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公式、函数的应用及图表制作

合集下载

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

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3. 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 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函数的运算4.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实验步骤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首先,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得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f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

(2)接着,我们探讨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3)最后,我们分析了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我们学习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我们观察了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周期性等特征。

(3)我们掌握了如何根据函数图像分析函数性质的方法。

3. 函数的运算(1)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等基本运算。

(2)通过练习,我们熟练掌握了函数运算的技巧。

(3)我们了解了函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问题、增长率问题等。

(2)通过实例分析,我们掌握了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我们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同时,我们了解了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我们直观地观察了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周期性等特征。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 函数的运算通过练习,我们熟练掌握了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等基本运算。

使用函数和公式制作Excel图表

使用函数和公式制作Excel图表

使用函数和公式制作Excel图表Excel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它不仅可以进行数据输入和计算,还可以通过函数和公式制作各种图表。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函数和公式在Excel中制作图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数据表格,以便后续制作图表。

假设我们要制作一个销售额统计图表,数据包括日期和销售额两列。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函数和公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以生成图表。

第一步,我们需要在Excel中输入数据。

在第一列中输入日期,在第二列中输入销售额。

确保数据的格式正确,日期列应该是日期格式,销售额列应该是数值格式。

第二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函数和公式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SUM函数计算每天的销售总额,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销售额的平均值,使用MAX函数计算销售额的最大值,使用MIN函数计算销售额的最小值等等。

这些函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第三步,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图表功能将数据可视化。

选中数据表格,然后点击Excel的“插入”选项卡中的“图表”按钮。

在弹出的图表选择窗口中,选择适合的图表类型,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等。

点击确定后,Excel会自动根据选定的数据和图表类型生成相应的图表。

第四步,我们可以对图表进行进一步的格式调整和美化。

例如,可以修改图表的标题、坐标轴标签、图例等等。

可以调整图表的颜色、字体、线条样式等等。

可以添加数据标签、趋势线、数据表格等等。

可以调整图表的大小、位置、布局等等。

通过这些调整和美化,可以使图表更加清晰、易读、美观。

最后,我们可以保存并分享制作好的Excel图表。

可以将图表保存为图片格式,方便在其他文档或演示文稿中使用。

可以将整个Excel文件保存,方便在需要的时候再次编辑和使用。

可以将Excel文件导出为PDF格式,方便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查看和分享。

通过使用函数和公式制作Excel图表,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五 经验分布函数图形的绘制与演示

实验五 经验分布函数图形的绘制与演示

实验六 经验分布函数图形的绘制与演示6.1 实验原理设()F x 是总体X 的分布函数,12,,,n 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本.对任意一个实数x ,定义函数#()(),i n X x F x x n≤=−∞<<∞. (6.1) 其中#()i X x ≤表示样本分量12,,,n X X X "中小于或等于x 的个数,或者说,()n F x 是事件“X x ≤”发生的频率.易见)(x F n 满足分布函数的性质(单增、有界、右连续等),故)(x F n 为一分布函数,称)(x F n 为总体X 的经验分布函数.由格列汶科定理知lim sup ()()0 1.n n x P F x F x →∞−∞<<∞⎛⎞−==⎜⎟⎝⎠该定理说明)(x F n 在整个实数轴上以概率1均匀收敛于()F x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经验分布函数)(x F n 可以作为总体分布函数()F x 的一个良好的近似,这是数理统计学中以样本推断总体的理论依据.当给定样本值1212(,,,)(,,,)n n X X X x x x =""时,若将12,,,n x x x "从小到大排序:(1)(2)()n x x x ≤≤≤",得到有序样本)()2()1(,,,n x x x ",由定义(6.1)知,)(x F n 的形式为(1)()(1)()0,,(),,1,2,,1,1,.n k k n x x k F x x x x k n nx x +<⎧⎪⎪=≤<=−⎨⎪>⎪⎩" (6.2)这就是根据样本观测值得到的经验分布函数的具体形式.6.2 实验目的及要求理解经验分布函数的构成,经验分布函数是样本的函数,随着样本观测值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实验学习经验分布函数图形的绘制方法和动态演示过程.具体要求为1. 任意产生一组随机样本,对该样本从小到大排序;2. 利用排序后的样本作经验分布函数图形;3. 让样本动态变化,观察相应的经验分布函数图形的变化,写出实验体会.6.3 实验过程为了说明经验分布函数图形的绘制和动态演示过程,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讲解. 例6.1 在Excel 中随机产生一个服从均匀分布(1,6)U 的,样本容量=4n 的随机样本.如图6.1,在单元格A2中输入产生均匀分布(1,6)U 随机数命令“=1+5*RAND( )”,再将其拖放填充至A5,就可在单元格区域A2:A5中产生了4个样本观测值1234,,,x x x x ,每按一次F9键,这些随机数都会发生变化,这为我们进行动态演示带来方便,这里1 3.82,x =2 2.81,x =3 1.32,x = 4 4.44x =. 接着我们把观测值1234,,,x x x x 从小到大排序,在单元格区域B2:B5中分别使用命令“=SMALL($A$2:$A$5, k)” (k=1,2,3,4) 得到顺序样本观测值:(1)(2)(3)(4)1.32, 2.81, 3.82, 4.44x x x x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条件语句和散点图绘制经验分布函数的图形.由(6.2)可知,此时经验分布函数的表达式为0, 1.32,0.25, 1.32 2.81,()0.5 2.81 3.82,0.75, 3.82 4.44,1,4.44.n x x F x x x x <⎧⎪≤<⎪⎪=≤<⎨⎪≤<⎪≥⎪⎩(6.3)图6.1 样本容量n= 4的样本观测值及其对应的经验分布函数图在单元格C2内输入起始值0,点击【编辑】/【填充】/【系列】,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如图6.2输入相应选项,就可以在单元格区域C2:C702中顺序产生0,0.01,0.02,…,7共703个自变量x 的取值序列.图6.2 产生自变量x 的取值序列对于单元格区域C2:C702中任意一个单元格中x 的取值,其右侧(D 列)对应的单元格内为相应经验分布函数)(x F n 的值,)(x F n 的值按公式(6.3)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1)(2)(3)(4)IF(,0,IF(,0.25,IF(,0.5,IF(,0.75,1))))x x x x x x x x =<<<<”.例如,单元格D2内的计算公式就应为“=IF(C2<$B$2, 0, IF(C2<$B$3, 0.25, IF(C2<$B$4, 0.5, IF(C2<$B$5, 0.75, 1))))”.再利用拖放填充功能将单元格D2内的计算公式复制到整个单元格区域D2:D702中,就自动计算出所有)(x F n 的取值.最后,利用单元格区域C2:C702中自变量x 的取值和D2:D702中经验分布函数)(x F n 的值画出散点图,经过修饰调整后如图 6.1. 图中每一条水平线段右端的空心点可这样画出,鼠标右击图形中任一数据点,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再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数据标记选项】/【内置】,类型选择“○”,大小选5磅,就可得出图6.1的效果.注意:最后一个数据点(7, 1)的“数据点格式”要改成实心点,以体现经验分布函数右连续的性质.只要双击最后一个数据点,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数据标记填充】/【纯色填充】,颜色选“深蓝色”即可.6.4 讨论经验分布函数(6.2)可以看成服从离散均匀分布(1)(2)()111n x x x n n n ⎛⎞⎜⎟⎜⎟⎜⎟⎝⎠"" 的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但要注意)()2()1(,,,n x x x "只是顺序统计量(1)(2)(),,,n X X X "的一组取值,而后者随着样本12,,,n X X X "的不同而随机变化的.上面设计的这个实验恰好能反映这种随机变化过程,每按一次F9键,1234,,,x x x x 发生一次变化,(1)(2)(3)(4),,,x x x x 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经验分布函数的图形6.1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化,这就给我们留下生动而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经验分布函数)(x F n 的理解.。

大学计算机实验五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五报告

实验五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实验项目名称:Excel的应用2. 对一列数据进行通过excel求和函数进行求和,对另一列数据求最大值。

1)输入两列数据,单击需要算出和的单元格,进入功能区的“公式”,点击“插入函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Sum”函数,点击确定后在随后的对话框中选择求和的数的范围,再次点击确认即可。

2)单击需要算出和的单元格,进入功能区的“公式”,点击“插入函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ax”函数,点击确定后在随后的对话框中选择求最大值的数的范围,再次点击确认即可。

3. 验证数据有效性,验证是否有来自“北京”“上海”之外的地区(P127)1)选中“地区”那列所有数据,在功能区找到“数据”,在“数据工具”找到“数据验证”,点进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设置”选项卡里找到“允许”的下拉列表,选择“序列”,在“来源”输入“北京,上海”,其中逗号用半角模式下的英语模式的逗号。

点击确定即可。

如果再次输入“北京,上海”之外的数据就会提示错误,且可以制作下拉菜单。

4. 自动筛选出销售数量大于100000的行(P128~P129)1)点击清单中任意一个单元格,在功能区找到“数据”,在其中找到“筛选”,单击后,找到“销售与数量”旁边的下拉按钮,点进去出来一个菜单,点击“全选”,再在“数字筛选”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大于”,在点击后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100000”,点击确定即可,设置完成后可以发现,全部的销售数量都低于100000,故全部都消失。

5.实现案例5-161)输入基础数值如下2)单击E2单元格开始编辑,输入公式“=PMT(B2/12,C2*12,D2)”,按下回车键即可自动计算月供金额。

再选中该单元格,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找到“设置单元格式”,单击进入,选择第二个格式即可。

3)在B5单元格输入公式“=E2”4)选择数据区域B5:I10,单击“数据”选项卡上的“数据工具”组中的模拟分析的下拉按钮,选择“模拟运算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输入引用行的单元格”旁输入“D2”,在“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旁输入“C2”点击确定即可。

《计算机导论》课程标准

《计算机导论》课程标准

《计算机导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开发。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和维护。

5、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趋势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计算机数值表示和计算方法等。

2、程序设计基础:包括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数据类型、控制结构、数组和函数等。

3、数据库系统基础: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关系数据库系统、SQL语言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TCP/IP 协议、HTTP协议等。

5、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历程、趋势和应用。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2、实验教学:设置多个实验项目,包括编程实验、数据库操作实验、网络配置实验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课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课外拓展:推荐优秀学生阅读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五、课程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70%。

函数的运用、技巧、图表的制做29页PPT

函数的运用、技巧、图表的制做29页PPT
函数的运用、技巧、图表的制做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实验五MicrosoftExcel的操作

实验五MicrosoftExcel的操作

实验五Microsoft Excel的操作一、实验目的1、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大体制作进程,掌握表格制作的大体方式2、学习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创建复杂公式,并掌握公式的复制方式3、学习利用Excel提供的图表功能,将表格中的数值数据图形化。

掌握图表的创建、编辑、修饰等操作4、学习利用Excel提供的数据管理功能,使数据清单层次化,并掌握如何利用排序功能持续正确设置多个约束排序条件二、实验内容1、创建并输入图所示表格。

参考操作步骤如下:①按样例创建表格。

②用自动填充序列的方式填充月份“一月”到“三月”。

③利用画图工具绘制D4单元格中带箭头的指示线。

④创建公式,计算各项支出的季度总和、每一个月支出总和和每一个月节余情况⑤把sheetl工作表标签更名为“个人收支情况表”。

删除sheet2和sheet3工作表。

⑥利用Ctrl键选取工作表中的所有文字数据,并设置为幼圆字体,字号为12。

⑦将表格行题目C6:F6设置为斜体字形、右对齐方式。

对表格区域的数字型数据采用保留小数两位。

⑧对每一个月收入值E4、各项支出季度总和F7:F13、每一个月支出C15:F15和节余C17:F17数据区域采用货币样式。

⑨对题目“一季度个人财政预算”和“食物开销除外”进行跨列置中,并设置字号为18、加粗字形。

对题目、每一个月支出和节余项添加边框和阴影(参照最终结果图)。

⑩以exl为文件名存盘。

2、图表的创建与编辑①选取包括要绘制数据的区域:C13:F13。

②选择菜单命令“插入”|“图表”,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创建嵌入式三维饼图。

③选中所创建的饼图,然后选择菜单命令“图表”|“图表选项”,在“图表选项”对话框中,利用“题目”选项卡加入图表题目。

要求该图表题目和源数据工作表的题目始终维持一致。

④利用“数据标志”选项卡,为三维饼图添加百分比形式的数据标志。

⑤利用“图例”选项卡,将图例位置调整到图表底部。

⑥双击图表题目,打开“图表题目格式”对话框进行具体文字对象的修饰操作(如字号20的隶书黑色常规字体)。

利用公式快速制作动态图表

利用公式快速制作动态图表

第4 步 : 插入 柱 形图
选 中 A 1 : F 2 的 单元 格 区 域 ,
切换到
插 “
人”
选 项
卡 在 这 里 插 入一 个 柱 形 图 进 行 简 单 的 美化 注 意



最后需要 删 除 图 表标 题。
右 键单击图 表 ,
选 择 数 据

值 请 数 如 图 3所 示 , “ 系 列 ”
例 如 图 1 所 示 的 数 据 这 是 某 公司 上半 年 在 江苏 ,
各 大城 市 的 销 售 情 况 干 巴 巴 的 数 据 看 起 来 有 点枯 ,
燥 ,
如果 使用动态
的图 售 状况 ,
效 果 显然 更好。
具体 步骤 如 下 :
称 这里使 用公式 m ,
D R & “ N =I

EC T " "

_
S hee t

H¥ l ) 〇
需要 提醒 的是 ,
在 创 建 自 定 义名 称时 ,
如 果首个字 符
是数字 ,
E xc
会 e l





动添


个小
横线


里可 以 在 前 面 加上一 个 短 横 线 当 然 如 果定 义 的 名 ,
设 置 为 动 态 “ = S h e et l !

据源 ” , 这 里 的 Sh ee t l 是 当前 的 工作 簿 名 称 , 感 叹号后
面 的 “ 动 态 数据 源 ” 就是 我们 刚 刚 定 义 的 名 称 。
完 成 上 述 步 骤 之 后 单 击 H 1 单 元 格 的 下 拉 按 ,

公式、函数和图表

公式、函数和图表

如下图所示。
分频段人数统计结果
(2)统计总人数及占总人数比例 步骤: ① 选中G3:G7单元格区域,单击“工具栏”上“自 动求和”旁边的下拉按钮,选择“求和”命令, 结果显示在G8单元格。也可以使用函数求和。 ② 在H3单元格输入公式“=G3/$G$8”,拖动填充柄 到H7单元格,完成占总人数比例的统计。
输入公式:任何公式的创建,都是以等号“=”开始,其后是计算地元素 (运算数)和运算符。
编辑公式:若要修改公式,可以直接双击单元格或直接在编辑栏中添加或 减少公式中的数据元素。 填充公式:日常生活中,计算的数据不止一个,但公式式却是一样的,我 们可以利用Excel提供的填充功能,一次性计算出结果,在计算出一个公式 后,将鼠标指针指向该单元格区域的右下角鼠标指针呈十形状按下鼠标左键 拖动,可计算出其他行、列的结果。 数据的引用:工作表的每个单元格需要唯一的按行和列引用 的地址,一个 引用地址代表着工作表上一个或者一组单元格,引用位置告诉Excel在哪 些单元格中查找公式中要用的数值。 (1)相对引用 :相对引用是在单元格中引用 一个或多个相对地址的单元 格,相对引用样式是字母表示“列”,用数字表示“行”。
学生成绩分析表
(3)建立图表 步骤: ① 单击“插入”|“图表”菜单命令,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选择“自定 义类型”标签,选定“图表类型”中的,打开 “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对话框, 在“数据区域”标签中将“系列产生在”选为“列”。 单击“系列”标签,可以对“系列”进行“添加”或“删除”。 ③ 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打开的“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 中,分别填入图表标题、分类轴标题和数值轴标题 ④ 单击“下一步”。打开“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选择 “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选按钮 ⑤ 单击“完成”按钮,则图表作为一个新工作表插入到当前工作簿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课程学分:3先行课程: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参考教材: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一、课程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5)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5)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5)
发布:2008-3-21来源:admin浏览:525 次
实验五Word 2000的表格与公式
【目的要求】
1.了解建立表格的几种方法。

2.熟练制作各种规则及不规则表格,及对表格的编辑、排版、格式设置。

3.掌握表格与文字的相互转换和公式的使用。

4.了解图表制作方法。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内容】
1.制作规则和不规则表格。

2.对表格进行属性设置等。

3.在表格中应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表格数据的排序。

4.表格与文本的转换。

5.根据表格数据制作图表对象。

【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净化稳压电源、P4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数字投影机、音响设备。

软件:Windows 2000操作系统、Office 2000。

Excel的公式函数及图表的基本操作实验

Excel的公式函数及图表的基本操作实验

Excel的公式与函数及图表的基本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操作。

2、掌握图表的创建及编辑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四道操作题,内容为创建工作簿、公式运算、各类函数的使用及图表的创建等1、设置分类轴的概念1) 创建工作簿,命名为Ex15,并请将下列数据建成一个数据表(存放在A1:E5的区域内),并求出个人工资的浮动额以及原来工资和浮动额的"总计"(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其计算公式是:浮动额=原来工资×浮动率,其数据表保存在sheet1工作表中。

2) 对建立的数据表,选择"姓名"、"原来工资",建立"柱形圆柱图"图表,图表标题为"职工工资浮动额的情况",设置分类(X)轴为"姓名",数值(Z)轴为"原来工资",嵌入在工作表A7:F17区域中。

将工作表sheet1更名为"浮动额情况表"2、合并单元格、公式运算、工作表命名、创建图表1) 打开工作簿文件EX25.XLS(内容如下),将工作表sheet1的A1:C1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内容居中;计算"总计"行的内容,将工作表命名为"人员工资情况表"。

2) 取"人员工资情况表"的"部门"列和"工资额度"列单元格的内容(不包含"总计"行)建立"簇状条形图",X轴上的项为"部门"(系统产生在"列"),标题为"人员工资情况图",插入到表的A9:D22单元格区域内。

3、函数( 绝对值函数ABS( ) )运算、工作表命名、创建图表1) 打开工作簿文件EX26.XLS,求出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的绝对值,其数据表保存在sheet1工作表中。

excel函数与图表

excel函数与图表

实验一、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操作要求:按照样文一,在“Sheet1”工作表中进行操作。

1、使用函数计算销售额和,结果放在“销售额”一列的最下面。

2、使用if函数进行业绩评价,如果销售额超过5万元,则业绩评价为“优秀”,否则为“合格”。

样文一:实验二、创建图表操作要求:按照样文二,在“Sheet1”工作表中进行操作。

使用“姓名”和“销售额”两列文字和数据,创建一个图表,选择饼图中第一行第二个子图表类型,显示百分比数据标志,并且作为新工作表插入,新工作表命名为“图表”。

样文二:补充材料:(一)IF函数应用图1某班级的成绩如图1所示,为了做出最终的综合评定,我们设定按照平均分判断该学生成绩是否合格的规则。

如果各科平均分超过60分则认为是合格的,否则记作不合格。

根据这一规则,我们在综合评定中写公式(以单元格B12为例):=IF(B11>60,"合格","不合格")语法解释为,如果单元格B11的值大于60,则执行第二个参数即在单元格B12中显示合格字样,否则执行第三个参数即在单元格B12中显示不合格字样。

在综合评定栏中可以看到由于C列的同学各科平均分为54分,综合评定为不合格。

其余均为合格。

3、多层嵌套函数的应用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只是将成绩简单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在实际应用中,成绩通常是有多个等级的,比如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

有办法一次性区分吗?可以使用多层嵌套的办法来实现。

仍以上例为例,我们设定综合评定的规则为当各科平均分超过90时,评定为优秀。

如图2所示。

图2说明:为了解释起来比较方便,我们在这里仅做两重嵌套的示例,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更多重的嵌套,但请注意Excel的IF函数最多允许七重嵌套。

根据这一规则,我们在综合评定中写公式(以单元格F12为例):=IF(F11>60,IF(AND(F11>90),"优秀","合格"),"不合格")语法解释为,如果单元格F11的值大于60,则执行第二个参数,在这里为嵌套函数,继续判断单元格F11的值是否大于90(为了让大家体会一下AND函数的应用,写成AND(F11>90),实际上可以仅写F11>90),如果满足在单元格F12中显示优秀字样,不满足显示合格字样,如果F11的值以上条件都不满足,则执行第三个参数即在单元格F12中显示不合格字样。

Excel常用函数与公式应用实验报告

Excel常用函数与公式应用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第7章实验2
四.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1、硬件: CPU:AMD Athlon(速龙) II P360 (双核)
主板:戴尔 0P89N9 (AMD RS880 + SB810/SB850)
内存:2 GBytes
显卡:ATI Mobility RADEON HD 5430/5450 [戴尔]
6.选择“N4”单元格,单击“公式”选项卡”函数库“组中的”插入函数“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中选定”IF“,单击”确定“按钮,打开”IF函数参数”对话框,在“Logical_test”文本框中输入”M4>=90”,在Value_if_true”文本框中输入“优秀”,单击“Value_if_false”文本框,再单击编辑栏最左边函数列表右侧的下拉箭头按钮,选定”IF“,打开第二层”IF函数参数“对话框,在”Logical_test”文本框中输入“M4>=60”,在”Value_if_true”文本框中输入“通过”,单击“Value_if_false”文本框,输入”未过“。单击”确定“完成。单击”N4“单元格,拖动填充柄至”N13“单元格。
2.选取“B4:D13”单元格区域。单击“数据”选项卡“数据工具”组的“数据有效性”按钮,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设置”选项卡。点击”允许“的下拉列表,选择”整数“,在”最小值“中输入”0“,在”最大值“中输入”20“。
3.选中“B4:D3”单元格区域,单击“数据“选项卡”数据工具“组的”数据有效性“按钮,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输入信息“选项卡。在”标题“下的空格里输入”必做题“,在”输入信息“下的空格里输入”满分20分“。选择”出错警告“选项卡,在”标题“下的空格里输入”无效“,在”错误信息“下的空格里输入”数据错误“。选中“E4:G13”单元格区域,单击“数据“选项卡”数据工具“组的”数据有效性“按钮,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设置“选项卡。点击“允许”右下方的下拉列表选择“整数”,“最小值“内输入”0“,”最大值“内输入”20“。选”输入信息“选项卡,在“标题”下的空格里输入“选做题”,在“输入信息”内输入“满分20分”。选“出错警告“选项卡,

Excel图表制作与函数应用

Excel图表制作与函数应用

二、常用函数介绍
• 6、根据条件计算值 COUNTIF可以用来计算给定区域内满足特定条件的单元格的数目。比如在成绩表中计算 每位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在工资表中求出所有基本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员工数。 语法形式为COUNTIF(range,criteria)。其中Range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 目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 达式或文本。 (见EXCEL表)
二、常用函数介绍
• 7、文本函数 文本函数 (一)大小写转换 LOWER--将一个文字串中的所有大写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 UPPER--将文本转换成大写形式。 PROPER--将文字串的首字母及任何非字母字符之后的首字母转换成大写。将其余的字母转 换成小写。 这三种函数的基本语法形式均为 函数名(text)。(具体见EXCEL表) • (二)取出字符串中的部分字符 LEFT函数:LEFT(text,num_chars)其中Text是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串。Num_chars指定要 由 LEFT 所提取的字符数。 MID函数: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其中Text是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串。 Start_num是文本中要提取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 RIGHT函数:RIGHT(text,num_chars)其中Text是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串。Num_chars指定 希望 RIGHT 提取的字符数。 (具体见EXCEL表)
二、常用函数介绍
• 8、日期与时间函数 日期与时间函数 一)取出当前系统时间/日期信息 用于取出当前系统时间/日期信息的函数主要有NOW、TODAY。 语法形式均为 函数名()。 • 二)取得日期/时间的部分字段值 如果需要单独的年份、月份、日数或小时的数据时,可以使用HOUR、DAY、MONTH、YEAR函 数直接从日期/时间中取出需要的数据。

excel的公式函数的使用实验报告

excel的公式函数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excel的公式函数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Excel中常用的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实验环境:1. 实验工具:Microsoft Excel2. 实验数据:包括数字、日期、文本等类型的数据实验步骤:1. 基本公式的使用a. 实验目的:掌握Excel中基本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公式的使用方法,验证其计算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组数字数据,如1、2、3、4,并使用加、减、乘、除公式进行计算,并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2. SUM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SUM函数对多个单元格的加总计算,并验证其在数据汇总中的应用。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列数字数据,如1、2、3、4,并使用SUM函数对这些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并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3. VLOOKUP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VLOOKUP函数在数据查找和匹配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数据查找的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准备两个数据范围,分别为查找表和数据源表,使用VLOOKUP函数在查找表中查找匹配数据源表中的数据,并核对查找结果是否准确。

4. IF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IF函数在逻辑判断中的应用,验证其在条件判断中的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列数字数据,如1、2、3、4,并使用IF函数对这些数据进行条件判断,并核对判断结果是否准确。

5. DATE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DATE函数在日期处理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日期计算的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日期数据,并使用DATE函数对这些日期进行计算,并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本公式的使用实验结果表明,Excel中的基本运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数字数据的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合实际运算需求。

2. SUM函数的使用实验结果表明,Excel中的SUM函数能够准确实现对多个单元格的加总计算,方便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

实验五公式、函数的应用及图表制作

实验五公式、函数的应用及图表制作

实验五公式、函数的应用及图表制作实验目的:1. 熟悉公式的创建2. 掌握函数的多种应用方法3. 熟悉图表的创建及基本操作4. 了解图标格式的设置实验内容:1. 创建和编辑公式2. 使用函数进行复杂计算3. 创建图表并操作和设置图表项4. 设置图表格式【实验操作要求】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要求班长统计本班成绩,尽快上报教务处。

流程包括录入各科成绩→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排定名次→统计各科分数段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及综合指数→打印各种统计报表→制作各科统计分析图表。

具体操作:任务1:排名及排序操作(1)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方法一、通过菜单操作,进行格式设置;方法二、使用四舍五入函数。

)(2)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

说明:此处排名次用到了RANK函数,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

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 order 为 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如果 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3)最后按照名次顺序(升序)显示各学生成绩。

任务2: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

任务3:统计各科的分数段以及及格率、优生率、综合指数等。

(1)统计60分以下人数;统计60分~69分人数;统计 70分~79分人数;统计80分~8 9分人数;最后统计90分以上人数,显示在指定单元格中;(2)统计单科及总分最高分并显示指定单元格中;(3)统计低分率:是指各科40分以下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

(4)及格率;(5)优生率: 85分以上为优生(6)综合指数:班级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z=[(1+优生率-低分率)/2+及格率+平均分/该科总分]/3。

函数的运用、技巧、图表的制做

函数的运用、技巧、图表的制做
(Within budget) 如果上面数字为 100,则计算单元格区域 B5:B15,否则返回空文本 ("")
1 实际费用
预算费用
2
1500
900
3
500
900
4
500
925
公式: =IF(A2>B2,"Over Budget","OK") =IF(A3>B3,"Over Budget","OK")
• 语法 :MAX(number1,number2,...)
MIN(number1,number2,...)
• Number1, number2,... 是要从中找出最小值的 1 到 30 个数 字参数 ;
示例:
A
1
数据
2
10
3
7
4
9
5
27
6
2
公式: =MAX(A2:A6) =MAX(A2:A6, 30) =MIN(A2:A6) =MIN(A2:A6,0)
示例 :
A
B
C
1
密度
粘度
温度
2
0.457
3.55
500
3
0.525
3.25
400
4
0.616
2.93
300
5
0.675
2.75
250
6
0.742.38
150
8
0.946
2.17
100
9
1.09
1.95
50
10
1.29
1.71
0
公式:
说明(结果) :

函数实验报告

函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函数图像的基本绘制方法。

2. 分析不同类型函数图像的特点。

3. 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函数图像是函数在坐标平面上的几何表示,它直观地反映了函数的性质。

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

三、实验器材1. 计算器2. 计算机及绘图软件(如MATLAB、Origin等)四、实验内容1. 绘制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

(1)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k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 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2)步骤:① 输入函数表达式y=kx+b;② 设置x的取值范围;③ 绘制函数图像。

2. 绘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1)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顶点坐标为(-b/2a, c-b^2/4a)。

(2)步骤:① 输入函数表达式y=ax^2+bx+c;② 设置x的取值范围;③ 绘制函数图像。

3. 绘制指数函数y=a^x的图像。

(1)分析:指数函数的图像随着x的增加,函数值呈指数增长或减少,其增长或减少的速度由底数a决定。

(2)步骤:① 输入函数表达式y=a^x;② 设置x的取值范围;③ 绘制函数图像。

4. 绘制对数函数y=log_a(x)的图像。

(1)分析:对数函数的图像随着x的增加,函数值呈对数增长,其增长速度由底数a决定。

(2)步骤:① 输入函数表达式y=log_a(x);② 设置x的取值范围;③ 绘制函数图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k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顶点坐标为(-b/2a, c-b^2/4a)。

3. 指数函数y=a^x的图像随着x的增加,函数值呈指数增长或减少,其增长或减少的速度由底数a决定。

4. 对数函数y=log_a(x)的图像随着x的增加,函数值呈对数增长,其增长速度由底数a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公式、函数的应用及图表制作
实验目的:
1. 熟悉公式的创建
2. 掌握函数的多种应用方法
3. 熟悉图表的创建及基本操作
4. 了解图标格式的设置
实验内容:
1. 创建和编辑公式
2. 使用函数进行复杂计算
3. 创建图表并操作和设置图表项
4. 设置图表格式
【实验操作要求】
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要求班长统计本班成绩,尽快上报教务处。

流程包括录入各科成绩→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排定名次→统计各科分数段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及综合指数→打印各种统计报表→制作各科统计分析图表。

具体操作:
任务1:排名及排序操作
(1)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方法一、通过菜单操作,进行格式设置;方法二、使用四舍五入函数。


(2)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

说明:此处排名次用到了RANK函数,它的语法为:
RANK(number,ref,order)
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

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 order 为 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如果 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3)最后按照名次顺序(升序)显示各学生成绩。

任务2: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

任务3:统计各科的分数段以及及格率、优生率、综合指数等。

(1)统计60分以下人数;统计60分~69分人数;统计 70分~79分人数;统计80分~8 9分人数;最后统计90分以上人数,显示在指定单元格中;
(2)统计单科及总分最高分并显示指定单元格中;
(3)统计低分率:是指各科40分以下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

(4)及格率;
(5)优生率: 85分以上为优生
(6)综合指数:班级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z=[(1+优生率-低分率)/2+及格率+平均分/该科总分]/3。

(7)最后,请将女生英语成绩大于75分的人数统计出来显示在指定单元格中;
任务3:对各科的分数段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请同学们为每一个单科成绩分析表绘制出一张图表,本次实验采用“饼状”图。

以“语文”为例,如图4-1所示。

图4-1
任务4:为了以后的考试中不再重复上述繁琐的工作,最好把上述工作表另存为一个模板。

课后作业:提交本次实验结果
提交截止时间:两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