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口腔微生物学

口腔微生物学
b、影响口腔pH的因素: 外源性物质:饮料、食物等; 细菌发酵: 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碳酸盐缓冲系统
4.营养物质的利用: 口腔中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与其所 寄居的部位密切相关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宿主因素:
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不同的物质组成 1、抗体:SIgA和IgG
• 增补菌丛:口腔内常居的数量低于1%的菌丛,在 生理、病理条件下可转变成固有菌丛。
• 暂时菌丛:食物和饮水中的过路菌暂时存在于口腔 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 病,如肠炎等。
二、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门 (Phyla): •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 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 螺旋体门 (Spirochaetes) • 柔膜菌门 (Tenericutes)
断面呈三角形牙签来清除邻接面的牙菌斑; 4.牙间刷 牙间刷也适用于牙齿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能有效
的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 5.冲洗器 冲洗器的高压水柱可将牙面及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
细菌冲洗干净。
二、牙菌斑的生物学作用★
• 保护牙菌斑菌丛细菌抵制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 在口腔环境中正常生长;—遮风挡雨
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口腔微生态,以及这一生态 环境的主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同时还应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口腔中的微 生物是以生物膜这一生态形式而存在的,重点了 解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及其组成,了解生态平衡 对维持口腔健康的作用,熟悉常见的口腔微生物, 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口腔微生物实验讲义

口腔微生物实验讲义
口腔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大多数与厌氧菌有关,在标本采集后,要求立即用厌氧方式运送到培养箱中孵育。脓液或唾液标本可直接用注射器针筒运送,大多数标本均应加入具厌氧条件的还原转送液运送到实验室。减少氧敏感细菌在运送过程中死亡,保证厌氧菌的检出。
(二)几种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唾液:
最佳采集时间为晨间起床后,刷牙洗漱前或两餐之间。(10:00 am或4:00pm)。在采集标本前令受检者用温开水清漱口中的食物残渣,然后自然排出唾液于无菌容器中,至少采集0.5—1ml。然后塞好管口,立即送检。
复染:沙黄染液,1-2滴,1分钟,水洗,吸水纸吸干。
三、变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链球菌分离、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2.掌握变链球菌的菌落特点、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征。
材料
1.菌种:变链球菌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1)分离培养用培养基:MS琼脂平板或血琼脂平板
(2)生化反应用培养基:4.5%NaCl、甘露醇、乳糖、七叶苷
2.牙菌斑:
按菌斑的位置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两大类。龈上菌斑指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的牙菌斑,龈下菌斑指牙龈缘内侧被牙龈所覆盖牙面上的菌斑。
(1)龈上菌斑的采集:
适用于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细菌分离。受检者用温开水漱口后,用菌斑指示剂显示出龈上菌斑,然后在无菌纱球局部隔湿的情况下,用无菌匙形器采集,转至有还原转移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目的要求:观察口腔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一些微生物的动力。
1.不染色检查方法:标本不染色,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1)压滴法
材料
①菌种:变形杆菌,葡萄球菌12小时肉汤培养物。
②其他:载玻片,盖玻片等。
方法
①用接种环取变形杆菌菌液2-3环,置于洁净载玻片中央。

口腔生物学总结

口腔生物学总结

口腔生物学Oral Biology/Oral Bioscience口腔微生物学oral microbiology着重研究口腔微生物的分布特点,生物学性质及其在口腔内存在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口腔生态系oral ecosystem一、构成及特点由(牙齿、粘膜、龈沟、唾液四个生境habitat)和(在这些生境中栖息的微生物)所构成。

(一)牙齿牙菌斑dental plaque/biofilm:牙表面结构稳定,有利于微生物定植,微生物附着在牙表面形成生物膜。

牙滞留区:天然滞留区(窝沟、邻面、牙颈部)异常滞留区(牙列不齐,阻生齿)病源滞留区(牙周炎导致根面暴露)医源滞留区(不良充填物、修复体)由于局部环境的差异,不同滞留区菌斑形成过程、栖息的细菌种类不同。

窝沟菌斑以口腔链球菌为主,尤其是变形链球菌。

邻面菌斑以G+杆菌为主,龈下菌斑以G-厌氧菌为主。

(二)粘膜表面口腔粘膜:唇、颊、腭、牙龈、口底及舌背粘膜。

被覆粘膜、咀嚼粘膜和口底粘膜由于咀嚼活动及上皮更新,表面附着菌量相对较少。

舌背部有乳头结构,再加上舌苔的存在,易使细菌滞留,形成适合厌氧菌生存的低氧化还原电位环境,易成致病菌(厌氧菌)的寄居部位。

(三)唾液唾液的理化特征和物质成分是口腔微生物赖于生存的重要环境和基础。

(四)龈沟及龈沟液龈沟是游离龈和牙面间形成的一条狭窄沟隙,环绕牙颈部,向口腔开放。

其中液体即龈沟液。

龈沟液对细菌生长有双重作用。

助长:丰富营养成分、适宜的氧含量,适合兼性(及专性)厌氧菌生长。

抑制:抑菌成分(血清来源的抗体)、龈沟液流动、排溢。

二、口腔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factors affecting oral ecosystem(一)温度稳定而多变,正常保持在35-36℃,波动幅度大,适合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的嗜温微生物。

(二)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Eh)Eh值反映环境氧化还原趋势。

口腔微生物总结

口腔微生物总结

口腔微生物总结口腔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中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与人体建立了共生关系。

本文将对口腔微生物进行总结,介绍其种类、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口腔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

真菌也是口腔中的常见微生物,包括念珠菌、口腔球菌等。

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也在口腔中存在。

二、口腔微生物的特点口腔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2、生态平衡:口腔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生态平衡,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维持口腔生态平衡。

3、易变性:口腔微生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饮食、口腔卫生等。

4、与人体关系密切:口腔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如龋齿、牙周病、口腔溃疡等都与口腔微生物有关。

三、口腔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口腔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龋齿:口腔中的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会分解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龋齿。

2、牙周病:口腔中的细菌会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病。

3、口腔溃疡:某些口腔微生物会打破口腔生态平衡,导致口腔溃疡。

4、系统性疾病:口腔中的某些微生物可能会引起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四、口腔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微生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合理饮食:减少糖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口腔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中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与人体建立了共生关系。

本文将就口腔微生物的要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人而异。

根据统计,一个健康人的口腔中大约有700种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少量的真菌和病毒。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口腔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牙齿、口腔黏膜以及相关微生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口腔中的各种微生物、它们在口腔中的生长、培养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它是研究口腔健康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口腔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口腔中的微生物人口腔中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是口腔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口腔中生活着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链球菌、厌氧菌和嗜酸乳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中生存繁殖、形成生态网络,并与宿主牙齿、口腔黏膜等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引发口腔疾病。

2. 口腔疾病口腔疾病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通常与口腔保健和生活习惯相关。

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疾病、口腔癌等。

其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牙周炎和龋齿。

牙周炎是由于口腔中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它的主要症状是牙龈炎症、出血以及口腔异味等。

龋齿则是由于某些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的,这些物质通常由口腔中的细菌产生。

3. 口腔保健口腔保健是指预防口腔疾病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嗑口香糖等。

口腔保健非常重要,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防止口腔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会给人们的口腔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4. 推广口腔健康为了支持口腔健康教育,很多国家都在推广口腔健康知识。

在中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都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口腔健康咨询和检查。

此外,一些团体和机构也会举行口腔健康义诊、口腔健康讲座等宣传性活动。

总之,口腔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人们的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口腔中微生物的生态以及防治口腔疾病的方法,是保证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开展定期口腔保健和预防,让我们的口腔始终保持洁净、健康的状态。

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

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

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第一篇: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1.口腔生态区是由唇、舌、颊、腭、牙齿、牙龈、银沟组成的。

具有:对外开放的门户;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滞留区+低氧化还原电位;恒温度和湿度);唾液、龈沟液、牙菌斑;丰富的营养;食物的咀嚼、吞咽和口腔的清洁措施(脱离力)。

2.常见的口腔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原虫;特点是:数量多,种类复杂;以细菌为主;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口腔的疾病和健康相关。

3.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相互集聚和粘附;相互营养和生长;相互信息交流与遗传多样性;相互竞争、拮抗与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

4.牙菌斑: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5.生物膜: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

生物膜是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生物膜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

6.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多样菌丛构成的生态系。

细菌在内生长、发育和衰亡。

其复杂的结构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

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7.生物膜的作用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勉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留一些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

8.龈上菌斑: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

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

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

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将增多。

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学重点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p1)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 ecosystem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

(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不适者淘汰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p2)(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p2)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a.温度一般细菌可在-5℃ ~55℃环境中生存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 60o 嗜冷菌 < 25 ℃嗜热菌 >45 ℃嗜温菌 25 ~ 37 ℃b.氧张力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e.营养物质的利用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溶菌酶(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三)细菌因素a.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1. 粘附(attachment)2. 细菌间作用聚集(aggregation)共聚集(co-aggregation)b.细菌间作用(四)宿主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糖消耗频率、量、消耗方式口腔卫生:机械去除及自身口腔卫生4.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两种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口腔培训内容总结

口腔培训内容总结

口腔培训内容总结一、口腔基础知识本次培训首先介绍了口腔的基本知识,包括口腔的生理结构、功能以及口腔疾病的常见类型。

此外,还深入探讨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强调了口腔健康在保持整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二、牙体疾病诊断与治疗在牙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培训详细介绍了龋齿、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常见牙体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同时,对于不同的牙体疾病,也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牙周病诊疗与管理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本次培训对牙周病的诊疗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内容涵盖了牙周病的分类、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强调了定期口腔检查和日常口腔卫生维护在牙周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四、口腔黏膜疾病辨识与处理口腔黏膜疾病的辨识和处理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训详细介绍了口腔溃疡、口腔癌等常见口腔黏膜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并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和诊断,早期发现和干预口腔黏膜疾病。

五、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是本次培训的另一重点。

培训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讲解了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牙髓炎等疾病的发生,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儿童口腔护理产品。

此外,还介绍了儿童牙齿矫正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六、口腔修复技术与实践口腔修复技术与实践是本次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

培训详细介绍了牙齿缺失的修复方法,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牙等。

同时,还讲解了各种修复材料的特性、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帮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

此外,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员能够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七、口腔正畸原理与实践口腔正畸是矫正牙齿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培训深入讲解了正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各种矫治器的选择和使用、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矫治后的维护等。

此外,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畸技术的应用。

八、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次培训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常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定期口腔检查等手段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生物学-口腔正常微生物

口腔生物学-口腔正常微生物

口腔正常菌群-获得与发展
• 发展-乳牙列时期(5-24月) 乳牙列为微生物的定植增加了新生境,厌氧菌明 显增加:韦荣氏菌、放线菌、乳酸菌、罗斯菌等, 可以分离到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放线杆菌。 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开始定植牙面。
口腔正常菌群-获得与发展
• 发展-窗口感染期(19-36月) 变异链球菌最易定植在牙面
口腔正常菌群-分类
• 原则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其拉丁 学名可在属名之后加sp.(species)(正体字), 如果同属未定种名的若干菌株,则用spp.取代sp.; 如果是新种,在新种的拉丁文学名之后还要加上 “sp. nov.”,nov是novel的缩写。
口腔正常菌群-分类
• 原则 属:是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他属有明 显的差异。不同属之间的16SrRNA序列有较大的 差异,应大于5-7%。 种:微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种可以认为是 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 异,根据16S核糖体RNA序列的异同可以作为定种 的依据,凡是16SrRNA序列同源性大于97%的两 株细菌,即可确定为同一种。
口腔正常菌群-获得与发展
• 发展 口腔内微生物获得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是有选择 性的定植在特定的生境,并受局部微环境影响。
口腔正常菌群-获得与发展
• 发展-无牙时期 定植于粘膜的先驱菌(pioneer species)是唾液链 球菌、轻缓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等; 三个月后口腔内可有一些专性厌氧菌,普氏产黑 色素菌、具核梭杆菌、韦荣氏菌等。
例子
细菌
Bacteria
细菌
Bacteria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杆菌
Bacilli
乳酸菌目 Lactobacillales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口腔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组织和器官的生物过程、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对于理解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腔微生物。

口腔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中形成了独特的群落结构,它们与宿主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常见的口腔微生物有链球菌属、放线菌属、乳杆菌属等。

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口腔健康并无危害,但当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例如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不均衡等,它们可能会引发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与口腔微生物密切相关。

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齿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们能够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釉质脱矿,进而形成龋洞。

此外,饮食中的糖分也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摄入过多的糖分,尤其是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时,口腔中的微生物会利用这些糖分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结构。

牙周炎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引起的。

这些细菌会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严重时还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牙周炎的发生不仅与微生物有关,还与宿主的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口腔的免疫防御系统在维持口腔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唾液中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如溶菌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它们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口腔组织免受感染。

此外,口腔黏膜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其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在口腔生理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牙齿的发育和结构。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牙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晶体构成,它能够保护牙齿免受磨损和酸蚀。

牙本质位于牙釉质的内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渗透性。

牙髓则包含了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为牙齿提供营养和感觉功能。

口腔中的唾液腺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是指存在于口腔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功能以及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口腔微生物的种类
口腔微生物包括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其中,细菌是口腔微生物中最主要的
成分,占据了主导地位。

口腔内常见的细菌有放线菌、链球菌、梭菌等。

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霉菌等。

病毒也常常存在于口腔中,如单纯疱疹病毒等。

口腔微生物的功能
口腔微生物在口腔中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口腔微生物参与食物的降解
和消化过程,帮助维持口腔内环境的稳定。

其次,口腔微生物与宿主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可以帮助宿主识别病原微生物,保护口腔免受感染。

此外,口腔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对宿主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等。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口腔微生物的平衡对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一旦口腔微生物失衡,就容易导致口
腔疾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龋齿和牙周疾病。

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组织所致。

牙周疾病则是由于口腔微生物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引发牙龈发炎等症状。

综上所述,口腔微生物在口腔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口腔
健康,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保持口腔微生物的平衡,定期口腔清洁和检查,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关于口腔微生物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口腔微生物课件

口腔微生物课件

活性
细胞(郎罕细
胞)
细胞免疫作用大,但不能清除神经
节中的
病毒, 病毒在体内潜伏甚至终生
23
4.辅助诊断:
水疱液
病毒分离:唾液等标本,接种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WI38及其它传代细胞株如Vero、BHK
等,
经24~48小时后,细胞则出现肿胀、
变圆、
细胞融合等病变
形态学诊断:涂片找包涵体 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结核杆菌 梅毒螺旋体
螺 旋 奋(森与螺梭杆旋菌体协同)
球菌性口炎,又称假膜性口炎 口腔结核
先天性梅毒 新月形切牙、桑椹样磨牙 获得 性梅毒 Ⅰ期:口腔粘膜硬下疳
Ⅱ期:粘膜斑 Ⅲ期:梅毒瘤 树胶肿 奋肺森脓咽肿喉炎、牙龈炎、口腔炎、口颊坏疽、
5
主要口腔粘膜致病性微生物
一、病毒
(一)疱疹病毒
为有包膜的DNA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为感染口腔粘膜最常见的病毒
形态结构 球形 D=120~200nm dsDNA病毒, 衣
6
间层蛋白
7
除EBV、HHV-6、HHV-7外,均可在2倍体 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CPE、核内嗜酸性包 涵体、多核巨细胞)
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并引起细胞破坏 潜伏性感染:病毒不增殖,与宿主细胞暂处平衡状
态,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受抑制,直到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 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治 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 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
42
43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 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 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 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口腔微生物学-宁玉洁

口腔微生物学-宁玉洁
1.蛋白质
细菌表面蛋白(粘结素)与牙表面获得性的唾液 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即蛋白质-蛋白质的 作用机制来实现细菌对牙表面的定植。 细菌表面的丝状附属器称为菌毛,对细菌在牙面
上或上皮细胞的黏附以及细菌的聚集有重要作用。
菌斑附着过程 细菌菌毛
牙菌斑形成机制
共聚集 可逆性结合 不可逆性结合
釉 质
2.多糖 多糖可引起多种细菌在牙表面上的聚集 由变链菌胞外葡糖基转移酶合成的两种葡聚糖: 含ɑ-1,6糖苷键的水溶性葡聚糖 含ɑ-1,3糖苷键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口腔微生态,以及这一生态环境的主体——微生 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口腔生态系的 影响因素,同时还应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口腔中的微生物是以 生物膜这一生态形式而存在的,重点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及其组 成,了解生态平衡对维持口腔健康的作用,熟悉常见的口腔微生物, 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2.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上,却与龈沟上皮 和结合上皮接触,以G-厌氧菌为主,其 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
菌斑中:水分80% 固体20% 蛋白质(45%) 糖(15%)
脂肪 (12%)
(一)细胞成分 1.细菌:龈上菌斑主要为微需氧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链
牙菌斑的清除方法: 1.刷牙:如果刷牙得当,就可以使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量大为减 少,因此我们必须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并掌握 正确的刷牙方法; 2.牙线:能有效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减少邻面龋的发生; 3.牙签:在牙龈萎缩、牙与牙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下,可借助横 断面呈三角形牙签来清除邻接面的牙菌斑; 4.牙间刷:牙间刷也适用于牙齿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能有效 的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 5.冲洗器:冲洗器的高压水柱可将牙面及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细 菌冲洗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1.口腔生态区是由唇、舌、颊、腭、牙齿、牙龈、银沟组成的。

具有:对外开放的门户;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滞留区+低氧化还原电位;恒温度和湿度);唾液、龈沟液、牙菌斑;丰富的营养;食物的咀嚼、吞咽和口腔的清洁措施(脱离力)。

2.常见的口腔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原虫;特点是:数量多,种类复杂;以细菌为主;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口腔的疾病和健康相关。

3.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相互集聚和粘附;相互营养和生长;相互信息交流与遗传多样性;相互竞争、拮抗与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

4.牙菌斑: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5.生物膜: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

生物膜是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生物膜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

6.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多样菌丛构成的生态系。

细菌在内生长、发育和衰亡。

其复杂的结构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

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7.生物膜的作用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勉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留一些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

8.龈上菌斑: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

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

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

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将增多。

9.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特征\菌斑龈上菌斑龈下菌斑生长环境有氧、兼性厌氧兼性、专性厌氧优势菌G+需氧菌和兼性菌G-厌氧菌和能动菌唾液清洁+ -食物摩擦+ -代谢底物糖类血清蛋白、氨基酸、糖宿主防卫机制唾液Ig 血清Ig10.致龋菌斑:与龋病发生有关的牙菌斑,多位于牙齿的咬合面、光滑面、邻面和颈缘。

主要的致病产物是有机酸。

利用蔗糖的速度快,乳酸产生速度快;产生多糖的速度快,接触蔗糖15分钟内20%以上转化为细胞内多糖;变链球菌的数量多,而非致龋性菌斑中血链球菌的数量多;合成葡聚糖酶的细菌及韦荣菌的数量少。

11.致牙周病菌斑:指位于龈缘和牙周袋内,与牙周疾病发生有关的菌斑。

此类菌斑因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含更多的专性厌氧菌,如螺旋体。

主要致病产物是破坏性酶和毒素。

12.牙菌斑的基本结构:①基底层:牙菌斑紧靠牙面的获得性膜,无细菌的均质性结构,HE染色呈红色,厚度一般在1-10um;②中间层:牙菌斑的主体部分,由粘附在获得性膜上的丝状菌彼此平行排列,且与牙面垂直构成,丝状菌之间有大量球菌、杆菌分布或互相粘附。

有时平行排列的丝状菌迫使球菌排成链状,好似栅栏,称为栅栏状结构(palisade structure)。

栅栏状结构是牙菌斑的基本结构,也为牙菌斑深层的细菌获得营养和氧气提供通道。

③表层:菌斑的表层结构比较疏松,细菌组成复杂,变动较大,球菌和丝状菌互相交织,短杆菌穿插其间。

“谷穗状”结构(corncob),以丝状菌为中心,周围有许多革兰氏阳性球菌粘附在其表面。

以“谷穗”为中心,周围有长杆菌粘附的“瓶刷样”结构(bristle brush)。

13.牙菌斑由:水、蛋白质加氨基酸、糖、脂质、无机物组成。

14.菌斑的形成和发育:1)、获得性膜的形成: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在牙齿表面所形成。

由糖蛋白、酸性富脯蛋白、富酪蛋白、白蛋白、氨基酸、脂类物质、碳水化合物、一些酶和免疫球蛋白等组成。

生物学作用:确定首先定植在牙面的细菌种类;细菌代谢的营养来源;保护釉质表面;牙面上的离子保护库;2)、细菌的黏附和集聚:粘附:细菌在牙面上附着,机制有钙桥、疏水、静电、粘附素和受体学说四种;集聚:一种细菌黏附于另一种细菌的表面称之为集聚,细菌间通过自身合成的细胞外聚合物而相互粘附;不同种细菌直接粘附在一起;细菌与宿主的聚合物相互作用,使细菌容易聚集在菌斑中;3)、菌斑的成熟:牙菌斑的生长周期一般为7-14Ds;成熟牙菌斑的形态结构完整,特征见前。

15.牙菌斑与龋病:1). 龋病是发生于牙齿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疾病,表现为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

2). 致病性:(1)产酸性(2)产细胞内外多糖的能力:1.种类:葡聚糖、果聚糖和少量的杂聚糖以及糖原和支链淀粉2.作用: ①作为菌细胞壁成分或位于胞内。

②作为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构成菌斑的基本骨架。

③作为细菌代谢所需的能源。

④促进细菌对牙面的粘附和细菌间的聚集。

16.牙菌斑与牙周病:牙周病是发生在牙的支持组织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牙龈出血、溢脓、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以及牙周袋形成,该病是造成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菌斑代谢产物的直接破坏作用(1)酶(2)毒素(3)其他产物;牙菌斑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免疫反应的类型是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参与,补体系统加入反应两个方面,在牙周炎症的不同阶段,各有特点。

17.龋病:是发生于牙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造成牙硬组织的颜色、形态、质地的改变。

18.致龋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①产酸和耐酸性:1).产酸性:细菌产酸的能力,是衡量菌斑致龋的重要指标。

2).耐酸性: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和代谢的能力。

②合成细胞内外多糖的能力:1).促进菌斑的形成并参与菌斑基质的构成。

2).生物屏障作用。

3).作为胞外的储能形式。

③对牙面的粘附能:1).细菌对牙面的初始粘附。

2).细菌对牙面的特异性粘附3).细菌的集聚19.致龋微生物的判断标准:1).符合致龋菌应具备的生物学特性。

2).在龋损的各个时期都可分离到并可得到纯培养。

3).细菌量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能引起实验动物的传染性龋损。

5).选择性限制该菌可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20.口腔链球菌(属)的一般特性: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口腔常驻菌,在口腔天然菌群中比例最大。

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可将口腔链球菌分为不同的族。

包括:血链球菌(S.sanguis)、轻链球菌(S.mitis)、米勒链球菌(leri)、唾液链球菌(S.salivarius)和变异链球菌(S.mutans)21.变链球菌(族)与龋病: 1.表型特征:G+染色,菌体呈球形,直径0.5-0.75um。

肉汤培养基:菌细胞呈短杆状或球状,成队或链状排列,链长中等,或短,不活动。

轻唾琼脂平板(MS):菌落形态高凸,粗糙,不透明,毛玻璃状,嵌于琼脂内。

血琼脂平板: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直径 0.5-1mm,周围有α(a)(绿色)或γ(r)(无色)溶血环,有时为β(B)(透明)溶血环。

2生长条件:兼性厌氧菌(5%CO2,95%N2 )pH7,最低pH4.3,4.5%NaCl,不受杆菌肽抑制。

3细胞壁组成:1)多糖2)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短肽3)甘油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4)表面蛋白:GTF、FTF(决定变链菌的抗原性和在牙面的粘附)22.变链球菌的致龋性: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和对牙表面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此菌群所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此菌群的产酸能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中起作用。

23.变链球菌与龋病的关系:(1)横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变链球菌的检出率同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2)纵向的追踪调查表明:唾液或菌斑中变链球菌的检出率与随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变链是主要的致龋菌,但不是唯一的致龋菌。

24.口腔乳杆菌与龋病:(一)形态学:占口腔细菌的1%。

革兰阳性杆菌,属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菌,菌体细长,直径0.6~0.9µm,不分支,无芽胞,不活动。

在陈旧性培养基中生长,可变为革兰阴性。

其菌落呈圆丘形,表面光滑或粗糙,不透明,干酪样白色或淡褐色。

(二)Eg: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三)培养:耐酸性很强,能耐受使其它无芽胞细胞死亡的酸度。

该菌的选择性培养基—Rogosa培养基即是根据其特有强酸耐性配制的。

此培养基的pH 为4.7-4.8,在此pH条件下,只有乳杆菌能生长。

(四)生化反应:多数乳杆菌无蛋白分解作用,不产生吲哚,不还原硝酸盐,触酶阴性。

能发酵多种糖,产酸能力强,能使菌斑pH 降低至5以下。

对糖的发酵反应视菌型而异,纯发酵型只产生乳酸;异发酵型除产生乳酸外,还产生其它的酸和乙醇、CO2等。

另外,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合成细胞外多糖,而且干酪乳杆菌还可以合成细胞内多糖。

(五)口腔乳杆菌的致病性:1.早期研究认为乳杆菌是主要的致龋菌。

2.目前的研究表明乳杆菌不是龋病发生的初始致病菌,但参与了龋病的发展,主要涉及牙本质龋。

3.乳杆菌是导致根面龋的致龋菌之一。

25.口腔放线菌与龋病:(一)形态学:口腔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丝状菌,主要定居在牙面,其次是龈沟和舌背,而唾液和其它口腔粘膜表面较少。

革兰阳性菌,无鞭毛和芽胞,菌细胞末端较膨大,形态不规则,为丝状或杆状,长短不一。

呈丝状者常很长并有分支,可达10-50µm;短的杆菌体为1.5-5µm。

(二)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但对氧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

衣氏放线菌、梅氏放线菌和溶牙放线菌在厌氧条件中生长更好。

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补充CO2可明显促进生长。

最适生长pH为6.5-7.0。

放线菌为化能异常菌,生长需要有机氮、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其它生长因子。

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可明显促进其生长。

BHI是培养放线菌的常用培养基。

(三)对牙面的粘附:粘性放线菌、衣氏放线菌、溶牙放线菌对牙面有很高的亲和力。

其粘附机制同细胞表面的菌毛有关。

(四)口腔放线菌与龋病的关系:可利用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其终产物为乙酸、乳糖、甲酸、琥珀酸、乙醇等;能合成细胞内和细胞外多糖;对牙面(根面)有较强的粘附力;在根面龋发生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26.其他口腔细菌与龋病:韦荣球菌:格兰阴性专性厌氧菌,占菌斑细菌总数的2%-6%。

特点:缺乏葡萄糖激酶和果糖激酶,不能代谢碳水化合物和多元醇,代谢乳酸,变成乙酸和丙酸,降低菌斑pH。

奈瑟球菌:格兰阴性需氧菌,数量少,代谢乳酸,降低菌斑pH。

血链球菌:格兰阳性兼性厌氧菌,主要分布于牙面,占菌斑内链球菌的一半,是牙菌斑的初始定居菌之一。

特点:1. 口腔内最早定居的细菌之一,产生PABA,有助于变形链球菌在牙面定居。

2. 产生H2O2 ,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维持菌斑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