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汉
唐
直
曲
辕
辕
犁
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1.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民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地区。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出现;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撰写、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的比较1.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19 人教课标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什么是手工业?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 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 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自新石器时代开始, 手工业彻底与农业分离,成为相当独立的生 产门类。当时的手工业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 活息息相关的,主要是生产工具、生活器皿 的制造等。中国古代手工业素以发达著称, 居世界领先地位。
一、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2、夏、商、西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1)官营:政府直接经营,满足官府与军队需要,不
与市场联系; 大作坊生产、工匠优秀、原料上等、不计成本、 产品精美。 (2)民营:供民间消费,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 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 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
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 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 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粗放经营——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 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粗放经营——精耕细作 1、耕作工具:汉朝耧车、耦犁;隋唐曲辕犁
耧机(l架óu)牵也引叫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抑制土地兼并
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
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 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
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
C项。
解析 答案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
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
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
农
压制商人势力,
同 期,贯穿
响农业生
抑
以维护封建统治
点 于整个封
产,甚至
商
建社会
危及政权
场进行严 格的监管 和控制, 对商人地 位和势力
发展有利,对 农业文明的成 就有一定影响; 后期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和
统治
进行压制 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然
起到了一定的
经济的自给自
自卫作用,但
足特点所决定
重点阐释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 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 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 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

古代手工业三种形态的比较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 经营,集 中的大作 坊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武器军用品 不在市场 等供官府使 流通 用
民间消费的 在市场流
产品
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 供自己消费 剩余部分
业
和缴纳赋税 出售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突出成就
原始社会:开始出现 冶铜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不利影响是很显著的。 (2)政府政策:我国古代有很多朝代对商业的限制非常严格,历代封
建王朝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自然灾害:历史上黄河改道等自然灾害也对商业发展产生了不利
的影响。 (4)其他方面: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广大农民的贫困,影响到普通民众
的购买力等。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一、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 (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精耕细作,努
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 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 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二、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繁荣原因: (1)国家政局:封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府政策: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带来了海外贸易的
2014年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试说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新增);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主要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战国时期:①李冰——都江堰(秦国拥有);②郑国——郑国渠;(秦国拥有)两汉时期:①关中“井渠”(坎儿井)②王景治黄(东汉)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灌排工具改进】:春秋:戽斗、桔槔三国:翻车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宋代的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①春秋时期,铁犁牛耕使用,出现许多私田。
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②战国时期,新兴地主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2)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各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影响: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级分化。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明
清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

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
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
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
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
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
解答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 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进行属性上的界定,即 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排除。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进行量度上的界定, 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 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的发展
-
商周
春秋战国
粟、稻、黍、稷、 培土、沤制肥料、 犁(少量青铜农具) 麦、桑、麻 治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耦犁,出现犁壁 - 曲辕犁 -
代田法、一年一熟 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 -
- - - -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明清
-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坊市制度
海禁
闭关锁国
清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典例分析 要用作 A.农具
(2017· 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 B.礼器 √ C.食具 D.货币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含义: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
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 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 发展。
“重农抑商”
时期 3.表现: 措施内容 作用影响
商鞅变法首倡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强了秦国国力,为后来 战国 (具体内容略) 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武帝的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 西汉 政策: (具体 大贾的势力,有利于物价 内容略) 和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
固守重农抑商 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明清 政策:明太祖;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雍正帝;实行 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专卖制度。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
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的封闭性。 (2)思想原因以天朝大国 自居,虚骄自大。(3)统治需要对付海上敌 对势力和反政府武装,巩固封建统治;反对西 方殖民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2.史实(1)明初颁布“海禁”令:人们不得擅自 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 进行。(2)清初①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 自出海;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 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
3.含义:严格禁止出海和对外贸易,而非禁绝 对外交往。清朝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评价:(1)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2)消极影响妨碍海外 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二、非选择题
18.(1)重农抑商。商鞅首倡。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禁止官民私 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广州“十三行”。 (3)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二者都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曲折: 产生:19C六七十年代,分布地区;主要企业(P30)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民资’登上舞台;“实业救国(P32)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轻工业发展快;涌现实业家(P33)
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较快发展
抗战时期 (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打击(P34) 萎缩:解放战争(1945-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P35)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起步: 50~70年代: 探索与 失误 劫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标题主干: 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1.原始社会——明清(耕作方式、 农业: 精耕细作 技术、管理、农学著作等)
2.土地制度(井田、屯 田、均田、) 3.小农经济(概念 、影响) 手工业: 领先世界 1.三种经营形态 2.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商业: 繁荣发展 1.商业、商品、货币、城市 2.徽商、晋商
新经济政策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得:成为工业强国;增强经济实 力;提高国民素质 失:政治:破坏民主;个人崇拜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
存在弊端
改革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得全球化趋势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 制的调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美国) (1929~1933)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破坏严重
后果(P100)
反危机:
胡佛 罗斯福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看不见的手) 国家干预经济 (看得见的手)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史实(1)明初颁布“海禁”令:人们不得擅自 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 进行。(2)清初①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 自出海;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 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
3.含义:严格禁止出海和对外贸易,而非禁绝 对外交往。清朝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评价:(1)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2)消极影响妨碍海外 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1)产品: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艺高超, 世界领先;产品精美,享誉海外。 官营、家庭、民间三种经营形态 (2)形态: 并存。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 (3)规模:不断扩大,部门逐渐增多,分工 日益细密。 (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中心 由北向南转移。 (5)趋势: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和资本 主义萌芽。
一、单项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A 案
B D C B B A B D A B ② D C B ③
二、非选择题
16.(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2)现象:商帮。原因:自强不息;诚信为本。 (3)关系:农本商末。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 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苍山一中 姜 洵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1.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 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 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 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分期 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北魏隋唐 演变原因 基本史实
明朝
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分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基本史实
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 公社所有 夏商西周 一切土地属于 国家 井田制瓦解, 春秋战国 封建土地私有 制确立。
奴隶制国家建立
“井田制”
古代 农业
古代 手工业 古代 商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经济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发达的古代农业
1.精耕细作技术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1)起源较早,世界领先; ( 42 )水利灌溉:①工程:都江堰 、 漕渠 、 白渠 (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和龙首渠 等。②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 (3)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风力水车 。 (4)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 ( 5)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2. 小农经济模式 济(小农经济)为主要形态。 ( 1)原因条件: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 (2)基本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作用:自然经济模式;农民、农业和封 建国家。(4)局限:十分脆弱。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 古代经济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商 业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基本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手工业、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向民间发展; “重农抑商”成为封建时代的基本政策;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重 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二、非选择题
18.(1)重农抑商。商鞅首倡。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禁止官民私 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广州“十三行”。 (3)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二者都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府直接经 官府贵族生 营、集中的 活品,武器 大作坊生产 等军用品
交纳赋税家 农户的副业 庭消费,小 部分为商品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品 作为商品在 市场上流通
家庭
民营
三个行业部门
部门 世界地位 ①冶铜:商周的繁荣;②冶铁:汉代高 16世纪前, 冶金 炉炼铁和杜诗发明的水排;③炼钢:汉 技术和产量 世界领先 代炒钢技术和南北朝的灌钢法。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 中国被称为 ;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制瓷 宋代(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 “瓷器大国” 瓷、珐琅彩)。 四五千年前(养蚕缫丝);商朝(织 中国是世界 上最早养蚕 机);西周(斜纹提花);西汉(长 丝织 安织室;)唐朝(吸收波斯图案风格) 缫丝织绸的 国家,被誉 ;宋朝(写实风格)明清(花楼机) 为 “丝国” 发展过程
2.含义: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
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 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 发展。
“重农抑商”
时期 3.表现: 措施内容 作用影响
商鞅变法首倡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强了秦国国力,为后来 战国 (具体内容略) 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武帝的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 西汉 政策: (具体 大贾的势力,有利于物价 内容略) 和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1)背景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萌芽过程: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开始
出现;清朝时,继续发展 。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3)关系特征: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日益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 (4)阻碍因素: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两宋 元朝 明清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时期 设置区域 政府管理 地域时间限制 表现
宋朝 以前
宋朝
阅 读 并 归 纳
时期 设置区域 政府管理 地域时间限制
设市令或 市长,对 县治以上 宋朝 交易进行 城市 以前 严格管理
表现
“市”“坊”严 西汉长安东、 格分开;按时 西有九 开市、闭市, “市”;唐 闭市后不许交 都长安设东 易。 西二市。 交易活动 “坊”“市”的 数十座较大 不再受官 界限被打破, 市镇;四大 府的直接 市分散在城中; 商业名镇: 宋朝 城市、城 监管。 时间限制被打 汉口镇、佛 郊,乡村 破 山镇、景德 镇和朱仙镇。
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以后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 特征 原因 表现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以后 隋唐 特征 原因 表现
商人,货币(贝) 商人,商业 商业活跃 政府鼓励 艰难发展 重农抑商
商业繁荣 官府,商人 市场,大商人
发展迅速 基础,交通 都市,农村, 柜坊,飞钱 空前繁荣 商业环境 商品,交子,商税 商业繁荣 交通发达 繁荣曲折 大都,泉州 城镇,商品,贩运, 货币,商帮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 家庭 民营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发展趋势
2.三个行业部门
部门 冶金业 制瓷业 丝织业 发展过程 生产技术 世界地位
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发展趋势 由垄断主导到渐 小渐消,后被民 营手工业超过
在封建时代一直 占有很大的比重 艰难发展,后来 居上,明中叶后 始居主导地位
固守重农抑商 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明清 政策:明太祖;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雍正帝;实行 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专卖制度。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
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的封闭性。 (2)思想原因以天朝大国 自居,虚骄自大。(3)统治需要对付海上敌 对势力和反政府武装,巩固封建统治;反对西 方殖民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区域由城市向乡村扩展,城镇大量兴起。
4.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5.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 6.对外贸易中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 目的。
古代商业的发展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时期
西汉
发展概况
主要形式
唐朝
两宋
元朝
明清
海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朝贡贸易 厚往薄来 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倍偿其价 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 宣扬国威, 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 加强与海 国家重要财源。 外各国联 系,满足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统治者欲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望
生产力;私田;兼 鲁国“初 并战争;劳动力; 税亩”; 改革变法。 秦国商鞅 变法
北魏隋唐 均田制(内容) 地主兼并结果;政 府抑制兼并。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1.原因:(1)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影响农业生产,危机封建政权统治; (2)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 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