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化学课时训练: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苏教版选修4含解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各小节练习题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各小节练习题

物质贮藏的能量2C(g)2A(g)+B(g) 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号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 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2.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 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C. 氢气还原氧化铜D. 实验室制备氢气3.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反应物量的多少C.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热的单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5.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A+B==2C;△H<O B.2C==2A+B;△H<0C.2A(g)+B(g)==2C(g);△H>0 D.2A(g)+B(g)==2C(g);△H<06.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氯气B.溴C.碘D.硫7.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C(s)+1/2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1/2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9.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 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 0。

高二化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4

高二化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4

高二化学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4(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2. 有关氢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氢能是最理想的洁净能源B. 应用氢能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从水制氢的能耗C. 像液化气一样,可用钢瓶来贮存、运输氢气D. 解决从水制氢的能耗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找出分解水的优良催化剂3. 2004年4月22日是第2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B.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C.减少甚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 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 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5.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气)+ O2(气)= 2CO2(气);△H=-566kJ/molCH4(气)+ 2O2(气)= CO2(气)+ 2H2O(液);△H=-890kJ/mol现有1mol CO和3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A. 2912kJB. 2953kJC. 3236kJD. 3867kJ6. 1gH2在O2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氢气的标准燃烧热的是:()A. 2H2(气)+ O2(气)=== 2H2O(液);△H=-142.9kJ/molB. 2H2(气)+ O2(气)=== 2H2O(液);△H=-571.6kJ/molC. H 2(气) + 21O 2(气)=== H 2O (气);△H=-285.8kJ/molD. H 2(气) +21O 2(气)=== H 2O (液);△H=-285.8kJ/mol7. 在相同温度下,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Q 1和Q 2表示, H 2(g )+O 2(g )== H 2O (g );ΔH =-Q1 kJ·mol -1; 2H 2(g )+21O 2(g )== 2H 2O (l );ΔH =-Q2 kJ·mol -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Q 1>Q 2 B. Q 1=Q 2C. 2Q 1<Q 2D. Q 1=Q 28. 实验室用4 mol SO 2与2 mol O 2进行下列反应:2 SO 2(g )+ O 2(g )== 2 SO 3(g ) △H=-196.64 kJ/mol 当放出314.624 kJ 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为: ( ) A. 40%B. 50%C. 80%D. 90%9.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 )+ 5O 2(g )= 4CO 2(g )+ 2H 2O (l ) △H=-4b kJ/molB. C 2H 2(g )+ 5/2O 2(g )= 2CO 2(g )+ H 2O (l ) △H=+2b kJ/molC. 2C 2H 2(g )+ 5O 2(g )= 4CO 2(g )+ 2H 2O (l ) △H=-2b kJ/molD. 2C 2H 2(g )+ 5O 2(g )= 4CO 2(g )+ 2H 2O (l ) △H=+b kJ/mol10. 已知:H 2(g )+F 2(g ) = 2HF (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11.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 (OH )2反应的中和热 △H =2×(-57.3)kJ/molB. CO (g )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 )===2CO (g )+O 2(g )反应的△H =+ 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2. 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 )+OH -(aq )=H 2O (1);ΔH =-57.3kJ/molCH 3COOH (aq )+NaOH (aq )= CH 3COONa (aq )+ H 2O (1); ΔH=-Q 1 kJ/mol 1/2 H 2SO 4(浓) +NaOH (aq )=1/2Na 2SO 4(aq )+ H 2O (1); ΔH=-Q 2kJ/mol HNO 3(aq )+ NaOH (aq )= NaNO 3(aq )+ H 2O (1);ΔH=-Q 3J/mol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Q 1、Q 2和Q 3的关系正确的是A. Q1= Q2= Q3B. Q2> Q1> Q3C. Q2> Q3.> Q1D. Q2= Q3 > Q1*13.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H =-2878 kJ/mol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H =-286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14. 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 2HCl(g)B.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C.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D.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15.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苏教版化学选修四试题:专题1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四试题:专题1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

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2018·德州高二月考)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O2―→O+O B.H+Cl―→HClC.CaO+H2O===Ca(OH)2D.浓硫酸稀释解析:选A。

化学键的断裂是吸热过程,化学键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故O2―→O+O需要吸热,H+Cl―→HCl需要放热;CaO溶于水、浓硫酸稀释均为放热过程,故A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值来决定解析:选D。

光合作用是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A项错误。

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

只有在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项错误。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的差值,D项正确。

3.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解析:选C。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ΔH<0,H2和F2反应生成HF(g),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F(g)分解生成H2和F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HF(g)转变为HF(l)放热,则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HF(l),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

D项图中1 mol H2和1 mol F2的总能量应高于2 mol HF气体的总能量,且ΔH=-270 kJ/mol。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学案:课堂互动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学案:课堂互动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含解析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疑难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实质的探究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并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通常用反应热来表示.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的物质中所具有的总能量不相等。

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后体系的总能量减少,则体系向外界放出热量;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后体系的总能量增加,则体系从外界吸收热量。

【例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有()A。

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C.C+CO2△2COD。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解析: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A为放热反应。

D项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给人的活动提供能量,因而D为放热反应。

B和C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BC启示:区分吸热、放热反应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对常见的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碳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碳等反应除外)〕和常见的吸热反应〔如:大多数的分解反应、Ba(OH)2和NH4Cl反应等〕的记忆来判断。

二是利用反应条件判断,如:持续加热或高温下的反应大多为吸热反应。

疑难点2 反应热与焓变的区别和联系的研究【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解析:焓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关,反应物越多则焓变值越大,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A、C均不正确。

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

因此,D正确。

B错误是显然的.答案:D重点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和含义解读1。

必须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温度和压强。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 3OH(l)+3/2O 2(g) ====CO 2(g)+2H 2O(l)ΔH=+725.8 kJ·mol -1B.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725.8 kJ·mol -1D.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

由1 g CH 3OH 放出热量为22.68 kJ 可知,1 molCH 3OH 即32 g 放出的热量为gmol g kJ 13268.221-∙⨯≈725.8 kJ·mol -1,因CH 3OH 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 <0,A 、D 错误;又因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应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相匹配,故B 中2 mol CH 3OH 放出热量为725.8×2 kJ,B 正确,C 错误。

答案:B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ΔH <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解析:在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 ΔH <0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高二化学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试卷附答案解析3套_选修4_苏教版

高二化学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试卷附答案解析3套_选修4_苏教版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夯基达标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浓H 2SO 4溶于水B.甲烷燃烧C.CaO 与水反应D.Ba(OH)2晶体与NH 4Cl 反应解析:变化既包括物理变化过程,又包括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D规律总结:积累常见吸、放热物理过程,熟记常见吸、放热化学反应类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解析:反应热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仅指放出的热量。

答案:A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H 2O 时,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H 4(g )+4O 2(g)====2CO 2(g)+4H 2O(l) ΔH=+890 kJ·mol -1B.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 kJ·mol -1C.CH 4(g)+2O 2(g) ====CO 2(g )+2H 2O(l) ΔH=-890 kJ·mol -1D.21CH 4(g)+2O 2(g)====21CO 2(g)+2H 2O(l) ΔH=-890 kJ·mol -1 解析: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 热量,即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890 kJ 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定,要注明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故选C 。

答案:C4.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 3OH (l )+23O 2(g )====CO 2(g )+2H 2O (l ) ΔH=+725.8 kJ·mol -1 B.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ΔH=-1 452 kJ·mol -1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ΔH=-725.8 kJ·mol -1D.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ΔH=+1 452 kJ·mol -1解析:CH 3OH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OH+3O 2====2CO 2+4H 2O ,1 g CH 3OH 燃烧放出22.68 kJ 的热量,则2 mol CH 3OH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2.68 kJ×32×2=1 451.5 kJ≈1 452 kJ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3课时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3课时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课后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1.(2018·沈阳高二检测)含有11.2 g KOH 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 的H 2SO 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11.46 kJ/molB .2KOH(aq)+H 2SO 4(aq)===K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C .2KOH(aq)+H 2SO 4(aq)===K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D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解析:选D 。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 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故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 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D 正确。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稀HCl 和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稀H 2SO 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 2SO 4(aq)+12Ba(OH)2(aq)===12BaSO 4(s)+H 2O(l) ΔH =-57.3kJ·mol -1B .1 mol CO(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556.0 kJ·mol -1C .葡萄糖在人体内转化为CO 2和H 2O 为吸热反应D .NaOH 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 ·mol -1解析:选B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H =-5800kJ/mol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800kJ/mol,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式的含义为:25℃、101kPa下,2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kJ/mol2.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B.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C.CO的燃烧热ΔH=-283 kJ·mol-1D.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2H2(g)+2Cl2(g)=4HCl(g)△H=-369.2kJ·mol-1B.CH4(g)+2O2(g)=2H2O(g)+CO2(g)△H=-802.3kJ·mol-1C.2CO(g)+ O2(g)=2CO2(g)△H=-566kJ·mol-1D.H2(g)+1/2O2(g)= H2O(g)△H=-285.3kJ·mol-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过程B.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5.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 ΔH=Q kJ·mol-16.下列有关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H=-905 kJ/mol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每4mol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C.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生成物的总键能小于反应物的总键能7.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校本作业:专题1第1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校本作业:专题1第1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6.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问题探究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有哪些?能量转化的原因是什么?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吸收能量,有的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但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

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能量转化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下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问题探究2』反应热和焓变如何区分?(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即: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

『问题探究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问题探究4』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氢气与碘蒸气化合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式表示:H 2(g)+I2(g) 2HI(g) ΔH=-14.9 kJ·mol-1,它与化学方程式H 2+I22HI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为:(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 ℃、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师版)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一、反应热1.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 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 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

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 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 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3.燃烧热:必须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如C燃烧应生成CO2而不是CO, H2燃烧应生成液态水而不是气态水。

4.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ΔH=-57.3 kJ·mol-1。

弱酸代替强酸(或弱碱代替强碱), 因电离吸热, 放出的热量减小, 中和热减小。

若用浓硫酸(或NaOH固体), 因溶解放热放出的热量增多, 中和热增大。

二、反应热和焓变1. 理解反应热的两个角度 (1)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从微观的角度说, 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 在下图中a 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热量;b 表示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c 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 反应热是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差值, 在上图中 a 表示活化能;b 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 表示反应热。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后训练: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后训练: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含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练习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无关D.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ΔH>0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 kJ·mol-1B.C2H2(g)+52O2(g)===2CO2(g)+H2O(l)ΔH=2b kJ·mol-1C.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mol-1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 kJ·mol-14.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其能量的变化为:1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g)能量变化为393.51 kJ;1mol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g)能量变化为395.41kJ。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5.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C.101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

高中化学 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2课时每课一练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2课时每课一练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2课时每课一练 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常温下,1 mol C 3H 8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 217.8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g ) ΔH=+2 217.8 kJ·mol -1B.C 3H 8(g)+5O 2(g)3CO 2(g)+4H 2O(g) ΔH=-2 217.8 kJ·mol -1C.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2 217.8 kJ·mol -1D.15C 3H 8(g)+O 2(g)53CO 2(g)+45H 2O(l) ΔH=-443.6 kJ·mol -1解析:1 mol C 3H 8在常温下燃烧放出热量2 217.8 kJ,此时生成的H 2O 为液态,即可知道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3H 8(g )+5O 2(g )3CO 2(g)+4H 2O(l)ΔH=-2 217.8 kJ·mol -1,因而C 正确。

当方程式左右均除以5时,所得热化学方程式为51C 3H 8(g )+O 2(g )53CO 2(g )+54H 2O (l ) ΔH=-443.6 kJ·mol -1。

因此D 也正确。

答案:CD2.已知2H 2(g )+O 2(g )====2H 2O (l ) ΔH=-571.6 kJ·mol -1; CO(g)+21O 2(g) ====CO 2(g) ΔH=-282.9 kJ·mol -1。

某H 2和CO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 热量,同时生成3.6 g 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的H 2和CO 的物质的量之比( )A.2∶1B.1∶2C.1∶1D.2∶3 解析:设H 2和C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学案:课前预习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2课时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学案:课前预习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2课时含解析

第2课时课前预习问题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使用天然气,而不愿使用液化气,为什么呢?那么燃烧质量分别为1 g的天然气(CH4)和液化气(C4H10)谁放出的热量多呢?答案:天然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质量时放出的热量多。

1 g天然气和1 g液化气所放出的热量,在学过本节之后,你就能够利用以下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了。

CH4(g)+2O2(g)CO2(g)+2H2O(g)ΔH(298 K)=-890 kJ·mol—113O2(g)4CO2(g)+5H2O(g)C4H10(g)+2ΔH(298 K)=-5 800 kJ·mol-1.基础知识一、反应热的测定1。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称为___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测定时,将反应物加入______________并使之迅速混合,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______________,并计算出反应前后溶液______________的变化值。

答案:量热计搅拌器温度计容器保温层容器中温度温度2.计算:用c表示体系的______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_______;用T1和T2分别表示反应前后体系的______________。

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公式可以推出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的单位为______________.答案:热容J·℃—1温度ΔH=)(1023O H n t c -⨯∆⨯ kJ·mol —13.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是______________.答案:。

H ++OH -====H 2O 57。

3 kJ·mol —1二、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焓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食物腐败A.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③⑤解析:①③④不是化学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

答案:C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无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及发生条件。

化学反应是“断旧键,成新键”的过程。

断键需要吸收能量,只有当反应物具有足够的能量时,才能使旧键断裂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许多放热反应仍需加热才能发生,如H2在空气(或O2)中燃烧,反应前应点燃,故A项不正确;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能量差一般通过“吸热”或“放热”途径体现(但热能不是化学反应中唯一的能量变化形式,还有光能、声能、电能、动能等形式),B项正确;有不少吸热反应不必加热也能发生,C项不正确。

答案:B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化石燃料、核能为不可再生能源,从而排除A、B、D。

故选C。

答案:C4.反应A+B 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 X(ΔH>0),②X 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解析:①A+B XΔH>0,X具有的能量大于A、B的能量总和,A、C两项错误,②X C ΔH<0,A+B CΔH<0,C具有的能量小于X具有的能量,也小于A、B的能量总和,D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D5.已知:P4(g)+6Cl2(g)4PCl3(g)ΔH=a kJ·mol-1,P4(g)+10Cl2(g)4PCl5(g)Δ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l2(g)+PCl3(g)PCl5(g)ΔH=kJ·mol-1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C.Cl—Cl键的键能为kJ·mol-1D.P—P键的键能为kJ·mol-1解析:由已知两个反应可得:Cl2(g)+PCl3(g)PCl5(g)ΔH=kJ·mol-1,无法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设Cl—Cl键的键能为x,则:x+3×1.2c kJ·mol-1-5c kJ·mol-1=kJ·mol-1,x=kJ·mol-1,C正确;设P—P键的键能为y,P4为正四面体型结构,共有6个P—P键,由第1个反应得6y+kJ·mol-1×6-4×3×1.2c kJ·mol-1=a kJ·mol-1,y=kJ·mol-1。

答案:C6.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ΔH=-57.3 kJ·mol-1,辛烷的标准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S(aq)+Ba2+(aq)+2OH-(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1B.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g)ΔH=-5 518 kJ·mol-1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 518 kJ·mol-1解析:A项,生成的是 2 mol H2O,且Ba2+与S发生反应有热效应;C项,应生成液态水;D 项,ΔH=-5 518 kJ·mol-1时,应保证辛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1。

答案:B7.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ΔH12H2(g)+O2(g)2H2O(g)ΔH2C(s)+O2(g)CO2(g)ΔH3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A.12ΔH3+5ΔH2-2ΔH1B.2ΔH1-5ΔH2-12ΔH3C.12ΔH3-5ΔH2-2ΔH1D.ΔH1-5ΔH2-12ΔH3解析:分析所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有4C3H5(ONO2)3(l)可知应-2×①式,由生成物中有12CO2(g)可知应+12×③式,生成物中有10H2O(g)可知应+5×②式,所以ΔH=12ΔH3+5ΔH2-2ΔH1。

答案:A8.如图所示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ΔH=-92 kJ·mol-1B.b曲线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则Q1=92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A项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故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不可能生成2 mol NH3,放出的热量少于92 kJ,D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不会改变反应热,B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9.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 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根据反应热的定义计算出相关的热量,同时注意物质的状态,再书写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可。

答案:(1)N2(g)+2O2(g)2NO2(g)ΔH=+67.8 kJ·mol-1(2)C2H2(g)+O2(g)2CO2(g)+H2O(l)ΔH=-1 300 kJ·mol-1(3)N2(g)+3H2(g)2NH3(g)ΔH=-92 kJ·mol-110.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 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L。

(2)已知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 kJ·mol-12NO(g)+O2(g)2NO2(g)ΔH=-113.0 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kJ·mol-1。

解析:(1)易知反应为:3NO2+H2O2HNO3+NO;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1 mol NO2→N2,得到4 mol电子,则转移1.2 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6.72 L;(2)对两个已知反应编号:2SO2(g)+O2(g)2SO3(g)ΔH1=-196.6 kJ·mol-1①2NO(g)+O2(g)2NO2(g)ΔH2=-113.0 kJ·mol-1②再由得目标反应:NO2(g)+SO2(g)SO3(g)+NO(g);由盖斯定律得:ΔH3==-41.8 kJ·mol-1。

答案:(1)3NO2+H2O2HNO3+NO 6.72(2)-41.81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2)已知CH3OH(l)的标准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O2(g)CO2(g)+2H2(g)ΔH=-a kJ·mol-1,则a(填“>”“<”或“=”)238.6。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

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ΔH=-1 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解析:(1)M转化为N是吸热反应,所以N的能量高,较不稳定。

(2)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a<238.6。

(4)所给反应放出1 176 kJ热量转移12 mol电子,故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1 176 kJ÷12=98 kJ。

答案:(1)M(2)<(3)2Cl2(g)+2H2O(g)+C(s)4HCl(g)+CO2(g)ΔH=-290 kJ·mol-1(4)98 kJ12.[2015课标全国Ⅱ,27(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ΔH1②CO2(g)+3H2(g)CH3OH(g)+H2O(g)ΔH2③CO2(g)+H2(g)CO(g)+H2O(g)ΔH3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ΔH1=kJ·mol-1;已知ΔH2=-58 kJ·mol-1,则ΔH3=kJ·mol-1。

解析:由反应①ΔH1=∑(反应物键能)-∑(产物键能),代入求得ΔH1=(1 076+2×436-3×413-343-465) kJ·mol-1=-99 kJ·mo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