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顺义区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顺义区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和士兵
聂鑫森
胡家村村长胡大尊,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
当他和村民走进望楼的休息室时,浓眉大眼的宋公义迎上来打招呼:“大尊,早啊。
”
“宋县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昨晚十点叫关,然后和胡四哥一起值班、聊天,累了就在木炭火边打了个盹。
”
胡子巴叉、右脚有点跛的胡四,惊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是宋县长?怠慢了,怠慢了。
你说你是路过这里,借个宿。
”
“宋县长,吃过早饭了?”大尊问。
“胡四哥煮的粥,还有两个喷香的烤红薯,好吃。
”
“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
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
”
宋公义淡淡一笑。
这个瑟缩在湘黔边界的胡家村,几个月来忽然热闹起来了。
就因为在这块地界上,老祖宗留下了一座古城堡,名叫龙虎关,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又修好公路,再经宣传,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
胡家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包谷为活,莽莽苍苍的大山,当然也产茶叶、野果、蔬菜,
但交通不便,怎么往外运?换不来现钱啊。
于是,穷,且穷得很冷清。
龙虎关离胡家村不过三里地,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两山之间是商旅的通道。
大概在清康熙年间便在这里设卡筑关,一是为防止边民作乱,二是为保证边贸的税收。
龙虎关的城墙都是粗犷的麻石砌成,城高且厚,城墙上有望楼、烽火台、行道、石级。
城垛与城垛,依次排列,像一个个的“凹”字。
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玩意城里人觉得新鲜,更没想到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看了龙虎关,还要买他们地摊上摆着的茶叶、野果、蔬菜、腊肉、腊鱼,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生态食品。
有古代的龙虎关,就不能没有守关的将军和兵卒。
县里的旅游局,为龙虎关免费捐赠了仿制的古代军装和兵器。
将军的装束最显眼,头盔、甲胄、护心镜、宝剑,威风凛凛。
兵卒军装的前胸后背,都印着一个粗黑的“兵”字,一手拿藤制的盾牌,一手握长矛或是大刀。
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
兵卒呢,一家出一个,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
男的,上一个白班工资三十元;值一个夜班工资十元。
当将军的,工资每天是六十元。
现在的手机都能照相,游客可以并排和守城的任何一个兵将合影留念,但照一次相得付五块钱小费。
这小费不必上交,可以大方地收入囊中。
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
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在县政府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坐车就往这里赶,花了两个多小时。
然后在离龙虎关不远的地方下了车,嘱咐司机快开车回县城去休息。
昨夜他和胡四谈得很投机,胡四反映的情况和匿名信上所说的大体相同,但信不是胡四写的,因为胡四是个半文盲,不可能写出语句流畅的信。
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拿着望远镜的中年人跑进来,兴奋地说:“有旅游车往这边开来了!”
胡大尊蓦地站起来,说:“赶快换装、拿兵器,然后各就各位!”
休息室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套将军的装备。
胡大尊大步流星,气宇轩昂地走上前去。
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
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
“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
”
“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
”
胡四愣住了,迟迟不肯动。
胡大尊说:“胡四,快去穿将军服,不会,我教你。
”
“我……当然会。
只是我又老又脚跛,样子不好看。
”
宋公义一边穿士兵服,一边说:“你这才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威风八面!”
平素看过胡大尊怎么穿戴,胡四早就记在心里了。
戴头盔、穿铠甲、安护心镜、蹬牛皮履、系宝剑,利利索索。
再走到立式大镜前,左看右看,果然有形有神,不由得哈哈大笑。
胡四和士兵走出休息室,各归其位。
胡四原先的位置,在城墙的顶边上,因为胡大尊说他人又老又没个看相,免得扫游客的兴。
宋公义规矩矩站在胡四的位置上,握着一支长矛,腰挺得笔直。
不少游客都来和胡四合影,胡四笑得很开心。
胡大尊跑到宋公义旁边,悄声恳求:“宋县长,这大冷天的,让我来吧。
”
“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
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
”
“对……对。
”
“中饭后,我们一起回村,开个村委会,作古正经讨论让胡家村怎么摆脱深度贫困,共同致富的问题。
”
“好!好!”
原载于《湘江文艺》2020年第1期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县长宋公义突然到访胡家村龙虎关为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B. “宋公义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宋县长此行的真实目的,呼应后文“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
C. “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体现了县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D. 小说结尾村长胡大尊的回答“好!好!”既是他接收县长意见后的配合,也是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同时也暗示出胡家村的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2. 请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
3. 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雅文化和俗文化
①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②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
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③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④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
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
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
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
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
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⑤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
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
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
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⑥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4.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后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中“自在”和“自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在”指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因为雅文化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
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
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
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
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
切下的成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
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
“给——?”
“给你的后爸。
”我姨婆说。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
我们还得看一看。
”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
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
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
我听了吃惊不小。
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
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
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
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
”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
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
”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
”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懂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
”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
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
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
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
“你可以走了。
”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
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
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
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
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
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姨婆犀利的追问,揭露了以谋得斯通姐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
B.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
”姨婆的表现,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C. “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这说明大卫的母亲性格是软弱的。
D. “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当姨婆问及“我”的去留问题时,狄克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坚定了姨婆收留“我”的决心。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
B. 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 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 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既写出她对“我”和妈妈的同情,也表现了其嫉恶如仇的性格。
9.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相由心生”,选文中姨婆的表情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
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
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
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驩结辔下拜。
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1.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B. 非为客谢也谢:致谢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奔向、奔赴
D. 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B.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C.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D.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1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B. “战国四公子”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其四人都是礼贤下上、结交宾客之人。
C. 孟尝君,名文。
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称对方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D.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语迷惑。
B. 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
C. 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缺乏容人之量。
D. 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
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
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2)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临终托孤之处。
②伏腊:伏祭和腊祭。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开篇叙事,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驻跸之处。
B.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玉殿凌空、仪仗威严的景况。
C.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
D.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
17.简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乐曲表现热烈紧张、激越雄壮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时,除了描写陡峭的山崖外,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