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85cab15c5da50e2524d7f13.png)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思维的一般性外,还具有灵活性、自觉性、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的特征。
这种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就勤于思考,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创新的创造性人才。
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
创造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要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上着手,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最大动力。
”而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兴趣,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探知欲望的环境。
例如,不论是授课、辅导、答疑,还是解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想说又说不清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b57351ba216147917112877.png)
1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C
DOI1 . 6 /.s.6 2 8 8.021. 1 :03 9js 17 — 1 1 1. 0 9 in 2 08
一
分钱 , 二天是 2 钱 , 第 分 第三天是 四分钱 ……以此类推 , 第二天
在数学教 学的过程 中, 我们要认真贯彻 国家的教育精神 , 用 科学 的教 学方法 , 发学生对数学 的学 习兴 趣 , 激 培养 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 未来 的高科技信息社会 中, 能适应世界新 技术革命 的需要 , 有开拓 、 新意识的开创性人 才所必须具有 具 创 的思维 品质。我们都知道 , 数学教学有别 于其他课程 的教学 , 这 是 由数学课程严密的逻辑性 和抽象性决定 的。因此 , 如何做好数
问题 的时候 , 我们要 寻求变异 , 多方 面寻求答案 , 从 在数 学中的具 体表现就是举一反三 、 隐身推广 、 触类旁通等 。实质上 , 在这方 面 我 国的教育做得还不够 , 国传统 的教育 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 我 的培 养 , 在很 大程 度 上 阻碍 了我 国 中学 生 发 散 思 维 的 发展 。一 这
学教学情景设计工作来 开发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是非 常值得我们 数学老师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 自己十几年 的教学实践 , 谈谈在 数学教学 中对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能力 的途径 。 2 创设思维情 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的工钱是头一天 的2 。财主听后很高兴 , 倍 因为他的工钱 比别人 “ 便宜 多了” 。可是一 个月 下来 , 这个财 主破产 了。这是 为什么 呢?顿 时教 室里都活跃起来 , 学生纷纷猜测 。这时 , 老师就可 以 点题 : 今天要我们学 习的 内容——等 比数列 的求和公式 , 等大家 学习 了这一课题以后 , 大会就会知道地主是怎么破 产的。这样巧 设悬念 , 以极大 的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可 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 2 培养发散 思维 , 提高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03ff13b7360b4c2f3f6407.png)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朱棣文教授说过,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对于中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有句话说的好:“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
数学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要求。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从几方面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弄清楚创新思维能力的涵义及其特征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创新思维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
而这种能力具有提出新的思想、寻求新的方法、构建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其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具体表现为思考问题突破常规、思维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
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是正常人经过后天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所具备的一种能力。
虽然创新思维因人而异,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创造能力。
例如:曾经被人认为反应迟钝的爱因斯坦,后来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要树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要有明确的创新教学理念,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上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善学。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4f7bb26b4daa58da0114adb.png)
陈 桂彩
摘 要: 重视创 造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 培养创造 型人 才的 关键 ,
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 学 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 : 学教 学; 造性 ; 维能 力 数 创 思
专
业
当前 教 学 改革 的 主 旋 律 是 : 开 启 学 生 的创 造 潜 能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思 维 . 视 创 造 性 思维 能力 的培 养 是 培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方 法 , 不断寻 找合理 的发散 点 , 由一点扩 展众 多的
线 和 面 , 成 立 体 的 思 维 网 络 , 发 和 训 练 学 生 的 发 散 形 启 性 思 维 , 而 有 效 地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 从
便 宜, 马上与这个年轻人 签订 了合 同. 就 可是一 个月后 , 这 个财主却破 产 了, 因为 他付不 了那工钱 , 么这工钱 那 到底一共有 多少呢? 由于 问题富有趣味性 9 学生们顿 时
点 , 知 公 共 点 就 是 抛 物 线 的顶 点 . y x+ x c的 顶 点 可 而 =Zb+ 坐 标 为 (b2 , (a _ /0 , 所 以 . , =-,(a.2 -/a 4 c-) ) 6 4 62 2 4c6) n
/a O 解 得 b 4c 4 4= , = ,_ .
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同时 告
活 跃 起 来 , 纷 猜 测 结 论 . 时 , 师 及 时 点 题 : 就 是我 纷 这 教 这
例: 已知抛物 线 v + c的图像与 轴只有一个 z6 +
交 点 (2 O , bc的值 . _ ,) 求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9ad4c0da38376bae1fae03.png)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则影响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大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我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从五个方面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俄国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就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会只满足于课内学习,还会有意识地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
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可以激发创造性,更有助于在获得创造灵感后,完成创造过程中大量平凡而且艰苦的工作,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第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用古今中外数学活生生的事例代替空洞的说教,使学生立志献身科学,立志发明创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争作贡献。
第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因素,用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抽象美等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诱导学生体验美的境界,获得美的享受。
数学美往往是含蓄的,以此可以激发学生探寻数学美的意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材中总有些内容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合理地安排教材、选择教法,尽量采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实物,抑扬顿挫地讲解,让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的内容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使学生乐学,好学。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切实帮助学生克服每一个章节学习的难点,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进、学得透,学得活,学得深,有所获,有所用,享受到不断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稳定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探索精神和能力就好比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棵大树的根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199683edd36a32d73758143.png)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的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训练这种创造思维能力呢?一、注意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
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
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0f2f15c77232f60ddcca1ad.png)
要 ,因为 知识是 有 限 的 ,而 想象 可 以包罗 整个 宇宙 。 ”在 教 学 中 ,引导 学生 进 行数 学 想象 ,往 往 能缩短 解决 问题 的 时间 ,获 得数学 发 现的机会 ,锻 炼数学 思维 。 想 象 不 同 于胡 思 乱 想 。 数学 想 象 一 般 有 以 下 几 个 基本 要 素 。第一 ,因为 想象 往往 是 一种 知识 飞跃 性 的联 结 ,因此要 有
以下 几 种 形 式 。
巴赫 猜想 就 是通 过归 纳 提 出来 的 ,而仿 生 学 的诞 生则 是类 比联 想 的典 型 实例 。 3 .注 意培养 发散思维 发 散 思维 是 指从 同一来 源材 料探 求不 同答 案 的思 维过 程 。
它 具有 流 畅性 、变通 性和创 造性 的特征 。 加强 发散思 维能力 的 训 练是 培 养 学 生 创造 思维 的 重要 环 节 。 根据 现 代 心理 学 的观 点 ,一 个 人创 造 能力 的大小 ,一般 来说 与 他的 发散思 维能力 是 成 正 比例 的 。 在教 学 中 ,培养 学生 的发 散思 维 能力 一般 可 以从 以下几 个 方 面人 手 。 比如 训练 学 生对 同一 条 件 ,联 想 多种 结论 ;改变 思
的解 题 程 序 ;三 是 思 路 开 放 ,强 调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时 的不 同思 路。 2 . 活 动 式教 学 :这种 教 学 模式 主要是 : “ 让 学生 进 行适 合 自己的数 学 活动 ,包 括 模 型制作 、 游戏 、行 动 、调查 研 究等
性 问题 的 出现 ,不仅 弥 补了 以往 习题 发散 训 练 的不足 ,同时 也 为 发 散 思 维 注 入 了新 的 活 力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8210de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7.png)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摘要】数计数等。
感谢配合!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未来的数学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实际问题,兴趣,创造力,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活动,重要性,未来教学1. 引言1.1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当学生发现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也非常重要。
通过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考路径,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使用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他们的创造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未来的教学计划中。
2. 正文2.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需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fc6979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f.png)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
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
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35cbb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0.png)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我们要认识到创造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创造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者应对挑战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数学问题往往不是非常固定和死板的,当学生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解法,鼓励学生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外书籍或者网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数学创新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在课堂上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42c8ee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5.png)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需要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或者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挑战性。
例如,在教学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方程这个知识点产生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计算概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在一个房间里有30个人,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习惯于自主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它也需要学生的想象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像化、模型化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制作拼图、折纸等方式来演示几何图形的构造和性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彼此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社会经济数据,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平均数来研究社会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理解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5fecb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f.png)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那么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创造同时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一、人们对“什么是数学”、“什么叫做懂数学”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数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为基本形态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高度社会化。
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定量化研究的学术性发展。
现代数学已经或将要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中,“量”的概念早已突破了“数”与“形”这一历史的局限性。
“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度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义和证明”、“形成观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数学把握的最基本反映。
从实现的手段上,数学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模型,研究模型,从而解决问题,作出判断,它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
这些变化是由于人们对“什么是数学”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现在是人们把数学理解为“关于模式的科学”。
在数学教学中,由真实事物或现象(现实原型)所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命题、问题和方法,由特殊上升到了一般,从而形成了“模式”。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57e0ddba300a6c30c229fd8.png)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
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高考,师生们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
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d7dec1476eeaeaad0f33042.png)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1.在导入新课时“引趣”。
要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头非常重要。
讲课伊始,教师若能以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2.通过数学本身的美“激趣”。
数学中有许多审美因素,如数式的和谐、图形的对称、数学的规律、奇妙的技巧等都能体现出数学美,教师在数学中应引导学生,揭示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争趣”。
“争”通俗地说,它是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反应,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动力。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争论,这样的争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调动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享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当学生感到他学的东西能够运用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以至于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这样会使学生进入“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又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思维品质的训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即善于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能从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发散思维后,能迅速地选定思维方向,灵活地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若a是方程x+=3的根,求分式的值,一般学生的常规思维是:先求a的值,再分别代入式子求值,显然运算量太大,而根据方程根的定义可得a+=3,即a2-3a+1=0,由此考虑整体代入求值就比较方便了。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5e4d0df964bcf84b8d57b75.png)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一向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思维定势求异思维数学学习除了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之外,更多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思维的训练,即会用数学方式来看问题,因为数学提供了某些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包括直观判断、归纳类比、抽象化、逻辑分析、建立模型、将纷繁的现象系统化、运用数据进行推断、最优化等。
用这些方式思考问题,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使人们具有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本领,使人们充满自信和坚韧。
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现实能力转化。
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
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
教师须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的导语。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有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分给张芸和李志祥两位同学,李志祥接过苹果却说我分得不公平。
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说我分得不公平?那么怎样才最公平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导入语,既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概念。
又如讲“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小雪的妈妈给小雪买回一块巧克力,并对小雪说:“每天只能吃这块巧克力的1/10。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5e11d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b.png)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和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在新颖和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有其自身的魅力,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方面,创造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创造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为许多数学问题需要考虑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发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首先,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和算法,但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应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数学问题总是让人感到有趣、好奇、迷惑,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维, 从而培养创造思维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需要在日常练习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探究数学问题背后的道理,寻找新的问题,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手工制作模型、图形或其他工具建立合作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扶持,共同解决问题。
推动学生的自我监督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训练来进行自我监督,包括不断地思考和挑战自己,以及不断地复盘自己的思考过程,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总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建立合作学习环境和推动学生的自我监督,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既要强调追求正确性,也要进行创造性和想象性的探索和发展,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其创造思维水平,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586f1a82f60ddccdb38a066.png)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由兴趣和需要两种因素构成的,兴趣与需要的激发产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把所要学的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感到好奇,还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正多边形的内容时,正遇上学校一些办公室装修。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如果用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材料铺地,这样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吗?能不能用正五边形的材料铺地呢?为什么?请你为学校设计出一种用正多边形材料铺地的方案(可用一种或两种多边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很兴奋,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和设计之中。
很快便得出可以用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材料来铺地。
但不能用正五边形的材料,原因是: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108°,而108不是360的因数,因此,用正五边形的材料铺地总余有空隙。
由此学生可推算出还可用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三角形与正十二边形等两种材料铺地。
这样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
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b0592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8.png)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1. 引言1.1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只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缺乏实际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丽和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
通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因为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机械重复劳动转变为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创造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迎接挑战,适应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创造思维能力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每个学生在思维方面的特点各不相同,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摘要】社会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很根本的一条路就是靠教育。
本文从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导观察、想象,鼓励求异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方法,指出了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就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要具有创造能力,必先具备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创造思维呢?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一种新颖独到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的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能力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例如:(挂历问题)挂历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西,你们曾探索过挂历中的下列数学问题吗?
1、列(行)之间数字差的规律
我把挂历中的一页(5月)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老师则加以引导。
如:任意相邻两列,后一列的数字与前一列的对应数学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相邻两列的两数之和相差多少?任意相邻两列的三数、四数之和相差多少呢?
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很快得出结论:任意相邻两列,其后一列的数字总是比前一列对应数字大1,因此,我们总可以知道相邻两列的两数、三数或四数之和恰相差2或3或4。
由日历的排列,相邻的两行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
同学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由日历的排列可以看到相邻两行也有类似的规律,区别在于对应数字之间相差7。
根据这个规律,还可以得出什么?根据这种规律,只要知道列上相邻三数之和,便可立即说出这三个数。
比如:若三个数字和为39,则除以3得中间数13,这个数减7,加7得首尾两数,这三个数便为6,13、20。
2、构造矩形的数字之间的规律
老师引导学生:哪些数可以构成矩形?矩形里面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很快得出结果:相邻两行两列的数构成四个数的矩形,则这四个数处于对角钱位置的两数之和相等,如图小矩形内四个数有:13+21=20+14。
相邻三行三列的9个数构成矩形,同样是位于顶角位置的两组数之和相等,如图大矩形内四个数有:8+2=22+6,并且两条对角线上的两组数之和相等:8+14+20=6+14+22,此外,位于矩形中心的数字分别是它的上下、左右和对角线顶点两数和的一半,从而全部9个数字之和等于中间数字14的9倍。
依此类推,还能找出四行、四列的16个数字构成的矩形的数字之间的规律。
3、关于被7整除余数的规律
每一列数被7除其余数相同(同余)。
如,位于星期六的一列日期数1、8、15、22、29,被除余数均为1。
二、引导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造。
在课堂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⑴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⑵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序地进行,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等。
⑶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对所思考的问题仔细、深入的观察。
⑷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一个小球固定在手中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它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成圆的过程。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回答:“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还看见有无数条线”…… 从这这些朴素的语言中丰富了圆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不仅要善于观察,而且还要富于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下列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
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着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资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我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它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它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
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
要求异必须富有联结,善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例如:教学“分数的应用”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长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
解1:3600÷(3600×1/6÷4)-4
解2:(3600-3600×1/6)÷(3600×1/6÷4)
解3:4×[(3600-3600×1/6)÷(3600×1/6)]
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与题与工程问题联结起来,抛开了3600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
解4:1÷(1/6÷4)-4
解5:(1-1/6)÷(1/6÷4)
解6:4×(1÷1/6-1)
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解出:
解7:4÷1/6-4
解8:4×(1÷1/6)-4
解9:4×(6-1)
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
为了培养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人才,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2]吕学礼、饶汉昌、蔡上鹤:《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3]李润泉、张卫国:《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