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沉淀池地设计全参数

合集下载

幅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幅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F 实际为 1256.64
ρ
0
98.0
V m3 2800
H m 6.90
即2083m3/h
F 实际面积
q1' s·m
2375.8
3.35
m3/(m2·h)
F m2 2375.8
h2" m 2
t h 2.000 Q m3/h 2083
F m2 2375.8 Nw mg/L 2800.0
h2' m 1.75 t' h 2.0 Cu mg/L 8000
h2" m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富余高度 m 0.300
h2 m 3.87
h2 m 3.87
h3 m 0.30
h4 m 1.00
H m 5.17
即2083m3/h 即0.579m3/s
Q m3/h 2083
C1 mg/L 170.0
C2 mg/L 30.0
T h 8.0
γ 1.00
V'
h5 2 (r1 r1r2 r22 )(m3 ) 3
h5 m 1.0 r1 m 8.0 r2 m 3.000 V m3 102
h5-污泥斗高度 r1-污泥斗上部半径 r2-污泥斗下部半径 六、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体积 h V2 4 (r12 r1 R R 2 )(m 3 ) 3 h4-圆锥体高度 r1-污泥斗上部半径 R-池子半径 七、沉淀池高度 H h1 h2 h3 h4 h5 h1-超高 h3-缓冲层高度
Q m3/h
q' m3/m2·h
F m2
池体直径D 池体直径D m 实际取
二、校核堰口负荷
Q q 3.6D 四、校核固体负荷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首先,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需要根据进水水量和所需沉
淀时间来确定。

沉淀时间一般根据所需去除悬浮颗粒物的效果和水质要求
来确定,常用的沉淀时间一般为1-2小时。

根据沉淀时间和进水水量可以
计算沉淀池的有效容积。

有效容积等于沉淀时间乘以进水流量,即
V=Q×T,其中V为沉淀池的容积,Q为进水流量,T为沉淀时间。

其次,确定流量。

流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进水水质和所需水质的差异程度,流量的设计一般为1-2倍于进水流量。

由于辐流式沉淀池是通过向上
加速流动水来形成涡流,从而促进颗粒物的沉淀,流速需要适当增加。

然后,确定污泥设施。

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污泥,污泥设施需
要合理配置,包括污泥收集和排出方式。

常用的污泥设施包括污泥池和污
泥排放系统,具体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泥量和处理方式。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设计细节,如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式和尺寸,进出水管道的布置和设计,以及沉淀池内的流动规律等。


出水口要合理布置,以保证水流顺畅,避免死角和渦流的产生。

最后,还需要进行一些计算和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可以根据沉淀池
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对沉淀池的尺寸和设施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需要考虑水质变化对沉淀效果的影响,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来进行运行
和维护。

综上所述,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流量和
污泥设施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效果,达到
水处理的要求。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辐流式沉淀池1

辐流式沉淀池1
4)排渣管的流量很小为了保证管道的不堵所以取200mm的管径。
8.中心桶的计算
单池流量Qd= =0.06m3/s
进水l流量 Qj=Qd×(1+R)=0.06×(1+0.3)=0.078m3/s
取中心桶直径D1为1.0m
出水口的尺寸为0.4×0.3m2,共6个延壁均匀分布
出水口的流速 v2= =0.108m/s (0.15-0.2m/s) 符合
[12]高俊发.王社平.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锯齿板为3m长L为31.4m
n1=31.4m/3=11块
取板板连接0.1m所以需要12块
6.集水槽的宽度
取集水槽宽度B为1.0m,高hc为0.5m,流速为v为1.0m/s
集水槽的流量Qc=Bhcv=1.0×0.5×1.0=0.5m3/s> 0.163 m3/s (符合)
7.管道的选择
1)为了保证管道的不堵、不淤积,Vmin 0.6m/s.本沉淀池进水管、出水管、排泥管、排渣管、放空管均用铸铁管。取v=0.6m/s,取进水管径为300mm
共可储存污泥量
V=V1+V2=31+12.9=43.9m3>13.5m3,满足。
沉淀池总高度
H=0.5+2+0.5+0.23+0.87=4.1m
沉淀池周边处的高度为
h1+h2+h3=0.5+2+0.5=3m
4.径深比校核
D/h2=17/2=8.5合格(6至9)
5.三角堰的计算
取三角堰的夹角 =900堰高h=60mm时,出水量Q’=106.70m3/d=4.5m3/h
9.紊流桶的计算
桶中的流速 v3=0.03-0.02m/s(去0.03m/s)

辐流式二沉池地设计全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地设计全参数

适用标准文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以下[1] :( 1)池子直径(或许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 16m;(3)池底坡度一般采纳;(4)一般采纳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高或净水头排泥设备;(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时,也可采纳多斗排泥;(6)逗留时间 2.5~3h;(7)表面负荷:3/(m2·h)。

4.5.3 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以下[1] :( 1)积淀部分水面面积FQnq式中:Q —设计日均匀流量m3/h;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 2 座积淀池;q—表面负荷, m3/(m2· h) ,本设计取 1.5 m3/(m2·h)F Q 3333.3 2( 2)池子直径D 4F41111.13 7. 6 2 m采纳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切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D37m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20,采纳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 ,选用周边传动吸泥机ZBG 37 ,其性能参数以下表8 示:表 8 ZBG 35性能参数规格型号池径周边线速电机功率压缩空气生产厂家D(m) ( m/min )( kW )压力( MPa )ZBG37372 75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企业( 3)实质水面面积FD 2 37 2 1074.67m 244实质负荷q4Q 2 4 2m 3 /( m 2 h )/3( m 2 h )n D 237( 4)积淀区有效水深h 2 qt式中:h 2 —积淀区有效水深, m ; t —积淀时间,;取h 2q t 1. 6 3. 0 m 4. 8 m( 5)校核径深比 D37,在 — 12 内,切合要求h 2( 6)积淀部分有效容积V 'Q t3m 34999.95m 3n2( 7)积淀区的容积VS N T1000n式中:S —每人每天污泥量, L/(人· d )一般为,取 S0.8 L/(人· d )N —设计当量人口数, N25 万T —两次消除污泥塑个时间, d ;取 T2hn —积淀池座数, n2SNT 0.8 25410 23V10002 8.3 m1 0 0n02 4( 8)污泥斗的容积设 r12m,r21m,a60,则h5r r2 ) tan a(2),取。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二、基本资料: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CODcr BOD5SS N-NH3pH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流污泥三、设计内容: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

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

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

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沉池的作用,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辐流式沉淀池是由内循环和外循环组成的沉淀池,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

它的设计和计算将影响它的效果和运行效率,因此,设计和计算对于辐流式沉淀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1.池体形状池体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梯形、多边形等,其选择取决于沉淀物的类型和污水的特性。

方形池体适用于悬浮物和沉淀物的分离,但采用圆形池体可以提高水流流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沉淀物的沉积。

2.池体尺寸池体尺寸的选择受污水流量、处理时间、及悬浮物和沉淀物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池体的深度不宜过深,通常控制在1.5m以内,以确保有效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分离。

3.内部参数内部参数包括池体的填料、支撑结构以及排水系统等。

填料的选择取决于污水的特性,一般选用石灰石、砾石等硬度较大的材料,以便有效地捕捉悬浮物和沉淀物。

支撑结构主要是为了支撑填料,以防止填料堵塞池体。

排水系统需要安装支架、排水管和排水泵等,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辐流式沉淀池的计算1.水力学计算水力学计算包括水力压力计算、流量计算、流速计算和水力均衡计算等。

辐流式沉淀池的水力压力计算一般采用静力学方法,以确定池体内的水力压力;流量计算一般采用容积流量计算;流速计算主要是确定池体内的水力均衡;水力均衡计算是为了确定污水流量的分布。

2.处理效率计算处理效率计算是为了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一般采用水力学原理,通过实验测定污水中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的含量,来计算处理效率。

三、辐流式沉淀池的操作辐流式沉淀池的操作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等。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防止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清洗可以防止污水处理设备堵塞,保证污水处理效率;维护可以及时维护污水处理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对于污水处理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设计要综合考虑污水特性、污水处理设备等因素,其计算要采用水力学原理,并定期维护污水处理设备,以保证污水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1.基本要求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举例计算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提交日期:2015-1-3目录1构筑物设计说明 (2)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3参考文献 (5)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最大进水流量Q :3000m 3/h ,人数为N:35万人,设计辐流式沉淀池1.2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1设计参数(1)停留时间t 取1-2h(2)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3)池周围采用环形集水槽(4)出水溢流堰采取出水三角,堰上水头高度为0.05m,共设502个2.2设计计算2.2.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水力表面负荷q 取2.5m 3/(m 2·h ),取值范围2~3 m 3/(m 2·h )) 设池子数目等于2则A=5.223000⨯=600m 22.2.2初沉池直径D :m m AD 2865.2714.360044≈=⨯==π2.2.3有效水深h 2:h 2 = qt (污水停留时间t 取1.5 h ,取值范围1~2 h ) h 2 = qt = 2.5×1.5= 3.75 m2.2.4校核径深比:47.775.3282≈=h D ∈[6,12] 符合要求 2.2.5污泥所需体积V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每日人均消耗污泥S 取值0.5 L/(人·d ),取值范围0.3~0.8 L/(人·d );N 为城市人口数35万人;排泥时间间隔T 取1 d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8721000135000015.0=⨯⨯⨯ m 3 2.2.6污泥斗尺寸V 2 :(r 1、r 2分别为污泥斗上底下底半径,取r 1=2 m 、r 2=1 m ;h 5为泥斗高度,令泥斗母线与下底面成角︒=60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
8
*
Qmax— 最大设计流量
(1)沉淀池表面积A1和池径D n— 沉淀池个数
A1=
Qmax nq0
D=
4A1 π
0.5
q0—表面负荷,无测定资料时, 初沉池:2~4m3/(m2·h), 二沉池: 1.5~3m3/(m2·h)
9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h2 =
q0t
=
Qmaxt nA1
(3)池子总高H
7
*
设计参数
1.沉淀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 6~12; 2.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3. 池径不宜小于16m; 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周边进水 周边出水。 7. 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走道板上;
p0—污泥含水率,%
12
13
*
1
*
*辐流式沉淀池构造 *两种辐流式沉淀池 *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特点 *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入流区在构造上的特点 *辐流式沉淀池优缺点 *辐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
*
*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池径可达
100m,池周水深1.5~3.0m,径∶深不小于6。
5
*
*优点: *⑴采用机械排泥,运行
较好
*⑵设备较简单,排泥设
备已有定型产品
*⑶沉淀性效果好,日处
理量大,对水体搅动小, 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
优缺点
*缺点: *⑴池水水流速度不稳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4.25)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4.25)
(7)一般为静水压力排泥,排泥管直径不小于 200mm。
结构尺寸设计
(1)沉淀池表面积A1和池径D
Qmax— 最大设计流量 0.5 n— 沉淀池个数 q0—表面负荷,无测定资料时, 初沉池:2~4m3/(m2· h), 二沉池: 1.5~3m3/(m2· h)
Qmax A1= nq 0
4A1 D= π
设计内容
(1) 结构尺寸设计
确定沉淀池整体尺寸及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2) 功能构造设计 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满足各 功能的实现
设计规范与原则
(1)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 比以6~12为宜,有效水深为2~4m,水池直径不宜大 于50m。 (2)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个数应不小于2。 (3)出水堰负荷,初沉池≤2.9L/s· m;二沉池: 1.5~2.9L/s· m。
沉淀池是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构筑物,用于分离 悬浮物,是污水处理工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 止最常用的沉淀池类型有:竖流式、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 池主要由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缓冲区和污泥区几部分 组成。
辐流式沉淀池的水流呈水平向四周辐流,可作为初沉池 或二沉池分离悬浮物,主要分为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和向心辐 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 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3~3.0m。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方式为中心进水,大多数采用机 械刮泥,尤其直径大于20m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池底坡 度一般为0.05,坡向中心泥斗,中心泥斗的坡度为0.12~0.16。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 Qmax t 或 V ’= n
V ’=A1h2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目录一,任务书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1.一般辐流式沉淀池旳构造2.辐流式沉淀池旳设计参数三,环境保护设备草图及阐明四,设备主题设计、计算以及选型1.设计前提2. 设计计算过程3.刮泥机选型及实物图4.辐流式初沉池实物图五,设计成果概述或一览表六,对本设计设计旳评述七,参照文献八,附图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沉淀池作为都市污水处理厂旳常规水处理构筑物,在水处理厂中发挥重要旳作用。

而作为水处理中最基本措施旳沉淀法,在水处理旳不一样阶段都发挥着重要旳作用。

因此对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旳研究日益受到给排水工作者旳重视。

本次对辐流式沉淀池旳各部分旳构造和尺寸进行了设计。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程时,应充足考虑辐流式沉淀池旳长处及缺陷,最大程度上设计出高效率、投资少旳实际可行方案。

在这次辐流式沉淀池旳设计中,我们将根据沉淀池旳性能及构造设计沉淀池参数阐明及参数选用、沉淀池构造计算、沉淀池配套设备选用等内容,最佳旳整顿出一套完美旳辐流式沉淀池方案。

设计前提:某都市污水处理厂最大流量为Qmax10000m³ /d,设计人口N=6万人。

采用机械刮泥。

1. 一般辐流式沉淀池旳构造一般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围深度1.5~3.0m。

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旳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围流动,沉淀后旳污水由四面旳集水槽排出。

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尤其直径不小于20m 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将全池沉淀污泥搜集到中心泥斗,再借静压力或排泥泵排出。

刮泥机一般为架构造,绕池中心转动,可中心驱动或周围驱动,池底坡度一般为0.05。

2. 辐流式沉淀池旳设计参数(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旳比值,一般采用6~12。

(2) 池径不适宜不不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一般采用1.5m/min.(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11)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

2.计算公式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断面,计算公式如(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1)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 2) F=Qmax/n.q(Q=最大设计流量n=池子个数 q=表面负荷)②池子直径(D/m) D=πF4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t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⑥(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④池长(L/m_) L=vt.3.6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 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0=污泥含水率)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3.缓冲层4.污泥部分高度)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2f)1f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H4×b(L1=梯形上底长L2=梯形下底长H4=梯形高度)二、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

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

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淀池中,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更为普遍,因为在城市污水的二次沉淀过程中,当固体负荷过大时,其处理效果不太稳定,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

斜板(管)设备在一定条件下,有滋生藻类等问题,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同向流、异向流、侧向流三种形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1.设计数据(1)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需要压缩沉淀池占地等技术经济要求下,可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2)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提高1倍左右。

对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3)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m,斜管孔径一般采用50-80mm.(4)斜板(管)斜长一般采用1.0-1.2m.(5)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5-1.0m.(6)斜板(管)倾角一般采用600。

(7)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采用0.5-1.0m(8)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板,以防止水流短路。

斜板上缘宜向池子进水端倾斜安装。

(9)进水方式一般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加大出水量。

(10)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

每次排泥次数至少1-2次,或连续排泥。

(11)池内停留时间,初次沉淀池不超过30min,二次沉淀池不超过60min.(12)斜板(管)沉淀池应设斜板(管)冲洗设施。

斜板(管)填料国内许多厂家生产有定型产品,一般规格尺寸可直接选用。

2.计算公式(1)池子水面面积F=Q/(nq ×0.91)(2)池子平面尺寸D= F4 a=F(3)池内停留时间t=(h2+h3)×60/q(4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5)污泥斗容积(V=)(3522r Rr R h ++π(h5=污泥斗高度 R=污泥斗上部半径r=污泥斗下部半径)(6)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h5 (h1=超高 h4=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三、平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的长宽比以3-5为宜。

大型沉淀池可考虑设导流墙。

(2)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根据排泥设备确定。

(3)池子的长深比一般采用8-12.(4)池底纵坡坡度,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一般采用0.01-0.02.(5)总表面积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按水平流速校核。

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6)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大于1.2m/min ,一般采用0.6-0.9m/min.(7)入口的整流措施可采用溢流式入流装置,并设置有孔整流墙(穿孔墙),底孔式入流装置,底部设有挡流板;淹没孔与挡流板的组合;淹没孔与有孔整流墙的组合。

有孔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

(8)出口的整流措施可采用溢流式集水槽。

集水槽;溢流式出水堰,其中锯齿形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为适应水流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同沉降,在堰口出需设置使堰板能上下移动的调整装置。

(9)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视沉淀池深度而定,不小于0.25m,一般为0.5m-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挡板位置:距进水口为0.5-1.0m;距出水口为0.25-0.5m.(10)在出水堰钱应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设施(如可转动的排渣管、浮渣槽等)。

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可一并结合考虑。

(11)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污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宜多于两排。

2.计算公式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 2) F=Qmax/n.q(Q=最大设计流量n=池子个数 q=表面负荷)②池子直径(D/m) D=πF4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t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④池长(L/m_) L=vt.3.6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 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 3.缓冲层 4.污泥部分高度) 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21f f )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H4×b(L1=梯形上底长 L2=梯形下底长 H4=梯形高度)竖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值不大于3.0.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0m,一般采用4.0-7.0m,最大有达10m 的。

(2)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3)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① 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② 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③ 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0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0④ 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0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3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20mm/s.(4)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小于7.0m时,澄清污水沿周边流出;当直径≥7.0m时应增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0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0m.(6)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0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