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十一诗词鉴赏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十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十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1eddc5f7ec4afe05a1df61.png)
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7.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8.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2020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陕西专用]
![2020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陕西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39fdb0fab069dc502201a4.png)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一、(2018·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此题内容见P150“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二”(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中的“真题对接”。
(2分)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2分)二、(2017·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题内容见“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五(划分诗句节奏)中的“真题对接”。
2.此题内容见“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中的“真题对接”。
三、(2016·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2分)四、(2015·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五、(2014·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mí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cbbeb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5a.png)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鉴赏专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4.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的气候特点。
(1分)15.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
(4分)16.分析第三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在诗中的作用。
(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 _。
(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_。
(3分)A.一、二句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1①B.三、四句表达诗人因战乱不能重返故土,漂泊憔悴,只好老于绵江边的无限悲凉。
C.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的喜悦及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全诗诗意豪迈昂扬。
海珠区六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十一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
![海珠区六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十一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ecffe3cc7931b764ce158d.png)
4.说一说〞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的妙处。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 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 , 飞出汉家边塞 , 飞进胡 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 感和内心的抑郁激愤之情。
14 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作者慨叹历史上 英雄成名的机遇 , 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 有政治军事才 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 : 只要有机遇 , 相 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 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
15 例如 : 诗人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 , 就 不能纵火 , 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 构思非常巧妙。
16.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 , 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 句 , 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上阕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 景象极为壮丽 ; 〞接”〞连”二字把下垂的天幕、 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 展 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 描绘出 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 , 形象愈益 壮伟 , 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対于开阔壮美的境 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 , 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 健昂扬的气概 , 词风豪放。(意思対即可)
19 例如一 : 〞新”与〞旧”的対比 ; 好处 : 〞新”是唱新词 的环境 , 〞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 , 新词与 旧景対比 , 抒发了昨是今非的怅惘情思。例如二 : 〞去” 与〞来”的対比 ; 好处 : 〞去”是花落去 , 〞来”是燕归 来 , 〞花落去”与〞燕归来”対比 , 表达了対时光逝去的 惋惜之情。(此题考查対対比手法的赏析 , 要抓住写景的特 点 , 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2917627cd184254b3535af.png)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
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
③踯躅(zhí zhú),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
④恩波,指皇帝的恩泽。
⑤斗,同“陡”。
1.“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理由是什么?2.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
3.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指张署,从题目《答张十一功曹》可见。
2.两三家表明人烟稀少,突显被贬之地的荒凉;一半加描绘白发苍苍,表现内心的愁苦。
3.“哀”,“闲”,“死”,“踯蹰”均可,联系流放荒地、命运未卜、报国无望、内心绝望等内容作答。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答张十一功曹”分析可知“君”是指张十一功曹,即张署。
2.要求学生找出两句带有数字的诗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是“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写出了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
“斗觉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
描绘出白发苍苍,内心愁苦的诗人。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
“哀”,“闲”,“死”,“踯蹰”均可。
如“闲”字: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1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诗词鉴赏
![11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37604cb5fbfc77da269b1a0.png)
►
类型三
诗句赏析题
例3 [2011·盐城]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 思路分析 ] 诗人在诗中的观点和态度一般有两种表达方 法,一种是直接表达,一种是间接表达。直接表达借助抒情、 议论、说明来完成;间接表达依靠叙述人物、记叙事件来完 成。本题题干已有暗示,从 “ 边关战争 ” 中来探寻诗人要表 现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示例
► 类型一 情感把握题
例1 [2011·乐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各是 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 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 分析诗歌的情感,一可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二可以借助诗眼分析;三可以解读意象,挖掘诗歌情感;四可 以根据用典,探寻诗人情感。本题题干暗示我们从意象入手, 寻觅诗人情感。 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2f9e3bf121dd36a32d828a.png)
专题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风雨大作的夜晚,一个孤独的老人,僵卧在床榻上,听着窗外肆虐的风雨,他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仍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
这个老人就是身处晚年的陆游,这节课,我们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感受诗人老当益壮的乐观,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吧!二、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原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注释【1】僵卧:直挺挺地躺着。
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4】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5】思:想着,想到。
【6】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
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此处代指边关。
【7】夜阑(lán):夜深。
【8】卧听:躺着听。
【9】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10】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1】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五、诗意年老力衰僵直地呆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风吹雨打的声音,激起了我无限的思绪,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跨过冰冷河流,向着敌人奋勇冲杀而去。
六、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中考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汇总,掌握了,这类题不再丢分!
![中考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汇总,掌握了,这类题不再丢分!](https://img.taocdn.com/s3/m/680da6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5.png)
中考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汇总,掌握了,这类题不再丢分!初中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67370e29fad6195f312ba6f2.pn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元好问①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怀?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1)“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是借用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又翻出了新意,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句诗的含意。
答:(2)作者说“从前错怨天公”?作者为什么要怨“天公”?又为什么说是“错怨”?答:答案:(1)元好问借用此句,感叹昔日那些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烟消云散,无数功勋也都化作汩汩东流水。
(2)以前怨“天公”是因为作者感到怀才不遇,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创就盖世功名。
如今作者看到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黄土一抔,因而发出“错怨”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在曲中有什么作用?答:(2)“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答:答案:(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而亭、船、柳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2)这三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三句还使诗歌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作者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之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之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c15a7cf121dd36a22d82ac.png)
三、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 客观对应物。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 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 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 作品的内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28字,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断肠人”十一种景物,构成一幅绝妙 的图画。作者借这些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凄凉悲伤的气氛, 抒发了他乡游子孤独寂寞的心绪和深沉的思乡情怀。 跟我来
跟我来
五、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诗眼入手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 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 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 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 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 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 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 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 他豪情满怀却壮志难酬、“白发生”的无限感叹。
跟我来
七、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e7dc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2.png)
专题10诗词鉴赏(一)(2022在·广西货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丽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脂i四浑,丰年留客足鸡H辈。
山里水复疑无路,柳H高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up门。
l.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i寺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ii寺的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脂i商湾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
c.筋i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幽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D尾联写诗人如果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次拜访此地。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熊鼓追随春社i丘,;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二)(2022春·广西嗣宁·七年级统二号期末〉阅读下丽古诗,完成问题。
望岳牡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音未了。
JjJ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次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木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辈辈,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本诗开销设|词,一问一答,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c.诗中颈联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南西北面明|暗分明。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山中云气升腾、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4.这首诗是批m早期的作品,充满了青年诗人的浪漫豪情,i肯说说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的理解。
(三)(2022眷·广凶问池·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tp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一一”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i夺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辙”’指二一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容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I卿革中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囚)(2022春·广西百包·七年级统二号’朋末)阅读下丽古诗,完成问题。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05b4a3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4.png)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诗词鉴赏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宋代〕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大风好像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周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温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风雨佚名〔先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高兴。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中国经典诗词鉴赏21、风雨李商隐〔唐代〕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布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枯败的黄叶照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焦急管繁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新交的伴侣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3ec985aa32d7375a517803c.png)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管之国,该国繁荣祥和。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你觉得“忽惊春到小桃枝”一句中“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华胥梦”的梦境。
3.本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忽”字的意思是突然,忽然,表示出乎意料。
既写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的惊喜,又表现出节气时序的变迁之快(或答:和前一句中的“那知”相照应)。
2.月夜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月色下的宫殿如水晶般晶莹,五色祥云在楼顶飞扬。
3.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把回忆当年全痤时的欢乐梦境和回到现实的悲凉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是虚写;结尾两句又回到悲怆的现实,是实写。
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
【解析】1.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语境中去分析。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被贬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记节气时序的变迁,忽然惊喜地发现艳丽的春光全都凝结到小桃枝上。
“忽”一词,意味着作者惊觉到了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
如今身在异地,竟不知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华胥梦”的梦境的刻画。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美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衫。
“一觉华胥梦”是说词人沉浸入过往的“梦境”之中。
所以在刻画梦境时,要表现出昔日之全盛及梦中之欢乐。
3.考查下阙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及抒发的情感。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5a3f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5.png)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2.(2021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3.(2021云南昆明)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11:诗歌鉴赏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11: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6c531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f.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有何妙处?3.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2)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本诗的颈联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作者都观看到了哪些景物?5.请你用简洁而生动地语言描述一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__(姓名)。
7.首联中的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即柳絮,“子规”即布谷鸟,这两个意象渲染了令人伤感的气氛。
B.“闻道龙标过五溪”传达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D.“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因朋友降职而无比愤怒的心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9e8f1716294dd88d0d26bd0.png)
第十一讲诗五首的探析及鉴赏一.入门小测1.下面写作背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B.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
这首诗是他宦海浮沉多年的感怀之作。
C.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
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D.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答案】B这首诗是他初涉官场的感怀之作。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答案】D清代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答案】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二.要点梳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主旨】《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要点】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及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十一单元:诗词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十一单元: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58a1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3.png)
比喻:用相似或相关的事 物来比喻所要表达的事物,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情感、 性格或行为,使事物具有人 的特征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作 用,以达到强调或突出效果 的目的
对比:将两种事物或现象进 行对比,以突出其中一种的 特点或作用
象征:用某种事物来象征另 一种事物,以表达某种思想 或情感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 表达作者的情感,使读者产 生共鸣
修辞技巧的赏析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增强表达效果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使表达更加有力 反复:通过反复手法,强调事物的特点和重要性,增强表达效果
诗词的鉴赏与 实践
鉴赏诗词的步骤与方法
阅读理解: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比较鉴赏:比较不同诗人、不同时 期的诗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鉴赏分析: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等
实践应用:将诗词的鉴赏方法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如写作、演讲等
创作自己的诗词
确定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爱情、友情、自然等 学习诗词格律:了解诗词的格律,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 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 注重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词中,使诗词更具感染力
念
历史典故:引 用历史事件、 人物、传说等, 增加诗词的文
化内涵
传统艺术:如 书法、绘画、 音乐等,与诗 词相互辉映, 共同展现传统
文化的魅力
传统民俗:如 节日、习俗、 饮食等,反映 传统文化的生
职业高中高考诗词鉴赏
![职业高中高考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0f71571a45177232f60a2f1.png)
诗词鉴赏(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妙,可以想见。
“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
B.第二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
诗人是心智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C.第三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
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
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唐诗的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一句中“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后不见来者”意思是后来的贤明君主也来不及见到。
C.“念天地之悠悠”是指作者登楼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D.这首短诗深刻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2.这首唐诗在艺术表现上很出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这个“独”字是承两个“前不见”“后不见”而来,深刻地表达了他孤独无偶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考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情分析】做好诗歌鉴赏题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读懂诗歌不管哪种类型的题,读懂诗歌是关键。
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读标题。
读标题常常能抓住诗歌的关键内容。
②析意象。
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诗的基调、诗的社会意义等。
③品意境。
引导学生在读诗时充分调动积累,展开联想、想象,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
④评技法。
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⑤联作者(背景)。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
⑥看注释。
如果幸运地话,诗歌后面会给出注释,最常见的注释是作者生平,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二、积累相关术语和诗词鉴赏知识,考点解析中会详细介绍。
【考点解析】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形象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诗人的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常见意象及其含义集锦)一、动物类1、蝉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
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