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课件:第3章-小说阅读(含答案)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
二十六孟子见梁襄王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2)疑问代词,同“何”(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4)疑问代词,谁(5)无主代词,没有谁(6)指示代词,那(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2.(1)“卒”通“猝”,突然(2)“由”通“尤”,如同3.(1)告诉(2)靠近(3)服从,归顺(4)如果(5)统治人民的人(6)如果,果真4.d5.(1)“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
”(2)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二十七楚人养狙1.(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2)有人,不定指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4) 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他(5)有人,无主代词(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
2.(1)到,前往(2)栽种(3)同“欤”语气词(4)靠,依靠(5)一起(6)终于(7)觉醒(8)开导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二十八杜蒉扬觯1.(1)疑问代词,哪里(2)指示代词,这杯酒(3)第一人称代词,我(4)第二人称代词,你(5)疑问代词,为什么(6)活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我2.(1)作陪(2)登(3)走下殿阶(4)比(5)告诉(6)同“忘”忘记(7)参加(8)高举3.a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
(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杯酒啊!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
厨师杜蒉有犯顔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
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
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2)代太监姓名(3)代“我”,太监自称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1.c2.(1)还(2)确实(3)雨停云散(4)靠近(5)渐渐(6)越过3.c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2)美景:今义胜利(3)突然:今义凶暴(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5)道歉:今义感谢(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2.(1)“陵”同“凌”,侮辱(2)“卒”同“猝”,突然(3)“常”同“尝”曾经3.D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 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阅读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 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 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 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真题文本】
复习任务群三 小说文本阅读(教学课件)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既然宝贝已经远走高飞,那个阿古顿巴还不到来。就让我们在地里种上青稞, 浇灌井水吧。”秋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彻底摆脱了饥饿。
不过三年,这个濒于灭绝的游牧部落重新变成强大的农耕部落。部落首领成为领 主,他美貌骄傲的女儿在新建的庄园中过上了尊贵荣耀的生活。一天,他听见一派笙 歌之声,看见院子里拴满了配着各式贵重鞍具的马匹。人家告诉他是领主女儿的婚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是一个村落荒芜、物资贫乏的地方,人们希望阿古顿巴来拯救他们,他们
最终通过自己的劳作赢得了自尊。 B.小说写寺庙广场上的旗杆慢慢地倾倒隐喻信仰的倒塌,表现了阿古顿巴想举起人
们的信仰的大旗。 C.人们想象中的阿古顿巴的英俊聪敏的王子模样以及传颂他的故事,烘托了阿古顿
巴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
√D.作者将人们知道传说中阿古顿巴的全部细节与他们看到真实的阿古顿巴却否认的 态度前后映衬,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
解析 “前后映衬”错,应是“形成对比”。
2.作者是如何描写阿古顿巴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侧面描写:通过人们对他的故事的传颂,表现了阿古顿巴敢为天下先, 挑战权力和权威,追求自由与正义。通过人们对他的指责,表现了阿古顿巴的智慧。 (2)对比:通过人们传说中和现实中阿古顿巴状貌滑稽、形容枯槁、形销骨立的对 比,表现了阿古顿巴为承担起贫苦百姓命运的责任,自己却承受贫困的无私无畏。 女子沉溺于美丽的幻想与阿古顿巴向荒野出发去寻找酥油和煮肉的铜锅形成对比, 表现了他的勇于行动。 (3)细节描写:阿古顿巴多次重申自己的身份不果后,“垂手站在她面前,脸上的 表情幸福无比”,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纯粹。
复习任务群三 小说文本阅读
任务(七)
练就审美技能,赏析描写艺一样,小说描写艺术也是审美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 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为此,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构建起以叙事、 描写艺术为主体的艺术技巧知识网络,二是在实战中练就审美技能,尤其是针 对具体文本的具体技巧作出具体赏析,而不是说空话套话,这一点才是二轮复 习的重点所在。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65张PPT)
①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以景作 ②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结的 ③从人物看,烘托人物。 结局 ④从主题看,升华主题。
⑤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材小说情节回顾——
01
02
03
04
参照小说有关情节知识,重温学过的课文,填出下表内容。
篇名
情节概述
情节线索 情节结构 情节技巧
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 照应
同部位上的互相关照与呼应。 构紧凑。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 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 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 因果更分明。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 铺垫 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
或事物以作衬垫。
补充:小说线索的结构有哪些——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 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 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 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小说阅读
如何高效复习
语文复习的本质——是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能力训练
做主动型、研究型考生 ——我负责、我计划、我执行
我们先来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
01
02
03
04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 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 人物:主人公刻画人物的方法:
环境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
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
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课件:第3章-小说阅读(含答案)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 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 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 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 末时间等。
微积累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
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 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 述故事。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 的回忆或故事。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 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2)线索结构,主要有单线和复线两种。 ①单线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 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小说情节由开端、发 展、高潮到结局,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主题在完整的 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②复线结构 a.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 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
(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林冲在山神庙与陆虞候等人相遇, 最后杀死他们,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作者在此使用 了 伏笔 技巧。
答案
四、情节的运行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一般有以 下三种方式:
(3)补叙式
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形象更完整,深化
高考语文复习教材小说考点汇总梳理课件59张
《哦,香雪》/铁凝 《哦,香雪》中多次写到“铅笔盒”,谈谈你的理解。
①小木盒是香雪的铅笔盒,它笨拙、陈旧;自动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 的象征。 ②作者借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的向往。 ③作者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追求表达了她 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以及她对改变自己命运与家乡命 运的憧憬。(人物与主题)
必修下册 《祝福》/鲁迅 1.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 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 (2)作用: ①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 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组织文字,展开情节,增强 故事的真实感; ③深化主题。"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 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答案】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
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0页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
备考总规划——教考衔接
衔接点四:考查文体及分析与教材规划相同
(22年甲卷)文学类文本(双文本) 文本一《支队政委》(小说):虚构作品 文本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纪实作品
主观题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 并简要分析。
2.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 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试以“柳妈”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 法。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六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连贯 精选 含答案
连贯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 B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句⑤中的“症”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押韵。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③④⑤②①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答案 D [③句中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的“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答案 C [②句说食品产业环节多,容易出问题,⑥句说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消除各环节的隐患,所以②⑥关系最密切,排除B 、D 。
第三单元(复习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答案示例
由上面的概述可见,本单元选文中体现的文化观念层次颇为 丰富,既包括体现中国文化基本特点的观念,还包括切合实际的 “治世之道”和相对抽象的“致知之道”。当然,我们需要以多 样的视角去考察本单元选文中体现的文化观念,得到比较全面、 辩证的认识。
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句子可骈可散,结构可密可疏,但 学 习 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语言、章法等方面都颇有讲究。细读本单元课
答案示例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声音之洪大而突然,以 “舟人大恐”衬之。“钟鼓不绝”,暗伏细察所得,引出下文。徐而察之,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山石之形, 波浪之态,发声之理,-一写来,有条不紊。着一“也”字,疑窦释然。舟 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 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吞吐风水,比之“涵澹澎湃”,发声之理不同, 声音亦不同,笔法甚细。疑已释仍不废探究,难能可贵。与向之噌吰者相 应,如乐作焉。破陈说而得新知,方才可怖之声,此时听之似乐,心境变 也。因笑谓迈日:“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 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此处之“笑”,与前文之“笑”大不 同,无限快慰,尽在其中。连用三“也”,较上文“也”字,感慨尤深。
答案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属于以散句为主的古文,其中虽然也有一些比较整齐 的句子(四字句为主)。所谓骈散结合,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整散结合。
本文中比较整齐的句子,基本都是关键点。例如,概述郭橐驼种树的秘 诀:“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其置 也若弃。”又如,解释“他植者”的错误之本:“爱之太恩,忧之太 勤。……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再如,描绘官吏 的烦政: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这些内容不是不能用单行散句来写,但用整齐的句子来表达, 能起到反复强调、鲜明对比的作用,还能以连续的短句让读者自然感到弊 政对人民生活的扰害,其效果是只用散句难以达到的。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说(分析叙事艺术)(讲义)
分析叙事艺术[导语]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事学复习与前面的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有交叉重复之处,但从高考命题来看,把它拎出来单独复习十分必要。
既如此,就要好好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
(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
①旁观者: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
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得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是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五章 微专题
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专题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九章 专题七
专题七形象说理例文钓鱼与人生一看标题,喻体与本体隐然可见。
钓鱼有趣。
钓之趣,在有鱼与无鱼之间,或曰在易钓与不易钓之间。
若钓于鱼塘,鱼辈趋饵若狂,下钩便有,获则多矣,却难免乏味。
然无鱼之钓,浮子终日不动,亦不乐。
这两段叙钓鱼有趣,是说“喻”。
携竿漫游,偶遇一去处,垂柳拂岸,野草荒荷,遥观水面,隐隐似有鱼纹。
问于牧童:曾见有钓者否?童子摇头。
抛钩向水,久之,浮子竟不动。
正疑惑之际,方见浮子上下蹿动,忽而泛出,忙奋力用竿,见有鱼如梭,凌波而出,继而蹿跳于岸、草之间,此中乐趣,不为外人知也。
人生之趣,亦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在有章法与无章法之间。
这两段由说“喻”转说“本”,人生之趣同钓鱼之趣一样。
明知其不可尽知而努力知之,生活中有章法而不全按章法,方得人生之趣。
苏东坡一面“把酒问青天”,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面又懂得“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深识人生乐趣者也。
王子猷于夜雪初晴乘兴访友,到人门口却掉头回家,自谓“兴尽而返”,也算得上是“潇洒走一回”了。
这段说“喻”:钓鱼有技。
钓鱼有技。
钓之技,在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要因时权变,善取其度。
碧水茫茫,何处有鱼?鱼类繁杂,哪种易钓?“钓鱼诀窍”一类书多矣,然书可教人会钓,必不能教人善钓。
早一分则鱼被惊走,迟一分亦饵鱼两空,那恰到好处的起竿,实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之技,不也类此么?“人间指南”“处世格言”之类书亦满大街都是,然真的由此学会立身处世者有几人?其实人生之技,也在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也贵在一个“度”字的把握。
当笑则笑,当哭则哭,当勤则勤,当嬉则嬉,当诚则诚,当伪则伪。
至于“当”字,究作何解,何为适度,虽圣贤哲人亦不能教也,必自己体察于心,尔后才出乎自然。
由说“喻”再转说“本”:人生之技,不也类此么?钓鱼有道。
钓之道,曰用心专一,曰顺乎自然。
若用心不一,则浮子动于前而不察,香饵入鱼腹而不知,空当一饲鱼者也;若不能顺乎自然,则浮子略有不动便焦躁难耐,频频移竿他顾,焉知片刻之后将有巨鱼游至耶?三说“喻”:钓鱼有道。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核心突破三分析概括形象——形神兼析,“人”“物”共赏(一)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等。
其中思想性格特征为其核心内涵。
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
思想特征,包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
性格特征由基本特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展开。
1.抓住人物的正面描写文字,把握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美丽,体弱,忧愁,聪颖。
小说复习情节结构-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
——情节结构(以《祝福》为例)
命题角度一 情节
“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这类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概括。
题型一:概括小说情节
知识储备:①情节的运行方式/小说的基本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②情节切换:是否发生转折(或意外)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思考:《祝福》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何作用?问题本质:
情节叙事手法的作用
情节结构手法
类别
释义
作用
悬念
设疑、设置悬念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
思考:《祝福》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问题本质:
参考答案:
1.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
3.主题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突出(或深化了、升华了)反封建主题。
2、人物塑造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
类别
优点、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的作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
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
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等。其中思想性格特
征为其核心内涵。
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思想特征,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性格特征由基本特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
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
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
西子胜三分。(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答案 美丽,体弱,忧愁,聪颖。
答案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 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阴狠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 诚实,或单纯可爱。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从而体会人物内心,把握性格特征。
教材助解4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黛玉的性格特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
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
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
被人耻笑了他去。(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教材助解5
阅读下面的文字,思考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 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 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
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
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 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 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 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展开。 1.抓住人物的正面描写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 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 作、心理、细节描写等。
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
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时 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2) 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个人,必然带有某一类人的共同特
点,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分析概括时要兼顾这两方面,不能只看到
教材助解3
《林黛玉进贾府》描写宝黛初会,宝玉听黛玉说她没有玉,“登时发
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
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宝玉这一“摔玉”动作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案 ①追求人人平等,具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 ②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
答案 敏感自尊,小心谨慎。
答案
(5)细节描写(参见本专题核心突破四)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 ( 用次要人物烘托主 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描绘来表现人物, 以使其鲜明突出。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起到正面描 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节选自《祝福》)
答案 鲁四老爷名义上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
答案
透着几分虚伪,几分附庸风雅。
掌握关键能力
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
先要在宏观上确立几点认识: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 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 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教材助解1
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分析概括形象
——形神兼析,“人”“物”共赏
内容索引
(一)人物形象
(二)物象
(一)人物形象
理解必备知识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和途径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 “ 杂
取种种,合成一个 ”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
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1) 处理 “ 平面 ” 与 “ 立体 ” 的关系。所谓“ 平面” 与 “ 立体” ,是
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
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
多的是“立体”人物。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
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多侧面的,而且是在变化着的。人性有善有恶,
共性,或者只看到个性。 (3) 区分 “ 形象 ” 与 “ 性格 ” 的不同,分析形象要 “ 内外结合 ” 。 人物形象题题干中“形象”与“性格”用语是有区别的,审题时要注意 区分。“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 象的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 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 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由表层 到内在精神,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答案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 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 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 的外貌、语言、行动,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材助解2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千万 别闹出什么乱子。这一口头禅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胆小,怕事,封闭。
答案
(3)动作描写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 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 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 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