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的诗全集(5)

李商隐的诗全集(5)

李商隐的诗全集(5)李商隐的诗全集《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翻译】自己有成仙得道的潜质自己却不知道,十年间经常梦到自己采到灵芝仙草,西风吹过惊动大地,漫天黄云,天色已晚,还是回到嵩阳宫去找我以前的师傅吧?《马嵬二首其二》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鸣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陇头呜咽多。

龙脑移香凤辇留,可能千古永悠悠。

夜台若使香魂在,应作烟花出陇头。

《题汉祖庙》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翻译】是男儿就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该眷恋家园,而应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

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项羽又何曾在故乡待过。

《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翻译】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楚宫二首》【其一】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其二】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翻译】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忆住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唐)岑参①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江上阻风(清)宋琬②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②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被诬陷下狱三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

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律诗

律诗

古诗词摘选《东还》李商隐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长相思》纳兰容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减字木兰花(新月)纳兰容若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南歌子》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六言律诗每句六个字的绝句即是六言绝句。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近体诗的范畴。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根据每句字数,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

当前所言近体诗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

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从唐诗看,有四绝、六绝,唐宋及以后诸代,六言绝句不乏名篇。

诗体格律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并有六律,平仄相对,偶句入韵,一诗八句,中两联对仗。

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常见体:例诗: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拟田园乐·彭汝砺买田何须近郭,作屋却要依山。

青松共我纵始,白鸟随人去还。

宁浦旧事·秦观身与杖藜为二,影将明月成三。

《瑶池》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瑶池》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瑶池》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晚唐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

这首诗便是讽刺求仙之虚妄。

这首诗就是根据西王母与周穆王相约见面的传说来构思的。

作者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复来”、穆王也许诺复来这一点,虚构了一个西王母盼望穆王归来的情节:西王母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眺望东方,却不见穆王的踪迹,只听见《黄竹歌》声哀动大地。

首句是仙境的绮丽风光,次句是人间的凄楚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个对比兼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隐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声徒留人间,仙境虽美,怎奈无缘得去,暗含着对求仙的讽刺;一是用《黄竹歌》诗意,暗示人民在挨饿受冻,而统治者却在追求长生不死,希图永远享受,寄寓着对统治者求仙的斥责。

诗的末两句是写西王母不见穆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穆王所乘的八骏飞驰神速,一天能行三万里,如果要来,易如反掌,可是他为什么还没有如约前来呢?西王母盛情邀请穆王重来,穆王曾许诺重来,而且来也方便,乘上八骏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却终究没有来,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

然而,西王母却仍在开窗眺望殷切守候。

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这个希望终于落空了。

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于一死,则人间那些所谓长生不老之术,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虚妄而其虚妄自见。

讽刺求仙,本来是颇费议论的主题,但此诗却不着一字议论。

作者的用意,完全融化在西王母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构思极为巧妙。

末句是西王母心中的问号,而不是由诗人直接提出的反诘之辞。

因此,诗的讽刺虽然犀利尖刻,但表现方式却是委婉曲折的,不是直截了当的挖苦嘲笑。

纪昀评此诗说:“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未尽”(《李义山诗集辑评》)。

正是由于末两句不作正面指斥,所以此诗于明白酣畅中又具含蓄蕴藉之致,读之觉余味无穷。

叶燮称“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原诗》)。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意思-赏析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意思-赏析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意思|赏析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通:沈)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赏析一作者:佚名据夏承焘先生《姜白石编年笺校》考证,作者年轻时在合肥与恋人相识相爱,此后为生计四处飘泊,与恋人离多聚少。

但词人终生思念情人,词中时有所涉。

这首词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最为显豁的一首。

上片写因思而梦,醒来慨叹梦境依稀,识认恋人面貌不清;又梦境短暂,才相遇却被山鸟啼醒。

下片由元夕春至换意,写出岁月蹉跎之叹。

人间别久不成悲又出新意,反折而出。

全词空灵蕴藉,耐人咀嚼。

赏析二作者:佚名这是一首情词,与姜夔青年时代的合肥情事有关,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合肥的旧日情侣。

可以看出,白石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白石对合肥情侣的深深眷恋。

所以在长期浪迹江湖中,他写了一系列深切怀念对方的词篇。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夕之夜,他因思成梦,梦中又见到了旧日的情人,梦醒后写了这首缠绵悱恻的情词。

这一年,上距初遇情人时已经二十多年了。

头两句揭示梦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兴,兴中含比。

肥水分东、西两支,这里指东流经合肥入巢湖的一支。

明点肥水,不但交待了这段情缘的发生地,而且将词人拉入到遥远的沉思。

映现在词人脑海中的,不仅有肥水悠悠向东流的形象,且有与合肥情事有关的一系列或温馨或痛苦的回忆。

东流无尽期的肥水,在这里既象是悠悠流逝的岁月的象征,又象是在漫长岁月中无穷无尽的相思和眷恋的象征,起兴自然而意蕴丰富。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银河吹笙银河吹笙李商隐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译文】满怀心中的惆怅望着冷漠的银河,独自吹笙,有话能跟谁说。

楼院寒冷阵阵西风吹过,渐渐显现黎明的天色。

回想起昔曰的欢会依旧激情似火,只可惜已成旧事花残叶落。

昨夜栖息在树上斜枝的雌鸟声声悲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望着银河吹歌。

月榭旁有一丛经雨的花朵,散发出阵阵余香仍有雨珠滴落。

映霜的残烛牵动相思,为什么偏有风帘阻隔。

不要轻易将成仙的愿望许诺,那是独对青灯自我折磨。

湘灵鼓瑟演奏情投意合,秦台吹箫享不尽人间欢乐。

【注释】①玉笙(shēng):笙之美称,或笙之以玉为饰者。

玉箫、玉琴、玉笛之称同此。

刘孝威《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园绮随金辂,浮丘待玉笙。

”②平明:拂晓。

③重衾(qīn):两层衾被,借以喻男女欢会。

幽梦:隐约不明之梦境。

杜牧《即事》:“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④别树:树的斜枝。

羁雌(jīcí):失偶之雌鸟。

枚乘《七发》:“暮则羁雌迷鸟宿焉。

”谢灵运《晚出西射堂》:“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刘良注:“羁雌,无偶也。

”⑤月榭(xiè):观月之台榭。

沈约《郊居赋》:“风台累翼,月榭重檑。

”榭:台上的屋子。

⑥浪:犹随意,轻率、草率。

张籍《赠王秘书》:“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缑(gōu)山意:指入道修仙。

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

三十余年后,乘白鹤于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乃去。

李白《凤笙篇》:“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2][3][4]⑦湘瑟(sè):湘灵鼓瑟,即湘水女神鼓瑟传情。

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此典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后借喻为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唐诗中又用以表现悲思。

【诗歌鉴赏】李商隐《东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东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东还》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东还》原文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李商隐《东还》注释、嵩阳:寺观名。

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下。

北魏太和年间建,初名嵩阳寺。

唐改名嵩阳观,宋改名天封观,元改名嵩阳宫。

2、华芝:(huá zhī)。

植物名。

即灵芝。

3、黄云:黄色的云气。

李商隐《东还》翻译自己有成仙得道的潜质自己却不知道,十年间经常梦到自己采到灵芝仙草,西风吹过惊动大地,漫天黄云,天色已晚,还是回到嵩阳宫去找我以前的师傅吧。

李商隐《东还》赏析《东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从此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商隐诗两首》解析

《李商隐诗两首》解析

谈谈你了解的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 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 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 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 潦倒终身。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 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 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与大 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 举成功,然而,屡次失败让他意识到落第并非自己 学识不足。
桐花万里关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锦瑟无端五十弦,海外徒闻更九州, 一弦一柱思华年。他生未卜此生休。 庄生晓梦迷蝴蝶,空闻虎旅传宵柝, 望帝春心托杜鹃。无复鸡人报晓筹。 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日六军同驻马, 蓝田日暖玉生烟。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情可待成追忆,如何四纪为天子, 只是当时已惘然。不及卢家有莫愁。
会昌五年,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回秘书省。但 次年三月,武宗去世,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 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由于李商隐支持李 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 ,对升迁不抱信心的李商隐接受了桂管观察使郑亚 的邀请,大中元年三月,往赴桂林任职。事实上, 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 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而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受令狐楚知遇之 恩的李商隐此举被解读为忘恩负义、背叛。李商隐 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开成三年春天,李商隐参 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开成四年,李 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 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 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县尉。李商隐在 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于开成五年辞职。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全诗翻译赏析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全诗翻译赏析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全诗翻译赏析“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这两句是说,隋炀帝因巡游而致亡国,但却反转来用推测语说,如果政权不被李渊夺去,要是隋朝不亡,隋炀帝的游船将会走遍天涯海角而至死不悟。

虽是推想,却又不是纯出臆测、凭空泛论。

用笔灵活,语气跳脱,读之如散文。

出自李商隐《隋宫(一)》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①玉玺: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制成。

这里指代国家政权。

②缘:因。

③日角:迷信说法,人的额骨隆起像太阳一样,称为“日角”,是帝王之相。

李渊起兵前,有人吹捧他是“日角龙庭”,必得天下。

这里即以“日角”指代李渊。

④锦帆:指隋炀帝乘坐的游船。

韵译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散译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空自笼罩着一片烟霞,又想在繁丽的江都,把宫苑修建得更加豪华。

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

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鸦。

他若是在地下与陈后主重逢,难道能再去赏一曲《后庭花》?赏析《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与同名七绝同时,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这是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

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

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篇1《泪》[唐]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终日:整天。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3】风波: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4】湘江竹上痕:指斑竹故事。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5】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6】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

此用王昭君故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8】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

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9】青袍:青袍寒士。

【10】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首翻译赏析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首翻译赏析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翻译赏析2020-11-26 李商隐17岁显露才华,受到令狐楚的赏识。

令狐楚聘请他到幕府做官,为他在⽣活上、学习上提供⽅便。

这时的李商隐春风得意,写下⼀⾸《牡丹》诗: 锦帷初卷卫夫⼈,绣被犹堆越君。

垂⼿乱雕⽟佩,折腰争舞郁⾦裙。

⽯家蜡烛何曾剪,荀令⾹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吟诵牡丹,意境虚幻美丽,格调惆怅沉郁,别有⼀番滋味。

他的眼神迷离,他的脚步迟疑,他的诗风浓丽,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有说不出的厚重滋味。

李商隐写诗爱⽤典故。

第⼀句⽤的是孔⼦见南⼦的典故:卫夫⼈即春秋时卫灵公的`夫⼈南⼦,美艳⽽轻浮。

《典略》记载孔⼦回到卫国,受到南⼦接见。

孔⼦北⾯稽⾸,南⼦在帷中回拜。

诗⼈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形容牡丹初放时的惊艳和娇羞。

第⼆句⽤的是君泛⾈的典故:《说苑》记载君⼦皙泛⾈河上,划桨的越⼈唱起歌,表⽰对君的爱戴,君为歌声所动,扬起长袖并举绣被覆之。

诗⼈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君的绣被,将牡丹⽐喻为被绣被覆盖的越⼈,意象美丽,透出惊艳。

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句中,诗⼈把牡丹⽐喻为善舞的⼥⼦,描写她舞动时垂⼿触动了⽟佩,转⾝时携风飘起了长裙,从⽽展⽰牡丹随风摇曳的风姿。

垂⼿、折腰都是舞曲名,这⾥指代舞姿;⽟佩是舞⼥⾝上的⽟制佩件,郁⾦裙是⽤郁⾦草染⾊的裙,这两句有声有⾊地描绘出牡丹迎风起舞的形象。

“⽯家蜡烛何曾剪”,是说牡丹就像燃烧的烛⽕,但不需修剪烛芯。

这句也⽤了典故:西晋都城洛阳有⾦⾕园,乃西晋富豪⽯崇的花园。

此⼈⽣活奢侈,常⽤蜡烛当柴⽕烧饭,这样烛芯当然不需要剪。

李商隐的意思是说牡丹过于美丽,竟有点奢侈了。

“荀令⾹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本是天⽣,不需⾹炉来熏烘。

荀令即荀,曹操的谋⼠,因担任过尚书令,故被尊称为荀令君。

荀曾到别⼈家⾥作客,他坐过的地⽅好⼏天都有⾹味,这⾥⽐喻牡丹天⽣⾼贵。

这⽐喻很独特,⽤典也贴切,给⼈的感受较为强烈。

诗⼈陶醉于国⾊天⾹之中,恍惚梦见了巫⼭神⼥,盼望她赠给⾃⼰⼀⽀⽣花彩笔,以将思慕之情题在牡丹的花叶上寄出去。

李商隐《为有》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为有》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为有》原文|译文|鉴赏《为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明写闺怨。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富家女子,她嫁得意中人,夫妻恩爱,因而在云屏深处娇嗔缱绻,春宵苦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有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为有》原文唐代: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为有》译文及注释译文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京城寒冬已过却怕短暂春宵。

无端地嫁了个做高官的丈夫,不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注释⑴云屏:雕饰着云母图案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

⑵凤城:此指京城。

⑶无端:没来由。

金龟婿:佩带金龟(即作官)的丈夫。

《新唐书·车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为有》鉴赏诗歌一、二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描述一对宦家夫妇的怨情。

开头用“为有”二字把怨苦的缘由提示出来。

“云屏”,云母屏风,指闺房陈设富丽,“无限娇”称代娇媚无比的少妇。

金屋藏娇,两情缱绻,当春风送暖,京城寒尽之时,便双双地怕起春宵来了。

丈夫既富且贵,妻子年轻貌美,两人处在云屏环列的闺房之中,更兼暖香暗送,气候宜人,理应有春宵苦短之感,应该不会产生“怕”的心情。

首句的“因”和次句的“果”有抵牾之处,这就造成一种悬念引人追询答案。

三、四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通过少妇的口说出“怕春宵”的原因。

冬寒已尽,衾枕香暖,两口子情意款洽,本应日晏方起,可是偏偏嫁了你这个身佩金龟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要起身去早朝,害得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闺房里,实在不是滋味。

这些似是枕畔之言,当丈夫正欲起身离去时,妻子对他说了这番话,又好象是埋怨自己,流露出类似“悔教夫婿觅封侯”那样一种痴情;或是责怪丈夫,向他倾诉“孤鹤从来不得眠”的苦衷。

“无端”二字活画出这位少妇娇嗔的口吻,表达了她对丈夫、对春宵爱恋的深情。

其实,妻子的苦恼也是丈夫的苦恼。

前面的“为有”和“凤城”二句就正面描述了丈夫的怨情。

李商隐《崔处士》赏析

李商隐《崔处士》赏析

李商隐《崔处士》赏析崔处士唐.李商隐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注释①《庄子·刻意》:"能体纯素(体现自然的纯朴),谓之真人。

"塞其内:指固塞其精神。

②机:指造化之机。

《庄子·至乐》:"万物皆入于机,皆出于机。

"③投竿起:辞隐而入仕。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胃书》:"昔伊尹辍耕,至体浑投竿。

"《文选》注引《东观汉纪》,谓郅恽尝从郑次都隐于山中,渔钓甚娱。

留数十日,恽渭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也。

"告别而去,客江夏郡,举孝廉为郎。

④《孔子家语》载子路"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⑤《史记·滑稽列传》谓东郭先生"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

⑥《孝子传》载楚老莱子行年七十,"常着斑烂之衣,为亲取饮。

上堂脚肤,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

赏析庄子。

万物出乎机。

入乎机。

家语。

昔者由也为亲百里负米。

史记。

东郭先生行雪中。

履有上无下。

足尽践地。

列士传。

老莱子行年七十。

作婴儿娱亲。

着五采斒斓衣。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庄子说:能体纯素(体现自然的纯朴)谓之真人,又说:万物皆入于机,皆出于机。

首联间接引用庄子的两句话,其实是抛出诗人的观点:真人能固守其精神(保持本性),又能随机出入(纯朴而非刻板)。

抛开对天命本性的认识的不同,庄子的这个观点和孔孟之道是基本一致的。

“未肯投竿起”,投竿的意思是辞隐出仕,这是个典故。

昔郅恽尝从郑次都隐于山中,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也。

告别而去。

在这首诗里,“未肯投竿起”的主语暂未出现,而他选择的是与典故里先贤相反的“拒仕”,为什么呢?答案在“惟欢负米归”,这又是一个典故。

《孔子家语》记载子路“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米之外”。

李商隐《代赠》的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代赠》的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代赠》的翻译与赏析李商隐《代赠》的翻译与赏析[出自] 李商隐《代赠》代赠二首【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二】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注释:《代赠》,代拟的赠人之作。

此题诗二首,这是第一首。

玉梯:天梯。

此谓楼梯。

横绝:横断,中间断了一截。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丁香花蕊初生尚未展开。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译文:楼上的少女盼望黄昏到来(人约黄昏后),但是黄昏来临,新月初上,所思之人仍未上楼,一天的等待,多时的愿望,全都落空了。

新月如钩,望之似能钩来所思之人登楼相会,可是楼梯被抽去,所欢上不来。

虽有如钩之新月,却无法将一对情侣连在一起。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句解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

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

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

“休”,即停止、罢休之意。

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

“横绝”,即横度。

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

“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

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

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

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

离思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离思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离思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离思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离思唐代李商隐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译文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

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朔雁一只只飞来,却不见传来音讯,湘江上一株株斑竹,有多少眼泪洒在上头。

可怜我总也见不到他的容颜,只有把一腔衷情,寄托给这江上的微波。

注释前溪舞:六朝时吴地舞曲。

子夜歌:晋乐曲名。

相传是晋女子子夜所作。

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峡云:三峡山高云低,传巫山神女在焉,此借指巫山神女。

朔雁传书:指苏武以雁传书之事。

湘篁(huáng)染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

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

篁:泛指竹子。

颜色:容颜,面色。

托微波:言无路可通,故借诗以通情愫。

创作背景此诗是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夏初离桂北归留滞荆湘时所作。

因为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贬循州,同时令狐绹内调召拜考功郎中,急需人才,李商隐故作此诗与令狐绹。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煎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即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

《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

这里引入诗中,即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

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

此联运用典故和即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李商隐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

颈联写书信断绝。

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

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是李商隐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

论李商隐的梦诗

论李商隐的梦诗

论李商隐的梦诗弗洛伊德将梦定义为睡眠者在睡眠中的心理。

梦所表现的是我们的所见、所欲、所说、所为。

所以,梦的内容或多或少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年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和他全部的社会经历所决定的。

总之,梦总是依赖于现实生活的。

一、荆棘塞途的人生李商隐有许多描写自身境遇的诗,如《风雨》《池边》,也有以梦的形式写自身境遇的诗,最具代表性的是《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初梦龙宫宝焰然,瑞霞明丽满晴天。

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

少顷远闻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

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用进龙宫暗指刚入皇宫,自认为前途光明。

用蓬莱比秘书省,仙人拍肩,正指他被分配去任校书郎。

不久调为弘农尉,离开皇宮,所以少有皇家消息了。

又过萧湘雨,离开弘农到了湖南,经历雨打湘灵。

雨的意象包括乐雨和苦雨两层含义,这首诗中的雨是苦雨,苦雨这一意象这源于洪水等水灾给原始人民留下的心理阴影,后来在文学的发展中,雨成为了一种原型,用来暗示着人生坎坷、理想破灭的悲惨经历,这里的“雨打湘灵”就是借雨的这1/ 6一意象来描写作者内心的愁苦。

到湖南后,依湖南观察使杨嗣复,杨嗣复被贬为潮州司马,所以怅望之情涌上心头。

沧海桑田,杨嗣复见朝局的变化,所以鲛绡休卖。

他要进杨嗣复幕府,杨嗣复又贬官。

湘灵鼓瑟是在水中,毛女在山里,山襄的毛女可在水中相见,所以毛女到了水里。

龙伯在海里钓鳖鱼,却擎着华山上的莲花,暗指朝廷局势变化剧烈,就连毛女、龙伯那样的仙人都无所依靠,何况自己。

通观全文这首诗是借梦以自寓。

布尔达赫:“梦是一种创造,它不会重复我们日常生中的劳累和享受快乐与痛苦。

它的功能更多的是把我们从这些繁的干扰中解脱出来……梦只不过符合了我们的心境,现实状况则以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创造于作者经历了党派之间的痛苦生活后,大志无处施展,被迫与自己的爱人分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有船魏王池的翻译

有船魏王池的翻译

有船魏王池的翻译
翻译:有船魏王池,往往让我游泳。

《东都遇春》
唐代韩愈
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

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川原晓服鲜,桃李晨妆靓。

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

饮啖惟所便,文章倚豪横。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

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心肠一变化,羞见时节盛。

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

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暝。

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

为生鄙计算,盐米告屡罄。

坐疲都忘起,冠侧懒复正。

幸蒙东都官,获离机与阱。

乖慵遭傲僻,渐染生弊性。

既去焉能追,有来犹莫骋。

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

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

岸树共纷披,渚牙相纬经。

怀归苦不果,即事取幽迸。

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并。

悠悠度朝昏,落落捐季孟。

群公一何贤,上戴天子圣。

谋谟收禹绩,四面出雄劲。

转输非不勤,稽逋有军令。

在庭百执事,奉职各祗敬。

我独胡为哉,坐与亿兆庆。

譬如笼中鸟,仰给活性命。

为诗告友生,负愧终究竟。

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过四皓墓唐代李白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译文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山中只有妖魔鬼怪在兴风作浪。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万古流传。

现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注释⑴四皓:指秦汉时期四位名士。

《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

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

秦始皇时。

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

”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

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

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太平寰宇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

《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⑵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⑶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

”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⑷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

《说文》:魅,老精物也。

《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

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

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

又有山精,如鼓。

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

《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瑶池_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瑶池_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瑶池-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瑶池》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真的在写情诗吗?非也。

李商隐虚构西王母念穆王的情节,是说连西王母所忆念的穆王,也无法起死回生,重游瑶池,徒留黄竹哀歌,供后人凭吊,何况你么们这些皇帝还不够这个格!你们还想着什么长生不老!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猛烈批判,而不是一首浪漫的情诗!欣赏诗一定要深亥!【原文】《瑶池》作者: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解】1.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2.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日:‘我徂黄竹,□员^寒云云。

"3.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此诗讽刺求仙之虚妄。

首句写西王母倚窗伫望,候穆王而不至。

次句借黄竹歌声暗示穆王已死。

三四句则写西王母因穆王不来而心生疑问。

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气写出,句句对比,以见长生之虚妄,求仙之荒诞。

《李义山诗集笺注》引程梦星曰:" 此追叹武宗之崩也。

武宗好仙,又好游猎,又宠王才人。

此诗熔铸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

用思最深,措辞最巧。

"4.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评析】表面上看这是一首情诗。

在诗人的想象中,神仙也是渴望爱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注释】
①嵩阳:寺观名。

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下。

北魏太和年间建,初名嵩阳寺。

唐改名嵩阳观,宋改名天封观,元改名嵩阳宫。

宫前有唐徐浩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传为汉武帝登嵩山时所封。

参阅《清一统志.河南.河南府一》。

②华芝:(huá zhī)。

植物名。

即灵芝。

③黄云:黄色的云气。

唐杜甫《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翻译】
自己有成仙得道的潜质自己却不知道,十年间经常梦到自己采到灵芝仙草,西风吹过惊动大地,漫天黄云,天色已晚,还是回到嵩阳宫去找我以前的师傅吧?
【赏析】
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
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