覆盖范围分析本次试题内容覆盖了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
各个知识点的分值占比合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3.1 知识点分值占比- 力学:XX%- 热学:XX%- 电学:XX%- 光学:XX%- 原子物理:XX%3.2 知识点覆盖情况- 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动量等内容-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电学:包括库仑定律、欧姆定律、电场等内容-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干涉等内容- 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核物理等内容4. 题型结构分析本次试题题型结构合理,包括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
各种题型都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题型分值占比- 选择题:XX%- 填空题:XX%- 计算题:XX%- 实验题:XX%4.2 题型覆盖范围- 选择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公式等的理解- 填空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运用和记忆- 计算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5.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5.1 存在问题1. 部分试题难度较大,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导致部分学生解答困难。
高三物理答题情况汇报
![高三物理答题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28e934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3.png)
高三物理答题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物理答题情况的调查和汇报,旨在了解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涵盖了物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和题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力学和电磁学等基础知识点上表现较好,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解决问题。
然而,在光学和热学等知识点上,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概念理解不深、解题思路不清晰的情况。
其次,我们对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着死记硬背、缺乏灵活运用和思维定势的问题。
尤其是在应用题和综合题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题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另外,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存在着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影响了其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
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存在着拖延症、学习计划不合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高三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本次调查和汇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所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情况分析作者:何彪邓宏贵罗固基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省2017年一道高考物理计算题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发现学生在题意分析、思路整理、表达方式等环节,存在物理概念不明确、物理过程不清楚、物理思维不清晰等系列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反思了中学物理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部分改善意见,以便物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参考。
关键词:中学物理;高考;计算题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8-0039-32017年全国高考I卷第24题是关于人造航空器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计算及摩擦阻力的做功情况,题目分两问,总分12分。
题目的初衷是考查学生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以及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关系的具体应用。
题目难度适中,考查的物理知识点也是中学教学反复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整体得分率很低,答题过程中反映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在此,从学生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出发,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便教学中加以改进。
1 试题再现(2017年全国I卷24题)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
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时下落到地面。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为9.8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2 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根据对近10万考生得分情况的抽样统计,发现近30%的学生得分为0分,得2分的约为10%,得4分的约为10%,得5分的约为2.4%,得6分的约为5.7%,得7分的约为1.3%,得8分的约为15.2%,得9分的约为8.9%,得10分的约为8.2%,得11分的约为3.2%,得12分的约为4.2%。
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
总体来看,学生作答并不理想,得10分以上的总共为15.6%左右,满分的只有4.2%不到。
从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30%的学生在该题得分为零,由此可以推断出这部分学生对机械能的概念及表达式是完全没有掌握的。
得2分和4分的学生各占10%左右,此分数段的学生分别写出了一个状态机械能的表达式和二个状态的机械能表达式,只是没有给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一方面可能是没有时间继续往下做,另一方面可能是无法将题干信息与公式中相应的字母一一对应,只是将机械能的表达式“默写”出来而已。
由此推断,这20%的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没有理解透彻,还停留在似懂非懂的状态,对第二问要用到的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适用条件及表达式则完全没有掌握。
进一步分析发现,得分在6~8分的学生总共为22%,我们姑且认为该部分学生第一问的6分全对,在第二问解答中得分为0~2分。
分数表明,该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但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适用条件及表达式也没有完全掌握。
得分在9~10分的学生约为17%,对于此分数段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并在第二问中基本写出了针对本题的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方程式,只是没有完全给出正确的结果。
总体看来,约30%的学生对基本的物理知识完全未掌握,近20%的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等知識没透彻理解,约22%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但对规律性的知识及运用掌握不到位,只有约15%的学生对该题的知识点及运用掌握较好。
统计结果表明,得分在7分以下的学生约为60%,也就是说近六成的学生没达到及格水平,只有约15%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定理的应用(得分在10分及以上的)。
3 答题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阅卷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作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物理概念不清楚动能、势能、机械能是中学物理的基本概念,从初中就开始接触,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上述概念都缺乏深刻的理解;对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及计算物理量的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从而导致答题中不能完整地写出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或者无法将公式中的字母与题干信息一一对应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很容易得分的地方拿不到分,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清楚物理的基本概念。
3.2 物理过程分析不清晰该题第二问要求计算从某一高度到地面阻力所做的功,从物理过程的分析来看,此处阻力是变力,物体的运动也不是直线运动。
对于变力的功,典型的是运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关系等物理原理来处理。
而从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笔,只是胡乱地写些错误的公式去碰碰运气;有部分学生完全没考虑阻力是变力及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状况,生搬硬套地运用牛顿运动学方程来解答;还有部分学生把题干要求的始末状态弄错。
这些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不会有效地分析物理过程。
3.3 表述能力有待提高用字母来表示物理量及用物理方程来表示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中最基本的问题。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各物理量都有约定成俗的符号来表示,如用M或m来表示质量。
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用字母表示物理量,以及用方程表示物理定律很不习惯,还是沉浸在数字计算的惯性思维中。
本题中各物理量给出的是数值,没有给出物理量的符号,在答题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写公式就直接代入数据,或者表述很随意,很多物理量的符号不规范,如用EP、Ek 直接表示机械能,用Q、Fh来表示阻力的功等,甚至还有些错误的表示,如用f、Ff来表示阻力的功,导致失分严重。
3.4 有效数字处理错误,忽视题干信息题干给出了重力加速度的取值是9.8 m/s2,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而学生失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效数字不对或缺省单位,有部分学生是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计算,导致最后结果有出入而失分。
4 对中学物理教育的启示与建议综合性的计算题是最能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及教学效果的题目。
仔细分析近10万份答卷的得分情况,可以从中窥探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其中,学生群体的多元化趋势明显、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4.1 重视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问题随着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几乎都能进入初级中学学习,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人数也有大幅度的增加。
面对全国这么庞大的学生群体,由于地区教育的差距、城乡差距、各种家庭背景的差距、再加上人类智力多元化的天然差异,使得學习物理课程的学生群体呈多元化的趋势,该题的得分情况分布就很能说明问题。
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问题应引起重视,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优秀学生约占15%,基础一般的约占35%,基础较差的约占20%,基础最差的约占30%。
如何在教学中照顾到基础较差的那50%的群体,使得他们可以完成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这是中学教育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
物理科目作为中学的科学类课程,不能只关心高考的成绩,只关注少数优秀的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关爱基础较差的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学思维方法,不仅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益,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将是不无裨益的。
今天的高中生几年后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他们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正如德雷克·博克在书中所说:“如果教育误导了学生,吞下恶果的终将是整个国家。
相反,如果学校能教会学生准确自如地表达思想、清晰地思考、严密地分析问题、富有道德感、对国家大事敏感而有见地,社会将受益无穷[1]。
”4.2 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物理概念掌握不透彻、物理过程分析不清、表述能力差等都是物理思维能力缺乏的表现,而良好而有效的思考能力既是学好物理课程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将“有效的思考能力”作为通识教育的四大目标之一[2]。
杜威认为:“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迪上。
物理课程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物理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出发,分析其物理过程与状态,然后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探索物理规律并建立物理方程,最后总结反思,回归方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适用范围。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都是从文字语言出发,将其转化成“物理语言”,必要时还必须描绘出物理的情景图画,再运用思维能力,在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抽象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并将“物理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启迪、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习的价值取向由关注考试分数转化为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物理课程的学习目标。
5 小结本文从一道高考题的得分情况出发,通过归纳总结考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对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剖析了中学物理教学面临的部分问题,并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1]德雷克·博克.候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哈佛委员会.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栏目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