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小粒种咖啡豆初加工技术和分级标准
农业部咖啡栽培技术标准
![农业部咖啡栽培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71a734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b.png)
农业部咖啡栽培技术标准一、种子选择1.1 选择经国家或地方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咖啡品种。
1.2 种子应具有本品种的典型性状,如粒大、味浓、抗病等。
1.3 引种时,应进行田间试验,确认适合当地种植后,方可推广。
二、种植环境2.1 土壤: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黏土。
2.2 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温度18-25℃,年降雨量1000-2000mm,且分布均匀。
2.3 海拔:种植咖啡的海拔高度应在800-2000米之间。
三、种植方法3.1 整地:种植前应进行深翻、耙细,并施足基肥。
3.2 播种:采用点播或条播,每穴播种3-5粒,播种深度约为5-8厘米。
3.3 覆盖:用稻草或地膜覆盖,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3.4 移栽: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株行距约为80厘米x100厘米。
四、咖啡树管理4.1 施肥:每年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满足咖啡树生长所需营养。
4.2 修剪:定期修剪咖啡树,以保持树型美观,同时提高产量和质量。
4.3 灌溉:根据咖啡树的生长需要,适时灌溉,保证水分充足。
五、采收与加工5.1 采收:当咖啡果实呈红色或黄色时,即可采收。
采收应选择晴天进行,避免雨天采收。
5.2 加工:将采收的咖啡果实进行晾晒、脱壳、筛选等工序,最后得到咖啡豆。
5.3 储存:将加工好的咖啡豆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霉变。
六、品质控制6.1 选用优质的咖啡品种和种子。
6.2 采用标准的种植和加工方法,以确保咖啡豆的品质。
6.3 对咖啡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包括水分含量、瑕疵豆率、味道等指标。
6.4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咖啡豆,应进行再加工或筛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七、病虫害防治7.1 咖啡树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叶部疾病、根部病害、虫害等。
因此,应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体系。
7.2 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和储存。
云南小粒种咖啡系列标准
![云南小粒种咖啡系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4696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6.png)
云南小粒种咖啡系列标准云南小粒种咖啡系列标准是由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套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提升云南小粒咖啡的品质,促进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套系列标准包括多个部分,主要围绕小粒咖啡的种植、加工、品质评估等关键环节制定了详细规定。
以下是该系列标准的部分标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内容范围:
- 《小粒种咖啡第1部分:品种选择》
- 《小粒种咖啡第3部分:种植管理》
- 《小粒种咖啡第4部分:生豆初加工》
- 《小粒种咖啡第7部分:生豆分级》
- 《小粒种咖啡第8部分:精品咖啡原料通用要求》
这些标准强调了从种植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了咖啡品质的持续改进和行业内的统一标准。
此外,它们还突出了云南咖啡的特色和优势,有助于提升云南咖啡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这些标准,可以预见云南咖啡产业将朝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咖啡产品。
这对于推动云南咖啡产业链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普洱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
![普洱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44b8474168884868762d665.png)
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54.2—2006普洱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第2部分: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2006—04—15发布 2006—06—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3/T 154.2—2006前言咖啡是我市热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我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为了规范我市咖啡产业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和市场营销行为,提升咖啡产业标准化水平,根据GB/T1.1、GB/T1.2的要求编制普洱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
本部分规定了小粒种咖啡园园地选择、规划、开垦、种子、种苗、种植、土壤管理、咖啡树管理的技术方法。
本部分在技术内容上尽量采用现代咖啡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作为小粒种咖啡栽培的技术依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部分将不断被修订。
本部分为推荐性标准。
本部分由普洱市咖啡产业联合会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普洱市咖啡产业联合会、普洱市咖啡试验示范场、云南普洱北归咖啡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光华、李忠恒、夏兵、邓家录、邓剑平6DB53/T 154.2—2006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小粒种咖啡园园地选择、规划、开垦、种子、种苗、种植、土壤管理、咖啡树管理的技术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小粒种咖啡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8007—1999 咖啡及其制品朮语GB/T 354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4284—19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8172—198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 5023—2002 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坏境条件NY/T 358—1999 咖啡种子NY/T 359—1999 咖啡种苗NY/T 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 园地选择3.1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8℃~23℃,≥10℃年活动积温≥6800℃,最低月平均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0℃,基本无霜;年平均降水量1000㎜~1800㎜,年平均相对湿度>70%,干燥度<1.5;降水量<1000㎜,花期与幼果期干旱地区,应选择具有水源灌溉的土地。
浅谈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
![浅谈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a577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d.png)
浅谈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摘要:小粒种咖啡是云南热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热区大面积种植了这种作物,人们为了收获优质丰产的,因此非常注重小粒种咖啡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一、咖啡生产历史1、云南小粒种咖啡在我省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解放前多为零星栽培,,云南小粒种咖啡主产区—分别分布各、潞江、保山、临沧、普洱、版纳等地南小粒种咖啡以味醇和香味高等特点著称于世,但长期以来由于产量低微,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必须建立一些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大幅度地增加咖啡产量,。
云南咖啡品质最好“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含油多,带果味”分布在北线26度以南,海拔100—1670m的地区。
二、主要品种1、小粒种咖啡起源埃塞俄比亚,世界主栽品种,占80%以上,栽培上大概有70多个变种,我省栽培较多的是铁比卡、波帮S288,卡蒂姆P3、P4、7963等。
三、咖啡的生物学特性1、根,分布特点与施肥(浅根系圆锥型根系。
1—30cm土层内。
2、茎,每节上对芽、上芽—分枝。
(苗高30cm左右萌发,受温度的影响,下芽—直生枝,(受顶芽抑制)。
3、叶,单叶对生,个别有三叶软生的,绿色,革质有光泽,椭圆至长椭圆形,小料种的叶小约12—16×5—7cm4、花,2—4月,开花习性:开花条件、花期、受粉条件。
小粒种能自花受粉。
5、果实,浆果,10月—2月成熟,果实的发育(6—8月)。
四、咖啡园的建立1、主要考评的因素:市场资源、环境条件、投入、技术、管理等。
2、咖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咖啡也同其他作物一样,都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由于小粒种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高源地区的海拔900—1800m之间,年均温19℃,在系统发育过程,开成了咖啡树喜温凉、湿润、静风、土壤疏松肥沃等习性。
(1)温度,咖啡不同种类,对温度不同,小粒种是热带作物中较耐寒的一种,要求年均温19—21℃之间。
中国咖啡生豆分级标准
![中国咖啡生豆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f91f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1.png)
中国咖啡生豆分级标准
中国咖啡生豆分级标准通常根据豆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划分。
以下是中国咖啡生豆分级标准的一般规定:
1. 特级:具有较大、均匀、完整的豆子,表面光滑且无瑕疵,颜色均匀一致。
2. 一级:豆子的大小相对较小,形状稍微不规则,表面可能有少许瑕疵,颜色稍有不均匀。
3. 二级:豆子相对小而不规则,表面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瑕疵,颜色不太均匀。
4. 三级:豆子较小、形状不规则,并且表面可能有明显的瑕疵,颜色不均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中国咖啡生豆分级标准,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咖啡品种也可能会有各自的分级标准。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3da28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7.png)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栽培小粒咖啡(Arabica)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其生长和产量的稳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关键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和后期处理等。
通过正确应用这些技术,农民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粒咖啡的品质和产量。
1. 土壤管理小粒咖啡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
首先,选用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以防止水分积聚导致根部腐烂。
其次,土壤应具备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者覆盖秸秆等方式来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及时修剪除去杂草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养分供应,并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水分管理水分是咖啡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粒咖啡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支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在旱季,适当的灌溉是必要的,可以通过滴灌或喷灌等方式提供水分。
然而,在雨季和冬季,要确保排水良好,以避免根部受潮,引发根腐病等疾病。
3. 施肥小粒咖啡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因此正确的施肥是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的关键。
施肥可以分为基础施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础施肥主要在栽植前进行,可以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而追肥则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营养状况进行合理调整。
定期进行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4. 病虫害防治小粒咖啡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侵袭,如咖啡叶锈病、咖啡果实蠹虫等。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定期巡检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灭虫或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农药,遵循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定期清理病虫害来源附近的残留物,减少病虫的滋生环境。
5. 采摘和后期处理小粒咖啡的采摘时间对咖啡的口感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咖啡果实的颜色变为红色或橙黄色时适合进行采摘。
采摘后,果实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去皮、发酵和晒干等。
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可以保证咖啡豆内部的质量和口感。
综上所述,小粒咖啡的栽培技术措施涵盖了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和后期处理等方面。
小粒咖啡初加工方法概述
![小粒咖啡初加工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c47d0f6edb6f1afe001f16.png)
小粒 咖啡初 加工 方法概 述
胡发广 ,毕 晓菲 ,黄 家雄 ,李 亚男
( 云南省农业科学 院 热带亚热 带经 济作 物研究所 ,云南 保 山 6 7 8 0 0 0 ) 摘要 :咖啡初加工是影 响咖啡产 品品质的核心 因素 ,不 同方 法加工 的咖啡产 品又表现 出不 同的特质 。通过概述 目前 1 1 种咖啡初加工方法 、技术流程及优 缺点 ,以期 为云南 咖啡初加 工技 术改进提升提供参考 。
HU F a g u a n g ,B I Xi a o f e i , HUANG J i a x i o n g ,L I Ya 。 啪
(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r o p i c a l a n d S u b - t r o p i c l a C a s h C r o p s ,Y u n n a n A c a d e m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第 3期 ( 总第 4 2 8期) 2 0 1 7年 3月
农产品加工
F a r m Pr o d u c t s Pr o c e s s i n g
No . 3
Ma r
文章编号 :1 6 7 1 — 9 6 4 6( 2 0 1 7 )0 3 b 一 0 0 6 6 — 0 3
K e yw o r d 8 :c o f f e e i n i i t a l p oc r e s s i n g ;c o fe a a r a b i c aL . ;p r o c e s s i n gm e ho t d
0 引言
咖 啡 初 加 工 就 是 为 了使 咖 啡 豆 能 够 长 期 保 存 、
小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范
![小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698787ba26925c52cc5bf2b.png)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小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rules for primary processing of arabica coffeeNY/T 606—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咖啡初加工中的术语和定义、采果要求、加工方法、工艺要求及包装、标志和贮运等。
本标准适用于小粒种咖啡初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604 生咖啡GB/T 18007 咖啡及其制品术语(eqv ISO 3509:1989)3 术语和定义GB/T 18007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脱皮 pulping在湿法加工中用机械方法除去外果皮和尽可能多的中果皮。
3.2干燥 drying利用太阳的辐射能或机械产生的热能对带壳咖啡进行干燥,使其达到标准的含水量。
3.3分捡 sorting用人工方法或机械捡去咖啡豆中的缺陷物和杂质。
4 果实采收4.1 采果标准咖啡果实表皮由绿色变为红色为熟果的标志。
果实成熟后即可分批适时采摘。
4.2 采果时期小粒种咖啡一般在9月至翌年2月分批成熟。
在此期间,应做到随熟随采,最后一次采果时,需将成熟和不成熟果全部采完。
4.3 采果方法人工采摘,采果时只采红熟果,不能连果柄摘下,并注意勿损伤枝条和折断枝干。
5 加工方法咖啡鲜果加工方法有两种,即普通湿法加工和机械湿法加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加工规模的扩大,普通湿法加工工艺随之淘汰。
5.1 普通湿法加工5.1.1 加工设备脱皮机、清洁机、除石脱壳机、抛光机、分级机、色选机、称量机、缝袋机及其配套设备。
5.1.2 加工设施虹吸池、发酵池、洗豆池(槽)、浸泡池、废水(皮)处理池、加工车间、晒场、仓库等。
小粒种咖啡栽培操作规程完整
![小粒种咖啡栽培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2e263255f0e7cd185253620.png)
小粒种咖啡栽培操作规程普洱市咖啡试验示范场李忠恒普洱市思茅区科技局一、咖啡园地的选择1、气候条件(1)温度:年均温19—21℃,绝对最低温0℃以上。
(2)雨量:年均降雨量1000—2500毫米。
(3)光照:年均日照时数1800—2200小时。
年活动积温6500—7500℃。
2、地形条件(1)海拔:最适海拔800—1000米,不宜超过1150米。
(2)坡度:小于25度,丘陵地或平地。
(3)风:要求静风,风速小于2米/秒。
3、土壤条件(1)土壤PH值:要求PH值(水浸值)在60—65之间。
(2)土层厚度:要求60—100厘米,地下水位低于1米以下。
二、育苗技术1、种子质量标准咖啡种子应选择高产、稳产、抗病、质优,投产三年以上,生长健壮,单株年产干豆1公斤以上,于盛熟期(12月)采果实大小中等、充分成熟饱满的果实作种,鲜果脱皮后,认真搓洗,只能晾干,不能晒干。
不能霉变,捡去圆豆、大象豆、劣豆,晾干种子即可播种。
种子在采后3个月内发芽率80%以上。
贮藏6个月以上的种子不能作种。
2、苗圃地的选择(1)地势:选择光照适度、静风、无霜,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近水源且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
(2)位置:在靠近新发展的咖啡园的附近或中心,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生地,不宜选用菜地或靠近大树、竹林等地。
3、苗圃地的规划(1)催芽床:宽1—12米,高10—15厘米,长约10米,用木板建成催芽床,上铺干净河沙10厘米,催芽床之间间隔50—60厘米。
(2)荫棚小荫棚:一床一个,高1米,稍比畦宽即可。
但我们一般不提倡使用小荫棚。
大荫棚:数床一个,高18—2米,荫棚可采用遮荫网,或青茅草、树枝叶搭建。
4、催芽、移苗装袋技术(1)种子处理阳光下晒1—2小时,然后用杀菌剂:CuSo4溶液(1份CuSo410份水)、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赤霉素(100PPm)浸种5—10分钟,而后用40℃(≤45℃)的始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待种子吸水发胀后,捞出滤干表面水就可进行播种。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74d56e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4.png)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咖啡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咖啡的喜好程度。
而小粒种咖啡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咖啡豆品种,其品质的好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种植环境、收割方式和加工工艺等方面,探讨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咖啡质量控制技术。
种植环境是影响小粒种咖啡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粒种咖啡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适宜生长的海拔为1000-2000米。
高海拔可以使咖啡果实的生长周期延长,有利于咖啡豆的充分成熟。
生长环境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降雨量等也会直接影响咖啡豆的风味特点。
合理选择种植地点,并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咖啡栽培管理措施,对于保证小粒种咖啡的品质至关重要。
收割方式是影响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小粒种咖啡一般需要手工采摘,以保证果实的完整性和品质。
在采摘过程中,应选择成熟度一致的咖啡果实,并及时去除受病虫害侵害的果实,以避免对整体品质造成影响。
采摘时注意控制采摘力度和采摘时间,可以提高咖啡豆的品质。
加工工艺也是影响小粒种咖啡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粒种咖啡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去皮、发酵、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每个环节都需要掌握合适的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以防止咖啡豆的品质受损。
尤其是在发酵环节,控制好发酵时间和温度可以使咖啡豆的酸度和风味得到提升。
为了提高小粒种咖啡的品质,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咖啡质量控制技术。
首先是对咖啡豆进行筛选和分类,以确保只选用最佳品质的咖啡豆。
其次是对咖啡豆进行精细处理,包括去杂质、去壳和控制水分含量等。
还可以采用物理指标和化学检测等方法对咖啡豆进行品质评价,如对咖啡豆的酸度、苦度、香气和口感等进行测试。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716be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4.png)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咖啡是一种全球流行的饮品,而咖啡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咖啡原料的质量和加工环节的控制。
小粒种咖啡是由小种咖啡树种植而成的咖啡,由于其种植海拔高度高、气候环境好、土壤肥沃等优点,小粒种咖啡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在小粒种咖啡的生产中,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咖啡种植环境的影响:小粒种咖啡的种植环境对咖啡品质的影响很大。
种植地点处于海拔1500-2000米的高山地区,日间温度在15-25℃之间,雨量充足,阳光充足,并且土地肥沃,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咖啡生长,咖啡豆的质量也较高。
2. 咖啡采摘方式的影响:由于小粒种咖啡生产数量相对较少,通常是人工采摘,采摘上有时会用到机器辅助,比如带有各种加工头的喷雾机、电锤等,但这些机器大部分也都是用于支持和辅助人工采摘,而不是直接采摘,以确保采摘的质量。
当农民采摘时也需要注意不伤害咖啡树和咖啡豆,只采摘成熟的咖啡果,这样可以保证咖啡的品质。
3. 咖啡加工方式的影响:小粒种咖啡加工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
干法是将咖啡倒在咖啡桶中,晾晒咖啡果皮和果肉,只留下咖啡豆。
湿法是将咖啡果浸泡在水中,去掉咖啡果皮和果肉,然后晾晒咖啡豆。
这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影响咖啡的口感和香气,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加工方式。
4. 咖啡烘焙的影响:咖啡烘焙是调整咖啡口感、酸度、苦度和香气的关键环节。
烘焙程度的控制,直接影响着咖啡的口感和香味的呈现。
小粒种咖啡一般建议采用中度烘焙的方式,以保留住咖啡豆原有的酸度口感。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对于小粒种咖啡的质量控制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种植技术:合理的土地管理、施肥和灌溉措施等便是种植技术的核心,而对於小粒种咖啡来说,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能够保证咖啡棵树生产出优质的咖啡豆。
2. 采摘技术:对于小粒种咖啡采摘的质量和方式都有较高的要求。
采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咖啡种子的发酵、干燥和烘焙等加工环节,因此农民在采摘时应细心、耐心、慢慢采摘,细心掌握咖啡果成熟度,实现精准采摘。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bf92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1.png)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小粒种咖啡是一种高品质的咖啡豆,它因其口感醇厚、香气浓郁而备受喜爱。
小粒种咖啡的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种植环境、处理方式、咖啡树的品种和质量控制技术等。
本文将探讨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技术,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一、种植环境小粒种咖啡的种植环境对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咖啡树需要在高海拔地区种植,这样才能保证咖啡生长的气温、湿度和日照时间适宜。
土壤的种类和质地也会对咖啡豆的品质产生影响。
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土壤能够为咖啡树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咖啡豆的生长。
植被的覆盖度和生长状况也会对咖啡豆的成熟度和口感产生影响。
在种植环境的选择上,种植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科学选用适合小粒种咖啡种植的地块,并合理进行土壤管理和植被保护。
二、处理方式小粒种咖啡的处理方式也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摘取咖啡果实到咖啡豆的最终成品,经历了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去果皮、发酵、水洗或自然干燥等步骤。
果实去皮的方式和时机、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以及水洗和自然干燥的选择都会对咖啡豆的口感、香气和酸度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小粒种咖啡的品质,种植者需要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避免过度发酵或火化,以保留咖啡豆的天然香气和风味特点。
三、咖啡树的品种选择小粒种咖啡的品质受咖啡树的品种选择影响较大。
品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咖啡豆的香气、口感和风味。
在种植小粒种咖啡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咖啡树品种尤为重要。
一些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咖啡树品种,如赛默尔、凯杰、卡图拉等,能够产出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的优质小粒种咖啡豆。
四、质量控制技术为了确保小粒种咖啡的高品质,种植者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技术。
种植者需要加强咖啡树的管理,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定期修剪等,以保证咖啡树的生长和结果的良好品质。
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种植者需要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时间、温度和湿度,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影响咖啡豆的品质。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28473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d.png)
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探讨小粒种咖啡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咖啡豆,其在咖啡市场上备受青睐。
小粒种咖啡的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生长环境、采收方式、加工技术等。
本文将围绕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展开探讨。
一、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1. 生长环境:小粒种咖啡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影响巨大。
生长海拔、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咖啡豆的风味和香气。
通常来说,高海拔、凉爽且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咖啡树的生长,而且这些地区的咖啡豆通常有着更浓郁的风味和更丰富的酸度。
2. 采收方式:对小粒种咖啡豆采收方式的选择对其品质影响极大。
手工采摘的咖啡豆通常更加优质,因为工人们可以选择只采摘成熟的咖啡果实,而且手工采摘能够减少对咖啡树的伤害,保持咖啡豆的完整性。
相比之下,机械采摘往往会采摘未成熟或者过熟的咖啡果实,对咖啡豆品质影响较大。
3. 加工技术:小粒种咖啡的加工技术也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对咖啡豆的风味和香气产生影响。
比较常见的加工方式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湿法加工通常能够更好地保留咖啡豆的原味,但干法加工也有其独特的风味特点。
二、咖啡质量控制技术1. 咖啡种植管理:对小粒种咖啡的种植管理非常重要,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种植管理上,尤其要注意对土壤和水质的保护,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这样才能够保证咖啡豆的品质。
2. 加工工艺管理:在咖啡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要求。
草果干燥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都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咖啡豆的品质。
3. 咖啡烘焙技术:烘焙是咖啡品质影响最大的环节之一。
烘焙的时间、温度和烘焙方式都会对咖啡豆的风味产生影响。
烘焙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够掌握好烘焙的技术。
4. 咖啡品质评定:对小粒种咖啡的品质进行评定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评定方法才能够了解其风味和香气特点,从而进行后续的加工和销售。
评定咖啡品质通常需要进行专业的咖啡品尝,以及使用咖啡品质评定仪器等手段。
小粒种咖啡栽培操作规程完整
![小粒种咖啡栽培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8856cb2ea8114431b90dd88a.png)
小粒种咖啡栽培操作规程普洱市咖啡试验示范场李忠恒普洱市思茅区科技局一、咖啡园地的选择1、气候条件(1)温度:年均温19—21℃,绝对最低温0℃以上。
(2)雨量:年均降雨量1000—2500毫米。
(3)光照:年均日照时数1800—2200小时。
年活动积温6500—7500℃。
2、地形条件(1)海拔:最适海拔800—1000米,不宜超过1150米。
(2)坡度:小于25度,丘陵地或平地。
(3)风:要求静风,风速小于2米/秒。
3、土壤条件(1)土壤PH值:要求PH值(水浸值)在60—65之间。
(2)土层厚度:要求60—100厘米,地下水位低于1米以下。
二、育苗技术1、种子质量标准咖啡种子应选择高产、稳产、抗病、质优,投产三年以上,生长健壮,单株年产干豆1公斤以上,于盛熟期(12月)采果实大小中等、充分成熟饱满的果实作种,鲜果脱皮后,认真搓洗,只能晾干,不能晒干。
不能霉变,捡去圆豆、大象豆、劣豆,晾干种子即可播种。
种子在采后3个月内发芽率80%以上。
贮藏6个月以上的种子不能作种。
2、苗圃地的选择(1)地势:选择光照适度、静风、无霜,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近水源且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
(2)位置:在靠近新发展的咖啡园的附近或中心,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生地,不宜选用菜地或靠近大树、竹林等地。
3、苗圃地的规划(1)催芽床:宽1—12米,高10—15厘米,长约10米,用木板建成催芽床,上铺干净河沙10厘米,催芽床之间间隔50—60厘米。
(2)荫棚小荫棚:一床一个,高1米,稍比畦宽即可。
但我们一般不提倡使用小荫棚。
大荫棚:数床一个,高18—2米,荫棚可采用遮荫网,或青茅草、树枝叶搭建。
4、催芽、移苗装袋技术(1)种子处理阳光下晒1—2小时,然后用杀菌剂:CuSo4溶液(1份CuSo410份水)、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赤霉素(100PPm)浸种5—10分钟,而后用40℃(≤45℃)的始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待种子吸水发胀后,捞出滤干表面水就可进行播种。
咖啡初加工资料
![咖啡初加工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0a12004a7302768f99390f.png)
咖啡的采收与加工一、咖啡的采收(一)咖啡鲜果不同成熟度的外观色泽变化规律1、青果、黄色果为不成熟果,脱皮难度大,籽粒不饱满,营养储藏不充分,晒干后豆皮皱缩品质差,带青草味,脱皮时易受机损而形成黄豆。
因此严禁采收(统一下树果除外)。
2、桔红色果、鲜红色果、紫红色果为成熟果实,籽粒饱满,营养物质储存充足,果肉软滑,用手指轻轻挤捏就可将咖啡豆脱出果皮。
脱皮时机损少,脱皮较彻底,品质好,因此是采收的主要对象。
3、紫黑色果、干果、病果紫黑色果、干果为过熟果,由于采收不及时或采收遗漏,长期挂在树上导致果皮失水皱缩,发酵以致全干的成熟果实。
病果指果皮已变红色,但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受病菌感染,在果皮上形成病斑的果实,以上三种果实机械难脱疲,且易机损。
应单独存放,采用干法加工。
(二)采摘方法及质量要求因小粒种咖啡分批开花,国内一般在9月至翌年2月分批成熟。
在此期间,应做到随熟随采;要求不摘绿果,尽可能做到成熟度不足的果不采。
最后一次采果时,需将成熟和不成熟果全部采完。
1、采收时要有选择性,只采摘成熟果实;青果、黄果严禁采收。
2、正常成熟果要与病果干果分别采收,分别盛装,分别加工,不得混合在一起。
3、采收时逐个采收,不得一把将果穗摘下来,所采果实不得带果梗(柄)。
4、采收时不得将叶片一同摘下,也不能损伤未结果部位的枝条、叶片和花芽。
5、在把身背的咖啡鲜果集中盛装时要先将杂质去除,如枝、叶、石头、土块等清除干净后再倒入大袋中。
6、集中收集的咖啡鲜果要放在树荫下,防止太阳暴晒,以免发热或水分损失而影响脱皮和品质。
二、咖啡的初加工咖啡果实初加工是形成商品豆的重要环节,当天采收的鲜果应当天加工完毕。
咖啡果实的加工分干法加工和湿法加工两种,湿法加工又分为普通湿法和机械湿法。
(一)干法加工在水源缺乏、无脱皮机械的地区及咖啡园中的干果、病果、绿果(统一下树的绿果)或机械湿法加工中分出的劣质果等可采用干法加工。
将果实在晒场上摊晒,干透后用脱壳机脱去果皮种皮,拣去杂质及坏豆后即可分级进行包装入库。
咖啡生豆分级方法
![咖啡生豆分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8ff5ac336c1eb91b375def.png)
咖啡生豆的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评定等级,那么咖啡生豆的评级方式有哪些呢?不同的国家采取的都是一样的方式吗?就目前来说,咖啡生豆的评级标准主要有三种,不同国家以自己的生产状况和国情采取不一样的评级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咖啡生产国都采用一种方式)。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三种比较流行的评级方法。
一:按咖啡产地海拔高度分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分级标准主要是因为高海拔生产的咖啡品质上一般会比低海拔产高一些,因为海拔高温度低,咖啡生产缓慢有利于美好物质的积累.并且成熟度高的生豆在烘焙时膨胀性好,有利于烘焙,品质也更稳定些.目前采用此分级标准的咖啡生产国有,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中南美洲国家。
以危地马拉为例,最高级的咖啡称为SHB(Strictly Hard Bean的缩写)极硬豆,种植在海拔1350m以上的地方,其次为HB(Hard Bean)硬豆,种植海拔在1200m—-1400m,还有SH(Semi Hard Bean)稍硬豆,EPW(Extra Prime Washed)特优质水洗豆,PW(Prime Washed)优质水洗豆,EGW(Extra Good Washed)特良质水洗豆,GW(Good Washed)良质水洗豆,分别的种植海拔是1200m,1000m左右,800m左右,600m——800m,600m以下。
二:依筛网分级筛网分级的方式是按咖啡生豆大小分级的方法。
生豆通过打了洞的铁盘筛网决定豆子的大小从而确定等级。
筛网的洞孔大小单位是1/64英寸(不到0.4mm),所以几号筛网就表示有几个1/64英寸,比如17号筛网大小就是17/64英寸,大约为6.75mm,所以筛网的数字越大表示咖啡生豆的颗粒越大。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级方式是因为颗粒大的豆子卖相佳,相较于小颗粒豆子也更容易产生丰富多变的味道.但并不是说大颗粒的豆子就一定比颗粒小的豆子品质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普遍狭长,小巧但其味道却是最让人难忘和喜爱的,包括云南的小粒种咖啡,国际市场对其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肯尼亚是最具代表性的依筛网分级的国家之一,其他的还包括坦桑尼亚,哥伦比亚等(有些国家不止采用一种分级方式,这里举得例子都是有代表性的,以此种方式为主的国家)。
咖啡生豆分级方法
![咖啡生豆分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8ed2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e.png)
咖啡生豆分级方法
咖啡生豆分级一般根据豆子的大小、形状和质量来进行。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咖啡生豆分级方法:
1. 屏蔽分级法(Screening Method):将咖啡生豆通过一系列
设有不同大小筛孔的屏蔽器进行筛选,根据豆子通过的筛孔大小来进行分级。
一般将通过10号筛孔(每英寸10个网格)的豆子作为最高等级。
2. 密度分级法(Density Method):通过使用浮力法或水浸法
来测量豆子的密度,密度越高的豆子质量越好。
一般将密度高于0.72g/cm³的豆子作为最高等级。
3. 丘比特分级法(Cupping Method):采用专业品尝咖啡的方法,根据咖啡的香气、酸度、甜度、口感等特征来判断豆子的质量。
一般将得分较高的豆子作为最高等级。
4. 进口标准分级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Grading System):
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咖啡生豆分级系统,将咖啡生豆分为9个等级,从1号到9号,其中1号为最高等级,9号为最低等级。
分级主要基于豆子的大小和形状。
这些分级方法通常会结合使用,以确保对咖啡生豆质量的准确评估。
不同的分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和市场要求,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咖啡豆如何分等级
![咖啡豆如何分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9f2f884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1.png)
咖啡豆如何分等级咖啡豆如何分等级咖啡是很多人都喜爱的饮品之一。
咖啡生豆的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评定等级,那么咖啡生豆的评级方式有哪些呢?不同的国家采取的都是一样的方式吗?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讲讲咖啡豆是如何分等级的,快来看看吧!咖啡豆如何分级?目前,咖啡豆品质分级并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每个国家的分级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咖啡分类是根据适用于各个生产国的一些特征来进行的。
从一个袋子中取出咖啡豆的样品,根据该生产国的标准对其进行判断,针对这些样本进行评级,依照评价决定其好坏,大部分咖啡分级的特征有:外形(豆的大小、均匀度、颜色);样品中欠点豆的数量;盛杯品质,包括口味和醇度;还有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各国家之间的分级和术语表述不同,所以咖啡质量的标准仅和该国生产的咖啡种类相关,如果不熟悉一个国家原始的分类标准,了解咖啡的真正质量是很难的。
但至少每个国家之间还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参考:都以标准化的筛子来决定咖啡豆的大小,所以购买者不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咖啡豆多大算大,多小算小。
一种咖啡豆可能附有特别的地名,或处理方式(水洗或非水洗),也可能有标题,或仅在后面有个字母、数字。
在某些咖啡业国有化的国家里,分级体系似乎让人毫无兴趣。
比如肯尼亚,一个袋子咖啡可能是:水洗法AA,再带一个数字来表示盛杯品质级别。
然而就是这种听起来普通的咖啡被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大部分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国家则以海拔表示品质。
像哥斯达黎加的东部区生产LGA(Low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低海拔),MGA(Medium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中海拔),HGA(High Grown Atlantic大西洋高海拔);西岸斜坡地生产HB(Hard Bean硬豆),MHB(Medium Hard Bean中级硬豆),GHB(Good Hard Bean优级硬豆)和SHB(Strictly Hard Bean极硬豆)。
咖啡豆到底是怎样分级的?
![咖啡豆到底是怎样分级的?](https://img.taocdn.com/s3/m/588c19e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e.png)
咖啡豆到底是怎样分级的?在购买咖啡豆时,除了在包装或内文介绍中看到咖啡产地的名字外,有时还会看到英文与数字,G1、G2、G3、AA、PB、SHB、SHG、HB等,你是否曾困惑过这些英文或数字究竟代表什么?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了使品质好的咖啡豆与品质差的咖啡豆能够区分开来,厂商不得不将咖啡进行分级。
咖啡分级通常会依据瑕疵率、豆目大小、海拔、生豆密度、处理标准等来进行,但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贸易利益、气候与地形等各类因素不同,我们不能够以统一的标准,相同的瑕疵计算方法,或单纯以海拔来论英雄比高低,也不能够以某国某等级与另一国某等级去进行比较,这都是错误而不客观的直接比较。
因此,更多情况下是综合多种标准来进行描述,而要真正看懂这些英文与数字,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咖啡的分级与分类。
《咖啡的分级与分类》在不同的产国,会有各自习惯使用的分级方式。
但基本上来说,最常使用的分级标准如下:1. 生豆外型的差异,例如:大小、形状、瑕疵比。
2. 生豆成长的环境及其影响,例如:海拔高度、硬度。
3. 经过烘焙以后,由杯测品质来判定。
因此,咖啡豆在处理到出口之前,各产国会根据一些重点来区分等级:① 按瑕疵豆的比例② 按豆目大小③ 海拔高度与硬度④杯测品质① 瑕疵豆的比例瑕疵豆的比例越少,豆子等级越高,一般来说在产地与店家都会视豆子的状况进行挑豆的动作。
(谜之声:挑除瑕疵豆是一件非常费工费时的事情)例如:衣索比亚的生豆等级有G1~G5,必须要是G1、G2才是水洗等级,G3、G4则是日晒等级,一般商业用豆则是G4等级。
(近年许多衣索比亚日晒豆的优选等级也以G1、G2做标示。
)迦幼山曼特宁等级为G1,自然阴栽的高品质阿拉比卡豆,水洗法处理。
按瑕疵率分级美国标准USP(US preparation)、欧洲标准EP (Euro preparation)、极品标准GP(Gourmet preparation)许多国家都有USP、EP与GP标准,USP\EP相对更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 厚 度 约 3 m , l h搅 动 1 ,需 晾 晒 1 0m ~2 次 d左 右 , 啡 豆 呈 黑 色 , 较 硬 咖 但 ( ) 黑 阶 段 ( 粒 含 水 量 达 1% 左 右 ) 豆 5硬 豆 3 。
层 厚 度 约 3m 0 m,2 h翻 动 1 ,需 晾 晒 半 天 左 ~3 次
豆 粒外 观及 杯品 质量 。
月 至 翌 年 2月 , 做 到 随 熟 随 采 。 咖 啡 鲜 果 成 熟 应 标 志 为 整 个 果 实 颜 色 呈 亮 红 色 ,坚 而 不 硬 ,用 手 指 轻 捏 豆 粒 即从 果 皮 中 挤 出 , 肉 甘 甜 , 粒 带 果 豆 胶 , 色微 黄。采 收时不 许采摘 绿果 和半 红果及 颜 折 断腋芽 和枝条 。 果袋 子可用 新编 织袋 或清洗 装 干净的化肥 编织 袋。 果 运送到 加工 场须 及时称 鲜 重 记 录 , 后 倒 入 清 水 池 清 洗 、 选 。 般 上 午 采 然 浮 一
、
带 衣咖啡 豆的初 加工
目前 我 市 采 用 两 种 湿 法 加 工 方 案 ,第 一 种 是 普 通 湿 法 , 由 于 该 方 案 一 次 性 投 资 较 小 ,且
质 量 尚好 , 被 广 泛采 用 。第 二种 是 机 械湿 法 , 故 该 方 案 工 艺 先 进 ,但 因 一 次 性 投 资 较 大 ,故 用
右。 咖啡豆 呈黑 色 , 较 软, 但 () 4 中黑 阶 段 ( 粒 含 水 量 达 1 % 左 右 ) 豆 豆 6 。
放, 以便 和 好 果 分 别 脱 皮 和 晾 晒 。 3 .机 械 脱 皮 目前 可 供 选 择 购 买 的 咖 啡 鲜
果脱 皮 机 有 二 种 类 型 , 筒 式 脱 皮 机 和 巴 西 产 圆 滚 盘式脱 皮机 。
● 贮 藏
水 发 酵 法 ,即 脱 皮 后 的 豆 粒 堆 于 发 酵 池 中
酵 , 般 经 3 ~4 h发 酵 即 可 完 成 。 1 一 6 8 2~2月 , 因
气 温 较 低 ,可 采 用 于 发 酵 法 ,即 脱 皮 后 的 豆 粒 干
咖啡豆 , 惯称 咖啡瓣 ) 习 的初 加 工 ; 二 阶 段 是 咖 第
右 ) 为 防止爆 晒而造 成豆 壳开 裂 , 响 质量 , 。 影 故 此 阶段 要缓慢 进行 , 般要 晾晒 2 d 为此 , 一 ~3 , 豆
徐 层 厚 度 要 增 加 到 3 m 左 右 ,l h搅 动 1 , 0m ~2 次 此
B咖啡 豆呈 灰 白色。 - , j - ( ) 黑 阶 段 ( 粒 含 水 量 达 2 % 左 右 ) 豆 3软 豆 2 。 层 厚 度约 3m 0 m, 1 h翻 动 1 ,需 晾 晒 2 ~2 次 d左
无公害 小 粒 种 咖啡 豆初加 工技 术 和分 级
辐射 能进行 干燥 。干燥 过程 大体分 六个 阶段 :
口
7 干燥 .
一 般 采 用 自然 干 燥 法 , 利 用 太 阳 即
市
( )表 皮干燥 阶段 ( 粒含 水量应 达到 4 % 1 豆 5
左右 ) 从浸 泡池取 t的 湿豆 , 竹箩 沥水 后 ( 。 t l 经 含
得较 少 。
和 残 渣 ,然 后 将 豆 粒 放 入 清 洗 池 ,人 工 充 分 搅 拌
揉 搓 , 干废 水 后 . 放入 清水 l 排 再 ~2次 将 豆 粒 漂 洗 干净 。对 浮选 出的漂豆 应 另行 处理 。
6 浸泡 . 将洗 净 的豆粒 放入浸 泡池 浸泡 , 浸
普通湿 法加工 方案 的工艺 流程 :
霉 水量约 5 %) 应尽量摊薄晾晒, 3 , 争取在较短时间 薪 内( ~8) 4 h除去豆粒表面水份 , 豆壳呈白色。
() 白色 干燥 阶段 2 ( 粒 含 水 量 达 3 % 左 豆 3
收 的 鲜 果 ,下 午 脱 皮 ,下 午 采 收 的 鲜 果 ,当 晚 脱
皮 ; 特殊 情况 . 天采 收 的鲜果不 能 当天脱 皮 , 因 当 则 应 放 入 清 水 池 , 次 日必 须 尽 早 脱 皮 。 但 2 .鲜 果 清 洗 、浮 选 鲜 果 在 清 水 池 内经 清 … 洗 除 去 泥 污 杂 物 , 将 漂 浮 于 水 面 的 鲜 果 取 出 另 并
维普资讯
云南农 业 2 O O 2年第 1 期 1
咖啡豆 的初 加工 , 目前 一般 分 两 个阶段 完
成 , 一 阶段是 带衣 咖啡豆 ( 上述标 准规 定 , 第 按 整 粒 或 部 分 包 在 种 衣 即 内 果 皮 内 的 咖 啡 豆 称 带 衣
4 发 酵 ( ) 酵 池 : 根 据 用 户 一 年 中最 . 1发 可
大 日加 工 量 来 确 定 池 子 的容 积 和 数 量 。 般 最 大 一 日加 工 量 为 2 的 种 植 户 .约 需 发 酵 池 、清 洗 池 、 t
啡豆 的初加工 。 , 加盖 保 温 , 般 经 4 ~ 不 并 一 8 6 1发 酵 方 可 完 成 ; 了 提 高 发 酵 质 量 , 可 采 用 0 3 为 也
于 、 两级 发酵 法。 水 ( )发 酵 完 成 标 志 :用 手 触 摸 豆 粒 表 面 有 粗 3 糙 感 ; 粒表面 黄色 果胶 用水 冲洗 即可去掉 。 豆 5 洗豆 、 选 . 浮 豆 粒 发 酵 完 成 后 ,先 放 干 发 酵 废 水 ,再 放 入 清 水 ,初 步 洗 去 豆 粒 表 面 的 果 胶
采 收 鲜 果 — — 鲜 果 水 洗 、 选 — — 机 械 脱 皮 浮
— —
发 酵— — 洗 豆 、 浮 选 — — 浸 泡 — — 晾 晒 — — 1 .采 收 鲜 果 一 般 咖 啡鲜 果 采 收 时 问 为 9
风 选 — — 称 重 、 装 — — 入 库 包
泡 时 间一般 为 2h 4 ,其 中 须 换 水 1 ~2次 ,以 改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