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 熔点、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 熔点、沸点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901b3601eb91a37f1115c4a.png)
1.5 测定熔点中的注意事项
毛细管封口 (每组10 个) 将乙酰苯胺填装 毛细管里 样品高度 约为2-3 mm 将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 上,样品位于温度计 水银球中部 记录始熔全熔温度
初始态
出现 萎缩
出现 即将消失 液体 小液滴 的小晶体
固体样品熔化过程
用酒精灯加热 提勒管观察 样品熔化进程 (如图)
2.4 沸点的测定(微量法)
1)将乙醇滴入外管的1/4处,毛细管开口一端 插入外管底部,将外管固定在温度计上。
2)将温度计插入外面
3)将热浴慢慢加热,使温度均匀上升,将有一连串的小气泡不断逸时
停止加热,让热浴慢慢冷却。当气泡刚好停止外逸,在毛细管口欲进 欲出时,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记下温度计上的温度。 热浴降温5-10℃,更换毛细管再平行测定2次。 4)同样的方法两个未知样品平行测定3次。
时的温度。
加热 冷却 物质的温度与蒸汽压的关系图
熔程:始熔温度至全熔温度范围即为样品的熔点范围。
纯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具有固定的熔点,即在大气
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非常敏锐,熔程不超过0.5~ 1℃,但如混有杂质时,则其熔点下降,且熔程也较长。
1.2
测定熔点的仪器
2. 电热熔点测定仪法
1. 毛细管法
沸腾现象,此时液体的温度即是沸点。
物质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的变化成正比。
2.2
测定沸点的装置
GB/T616-2006
常压蒸馏法
微量法
沸点测定法
2.3 沸点测定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提勒管(也称 b形管)、毛细管(一端封口)、
一端封口内径 3 mm玻璃管、温度计、酒精灯。 2.试剂:乙醇(沸点:78.15 ℃)、 未知液体样品1#- 10#(沸点范围:60-150 ℃ )。
熔点,沸点的测定1
![熔点,沸点的测定1](https://img.taocdn.com/s3/m/2992c4add1f34693daef3e86.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沸点及其测定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3、了解温度计的矫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1、纯物质有固定的,短程熔点;2、杂质对熔点的影响:降低熔点,扩大其熔点间隔。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四、仪器装置图1. Thiele管熔点测定装置提勒管(b形管)特点:在侧管处用酒精灯加热,受热浴液沿管作上升运动促使整个b形管内浴液循环对流,使温度均匀而不需要搅拌。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1、温度计的校正⑴0℃的测定校正:用100ml小烧杯装一定量混合均匀的冰水混合物,用温度计测其温度,直至温度恒定读数,该数据即为0℃的校正值。
⑵100℃的测定校正:取一定量的蒸馏水于电炉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直至温度恒定读数,该数据即为100℃的校正值。
2、毛细管熔点测定法⑴装样:取干燥、研细的待测样品放在称量纸上,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中,使少量样品挤入熔点管中。
取一支长玻璃管,垂直桌面,使毛细管在其中自由落下,将样品夯实。
重复操作使所装样品约有2~3mm高为止。
⑵安装:向b形管中加入石蜡油作为浴液,直到支管上沿。
将已装好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然后小心悬于b形管中,使温度计水银球处在b形管直管中部。
⑶测定:在b形管弯曲部分加热。
快速加热观察并记录样品刚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继续加热记录样品全部熔化时的温度;第二、三次测量时,减慢加热速度,每分钟升1℃左右,接近熔点时,每分钟约0.2℃,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12、测定熔点比理论值过低的原因:①样品未完全干燥,内有水分和其它溶剂,加热,溶剂气化,使样品松动熔化,使得所测熔点偏低。
②熔点管不洁净,等于样品中有杂质,致使测定熔点偏低。
③目测和读数的误差。
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概念及测定沸点的意义;2、掌握微量法测定液体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dcb59d767f5acfa0c7cd9b.png)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文章一):熔点及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和沸点及其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熔点及其测定? 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和沸点测定的意义;(2)、掌握熔点和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粹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oC。
如果该物质含有杂质,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者为低,且熔程较长。
故测定熔点对于鉴定纯粹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具有很大的价值。
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将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固相液相同时并存,它所对应的温度T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萘:萘是光亮的片状晶体,具有特殊气味。
它的密度1.162,熔点80.5℃,沸点217.9℃,闪点78.89℃,折射率1.58212(100℃)。
甘油:甘油是有甜味的粘稠液体,沸点290 ℃,密度是1.260 苯甲酸:苯甲酸是白色单斜片状或针状结晶。
质轻,无气味或微有类似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
它的熔点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
? 试剂用量规格萘、苯甲酸和未知物:各取填装毛细管2—3mm的量。
? 仪器装置1.仪器:.b形熔点测定管测定管,玻璃棒,玻璃管,毛细管,酒精灯,温度计,缺口单孔软木塞,表面皿;2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1.试样的装入:取样品少量放在洁净的表面玻璃上研成粉末.将毛细管开口一端粉末中,再使开口一端向上反复通过一个长玻管,自由落下使粉末落入管底。
2装置准备:往b形管中加入甘油,用橡皮圈将毛细管和温度计系在一起用软木塞固定在b形管上。
3.熔点的测定:(1)开始时升温速度可以较快,到距离熔点10~15℃时,调整火焰使每分钟上升约1~2℃。
熔点、沸点的测定
![熔点、沸点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aa65c7627284b73f242509f.png)
三、测定方法
1、熔点的测定
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基本操作之一。目
前测定熔点的方法,以毛细管法较为简便,应
用也较广泛。放大镜式微量熔点测定在加热过
程中可观察到晶形变化的情况,较适用于测定
微量高熔点化合物。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
毛细管的制法-样品填装-升温速度的控制- 相关的基本操作-样品纯度的判断
四、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未知固体样品的熔点测定;
每组分别领取1个未知固体样品,测定其熔点。
2、沸点的测定(微量法)
A、沸点测定管的外管为内径3mm,长6~8 cm的一端封闭 的小玻璃管;内管为内径1mm,长8cm的一端封闭的毛 细管。 B、用吸管将0.5 mL乙醇(或乙酸乙酯)装入外管,将内管(毛 细管)开口一端插入外管底部,将外管固定在温度计上并
1.拉制毛细管时,玻璃管必须均匀转动加热,并注
意使端头封闭,以防影响测定。 2.样品的填装必须紧密结实,高度约2—3mm。 3.熔点测定时,注意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b形管上下 两叉口之间。 4.控制升温速度,并记录样品熔点范围。 5.判断何时为样品的沸点,并正确记录。
五、主要试剂用量规格
尿素
肉桂酸 尿素和肉桂酸的混和物 无水乙醇 工业乙醇
样品 初始态
出现塌落
刚出现 小液滴(初熔)
即将消失的 细小液体
液体 (终熔)
固体样品在熔点溶解过程
沸点:即化合物受热时其蒸气压升高,当达到与
水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液体 的温度即是沸点,物质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的改 变成正比。
(1)刚开始加热一段时间,毛细管内销量 空气受热膨胀,P >P0,逐步放出气泡;
思考题
1. 如果我们想对一个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纯度进行初 步检测,可以用什么方法? 2. 熔点测定过程中,为什么在接近熔点升温的速度 不能快? 3.为什么要用新的毛细管重新装入样品? 4.什么叫沸点?如果某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据此 是否可判断它一定是纯净物? 5.微量法测定沸点,为什么把液体样品中的气泡刚 要缩回内管的的温度作为该液体的沸点?
熔点及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熔点及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1cc89f51e79b8968022675.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和沸点及其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10月20日熔点及其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和沸点测定的意义;2、掌握熔点和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实验原理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粹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o C。
如果该物质含有杂质,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者为低,且熔程较长。
故测定熔点对于鉴定纯粹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具有很大的价值。
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将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固相液相同时并存,它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所对应的温度TM•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萘:萘是光亮的片状晶体,具有特殊气味。
它的密度1.162,熔点80.5℃,沸点217.9℃,闪点78.89℃,折射率1.58212(100℃)。
甘油:甘油是有甜味的粘稠液体,沸点290 ℃,密度是1.260苯甲酸:苯甲酸是白色单斜片状或针状结晶。
质轻,无气味或微有类似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
它的熔点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
•试剂用量规格萘、苯甲酸和未知物:各取填装毛细管2—3mm的量。
•仪器装置1.仪器:.b形熔点测定管测定管,玻璃棒,玻璃管,毛细管,酒精灯,温度计,缺口单孔软木塞,表面皿;2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1.试样的装入:取样品少量放在洁净的表面玻璃上研成粉末.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粉末中,再使开口一端向上反复通过一个长玻管,自由落下使粉末落入管底。
2装置准备:往b形管中加入甘油,用橡皮圈将毛细管和温度计系在一起用软木塞固定在b形管上。
3.熔点的测定:(1)开始时升温速度可以较快,到距离熔点10~15℃时,调整火焰使每分钟上升约1~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菁选(通用4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菁选(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844a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1.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菁选(通用4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小编为您带来了4篇《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菁选》,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二、实验原理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1.尿素(熔点132.7℃左右)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未知固体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四、试剂用量规格五、仪器装置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六、实验步骤及现象1.测定熔点步骤:1装样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2.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2之后有液滴出现3全熔3.沸点测定步骤:1装样(0.5cm左右)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八、实验讨论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
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熔点沸点的测定
![熔点沸点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2bc5ced6294dd88d0d26b73.png)
分钟约0.2一0.3℃。
为了保证有充分时间让热量由管外传至毛细管内使固体熔化, 升温速度是准确测定熔点的关键;另一方面,观察者不可能同时 观察温度计所示读数和试祥的变化情况,只有缓慢加热才可使此 项误差减小。记下试样开始塌落并有液滴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 全消失成透明液体时(全熔)的温度读数,即为该化合物的熔距。 要注意在加热过程中试祥是否有萎缩、变色、发泡、升华、碳化 等现象,均应如实记录。
4.平行实验 对于每一种试样,至少要有两次的重复数据。每一次测
定必须用新的熔点管另装试样,不得将已测过熔点的熔点管
冷却,使其中试样固化后再做第二次测定。因为有时某些化 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
晶形式。
5. 测试完毕,取下温度计,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用水冲洗,放回原处。 b型管冷却后,将甘油倒入回收瓶。
• 样品开始塌落并 有液滴产生时(初熔T); • 固体完全消失成 透明液体时(全熔T); 记下温度读数, • 计算化合物的熔距
3. 精测 待热浴温度下降约30℃时,换另一根样品管,慢慢加热,以约 5℃/min的速率升温;当热浴温度距离熔点下约15℃时,调整火 焰使每分钟上升约1—2℃;愈接近熔点,升温速度应愈缓慢,每
7. 热载体甘油的加入量不要太多,高出上侧管即可。
8. 温度计要降温后再水洗,摔碎后要及时报告老师。
实验二、沸点的测定
(教材P 40,
微量法测定沸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沸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
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当液体的蒸气压 与标准大气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这一液体的沸点。
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测定
![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2fff74f9b89680202d8250b.png)
②仪器的安装 熔点测定管中装入甘油,使液面高度达到测定管上 侧管。将附有毛细管的温度计放入测定管中,并使温度 计水银球恰好在提勒管的两侧管中部。 将熔点测定管固 定在铁夹上。
Hale Waihona Puke ③测定熔点加热熔点测定管下侧管外 缘,以每分钟约5~6℃的速度 升温,热浴温度低于熔点约10 ~15℃时,改用小火加热(可 将酒精灯稍微离开测定管一 些),使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 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要更 慢,每分钟上升0.2~0.3℃。
加热纯固体化合物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 不变,即固体开始熔化直至固体全部转化为液体时, 此时出现的现象是晶体表面开始湿润,继而样品开 始塌陷且部分透明,当固体全部熔化时即成透明液 体,温度就会迅速上升。要想精确测定熔点,则在 接近熔点时升温的速度不能太快,必须严格控制加 热速度,以每分钟升高1~2℃为宜。
有机化合物熔点、 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微量法测定有机物熔点、沸 点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沸点的操 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一)熔点的测定
熔点是物质的一个物理常数,是指物质在标准大 气压下,固-液两相蒸气压相等、处于固液两相共存的 平衡状态时的温度。
纯净的晶形固体都有固定的熔点,从初熔到全熔的 温度范围(称熔距或熔程)只有0.5~1℃。混有杂质的 固态物质的熔点降低,熔程增长。由此可以推断被测物 质为何种化合物,也可以判断固态物质的纯度。
纯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确定的沸 点;但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净的化合物,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的组成比形成的混合物 在一定温度下沸腾,这种混合物称为共沸物或恒沸混合 物,如95.6%乙醇+4.4%的水,沸点为78.16℃。
熔点.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熔点.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4fc88502d276a200292e85.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1班姓名:郭了了学号*********** 指导教师:房椒华、沈梁钧日期:2011年10月13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和沸点的意义和应用2、掌握熔点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每一个晶体有机物都是具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的纯度;2.纯净有机物都有一定沸点,利用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物的纯度;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尿素、苯甲酸、未知溶液;丙酮、乙醇、未知溶液;几个概念:1.始熔:样品开始融化2.熔距:开始熔化至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也叫熔点范围,熔距:一般不超过0.5℃3.全熔固体样品消失成为透明液体时四、仪器装置沸点测定装置图五、实验步骤及现象1.装样2.加热3.记录加热:开始快,低于熔点15℃时慢,1~2℃/分,快到熔点时0.2~0.3℃/分记录始熔:113℃全熔:113.5℃如某化合物112℃开始萎缩塌落;113℃度时有液滴生成;113.5℃时全部成为透明体1个样品重复测3次,样品两个已知,一个未知六、关键点:1.样品结实2.加热快慢沸点步骤:1.装样0.50cm左右2.加热先快后慢3.当有连续气泡时停止加热,冷却4.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冒出而缩回时为沸点关键: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沸腾蒸发干七、实验结果熔程(℃)试剂名称始熔(℃)开始塌陷全熔(℃)完全溶解苯甲酸 1 118.1 121.9 3.82 118.5 121.6 3.13 118.9 122.0 3.1表2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最后一个气泡冒出而缩回为沸点八、实验讨论注意事项:①温度计不能用水冲洗,防爆裂②第二次测定时,温度略下降(30℃)③不要烫手④b形管不要洗⑤200℃温度计实验前未进行温度计校正,误差较大。
实验一(2)沸点测定【实验目的】
![实验一(2)沸点测定【实验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beffafacd1f34693daef3e12.png)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1.仪器安装 .
2、测定沸点 、
安装完毕后,取下温度计套管,将待测液体 安装完毕后,取下温度计套管, (约30mL)通过玻璃漏斗沿蒸馏瓶壁小心倒入蒸馏 30mL)通过玻璃漏斗沿蒸馏瓶壁小心倒入蒸馏 mL) 瓶中,勿使液体流入支管,加入2 瓶中,勿使液体流入支管,加入2粒~3粒沸石助 沸,塞上带温度计的套管。再次检查仪器各连接 塞上带温度计的套管。 部位是否紧密。常压下蒸馏, 部位是否紧密。常压下蒸馏,接液管处必须保证 与大气相通。 与大气相通。
3、拆卸仪器 、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切断冷 凝水,再小心拆卸仪器。拆卸仪器与安 凝水,再小心拆卸仪器。 装的程序相反。 装的程序相反。
注意事项
液体不能蒸干 加沸石
【思考题】 思考题】
1.蒸馏时为什么要加沸石?若忘记加沸 .蒸馏时为什么要加沸石? 石,应如何处理? 应如何处理? 2.蒸馏时,加热速度太快或太慢对沸点 .蒸馏时, 有何影响? 有何影响?
实验一(2) 沸点测定 实验一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原理。 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原理。 熟悉测定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2.熟悉测定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3.了解测定沸点对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意 义。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纯液体有机物在一一定的沸点 , 沸程很短,一般不超过1℃ 沸程很短,一般不超过 ℃~2℃。 ℃ 混合物则不同,没有固定的沸点,沸程比较长。 混合物则不同, 没有固定的沸点, 沸程比较长。 所以,通过蒸馏可以测定有机物的沸点。 所以,通过蒸馏可以测定有机物的沸点。 测定沸点有两种方法: 微量法, 测定沸点有两种方法:① 微量法,以测定熔点 装置来进行测定; 常量法, 装置来进行测定;② 常量法,以常压蒸馏装 置进行测定。本实验采用常量法测定液体化合 置进行测定。 物的沸点。 物的沸点。
熔点.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熔点.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759c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7.png)
环保生活的实践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环保生活的一些看法和实践经验。
环保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保实践。
在家里,我会尽量减少用水和用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好习惯。
我还会尽量少开空调,多走路或骑自行车,减少碳排放。
此外,我还会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尽量使用环保袋和玻璃容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在学校,我会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带领同学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和植树活动,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除了个人实践,我还想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少用一次性餐具,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多种一棵树,多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
识,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地球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借用它的一段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为环保事业努力奋斗!。
熔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熔点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7180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d.png)
熔点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熔点是指该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而且熔点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 1℃。
当含有杂质时,熔点会降低,且熔程变宽。
通过测定熔点,可以初步判断化合物的纯度,并鉴定有机物。
熔点测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热的方式,使固体物质逐渐升温,当温度达到其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再上升,直至固体完全熔化,温度才继续上升。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提勒管(b 形管)温度计(量程 150℃~300℃,分度值 1℃)酒精灯毛细管(内径约 1mm,长约 60mm~80mm)表面皿玻璃管(长约 40cm)放大镜2、药品尿素(分析纯)肉桂酸(分析纯)四、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取少量干燥的尿素和肉桂酸,分别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研细。
将研细的样品装入毛细管中,高度约为 2mm~3mm。
装样时要将毛细管的一端封闭,通过自由落体的方式使样品紧密堆积在毛细管底部。
用一根长玻璃管将装有样品的毛细管颠倒数次,使样品均匀填实。
2、安装仪器将提勒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装入导热液(一般使用浓硫酸或甘油),导热液的液面应高出上侧管约 1cm。
将温度计插入提勒管中,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提勒管的两叉口中间,且不能接触管壁。
用酒精灯在提勒管的下侧管处加热。
3、测定熔点开始加热时,升温速度可以较快,每分钟上升约 5℃~10℃。
当温度接近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要减慢,每分钟上升约 1℃~2℃。
密切观察样品的变化,当样品开始熔化时,记下此时的温度,即为初熔温度。
继续加热,直到样品完全熔化,记下此时的温度,即为终熔温度。
4、重复测定每种样品要重复测定 2~3 次,每次测定都要更换新的毛细管和重新装样。
5、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灯,待温度稍降后再取出温度计和毛细管。
倒出提勒管中的导热液,清理仪器。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尿素的数据记录|测定次数|初熔温度(℃)|终熔温度(℃)|||||| 1 | 1325 | 1330 || 2 | 1327 | 1331 || 3 | 1326 | 1332 |尿素的平均初熔温度为 1326℃,平均终熔温度为 1331℃,熔程为05℃。
实验一熔点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熔点沸点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2ff6894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c.png)
• A点所相应旳温度ta称 为初熔点。
• B点所相应旳温度出称 为终熔点 (或全熔点)。
• tb-ta称为熔距(即熔化间 隔或熔化范围)。
仪器旳原理图
3.操作环节(常规点测定)
(1)升温控制开关板至外侧,开启电源开 关,稳定20分钟,此时,保温灯、初熔灯 亮、电表偏向右方,初始温度为50℃左右。 (2)经过拨盘设定起始温度,经过起始温 度按钮,输入此温度,此时预置灯亮。
(3)选择升温速率一将波段开关板至需 要位置。
(4)当预置灯熄灭时,起始温度设定完 毕,可插入样品毛细管。此时电表基本指 零,初熔灯熄灭。
(5)调零,使电表完全指零。
(6)按动升温钮,升温指标灯亮。 (7)数分钟后,初熔灯先闪亮,然 后出现终熔读数显示,欲知初熔读数 按初熔钮即得。
试验一 熔点、沸点旳测定
一、试验目旳
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旳操 作措施。
2.了解熔点测定和沸点测定旳意义。
二、试验原理
(一)熔点测定 1. 熔点 :在大气压下,固体化合物加热到由固态
转变为液态,而且固、液两相处于平衡时旳温 度就是该化合物旳熔点。 2. 熔距 :被加热旳纯固体化合物从始熔至全熔旳 温度变化范围为熔距(或熔点范围或熔程)。 3. 纯固体化合物熔距不超出0.5~1℃ ,若具有杂 质时,则其熔点比纯固体化合物旳熔点低,且 熔距变宽。
曲线SM表达物质固相旳蒸
气压与温度旳关系,曲线ML
表达液相旳蒸气压与温度旳
关系,曲线SM旳变化速率(即
固相蒸气压随温度旳变化速
率)不小于曲线LM旳变化速率,Βιβλιοθήκη 两曲线相交于M点,此时固液
两相蒸气压相等,且固液两
熔、沸点的测定-实验一bp、mp的测定.pdf
![熔、沸点的测定-实验一bp、mp的测定.pdf](https://img.taocdn.com/s3/m/87147e7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1.png)
熔、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沸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b 形管测定熔、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为什么测熔、沸点?1、作为特定物理常数,在化合物的初步鉴定、分离和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用于初步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处于平衡时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通常只有纯净的物质才有固定的熔点,并且熔化范围极短,约为0.5~1℃;而不纯的物质由于杂质的存在,而使熔点降低,熔化温度范围变宽;通常把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称为熔程。
物质的杂质越多,其熔程就越大,不同的化合物有不同的熔程。
因此,通过熔程的测定,可用于化合物的初步鉴定,同时也可根据熔程的长短来定性的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常用毛细管法、显微熔点仪来测定。
沸点:当化合物受热时,其蒸气压升高,当蒸汽压达到与外界压力(通常为1个大气压,0.1Mpa ,760mmHg )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沸点。
由于物质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的有关,因此,在讨论或报道一个化合物的沸点时,一定要注明测定时的外界大气压,如果没注明,就是默认的一个大气压。
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点范围很小(0.5~1℃),常用微量法(毛细管法)和常量法(蒸馏法)来测量。
当用毛细管法测定时,先加热到内管有连续气泡快速逸出后,停止加热,使温度自行下降,气泡逸出速度逐渐减慢,当最后一个气泡刚要缩进内管而还没有缩进,即与内管管口平行时,这时待测液体的蒸气压就正好等于外界大气压,这时的温度就是待测液体的沸点。
三、药品及物理常数待测物质分子量(mol wt)比重 (d 420) 熔点 (℃)沸点 (℃)性状 折光率nD 水溶解度(g/100g )二苯胺 169.10 1.160 52.5-53.5302 无色晶体稍溶 丙酮 58.05 0.7898 -94.6 56.5 无色液体1.359 易溶 未知液体未知固体四、仪器装置图熔点、沸点测定装置b形管温度计固体样品液体样品温度计沸点外管沸点内管温度计五、实验流程1、熔点测定2、沸点测定六、注意事项:1、制作毛细管时,封端头不能带尖,不能弯曲,应整体一样粗细,端头熔成一个小玻璃球。
熔点-沸点的测定1
![熔点-沸点的测定1](https://img.taocdn.com/s3/m/d278e39a336c1eb91a375de6.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沸点及其测定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3、了解温度计的矫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1、纯物质有固定的,短程熔点;2、杂质对熔点的影响:降低熔点,扩大其熔点间隔。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试剂名称外形、性状熔点∕℃沸点∕℃燃爆性苯甲酸C7H6O2无色,无味片状晶体122.4249.2可燃,刺激性尿素[(NH4)2CO]白色晶体或粉末,无味132.7160(分解)不可燃浴液:石蜡油四、仪器装置图1. Thiele管熔点测定装置提勒管(b形管)特点:在侧管处用酒精灯加热,受热浴液沿管作上升运动促使整个b形管内浴液循环对流,使温度均匀而不需要搅拌。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1、温度计的校正⑴0℃的测定校正:用100ml小烧杯装一定量混合均匀的冰水混合物,用温度计测其温度,直至温度恒定读数,该数据即为0℃的校正值。
⑵100℃的测定校正:取一定量的蒸馏水于电炉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直至温度恒定读数,该数据即为100℃的校正值。
2、毛细管熔点测定法⑴装样:取干燥、研细的待测样品放在称量纸上,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中,使少量样品挤入熔点管中。
取一支长玻璃管,垂直桌面,使毛细管在其中自由落下,将样品夯实。
重复操作使所装样品约有2~3mm高为止。
⑵安装:向b形管中加入石蜡油作为浴液,直到支管上沿。
将已装好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然后小心悬于b形管中,使温度计水银球处在b形管直管中部。
⑶测定:在b形管弯曲部分加热。
快速加热观察并记录样品刚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继续加热记录样品全部熔化时的温度;第二、三次测量时,减慢加热速度,每分钟升1℃左右,接近熔点时,每分钟约0.2℃,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七、实验讨论12、测定熔点比理论值过低的原因:①样品未完全干燥,内有水分和其它溶剂,加热,溶剂气化,使样品松动熔化,使得所测熔点偏低。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5335f15fe4733687e21aa82.png)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一、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的概念、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沸点的操作技术。
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测定的意义:可以鉴别未知的固态化合物和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二)熔点测定原理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
熔点的定义:固、液两态在标准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
固态物质受热后,从开始熔化(初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实际上是熔点范围。
称为熔程或熔距。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初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始熔(初熔)——密切注意熔点管中样品变化情况。
当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部分透明),表示开始熔化(初熔),即记录为初溶温度t1。
全熔——当固体刚好完全消失时(全部透明),则表示完全熔化(全熔)。
记录温度t2 。
熔距或熔程——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
t1~t2为熔程。
纯净物一般不超过0.5~10C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但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不超过0.5-1℃。
若混有杂质则熔点有明确变化,不但熔点距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下降。
因此,熔点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标志。
有机化合物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故可借测定熔点来鉴别未知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三)熔点测定方法:1)显微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42)数字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53)双浴式熔点测定器《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24)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及其它测定方法。
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e0763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8.png)
有机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方法。
2、了解熔点测定和沸点测定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熔点:在一个大气压下,结晶的有机物开始熔化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通常有机化合物从开始熔化到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升高应在0.5以内,不纯的有机物的熔点通常比纯的低,而且熔点范围较宽。
沸点:一个化合物的沸点,就是当它受热时其蒸汽压升高,当达到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它开始沸腾,这时的液态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三、熔点的测定1、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b形管、石蜡油、温度计、毛细管、苯甲酸2、实验步骤(1)熔点管制备将拉制好的长约15cm左右的毛细管平均分为两段,让毛细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一端封闭,其中一根作为熔点管。
(另一根作为下面实验用到的沸点内管)(2)样品装入将熔点管开口端插入苯甲酸粉末中,然后倒置,使粉末进入熔点管闭口端。
粉末在管中高约5mm即可,否则不易装实。
(3)熔点测定将b形管垂直夹于铁架上,以石蜡油作浴液,石蜡油液面高度在叉管口处。
用棉线将熔点管捆绑于温度计上,使样品的部分置于水银球侧面中部,将此温度计装入开口橡皮塞中,刻度向外插入b形管中,注意要使熔点管液面高于石蜡油液面,加热用小火,开始时可以加热较快,到接近熔点10—15时,调整火焰,愈接近熔点,升温愈慢。
记下粉末开始熔化和完全消失时的温度。
四、沸点测定1、实验材料酒精灯,b形管,石蜡油,温度计,棉线,沸点内管,沸点外管,乙醇。
2、实验步骤(1)样品装入用滴管吸取乙醇于沸点外管中,高约1cm,将内管开口端向下插入外管中。
(2)沸点测定测定装置如熔点测定法,将沸点外管捆于温度计上,使外管与温度计底部对齐,插入b形管中加热。
加热时由于气体膨胀,管内会有小气泡缓缓逸出,在达到液体的沸点时,将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快速地逸出。
此时可停止加热,使浴温自行下降,气泡逸出速度渐渐减慢,当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至内管中时,记录此时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一、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的概念、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沸点的操作技术。
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测定的意义:可以鉴别未知的固态化合物和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二)熔点测定原理
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
熔点的定义:固、液两态在标准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
固态物质受热后,从开始熔化(初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实际上是熔点范围。
称为熔程或熔距。
)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初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始熔(初熔)——密切注意熔点管中样品变化情况。
当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部分透明),表示开始熔化(初熔),即记录为初溶温度t1。
全熔——当固体刚好完全消失时(全部透明),则表示完全熔化(全熔)。
记录温度t2 。
熔距或熔程——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
t1~t2为熔程。
纯净物一般不超过0.5~10C
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但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不超过0.5-1℃。
若混
有杂质则熔点有明确变化,不但熔点距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下降。
因此,熔点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标志。
有机化合物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故可借测定熔点来鉴别未知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三)熔点测定方法:
1)显微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4
2)数字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5
3)双浴式熔点测定器《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2
4)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及其它测定方法。
(四)实验仪器及药品
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
(1)实验仪器:b形熔点测定管、玻璃管(30—40cm)、温度计、酒精灯、表面
皿、毛细熔点管、指形管(沸点管)
(2)药品:苯甲酸、尿素、苯甲酸加尿素混合物、酒精、
测定物导热液为甘油——测定完毕需回收,请倒回原瓶中
测定熔点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将0.1~0.2克待测样品粉末(干燥、研碎迅速)放在干净的
表面皿上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垂直插入此小堆内将样品
挤入毛细管中,在桌面上踮几下,再在玻璃管中自由落下十
次左右,使样品填装结实、均匀、紧密,高度2~3mm为宜。
(因测定时到了初熔时样品塌落下来,如果中间有空隙,会
误认为样品塌落,造成测定偏差。
)
2.毛细管安装在与温度计用橡皮圈捆在一起,橡皮圈要在导热液面上,样
品位于水银球的中部,导热液在b形管的上叉管处,导热液不宜加多,以
免受热后膨胀溢出引起危险,另外避免毛细管飘浮,影响准确性。
再通过
开口像皮塞固定在b形管中心位置,温度计与样品毛细管位于b形管上下
叉管中间,此处对流循环好,温度均匀。
请见测定熔点装置图:
3.小心加热b形管侧管底部,升温测定、加热升温速度:对于已知样品开
始时升温可快些5~6℃/min,将近熔点10℃时,升温1~2℃/min,接近熔
点时升温0.2~0.3℃/min,密切注意熔点管中样品变化情况。
当样品开始
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部分透明),表示开始熔化(初熔),(此时应随
时停止加热)当固体刚好完全消失时(全部透明),则表示完全熔化(全
熔)。
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写出初熔t1~全熔t2及熔程。
对于未知物需
粗测一次,再精测二次。
精测时方法照上述所进行。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
2、毛细管装入样品要均匀,紧密。
3、装置要准确,达到一定位置。
4、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应
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当接近熔点10℃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注意观察温度变化。
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5、每个样品至少填装两支毛细管,平行测定两次。
对于未知物可以先粗测一次,再精测二次。
两次测定结果误差不大于±10C
6、测定下一个样品时让导热液慢慢冷却到样品近似熔点30℃以下左右,并换新的装有样品的毛细熔点管。
7.使用熔点测定管装置测定熔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测定管口塞上的塞子应有缺口,使熔点测定管内与大气相通,避免测定管内的热浴液和空气由于受热时膨胀而冲开塞子或将测定管炸裂。
(2)插在塞子上的温度计的刻度应面向塞子缺口,便于观察温度
(3)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测定管的上下二侧管中间位置,因在此处加热对流循环好,温度均匀。
(4)毛细管内的样品中心与温度计的水银球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与样品的温度最为接近。
(5)导热液应装至测定管上侧管上方约1cm 处。
以免受热后膨胀溢出引起危险。
另外,液面过高易引起毛细管熔点飘移,偏离温度计,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6)在熔点测定管的下侧管的外缘底部处进行加热。
可使热浴液在测定管内进行对流循环,加热对密度小的热浴液沿着较细的侧管向上移动。
在管径较大的直管处进行热量交换,由于此处的热浴液较多,热浴液的温度较为均匀,就会减小实验误差,如果在其他部位加热,受热的热浴液会向两侧传递热量,直管处温度变化过于强烈,不利于样品测定。
二、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测定:
(一)沸点测定原理
什么叫沸点——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在101.3kPa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而且沸点变化在1-3℃,若含有杂质,则溶剂的蒸气压降低,沸点随之下降,,沸程也扩大,沸点变化范围(沸程)将超过3-5℃,所以测定沸点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判断物质纯度的依据之一,是衡量物质纯度的一个标准。
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态有机物不一定都是纯的有机物,因为某些有机物常与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的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测定沸点常用的方法有常量法(蒸馏法)和微量法(沸点管法)两种。
沸点测定装置图:见
(二)实验步骤
微量法(沸点管法)沸点的测定:
方法一:取4~5滴待测样品滴入沸点管的外管中,将内管开口向下插入外管中,然后用小橡皮圈把沸点管附于温度计旁,小橡皮圈不能浸入导热液中,使装样品的中心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再把该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b形管
上下两叉管中间,然后加热。
加热时由于气体膨胀,内管中会有小气泡缓缓逸出,当温度升到比沸点稍高时,管内会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快速而连续逸出,表明毛细管内压力超过了大气压。
这时停止加热,使溶液自行冷却,气泡逸出的速度即渐渐减慢。
在最后一气泡不再冒出并要缩回内管的瞬间记录温度,或者液体刚要进入毛细管、毛细管外液面与毛细管内液面等高时,即为毛细管内蒸气压与外界压力正好相等,此瞬间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待温度下降15~20℃后,可重新加热再测二次(3次所得温度数值不得相差±10C)
方法二:取4~5滴待测样品滴入沸点管的外管中,将内管开口向下插入外管中,然后用小橡皮圈把沸点管附于温度计旁,小橡皮圈不能浸入导热液中,使装样品的中心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一起浸入小烧杯内水浴中加热,并用搅拌器不断上下搅动,使水浴温度均匀。
加热时由于气体膨胀,内管中会有小气泡缓缓逸出,当温度升到比沸点稍高时,管内会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快速而连续逸出,表明毛细管内压力超过了大气压。
这时停止加热,使溶液自行冷却,气泡逸出的速度即渐渐减慢。
在最后一气泡不再冒出并要缩回内管的瞬间记录温度,或者液体刚要进入毛细管、毛细管外液面与毛细管内液面等高时,即为毛细管内蒸气压与外界压力正好相等,此瞬间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待温度下降15~20℃后,可重新加热再测二次(3次所得温度数值不得相差±10C)
按上述方法进行C2H5OH沸点测定并作出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三)数据记录和处理
沸点测定记录:
(四)注意事项:
1、加热不能太快,待测液体不宜太少,以防样品全部汽化。
2、内管里的空气要尽量赶尽。
3、观察要仔细及时。
4、重新测定时应待导热液降温15~200C再测定下一次样品的沸点。
各次测定误差不超过±10C
(五)正规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有关数据填写、分析与讨论,并请画出熔点沸点测定装置图,并对每一步装置加以说明。
习题:书上P144 1、2、3、4、5、
(第3题要写明熔点或沸点及熔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