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教学实录 鲁教版
教学实录 桂花雨
![教学实录 桂花雨](https://img.taocdn.com/s3/m/d253fb345901020207409ca2.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堂与以前不一样呢?生:有。
师:那是什么?生:有人听课。
生:……师:对的,我们班有客人来了,那我们是不是要表示一下?来,鼓掌欢迎。
老师告诉你们,他们都是很有名,非常好的老师。
他们难得来一次我们班级做客,那我们是不是要把今天最好表现送给他们,作为礼物呢?生:是。
(开始上课)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师:同学好!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这几天,一走进校园,闻到了什么?生:香味生:桂花香。
师:是的,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是桂花开花的季节。
校园里的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整个校园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桂花有关的课文,那就是:桂花雨.请同学们把右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写。
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课题,谁愿意来。
生1:读。
师:某某,你读的真响亮;生2:读。
师:某某,你读的很有韵味。
下面大家一起读。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比如):为什么这个题目叫桂花雨,不叫桂花树?师:这个问题问的好。
生:(比如):怎么会有桂花雨呢?师:就是对它陌生,不理解,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生:(比如):桂花雨是什么样子呢?师:因为没有见过,所以好奇,这个也很好。
生:(比如):桂花雨能做桂花糕?师:你真细心,从生活中,品味语文。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
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
问题提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7页。
你们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出示幻灯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时间大约三、四分钟)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
刚才你们提的问题,我想答案都差不多了吧。
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4b41010763231126edb1197.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再美不如家乡景,再亲不如家乡人!家乡,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是最美,最温馨的地方。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思乡怀乡的千古佳句呀。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生:“明月何时照我还?”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师:“露从今夜白,”生:“月是故乡明”师:是呀,“月是故乡明”。
大诗人杜甫借“明月”千里来寄相思。
外祖父借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对祖国的无尽思念,在这金秋十月,桂子飘香的时节,香气迷人的桂花让作家崎君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琦君,走进美丽的《桂花雨》。
师:孩子们,抬头,先来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谁来读课题?请你来读。
生响亮地读课题。
师:再找个同学来读一读,你也试试。
生再读师:男生响亮地读一声:师:女生深情地读一声:师: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压低声音想象着来读一声:师深情地:读着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提出桂花怎么会形成雨?桂花雨什么样?……师:看着这样美丽的桂花雨,作家琦君又在想什么呢?二、出示导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师:请你读一下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连接语,。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师:看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接着看第二自然段。
从中我们知道桂树不开花时是什么样子?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生:不太好看,太小了!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生:香气迷人!师:请你再读一下对桂树描写的句子。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嗯,这一点好!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对,这就是反衬。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桂花很香?生交流:老师,我是从“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中体会到桂花很香。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f36e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4.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桂花雨》教学实录,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精心设计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展开回忆,丰富理解1、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指名回答)写了那么多景物和事情,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景,什么物?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物?2、提问:谁愿意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3、请同学们看看文章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它都表达了一份浓浓的什么?(情)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借景和事表达怎样的一份情,又是怎样表达的?三、读——精读品味浸染桂香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全文共出现八次,而这个字刚好点明了桂花这一景物特点?(香)2、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提问;你们找到哪些带有”香“字的句子?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①齐读句子②请同学们注意了,虽然句句带香,但写法一样吗?③作者用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该怎么品味?课件出示伟人的读书方法(圈、划、写旁注)。
④让学生圈划出自己认为很美妙的词,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选两三句即可)⑤交流汇报,发现写法有什么不同?⑥小组读、齐读。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47548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2.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前言《桂花雨》是一首广东民歌,歌曲旋律优美、古朴。
它描绘了秋日里吴江水道中,桂花落满江面的美景,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来培养学生的音感、情感和审美能力。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1.熟悉《桂花雨》这首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音感、情感和审美能力;3.提高学生对广东民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桂花雨》CD或录音机,以及音乐教材;2.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学生准备好笔和本,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 歌曲欣赏首先,老师给学生播放《桂花雨》的CD或录音,并在黑板上写下歌曲的标题和歌手名字,让学生听一遍歌曲。
接着,老师再播放一遍歌曲,并让学生跟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优美、古朴,充满了浓郁的南方风情。
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2 歌曲分析在学生已经熟悉这首歌曲的情况下,老师开始对歌曲进行分析。
将歌曲的歌词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读一遍,并指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接着,老师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逐句认真地听、看、记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1.3 节奏练习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老师开始进行节奏练习。
用手拍出歌曲的节拍,并让学生模仿拍手,并将节奏标注在黑板上。
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拍唱一遍歌曲,带着节奏。
第二课时2.1 歌曲唱法在学生初步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老师开始教学歌曲的唱法。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高音、中音和低音部分。
然后要引导学生掌握呼吸控制、发音准确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2 和声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唱法后,老师开始指导学生进行和声练习。
可以用补音法、滑音法、连音法等方式进行和声练习。
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和声感,并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3 配器伴奏在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和声过程后,老师可以采用配器伴奏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可以用钢琴、吉他等乐器来进行演奏,或者通过ACG软件进行伴奏演唱。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eff83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c.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桂花雨》教学实录师: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知道作者琦君最喜欢桂花。
她喜欢桂花的原因是?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
师:课文通过哪件事表现了作者喜欢桂花呢?生:摇桂花。
师:对于这样的字,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他们是怎样摇桂花的?生:为什么要摇桂花呢?生:桂花摇下来做些什么呢?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继续学习。
自己读读书,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读课文。
师;保持新鲜、完整。
琦君家的桂花开的时候,香到什么程度呢?生读:(不说香飘十里)师:如果你们是她家的邻居。
打开窗来第一句话是什么?生:好香啊。
生:今天又是花香扑鼻!生:真香啊。
师:不开窗子能闻到吗?拿出笔来,把这个“浸”轻轻地圈出来。
什么意思。
生:泡在水里,像洗了澡一样。
师:香就像水一样,人都泡在里面了。
(生读句子)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默读第三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用笔画出来。
(生默读)师: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生:看做大事。
师:你生活中什么是大事?生:很重要的事,比如亲戚过六十大寿。
生:自己很喜欢的事。
(齐读)生:她很喜欢摇桂花。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而且很(焦急)。
生:读。
师:想想平时我们撒娇时,缠着妈妈的那一声“妈”。
我就是妈妈。
(学生表演)师:你们都是焦急的小琦君,老师是妈妈。
你又到树上仔细地数了数,急急地喊着妈妈:“……”,有时会偷偷地摇两下,落下几片,她又缠着妈妈:“……”。
天下雨了,得赶快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谁来读。
生继续读。
师:怎么个乐法,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了小琦君铺竹席,使劲地摇。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雨。
生:我仿佛闻到了香。
师:为什么会使劲地摇?生:妈妈说摇不下来。
生:很开心。
生:对她是件大事。
生:越使劲地摇,就能看到桂花雨。
生:我感受到了小琦君的焦急,快乐。
师:是啊,摇下的可是童心、童真、童趣,怎么能不使劲地摇呢?一二小组来比一比,看谁摇得有劲。
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
![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0984a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b.png)
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通用6篇)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通用6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篇1一、激情导入【点击课件,用音乐创设美好情景,出示课题】师: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正是桂子飘香的季节。
桂花因为它的芳香馥郁而深得人们的喜爱。
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并写了一篇文章,叫——(学生齐答——桂花雨)(师板书:桂花雨)师:昨天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桂花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桂花很香。
(师板书:香)生:摇桂花给我带来快乐。
(师板书:乐)生:桂花雨下起来很美。
(师板书:美)生:桂花糕饼很香很甜。
(师板书:甜)二、品味桂花香师: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味儿真是迷人。
师:迷人是什么意思呀?生:迷人就是令人陶醉。
师:桂花的香气味儿真令人陶醉。
怎么使人陶醉呢?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生:我从“香飘十里”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发现桂花很香,香飘得很远。
(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桂花的香?生:浸。
师:“浸”原本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液体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指桂花的香气很浓,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包围起来了。
生:是说桂花很香,全村都浸泡的花香里了。
生:房子和人都泡在桂花香里。
师: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溺在桂花香里了。
带上这种陶醉的感觉,咱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
[点击课件](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桂花雨-鲁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桂花雨-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f036a5fc4ffe473268ab53.png)
桂花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雨同学们,看,老师黑板上写了什么字?上课前我们先围绕雨做一个小游戏___闯关比赛,看看那些同学能闯过三关。
第一关: 模仿雨的声音.能让你的雨声再大一些吗?让大家都听到.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说一个带“雨”字的四字词语.没想到第二关也没难倒大家,我可要增加难度了.第三关: 说一句带“雨”字的古诗.请你来,你说上来,掌声送给他!你来,掌声送给他!我们把掌声送给别人,我们的心就变大了,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我们就更有自信了.这节课,柳老师希望掌声不断地响起来,精彩别人,也精彩自己.好吗?再来一遍,好吗?好,上课!同学们,刚才我们聊了关于雨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欣赏一场特别的雨__桂花雨.(板书)二、检查预习同学们,昨天我们按这些要求初步预习了课文,今天我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
)请看屏幕,师:这些词语会读吗?谁想读一读?请你来。
师:读得很正确。
请你来。
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很有节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当中,你重点理解了哪个词语?生1:我重点理解了“几大箩”,箩是用竹子编的器具,用来盛粮食和蔬菜,本课是用来盛桂花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查字典使我们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你真会学习!生2:我重点理解了“姿态”,好看的姿势就叫姿态。
师屏幕出示。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课前导读中跟你提了一个同样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文字,去解决这个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决疑问。
师:大家能找到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吗?,读一读: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嘛?这里的桂花是指哪里的桂花?生:杭州小山的桂花。
师:母亲的意思是什么?杭州小山的桂花再香___生: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那么,杭州小山的桂花如何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如何香?请看屏幕?生自学,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班的同学很棒啊!读好了的同学可以轻声商讨一下.师:大家读好了,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你认为哪里的桂花更香?说说你的理由生1::我认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
2019-2020学年最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9-2020学年最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评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027f7ce2f0066f5332274.png)
第2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23 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8db7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d.png)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讲解 • 学生互动环节 • 课堂小结 • 课后作业布置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01
介绍《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及其 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 的故事。
02
简要介绍《桂花雨》的内容和主 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 识。
教学目标
读后感需结合个人感受,表达 真实情感。
赏析心得需分析所选作品的写 作技巧、语言特点及思想内涵 。
作业提交方式
将完成的作业拍照上传至班级学习群。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
未按时提交作业的同学需析
探讨了文章中使用的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 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难点总结
重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文章中使 用的修辞手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 法。
下节课预告
阅读《乡愁》一文,探讨其表达的情 感和写作手法。
写作练习: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 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05
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完成《桂花雨》课文的阅读理解 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
答题。
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读后感,要 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收集关于桂花的诗歌或散文,并 选择其中一篇进行赏析,写出赏
析心得。
作业要求
作业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03
学生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课文内容的 问题,如“桂花雨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桂花雨”等。
回答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9f1c18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8.png)
《桂花雨》课堂实录第一篇:《桂花雨》课堂实录薛法根《桂花雨》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1.老师在黑板上出看拼音写词语:(糕)饼(尤)其新(鲜)(谢)落(吩)咐挑(拣)2.请学生上黑板写。
3.齐读词语。
师相机纠错,并教授意思(1)“尤其”的“尤”这个字要写好不容易,“尤”的脚写得长一点就更好看了。
师示范。
自己核对自己的答案。
对的举手。
(2)读第一行词语。
老师在后面加个句号,三个词成一句话。
齐读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① 非常不是很准确② 十分“十分”和“非常”都表示程度的。
③特别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就是这个意思,请写在词语的下边。
对意思的理解要准确。
(3)谢落的“谢”生写两点水,自己上来改正,这个字写对的举手。
(4)吩咐,读轻声。
齐读—指名读。
我和你,是你吩咐我,还是我吩咐你?(你吩咐我)为什么?(因为同学不能吩咐老师)(因为“吩咐”相当于“命令”)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还有吗?(长辈)对了,凡是长辈都可以吩咐你。
你能吩咐谁?(晚辈)你有么?你可以吩咐你的宠物。
所以“吩咐”这个词是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
这个词很重要,一起读。
吩咐,两个口。
(5)挑拣的拣写得对吗?错,生改正。
哪几个字的右边也是这样的?(炼、练)齐读。
考考你:①我从地上捡起一块鹅卵石。
这个捡怎么写?写在黑板上。
这个捡什么意思?(拿起)更准确一点。
(拾起)②我从一堆鹅卵石中拣出一块。
哪个拣?这个拣是挑选的意思。
两个字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4.齐读第二行词语。
全写对的举手。
今后预习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5.齐读词语。
读一个,老师擦一个。
所以要认真看,用心记。
二、导入课文1.这些词语选自课文……生:《桂花雨》。
2.这篇文章是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叫琦君(板书作者名字),这是她的笔名,原名潘希真(板书),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读这样的文章就像在翻阅她儿时的旧照片一样,要静静地读,静静地看。
3.自读课文,读时想想作者对桂花雨有怎样的感受。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b0f4140d15abe23492f4d22.png)
《23、桂花雨》教学实录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今天让我跟着琦君一起去经历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23、桂花雨师:干脆利落,23读……生:齐读二、整体感知师:那么同学们,23课桂花雨一文中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细细的来研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一看我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景写了什么事同学们开始浏览课文。
生浏览课文。
师:想好的同学举起手来。
师:马新豪马新豪:写的是桂花景。
师:那么写的是什么事呢你再接着说。
马新豪:写的是摇桂花的事。
师:写的是摇桂花的事,很会读书,请坐。
三、理解感悟(一)分步理解1、桂花树什么样子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提出了这几个问题那么接下来这节课让我们细细的来研读,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桂花树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文章当中画出来。
师:画好的同学,举起你的手。
师:陈自力陈自力: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师:画的一样吗,一样的举手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着这幅图片。
师:桂花树的样子,读: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体味体味姿态什么意思师:董孜瑶你体味到了,你起来说。
董孜瑶:不像梅树那样有姿势。
师:那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词理解出来的董孜瑶:找近义词的方法。
师:近义词的方法同学们我们回顾了一种解词方法师: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那么笨笨的桂花树会长出什么样的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决第二个问题,桂花有的什么特点默读课文。
2、桂花什么特点师:桂花什么特点一起来告诉老师。
生:香师:文章有几处描写桂花的香气拿出手中笔画一画。
师:李梦迪说一处。
李梦迪:在第二自然段师:在第二自然段,读出来。
李梦迪: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请坐,还有。
师:崔赫霄崔赫霄:第四自然段。
师:读出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请坐师:还有。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96ccaa0960590c69ec3765b.png)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实验小学查爱玉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做到了将课文读通顺流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老师将带你们再次走进作者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那场奇妙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11、《桂花雨》)。
生:(兴致很高,深情地齐读课题)桂花雨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我要求你在遇到问题的句子下面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能通过自读解决的自然最好,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现在开始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怎么读都可以。
(生各自读书)师:读完的同学请用正确的姿势告诉我!好,我看见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
我看见更多的小手举起来了。
谁先说,你来——生: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师:你真了不起!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生:我也觉得很奇怪,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我也是!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母亲的这句话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家乡旧院的金桂真的就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是从那些地方感悟到的?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
(师板书:桂花香)生:(读文。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和多同学很会读书。
他们一边读一边画,还在旁边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
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讨论)生1: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桂花香气味儿真迷人!生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桂花香味浓郁!你能说说你是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生:我是从“香飘十里”这个词读出来的。
香都飘到十里外了,那还不香吗!师:说得很对!桂子花开香十里,的确是香!生:老师,我有的补充。
师:好,你接着说。
生:我从“浸”字也能读出桂花的香浓。
师:说说你的高见。
生:“浸”原指把东西泡在液体里。
课文中应该是说整个村庄都弥漫在香气之中。
师:我真想和你来一次拥抱,你真是太会读书了。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1a201c4a58da0116c1749ae.png)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实录一、读诗激趣,猜题导入1、师:第一次见面,送大家一件礼物:(课件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学生读诗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摇花乐师:这首诗中还藏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呢?你能找出来吗?生:桂花雨师: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板书:桂花雨)生:因为我看过语文书中有《桂花雨》这篇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琦君,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30页,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拼读几次,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香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师:请告诉大家,刚才,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桂花,尤其喜欢摇桂花。
生:我读懂了被风雨浇下来的桂花不如摇下来的桂花香。
生:……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读书,第一次就读懂了这么多。
不过,有一句话不知你们有没有读懂?3、(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
知道杭州这一处小山叫什么吗?生:桂花园。
师:是的,完全可以把这处小山叫做桂花园。
这座小山,名叫——满觉陇。
(出示课件)满觉陇的桂花师: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每到花开季节,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
清朝有一位诗人叫张云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生齐读此诗。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d4d256f31b765ce05081476.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桂花雨-鲁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桂花雨-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e6edb3bb68a98271fefad1.png)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新课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常常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爸爸妈妈也会常常回忆他们童年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朗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预习。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欣赏、桂花、台风)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课文,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并自学。
4、学生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意思并与同组人员交流。
在阅读课文中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意见。
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4、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质疑问难。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四、深入学习课文。
1、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学生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像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乐趣。
4、请学生朗读,再做评议。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交流收获引导学生谈谈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民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此的感受。
深化认识,领会思想。
板书: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15de7c927284b73f342502d.png)
《桂花雨》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课前板书:3 桂花雨)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那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大家一起齐读课题: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了一些收获,谁来说一说,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板书:香)说得非常好,还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板书:乐)3. 说得太好啦!归纳概括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同学们只用了两个字,就把桂花雨留给我们的印象概括得那么准确,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桂花香1. 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琦君笔下,去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写桂花香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同学呀正在一边读,一边勾划,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好,谁来说一说?(生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生桂2: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生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 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现在老师把这些句子全部请到了我们的屏幕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迷人的桂花香味。
(出示ppt 1-4)3. (生1读)闻花老师仿佛……(生2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像看到了……(生3读)你能给示范一下吗?(生4读)大家一起来一遍,好吗?(生齐读)4 .老师发现,在这些句子中,有一个字,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是什么字呢?大家能找出来吗?(生:浸)对,你们看看这个“浸”字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吗?(生1:我想到了…)(生2:我觉得……)(生3:我还想到了……)同学们分析得真好,学习语文,有时候就是要在字词理解上下功夫,作者用了一个“浸”字,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桂花的香味,弥漫在咱们的村子里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那,这个浸字,我们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生……)5. 除了“浸”字,还有哪个词,也吸引了你,引起了你的思考呢?(生:全年)说得太对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全年都能享受那份桂花香吗?因为春天和夏天,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出示ppt 5),那香味,萦绕左右,唇齿留香。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a46ff45a98271fe910ef97f.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桂花吗?生:见过.师:请欣赏.【出示桂花图片】师:漂亮吗?生:漂亮.师: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优美地诗词来歌颂它.师读【出示: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李清照摊破浣溪沙】【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出自杨万里《咏桂》】.著名女作家琦君也深深地爱着这香气浓郁地地桂花,她这样写到——请你来读:【出示: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地.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地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华斗艳,可是它地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师:孩子们,可见桂花最大地特点是什么?它地香气味儿——说,一起说.生:它地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笔下地《桂花雨》.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这是一篇散文,读这篇散文就像我们翻阅小时候一张一张地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地遐想,勾起我们无尽地情思.所以读这篇课文地时候要轻轻地读,静静地去感受.现在请大家用心地来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开始.生自由读.(孩子们可以自己读自己地,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桂花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己读,开始.)、检查生字词师:同学们,看你们都读完了,我来检查一下这一课地生字词有没有问题.好,看一下大屏幕.【出示:笨笨拙拙炉烟袅袅阴云密布撮一点谢落即时 .】师:谁来读?请这位同学.生读.师:请跟读.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生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跟读.师:看来呀这些词语当中有很多同学容易读错地音,我们把这些容易读错地音一起再来读一读.【出示:笨笨拙拙炉烟袅袅阴云密布撮一点谢落即时变红拙拙袅袅撮并加上拼音】师:一起来读.笨笨拙拙,起、理解“撮”地意思师:好了,孩子们,什么是“撮”?我们来做做这个动作.(生两手掌来回搓)师:有地孩子这样撮,还有吗?(师模仿孩子错误地动作.)这个孩子是这样做地.我们来看一下字典当中对“撮”地解释.【出示:撮:用手指捏取细碎地东西.】撮:用手指捏取细碎地东西,然后想想你刚刚做地动作对不对,我们来重新做一做.生做动作.师:哎,这次对了,轻轻地捏起来,就是撮.、读好长句子师:课文当中有一个很长地句子,我想考考你们,敢吗?谁来接受挑战,谁来读?好,请这个女孩.出示【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师:她读得对吗?好同学们,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多音字,其中这两个读音特别容易读错,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多音字和】四声,粉末或颗粒状掺和在一起加水搅拌. 二声:状物中搅拌使粘在一起.赶快看看,在这个句子当中该读哪个音.师:你来说.生:应该读四声,这个音.师:看,通过字典这个小老师让我们同学做了准确地判断.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学习生字“谢”(生观察,说需要注意地地方,师范写,生在习字卡上描红、临写)师:【出示带田字格地“谢”字】看田字格中地这个字,这个字是要求我们来书写地字.仔细来观察,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 生:这个谢是左中右结构地字,它中间地那一部分,身地撇不应该出头,.师:小老师观察得真仔细呀.这个谢字是左中右结构地字,在书写左中右结构地字要注意,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地板书,三部分要写得细细长长,而且女孩子关注到了,身子地身做字地一部分地时候,这个撇不能出头. 请同学们拿出你地习字卡,自己来描写一个,再单独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师巡视.师:这个女孩子注意到了我们刚才强调地地方,写得很规范.描完了再自己写一个.有地孩子写得很快,如果你写完了就对照田字格中地字,如果写得规范就自己奖励自己两颗五角星,来鼓励鼓励自己.那如果你觉得有些地方还需要再努力,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给自己加把劲.写完地孩子可以做好了,告诉我.我看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好了,坐好.三、理解感悟课文,指导朗读、师:字大家都写好了,那么我们来解决一下刚才读书时提出地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就是通过叙述事情来表达一种情感.【板书:叙事抒情】谁来回答刚才提出地问题,课文围绕桂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对桂花怎样地情感?生:主要写了作者儿童时代摇桂花地事情.表达了作者对桂花地喜爱之情.师:这个女孩子很会读书,请坐.【板书:摇桂花喜爱】师:还有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地读书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桂花怎样地感情?请你.生:我觉得应该是写了作者对儿童时代摇桂花地留恋之情.师:你这位同学会带着自己地思考来读书.还有吗?谁来愿意分享一下你地读书感受.生:我觉得是作者对桂花地喜爱之情和对童年地留恋之情.师:你综合了他们两个人地意见,是吗.、好,孩子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地第几自然段具体来写了摇桂花这件事?第几自然段,一起说.生:第三自然段.好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地第三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摇桂花,将相关地语句画下来.小组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好开始.、师:好了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找到地句子.好,请这个女孩.生:“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从老是缠着母亲,因为她非常迫切摇桂花.【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从哪个词中看出心情迫切?生:从“老是”和“缠”.师:看来这个同学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感情.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生读.、师:小琦君是怎么缠着妈妈地?我们来演一演,读一读好不好?我来当妈妈,谁来当小琦君?谁平常缠过妈妈?没有啊?那我来找一个可以吗?我看有同学想举手但是没有勇气,给自己鼓鼓劲,谁来演小琦君,没有,那我点将啦.好,请这个女孩. 你平常给妈妈撒过娇吗?生:平时需要妈妈帮忙地时候,就跟妈妈撒娇.师:好,你平时怎么给妈妈撒娇地,就怎么做,好不好?师:我们两个还需要一个旁白,谁来给我们当旁白呀?这次举手地多了,好,请你来当旁白. 生表演读.师:孩子们,你们听出来了吗?一看这个女孩子平时和她妈妈地感情真深呀.她把小琦君迫切地心情表达了出来.所以孩子们,在读书地时候把你真实地情感放在里面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就不一样啦.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小琦君盼望摇桂花地迫切心情.你来试一试好吧. 指名读.师:我听出了你地急切.早晨妈妈正在做饭呢,你就缠着妈妈问——指名读.中午妈妈在忙着收拾东西呢,你又缠着妈妈问——指名读.晚上要睡觉了,你还是缠着妈妈问——指名读.师:小琦君,你们怎么这么缠人哪?生:因为小琦君很急切地摇桂花.师:孩子们,你们来看我们只要抓住了描写人物心情地词语,就能把这个句子读得身临其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小琦君地急切.齐读.、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能看出小琦君非常盼望着摇桂花.生:【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从这下我可乐了,这个乐可以看出小琦君非常喜欢摇桂花,她非常急切地想和大人一起去摇桂花.师:这个同学也会抓关键词来体会人物地心情.师:谁还找到这句话,也想来谈谈.生:从使劲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非常盼望摇桂花.在摇地时候非常激动.师:你能将这种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吗?指名,你来读.师:听了你地朗读,我感受到了你对使劲地理解.还是这段话,你还有什么要说地吗?指名.生从帮着这个词可以看出她非常喜欢帮大人去要桂花.师:这个女孩子真会分析.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刚才她找到一个词“帮着”,这是一个什么词?生:动词.师:男孩子真会发现.赶快找一找这些话当中还有没有其他地动词?你来说,指名.生:摇也是一个动词.谁还来说.生:抱着.师:还有吗?生:铺.【变红:铺、抱、摇】师:说得好.孩子们,这几个动词用得特别巧妙.你来读读看看,通过这几个动词,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读.齐读.看这几个动词用得多巧妙呀.通过这几个动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当时迫切摇桂花地急切心情.、你们想不想亲身沐浴这缤纷地花雨?生:想.师:就让我们一起使劲地摇吧.【出示课件】师:桂花纷纷地落下来,落到我们地头发上,香了美丽地发丝.落到我们地鼻尖上,衣领上,你地小脚丫上,不一会儿就落得你们满头满身,你激动地喊起来:【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地雨呀!】齐读.师:同学们,在读散文地时候我们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当时地情景.摇桂花这段内容就是抓住了通过动作和人物地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摇桂花那种酣畅淋漓地情景.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下我可乐了——齐读.、同学们,感受到摇桂花快乐地只有小琦君一个人吗?生:不是.师:还有谁?请你读一下描写他父母亲地内容.【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天】指名读.师:感谢你流利地朗读.同学们,这里口占一绝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一时诗兴发了.师:谁诗兴发了?生:父亲.师:随口朗诵了一首诗.这个男孩子理解得真好.我们来看一下.字典当中地解释【出示口占:指即兴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绝:绝句.】在这里父亲诗兴发了,随口吟诵了一首诗.孩子们,父亲把自己地快乐都放在了这首诗里.谁来读一读父亲地这首诗.【出示:整首诗】指名读.师:孩子们听出来了吗?父亲将对桂花地喜欢都放在了这首诗里.摇桂花是孩子们童年最喜欢地事情.连做梦都能梦到它,桂花把孩子地梦香得又香又甜.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齐读这首诗.、同学们,课文除了描写摇桂花,还描写了哪些内容,赶快从课文中找一找.生:还描写了桂花地香.【板书:桂花香】师还有吗?课文中还描写了哪些内容?来,你来说.生:桂花地用途.能说一说,哪些句子吗?生读: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里…….师:还描写了哪些内容?一起来交流一下.生:我找到地也是桂花地用途.师:请你读一读.还有吗?生:我找到地是桂花落下来时地样子.师:请你也来读一读.生读.师:谢谢你.孩子们,我们来看,这篇课文写了很多地内容,可是桂花地香气却贯穿课文始终地,请你拿起笔,赶快找一找描写桂花香地句子.师:哪个同学来交流一下,你找到地描写桂花香地句子.请这个女孩.生:……迷人.师:原来迷人就是香呀.还有吗?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地. 我从香飘十里和“浸”这两个词看出桂花地香.师:你真会找关键词,还有吗?这个女孩子.生: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从“全年、整个和沉浸”看出桂花地香.师:好了,同学们,我看大家都很喜欢这两句话,【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地. 我从香飘十里和“浸”这两个词看出桂花地香.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们,这句话当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巧妙,你发现了吗?发现了就说出来.生:浸.沉浸.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浸”什么意思呀?指名说.师:是呀,桂花地香气无处不在.还有吗?谁愿意来谈谈你地理解.生:沉浸,全年没有别地气味,都在桂花香里了.师:说得真好.桂花地香气无时不有.孩子们,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起——齐读.、师:每时每刻村子里面到处弥漫着浓浓地桂花香,怎能叫作者不喜欢家乡地香气呢?所以作者离开家乡很多年,依然难忘家乡地桂花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出示: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余种.她一生漂泊,岁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岁去了台湾,岁移居美国,再也没回故乡.】师读第一句.指名一生接着读.师:同学们,琦君读中学地时候,跟随父母搬到了杭州,那里有一座小山,漫山遍野种满了桂花,花开时可以说是香飘十里,每次回家,琦君总是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出示:外地地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地金桂.】齐读.师:孩子们,请你来读读母亲这段话,你能读懂母亲这句话里地意思吗?生:我能读懂母亲很思念家乡,很想回到家乡.师:你把母亲地心声给说了出来.还有谁,你读懂了这句话了吗?指名.师:这个女孩子说得多好.家乡地桂花是母亲最珍贵地记忆呀.这个男孩请你来说.师:是呀,母亲不是诗人,她不会作诗.他用最朴实地语言一个“再”一个“比不得”将自己浓浓地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母亲地心声也正是我地思乡情.所以每当母亲说——齐读“外地地……”师: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地摇花乐.【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地“摇花乐”和那阵阵地桂花雨】师:孩子们,这篇课文用优美地语言向我们描写了桂花香,抓住了人物地动作和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摇桂花,表达了作者对桂花地喜爱,对家乡浓浓地思念.这份浓浓地思乡情化作一缕淡淡地桂花香,永远地留在了琦君地心里,也让我们感受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地独特神韵.【板书】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布置两个作业.喜欢读书地孩子,老师给你推荐阅读《桂花雨》原文,再次去品读一下散文地文体特点.喜欢写作地孩子,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地事物,学习本文地写法写下来.。
《桂花雨》教学实录(1)
![《桂花雨》教学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b1e2b898fab069dc502201eb.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者师:(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生:——桂花(师板书:桂花):师: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桂花的叶子很细,很小。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板书:雨)生:齐读课题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生:(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师:(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闻桂花???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生: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师: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花香)?从哪些词感受到????生:我从“没有不”和“香飘十里”感受到的浓浓花香。
???师:“浸”是什么意思呢?生:(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师: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师:闻着花香,你想干什么?生:(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泡茶。
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也香了。
我觉得我的人也香了。
我觉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
我想去摇桂花。
)??师:再次齐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三、自读自悟,局部深究,浸染桂香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让我们读读摇桂花这一部分(请大家默读第五小节),找一找,划一划哪些句子能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鲁教版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师生问好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师:桂花雨非常的香,再读——生:再次读题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
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
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生:因为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
(教师出示句子“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在黑板上,并指名一学生读)生: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教师提醒读出儿化,学生再读)师:(点“迷人”二字)迷人是什么意思呀?生:迷人就是令人陶醉。
二、品味香气迷人.师:香气味儿令人陶醉。
怎么使人陶醉呢?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认真自由朗读第二节。
)生:课文中说“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中“没有不”就是说全都浸在桂花香里了。
生:我觉得“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可以看出很多家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两个同学发现了同一句话,看(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师:“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这里是指沉浸。
生:就是说人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师: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感受?生: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呀!生:桂花真香呀!我都想摘一些下来泡泡茶!生:如果我在吃饭,我会觉得饭都特别的香。
生:我真得想多摘一些下来,做糕饼、桂花卤、各种好吃的。
师:其实你用不着摘,琦君的母亲会送给村上的你们!生:我觉得这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上的人都分享到了。
师: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这时,请你们再次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师:我刚才看到你边读边摇头,请你来读!生:有感情地读师:都要陶醉了。
还有谁来读?(一生再读,更有感情)师:是呀!此刻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了!(板书:“香“)现在谁再来读一读指板书:“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一学生闭着眼睛读了一遍)师:你怎么闭着眼睛读呀?生:因为我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三、学习摇花乐。
师:真是香啊!前后左右的邻居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琦君一家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节?(学生自由朗读)师:谁来说一说?生:这节主要写了琦君缠母亲摇桂花。
生:这节主要写了缠母亲摇桂花、怎样摇桂花、和父亲的一首诗。
师:你真会概括。
还有谁来说!生:这节写了摇桂花的情景。
师:刚才第一个女生说小时候琦君缠母亲摇桂花,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我听出来你把“大”字读得特别的高。
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开始急了。
生:(撒娇般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迫不及待了。
生:(皱眉着急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生:(欲哭似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
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生:我想早点看摇桂花的情景。
生:我想看看那桂花落下的美景。
生:我想闻闻那香香的雨。
师:摇桂花是件大事。
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大家快来摇吧!(学生做动作摇)师:这时你是什么心情?生:分别说:“高兴、快乐、开心”师:好,让我们一起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你来喊一喊?(三位学生喊。
)师: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约二十秒)师:(深情地)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拿出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
(音乐声中学生写并交流)生:我终于看到桂花雨啦!沐浴着这桂花雨,我都要陶醉了!真是太美了呀!生:那朵朵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我跳起来喊:“太好看了!”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生:我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愿望,看到了迷人的桂花雨,真想这一刻永远陪伴着我。
那黄色的小花落满地,就如铺了金子一般!师:好,那就让这一刻在你的心中成为永恒。
生:我还说一个比喻,飘落的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生:啊!桂花真香呀!飞舞的桂花如同金色的雪花。
这幅美景让我陶醉,真想天天闻到桂花香。
师:对呀!桂花如雪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生:这是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雪呀!我沉醉在其中,不由翩翩起舞。
“桂花雪!桂花雪!你快快下吧!”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
师:你们想象真丰富呀!桂花雨在你的眼中又变成了桂花雪。
真的使小琦君陶醉了。
这时,你再读读这句话?生:读师:你最后一句读得那样轻,看来你真的陶醉了。
谁再读?生:读师:同学们通过想象,读得真如陶醉一样。
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师:小琦君陶醉了,那她的父母亲呢?(引生齐读: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这首诗请各自再读一读。
(生读)谁来读?(有三位学生读,读得很有感情,教师评点最后一位学生“梦”字读得很甜。
)师:课件出示:(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
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梦见,多甜啊!)生:她会梦见自己在吃桂花糕、桂花卤。
生:她梦见桂花丰收的情景。
生:她梦见自己随桂花雨一起翩翩起舞。
师:是啊!摇桂花非常的快乐!梦多甜呀!生: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和桂花一起飞舞。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她梦见了摇桂花的喜悦,桂花的丰收,摇桂花一家人的欢乐。
(板书:乐)这时(指板书)你再读读“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除了香,还有什么?(三名学生欢快地读,然后全班齐读)四、品味生活香浓。
师:是啊!梦里是香的,现实生活中更香。
(出示第四节,音乐起,让一学生读,接着请三位学生反复读最后一句话)师:同学们看,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前面一句是十几家邻居浸在桂花香中,后面一句是整个村庄浸在桂花香中,范围扩大了。
生:这两句都写香的。
生:我发现这两句都有“浸”,我认为是同一个意思?师:她认为是同一个意思,你呢?生:我觉得前一个只是浸在,后一个是指渗透进去了。
师:对呀!桂花香还渗透到了桂花糕、桂花卤里去了。
还有什么不同?生:前面是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而下面一句是全年都浸在花香里了。
师:一年中除了闻花香,还能尝花味,吃上桂花糕、桂花卤,这一棵桂花树让大家一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丰收的喜悦中,全村老老少少的其乐融融中。
五、感受乡愁。
师:(深情怀念般地)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
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
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师饱含深情的范读(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
”)你想说什么?生:我想母亲其实非常想家乡的那棵桂花树。
生:琦君的母亲认为家乡的桂花比外地的要香,要好。
师:这里的“金桂”就是“金贵”,为什么母亲心中的桂花树如此金贵呢?生:因为母亲也很怀念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日子。
(该生眼睛湿润了。
)生:可见母亲非常的思念家乡的桂花。
师:这棵桂花有童年的欢乐。
生:(哭着)因为这桂花是全家人悉心照料的,包含着母亲的心血,所以外地桂花比不得。
师:桂花里有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板书:情)这树如此金贵,其实就是母亲的根哪!(板书:根)外地的桂花再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根”哪?深深地扎在故乡的泥土里!琦君漂泊台湾,年纪大了,她多想叶落归根啊。
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又会梦见什么呢?生:她会梦见一家一起摇桂花的情景。
师:甜中带着苦涩。
生:她会梦见尝美味的桂花糕。
师:可是她不能回到故乡了。
生:会梦见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情景。
师:梦是香甜的,也是苦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学生低沉、深情地读,进入了情境)师:(教师带着无限地眷恋讲述并朗读)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
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
她在《烟愁》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配乐逐行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分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师:你想说什么?生:琦君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
师:是的,现在琦君.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去年她又回到.故乡,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泪水涟涟。
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营造的思乡情中了。
)下课。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桥之思 1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夜已深,但我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白天执教的课《桥之思》的情景,不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自己的准备不充分,开始设计的导入环节没有成功,就匆匆进入学生对各种桥的感知和认识,在这个环节中,事先准备的问题“哪种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喜欢哪种桥?)也疏忽掉了。
虽然是一个初步感知的问题,但削弱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与观察。
接下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字词的重点学习。
在个人、集体的朗读中,字音和字型基本掌握了。
特别是在集体读词中,暴露了学生的朗读弊病。
当学习第二节的时候,大家讨论了各种桥的功能之后,我又提出:“你还知道哪些桥让你难忘?”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抢回答,有的介绍向阳桥,有的介绍宝狮湖大桥……忽然,一名男同学提出不知浮桥是什么样的?之后,虽然学生和老师给他满意的答案,但使我觉察到备课中的失误,如果课件中显示浮桥的画面,学生对各种桥有更多的认识,不是更好吗?我翻了个身,想到这,不禁又一次感到遗憾。
进入了第二节的学习,同学们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我引导他们:“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片刻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我请第一个举起手的男孩,他大声朗读:“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十色的迷人魅力。
”我微笑着说:“你感觉读出桥的魅力了吗?”“为什么没有呢?”然后,大家一起加深理解了“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十色”。
“谁再来读?”我环顾四周,教室里小手如林,我示意一个举手最高的女孩站了起来,她有声有色的突出了重点词,将意境“读”了出来,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