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评论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ea4b94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e.png)
炼字炼句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
![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35091aa8114431b90dd83f.png)
绿杨烟外晓寒轻,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 春意闹 春意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 <<人间词话>> 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有这样一个评价, 著一 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 境界全出” ‘闹’字,境界全出”,你 认为这个“ 用得好不好? 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为什么?
关 于 炼 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明确古诗中词语鉴赏主要内容 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 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 动词 的鉴赏 数词(重点鉴赏) 数词(重点鉴赏)
“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 红 又不单指花朵,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 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 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 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绿” 不单指绿叶, 不单指绿叶,还指将要到来的盛 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 夏,这里 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 之感。 之感。
赏析“感时花溅泪,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 花鸟本是毫无感情可言, 析:花鸟本是毫无感情可言,这里 运用拟人手法 将其人格化了。 拟人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了。但 因感时恨别, 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 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 乐景衬哀情, 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 情更哀了。 情更哀了。
炼字的主要对象: 炼字的主要对象:
动 词:富有动态 生动形象
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
![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8a90bbd75a8102d277a22fdf.png)
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例析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炼字” 2021-10-26 13:51:53| 分类:古诗文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炼意。
2021年高考有广东、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辽宁六套试卷考查诗词炼字这种题型,要求赏析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从词性来看,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兼及虚词。
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1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C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C: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鉴赏思路:(1)分析“带”字对前后意象的影响:“带”原是人有意识的动作,而此处用来描述老鹤,可见是把“老鹤”拟人化了;“钟声”是抽象无形,本无法“带”,但终于被老鹤“带”去了,可见“带”字又把“钟声”拟物化了,化无形为有形。
(2)分析“带”字是如何联结前后意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老鹤南飞与海幢钟声本来互不相干,但“带”字却使两者有了前因后果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诗歌意境浑然一体。
(3)分析“带”字对营造意境所起的作用:老鹤南飞是动态的视觉形象,是实景;钟声是静态听觉感受,是虚写,正是“带”字将动态与静态、视觉与听觉、实写与虚写有机结合,使意境动静相融、视听相合、虚实相生。
【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
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方法归纳:一、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二、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三、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https://img.taocdn.com/s3/m/291c93a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3.png)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
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
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
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
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41d227e1856a561252d36ff8.png)
建 议
一、要多读。“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 而后晓声。”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 二、要多看。要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 三、要多练。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 持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 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品味二字的妙处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用 “摇”、“舞”显然不合情理。唯有“扶”字 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姿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 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 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 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 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 是一字生辉。
古代诗歌鉴赏之
——炼 字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 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 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 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 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 之曰“俗”。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 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 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作具体解释)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 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艺术技巧)显 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高中语文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
![高中语文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4c678802d276a200292e8d.png)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在绘景状物、表情达意时,总是精心挑选那些最富表现力的字眼,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
为此诗歌史上贾岛的“推敲”及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广为流传。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而言,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那些富有表现力、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的字词。
品味这类字词的意义和作用,也是近几年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笔者以为,把握炼字手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古人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动词。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垂”字,“涌”字,有力的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见”字见出诗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
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
数量词。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些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浅谈古诗赏析中的炼字
![浅谈古诗赏析中的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fac0a93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c.png)
古诗炼字一、概述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达到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炼字的作用或效果主要在于:1.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2.形容词——形象真切,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数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
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5.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二、炼字的分类抓准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叠词等,常考的是形容词和动词1.形容词往往展现描写对象的色彩或状态,同时恰当的形容词也能直接展现作者的情状,反映其思想情感。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2.动词展现的动态既可以表现所写对象的特点,又可以借助作者的行动,来表达出思想情感。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闹”字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
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敲”字,据说是在韩愈的指导下由“推”改为“敲”的,此一改,境界全出,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幽静。
高考古典诗词炼字经典例析
![高考古典诗词炼字经典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0b4713650e52ea5518985c.png)
高考古典诗词炼字经典例析教学博苑2010-09-26 11175d56b7b40100l40t高考古典诗词炼字经典例析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比较“你们都走吧,让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你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里。
”)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https://img.taocdn.com/s3/m/1c200fc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7c.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是一种细致而又精妙的文学表现手法。
它通过结合某一个字的读音或意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从而使古诗中更加灵动、生动。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他用“炼字”的艺术把自己的
精神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烟”、“瀑”、“尺”、“银”、“九”,这六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可谓“字字珠玑”,充分展示了李白的情感。
另外,杜甫的《江南》中,也有很多“炼字”的艺术:“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处”、“夜”、“风”、“花”,每一个字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可以
把他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炼字”艺术,古诗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古诗更加精彩绝伦。
这些字用得真妙!——古典诗词的炼字艺术
![这些字用得真妙!——古典诗词的炼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28d0a0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a.png)
这些字用得真妙!——古典诗词的炼字艺术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今天,跟诗享君一起品味古典诗词里的炼字艺术吧!一、锤炼动词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歌颂了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精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风貌,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的“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
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抱玉鞍”则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体现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皆经过精心的锻炼。
春来了,鸟语花香,但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反倒使诗人溅泪惊心,是典型的乐景写哀艺术手法。
二、锤炼形容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散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凄苦愁楚的漂泊之情。
其中,“枯藤、老树、昏鸦”的“枯”、“老”和“昏”字,就是锤炼的十分准确形象的形容词。
“枯藤”、“老树”,给人一种垂暮、沧桑之感;而“昏鸦”的“昏”字,意味随着暮色的加重,思乡之情也渐渐变浓。
“古道西风瘦马”的“瘦”字,使人联想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艰辛、困顿和内心的悲愁。
从炼字的角度欣赏
![从炼字的角度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24859c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8.png)
从炼字的角度欣赏
字这是一种超越文字而存在的锦缎,把文字似的表面缀上一层层色彩,让它更加娇小、更加细致,给人们以深刻的感受。
古人说:“字是言之眼,言是心之声。
”字的炼制更是一种艺术,可以表达极大的情感,让人们体验到字的新鲜感。
这种感受可以唤起人们对字的热爱,从而带动起他们炼字的动力。
炼字需要有一种深厚的文学功底,既要守住文字的一般规律,又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把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把它类比成一种技术,那么每一步都要精心熟练地进行:从抓取字体到运用技法,最后完成一幅折子枝、栩栩如生的“字画”。
而有了这些精湛子炼之后,每一把字就变得栩栩如生,放射出一股浓厚的文学气息,一丝时尚的艺术感染。
从文字角度来看,字的炼制把原本的普通字句变成了一种细节丰富的艺术美,让人们以一种不同的视角去欣赏文字,为文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比如,可以把字组合得折叠重叠,使每一行字都充满螺旋藤蔓般的动感;或者把字拼接起来,形成一幅传神的画面,给文字注入一种原本不存在的情感色彩;还可以把字拼成另一个字,把几个字拼合形成抽象的画面,以此来表达深刻的寓意。
可以说,对字的炼制是一种艺术,它使得字体不仅仅局限于书写或读书,而是可以被用于创造各种艺术作品,让人们以一种新颖的视角去欣赏字。
最后,炼字让人们热爱字,让它活起来,通过炼字,原本普通的
字句变成了一种有趣而精致的艺术品,让人们从字中感受出一股独特的美感,让读者因此而有一个深刻的体会。
古诗中的炼字举例
![古诗中的炼字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5d40a96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6.png)
古诗中的炼字举例原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一、衍生注释:“敲”字在这句诗中用得精妙。
原本诗人贾岛想用“推”字,后经反复琢磨,觉得“敲”字更能在寂静的月夜中凸显出声音,给人以动态感和画面感。
二、赏析: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月夜景象。
“宿”和“敲”两个字,一静一动,相互映衬。
鸟儿安静地栖息在池边树上,而僧人轻敲寺门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让整个画面瞬间生动起来。
这一“敲”,仿佛敲在了读者的心弦上,令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中的灵动之美。
三、作者介绍:贾岛,唐代诗人。
他一生贫寒,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后还俗参加科举,但多次不中。
其诗作多以荒凉、枯寂为主要风格,注重词句的锤炼,有“苦吟诗人”之称。
四、运用片段:我和好友漫步在古寺中,周围寂静无声。
突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情景不正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那般美妙吗?好友感叹道:“这敲门声真让人心头一动,仿佛穿越回了唐朝的那个月夜。
”原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衍生注释:“绿”字用得极为巧妙。
这个字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过,江南岸边的草木迅速变绿的景象,将春风的力量和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赏析:诗人王安石以一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春风拂面、满眼新绿的感受。
同时,后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前面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归心之切。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主张变法革新,为北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文学成就颇高,诗词文章皆有独特风格。
四、运用片段:我站在江边,望着眼前一片新绿的景象,不禁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春风吹绿了江南,可我却不知何时才能归家。
身旁的伙伴也感慨道:“这样的美景,若能与家人共赏该多好啊!”原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衍生注释:“闹”字用得极为传神。
将无声的春意表现得活泼热烈,展现出红杏盛开、春意盎然的热闹景象。
诗论浅谈诗词中的炼字(珍藏版)
![诗论浅谈诗词中的炼字(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689c104a7302768e9939b9.png)
诗论浅谈诗词中的炼字(珍藏版)炼字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
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
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
宋代范温在《潜溪诗话》专设“炼字”一条,其中谈到:“好句要须好字,如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意于画,偶然天成,工在‘拈’字。
柳涛:‘汲井漱寒齿’,工在‘汲’字。
工部又有所喜之字,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受’字皆入妙。
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以谓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
清代贺贻孙在《诗笺》中也指出:“前辈有教人炼字之法,谓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第三字法;‘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第五字法之类”。
他的结论是“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正因为炼字对诗歌的高下起到如此的作用,所以因此中国古代诗人非常讲究诗歌字句的锤炼,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诗丽句必为邻”;所谓“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来”,“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欲枯”;“生应无掇日,死是不吟时”等等。
其实,炼字的作用并不止于诗歌创作方面,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一件外交官司——空雒之遇。
当时秦、赵两国签订条约,条约中写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
![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3043bc784254b35eefd3425.png)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这里的‚绿‛用得妙,妙在哪里?试请 鉴赏。 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 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 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数量词的炼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的《早梅》
思考:‚一‛换成‚数‛好不好?为什么? 不仅暗合题目中的‚早‛字,而且一 枝梅花傲然怒放于皑皑白雪中,愈发 显得梅花是那样的超凡脱俗,极富意 境美。
•
•
4.“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 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 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 淋漓尽致。
• 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 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 “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 10.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就”字 有什么作用?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 答: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头“邀” 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 园生活的喜爱。
• 1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字 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 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 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闹‛字用得好。作者用 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 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 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 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 尽致。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 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 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 至还使人联想到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 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 淋漓尽致(点作用)。
高中语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
![高中语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34ad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9.png)
高中语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第一篇:高中语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在绘景状物、表情达意时,总是精心挑选那些最富表现力的字眼,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
为此诗歌史上贾岛的“推敲”及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广为流传。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而言,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那些富有表现力、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的字词。
品味这类字词的意义和作用,也是近几年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笔者以为,把握炼字手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古人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动词。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垂”字,“涌”字,有力的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见”字见出诗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
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
数量词。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炼字”例话
![“炼字”例话](https://img.taocdn.com/s3/m/826108cbaeaad1f346933fd2.png)
“炼字”例话一.1.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
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
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少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麼字。
有一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
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
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
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
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
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
欧阳修《六一诗话》2.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
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
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会更协调。
范仲淹反复吟咏,果真韵昧无穷,大喜而改之。
3.有一天,苏轼被贬,王安石为其饯行。
其中有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苏轼一看,心想,明显的有错误嘛: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再小,也不能卧在花心上啊!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
后来,苏轼得知当地有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虫被称为黄犬,才知自己改错了,于是登门致歉,一时传为佳话。
4.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
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古人炼字的故事
![古人炼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4759b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0.png)
古人炼字的故事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古人炼字的故事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古人炼字的故事传奇中,苏东坡有个聪慧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考,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仔细地思考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缓缓,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适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优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稳妥。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舒适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惹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感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亮。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气,给人以美妙享受。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闲的情态。
二.有关炼字的好例子一、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
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
双泪流”。
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
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
富的意思。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
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
着
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
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
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
更加宁静。
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
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
的叮咚的流水声。
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
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
“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
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
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
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
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
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
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
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
花在月
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
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
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
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