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1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bbf71a2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9.png)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运算2. 乘除法竖式计算3. 乘除法应用题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加强学生对乘除法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趣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整数乘除法运算(1)导入新课:复习整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2)讲解乘除法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练习乘除法运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 乘除法竖式计算(1)讲解竖式计算方法:以实例讲解乘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演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竖式计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乘除法应用题(1)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以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演示应用题解题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应用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乘除法运算和应用题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总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和应用,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对所学图形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对所学图形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f809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教师活动 3 1、 课前指导学生做一个三
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再 动手拉一拉。 2、 准备一些利用三角形稳 定性的实物图片,引导 学生观察。 3、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自
己的想法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制作实物,具体操作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环节四:联系生活实际,探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用途。(指向目标 1,2)
学生活动 1
教师活动 1
任务一:说一说,分一分 活动 1: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活动 2:你能给图形分分类吗?
(1)独立分一分。
(2)同桌说一说:
我把图形分成了
类。
我是按
标准分类的。
1、回顾所学图形,引导学生 自己描述所学图形的特点。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分类标 准独立分类整理,引导学生 说清楚自己的分类标准。
请你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四边形
教师活动 4
的特征?
1、 出示实物图片:高压线
铁架、活动门、货架、
活动衣架等。
2、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四边
形与三角形的特征塔
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
活动意图说明: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图形的全面、深入认识;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 目标
想方法。 (2)在操作、探索、表达、交流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 准备所学图形实物图片;三角形和四边形实物框架。
资源
随堂记录
一、 自主探索(分一分) 任务一:说一说,分一分 活动 1: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观察物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观察物体》](https://img.taocdn.com/s3/m/8281dab901f69e314232944b.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观察物体》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观察物体》物体每个面都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观察物体》,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篇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3P14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师生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行观察。
2.出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小正方体,再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小组成员分别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
(3)小组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归纳结果。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小组交流后,概括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各不相同。
四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593afe7c1cfad6195fa7bf.png)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习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课前◆学案自学预习提纲出示书本情境图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3、自学例1,怎样列式。
4、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5、987÷3×6 6÷3×987在这样的式子里,只有乘除法,又怎样进行计算?★课中◆小组合作一、交流学案自学部分,讨论后用红笔订正错题。
1、小组内提问,组内解决。
2、讨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为什么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
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达标测评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7÷3×7 3×6÷9 45+8-23 24-8+10二、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课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导学案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4041a8bd64783e08122b66.png)
一.课前热身把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分数()小数()二.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为……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写作“零”),小数点写在个位上数字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典例剖析例1 读出下面个小数解题技巧在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无论有几个0均要读出来。
例2 写出下列小数解题技巧小数部分读出几个零,在写小数时就应写出几个0。
自我评量1、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2、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1)世界最大的瓷碗名为“盛虹之巨”,它的碗口直径2.025米,碗底直径1.096米,高0.858米,重0.875吨。
(2)著名的粉彩瓷板画“一鸣天下晓”,长是零点三九六米,宽是零点二五六米。
培优创新例3 这个小数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解题技巧解此类题可以先“将错就错”,把错读的数写出来,再根据小数的读法来分析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的读法。
自我评量3、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按不同的要求摆小数。
0 1 2 3(1)小于1的小数(2)大于3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夯实基础题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2、读出下面各小数.2.57读作: 9.4读作:0.8读作: 4.258读作:27.89读作: 10.045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62.08 4.06 0.396 5.67 639.15( ) ( ) ( ) ( ) ( )提升能力题4、分别写出下面各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bb8557fd5360cba1adb4b.png)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重点)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新课导入】一个三角形,每()条边所夹的角就是内角。
三角形有()个内角。
【合作探究】1.观察教材主题图,你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动手操作:量一量,填一填。
【自主尝试】拼一拼,折一折。
1.拿起手上的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我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拿起另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我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小组讨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精要点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思路分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把角1向下折叠,折痕与底边平行,使角1的顶点落在对边上,再折叠角2、角3,折痕与底边上的高平行,使角2、角3的顶点都和角1的顶点重合,这时我们会发现三个内角正好也组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方法宝典】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当堂检测】一、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
()2.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
()()3.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度。
二、填空题。
1.等边三角形的的一个内角是()。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三、算一算。
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30度,另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f3cab98bd63186bcebbcb6.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1——4全单元单元导学案目录:第一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测试题)第二章生活中的多边形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检测)第三章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全单元导学案设计(4课时含单元检测卷)第四章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卷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学习寄语:快乐学习,自由展现。
【学习内容】信息窗1 (2-3页)【学习目标】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快快行动起来吧!加油!1、省略乘号,写出式子。
+2=⨯5am3t⨯5=⨯na=⨯+x46=⨯y=⨯+⨯nm5-6-⨯⨯38a=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a与18的积 (2)50减去b的2倍(3)a与b和的3倍 (4)比x的5倍多5的数二、预习导航探究新知:★要用心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1、观察信息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米粉重多少千克?2、看图写出式子20+x 50 20+x 10020+x 70像20+x=70、2x=150、3x+10=100……这样()的等式,叫方程。
看图列方程:( ) ( )三、学习体会:★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向前冲!(20分)1、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序号)(8分)(1)x+30=100 (2)7+x (3)9-x<4 (4)16-5=11(5)8a>45 (6)10x=80 (7)5×8=40 (8)35÷b=7等式:( ) 方程:( ) 2、根据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
(7分)3、判断(5分)(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3)3χ=0是方程( )(4)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5)x=3不是方程()五、巩固练习(50分)1、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16分)(1)x÷3=10 ( ) (2)5+X>78 ( ) (3)8-3x ( ) (4)15÷X=1 ( ) (5)X+45=70 ( ) (6)8X=0 ( )(7)X=5 ( ) (8)A+4=56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第二单元 认识整万数(导学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认识整万数(导学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c67f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8.png)
第二单元认识整万数(导学案)一、知识导入•教师出示一个三位数,询问学生该数是不是“整千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整万数。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整万数•整万数的定义:一个数是整万数,当且仅当它以万为单位时,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
•例子:1万、2万、24000 都是整万数,而 35500、7600 不是整万数。
2. 计数单位和位数•计数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采用十进制计数。
我们对数字的计数,是从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开始的。
•位数:表示数的位数又称位数。
例如 24568 的位数就是 5。
•位置表示法:我们把数字 24568 的个位数 8 称为这个数字的个位,我们把它的百位数 5 称为百位,因为它代表了 100 的数量,而不是 5。
同样的标准适用于其他位。
这就是将数置于一串位置和权重下的标准方法,这种位置和权重的方法常称为“位置表示法”。
3. 认识和写出整万数•我们可以用单位万的形式书写一个整万数。
•例如:20000 就是一个整万数,我们也可以写成 2 万。
4.整万数的快速判断•当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0时,这个数就是一个整万数。
•例如:20000 中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0,所以 20000 是一个整万数。
三、学习任务•小组讨论:请大家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讨论下列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整万数?2.整万数有哪些特点?3.能否用单位万的方式书写所有整万数?•汇报: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实践练习•练习 1:判断下列数是否是整万数:1.100002.200103.280004.300095.40000•练习 2:写出下列数的整万数:1.270002.180003.350004.240005.90000五、拓展练习•练习 1:计算下列式子的结果:1.4万 + 2千 =2.7万-3千 =3.3万 + 2百 =4.5万 - 1千=5.9万 - 3百 =6.8万 + 4千 =7.6万 + 2千 - 3万 + 5千 =8.8万 - 2千 + 3万 - 5千9.4万 + 6千 + 2百 =10.9万 + 7千 - 6千 + 3百 =•练习 2:用意大利面为单位来计算下列长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8ffc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1.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认识小数”,包括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准确地进行小数的读写,并能熟练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小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等,引出小数的概念。
2. 讲解新知:通过实例,讲解小数的意义,如何读写小数,以及小数的加减运算。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知识。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小数的学习要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小数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反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检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90c493524de518964b7db9.png)
教案反思
导 学 案6
课题 练习四 3-6 题
教案目标 1、通过教案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 性。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
容等
强调的地方
学 展示互动 习 流 程
1、讨论怎样观察平面
示意图。
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
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
2、我们学习的 8 个方 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
位是怎样的。
的距离。如果用 1 厘 M 的
线段表示 50M,那么就要 3、我们现在学习的示 在图上画出一条 1 厘 M 的 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 线段,上面写明 50M。 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00M 处。活动角在校
门的东偏北 15 度方向
50M 处。
探究提升 归纳反思 达标测评
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 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 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学生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 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1、完成书上习题 21 页 2.3 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 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 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2.23 页做一做
3、练习四 1、2
教案反思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导 学 案5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 23 页例 4 和做一做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 变化。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问题解决2》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问题解决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7956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e.png)
二是看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是否( )规定的任务量。
自检互评
1、
(1)
(2)
2、
拓展训练
教学反思:
2.6问题解决(2)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下册
课题
问题解决(2)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班级
学生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在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合作探究
自主解决:1.一个修路队每天能修路50m,工作6天结束时他们修路多少米?
算式:,基本数量关系是:。
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平均速度是每时55km,货车平均速度是每时45km。两车开出后5小时相遇,两城市相距多少千米?
算式:,基本数量关系是:。
3.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相距450km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平均速度是每时50km,货车平均速度是每时40km。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比时间:先算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米?列式为:,再算两队合修这段公路需要多少天?列式为:,再判断。列综合算式:。
比较一下,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二、改问题,再分析(20页算一算)
如果按计划修完这条路,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说一说:,基本数量关系是:。
一、探究:工程问题(例2)
1、观察图片,理解信息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0561ecc175527072208af.png)
班级
组名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 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 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纠错栏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一、温故知新
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
到的图形。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二、自主学习
1、下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2、从上面看这 3 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左面和前面呢?
从上面看形状(
);从左面看形状(
);从前面看
形状(
)。
三、展示交流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从能是(
)。
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
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四、达标测评
1、
前面
侧面 上面
2.
正面
左面
上面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总体表现(优、良、差)。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c260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0.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主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的加法2. 四位数的减法3. 实际问题的应用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四位数的加减法。
例如:“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四位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解:1. 四位数的加法: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四位数,并举例说明。
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四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等。
2. 四位数的减法:在讲解四位数的减法时,教师同样需要先解释什么是四位数,然后再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借位等。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四位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数等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六、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59b8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e.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课时主题练习二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体会三角形有关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
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深层次练一练,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练习二”,通过知识整理与回顾,完成对应练习。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个单元之后,进行的整理与复习。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知识回顾:图形的分类及完成对应练习学生活动22、知识回顾: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相关知识点及完成对应练习教师活动11、师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将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2、根据所整理的知识,进行对应练习。
学生活动33、知识回顾:四边形的分类及完成对应练习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回顾,将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与记忆,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41、小组合作交流(1)看一看小组内自己的知识点是否完善。
(2)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完成的。
(3)相互补充。
2、全班汇报(1)小组内分好工、一个同学讲解、一个同学展示、一个同学检验、一个同学补充。
(2)补充说明。
(3)提炼、总结重要知识点。
教师活动21、指导小组合作交流的要求。
2、指导学生认真倾听。
3、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1、指导学生合作和汇报。
2、引导学生补充和提炼三角形分类的依据。
3、及时板书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环节三:深化认识(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5拓展练习1、如下图,∠1是多少度?2、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导学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72d3f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8.png)
学习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第1课时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1、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点什么?
任务2、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
(每分钟节水10毫升)任务3、尝试练习
任务4、
三、困惑与建议
课后作业
1、怎样成为节约小能手?写下来,落实到行动中。
2、课本P9-11自主练习。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82b4f6910ef12d2af9e70c.png)
2.1 位置与方向(一)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我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我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学课本第17、18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知识链接:“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9﹙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运动,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二)展示质疑1、自我小测你已经知道哪些方向?2、以你的学校为观测点,口头说说在它的各个方向上分别有哪些标志物?3、自学课本17页的情境图,口头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并结合定向运动图描述一下比赛的路线,二合作学习(三)合作探究1、从起点出发,第一段赛程是要到达( )检查点?要知道这个点的哪个位置上,应该在( )建立方向标进行观察。
2、观察18页的坐标图,1号点与正东方形成了( )角,可以说成1号检查点在东偏( )( )的方向上。
1号点与正北方形成了( )度的角,可以说成1号检查点在北偏( ) ( )的方向上。
温馨提示:生活中描述方向时,一般选择角度比较小的方向说,所以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3、要想准确的说出一号点的位置,还需要知道起点到1号点的什么?有多远?小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 )和( )。
4、独立完成课本18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四)精讲精导1、如何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2、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三、用中学习(五)过关检测1、观察填空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
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位置与方向(二)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我会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设计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c73e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4.png)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主题: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上、下、左、右”等基本的方向词汇。
2. 学生能够在平面图中准确地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的方向词汇(上、下、左、右)。
2. 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中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例如让学生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向右转”、“向前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与方向。
第二步:教授新知1. 教授基本的方向词汇。
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视频,使学生直观理解“上、下、左、右”的含义。
2. 教授如何在平面图中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首先,介绍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坐标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最后,讲解如何使用方向词描述两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三步: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如画图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步: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校园地图、设计迷宫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家庭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绘制家庭平面图、描述物体的位置等,让学生在家也能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851f167ec102de3bd890d.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导学案】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一、【导学案】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导学案】运算定律二、【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图形分类【单元教材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体验分类以及探索图形特征与性质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突出分类在认识图形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安排了三次分类活动。
一是“图形分类”,让学生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是“三角形分类”,让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体会它们是按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结果;了解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是“四边形分类”,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体会它们的分类标准。
通过上述认识图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分类不仅是认识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图形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还是整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2.强调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重视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6.欣赏图案,体会图案形成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单元教学重点:图形分类的具体方法,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边关系的推导过程,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问题的具体计算,有序数图形的两种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以及计算,按规律数图形。
单元课时安排:图形分类1课时三角形分类1课时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2课时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课时四边形分类1课时图案欣赏1课时数图形中的学问2课时第二单元测试2课时01、课题:图形分类课题名称:图形分类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月6日授课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图形的分类。
2、通过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掌握图形的分类学习难点:通过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导学过程:一、预习先行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2、所学图形可分为几类?怎么分?二、自主学习:1、说一说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那些图形?2、分一分你能把上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观察课本第22页“找一找”中出现的图形,思考本题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P23实践活动的练习题五、作业:找找生活中的图形,并试试如何合理分类教学反思:02、课题:三角形分类课题名称:三角形分类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月6日授课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教学目标: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预习学案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二、导学案1小组活动:(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
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1)分类.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教师板书: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的关系.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3按边分的情况: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三、课堂检测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五、课外拓展:沿着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什么三角形?教学反思:03、课题:探索与发现(一)课题名称:探索与发现(一)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月6日授课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数。
2、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大小的关系。
一、预习学案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3、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二、导学案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板书:内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
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
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三、课堂检测我会填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0°,另一个锐角是()。
2、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它的一个顶角是(生活中的数学1、一条红领巾,它的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2、妈妈给丹丹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
它的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四、课堂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一练p29第1题教学反思:04、课题:练习课课题名称:三角形内角和综合练习课型:练习课备课时间:3月6日授课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教学目标: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角度,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原理,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导学过程: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课本第29页第一题。
直接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对于直角三角形还可以利用“其两锐角互余”。
2、课本第29页第二题。
钝角三角形说的不对,直角三角形说的对。
原因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中钝角度数大于90°,那么两个锐之和必然小于90°;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之和等于90°。
3、课本第29页第三题。
本题答案很多,学生给出一个即可。
教师可以要学生尽可能给出与60度角能分别组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答案。
二、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扩展:能研究出任意五边形、六边形甚至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三、强化练习,当堂达标出示练习题1、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四、总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05、课题:探索与发现(二)课题名称:三角形内角和综合练习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月6日授课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能自主发现并归纳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2、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合作探究1、三角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2、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