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8篇)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1
这次主题班会是在同学陆间续续洗澡回来后开的,感觉有些匆忙。
为了营造气氛,我在班会课之前就播放了几首关于妈妈的歌,勾起孩子们对妈妈的回忆。
之所以选择感恩母亲这一主题,是由于觉得妈妈为孩子无怨无悔,母亲为我们付出的最多,可我们却经常忽视,只想着索取,却忘了感恩。
经常只想着让妈妈帮我们买什么,为我们做什么,却遗忘了为妈妈做一点事。
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许多孩子的妈妈不仅要照看家庭,还要工作,真的特殊辛苦。
孩子们说起自己的妈妈都几度哽咽,明显是孩子们都已懂事,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只是还没有对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我记得我看一个同学的手机短信,妈妈发给他的信息每一条都有一个“珍宝儿”,而他的回信只有冷冰冰几个字,没有任何称呼。
其实感恩母亲,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一些“大事”,生活中点点滴滴我们都可以去表达。
说一声“妈妈,我爱你”,为妈妈做一点家务,为妈妈捶捶背,做一个让妈妈放心的孩子等等,这无不都是感恩。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母亲,让孩子回到家里亲自为妈妈做一点事,用行动感恩。
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结束了,但孩子们的感恩活动却只是个开头,盼望孩子们能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为我们日夜操劳、无怨无悔的妈妈。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2
我校依据上级指示精神,于三月初全面启动“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详细做法,恳请领导和专家、家长和老师多提珍贵看法和建议:
我们的第一个做法是: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
其次个做法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详情,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孩子们人手一册,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状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第三个活动是:构建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让同学在文化中熏陶。
为了让爱的动力源源不断,学校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
我们曾组织孩子们观看感恩电影,并作观后沟通,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剧烈的震憾。
我们还组织孩子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解并描述感恩故事等等。
感恩文化成为校内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内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一批批有感恩心、有荣辱观的少年健壮成长起来。
在“感动舟小”十佳队员评比中,涌现出来的为乐于助人,把好座位让给体弱同学的爱心少年宋昕燃;历经六次手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小海迪金勉均;心中有集体,心甘情愿为同学服务的大班长李文冰;给身患绝症的外公带去欢乐与劝慰的快乐果沈忱等等。
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布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
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活动究竟要落下帷幕。
但是作为一种品质的修养,“感恩教育”应当成为教育工永久的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永久主题。
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信任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绚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让感恩教育进行究竟吧!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3
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它是不行磨灭的良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
生命的整体是互相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哺育,师长的教导,还是伴侣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无时无刻不沉醉在恩惠的海洋中!对本次学校举办的学会感恩教育活动中,总结如下:
一、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是知恩、感恩,使同学明白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父母、师长、伴侣、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要心存感恩;其次是让同学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谢,不断增添同学的报恩意识和报恩力量;最终是学会赐予爱、播种爱,让同学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去关心身边需要关心的人,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欢乐。
二、感恩活动的开展
〔一〕学会四个感恩
1、感谢父母之恩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很多孩子对父母冷淡,很少沟通,为此我们开展了《致谢感恩》活动。
〔1〕让同学学习有关的诗歌,比方反映母爱的《我观察了妈妈的爱》、《游子吟》;有反映孩子对母亲的爱《小乌鸦爱妈妈》,一首首生动的诗歌让同学感受到:妈妈关怀爱惜我们,我们应当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2〕开展“爸爸、妈妈,我向对您说”活动。
〔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休息时间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感谢,道一声辛苦了。
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愿,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2、感谢师长之恩
老师每天辛苦地教同学,同学一点点小进步,一句问候,都能让我们感动不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关怀同学的生活,教同学懂礼貌,讲文明,同学们渐渐地从心底里接受老师,每天到校,同学就会冲出教室,恭尊敬敬地鞠躬,向我问好,在学校里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个同学,都能收到笑脸和问候。
感恩,使老师感受到了心灵的安慰。
〔1〕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2〕向老师说说学习中最感动的一件事。
3、感谢他人之恩
〔1〕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活动。
〔2〕回忆对自己关心较大的1—3个人,然后对他们表达感恩心情。
〔3〕给班级同学的一个好建议。
4、感谢自然之恩
地球母亲抚养我们、爱护我们,而我们呢?我们回报她的,却是越来越多的荒漠、越来越多的垃圾、越来越多的污染……为了教育引导同学学会对自然感恩,珍惜大自然的产物,感悟生命真谛,我们先给同学开展了环保学问讲座,使同学们熟悉到,感恩自然,就要为自然插上绿荫,多一份新绿,少一份荒芜。
让孩子利用周末的时间,主动参加植树活动。
〔二〕开展活动
1、以“学会感恩与爱同在”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主题班会竞赛活动。
2、父母写推举信,任课老师反应孩子的日常表现。
3、进行了感恩小明星演讲竞赛,投票推选感恩小明星5名。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感恩活动的开展,爱的教育布满了校内,同学在感恩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尝到了爱与被爱的美好,以后我们将连续开展感恩活动,并以此推动班级的德育工作,不断攀上新的台阶。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4
为了让我园的孩子们从小感受到母亲的宏大和无私,体验到母
亲的辛苦和辛苦以及对孩子全身心的爱,并学会感谢母亲、感恩生活。
5月10日我园以班为单位开展了“庆祝母亲节,学会感恩”的活动。
各班老师通过各种生动、新奇的方式渗透感恩教育。
小伴侣们用特殊的方式,送给了妈妈们一份份温馨而特别的礼物,用稚嫩而单纯的方式,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活动中,大队部建议同学开展“我为妈妈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详细做好以下“八个一”:
1、自制一份小礼物〔贺卡或书法、绘画、手工作品〕,或一张美丽的“快乐亲情卡”献给妈妈,表达感恩母亲的心愿。
2、为妈妈泡一杯热茶或献上一支歌或一首诗。
3、主动承当一次家务活〔清扫卫生、清洗衣服、买菜、做饭等〕,让辛苦了364天的妈妈,节日好好休息一天。
4、为妈妈捶一捶背或洗一次脚。
5、跟妈妈说说心里话,向母亲道一声温馨的.祝愿,感谢母亲的哺育之恩。
如:“妈妈!我爱您,祝您节日欢乐!”或“祝妈妈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美丽!”
6、写一篇活动感受或体验日记,上传班级博客共享。
7、和妈妈合照一张像,写上对妈妈的祝愿,上传班级博客共享。
8、向妈妈献上一份满足的作业。
小班段的活动室响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的歌曲,小伴侣们正专注地装饰着“爱心卡”;中班段小伴侣利用手工
活动时间,送给妈妈一件自制的小礼物《帽子》,中班幼儿还利用社会活动课《我是这样长大的》让幼儿用枕头绑在肚子上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大班段幼儿也制作了送给妈妈的贺卡和秀丽的花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各班老师们还给孩子们布置“特别的家庭作业”,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妈妈端茶、捶背〕等、给妈妈表演一个节目、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
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感受到了母爱的暖和。
让孩子们学会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学会感恩,让家庭更加温馨。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5
为主动响应学院“学会感恩”的号召,我们xxx班在20xx年11月27日〔周四〕晚上开展了“感恩的心”主题班会。
班委围绕“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活动主旨,通过文化熏陶的方式,让大家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
大家首先观看了电影《暖春》。
影片清爽朴质的画面,曲折动人的情节,不弃不离的亲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从女仆人公“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古语百善孝为先,家合万事兴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到感恩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之后同学们围绕感恩这个话题,结合影片、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亲身经受,谈了感受。
内容涉及到了父母、师长、国家、民族、亲情等感恩的各个方面。
慢慢熟悉到在当今物欲膨胀、价值观扭曲及虚拟世界的冲击的社会环
境中,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作为一种优良品质的修养应当保持下去。
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敬重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怀,关心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学会包涵,珍爱自己。
“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活动落下帷幕。
同学们懂得了怀着感恩之心生活会使阳光更加绚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6
在我们班班主任苏勇老师的主持下,我们在6#教学楼401召开了主题为“学会感恩暖和人心”的班会。
苏勇老师首先做了发言。
他说,“生活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能让我们在其中轻松自由地行走,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但我们依旧能坚决地走下去了,由于我们的亲人、伴侣和师长,甚至还有一些后来连名字都不记得的人始终在支撑着我们,总体上看,生活赐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
所以,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向需要关心的人给出你鼓舞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
感恩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当代高校生,学会感恩,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班进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会,盼望通过这此活动,让大家在沟通中更加深化地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并由此唤醒大家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
随后,苏勇老师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和进展,以及其中一些好玩的故事。
根据苏勇老师实现布置的“作业”,每名同学在讲台上阅读了在网上搜寻或自己编写的感恩的五条短信(较好的短信的总结见附录)。
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到学校号召召开这次班会的重要意义,深切感受到父母、老师、同学和伴侣的关心,许多同学听到动人的感恩短信都兴奋的流下了眼泪。
班会大约持续了2个小时,在2个小时的班会过程中响起了很多次的掌声。
应当说这次班会是一次胜利的班会,使每位同学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
最终,苏老师还布置了新的“作业”,要求今年的感恩节,也就是11月26日,每位同学至少发6条感恩短信,其中要至少给父母亲发一条感恩短信。
”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7
一、让同学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另外,让同学搜集部分自己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受中的一些感恩大事。
让同学利用周末收集生活中父母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可以是照片,可以是小大事,可以是父母送自己的小礼物等。
然后搜集部分同学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受中的一些感恩大事在班级中进行展览、沟通。
二、开展了“心存感恩,学会做人”主题班会
1、同学朗诵有关感恩的美文。
2、同学纷纷说说家长关怀、爱惜自己的感人事迹。
我听后感慨万分,说道:“他让我想到了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是啊,这世上有一种爱,即使我们付出全部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界上哪里会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哪里会有不把自己孩子放置心中的父母。
我们的成长凝聚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心、百般爱惜和辛苦抚养下渐渐长大的。
父母永久是我们最最值得感谢的人,而这种恩情,我们,一辈子或许都报答不完。
”
3、让同学说说除了感恩父母,还要感恩哪些人?同学说的最多的是老师。
接着我让同学朗读关于赞美老师的美文,并让同学说说如何感恩老师,我听后很感动。
最终,同学通过唱歌《父亲》和《烛光里的妈妈》《母亲》《感恩的心》等歌曲,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
三、班会结束后
我支配同学回家后关怀父母、喜爱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去感谢父母,详细布置同学回家后写一封感恩信交给父母,再帮父母做一件事。
家长纷纷打电话向我汇报,都说孩子回家后任务完成得很好。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总结8
20XX年10月,学院同学会举办的“传递爱心,学会感恩”文艺晚会在学院体育馆进行。
学院领导出席文艺晚会。
本次文艺演出经
过细心的预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当代高校生的青春风采,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全场同学的全都好评。
晚会当天,座无虚席,同学们心情高涨,现场气氛异样强烈。
“传递爱心,学会感恩”文艺晚会是我院同学会首次组织策划的文艺活动,晚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从写策划,拉赞助,选节目,到演员,排练,服装道具,以及后来的彩排,设备租赁等等都倾注了同学会全部同学的汗水,尤其是同学会主席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阻力,在这次活动中也充分表达了同学会这个集体的分散力和团队精神。
本次晚会以“传递爱心,学会感恩”为主题,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爱心感恩教育,深化推动爱心校内、文化校内建设;进一步增添青年高校生的感恩意识和博爱品质,优化凸显我院其次课堂活动的爱心感恩教育功能,营造一个布满爱心,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内气氛。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对“传递爱心,学会感恩”有了更好的领悟,xx同学表示“我们身处和平年月,物质满意,享受让我们对感恩渐渐忘却,借此活动,当代高校生也当学会回报社会,去关心他人,将爱传递下去,让每个人都心怀感恩!”。
本次活动对于我院同学会既是激励又是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同学会将依据自身的职能特点,在学工部的支持和鼓舞下吸取阅历教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开展更多更好的同学活动。
另一方面也会高度重视高校生爱心感恩教育,实行有效措施,促进爱心感恩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建设。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