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移动电子支付安全
基于RFID中间件技术的第三方小额移动支付平台研究

给 调 用 方
⑤ 数据 中心 : 各 个 分散 的终 端 网点 的数 据 进行 将
统 一处 理 ;
方
v rC nu Tme : nee ;/ 卡 次 数 返 回 给 调 用 a o sme i s itg r/ 扣
C nu Nu : c a ; 用方 传 人 o sme m ph r 调
口统 一 的 中间件 以实现对 卡 的扣 款以及 交易 数据 的上 传, 中间件将 扣款 、 数据通信 以及交 易安 全等 细节 对用
户屏 蔽 。 中间件 的设计详 见 4 2 .; ④数 据 汇总 : 非实 时后 台联 网 的情况下 , 端需 在 终
第 2 4卷
第 8 期
电 脑 开 发 与 应 用
文 章 编 号 : 0 3 5 5 ( 0 1 0 - 0 50 1 0 -8 0 2 1 ) 80 2 -3
基 于 RF D 中间 件技 术 的第 三 方小 额 移 动 支付 平 台研 究 I
The Re e r h o s a c n Thi d— r y M o ie Sm a l Am o ntPa m e a f r r pa t b l l u y nt Pl t o m Ba e n RFI M i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a e Te hn l g sdo D d e r c o o y
以根据 交易 信息 恢复 交易 数据 。如果 交 易信 息写入 失
败 , 提示用 户本 次 交易 不成 功即 可 。 则 ⑧ 在 正式 改 变 卡余 额 之 前 , 先保 存 本 次 交 易 到本 地 计算 机或 p s 备份 文件 。 o机 此 记 录写两 次 , 第一 次写 详细 交易信 息 , 第二 次在
基于RFID专用读写模块和IC卡的手机支付新方案的研究

低了商用门槛。一方面. 以非接触 I C卡为技术核心的一卡通技 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和成熟的应用行业如公交一 卡通、 校园一卡通等 . 刷卡消费在小额消费市场广为接受. 并且 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 在中国的现行制度规 定下. 除了银行及其相关单位之外 . 其他单位要发行带金卡在制 度上具有很大的障碍 由于这种模式的I 卡是独立的形态. C 可以 与原有的I C卡保持一致.同时还可采用原有的发卡流程和管理 流程. 更容易得到应用行业的认同, 从而达成业务合作的目 这 标。 样. 既能够保证移动支付业务的实施, 又能够兼顾已发卡方( 如公
RI FD技术的广泛使用 . R I 以 FD技术为基础的I C卡工程在中国
得到了广泛实施 . 如上海的交通一卡通已经发卡近2 0 万张. 0 0
结合的方案, 以更好地实现移动支付业务。
2 移 动 支 付 业 务 需 求 与 技 术 背 景
21 业务需求 .
在交通行业的 l 个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4 构成了典型和完
支付的一种主体方式
2 技术背景 . 2
手机钱包业务的实现方式分为2种:一是通过短信 、 P WA
中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在作为随身物品的移动通信设备上实 现小额的移动支付功能. 将大大方便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
着重研究如何将 R I ( FD 无线射频识别) 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
等远程控制完成支付; 二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支付。 目前 市面上已经推出的移动支付业务. 基本上是以前者为主.随着
国际上 .日 N rDC M 是推行手机钱包业务较为成功 本 oo o I r
目前, 移动支付的业务模式主要有 4种: 手机代缴费、 手机
基于RFID中间件技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Re e r h n hid— r y s a c o t r pa t m o l y e t o ba e o RFI bie pa m n m de s d n D t c e hno o y lg
Ch n Ho g e n
( h a g Tc nclIstt o oo c,H n zo,Z ea g 3 0 1 C ia Z e n eh i ntu fEcn mi i f a ie s a ghu hj n 1 0 & hn ) i
p y ntp o es a e h p o e a me r c s fc s t e rblm o a k f ce t f lc o rdi .Th ie o hr — r m o i p y n s rs ne i hs ril.Co i d e d a f tidpat y bl a me t i pe e td n t i e atce mbne
()提供必要的安全机制 ; 2
地弥 补以往远程支付 方式的不足 , 推动整个 移动 电子商 务的进
一
()对上层应用提供易使用 的结构化 的接 口 ; 3 ()支持不 同R I 4 FD硬件设备 , 屏蔽底层硬件异构 ;
()由于手机 平 台的移 动特 性 , 5 中间件 可根据 环境调 整 内 部状态 以反映这些 变化 ;
体 系结构 , 并对该体 系结构 下数据 交易的安 全性作 了相应分析 。
关键词 :R I E D;移动 支付 ;中间件 ;第三方支付
中图分类号 : P 0 . T 3 2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6 8 2 (0 )9 0 - 2 1 0 — 2 82 1 0 — 1 0 2
步发展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电子收费与支付系统行业分析报告2012

2012年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电子收费与支付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概述 (4)二、行业管理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5)(1)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5)(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5)(3)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 (6)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三、非接触式IC 卡自动收费系统行业的市场情况 (8)1、非接触式IC 卡自动收费系统的构成和分类 (9)2、非接触IC 卡自动收费系统的主要应用市场 (10)3、非接触IC 卡自动收费系统的主要参与企业 (11)四、细分产品和服务应用行业的市场情况 (13)1、轨道交通AFC 系统领域 (13)(1)概述 (13)(2)行业竞争格局 (23)(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2)2、城市通卡自动收费系统领域 (34)(1)概述 (34)(2)行业竞争格局 (41)(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3)3、RFID 物品识别与物流管理系统领域 (44)(1)国际RFID 应用现状 (45)(2)跨国企业应用RFID 于零售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主要发展方向 (47)(3)我国RFID 应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RFID 应用市场之一 (47)(4)我国RFID 应用发展战略目标 (49)五、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50)1、上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50)2、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51)上海华虹计通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电子收费与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专业从事非接触式IC 卡自动收费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销售和服务及相关终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业务和产品包括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城市通卡自动收费系统(主要包括城市公交一卡通收费系统、其他基于RFID 的电子收费系统)、RFID 物品识别与物流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读写机具等终端产品。
NFC一卡通专用SIM卡【RFID

NFC一卡通专用SIM卡【RFID包、钥匙是时下人们最常随身携带的三样东西,而未来,手机将同样具有支付和个人身份识别功能。
这样,人们只要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就行了。
通过基于移动RFID的移动一卡通技术,就可以实现手机SIM卡与用户银行信用卡的绑定,完成绑定后,用户只要在安装有专用POS机的商家处,即可用手机完成刷卡结账。
出门忘记带钥匙,是人们遇到的尴尬事情之一。
你可能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在门前轻轻一晃,门就自动打开了。
其实,这也是基于移动RFID技术实现的移动一卡通应用之一。
这种应用是将个人身份识别信息集成到手机SIM卡中,当使用者的手机通过门禁识别系统时,就可以将身份信息由手机传递到系统中,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身份权限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概念手机一卡通(RFID-SIM一卡通)是将无线射频模块嵌入到手机SIM卡中,从而使SIM卡同时具有射频识别卡的功能,使手机可以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感应式数据交换。
这样,用户不必更换手机,除了原来的SIM卡通讯功能外,还能实现各种支付操作及身份认证。
RFID-SIM卡是双界面智能卡(RFID卡和SIM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是一种新的手机SIM卡。
RFID-SIM卡既具有普通SIM卡一样的移动通讯功能,又能够通过附于其上的天线与读卡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从而将功能扩展至非典型领域,尤其是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认证功能。
目前RF-SIM移动支付(又称手机支付)方案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国际相关机构、组织也已经开始关注中国掌握的此项核心通信技术。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在全国进行大面积的试点,其中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等的应用颇为广泛,深圳、广州、湖北、湖南等个别地区的公交和地铁已经开始试点。
一直被外界盛传放弃RF-SIM的中国移动也明确澄清不会放弃2.4GHz手机一卡通技术。
分类方式手机一卡通在国内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NFC:把一卡通功能集成在手机上,通过WAP的通讯与SIM卡通讯,频率13.56M;贴片:在手机后面贴上一个异型卡或使用手机挂链(挂链是一个异性卡),频率13.56M;SIMpass:在原来的SIM卡上贴上一个天线或订制带有天线后盖的手机,频率13.56M;SOSIM:使用的SIM卡是订制的,带有RF功能,频率433M;RF-SIM/RF-UIM:使用的SIM/UIM卡是订制的,带有RF功能,频率2.45G。
电子支付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电子支付系统的研究和应用1. 电子支付系统概述电子支付系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信设备进行交易支付的新型支付方式。
随着电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支付系统包括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射频支付等多种形式。
2. 电子支付系统的优缺点电子支付系统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节约时间和成本等。
同时,电子支付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资金安全隐患、技术风险、系统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 电子支付系统的分类及应用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网上业务的服务平台,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可以完成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理财投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独立于银行和商家之外的第三方机构,通过与银行和商家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提供在线支付、预付费卡、代扣费等支付服务。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一种以移动电话为核心技术,以移动通讯网络为基础,实现移动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
包括基于短信、WAP、无线应用协议的支付方式,以及使用NFC等近场通讯技术的移动支付方式。
射频支付:射频支付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的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用户只需将IC卡或手机等设备靠近读卡器即可完成支付。
4. 电子支付系统的技术特点电子支付系统技术特点包括互联网技术、安全技术、第三方支付技术、手机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等。
其中,安全技术是电子支付系统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数据加密、风险管理、反欺诈机制、身份认证等技术。
5. 电子支付系统的应用前景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电子支付系统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6. 电子支付系统的创新发展电子支付系统的创新发展包括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多个方面。
基于RFID移动支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引言 (2)1.1、移动支付的现状及前景 (2)1.2、课题研究的意义 (2)1.3、系统结构框图 (2)2、Mifare 1 S50卡 (3)2.1、Mifare 1 S50卡工作原理 (3)2.2、MF1卡的特性和存储结构 (3)2.3、MF1卡的控制属性 (4)3、读写器的设计 (7)3.1、MF RC522概述 (7)3.2、引脚说明 (7)3.3、特性和功能框图 (9)3.4、读写器硬件电路 (10)4、嵌入式系统 (12)4.1、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 (12)4.2、S3C2440A的简介 (13)4.3、S3C2440A硬件电路 (13)4.4、开源Linux的移植 (14)4.5、SPI驱动和wifi移植 (14)5、系统软件设计 (15)5.1、系统的软件流程 (15)5.2、读写器的操作程序 (16)5.2.1、数据传输指令 (16)5.2.2、验证指令 (17)5.2.3、读写块操作 (17)5.3、服务端程序 (18)5.4、客户端程序 (19)5.4.1、读卡操作演示 (21)5.4.2、充值操作演示 (22)5.4.3、扣费操作演示 (24)6、总结 (25)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8)基于RFID移动支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陈福林摘要:本设计将ARM、linux的嵌入式技术与RFID技术相结合,对于实现移动支付终端的低功耗、便携式和网络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首先是采用MF RC522芯片设计与制作读写器,实现对Mifare卡的读写操作;其次是使用S3C2440A芯片和linux 搭建嵌入式系统,作为各模块沟通和处理的枢纽;最后是运用开发软件编写服务端和MFC、Qt界面客户端的程序,使得各模块通过SPI和wifi通信的方式协同工作。
结合实物和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实现了一个性能稳定和使用灵活的可移动终端系统。
关键词:移动支付;RFID;ARM;linux;wifi;Mifare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payment terminalbased on RFIDAbstract: This design combined RFID technology with embedded technology of ARM、Linux,that will have a special meaning in achieving low-power,portable and networking of the whole system. First, using the MF RC522 chip to design and making the reader, to realize the read-write operation for Mifare card; Second, using the S3C2440A chips and Linux kernel to construct the embedded systems, which serves as the communicating and the processing hub of every module. Finally, using the developed software to write the server and MFC、Qt interface client program makes every module working together by way of SPI, network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Combining material object with software designing, producting and debugging, achieving a flexibl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mobile payment terminal.Key words: mobile payment; RFID; ARM; Linux; wifi; Mifare1、引言1.1、移动支付的现状及前景移动支付作为支付手段的一种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消费者可以不必携带巨额资金去消费,不用担心资金丢失被盗等安全性问题。
浅析移动电子商务支付安全及对策 大纲1

题目:浅谈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及对策大纲如下:第一章前言(概述现在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及数据)第二章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趋势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二、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1.不限时间空间(即随时随地)2.用户规模大、终端多3.服务个性化(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个性化服务)4.信息更新快、丰富5.移动支付方便快捷三、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1.无线应用协议(W AP)2.GPRS3.移动IP4.蓝牙5.3G6.WIFI7.WPKI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章移动支付的发展与趋势一、移动支付的概念二、移动支付技术1.远程支付技术①短消息(SMS)②无线应用协议(W AP)③交互语音应答(IVR)④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SSD)⑤客户端(K-Java等)⑥WIFI2.现场支付技术①红外②蓝牙③无线射频识别(RFID)三、移动支付的分类1.支付金额2.支付地点3.账号类型第四章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一、安全缺乏保障1.无线通信网络2.移动终端3.软件病毒4.垃圾信息5.钓鱼网站二、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三、网络的带宽及延时性问题四、业务范围不大五、移动支付缺陷(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问题)六、用户的安全意识第五章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需求一、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1.窃听(移动终端加密能力)2.终端窃取与假冒3.重传交易信息4.中间人攻击5.交易抵赖6.拒绝服务二、移动支付的安全需求1.真实性2.完整性3.机密性4.抵赖性5.鉴别性6.消息的及时性7.支付记录可查性第六章移动支付流程第七章移动电子支付的安全防范1.移动终端的安全2.用户与SP(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安全通信3.用户与银行之间的安全通信第八章优化现阶段的支付安全水平1.构建安全的电子支付产业链2.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3.加强电子支付监督管理机制4.构建诚信的社会信用环境第九章结论。
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

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1. RFID技术的原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RFID标签:RFID标签是由芯片和天线构成的,可以与读写器进行无线通信。
它可以存储和传输数据,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寸,如袖珍标签、卡片标签和封装标签等。
2.读写器: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
它可以向标签发送指令,读取标签中的数据或向标签写入数据。
读写器可以连接到计算机或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3.中间件:中间件是RFID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它负责与读写器通信,并将读取到的数据传输给上层系统进行处理。
中间件可以提供对标签的编码、库存管理、定位跟踪等功能。
RFID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识别。
标签中的芯片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电磁信号后,获取其中的指令或数据,并通过无线电波回传给读写器。
2. RFID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2.1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和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通过在货物和包裹上附着RFID标签,可以实时跟踪物品的位置和状态。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读取标签信息,准确了解货物的流向和运输过程。
这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整体供应链的可视性和管理能力。
2.2 资产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通过将RFID标签粘贴在资产上,可以实现对资产的追踪和管理。
当需要查找或盘点资产时,只需使用读写器扫描标签,就能获得相关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电子支付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子支付领域。
将RFID芯片嵌入银行卡或手机中,用户可以通过靠近支付终端,实现快速的非接触式支付。
这不仅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还减少了交易时间,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
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1.1产品名称手机钱包1.2产品标识1.3产品亮点➢时尚让用户成为刷“机”一族➢安全为用户提供良好安全保障➢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快捷➢快捷随时随地消费,迅速完成支付1.4产品简介手机钱包业务是指中国移动开发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小额电子钱包业务。
用户办理该业务后,即可利用手机在中国移动合作的商户进行POS机刷卡消费用户开通手机钱包业务后,在中国移动营业厅更换一张手机钱包卡(支持RFID功能的专用SIM卡),则可以使用手机在布放有中国移动专用POS机的商家(如便利店、商场、超市、公交)进行现场刷卡消费。
轻松支付,随机消费1.5适用用户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客户1.6增加“服务提供商”描述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1.7增加“业务有效期”描述业务有效期:长期有效1.8增加“特色功能”描述(1)时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使用最潮流的移动支付方式购物,让手机钱包用户成为时尚的刷“机”一族。
(2)安全:中国移动为手机钱包用户的购物提供了良好安全保障,使用户可以在中国移动任何一家合作商户场所放心消费。
(3)快捷:使用手机钱包可实现随时随地刷“机”消费,迅速完成支付,让手机钱包用户和排队说“再见”。
(4)方便:开通手机钱包业务即可享受商场、超市、公交、影院等刷“机”消费,缴话费等服务,携带方便,使用快捷。
(5)实惠:开通手机钱包业务即可享受与中国移动合作商户的各类优惠,给手机钱包用户带来更多的实惠。
(6)价值:使用手机钱包业务,中国移动将竭尽全力为手机钱包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1.9业务办理及退订网站办理办理方式:无退订方式:无短信办理方式:无退订方式:无Wap营业厅办理方式:无退订方式:无10086办理方式:无退订方式:无沟通100服务厅办理方式:客户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和手机到移动营业厅申请开通。
详情请致电10086或咨询当地移动营业厅。
退订方式:客户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和手机到移动营业厅申请退订。
(1)手机钱包账户销户必须在营业厅完成。
RFI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RFID技术简介1.RFID。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2.RFID的发展。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看,RFID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此后,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RFID 电子标签、多RFID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技术与产品已经产生并走向应用。
3.RFID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当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时,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4.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至少应包括读写器和RFID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统称为RFID电子标签),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
RFID 系统的构成随具体的应用过程、目的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RFID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组成。
5.RFID的特性。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移动支付很美好 但基于SE、HCE的NFC支付的安全更加重要

在商场,挑选完商品后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付钱啦!”没错!在挑选完商品后,我们需要拿出钱包、打开、掏钱、支付,或者拿出钱包、打开、取出信用卡、刷卡支付,再或者拿出手机、刷手机支付。
美好的移动支付!美好的移动支付?等下,手机?刷手机支付?没错,确切的说,是刷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也就是所谓的“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
百度百科上对NFC的解读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其实,使用拥有NFC功能的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在日本,NFC 移动支付产业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手机就是他们的钱包。
去商场,刷手机买衣服;到影院,刷手机买门票;在餐厅,刷手机来买单……刷、我刷、刷刷刷——没钱了!这意味着你的手机钱包被刷爆了,但也可能是你手机钱包里的钱被人给偷光了。
移动支付很美好,移动支付的安全更头疼。
实现近场支付的软硬双模式如今的移动支付(近场支付)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卡模拟方式来实现支付,即SE方式和HCE方式。
安全模块SE(Secure Element)是一种基于硬件的卡模拟方式,能够提供对敏感信息的安全存储,并为交易事务提供一个安全的执行环境。
NFC芯片将从外部读写器接收到的命令转发到SE,SE进行处理后,再通过NFC控制器回复。
HCE(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即基于主机的卡模拟方式。
HCE方式不需要SE安全模块,由在手机中运行的一个应用或云端的服务器完成SE的功能,也就是说NFC 芯片所接收到的数据会由操作系统发送至手机应用里,或者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中来完成交互。
无论是本机应用还是云端服务器都绕过了手机内置SE的限制。
基于RFID—SIM的手机校园一卡通支付方式设计

功能 , 根 据学生 的 R F I D — S I M 号码直接将信息 通知到学生个人 , 不 再需
要班长代为通知提高 了办事的效率节约了时间。
5 . 手机一卡 通网上挂失功能 。大学生活 中校 园卡的丢失会 给我们 造成 经济损失 。有 的学生 在捡到校 园一 卡通的时候不及 时归还失主还 拿他 人 的校 园一卡通进 行消费 。而且 , 校 园一卡通 的挂失等受地 点和
基础。2 0 0 1 年, 中国通信公 司在深圳 试点将 手机支付 与 彩 票投注相 结
上 下班通过手
职工的 R F I D — S I M全部实 名制 , 记 录 了学生 和教 职工 的信 息 。学校可 以使用签到机 通过工作站 与校园网的手机一 卡通平 台进行连 接。 另一
移动运营 商做为平 台供商 家和客户使 用 , 移 动运 营商 可以向商 家
征 收小额的费用来 维持 日常运 行所需成本 。 这套方案 中缺少 金融机构 的介入 , 不适 合商 家和顾客 间进行大 额 金 钱的流通 。所 以顾 客和商 家在进行 交易 的时候 , 只能进 行小额商 品
的交易。 三、 手 机校 园一卡通 支付方式设计
合, 标志着手 机支付在 中国发展 的开端 。2 0 0 8 年, 中国 3 G手机 的正式 推出 , 为手 机支付发展带 来了一个新 的机遇 。 3 G手机推 出使手 机支付 应用领域 不再 仅仅 局限于彩 票投票 、 话 费充值等 小额支付 。手机支 付
应用领域 随着 3 G手机 推出得 以在各 行各业 中应用 。 二、 基于 R F I D — S l M 的支付方式 设计 S I M卡 可以 与 R F I D卡相结合 , 合成 R F I D — S I M 芯片卡 , 顾 客可 以 在移动 运营商 的营业 厅办理 R F I D — S I M 卡。 R F I D 一 5 I M卡将 F R I D芯片 与S I M卡相结 合的方式 , 使5 I M具有 了射频 识别功能 。“ R F I D — S I M通 过射频 信号 自 动识 别 目标对象 并获取相关数 据, 数据交换方 式采用无 源方式 进行, R F I D把读 写器发射 的射 频能量转化成 电能完成 安全 的数 据交互 , 并具有全 天候和防碰撞 的应用特点 ” 。 所以顾客 , 不需 要在 向移 动运 营商发送 信息 , 顾 客安装 了 R F I D — S I M 只需要 将手机 放置 于 p o s 机上 , 直接从手机 账单 中扣 除相应的费用 。费用将直接传 给商家。
射频识别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身份验证和支付方式,正逐渐在电子支付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数据传输和识别的技术。
它通过将信息存储在微型芯片中,并将该芯片嵌入到标签或卡片中,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识别。
在电子支付中,射频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快速、安全的支付过程。
首先,射频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身份验证。
传统的支付方式通常需要用户输入密码或签名来验证身份,但这种方式存在着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而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将带有RFID芯片的支付卡或手机靠近读写器,系统便能够自动识别并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减少支付过程中的风险。
其次,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无接触支付。
在传统的支付方式中,用户需要将支付卡插入POS机或者通过磁条刷卡的方式进行支付。
而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使用户只需将带有RFID芯片的支付卡或手机靠近读写器,便能够完成支付过程。
这种无接触支付方式不仅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还能够减少支付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失误,提高支付的准确性。
此外,射频识别技术还可以用于实现移动支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在手机中嵌入RFID芯片,用户只需使用手机靠近读写器,便能够完成支付过程。
这种移动支付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减少用户携带多张卡片的负担,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然而,尽管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隐患。
首先,安全性问题是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特性,黑客有可能通过窃取RFID芯片中的信息来进行非法支付。
因此,如何保护RFID芯片中的信息安全,成为了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普及程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电子标签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使用方法介绍

电子标签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使用方法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支付的普及,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重要目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电子标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支付系统中,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更安全、更方便的支付体验。
本文将介绍电子标签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使用方法,包括其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
首先,电子标签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无线通信和电能传输来实现信息的读取和存储。
电子标签可以将数字信息嵌入到微型芯片中,并将其与天线连接,使其可以无线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电子支付系统中,消费者可以将电子标签与其支付账户连接,以便在购物时进行支付。
电子标签在电子支付中的第一种使用方法是作为支付卡片。
消费者可以将电子标签储存在其手机、腕带或钱包等物品中,并在需要时将其靠近支持电子支付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会读取电子标签上存储的支付信息,并进行支付验证。
这种使用方法使得消费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支付卡片,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除了作为支付卡片,电子标签还可以作为身份认证的工具。
消费者可以将其个人信息存储在电子标签中,并将其与其身份证明文件、驾驶执照或护照等进行关联。
在进行电子支付时,商家可以通过读取电子标签上的身份信息来验证消费者的身份,从而防止支付欺诈和诈骗行为的发生。
这种使用方法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减少了身份盗窃和支付风险。
此外,电子标签还可以用于交通支付。
例如,某些城市的公交系统和停车场可以通过读取汽车上的电子标签来进行支付。
消费者只需将其汽车与电子标签关联,当汽车进入公交或停车场时,系统会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上的支付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扣费。
这种使用方法减少了现金支付的需求,提高了交通支付的效率和方便性。
最后,电子标签技术还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零售行业。
商家可以将电子标签嵌入他们的产品中,以便在购物时进行自动扫描和支付。
消费者只需将购买的商品放置到支持电子标签识别的设备上,系统会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上的商品信息和价格,并完成支付过程。
AFC解决方案

AFC解决方案背景介绍:自动售票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简称AFC)是一种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的电子支付系统,旨在提供便捷、高效的票务管理和乘客支付方式。
AFC解决方案旨在解决传统票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排队购票、找零困难、票据管理等,提供更便捷、快速的乘车体验。
一、AFC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FC解决方案是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一种综合应用方案。
通过将RFID芯片嵌入乘客的智能卡或手机等设备中,实现乘客刷卡或移动支付的方式完成乘车支付。
AFC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乘客智能卡或手机:乘客可以选择将RFID芯片嵌入智能卡或手机中,作为支付工具和乘车凭证。
2. 读卡器设备:在公交车、地铁站或其他交通枢纽中设置读卡器设备,用于读取乘客智能卡或手机中的RFID芯片信息,并完成支付和乘车验证操作。
3. 支付系统:AFC解决方案需要与支付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乘客支付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支付系统可以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进行集成,确保支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管理系统:AFC解决方案还需要具备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用于对乘客乘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AFC解决方案的优势和特点:AFC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票务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 便捷快速:乘客只需刷卡或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无需排队购票,大大提升了乘车效率和便利性。
2. 安全可靠:AFC解决方案采用RFID技术进行支付和验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防伪能力,有效防止票据伪造和盗刷等问题。
3. 灵活多样:乘客可以选择将RFID芯片嵌入智能卡或手机中,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支付,增加了支付方式的灵活性。
4. 数据统计和分析:AFC解决方案可以对乘客乘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优化线路规划和运营管理。
列举出两个威胁rfid应用系统安全的实际例子

列举出两个威胁rfid应用系统安全的实际例子
1. RFID信号干扰:RFID系统使用的无线信号可以被干扰或被屏蔽。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个漏洞,通过放置RFID干扰器或屏蔽器来阻止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
这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识别标签,或者将错误的标签与错误的物品匹配,造成严重的数据错误和操作障碍。
2. 未加密的数据传输:RFID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的,这意味着数据可以被窃取或篡改。
未加密的数据传输可能导致攻击者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商业数据或其他机密信息。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各种欺诈行为,例如窃取信用卡信息或者进行电子支付诈骗等。
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例如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会被窃取或篡改。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使用方法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射频识别技术(RFID)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电子支付。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支付方式,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便利。
本文将探讨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使用方法,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识别的技术。
它通过将芯片和天线嵌入到支付设备中,实现与读写器的无线通信。
在电子支付中,消费者只需将带有射频识别芯片的支付卡或手机靠近读写器,即可完成支付过程,无需插卡或输入密码。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是传统的支付卡,如信用卡和借记卡,可以嵌入射频识别芯片,使其具备非接触式支付功能。
此外,近年来,移动支付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通过在智能手机中嵌入射频识别芯片,消费者可以使用移动支付应用进行支付,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二、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优势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非接触式支付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和速度。
消费者只需将支付卡或手机靠近读写器即可完成支付,无需插卡或输入密码,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其次,射频识别技术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
射频识别芯片内置了加密算法,可以对支付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防止信息被窃取。
此外,射频识别芯片还具备防伪功能,可以防止支付卡被复制和盗用。
另外,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多种支付方式的整合。
通过在智能手机中嵌入射频识别芯片,消费者可以将多张支付卡绑定到手机上,实现一机多卡的支付功能。
这样,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提高了支付的灵活性。
三、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挑战尽管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支付中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安全性问题。
射频识别芯片虽然具备加密和防伪功能,但仍然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黑客可以通过窃取射频识别芯片的数据,进行盗刷和伪造支付。
其次是技术标准的不统一。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标准还不够统一,不同的支付系统采用的射频识别芯片和读写器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限制了射频识别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行业电子支付技术3

电子行业电子支付技术31. 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支付技术在电子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子支付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支付功能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支付的速度和便利性,还可以保障支付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本文将对电子行业中的电子支付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2. 电子支付的发展历程电子支付作为一种现代支付方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最早的电子支付技术是基于信用卡和借记卡的磁条支付,随后发展出了芯片卡支付和近场通信支付。
目前,移动支付成为了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3. 电子支付的主要技术3.1 非接触式支付技术非接触式支付技术是一种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实现支付的方式,用户只需将设备靠近POS机或读卡器,就可以完成支付。
非接触式支付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蓝牙支付和NFC支付等技术。
这些技术具有支付速度快、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3.2 二维码支付技术二维码支付技术是一种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支付的方式,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扫描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完成支付操作。
二维码支付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平台,具有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3.3 生物识别支付技术生物识别支付技术是指通过识别用户身体特征实现支付的技术,主要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声纹识别等。
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具有高度安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能有效防止支付中的欺诈和风险。
4. 电子支付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电子支付技术相比传统支付方式具有以下优势:•便捷性:通过电子设备即可完成支付操作,无需携带现金或刷卡。
•快速性:电子支付可以实现实时支付,让用户享受到更快速的支付体验。
•安全性:电子支付系统借助各种加密和识别技术,保障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隐私保护:电子支付系统可以通过隐私保护技术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隐私。
4.2 挑战电子支付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安全性风险:电子支付系统容易被黑客攻击,支付信息的泄露和支付交易的欺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射频识别技术在的手机支付技术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在的手机支付技术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的角色和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保障通信畅通,而是走向多用途、多功能,手机也将成为人们的信息终端和载体。
基于RFID 的手机支付技术是一项以手机为载体,可以实现移动支付、身份验证、一卡通等多种应用的技术。
手机作为载体,结合了非接触式卡的多种应用,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多种服务,丰富了各方产品和服务的内涵,使各方以便利、高效又较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已有和创新的产品及服务。
1 射频识别技术1.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技术,它是通过磁场或电磁场,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 应用系统包括标签、读写器和RFID 应用平台三大部分。
其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图1 RFID 系统构成图1.2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 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由于具有非接触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高速移动物体识别等特点,RFID 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均有较为成熟且先进的RFID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
RFID技术
19.2.1 RFID系统组成
一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RFID标签、阅读器、后台数据库, 它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系统。 RFID标签,简称Tag,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的,根据标签的能 量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被动式标签、半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 阅读器,即Reader,一般有手持式或固定式,也是一个带有无线收 发功能的设备,以RFID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 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及后向散射耦合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 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的大多则采用第二种方式。 后台数据库,用于储存标签的相关信息。通过扫描标签,阅读器可以 得到RFID标签的相关信息,如ID或MetaID,阅读器通过连接访问数据 库进行查询,可以从后台数据库中查证该标签是否为系统中的合法标签, 并进一步得到附着标签详细信息Info(ID)。
19.3.1 RFID的安全隐患
19.3
19.3.2 RFID安全机制
RFID安全
1.物理安全机制 使用物理方法来保护RFID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类: 1) “Kill命令机制”采用从物理上毁坏标签的办法来防止标签信息 泄露。一旦对标签实施了Kill毁坏命令,标签便不可能再被重用。 2) “静电屏蔽”通过对标签进行屏蔽,使之不能接收任何来自标签 读写器的信号,达到保护的效果。但是此方法需要一个额外的物理设备, 如法拉第网罩,既造成了系统使用的不便,也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3) 阻塞标签法,是在标签上设有专门的隐私比特,来保护用户隐私。 当隐私比特为0时,任何阅读器都能对它读写;当为1时,标签就处于隐 私状态。如对于商场的商品管理,在运输、储存时,隐私比特都置为0, 方便管理,而在消费者购买之后,隐私比特置为1,可以保护用户的购买 隐私。 4) “主动干扰”机制是标签用户通过一个设备主动广播无线信号来 阻止或破坏附近RFID读写设备的操作。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干扰到合 法的RFID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其他的无线电信号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法 律问题。
19.3
2.基于密码的安全机制
RFID安全
与基于物理方法的硬件安全机制相比,基于密码技术的软件安全机制则受到人 们更多的青睐。 1) 基于Hash函数的方法 Hash-Lock方案基于单向Hash函数,使用metaID隐藏标签的真实ID,但 该方案没有采用动态ID刷新机制,攻击者可追踪标签,并进行重放攻击。 2) 基于LPN的认证方式 HB族安全协议占用资源小为低成本的RFID的安全应用带来了希望,但现有 的协议仍然不够完善,其在安全性问题上仍要进一步提高。 3)基于传统对称密钥方法 基于DES,IDEA算法的认证协议较少被提出,这是因为虽然对称密钥算法的 计算速度比公钥算法快很多,但是对于在资源受限设备上应用来说,其计算和存储 的开销仍然很大,所以研究人员对传统的对称密码算法的实现进行研究,设计轻量 级的DES或IDEA算法,Poschmann等于2007年提出基于DES改进的DESL (DES Lightweight extension)的设计方案,相比于AES在RFID上的设计, 只要45%的芯片资源,同时其执行消耗时间仅需AES的14%。 4) 基于公钥的方法 RFID标签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较少有人使用公钥密码体 制设计RFID安全协议。但在近几年,随着对如ECC、NTRU这些相对轻量级公钥 算法研究的深入,不少专家学者也开始考虑将NTRU算法应用到RFID上。中国移 动通信公司在其推荐的基于RFID的RF-SIM卡上,采用了内置的PKI算法引擎, 支持RSA等数字签名算法,但市面价格大概为120元,这样的高成本限制了RFID 的应用,包括类似移动电子支付这样的应用。
19.2
பைடு நூலகம்
RFID技术
19.2.2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的 磁场范围后,被动式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 息,而主动式标签可直接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与阅读器进行信息交互,阅读器读取 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如图。
19.4
基于RFID的移动电子支付安全
目前移动电子支付主要分有三种形式: 1) 基于WAP网络平台的网上银行交易; 2) 采用STK菜单通过短信方式的手机话费支付; 3) 基于RFID,通过手机终端与POS机进行的短距离通信,可以采 用手机话费支付形式或通过SIM卡与个人银行帐户绑定的形式进行交易。 基于RFID形式的刷卡交易简单易用,无须通过WAP,SMS形式要 通过繁琐的手机输入操作,但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RFID设备 本身的安全性问题,由于其资源受限,计算能力较弱,难以加入强度较高 的复杂的安全算法,这对移动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 中国移动推出的RF-SIM卡,支持DES,3DES,RSA算法并内置PKI算法 引擎但这对设备带来安全的同时,成本上的消耗是之前SIM卡的5倍左右, 这将会使得RF-SIM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限制。 相比于RFID系统,移动支付还需要考虑以下安全问题: 移动终端接入支付平台的安全,包括用户注册时,签约信息是否能安 全传递,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系统时,其间传递的数据如签约用户名、 签约密码等是否能得到安全保障。 支付平台内部数据传输的安全,即支付平台必须保证内部各模块之间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支付平台数据存储的安全,这涉及到签约用户的机密性的银行卡账户、 密码、签约用户名、签约密码等的安全性,一旦泄露将对用户造成不可估 量的损失。
19.5
总结
近年来电子支付的发展之迅速通过前面的数据大家可以有目共睹,而移 动支付做为一个新型的支付手段,也已经从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都已联合推出基于RFID的移动支付技术,以便更好 的抢占移动支付的市场,如中国银联的手机SD卡的NFC技术,中国移动的 RF-SIM,中国电信的SIMPass卡,中国联通的基于SWP标准的NFC技 术。这不仅使基于RFID的移动支付的标准化增加了难度,也为移动支付平 台对各种支付技术标准的兼容及建立于标准之上的安全协议技术的统一带来 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设计基于RFID应用的轻量级的密码算法及安全协议以满足移动支 付的安全需求,吸引用户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议题,这将有待于专 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19.3
RFID安全
RFID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安全隐患,具体有如下几种: 假冒、窃取、 隐私泄露、位置跟踪、重放、拒绝服务攻击等。 假冒,通过假冒RFID标签的电子产品编码EPC进行伪造,从而扰乱 正常的RFID系统; 窃取,由于RFID系统中的很多时候是通过无线进行信息传输的,因 此就存在信号可能会被窃取的危险,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个体系的安全; 隐私泄露,RFID电子标签中所包含的信息关系到消费者的隐私,这 些数据一旦被攻击者获取,消费者的隐私权将无法得到保障; 位置跟踪,非法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设施对标签的进行跟踪,从 而了解设备的行动路径; 重放攻击,在重放攻击中,有效的RFID信号被中途截取,并将其中 的数据保存下来,这些数据随后被发送给阅读器,在那里不断地被“重 放”。由于数据是真实有效的,所以系统就会以正常接收的方式来处理这 些数据。 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噪声信号使得RFID通信造成射频阻塞(RF Jamming),或是对基于变化ID的RFID认证系统进行攻击,造成标签 和阅读器两端的ID不相同,使得RFID标签无法正常访问。这两种RFID 系统攻击方法都能使RFID系统失效。 移动RFID系统比RFID系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安全与隐私的挑战, 因此必须要设计新的适合于移动RFID系统的安全认证协议,来满足用户 对安全和隐私的需求。
无线通信安全 —理论与技术
第十九章 基于RFID的移动电子支付安全
19.1
概述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 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电子支付分类如图。 网上支付即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在 淘宝、京东商城的网上购物,通过支 付宝、财付通、网上银行等形式进行 的支付手段。 而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指使用移动 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 种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 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 而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电子支付,如中国移动推出RF-SIM卡,只需一张具有 RFID功能的SIM卡就能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其内置了PKI算法引擎、支付RSA等数 字签名算法,可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但在RFID标签这种资源受限设备上要集 成上述的密码算法,在成本方面比较可观,据估计,市面上原来一张普通SIM卡为20 元,而一张具有安全性RFID功能的SIM卡要120元。 综上所述,基于RFID与手机卡相结合的移动支付技术前景十分可观,但安全性 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先介绍RFID技术,通过分析RFID本身的安全性,进一步讨论基于 RFID的移动电子支付安全,并对移动支付的前景进行展望,最后对适用于移动支付 领域的安全机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