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年春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配套教案设计18 秋天的怀念

合集下载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秋天的怀念合作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秋天的怀念合作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秋天的怀念合作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敏感、淡雅、喜出望外、絮絮叨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感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聊聊有关秋天的话题。

首先,请问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秋天,你会用哪种颜色?(金色,丰收的喜悦;红色,热烈而深沉;灰色,淡淡的哀愁)欣赏关于秋天的图片。

教师总结:同样的秋天,但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多种多样的。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文章也是和秋天有关,看看今天史铁生给我们带来的秋天是怎样的色彩?二、整体感知。

现在跟随老师的朗读,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在听读中,请同学们注意这几个问题: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三、自读感悟。

1、初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品读赏析。

简介作者史铁生。

通过介绍,我们知道了史铁生是高位截瘫,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状况如何?(暴怒无常)21岁,风华正茂,拥有太多瑰丽的梦想,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

此时作者也觉得“活得没劲”。

独自坐在屋里,此时的“我”会怎样呢?把读后的感受记在书的旁边学生交流。

“我”就像落叶,生命的存在也显得毫无意义了。

所以,此时的秋天在作者心中该是怎样的颜色了?(灰色)面对此时这样一个暴怒无常而又心灰意冷的儿子,母亲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16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16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熟知目标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师:真爱无言,大爱无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史铁生那催人泪下的母子深情,让我们饱含深情的读课题。

1、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回忆课文的4件小事过渡:在上节课,我们品析了文中的前两件事,知道了母亲的病情那么严重,肝疼的整宿整宿睡不了觉,可他还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坚强起来,好好活!这节课让我们品析后两件事,再次感悟母亲那位大而深沉的爱!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师:请打开书,看第三段,请回忆一下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快速浏览本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从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看出母亲(细致入微体贴入微小心翼翼)的母爱;作者怀念母亲。

三、自学自研( 12分钟)1、细读第三自然段在书中勾画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这些细致描写,用心多读几遍。

思考:作者是怎样利用这些细致描写,把母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爱及对母亲的怀念表现出来的?2、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

3、用心读第五段体会描写菊花的含义明白学习任务了吗?(一)自主学习(二)小组交流四、全班交流展示:(一)、抓重点词语谈感悟:预设:通过刚才的讨论学习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母亲细致入微的爱。

具体是从(1)、通过读第三自然段我感受到了的母爱的细致入微,其中有个关键词语挡,挡是母亲故意的动作,落叶会带给人一种忧伤的心情,母亲挡住的是儿子烦躁的哀伤心情,想和落叶一样死去的心情。

师:你关注到了动作描写,很透彻的谈了你们的分析,真好。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8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8

18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会做批注。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的真情。

引导学生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抓住“好好儿活”这条主线,即“我”由最开始的不想好好儿活,到懂得什么叫好好儿活,到最终好好儿活,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置于史铁生的文学背景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给学生留下一颗勇敢而坚强的心。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谈到了,秋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在作者史铁生笔下,秋天却是那么的伤感,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次走进“秋天的怀念”。

首先回顾一下《秋天的怀念》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母亲为我做的四件事情是分别是: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2. 母亲为“我”隐瞒病情。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临终嘱托。

二、整体感知:通过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史铁生回忆母亲生前的四件事,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知道你们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一说?(学生谈感想)正如同学们所说,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主题。

刚才同学们对母爱主题的准确把握,就和我们作批注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接下来用心去读文章,你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

请在课文的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小组互相交流,合作完成。

现在,我们就结合中心话题,继续体会史铁生带给我们的感动。

请你们结合课前做好的批注与在小组中的同学交流,并体会着读一读吧。

三、全班交流:(一)我发脾气,母亲安慰我。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

秋天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 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 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 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 活……
颁奖词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 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 写照,让我们一起来读。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 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 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 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并开 始懂得热爱生活。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 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 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 欢乐。
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
不见的残疾。面对“好好活”, 我要说,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 子也改变不了,但是,可以改变 的是我们心理的残疾!希望我们 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思想和心 理,做一个阳光向上的人,能坚 强勇敢、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18、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 忍而深沉的母爱,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 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 2.抓住“好好儿活”这条主线,即“我”由最开始的不想 好好儿活,到懂得什么叫好好儿活,到最终好好儿活, 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置于史铁生的文学背 景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 力量的唤醒和激发,给学生留下一颗勇敢而坚强的心, 从而开始热爱生活。坚Βιβλιοθήκη 、勇敢、伟大、无私的母亲出去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0
研读文本,品读关键词、关键句,既有助于学生掌握作者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的手法,同时感受作者对“母爱”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作者“爱母”的思绪。
交流感悟后,学生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母亲深深的爱
展开想象,结合理解表达自主情感。
烂漫菊花是对“我”成功人生的写照,是对“好好儿活”的见证。品读感悟,激发对伟大母亲的思念与敬意。
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请小组讨论)
生:我明白了,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没有告诉儿子。“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师:用医学名词说,这是肝癌。
师:肝癌什么症状?除了课文的说明,还有哪位同学或听课的老师知道吗?身体消瘦,吃不进去饭,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来越大,还吐血,一般生命只能维持3个月)
二、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师: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细细地去品一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请同学们打开书,从文中找出双腿瘫痪后的“我”那痛处的心境以及母亲对我良苦用心?拿笔画一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中心话题)
师:他是一种怎样的痛处心境呢?
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是的,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读读课文,他是如何表现这种暴躁无常的心情的?
师:我听出来母亲的“央求”,谁再读读这句话,再体会体会母亲的央求。(读略)母亲不仅仅自己的病让自己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更会让她憔悴。
师: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那么这样的一位得绝症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录音机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19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19

教学设计使用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突破重难点。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视频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

2、然后向学生介绍:它就是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其实这里的每一句歌词就是一个生活细节。

而母爱就是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细节。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史铁生的那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读出自己的味道,要读出韵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读出它的韵味。

3、怀念是什么意思?4、谁能再读读课题,把怀念之情读出来。

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

生读课题。

预设:怀念就是对失去的不复返的人的强烈的想念。

生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本节课题。

视频与PowerPoint相结合,加之网络资源。

课前请同学们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一是放松学生们的心情,二是紧扣本文中心感受母爱的伟大。

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课创设一个良好开端。

以上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及播放视频,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感受作者的暴怒无常2、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

你们读懂了吗?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3、儿子铭记母亲的话,用笔书写完整的人生!向大家推荐两部史铁生的作品《病隙碎笔》《老屋小记》。

4、伴随哀伤抒情的音乐,师诵读文章段落(课件20)预设:好好儿活!感受他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情的追悔,对母亲深深地怀念,和由此而重燃的生命勇气与信心。

环节五思考我们的“好好活儿”1、回过头来看课题。

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这份深深地怀念就是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它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3
生3:要抓住儿子对生的期盼
预设:(好好活)
生1:母亲病重
生2:一起坚强地活
生3……
板书设计
悄悄挡动作
秋天的怀念憔悴母爱神态
好好儿活语言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去拜读史铁生的作品《奶奶的星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的丁一之旅》《我与地坛》,去细细体会史铁生语言的特点
教学反思
点二:动作
①“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体会激动到不知所措
②“挡”体会细致入微的爱
5、师过渡:这就是无痕的母爱呀,不仅是这段文字,再看看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动作描写
(四)画面四
1、课件出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
2、理解“扑、抓”
3、母亲为什么说“咱娘俩好好活”,母亲的言外之意你读懂了吗?
2、小组交流
1、全班汇报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谈感受。
2、细读感悟,指导朗读。
(一)画面一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片段“双腿瘫痪以后……摔向四周的墙壁。”。
2、指名读
3、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史铁生?
4、课件出示史铁生情况介绍
5、读出史铁生当时心境
6、指导读(痛苦绝望的、自暴自弃、可怜……)
(二)画面二
4、生答
5、师:正是这些语言、动作、神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形象,下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去领略作者细腻的文笔。(2组)
(五)师小结,升华情感,体会怀念
1、体会情感
2、配乐、感情朗读菊花段(指名)
配乐齐读菊花段,表达怀念之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文中三次看花,看到了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作者将对母亲的那份怀念巧妙地寓于语言、动作、神态之中,让文章深入人心。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回馈给父母一份真挚的爱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4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4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下面两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读出韵味,读懂母爱的深沉。

1.学生自主选读课文,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刚请的朗读。

2.重点品读: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三、读出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1.重点品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又是秋天,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四、读出感悟,“读懂好好儿活”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8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8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8.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师: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预设: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激发学生情感。

)二、交流资料,走进史铁生。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阅读了有关作品,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感悟、体验。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央求、敏感、淡雅、诀别”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那几个小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3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3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常识,识记重点的字词2、能概括母亲为我做的事,把握叙述方式3、通过细节分析人物母亲,以景物描写来展现主题4、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体会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物观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把握叙述方式,概括母新为我做的事2、通过细节分析人物,以景物来展现主题3、体会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物观与价值观教学方法:读中体会,交流中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想写母亲的诗文,以母亲的无私导入此文中的母亲形象学习二、预习展示让学生展示预习所得,由学生的问题进行理解分析三、整体感知1、概括文中写的母亲的几件事,把握叙述方式,以此体会母亲的关爱2、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母亲的情感此步应多让学生交流讨论,从中理解母亲的形象四、探究问题1、多次写看花,用意何在?2、四个省略号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3、两次景物描写有何用意?4、最后的一段话的理解。

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以分组讨论深入把握师在其中加以引导点拨五、拓展延伸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六、小结作业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教学过程,把握主要的要点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

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背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系生活想一想,作者所写的这些事情都是一件件怎样的事情(小小的事情)
2、一件件小小的事情能不断地在作者的笔下涌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
生1: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生2:我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会。
3、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为什么?
(这个环节通过讨论,懂得应该怎样尊敬长辈,关心长辈,关注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教学流程:
共性教案
个性教案
一.谈话导入:
母亲重病缠身,还想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呢?作者又是
怎样怀念母亲的呢?
二.通读课文,检查至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花还没看,母亲却离“我”而去了。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自己以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小小的事情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投影片,挂图。
预设生1:作者对母亲的爱。
2: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生3:我是从课题“秋天的怀念”体会到的。
理解课题。
母亲是在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去世的,作者怀念秋天,就是怀念母亲。
三、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四、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五、课外拓展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我摔东西时,躲
精心照料,花都死了
秋菊绽放怀念母亲病重还摧我,去看菊花爱“我”
不提“跑”“跳”等
2、反馈:
预设:
生1:当我摔砸东西时,母亲便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注意我的动静;
生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花都死了;
生3:母亲肝病严重,还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花,还要带我去吃我最喜欢吃的豌豆黄儿;
生4、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对“跑”“跳”之类的字眼不敢提;
生5:诀别的最后一句话念着我。
四、反复朗读课文,通过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