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老化智能控制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老化智能控制系统V1.0
设计手册
一.概述
产品老化智能控制系统是一款结合专用硬件对公司生产的LED 产品进行全自动老化试验的一款软件。
LED发光的特性,对LED照明产品老化测试的方案提出了特殊要求。
本软件可广泛应用于LED 照明以及背光产品的老化测试,可得到最为精准、有效地数据,表现堪称完美。
本软件可分别针对本公司百余品种产品的不同要求,通过控制芯片程序实现不同的老化过程,达到全自动化最终判定产品功能和稳定性是否符合标准。
二.项目开发背景
1.LED发光的原理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成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LED 照明的LED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
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
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
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
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
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
市场对LED照明产品的要求
LED光源有人称它为长寿灯,意为永不熄灭的灯。
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等缺点,使用寿命可达6万到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10倍以上。
因此,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抗老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软件功能及应用
LED照明产品的老化测试
LED 背光及照明产品的长时间老化试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通过老化测试可以及早发现LED产品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光衰、色温变化、漏电等故障,有利于产品性能的稳定。
产品老化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LED 背光及照明产品的老化测试。
LED 照明产品老化测试的结果和使用的设备有很大的关系,老化设备和LED照明产品,必须保证在充分散热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的老化时间,通过老化系统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以得到最精准的测试数据,从而达到生产和试验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时通常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产品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为了测试产品在极限工作环境的可靠性水平,将不合格的元器件筛选出来同时使产品的隐性缺陷在使用前被发现,需要对产品进行高低温老化测试,老化测试可以使元器件尽快在几十小时内渡过其常温下需
要工作多小时的早期失效期,而进入其相对稳定长达多年的偶然失效期。
同时由于生产工艺产生的电路隐藏缺陷也能被及时激活发现,老化测试具有测试标准严格的特点,产品在测试过程中在测试系统控制下按一定的流程工作,产品在测试时的工作状态与功能模块的参数需要实时记录下来,为了降低测试成本,实现测试的批量化,监测的实时化和响应的快速化,设计开发了本软件。
1.软件总体结构图:
上位机原理图:
下位机原理示意图:
2.软硬件结构图:
整体老化测试系统,由本软件与直流电源共同搭建而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上图中使用的电源型号为ITECH IT6720,老化控制软件为:产品老化智能控制系统。
下图是使用该测试系统在老化测试过程中,用户观察到的界面截图:
软件对LED老化的监测界面图
在此界面中,可以同时观测到16*32个通道的LED照明或背光产品的老化。
总共分为16组,每组可达32个通道,并用数组表示。
界面上每个方块代表一个通道,当该通道配置时,该通道方块呈灰色。
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运行状态,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清晰、简便、快速的观测到任何细微的变化。
通常来说,为了符合人们的习惯,
不同颜色所表示的功能如下:
灰色:已配置或运行停止
黄色:通讯失败
红色:运行发生错误
绿色:通讯及运行都很正常
在LED老化测试中选用此方案的优势:选用灵活配比的电源,结合支持多通道的老化监控软件,可实现同时对上百个LED的老化监控测试。
四.软件特点
1)操作简单,避免了老化测试系统的繁杂工作;
2)具有高精确度、稳定性强的特点;
3)可控制风扇工作,噪音小;
4)可以批量设定老化的值并可以检测每一个LED照明产品的工作状态;
5)可以自动记录数据,便于分析。
五.软件登陆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软件进行使用。
六.运行环境
硬件要求:
普通PC机
1GB以上内存
PII以上CPU
20G以上硬盘
软件要求:
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