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2011-2015高考链接)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课文讲解 文意串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叠字的运用,定下愁苦的感情基调 , 反映了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 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 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 情的不同层次。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5)号易 安居士,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 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 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 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 疾并称“济南二安”。
李清照出身于仕宦家庭,从小受 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有很高的文学造 诣。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去世 后,李清照只身漂泊于台州、温州、 金华等地,晚年定居临安。
资料链接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 《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 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 《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黄花
梧桐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李三瘦”指的是哪三瘦?
《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品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 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 事抒情等。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 的内容。为什么?
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 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 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
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
感的? 薄雾 浓云 玉枕 黄花 概括意境特点:
凄凉萧索
纱厨
西风

问: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 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走进《声声慢》 体悟一代词宗的夕阳岁月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 人之作。婚后不久,丈 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 游”,深闺寂寞,她深 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 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 首词寄给赵明诚。
词义解析
云雾笼罩使我整天心中充满愁闷,兽形 香炉里升起瑞脑香的袅袅青烟。今天又是 把酒赏菊的九九重阳节,我玉枕孤眠,纱 帐独寝,半夜里初秋的凉意袭人,辗转难 眠。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 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销魂,西风吹 卷起门帘,闺中人竟比黄花更加消瘦。

李清照词两首经典高考题型复习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经典高考题型复习学案

一、名句默写:1、《醉花阴》词中的“佳节又重阳,玉林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2、《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全部抒发出来了。

二、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①瑞脑:一种香料;金兽:铸有兽形的香炉。

1.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对亲人的思念情怀。

B.前两句写出词人从白天到夜晚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凉”表现秋季清凉。

D.全词温婉蕴藉,意趣高雅,切合词人的身份和情致。

2.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广泛传诵,分析本句好在哪里。

(4分)答案:1.(3分)c(“凉”更含孤寂凄凉意味)2.(4分)“人比黄花瘦”以花喻人(或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清新秀美,又使词人为相思而憔悴的形象跃然而出(2分),更象征着一种高雅的情操,衬托出词人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2分)。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

“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

“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
《如梦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 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只三句绝佳”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 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正易安作也。 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琅嬛记》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 苦。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 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可见, 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 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 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 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 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百无聊赖的闲愁。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东篱,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
馨香盈怀袖,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 路远莫致之。 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纱厨.
乍.暖

乍暖还.寒 还.是
读音 chú zhà huán hái
加点字
东篱.
堆.积

相识. 标识.
读音 lí duī shí zhì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解多义 瑞脑销金兽(动词,燃烧)
(1)销 莫道不销魂(动词,除去)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动词,熔化) 莫道不销魂(副词,不要)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代词,没有谁)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 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 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寥,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 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2)莫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而卒莫消长也(副词,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人比黄花瘦(动词,表比较)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动词,比较) (3)比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动词,列在)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动词,与……相比) 寻寻觅觅(动词,寻找) 寻声暗问弹者谁(动词,沿着) (4)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形容词,平常的)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副词,不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 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 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该词体具有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李清照诗词(精选25首)

李清照诗词(精选25首)

李清照诗词(精选25首)李清照诗词(精选25首)1.《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2.《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3.《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4.《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5.《清平乐》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6.《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7.《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0.《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1.《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李清照词两首》jk

《李清照词两首》jk

背景:本篇是
李清照早期 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 现出作者对 大自然、对 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 令,内容也 很简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背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 赵明诚出外求学。这首词李清照抒 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 《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 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现存词近50 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愁 情角度分析: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 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 一滩鸥鹭。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 追述往事。词中回忆 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 游,洋溢着青春气息 和生命活力。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1151),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杰出的女词人。词 自成一家,被称为“易 安体”,词作有《漱玉 词》。父亲李格非很有 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 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 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 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 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 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 学,且能诗词。婚后夫 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 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 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 他俩成为“志同道合”、 “相敬如宾”的爱侣, 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 幸福生活。

李清照20首

李清照20首

1. 流莺(汉皎如):寂寞深闺,知心者明。

无恙此身,倦虑我耕。

分离何必,忍苦心幷。

枉劳神思,睡足方呈。

愿言内语,正与君行。

2. 遣怀(田横泛):嫁娶长鸣钟,行人绕马峰。

离愁成泪水,春日访梦空。

天涯负契阔,海内无消息。

採拾苏东坡,齐云楼观处。

3.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楚楚,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 声声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梦愁,若是长愁,又何妨!玉楼春,恨随春去,无处寻觅,春已暮。

8.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9.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梦愁,若是长愁,又何妨!玉楼春,恨随春去,无处寻觅,春已暮。

10. 鹧鸪天:雁声远过潇湘去,天一河潜暗,接应楚云孤。

芳草连天歇疏烟,星河欲曙,一缕幽香衬薄宇。

11. 凤凰台上忆吹箫: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 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 流莺(汉皎如):寂寞深闺,知心者明。

无恙此身,倦虑我耕。

分离何必,忍苦心幷。

枉劳神思,睡足方呈。

愿言内语,正与君行。

14. 遣怀(田横泛):嫁娶长鸣钟,行人绕马峰。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语文·必修4(人教版)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词二首浣溪沙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枕.(zhěn)凝噎.(yì)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B.寻觅.(mì) 盈袖.(xiù)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è)C.憔.悴(qiáo) 堪.摘(kān)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D.怆.然(qiànɡ) 暮霭.(ǎi)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解析:A项,噎yē;C项,处chǔ;D项,怆chuànɡ。

答案:B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乍.暖还寒(忽然)D.这次第..(光景,状况)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A项,销:烧完了。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正 伤 心, 却 是 旧 时 相 识。 又引起内心的感伤,却原来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 有 谁 堪摘?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摘啊? 守 着 窗 儿, 独 自 怎 生 得 黑!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守在窗子边上,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啊!绵绵细雨洒落在梧桐叶上, 到 黄 昏、点 点 滴 滴。 这 次 第, 到黄昏时,一点点,一滴滴,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情形, 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怎么能用一个“愁”字囊括得了!
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 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 事件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
的事件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 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虚实结合可以丰富诗歌或文章的意象和内容,开拓意境,突 出表达的感情。在写作时适当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技法,可 以使文章显得更加鲜活,给读者留下细腻的审美享受和广阔 的想象空间。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3.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红
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分析指导】“薄雾”两句是写景,从借景抒
答:“薄雾”“浓云”,写意境凄凉,借景抒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 境的凄寂,又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里慢慢烧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
如何理解“半夜凉初透”?
【分析指导】根据这句话所处的位置理解其字面意

李清照词两首-LD

李清照词两首-LD

《李清照词两首》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 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 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 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 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 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 为幻影。李清照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对宋王 朝的软弱无能十分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 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 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 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词两首》
凤凰台
[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 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李清照词两首》
问天不应, 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 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愁深
《李清照词两首》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李清照词两首》
叠字的使用
• • “关关雎鸠”,“蒹葭苍苍”,“杨柳依依”,“青青子 衿” ———《诗经》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 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选1-15《李清照词二首》

选1-15《李清照词二首》

3.这首词上下片分别描写了今年元宵 和以往元宵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 感 受 品 味 】
1.上片写出了今年元宵什么特点?其 目的是什么?哪些句子透露了词人的 内心什么样的感受? 天气好,环境美,热闹繁华。 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 “人在何处?”“次第岂无风雨” 等词句透露了作者南渡以来,颠沛流 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的所形成 的特殊心境。
17
【 巩 固 训 练 】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 语言风格。
语言委婉含蓄,意蕴丰富(风格)。如 “人比黄花瘦”(诗句),以菊花来比拟消瘦, 一个“瘦”字用语平淡,却成为全词的点睛之 笔,不说破情而情愈浓,写出了西风瘦菊、佳 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具体分析)表 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感情)。
朗读并思考: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20
【 品 读 鉴 赏 】
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鹧鸪天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 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
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
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 不见收。
21
【 品 读 鉴 赏 】
1.词人笔下的桂花有什么特点? 桂花外表“暗淡轻黄” 不怎么耀眼, “情疏 迹远”不为人注意。 2.词人是怎样描写桂花的? “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 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 悦于人。“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 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香留天地之 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这不仅仅 是写桂花浓郁的芳香,而是寄予了作者美好的心灵。 3.三层议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要突出桂花什 么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运用了拟人、衬托、用典的手法。主要表现 了外貌不扬,内秀丰富,花中之冠的特点。作者词 中对桂花品格的自珍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 的自珍和自信。即通过赞美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 品高,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 22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37
诵读
2021/10/10
38
鉴赏探讨
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021/10/10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 己的“愁”的?
3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用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 “寻寻觅觅”是写女主人公 想把失去的东西寻找回来,表现出空虚怅惘,迷惘失落的 心态。女主人公要寻找的东西很多:爱情、婚姻、家庭、 故乡、和平、幸福……等等,但寻觅的结果,当然是一无 所获。这种结果,使她感到“冷冷清清”——冷落凄清, 一片肃杀----这既是周围的客观环境,也是她内心感觉的 写照“凄凄惨惨戚戚”句直接表白内心的情感,哀伤愁苦 更深了一层。
2021/10/10
42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秋雨“点点滴滴”,何时是尽头呢? “这次第” 指上述种种情况,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了? 因为这里除了悲欢
离合之私愁外,更有
时代的、民族的、国
家的“公”愁在,这里
的愁思无穷无尽。
2021/10/10
43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 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 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 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 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 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
32

❖菊枝瘦细,菊瓣纤长。
❖相思中的女子憔悴瘦弱。

—— 形似
2021/10/10
❖清雅的芳姿、傲霜的神韵
❖高洁、淡泊品格的象征

—— 神似
33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 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 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 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 “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 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高三语文复习:李清照词二首.doc

高三语文复习:李清照词二首.doc

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梳理并积累重要的词句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作写作的时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词作鉴赏方法3、复习已经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第一学时1、初读课文,完成《非常学案》“基础梳理”部分文本字词方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写在下面2、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熟读文本3、借助《非常学案》“作者名片”和“背景资料”,加深对作者一生的认识。

对于作者的一生,你还有哪些认识,写在下面。

4、温故知新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回顾一下上面提到的四首词,和同学交流学过的知识,选择其中的一首或名句加以赏析,写在下面第二学时一学习目标1、完成对《声声慢》的赏析,品味词中传达出的“愁情”;2、学习词人描绘“愁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探究交流1、本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2、词中直接描写“愁”的词句是什么?请加以赏析。

3、词中哪些句子是间接描写“愁”的?请结合词中意象加以赏析。

4、结合词作背景,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愁情”的?整理在下面第三学时二学习目标1、完成对《永遇乐》的赏析,品味词中传达出的沉痛之情;2、鉴赏词作的艺术手法。

探究交流1、你能从词中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

2、词中主要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

3、请从下面的词句中任选一个,加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段散文。

(1)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2)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第四、五学时三学习目标自学《渔家傲》《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四首词,初步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特点探究交流1、从《声声慢》《永遇乐》中任选一首,默写在下面2、自学《一剪梅》《醉花阴》,说说李清照前期词作的特点,简要总结在下面3、自学《武陵春》《渔家傲》,说说李清照词作的不同风格,简要总结在下面补1、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2011-2015高考链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1)东篱把酒黄昏后,。

(2013年天津卷 15题)
(2)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江西卷 15题)
高考关联文阅读
野菊【宋】杨万里(2012天津卷)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案参考: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
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答案参考: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案参考: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2012年浙江卷 21-22题)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
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
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
之情。

(2分)
21.还未展开芳心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
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阮郎归(2014年课标I卷 8-9题)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2014年课标I卷)
【答案】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压抑低
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
又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014年
课标I卷)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情绪,是通过人物的
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
子迟缓。

声声慢(寻寻觅觅)(2011-2015高考链接)
1.(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2014江西卷 15题)
高考关联文阅读
关河令周邦彦①(2011年全国I卷)
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
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渐“渐向瞑”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
景已经退一直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
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私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
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上一层。

(打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意思对即可)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
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