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频考点综合强化练四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
B.井田制度瓦解
C.分封制度崩溃
D.铁器牛耕使用
答案 D
2.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解析题干材料“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体现了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故选A项。

答案 A
3.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解析据材料数据,北方和南方郡数,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选A项。

答案 A
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解析题干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选C项。

答案 C
5.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这说明()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徽商谋求功名保护子孙,清代对于在外洋的商人仍有限制,这体现出经商不受重视和保护,故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故选D项。

答案 D
6.19世纪下半期,棉布、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约占中国进口商品的30%。

而全部消费资料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

材料反映了()
A.西方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西方商品输出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很小,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较大,说明中国工业化水平很低,而从“91.9%”和“91.6%”可以看出,中国
近代工业化的进程缓慢,故C项正确。

答案 C
7.严复在《原强》中说:“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其目的是()
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B.主张仿效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对君主制,主张君民平等
D.要求清政府广开言路,招贤纳士
解析据材料“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可知,严复宣扬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

答案 B
8.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

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解析据材料革命派与立宪派“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故选C 项。

答案 C
9.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题干三则材料共同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项。

答案 D
10.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

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

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解析希腊对文化持宽容态度,故A项错误;希腊宗教神话中“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希腊对人的重视,故B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使神与人更接近,故C项错误;神人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

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解析据材料“平等的舞台”说明资产阶级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权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故选D项。

答案 D
12.1954年10月23日,德法缔结双边文化协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协定缔结国可能利用的方法,所有教育机构关于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

”这反映了()
A.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已完全一致
B.政府官员有权审定教材的最终内容
C.历史教科书完全变为政府宣传工具
D.政治互信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
解析据题干“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信息,说明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同一历史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是英国企业家释放出了蕴藏在蒸汽与煤炭之中的无穷威力。

工厂、铁路和舰炮给予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人统治全球的能力,而飞机、电脑和核武器则使他们20世纪的接班人巩固了这一统治地位。

……当20世纪缓缓过去,日本作为一个大国崛起,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在21世纪早期,它将是不可回避的。

中国的经济规模每6年就会翻一番,在2030年以前,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材料二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结
束。

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认为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历史的角度有何不同?(6分)
(2)试从材料二的角度,简述欧洲这一时期“成为全球主人”的表现及其原因。

(11分)
(3)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请以史实说明这一格局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8分)
答案(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

(或答“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答出“经济发展”也可)
不同:材料一是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论述的;材料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述。

(2)政治上: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或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原因:殖民扩张。

(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的角度出发,若答“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可。

)
经济上:表现: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殖民贸易的发展。

文化上:表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和运动兴起。

(凡符合“欧洲先进思想文化及科技对世界的影响”这方面表现的答案均可。

)
原因: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世界联系的加强。

(注:本题分值较大且内容宽泛,评卷可以采分点为准,形式不做严格要求。

)
(3)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变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日本、中国以及欧盟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随着如今民智渐开,重新引发民间的热议。

在军阀二字的掩盖
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有:(1)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较快;(2)思想文化比较繁荣;(3)爱国运动如火如荼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陶菊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两个突出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解析注意根据不同的特点,以此为线索,选择典型史实论证,史论结合,如特点(1)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较快,可选择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进行论述;特点(2)思想文化比较繁荣,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进行论述;特点(3)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可结合五四运动的史实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1)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较快。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思想文化比较繁荣。

为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陈独秀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3)爱国运动如火如荼。

为抗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学生率先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发展成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