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韩春-2019年精选医学文档

合集下载

放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放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放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放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其效果评价标准通常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放疗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肿瘤的缩小程度来评价。

医生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来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以确定放疗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缩小效果。

其次,放疗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

例如,如果患者的疼痛减轻、食欲增加、体力恢复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放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另外,放疗的长期效果也是评价标准之一,即治疗后的复发率和生存率。

医生会关注患者在放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否出现了复发的迹象,以及患者的整体生存状况。

此外,放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放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疲劳、皮肤反应、恶心、呕吐等,评价放疗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放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涉及肿瘤缩小程度、症状改善情况、长期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来评价放疗的治疗效果。

食管癌放疗中日韩3国比较

食管癌放疗中日韩3国比较

ITV(内靶体积)的界定可参考以下研究数据。由于研究中多为涵盖范围 95%的数据,故对于 ITV 的外扩范围强调个体
化处理,各国参会专家均强烈推荐有条件的单位使用四维 CT 以便确定 ITV。 表 关于食管运动范围的研究*
注:*为四周方向数据, 暂无头脚方向数据;Lorchel
作者 Lorchel , Radiother Oncol 2006 Edith, IROBP 2007
放疗靶区 PTV
顺铂(DDP)52.5 mg/m2、d1, 5-氟尿嘧啶(5-FU) 700 mg/m2、d1~d5,28 天为 1 个周期,共 4 个周期。
中国依据的是蔺强等的研究结果。后续Ⅱ期临床研 究对此剂量可行性也作出了验证。须注意,近 10 年关于术 前新辅助放化疗几项随机分组研究中,化疗方案多为传统 2 个周期 PF(DDP+5-FU),而规模最大的 CROSS 研究使用 了紫杉醇+卡铂每周方案,其生存率高于余几项研究。
日本放射肿瘤学会 (JASTRO)认 为 ,目 前 日 本 CTVnd 预防性照射的 范围主要参考手术清扫 范围,但放疗方面究竟是 否需要预防性照射尚无 循证医学依据。
对CTVnd行扩大野照射。
韩国学者特别指 出,对于 T3 / N(+)/隆凸 以上病变者照射锁骨上 淋巴结,病变下缘 5 cm 低于胃食管连接处者需 要照射腹腔淋巴结。目 前,预防性照射区域通常 参照手术淋巴结清扫的 范围。
同步放化 疗·放疗
■举例 以 1 例Ⅱa期胸中段食管癌来说明不同国家照射靶区和剂量对比(图 1、2)及危及器官受量对比(表 1、2)
PTV1 +
PTV PTV2
表1 中国推荐方案 中国
双肺
V20

06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韩春

06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韩春
递增比较结果: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与1.21-1.30cm组的生存有 统计学差异(X2=4.195,P=0.041)
提示1.20cm可能为合适界值。
递减比较结果: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与1.11-1.20cm组的生存有 统计学差异(X2=5.784,P=0.016)
提示1.20cm可能为合适界值。
中位厚度
1.26cm
无最大管壁厚度 <0.5cm
结果
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将最大管壁厚度代入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
Wald=28.528,P=0.000,OR=3.532
提示食管癌放疗后最大管壁厚度为预后危险因素, 放疗后管壁越厚,预后越差。
结果
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从最大管壁厚度≤0.90cm组与0.91-1.00cm组比较开始,以0.10cm厚 度为增幅,逐一递增进行生存分析。
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造影评价PR者 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造影评价PR者
局部NR:造影评价NR者,无论其CT最大管壁厚度如何
结果
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生存
65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
放疗末造影评价CR者36例,PR者27例,NR者2例
CR组患者1、3、5年局控率为77.8%、62.2%、62.2% PR组患者1、3、5年局控率为66.3%、36.2%、29.0% C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77.8%、56.4%、49.5% P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63.0%、18.5%、14.8%
建议以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为界值进行CT疗效 评价
结果
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以管壁厚度1.20cm为界值,将189例食管癌患者 分为两组
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 83例 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106例

食管癌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食管癌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治 医 学 院学 报 ,001 ( )2 1 20 . 3 :0 4
食管癌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赵常有 杨 伟 锋
( 沁阳市人民医院, 河南
焦作 ,55 0 445 )
【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 、 毒副反应及死亡原 因, 探讨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食管癌术后患者 4 例 , 8 于术后 2 4 内行放射治疗 , -周 均采用 医用 电子直线加速器 6 V X线进行外照射治疗 , M — 放疗剂 量双侧
要 致死 原 因 , 可 能是 因为 晚期 食 管 癌患 者 一 般 状况 差 , 这 手
术可能进一步降低免疫力, 加速 了转移, 同时手术的机械性
全 组 病 例 4 患 者 , 随访 5年 或 至死 亡 时截 8名
21 随 访 .
创伤亦可能促进肿瘤转移 。本组资料表明术后放疗能降低
止, 1 无 例失访 , 随访率 10 0 %。 2 13 5 . 、 、 年生存率 生存时间从放射治疗开始之 日起计 2
积 极作 用 。
参 考 文 献
[] 1韩企夏 , 施学峰. 食管癌. : 见 汤钊 猷. 现代肿瘤学[ . 2版. M] 第 上 海: 上海医科大学 出版社 20 .5 6 1 0 06 89 . [] 2 肖泽芬. 食管癌. : 见 殷蔚伯 , 谷铣之 . 肿瘤放射治疗 学[ . 3 M] 第
瘤复发和 / 或转移 。 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两种
主要 治疗方法 ,单一治疗 方法 5年 生存率一 般为 1.% 4 2

2 %。术 后放疗在食 管癌的综合治疗 中的作用仍存在争 1
1 病理学类型 . 2
4 例食管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 8 其中食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近期临床疗效论文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近期临床疗效论文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实施三维适形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在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一年存活率以及中位生存期方面,治疗组分别是4个月、56%以及7.5个月;对照组分别是3.1个月、44%以及4.5个月,在一年生存率方面差异不明显。

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方案在食管癌复发的治疗上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卡培他滨食管癌复发疾病进展时间[中图分类号] r7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25-01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并呈高度恶性。

以往对于食管癌多采用单纯手术治疗,但其远期疗效不佳,可切除的食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24%。

食管癌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首选,但放疗和化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亦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步化疗是指放化疗同时进行,放疗、化疗同步治疗已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其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

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对25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方案,效果十分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食管癌复发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48.2±2.5岁。

所选取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验以及心电图结果均为正常,且已被证实不适宜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方案。

随机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主要仪器设备有star200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以及西门子的直线加速器。

食道癌放疗剂量与疗效的分析

食道癌放疗剂量与疗效的分析

食道癌放疗剂量与疗效的分析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虽然我国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得癌症的人数却越来越多,而食道癌就是其中严重的癌症之一。

患食道癌的患者一般检查出来时均已到了癌症的三期或四期,很难治愈。

本文就食道癌放疗剂量及所获的疗效做以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标签:食道癌;放疗剂量;疗效食道癌是当今最为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的困难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的治疗技术也仅限于放化疗技术,在放疗剂量、手段上都有着很大的试验空间。

同时,在放疗后的疗效反应上,也是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状况,这就要求广大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摸索、探求,争取早日解决这一治疗难题。

1对食道癌放疗剂量的分析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初诊患者多已到中晚期。

患者5年生存率为10%~15%,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放疗剂量以往常认为60一70Gy/6一7周最佳。

分割剂量、总治疗时间和总剂量是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天照射,总剂量达40 Gy/20次/4周后缩野,避免脊髓受量过大,追加剂量达60 Gy,共6周。

此剂量是在化疗第一天就开始进行。

在临床实验中,31例患者接受再程放疗平均剂量51.48士9.7lGy,中位剂量为50 Gy,有8例患者二程放疗剂量小于50 Gy,大于等于50 Gy小于60 Gy的患者有14例,大于等于60 Gy的患者有9例。

首程放疗和再程放疗时间间隔的中位时间是20.23个月。

再程放疗结束时近期疗效评价NR占25.8%(8例),PR占64.5%(20例),CR占9.7%(3例)。

由此可见,对食道癌的放疗一定要准确定位,放疗剂量50 Gy 比70 Gy有更多的优越性。

在ICRU出版的47号报告中已用个人剂量当量Hp(d)取代了ICRU 出版的39号中的两个实用量即贯穿性个人剂量当量和浅表个人剂量当量,定义如下:“个人剂量当量是体表特定点下,适当深度d上软组织的剂量当量”。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摘要】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

本文旨在观察和评估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初期临床效果。

我们将介绍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方式、调强放射治疗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临床观察和初期效果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跟踪观察和效果评估,我们将总结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对未来治疗策略的启示。

我们也会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临床观察、评估、放射治疗、治疗策略、局限性、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放射剂量的精确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关于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对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为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评估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的临床效果,探究该治疗方法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效果。

通过对初期临床效果的评估,我们旨在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今后在食管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为该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手段。

1.3 研究意义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而放射治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在食管癌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强放射治疗作为放射治疗的一种新技术,能够更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减轻患者的副作用。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摘要】摘要:本文旨在观察和评估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食管癌的发病情况、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治疗原理、观察方法和评估指标的介绍,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评价。

研究发现,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在初期具有良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展望未来,需要深入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对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该研究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观察,评估,发病情况,治疗应用,原理,指标,评价,未来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于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和评估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并观察其初期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在初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在初期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对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临床效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1. 引言1.1 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十万人被确诊患有这种疾病。

据统计,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在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食管癌的死亡率在我国排名第四,每年有数万人因食管癌而丧命。

食管癌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习惯、吸烟、酗酒、遗传因素等都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也会对食管癌的发病率造成影响。

由于食管癌的发病隐匿且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较高。

针对食管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根治性放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消灭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根治性放疗的应用,食管癌患者有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了解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加强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根治性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根治性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根治性放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第二,根治性放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减少手术后的复发率。

根治性放疗还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在手术后减少肿瘤残留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根治性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食管癌复发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复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食管癌的复发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于出现疾病复发。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的观察及评估【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调强放射治疗被广泛用于食管癌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估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的临床效果。

研究对象为食管癌患者,采用临床观察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分析治疗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预后评估。

结果显示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初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调强放射治疗对食管癌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治疗反应、不良反应、预后评估、指导意义、深入研究、验证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

调强放射治疗作为治疗食管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配合化疗或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调强放射治疗已经在食管癌的早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食管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其解剖结构复杂,血液供应丰富,临床表现多样。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寻求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食管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的临床效果,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对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初期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治疗机制和疗效,为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估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在初期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能够验证该治疗方法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依据和决策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摘要】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部分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放疗后仍会出现复发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再程放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的疗效,发现根治性放疗结合再程放疗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并强调了监测及早发现复发病灶对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进一步优化放疗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这些发现对于指导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疗效分析、监测、放疗方案、生存率、治疗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食管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中放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放疗,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给治疗带来了挑战。

根治性放疗后的复发可能是由于癌细胞残留、放疗剂量不足、肿瘤耐药性等因素导致的。

在面临食管癌复发的情况下,再程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再程放疗可以破坏残留癌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的疗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复发再程放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通过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原因和再程放疗的作用机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们还将探讨根治性放疗结合再程放疗对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是否有显著提升,以及如何监测和早期发现复发病灶,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

1.3 研究意义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

食管癌综合治疗进展-韩春

食管癌综合治疗进展-韩春

N0组生存情况比较
N0期患者可能是明显获益亚组人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4):291-295.
放化疗+手术 vs 根治性放化疗
德国试验(化放疗±手术)
放化疗+手术 vs 根治性放化疗
Clinical 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as the single independent pro gnostic factor for survival HR=0.3, 95% CI, 0.19-0.47,p<0.0001
781例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预后分析
1. 0
1,3,5年总生存 :
颈段、胸上段 80.8%、50.0%、38.7% 胸中、胸下段 65.0%、30.9%、23.4% χ2=23.01,P=0.000
生 存 率
0. 9
0. 8
0. 7
0. 6
0. 5
颈+胸上段癌 241例
0. 4
0. 3
多数研究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1-3年),仅1项研究
有5年生存率报道,但无统计值
放疗剂量仍以60-70Gy为主 化疗方案多为顺铂+5-FU
化疗药物与放疗结合模式及药物剂量不同
仅3项研究有远处转移统计情况,2项提示远处转移率无下 降,1项提示有可能降低远转率 多为普通放疗的报道,仅2项为适形放疗结果,放疗技术 不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根治性放化疗
RTOG9405试验(RTOG8501的后续试验)
(218例病人,85%鳞癌,15%腺癌)
根治性放化疗
RTOG9405试验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 放疗剂量在RTOG8501研究基础上由50.4Gy增至64.8Gy,但研 究由于中期评价时生存率改善不明显而提前结束,因此认为同步 化放疗增加放疗剂量益处不大,50.4Gy仍为标准剂量

三种放射疗法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三种放射疗法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三种放射疗法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杨光明;韩清华;苏粉【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放射疗法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以本院150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放射治疗方法分成3组,A组(50例)采取常规放射治疗,B组(50例)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组(50例)采取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和放射反应.结果 A组、B组、C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90%、92%,B 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A组、B组、C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32%、54%、60%,B组和C组的生存率明显好于A组;三组的放射性损伤比较存在差异.结论相较于常规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射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更佳.【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7【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常规放射;食管癌;临床疗效;生存率;放射反应【作者】杨光明;韩清华;苏粉【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九一医院放射科,山东兖州 272100;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九一医院放射科,山东兖州 272100;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九一医院放射科,山东兖州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世界食管癌年发病率超过万人[1],我国也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

临床针对局限性食管癌的局部方法主要是放疗和手术治疗。

相关研究提示多数食管癌确诊时多无根治性切除指征,主要依靠放射治疗或综合疗法。

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治疗重要手段,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射线集中到病变区内将肿瘤细胞杀灭,尽可能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受到照射,以减少放射性损伤。

常规放疗应用时间近半个世纪,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提高恶性肿瘤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对放射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

常规放疗因受技术条件限制,靶区定位和靶区范围的界定精度较差,正常组织受到放射的可能性大[2],三维适形放射和调强放射疗法近些年逐渐应用到恶性肿瘤治疗中,本文对三种疗法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肺功能的评估研究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肺功能的评估研究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肺功能的评估研究许江兰;李文奇;白美春;王媛媛【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进行放射治疗,通过比较5个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在放射前、放射3周后与放射后的平均值来衡量70例患者的肺功能的情况.结果 70位患者的FVC、FEV1、FEV1/FVC以及MVV的数据在接受放射3周后与放射前相比,4个指标了明显的改变,分别降低了1.5%、4.9%、7.1%以及3.8%(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放射治疗结束后的数据与放射前相比,下降了5.4%、13.6%、12.1%以及6.5%(P<0.05);70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3周后以及放射治疗结束后的动脉血氧分压与放射前相比,分别下降了5.2%以及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放疗法来治疗食管癌患者,通过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氧分压的测定,证明治疗剂量的放射量对患者的肺还是有一定的伤害.【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5【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肺功能【作者】许江兰;李文奇;白美春;王媛媛【作者单位】包头市肿瘤医院放疗,内蒙古包头 014000;包头市肿瘤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00;包头市肿瘤医院放疗,内蒙古包头 014000;包头市肿瘤医院医保科,内蒙古包头 0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于其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但是临床一般选择综合治疗,主要是因为食管癌的手术常常难度大,并发症多,疗效不满意,所以在患者的身体可以耐受放疗的情况下,在手术后还要结合放射或者化疗治疗[1-2]。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远近期疗效分析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远近期疗效分析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远近期疗效分析李彩伟;吴汉然;徐广文;熊燃;徐美青;解明然【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和远近期生存率等情况,评估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行根治性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5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0岁)、B组(60~75岁)和C组(年龄≥75岁),比较分析3组患者远近期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不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吻合口瘘和其他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50.7个月,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1、3、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8个月、98.9%、86.8%和69.0%,B组为61个月、93.1%、76.1%和51.0%,C组为32个月、63.3%、46.0%和28.8%(P<0.001).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1、3、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0个月、98.86%、85.20%和45.50%,B 组为43个月、87.6%、53.1%和26.9%,C组为11个月、30.0%、20.0%和10.0%.A组分别与B、C组比较、B组与C组相比较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和Ⅳ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下降.年龄和肿瘤病理分期偏晚是影响食管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esophagectomy by comparing preopera-tive comorbiditi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rate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data of 25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fromJanuary to December 2010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Eighty-eight (34.8%) patients were aged<60 years (group A), 145 (57.3%) were aged 60-75 years (group B), and 20 (7.9%) were aged≥75 years (group C). The 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re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efore operation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ll complications, major complications, pulmonary infection, arrhythmia, and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P<0.05), except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P>0.05). The mean follow-up was 50.7 months.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and 1-, 3-,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68 months and 98.9%, 86.8%, and 69%, respectively, for group A;61 months and 93.1%, 76.1%, and 51%, respectively, for group B;and 32 months and 63.3%, 46%, and 28.8%, respectively, for group C (P<0.001).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1-, 3-, and 5-year PFS rates were 60 months and 98.86%, 85.2%, and 45.5%, respectively, for group A;43 months and 87.6%, 53.1%, and 26.9%, respectively, for group B;and 11 months and 30%, 20%, and 10%, respectively, for group C (P<0.001). The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rates between groups A and B, A and C, and B and C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and TNM stage IV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overall survival and PFS (P<0.05). Conclusions: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addition, age and advanced pathological stage of tumo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ong-term outcomes.【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10【总页数】5页(P508-512)【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年龄;疗效;胸内吻合【作者】李彩伟;吴汉然;徐广文;熊燃;徐美青;解明然【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市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市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市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市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市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市230000【正文语种】中文食管癌发病率在世界上排名第8位,其致死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6位,好发于老年人,发病高峰为65岁,手术是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1-4]。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探讨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探讨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

在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时间段内,68例因食管癌疾病而在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食管癌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常规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探究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胸内失败率、吻合口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血行转移率)、治疗后四周患者局部控制状况。

结果: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放射治疗后,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改善了患者胸内失败率、吻合口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血行转移率等临床指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实施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后,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的局部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放射治疗;效果本文节选在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时间段内,68例因食管癌疾病而在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后,患者均符合食管癌疾病判定标准。

(2)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禁忌、手术禁忌患者。

(2)严重心、肝、肾脏疾病患者。

在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时间段内,68例因食管癌疾病而在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食管癌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常规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女患者各18例、16例,年龄39岁~70岁,平均年龄(54.50±0.23)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女患者各20例、14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年龄(55.00±0.22)岁。

组间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

放疗后化疗治疗食管癌96例疗效分析

放疗后化疗治疗食管癌96例疗效分析

放疗后化疗治疗食管癌96例疗效分析
宋维舒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21)009
【摘要】目的观察外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一组行外放射治疗后配合DF 方案化疗(综合组),一组行单纯外放射治疗(单放组),2个组均随访3年.结果综合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52.1%、43.6%和47.8%、30.3%、19.8%,综合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并且未见严重毒副反应.2个组局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远处转移率综合组明显低于单放组(P<0.05).结论放疗后化疗较单纯放疗治疗食管癌生存率有明显提高,远处转移率下降,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总页数】2页(P703-704)
【作者】宋维舒
【作者单位】广东省177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1;R730.55
【相关文献】
1.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杨林;王光锁
2.后程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疗效分析 [J], 魏林;安永恒;陈祥明;程园园
3.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杨金旗;谷存银
4.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及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J], 刘永志;王红旗
5.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杨金旗;谷存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护理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及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色、认知、躯体、情绪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55%,高于对照组81.82%(P<0.05)。

结论:针对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放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获得患者及家属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优质护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放射治疗是治疗食管癌常见方法,可有效控制癌细胞生长、扩散,但放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生理、心理反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我院针对110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0例食管癌患者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男性64例,女性46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8±3.4)岁;上段食管癌12例,中段食管癌58例,下段食管癌40例;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39例,Ⅳ期43例。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听力好,可进行正常交流;了解治疗和护理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既往有放疗史、化疗史者;存在放疗禁忌症者;精神、沟通、智力、语言表达障碍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简单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处理好不良反应,病房清洁,遵医嘱给予药物、饮食常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最大管壁厚度≤0.90cm组与0.91-1.00cm 组比较开始,以0.10cm厚度为增幅,逐一 递增进行生存分析。若两组生存无差异, 则后组并入前组厚度,再与下一0.10cm厚 度组进行比较,直至寻找到生存有差异的

观察指标 • CT测量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与生存分析
• 将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体积进行Cox 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判断其是否为预后 相关因素。 • 对比放疗前后CT测量淋巴结长径、短径及 体积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残存淋巴结 体积大小与生存率的关系,寻找合适的界 值为CT评价近期疗效提供依据。 • 若同一患者有多区域淋巴结转移,则选择
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及淋巴结长径、短径及体积
根据放疗前病变位置及相应解剖标志 确定放疗后的区域及范围 测量并计算
观察指标 • • • 1、CT测量放疗后食管最大管壁厚度与生 存分析 2、CT测量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与生存 分析 3、放疗后CT检测新发病灶
观察指标 • • 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分析 将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进行Cox回归 模型单因素分析,判断其是否为预后相关 因素。
认为以管壁厚度1.20cm为界值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严格和合理。
结 果
CT结合造影对食管癌原发灶疗效评价与预后
根据造影疗效评价标准和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为界 值,将本组患者(除3例造影评价NR者)分为4组:
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者61例 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者38例 99例 造影评价P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者22例 造影评价P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者65例 87例
放疗后不同管壁厚度及造影疗效评价
对于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
结 果
小结
建议食管癌放疗后原发灶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局部CR: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造影评价CR者 局部PR: 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造影评价CR者 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造影评价PR者 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造影评价PR者 局部NR:造影评价NR者,无论其CT最大管壁厚度如何
结 果
全组患者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 最大管壁厚度范围 中位厚度 无最大管壁厚度 0.72cm ~ 2.71cm 1.26cm <0.5cm
结 果
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将最大管壁厚度代入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
Wald=28.528,P=0.000,OR=3.532
提示食管癌放疗后最大管壁厚度为预后危险因素,放疗后管壁 越厚,预后越差。
结 果
食管钡餐造影评价近期疗效与预后
18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末造影疗效评价 CR 99例 1、3、5年生存率为78.8%、51.0%、43.4% PR 87例 1、3、5年生存率为60.9%、27.0%、19.0% NR 3例 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4个月和10个月 X2=11.014 P=0.001源自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 治的189例食管癌患者 • 所有病例治疗前、治疗结束及一个月复查 均有CT图像资料,同时有食管钡餐造影资 料。
• 全部经病理证实。
临床资料

• • •
• • • •
共189例 男120例 女69例 中位年龄65岁 颈段16例 胸上段67例 胸中段88例 非手术分期 : Ⅰ期 21例 Ⅱ期 65例 胸下段18例 Ⅲ期 103例 Ⅳ 期 0例 放疗前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65例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15例 9例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病变长度 1.50 ~ 11.50 cm 中 位长度 5.0 cm
结 果
CT结合造影对食管癌原发灶疗效评价与预后
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 管壁厚度≤1.20cm组生存率 显著高于其他三组。 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 管壁厚度≤1.20cm组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5.1%、 66.6%和59.3%。
其他三组生存曲线很接近, 经两两比较的Logrank检验, 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背景 •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病变的疗效评价对指导 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目前国内采用的是1989年万钧教授提出的 用食管钡餐造影进行评价的三级分类法, 此方法已沿用20多年,对指导临床仍具有 很大的价值。 • 现已进入精确放疗时代,如果仍简单用食 管钡餐造影来评价存在很多局限性。
研究目的
通过详细测量食管壁厚度变化及淋巴结的判定 和体积变化 结合食管钡餐造影评价标准 对病人生存情况进行分析 以生存率为基础重新提出新的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
• • 新发病变 观察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后复查CT图 像中,是否有新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并分析其生存状况。
结 果
全组患者放疗后局控及生存情况 • 189例食管癌患者 • 1、3、5年局控率为73.4%、54.1%和49.2%。 • 1、3、5年生存率为70.3%、39.4%和32.2%。
结 果
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从最大管壁厚度≤0.90cm组与0.91-1.00cm组比较开始,以0.10cm 厚度为增幅,逐一递增进行生存分析。 递增比较结果: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与1.21-1.30cm组的生存 有统计学差异(X2=4.195,P=0.041) 提示1.20cm可能为合适界值。 递减比较结果: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与1.11-1.20cm组的生 存有统计学差异(X2=5.784,P=0.016) 提示1.20cm可能为合适界值。 建议以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为界值进行CT疗效评价
结 果 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以管壁厚度1.20cm为界值,将189例食管癌患者 分为两组
两组1、3、5年生存率
• 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 83例 • 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106例
• 90.4%、55.4%、50.2% • 54.5%、25.9%、16.4%
最大管壁厚度与生存率
X2=11.014 P =0.001
X2=24.490 P =0.000
造影疗效评价CR组与PR组生
CT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 与
结 果 造影与CT疗效评价的Kappa一致性分析 以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1.30cm为界值进行分组与 造影一致性最好,Kappa值为0.435;其次为1.40cm和1.20cm, Kappa值分别为0.376和0.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