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2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eb102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0.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他是世界十大著名军事家之一;巴基斯坦本布托说:他是巨人中的巨人;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只能产生一位;白求恩说:他是一个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当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同学们说:他是谁?二、朗读。
1、指名朗读。
点评。
2、指导朗读,然后范读:注意节奏、轻重、快慢、领字。
注意动词:诗人巧妙地用几个动词将内容和感情连接起来:立、看、问、忆、记。
读得连贯。
3、齐读。
三、鉴赏景物意象,理解思想感情1、这是一首登临词。
年轻的杜甫,登临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发“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溯燕王的爱才,“独怆然而涕下”,感叹怀才不遇的苦闷;盛唐才子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景物的深广,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诗词,是用来抒写心志的。
(板书:诗言志)一九二五年,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来到长沙,这个他曾经学习、探索、实践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热土地。
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么呢?抒发了什么呢?找出写景的词句,齐读一遍。
2、小组讨论:找景物——析特点——识心胸。
引导各小组代表按问题发言——山:“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气势壮阔,色彩绚丽。
林:“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气势壮阔,色彩绚丽。
江:“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舸:“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充满活力,生气。
鹰:“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品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品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4fb9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8.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品味鉴赏上阕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品味鉴赏下阕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六、熟读成诵七、小结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0c5a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b.png)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b51c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b.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肤浅的意境,感受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培育诗词鉴赏力量。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观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观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预备:1、PPT2、范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爱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学校我们学习了《雪》,今日我们要观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脚印,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识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识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仆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抱负,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缘由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a35c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7.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教学课后记: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
沁园春 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 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d933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4.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园林景点。
作为长沙市文化志愿者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沁园春的教学设计工作,并担任了一次园区导览员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教案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在开始制定教案前,我们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我认为沁园春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园中文化古迹和植物来弘扬和传承湖湘文化,同时增加游客对长沙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因此,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使游客能够了解长沙历史文化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 了解园内的文化古迹和植物,探索它们所带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3. 支持园区的生态旅游,增加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整个园区划分成了六个主要区域,并在每个区域设置了特定的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1. 中央湖区:介绍湖南大师陈半丁及其重要作品庐峰楼和天文台。
2. 地中海式花园:介绍植物园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3. 黑龙潭区:介绍水观音文化及汉代浴池遗址。
4. 石黄桥区:介绍湘中行宫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
5. 阶梯式景观区:介绍园中的古建筑群及其历史背景。
6. 茶楼区:介绍长沙名茶及湘菜,同时弘扬湘籍旅游文化。
三、教学方式为使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园区的文化魅力,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1. 自由游览:在园区设置方向指示牌,引导游客自由游览,自由的环境使人更加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自然和文化的互动。
2. 有导游讲解:在主要的园区文化古迹和植物园,我们设置了讲解员带领游客深入了解每个景点的文化内涵。
3. 线上互动:通过使用QR码等新媒体手段,游客可以扫描二维码打开网页学习历史、植物知识等。
同时,游客可以在园区内留下自己的游览感受,以及与园区管理人员进行线上沟通。
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游客数量较多,有些景点容易产生拥堵,影响了游览质量和效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0f0a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6.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重点:意象、意境难点:鉴赏方法的初步形成一、活动导入这是一颗种子,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人写文章的想法。
一种思想的萌生,一种表达的愿望,正如一粒种子,总是要向下扎根,我们称它为“内容”。
向上萌发的,是我们看得见的形式。
这粒种子是一株小草,还是一丛荆棘,抑或是一株参天树。
我们叫它“形式”。
也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会用一种形式呈现,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写文章、比如写诗填词。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草、荆棘或树,我们称之为“象”(所见),“意象”是这些客观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组意象形成的一个大环境,是一个画面(情感集中表现的一组景物)。
学诗歌,我们必须要引入这三个概念,因为它们是诗歌的要素。
二、活动形式绘制一棵思维树。
三、活动过程齐读词作。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表达的情感基调是“豪迈”。
这棵种子发芽了,我们以“树”的形态展示它的具体表现。
树干是“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未来新天地”的主题。
观察作品,应该画出主要枝杈是几个(两个)一个实是上片,一个是下片。
上片分析:上片之象(用“树叶”表示),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意象,万,漫,写广阔,写博大,抒发豪迈之情;“红”是革命的色彩;与“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百舸争流,奋勇争先;鹰翱翔天空,敏锐有力;鱼畅游水底。
所有意象表达的落脚点集中在一个词语上,是哪一个词语?“自由”。
所见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问”,谁主沉浮?究竟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下片分析:齐读下片。
找出下片的中心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是的,往昔的峥嵘岁月中,都有什么样的体现?少年风华,挥斥方遒。
应和上片词尾一问,现在遥相回应一笔。
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在中流击水的同志们,击起的浪花阻挡了飞驰的船只。
我们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势。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99d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2.png)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1【学习目的】1、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 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 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 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91f4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d.png)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687a1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5.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a897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f.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65873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a.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286c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8.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他对湖南长沙的那份深情厚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这首诗歌,组织一些教学案例,以增强学生对长沙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教案一:用沁园春·长沙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内容,并讨论学生对长沙的看法3.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熟读沁园春·长沙2.分析诗歌的内容,讨论学生对长沙的感受和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对长沙的认知和了解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收集关于长沙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资料5.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学评价•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教案二: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长沙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笔和写作技巧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3.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4.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选和评析教学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增强•学生的文章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案三: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3.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4.学生相互欣赏、讨论和评价作品5.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教学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准确表达在作品中•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感染力教案四:沁园春·长沙的演唱和舞蹈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2.分析歌曲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分析歌曲中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对长沙的归属感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学生分工合作,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4.进行排练和彩排,提高演唱和舞蹈的质量和效果5.进行演出和展示,邀请其他班级和老师观赏教学评价•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是否准确表达在演唱和舞蹈中•演出和展示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结论以上是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简介,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对长沙的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共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9857f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a.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两课时)课文分析:《沁园春·长沙》是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由3篇教材组成。
第2课现代诗群文阅读,分别由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的《致云雀》四篇课文组成,而第3课则由两篇小说,分别是茹志鹃的《百合花》以及铁凝的《哦,香雪》组成。
《沁园春·长沙》是一篇单篇的课文,编写的意图不言而喻,新课标、新教材并不是说就摒弃了单篇教学,依然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
对文本的精读,仍然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其次,《沁园春·长沙》作为现代诗的经典篇目,在新教材也继承了下来,无疑是印证了温儒敏先生所言的“守正创新”的理念。
但是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应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还是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驱动课堂的方式来教学呢?我认为还是应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教学,也可以说是“旧课新教”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吧。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朗诵技巧,并能够较有感情地朗诵此词。
(2)让学生运用“矛盾还原法”鉴赏该词的意象特点、把握该词的意蕴内涵。
(3)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怀、通过“问题导引法”了解该词的炼字炼句的精妙之处。
(4)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情境,让学生领悟青春的意义与追求。
(5)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写作诗词。
创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设置情境,课前预习(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当国家遭遇危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6a8e1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7.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3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知识点1一、作者介绍经历: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作品:《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评价: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创作背景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三、常识1.概念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7758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e.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于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必修教材的《沁园春·长沙》则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一本课文。
如何在教学中将其进行生动的传达与体现,呈现其较高的教育价值呢?下文就将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1. 教材适用性:本节课程主要适用于高一年级,必修一的语文课程教学。
2. 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沙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热爱、敬畏和自豪感。
3. 教材内容:本节课程将通过介绍《沁园春·长沙》这一诗歌作品的诗意和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长沙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将以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沁园春·长沙》诗歌的创作背景;感悟《沁园春·长沙》诗歌中留存的长沙文化印记;分析《沁园春·长沙》这一诗歌作品对长沙文化底蕴的阐释和展示。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制作PPT,介绍长沙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收集长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和播放。
(3)为课程设置互动环节,例如讨论和思考性问题等。
2.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呈现长沙的风景、文化、历史等相关页面,激发学生对长沙这座城市的兴趣;展示并朗读《沁园春·长沙》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深入探究《沁园春·长沙》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文学背景,阐述诗人的创作脉络和意境;展示《沁园春·长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3)感悟《沁园春·长沙》中的文化印记通过对《沁园春·长沙》中所留存的长沙文化印记的解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长沙文化底蕴的深度理解。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555e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沁园春·长沙》是我国伟大领导人也是诗人毛泽东所写,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3c582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0.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长沙的春天景色。
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出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写作背景与社会背景。
2.读懂《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3.掌握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
4.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课堂配备投影仪及ppt2.课件中包括诗歌原文3.黑板和彩色粉笔4.处置学生作业的本子5.高一生活汇总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背景,告诉他们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看看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
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稍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40分钟)(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诗歌原文。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等。
(4) 教师为学生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诗歌原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句子,并识别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写作规则,例如如何使用修辞、如何使用抒情语言等。
(6)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
(7)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诗技巧和表达技巧。
作业教师布置以下作业:1.给出各式各样的沁园春长沙写作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如在海边、在森林等等。
2.要求学生为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某个句子或一句话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四、教学收尾(1)教师对课上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
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第一课
注意点:《沁园春·长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因此本文的学习在整个高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三维):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了解与这首词相关的背景知识,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这首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能进行背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是人在这首词中寄托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这首词,把握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整首词营造的意境
(二)教学难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名家朗诵录音;课件PPT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课前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己诵读几遍。
2.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精心设计导语,开学时正值初秋,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写秋天的古诗文……
总之,在很多诗人笔下,秋天是悲凉、萧瑟、感伤的,刘禹锡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秋天会怎样的?他又会写出何样的豪情呢?以此带领让学生们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
3. 初读感知,对比感受
课前已经布置诵读的作业,上课后再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自己感受词的韵味和豪情,自由诵读,然后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起来诵读这首词,并请学生评价,说说自己觉得诵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如字音、重音、停顿等,教师点拨。
然后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学生欣赏并评价。
学生在感受到自己诵读的效果与范读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之后,教师进行鼓励和引导:在体会和感受这首词的已经和豪情之后,诵读效果肯定会有所进步。
4. 分析上片,诵读体会景色
(1)首先重点赏析上片,请学生概括上片的主要内容?(湘江秋景)分几层?(三层:独\看\怅)
(2)第一层三句显然不符合汉语与此排列规律,为什么?(为合乎“沁园春”词牌要求,复习词牌知识)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什么?(寒秋,( 我) 独立( 于) 北去湘江( 的) 橘子洲头。
)“独”表明此人的孤寂之情,“去”展现江水的气势。
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以词人为主体,江州为背景的画面。
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词人如何“立”,画面如何展开,此三句如何读。
教师指导:平和舒缓,气势渐起,表现词人的从容淡定。
(3)第二层以“看”统领七句,明确诗人写秋景的视角和次序(“看”以下七句写景以空间转移为序;具体视角由远到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
从景物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枫林,有动态的“百舸争流”等,引用陆机《文赋》里的话,正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如此写景也正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
远望→“万山红遍” (高) “万”写出山之多,群山;“红遍”言红之广
“层林尽染”;“尽染”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之意,层林被染得渗透彻底
近看→“漫江碧透” (低)“江水”;“漫”写江水之满,“碧透”指水深而清,透彻见底
“百舸争流”;“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仰视→“鹰击长空” (高)“长空”;“击”写出了雄鹰迅猛矫健的雄姿
俯视→“鱼翔浅底” (低)“水面”;“翔”本指鸟在空中展开双翅不扇动,自由地翱翔,生动地描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游态,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竞”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碧”
数量之多→“万”“层”“百”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这些句子都描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学生可以在想象的基础上,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古人笔下的秋天有什么不同?
明确:词人描绘的昂扬热烈的秋日下万物生机图,突破了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萧瑟衰飒的悲秋俗套,比杜甫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更绚丽,比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更有层次感。
作者却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生机勃勃,意境高远,为什么?
补充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由此可见,此时的毛泽东应该是豪情满怀,希望大有作为的。
于是在他笔下的秋景也变得如此欣欣向荣!
思考:景与情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
古代文人墨客“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决定的。
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
而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
勃勃的景物。
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等等。
正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怎样读出这种豪情?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明确:语速渐快,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其中“万”“层”“漫”重读,“百舸争流”应读出大气磅礴之势,“万类霜天竞自由”应读出彻悟、慨叹之情,也预示了革命的美好未来。
学生齐读这七句。
(4)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词人豪情满怀,自然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浩叹。
那么,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三句怎么读?
补充:当时湖南军阀赵恒惕正四处搜捕毛泽东,要求“立即逮捕,当即处死”,而毛泽东隐藏在长沙并重游橘子洲写下此词。
词人在如此境遇下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
讨论明确:于疑问中有沉郁之气,语速较慢,声音略低,但那一丝惆怅不应掩盖满腔主宰天地的豪情。
学生齐读。
(5)在分析完上片之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消化、感悟,最后齐读上片,将三个层次的语气和情感都连贯起来。
5. 分析下片,诵读体会抒情
(1)现在重点赏析下片,请学生概括下片的主要内容?(回忆抒情)分几层?(三层:携\恰\曾)
(2)下片前两句,也就是第一层次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其过渡作用,是对上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应,一个“忆”字引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3)思考第二层“恰”字领起的七句表明这是一批怎样的往昔同学?可以看出毛泽东青年时代有怎样的风采?应该怎么读?
讨论明确:这是一批青春年少,才华出众,热情澎湃,坚忍不拔的同学少年,为了革命理想,他们拼搏奋斗,宣传真理,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表扬善良的文章,向军阀官僚展开英勇的斗争。
(年轻有才华有战斗性有社会责任感)而当时的毛泽东青春勃发,以天下为己任。
(补充背景材料:他曾在湖南主办《湘江评论》,他说:“这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管谁管?”这都能体现他胸怀天下,是一代英杰)朗读提示:语速渐快,语调高,气势强,豪情满怀。
“粪土当年万户侯”句应读得斩钉截铁。
学生齐读这七句。
(4)最后三句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怎样读出这种情怀?
讨论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出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此时此刻,我们正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无畏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最后三句展现的画面令人惊心动魄,含蓄地表明要投身于风起云涌的革命潮流驾驭乾坤的志向和气魄,气概豪迈,胸怀远大,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要读得激昂、高亢、震撼,特别最后四字一字一顿。
学生齐读。
(5)在分析完下片之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消化、感悟,最后齐读,将三个层次的语气和情感都连贯起来。
6.上下连贯,再次感受
上下两片都学完了之后,思考讨论:上片写景,下片写人,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浑然天成,同学们梳理一下,看作者是怎样把两者连接起来的?
讨论明确:上片,作者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浩问。
下片,作者作了巧妙的回答,应由“百侣”来“主沉浮”。
因“百侣”生机勃勃,以天下为己任,所以足堪大任。
再次听朗读录音,展开想象,再次感受词人的博大胸怀与气度。
听完后进行整体的朗读
指导,鼓励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上片前三句用叙述语气,平和舒缓,表现出词人的从容镇定;中间七句语速渐快,情绪饱满,“万”“层”“漫”重读,“百舸争流”更应读出大气磅礴之势;后三句于疑问中有沉郁之气,语速较慢,声音略低,但那一丝惆怅不应掩盖满腔主宰天地的豪情。
下片前两句平和舒缓;中间七句语速渐快,语调高,气势强,豪情满怀,激昂慷慨,充满自信,“粪土当年万户侯”应读得斩钉截铁;最后三句气概豪迈,胸怀远大,一定要读得激昂、高亢、震撼,特别是最后四字一字一顿,高亢有力,声可震天。
】
7.课后作业练习
(1)背诵这首词并尝试默写
(2)诵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三首毛泽东诗词并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