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认识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推理、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读小数、写小数,体验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读写小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小数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与上节课知识有关的练习题,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见数会读,听数会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第【2】篇〗《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过小数的读写法,这节课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基础之上,要依据整数读写法,明确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由于受整数部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大小,从意义推导至计数单位也比较抽象,需要一系列的.实物来建立模型:十分之一与十分位的意义,是将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十分之一,记作0.1,一位小数,小数的最高位便是十分位。
如此推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他们无法将这一系列有关联的数字与数位关系有效结合。
所以,在类推前,我还是放手让学生先看书,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与计数单位,明确这些知识框架后再去追问“为什么”,并带着他们一起研究,借助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图形来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在自学、练习、讲评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所突显的问题仍是对计数单位理解的缺乏,尤其是对于给出几个计数单位,写出指定小数时这样的灵活题解答困难。
如:4个1、5个0.1、7个0.01组成的数字是;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 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能力目标:通过量、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探索和验证”,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学具准备:我为本课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形卡片、活动记录表、评价表等教具、学具。
四、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定位,本课教学过程我打算分成4个部分来开展。
创设情境,设疑导新我创设了“三角形家族里的秘密”这一趣味情境(出示动画)。
这样的情境,唤醒学生脑海中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同时以“三角形兄弟的争吵”引出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词的理解。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就是它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猜想验证,构建新知大胆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通过课前的预习,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但猜想并不等于结论,你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身边的学具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动手操作,验证猜想量角求和这个验证方法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的。
探究一:量一量活动开始前,我首先对学生三角形形状的选取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
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可能与什么有关?你准备选择哪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学生可能会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角度来选择三角形。
鉴于学生已掌握了量角的方法,我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先度量再计算内角和的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并提供了活动记录表,请同学们大胆试一试吧!我请小组汇报后发现,他们的答案不唯一,有的181°、有的180°、有的17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小数的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交流,探讨出小数的性质。
2. 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
学习重难点:1.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2. 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一、【知识链接】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位。
2、0.328是由3个( )、2个( )、8个( )组成的。
0.5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03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3. 填小数或分数。
104米=( ) 0.45米=( ) 100076米=( ) 10027=( ) 0.08=( ) 0.9=( ) 二、【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第38页(例1、例2)的内容,自学完成下面的问题。
(学生观察米尺)问题: 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2.50元就表示2元5角0分,2.5元就表示2元5角, 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2、比较0.1m 、0.10m 和0.100m 的大小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因为1dm=10cm=100mm,所以0.1m=0.10m=0.100m 。
3、比较0.3和0.30的大小0.3是3个;0.30是30个,也就是3个。
所以0.3=0.30。
因为 1分米= ()厘米=()毫米所以 0.l米= ()米= ()米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规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自主探究】1. 把0.70和1050.900化简(1)0.70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2)1050.900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说出你得到了什么结论?0.70是70个(),0.7是7个(),因为70个1/100是7个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强调:今后在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都要化简。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 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超市里的价格标签、身高、体重等。
2. 探究小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提出问题:小数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意义:小数是表示整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它是整数的补充。
(3)教师总结:小数是一种数的表示方法,它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数点是小数的分隔符,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
3. 探究小数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提出问题:小数有什么性质?(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① 小数的末尾可以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0的负整数次幂。
(3)教师总结:小数有以下性质:① 小数的末尾可以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0的负整数次幂。
4. 小数的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3)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思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修改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简便计算2 课型 新知探究课 编号 4213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2、我学会了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
3、我会根据运算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3200÷25÷4= 72÷4÷8= 2500÷4÷25= 3200÷(25×4)= 72÷8÷4= 2500÷(4×25)= 2500÷25÷4= 为预防H7N9流感,某制药厂生产力4000支疫苗,每25盒装一箱,每盒装8支,这些药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1)我会用不同的算式解答:(列出综合算式)(2)、比较上面的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3)、验证:是否所有的连除算式都符合呢?4000÷125÷8○4000÷(125×8) 320÷5÷32○320÷32÷5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观察上面的算式,我发现除法的性质: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 ;②在连除运算中, 除数的位置, 不变。
一、小热身 二、探究新知◆我还会用字母表示除法的性质,这样记忆方便又直观。
①②三、学以致用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80÷16÷8 350÷25÷7四、达标检测★下面的计算哪些是政务额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720÷24÷3=720÷8=90 ()2、102×56=100×56+2 ()3、29+22+79=29+100 ()4、123-68+32=123-(68+32)()★★运用除法的性质算一算9000÷125÷8 6400÷25÷64★★★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项目
内容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2.四边形有几个内角?
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分析与解答:பைடு நூலகம்
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
(2)求不规则四边形的内角和。
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把这个四边形分
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周角。成了2个三角形。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5.你能想办法求出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1.50°2.4个3.(1)360°(2)360°4.360°5.540°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导学案】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一、【导学案】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导学案】运算定律二、【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学案-第3单元-课时8 拆数的简便算法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课时八:例7拆数的简便算法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准备口算12×30 18×2024×40 15×4015=()×()24=()×()30=()×()36=()×()二、新授出示例8主题图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学生独立解答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1)25×12=300(元)(2)25×12=25×(3×4)=(25×4)×3=100×3=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导学案 第3单元 运算定律-课时2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课时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出示: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B→C 132千米回顾旧知学生自由发言C→D 118千米D→E 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20/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计算下面各题60+255+40 135+39+65+11282+41+159 13+46+55+54+87548+52+468 55+137+63+45+50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动手完成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听说过西双版纳吗?那你一定听说过金庸武侠片中的大理国。
它指的就是现在的云南------一个非常美丽、神奇地方,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美丽的云南风光。
(课件出示云南的自然风光,结合介绍云南的主要旅游景点。
)同学们,你觉得云南美吗?下面就让小导游聪聪带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去领略沿途的风光。
2、准备铺垫:出示题目:聪聪准备了两辆大客车,这两辆车共有82个座位,车上已经坐了64人,还有多少个空位?学生独立笔算,说计算过程。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师:交通工具准备好了,再让我们看看路线图吧。
出示小导游聪聪安排的路线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到大理了。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大理到丽江多少千米?)师:要求大理到丽江还有多远?怎样列式?指名口答,板书算式:517-348=2.尝试估算、多法并举提问:你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学生尝试估算。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估算方法:A、500-350=150(千米)B、520-350=170(千米)C、500-300=200(千米))师:这三种方法,哪一种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数呢?想不想动笔算一算?3.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导学案修改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课型新知探究课编号4234学习 目标1、我能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及方法。
2、我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及方法。
学 习 过 程师生笔记1. 在一条12米长的路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2. 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3. 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树,棵树和间隔数又有什么关系?一块来探究。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
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 理解题意。
1) 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什么意思? 2. 画线段图帮助探究:1) 两端都不栽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2)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不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树: 棵树=一、旧知导入二、“两端都不种”的规律及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一端种树,另一端不种树,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一共需要多少树苗?列式解答。
4.练习:植树节那天,同学们在长30米的小路两侧栽柏树,每隔2米栽一颗。
如果小路两端都不栽树需要栽多少棵?三、达标检测★填空1.一根木料,平均锯成8段,要剧()次。
2.六根短绳结成一根长绳,一共要打()结。
★★一根钢管长10米,要把它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6分钟,锯完需要多少分钟?★★★把一根木头锯成小段一共花了32分钟。
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木头被锯成了多少小段?【收获与反思】:。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导学案第【1】篇〗有关0的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呢。
2.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00+0= 0+568= 0×78= 154-0=0÷23= 128-128= 0÷76= 235+0=99-0= 49-49= 0+319= 0×29=二、教学新课1.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2.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3.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5.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 5÷0=□ 0÷0=□引发思考小组交流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
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
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
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
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
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活动过程: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
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1035-203-497(2)1035-(497+203)二、新授板书: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a+(b-c)a×b×c=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二、自主探究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算式:126+143= (棵)(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算式:(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议一议:(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5)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 ,求 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逆就是相反地意思,逆运算就是 地三、课堂达标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学习评价】自评师评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会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说一些乘、除法的算式,同位之间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究加数 294 265加数 423 471和760 576被减数 768 504 减数 487236差358 97例:(1)实验小学四年级有5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2)实验小学四年级有5个班,一共有学生200人,平均每班多少人?(3)实验小学四年级有学生200人,每班40人,四年级一共有几个班?1.(1)想一想:第(1)题是已知()和(),求()。
算式:或。
(2)说一说: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3)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40 × 5 = 200………()()()2.(1)说一说: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第(2)题算式:第(3)题算式:(2)想一想: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与其中的,求的运算,叫做除法。
(3)填一填:(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200 ÷ 5 = 40………()()()(4)议一议:为什么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想一想:(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积÷(2)除法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被除数=×(3三、课堂达标1.根据45×12=540,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40÷45= 540÷12=2. 后藏着几。
46×=828 567÷=27×24=672 ÷25=34÷16=28 (7)526÷=13 (6)四、知识拓展。
小马虎把一个数乘8,却除以了8,接着想把结果减去19,却加上了9。
犯错之后,小马虎得到的结果为30,其正确结果是多少?自评师评4.1.3 0的运算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2.学会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
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 30×0=99-0= 49-49= 0+319= 0×29=二、自主探究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4.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三、课堂达标1.口算。
0+1= 0+0= 68-0= 23×0= 456-0=78×0= 0×0= 78×1= 0÷56= 100-0=2.填一填:(1)一个数加上0,还得();(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5)0不能作( )。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24÷(75-67) 9+9×9-94.列式计算(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学习评价】自评师评4.1.4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学会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的进行运算。
2.掌握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 (2)175-25×4 (3)40÷4+6 (4)48-18÷2 2.口算。
(1)7×2+30 (2)175-25×4 (3)40÷4+6 (4)48-18÷2二、自主探究1. 例:计算216÷(18-6)×2(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算一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里面的。
2.在216÷(18-6)×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216÷[(18-6)×2](1)想一想: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算一算: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3.计算 5×(6+320÷4)(1)说一说:括号里有加法和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算一算:括号里面有加、减、乘、除法,要先算(),再算()。
三、课堂达标1. 照样子用序号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例:39×7÷(24-3)②①③15+125÷(15-10) (72-4)×(12÷4) 32×[24÷(8-6)]2.计算下面各题。
120+480÷(43-28) (960+420)÷(25-5)812÷(532-36×14) 55÷[130÷(30-4)]【学习评价】自评师评4.1.5 租船问题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
2.掌握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看课本预习租船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1. 实验学校四年级有170名师生去春游。
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价目表(1)说一说:(2)算一算:如果全租大巴车,需要几辆?租金多少元?(3)如果全租中巴车。
需要几辆?租金多少元?(4)全租大巴车或中巴车空位都比较多,是不是还有更省钱的租车方案吗?试一试吧!2议一议:三、课堂达标1.东方小学四年级一班有33名同学到公园划船。
大船可坐5人,每只船租费15元;小船可坐3人,每只船租费10元,怎样租船最省钱?2.海滨水上乐园推出两种价格方案。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比较合算?(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比较合算?四、知识拓展。
0人的旅行团准备租车外出旅游,有三种车辆可以选择,大客车每辆160元,限乘18人,面包车每辆120元,限乘12人,小轿车每辆50元,限乘4人,如果你是领队,请设计一种最省钱的方案。
自评师评4.1.6 整理和复习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1.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1.回顾加减法的意义方案一成人每人30元 儿童每人20元方案二 团体10人以上(含10人)每人25元(1)说一说加、减法的意义?(2)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加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3)回顾整理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2.回顾乘除法的意义(1)说一说乘、除法的意义?(2)让学生们举例说明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回顾整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让同学们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个知识网络图。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在150-60=90的算式中,被减数是( ),60是( ),90是( )。
(2)一个加数是560,另一个加数是325,和是( )。
(3)两个数相乘的积是256,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
(4)被除数是1170,商是26,除数是( )。
(5)( )÷35=18……9 420÷( )=24……12 2.算一算,我是多少?3.计算下面各题。
480比我多120。
我乘上36得1620。
我加上350就得489。
( )( )我除以48,商是15还余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