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0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16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16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B、1993年汪辜会谈
C、达成92共识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A、香港社会制度的改变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香港经济特区成立
D、民族区域自治在香港的实行
5、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6、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沙溪中学八年级历史科导学案(总节)
设计教师:执教教师:上课班级:
教学内容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学习目标
1、“一国两制”提出的时间、人物。
2、两个联合声明。
3、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4、“九二共识”。
5、什么是“小三通”。
学习重点
一国两制
学习难点
九二共识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t
方法与措施
课前导学:
一、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二、史海拾贝
说一说汪辜会谈是怎么回事?
三、畅想天地
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在八达岭长城上激动地高呼“到家了”。由此,谈谈你的感想。
四、问题讨论
台湾历史上有两次被外国侵占,又有两次回归。你认为回归的动力是什么?由此,你认为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__________年不变。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13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1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学习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t
方法与措施
一、自主学习:不读不做
1、阅读“法制建设的成就”思考回答
(1)、法制建设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2)、1982年宪法,规定了实行的总方针。
A.革命统一战线B.爱国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依法治国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政企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6、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执法必严D、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3)、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规定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的原则。
(4)、《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
2、阅读“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思考回答
(1)、进一步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2)、提出与民主党派“、、、”的方针,建立最广泛的战线。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重点是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中的问题。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A.《民法通则》B.《刑法》C.1954年《宪法》D.1982年《宪法》
3、民法通则》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自愿②公平③等价有偿④诚实信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守信的原则在民事活动中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七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两弹一星”.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合作探究】、原子弹杀伤力极强,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并拥有它?对此,你如何看待?2.本课提到的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谈谈你如何看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书 设 计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作用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深、珠、汕、厦、海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收集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 时 习 方发达国家 100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的成就,写一篇小短文谈谈看法或感受。 2、收集外国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学会汲取他人的正确观点,提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 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1 课时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其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对外开放格 导 学 目 标 局的形成过程; 2、形成从史料中、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体验、 比较的学习方法。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 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 点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 教 学 环 节 复 习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学 难 点 过 教师活动 出示复习问题。 观察、指导群体落实。 1、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 开始? 2、 为什么农村改革先从 安徽凤阳开始? 3、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 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对农村改 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 阶段及其内容是什么?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 1 、指导学生结合《早期对 请你设计一条由北到南 游览五个经济特区的旅 游路线。 2 、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3、探究: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 放有何不同? 4、现在,我国形成了怎 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开放示意图》 ,把握五个 经济特区和开放格局形成 的过程。 2 、出示探究问题点拨、引 导学生探究: 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 有何不同? 1、在任务驱动下,结 合示意图, 记住五个经 济特区,并结对互考。 2、结合示意图,说出 学生的空间概念较 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 3、 在图中找出中英 《南 京条约》 中的五个通商 口岸, 进一步分析和解 决探究问题。 差,应指导学生结合 地图学习历史,进而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解释课题:改革开放是 对外开放的政策。 2 、精讲: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含义。 3、讲述城市改革的概况。 4 、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 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国有企业改革 程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 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14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14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5、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
A.孙中山B.毛泽东
C.邓小平D.胡锦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阅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考回答
(1)、1992年,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2)、大会认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阅读“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思考回答
年,邓小平与世长辞。
十五大把确立为党的指的思想。
4、阅读“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思考回答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_,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二、合作探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大会上制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是何时召开的?这次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3、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十三大”(1987年)提出基本路线:
2、“十四大”(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十五大”(1997年)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沙溪中学八年级历史科导学案(总节)
设计教师:执教教师:上课班级:
教学内容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1、党的十三大召开的时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1.1 坚持改革开放 导学案(含答案)

1.1 坚持改革开放  导学案(含答案)

11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2.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3.中国经济腾飞体现在哪些方面?(改革开放的成就)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难点:改革开放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之路的?【怎样做】(1)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______________ ,建立______________,彻底结束了旧中国__________________ 的历史。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________ 了。

( 2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____________ ,确立了,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________ 。

(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________ 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______ 到________ 、________ 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1)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_ ,极大激发和发展____________ ,极大增强____________ ,人民生活____________ ,综合国力____________ ,国际地位____________。

(2) 我国逐步确立了___ 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挥__________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________ 和________ 空前高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已成为社会共识。

3.中国腾飞的表现有哪些?【是什么】(1) 40 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____________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导学案

丘北县树皮中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使用时间课题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第课时编制赵良海审核审批签(章)【学习目标】: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能说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意义。

【知识链接】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引入新课1、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等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中的“特”含义是()A 国家给予这些地区一切优惠特权B 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C 国家给予极大的政治特权D 国家给予外交特权2、“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中的“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 设立经济特区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扩大企业自主权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4.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6.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 ③②①D.①③②7.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9、材料1: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他们已夺取的特权,同时要求在其他国家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权利。

009——第九课改革开放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009——第九课改革开放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经济政策转变的具体阐述,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本课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合作探究】(C级)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时间和标志。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能够复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通过了解农村、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合作学习整体感知】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思考: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1978年以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二)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思考:(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是什么?(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什么?(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三)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材料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有政府经营,政府有很多部门,各部门都要管,而政府从来不考虑成本。

工人则“晚上班,早下班,千金重担我不挑,人人肩上没指标,厂房空荡荡。

”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材料二: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立足内部挖掘,推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厂、车间、班组和个人,成为各自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完不成目标成本,扣发全部奖金和浮动工资。

把成本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全体职工。

此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思考: 1、从材料一来看当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国有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借助《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来学习)1、在图上用△标出五个经济特区。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内容来源】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对外开放》【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 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现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

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从1984 年到1992 年,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

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内容】1、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建立概况及意义。

2、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进程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时间、及意义。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意义。

重点突破:对于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重点的突破,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先自学教材,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相关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师出示动态地图,结合地图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掌握。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人教版

总体评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问题我深思 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 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根据《历史填图册》13 页第 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 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精彩展示我最棒 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问题和困惑,积极发表自己的 见解。
我的笔记:
分析: 1.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2.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3.
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4.1992 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参 与 讨 论 了 参 与 合 作 了 提出问题了吗? 吗? 吗? 我学到了:
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人:
课题 课型 第 9 课 改革开放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间 课时 一课时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 局的形成;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 革。 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通过自主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情景导入】从《一位农民的足迹》谈起四、【自主学习】(一)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背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计划经济,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目的:调动,促进。

措施:实行责任制。

作用:①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②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在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从起。

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发展:年党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二)对外开放1、目的:2、内容:。

3、对外开放的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问题探究】1、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3、今天的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4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4、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从背景、国家行使主权、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答)六、【基础过关部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沿海城市C、国有企业D、中小城市2.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A.深圳B.珠海C.上海D.厦门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4、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八年级历史第九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九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九课笔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八年级历史第九课的笔记大纲,你可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和你的需要进行修改。

八年级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
一、导入
1. 简要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

二、正文
1. 改革开放的启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2.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3.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设立(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开放沿海城市和开发区
4. 社会与文化改革
教育、文化和科技的改革与发展
思想解放与社会观念的变化
5. 改革开放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总结
1. 改革开放的意义与影响。

2. 对未来的展望。

四、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你家庭或个人的影响。

2. 角色扮演:模拟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场景。

3. 制作海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五、作业与建议阅读
1. 写一篇关于你家庭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的短文。

2. 阅读相关史料或访谈,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3、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的位置。

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了解,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知识重点:一、对内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放宽政策:率先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两省份:中共安徽、四川)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城市)时间: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首先在四川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标志:1984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内容: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岛地位: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推进经济改革,加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2、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3、农村是如何改革的?效果如何?4、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我国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三、合作探讨;你认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否正确?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第0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0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战争政策)、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了解《和平法令》及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分析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体会历史定性分析法;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分析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举措,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参加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游行活动20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日。

十月革命的发生地——俄罗斯在这一天组织了多场社会活动,纪念这一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要日子。

并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要塞进行礼炮齐射,以重现百年前该要塞开炮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起义信号的历史。

100年前俄国十月革命是怎样爆发的?这场革命有何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1.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

材料展示: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人均工业产量,俄国分别为德国、英国的1/13和1/14,不到美国的1/2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时间罢工资料参加人数1914.8—12月68次 3.5万1915 1000次54万1916 1500次100万1917.3.8 事件20多万工人、士兵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表格中1917年3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伤亡;人民反战罢工、游行不断;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25

八年级历史下册_初级中学导学案_岳麓版25
沙溪中学八年级历史科导学案(总节)
设计教师:执教教师:上课班级: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温故知新,巩固已学知识,为期末学期统考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学习重点
本单元各课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
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t
方法与措施
简述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答: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表现有哪些?)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那一天我们一般举行哪些活动?
答: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惩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影响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哪几次主动纠正错误路线的事件?
答:
5、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践中实现了哪些转折?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第一单元古代史第一课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转型课前导学- 了解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探索人类从迁徙到定居的转变过程。

- 理解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和作用。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定义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概念及重要特征。

2. 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

3. 探索早期人类生活的特点和困境。

第二部分从迁徙到定居1. 迁徙与定居的原因和意义。

2. 人类迁徙的路线和方式。

3. 定居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部分石器时代的特征与作用1. 石器时代的定义和分期。

2. 不同时期的石器工具和用途。

3. 石器时代的影响和意义。

课后反思- 总结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分析迁徙和定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思考石器时代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单元现代史第一课工业革命与世界变革课前导学-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探索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了解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 工业革命的定义和重要特征。

2. 工业革命对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部分工业社会的特点与演变1. 工业社会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2. 工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 工业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1. 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2. 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的重要性。

3. 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影响和差异。

课后反思- 总结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理解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探讨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史第一课辛亥革命与中国改革开放课前导学-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 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因与影响。

- 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路线。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1. 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推动力。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3)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
(1)建立经济特区: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
中心学校导学案
课题:
第九课改革开放
时间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展示交流
对内改革:农村:
城市:
对外开放:格局: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第二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制、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
(3)设立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7.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2、第一阶段: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备注栏
情境导入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
(2)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
(1)农民有了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预习准备:
结合导学案自学课本内容。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