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和嵇康诗歌中鸟的意象

合集下载

论阮籍《咏怀诗》中的鸟意象

论阮籍《咏怀诗》中的鸟意象

收 稿 日期 :2014—09—17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87一),女 ,吉林动画学院公共基础教 学部助教 ,文 学硕士 。主要从事 古代文 学研 究。
第 1期
论阮籍《咏怀诗 》中的鸟意象
127
孤 鸟 西 北 飞 ,离兽 东南 下 。 日暮 思 亲友 ,晤 言 用 自写 。_4l2 首 句 就 用 “独 坐 空 堂 上 ,谁 可 与 亲 者 ?”发 出 孤 独 的 叹 息 ,表达心中 的思 虑无 人 诉说 的 苦 闷 ,第 二 、三联 “出门”、 “登高”所见 的都是一 片荒凉 的景象 ,“不见 行车 马”、“悠 悠 分 旷野 ”似乎 显得夸 张了些 ,然 而这就是 那个 司马 氏为加 强 集权统治而制造 的黑 暗纷乱 、阴森恐 怖的社会 的真 实写 照。 第 四联 的用 “孤鸟”、和“离兽”这样两 个离 群失所 的意象 自 喻 ,说明 自身 的处 境 如同这 形单 影 只、孤 独 、惊 恐 的飞禽 走 兽 ,被一群虚假的名士所包 围 ,找不到知 己。最后“日暮思亲 友 ,晤言用 自写 。”表达了诗 人期 待能 向知 己之人诉说心 中苦 闷排解 忧愁 的渴望 ,然而这种渴望之难以实现似乎 又在重 申 着 诗 人 内 心 孤 独 绝 望 的 凄 凉 。 二 、高洁 之 奇 鸟 与 诗 人 济 世 、出世 之 徘 徊 在《咏怀诗》中大量 出现 了具 有高 洁情 怀 的奇 鸟 :黄鹄、 玄鹤 、鸾 鹭、海鸟、鸷鸟 、鸿鹄 、凤凰等 。其 二十六 “荆棘 被原 野 ,群 鸟飞翩翩 。鸾鹭特栖宿 ,性命有 自然 。”I41295中“鸾鹫特 栖宿”与屈原《离骚 》:“鸷 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 同 样表达了诗人特立不群的高洁品格 。《庄子 ·逍遥游 》中出 现的 :“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太 山 ,翼若 垂天之 云,抟扶摇 羊角而上者 九 万里 ,绝 云气 ,负青 天 ,然 后 图南 ,且 适 南冥 也 。”l6 似乎也是阮 籍笔下 高洁 之奇 鸟 的原 型 。然 而 ,不 同 的是诗人在塑造这些在先秦作品中已经出现过 ,象征高 洁情 怀 的奇鸟 同时也在传递 着诗人徘 徊于济世 之志与 出世之 心 的矛 盾 和 痛 苦 。 其 二 十一 : 于心怀寸 阴,羲阳将欲 冥。 挥 袂 抚 长剑 ,仰观 浮 云征 。 云 间有 玄鹤 ,抗 志 扬 哀 声 。 一 飞 冲 青 天 ,旷世 不 再 鸣 。 首句感慨时光 的短暂 易逝 ,弥足珍 惜 ,第 二联 就塑造 了 一 个手挥宝剑 仰观 浮云 的英雄 形象 ,接 连后 面 的云 间之 玄 鹤 ,似是诗人之 自喻。《楚辞 ·九 叹》中也 出现过 这种玄 鸟 : “听玄鹤之晨 鸣兮 ,于高冈之峨峨 。”[5]357玄鸟 的高 洁形 象和 慷慨 的英雄形象共 同传达着诗人心 中激荡着的济世之志 ,然 而 ,这志 向面对现实是充满挫折 的 ,于是玄鹤 才会有 :“一飞 冲青天 ,旷世不再鸣”的选择 寄语 自己想要脱 离尘世 的超世 之 心 。 阮籍 出生在一个官吏 家庭 ,其父 阮璃是 建安七 子之一 , 早年师学 于蔡 邕,接受 的是 儒家 的思想 ,曾在曹操 幕僚 中担 任 司空军师祭酒 、丞相军师祭酒 多年 ,和曹操有深厚 的友谊 , 其才华 和为人也深受 时人 的推重 。《魏 氏春秋》记 载 :“阮籍 幼有奇才异质 ,八 岁能属 文 ,性恬 静 。”①《晋 书 ·阮籍 传》中 也记载“籍本 有济世之 志 ,属魏晋之 际 ,天下多故 ,名士 少有 全者 ,籍 由是不��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

“意象是詩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

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

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

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

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

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

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

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

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这种“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特点一直延续到汉乐府民歌。

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二句作为全诗的起兴,以喻夫妇二人离别。

樊笼中的自由渴望_论阮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樊笼中的自由渴望_论阮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34 MZXS 6/2009
M534A ISSN 1006-0189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序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从而达 到理想中的自由状态。这样的渴望阮籍终生未曾忘 掉。“籍本有济世志……尝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处,叹 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 是赋《豪杰诗》”(《晋书·阮籍传》),《咏怀诗》三十八、 三十九、六十、六十一也都表现了强烈的事功思想和 儒家的礼乐精神“: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岂若 雄杰士,功名从此大”(其三十八)“,壮士何慷慨,志欲 威八荒……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 节故有常”(其三十九),“儒者通六艺,立志不可干 ……屣履咏《南风》,促袍笑华轩。信道守诗书,义不受 一餐。烈烈褒贬辞,老氏用长叹”(其六十)。他在《咏怀 诗》十五中回忆自己少年时说:“昔年十四五,志尚好 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可是,当时的社会现 实却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所谓的名 教礼法之士虚伪奸诈,穷奢极欲,却高谈礼教,力倡孝 道,如著名的礼法之士何曾即为其例,一方面贪婪聚 敛,挥霍无度,另一方面对于阮籍的“居丧无礼”,向司 马昭进言,要求将阮籍“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 (《晋书·何曾传》)。“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 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咏怀 诗》六十七)陈祚明在评此诗时说“:礼固人生所资,岂 可废乎?自有托礼以文其伪,售其奸者,而礼乃为天下 患。观此诗知嗣宗之荡轶绳检,有激使然,非其本意 也。”(《采菽堂古诗选》)黄节说“:余谓凡嗣宗一切言 行,要皆有不得已三字者在。若徒拘泥于其表面之形 迹,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矣”,又说“:魏晋之交,老庄 之学盛行,嗣宗亦著有《达老通庄》之论,然嗣宗实一 纯粹之儒家也。怀悲天悯人之心,而遭时不可为之世, 于是乃混迹老庄,以玄虚恬淡,深自韬晦,盖有托而逃 焉者也,非嗣宗之初心也”,并称“此点自来无人见得” (萧涤非《读诗三札记》)。阮籍是否“纯粹之儒家”,有 待细考,但他的儒家本质,却是实情,玄学只是其表象 耳。因此,我则认为,阮籍的思想,玄学是其衣装,儒学 是其身体。

阮籍《咏怀诗》中“鸟”意象探析

阮籍《咏怀诗》中“鸟”意象探析
— —
“鸟 ” 拥 有 的 自 由 自 在 正 是 他 梦 寐 以 求 的 , 又 常 所 鸟 常会 受 到 网罗 的控制 ,也恰 似 他 受司 马 氏控制 与监
第2 卷第 2 期
Vo1 2. . No. 2
长 安 学 刊
CHANG’ AN ce c eid c l S in eP r ia o
2 1 年 6月 01
J ne u .,2 1 01
阮籍《 咏怀诗》 “ 意象探析 中 鸟"
田 丹
( 西北 大学 , 西西安 702 ) 陕 117
余 。 时 愈 久 , 腾 意 思 愈 淡 , 修 辞 意 识 愈 浓 , 以 历 图 而 乃
“ 间 有 玄 鹤 , 志 扬 哀 声 。 飞 冲 青 天 , 世 不 云 抗 一 旷
再 鸣 。”
— —
《 怀 诗》 二 十 一 咏 之
各 种 鸟 类 不 同 的 属 性 分 别 代 表 人 类 的 各 种 属 性 。, , 【 m 例 如 《 经 》 的 《 鹗 》, 人 假 托 一 只 小 鸟 诉 说 诗 中 鸱 诗 鸱鹗 的欺 凌迫害 给 自己带来 的种种 痛苦 , 曲折地 表 达 了 劳 动 人 民对 残 暴 统 治 者 的 愤 恨 感 情 。 屈 原 继 承 并 丰 富 了 这 一 传 统 手 法 《 骚 》中 “ 离 吾 令 鸠 为 媒 兮 , 告 余 以不好 , 鸠 之 鸣逝 兮 , 犹 恶 鹤 雄 余
大 抱 负 , 有 着 高 洁 的 志 向和 非 凡 的 梦 想 , 渴 望 变 他 他
为 勇 敢 的 飞 鸟 在 理 想 的世 界 中 邀 游 , 远 离 尘 嚣 与 污
浊 。
操 曹 植 等 的诗 文 中 都 与 许 多 关 于 鸟 的 意 象 , 但 都 不

孤鸿 长鸣于繁世——从意象事物鸟探析嵇康诗的主题

孤鸿 长鸣于繁世——从意象事物鸟探析嵇康诗的主题

孤鸿:长呜于繁世——从意象事物“鸟”探析嵇康诗的主题陈婧毛炜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5)摘要:鸟是嵇康作品中一项重要的意象。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或鸳鸯并行,或鸾凤展翅,或孤鸿长鸣。

这类意象都包含着深远的寓意和情感内涵.传达并抒发着诗人对时代、社会和自我的种种情绪感伤。

本文从这一思考出发。

对“鸟”这一意象进行分析,考察并研究了嵇康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揭示了诗人嵇康在独特历史社会背景下的内心独白。

关键词:嵇康意象鸟主题思想探析嵇康是三国时曹魏著名的文学家。

他品性高洁不羁。

因不附于司马氏的政治倾向而受尽冷遇.逆流而行的他因遗世独立而无处施展思想抱负。

孑然一身而无处诉说心中悲苦惆怅。

嵇康只能将这些人生感慨全都倾注于自己的诗歌当中。

用意象表达来传递心中苦闷和无奈。

“鸟”正是嵇康作品中一项重要的意象。

在他的诗作中,或描写鸳鸯,成双成对地并行于水面,借以抒发对志趣相投的朋友的赞美与珍惜;或刻画鸾凤。

振翅高飞、遗世独立,以表达自我不与世俗同流的高远志向与追求;抑或自诩孤鸿,独啸于河洲沙汀,长鸣于繁世天地间,抒唱无人理解、怀才不遇的内心郁闷、惆怅与愤懑。

、鸳鸯:志趣相投、高洁自好的人生知己鸳鸯总是成双成对,结伴而行,亲密无间。

嵇康的诗中出现过几次关于鸳鸯的描写。

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珍惜,对志趣相投的知己的渴求与追寻。

《四言赠兄秀才人军诗十八首》这一组诗是作者为其兄嵇喜参军入伍而作的。

作者对兄长入伍一事的心情是矛盾挣扎的:诗中既有对兄长驰骋疆场、英勇歼敌的由衷赞美和真诚期待.但更多的却是对兄弟从此分离、不能自由相随的感慨叹息。

而组诗的前两首则正是嵇康对兄弟二人以前思想志趣相互交流理解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与追忆。

这两首并没有对兄长即将离去这一事件的直接叙述和抒情。

也没有诗人内心情感思想的正面表达。

从表面上看似乎完全只是对鸳鸯自由舒畅的生活画面的生动刻画i一对水鸟,并肩而游。

自然悠闲,时而振翅,时而舒羽;时而和鸣,时而低吟;时而依傍,时而顾盼,闲适安逸而又自如欢悦。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_鸟_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_鸟_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万小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

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

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鸟;意象陶渊明生活于历史上罕见的多事之秋,当时社会可谓“真风告逝,大伪私兴”(《悲士不遇赋》)。

此时陶家是“种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徵士诔 》)。

虽然他的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其祖父和父亲也至太守,但是到陶渊明的时候,家族已经日益衰败,他不禁“嗟余寡陋,瞻望弗及”(《命子》)。

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用世传统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

因为贫穷,因为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影响,也是为了家族命运的兴衰,陶渊明一生曾出仕五次,又五次归隐,最后终因不满现实,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向往,归田隐居。

“鸟”这一意象,始终活跃在诗人的视野中,充分地展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以及思想的变迁过程。

一、鸟形象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在门第观念极强的六朝,寒门子弟总渴望能够跻身于世族之列,而世族大家也总是想方设法地要保全门第,发扬家族之光。

陶渊明正好生活于东晋没落世族之家。

一方面他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门第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日益衰败的家族,他负有重振家族威望的责任。

清代方东树说:“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小经书读,余谓读陶诗亦然,但何必云小也。

”[1]这说明陶渊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深。

“先世遗训,余岂云坠。

四十无闻,死不足畏。

旨我名车,第我名骥”(《荣木》),诗人紧遵先世遗训,决心策动名车、名骥,为建功立业而驱驰。

诗人在诗歌中以鸟自比,表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溢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这里以鸟写出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踌躇满志。

阮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阮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弯 弓挂 扶 桑 , 长 剑倚 天外 。
泰 山成 砥 砺 , 黄 河为 裳带 。
视 彼 庄周 子 , 荣枯何足 赖 ?
岂与 鹑 鹦 游 , 连 翩 戏 中庭 。
又如他 的另 一首 诗《 咏 怀 ・其 七 十 九 》 : 林 中有奇 鸟 , 自言 是 凤 凰 。
清朝饮 醴 泉 , 日 夕栖 山 冈 。 高呜微 九 州 , 延 胫望八 荒 。 适逢 商风起 , 羽 翼 自摧 藏 。

大 自许 , 狭 小 河 岳 。言 己本 欲 建 功 业 , 非 无 意 于 世 者 。今 之 所 以 望 首 阳 、 登太 华 , 愿 从 仙人 、 渔 父 以避 世患者 , 不 得 已耳 , 岂庄 生 枯 槁 比哉 ? ” [ 2 _ 3 。 。 因此 , 深 受儒家 “ 修身、 齐家、 治 国、 平 天下 ” 思想 影响 的阮籍 , “ 岂为 全 躯 士 , 效命 争 战场 ” 的壮 志 情 怀 、 “ 垂 声 谢 后 世 , 气 节故 有常 ” 的 美好 愿 望 , 是 作 者 一 直 以 来 所 孜 孜 以求 的 。

者 认 为 自己本有 着 一 飞 冲天 的 抱 负 和才 华 , 尽 管风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2 — 1 6 ; 修订 日期 : 2 O 1 7 一 O 3 0 8 作者简介 : 陈小 婉 ( 1 9 9 1 一) , 女, 广东云浮人 , 闽 南 师 范 大 学文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主 要 从 事 中 国 古代 文学 方 面的 研 究 。

捐 身弃 中野 , 鸟 鸢作 惠 害。
岂若 雄 杰 士 , 功 名从 此大 !
《 咏 怀 ・其 三 十 九 》 云 :

浅析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中的飞鸟与植物

浅析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中的飞鸟与植物

浅析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中的飞鸟与植物作者:杨颖斐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阮籍咏怀诗历来被认为意旨幽深,婉曲隐秀,“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古今学者对阮籍诗作背后的无穷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因其可鉴性、创造性和永恒性,在品读时纵然不完全依托诗人背景和时代政治环境,仍能有所得。

本文主要以昭明文选《咏怀诗十七首》为探究对象,解读和分析诗作中出现的飞鸟与植物等自然意象,以此体味阮籍内心的忧生嗟叹与离乱年代中无所依凭的悲凉和哀殇。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十七首自然意象飞鸟植物明人冯惟纳曰:“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必非一时之作。

盖平生感时触事,悲喜佛郁之情感寄焉。

”[1]吴汝纶曰:“绝非一时之作,疑其总集生平所为诗,题之为‘咏怀’尔。

”(《古诗钞》)《咏怀诗十七首》包罗万象,妙达物情,多次出现的飞鸟、植物等自然意象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沈德潜所谓的“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2]的特点;同时也是读者了解和感悟诗人放逸恣睢的生活表象背后,痛苦悲哀的“忧生之志”的精神内核的一把钥匙。

一.飞鸟意象:寒鸟结愁心,孤鸿衔哀鸣阮嗣宗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仍给人以开篇定体之感。

二三句云:“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出现也常伴随着季节、时令、景色、天气的变化和发展。

从窗边轻薄的帷帐这一特殊视角遥望夜空中的月亮,清辉照耀,心中的郁杂愁苦愈发无以宣泄。

微风吹来,寒气上身,从诗人的衣衿处发起攻袭,逐渐渗入血肉,直达骨髓,给人透凉的贴体之寒。

视觉的体察已如此萧索,听觉的感知又是一味猛药。

清冷之中,诗人听到离群的鸿雁在呼唤同伴,低号阵阵;本该飞往南国过冬的候鸟,却在北方的深林中瑟缩哀鸣。

这种景色是反常的,吴淇曰:“鸟不夜翔。

曰翔鸟,正以月明故。

”是以《古诗十九首》中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阮嗣宗诗中的飞鸟却只能栖于北方。

然而诗人究竟想借此表现什么呢?个中真意难求,研究者有“群邪赋权”说,有“世道昏乱”说,但即便抛开政治不谈,言语所传达出的那一份孤寂寥落是读之就有所感的。

论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论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论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由、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在他的诗歌中,飞鸟意象频繁出现,这些飞鸟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嵇康对自由、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理解。

首先,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着自由和理想。

在古代中国,飞鸟被视为一种自由的象征,因为它们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不受任何束缚。

嵇康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尘世的不满,他希望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远离尘世的纷扰和束缚。

例如,他在《游仙诗》中写道:“鸟群迎欢舞,乐哉游仙人。

”这里的飞鸟意象象征着自由和欢乐,表达了嵇康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其次,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也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在嵇康的诗歌中,飞鸟意象常常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例如,他在《幽愤诗》中写道:“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这里的飞鸟意象象征着道家的超脱和玄远,表达了嵇康对和谐、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此外,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还反映了他的乡愁和怀旧之情。

他在诗歌中常常用飞鸟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例如,他在《思亲诗》中写道:“思故乡之既远,怀良辰之莫留。

”这里的飞鸟意象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嵇康对家庭和过去的深情厚意。

总之,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它们既表达了嵇康对自由、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理解,也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乡愁和怀旧之情。

这些飞鸟意象不仅为嵇康的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深入了解。

何天可飞翔——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

何天可飞翔——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

何天可飞翔——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作者:曾淑珍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6期○曾淑珍(河南省汝南县汝南幼儿师范学校,河南驻马店463300)[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飞鸟;意象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6-0086-02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用到“飞鸟”意象的有三十首,共三十九次。

其中泛称的飞鸟出现十三次:包括“飞鸟”三次;“高鸟”两次;“群鸟”、“孤鸟”、“孤翔鸟”、“云间鸟”、“东飞鸟”、“鸟(高翔)”、“六翮”(鸟的代称)各一次。

特称的鸟依出现次数的多少排列如下:“鸿鹄”(包括“黄鹄”两次,“孤鸿”一次,“鸣雁”一次)共五次;“黄雀”两次;“鸠”(包括“鸴鸠”)两次;“鹤”两次;燕雀连用两次。

出现一次的有:鶗鴂、寒鸟、周周、青鸟、鸾鹥、黄鸟、乌鸢、凫、海鸟、焦明、鹡鸰、晨风、凤凰、鹂黄(黄鹂)。

钟嵘《诗品》称阮籍《咏怀》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所处时代与他本人身世的特殊性,使他的《咏怀》诗隐讳曲避,让后人颇费猜量。

“诗言志”、诗为心声,本文试图通过阮籍《咏怀》诗中“飞鸟”的意象,源“诗”求“志”,以窥阮籍内心之一隅。

一、黄雀:对国运的叹息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咏怀》十一)“黄雀”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庄辛谏楚襄王警惕亡国之危。

比喻说蔡灵侯荒淫作乐,田猎高蔡,结果遭到袭击,做了亡国囚徒,就像黄雀整天在大树上遨游,不知王孙公子正用弹弓射击它。

“三楚秀士”影射当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一些正始名士。

他们才思敏捷、行为放荡,崇尚玄谈,那里能承担振兴朝纲的重任。

而曹魏的齐王芳,更是耽于淫乐,不知道司马氏父子有篡魏的野心。

《咏怀》六十六也用了“黄雀”的典故,“持瓜思东陵,黄雀诚独羞。

从飞鸟意象看魏晋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寻

从飞鸟意象看魏晋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寻

第15卷第1期2021年3月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5No.1Mar.2021文章编号:2095-0365(2021)01-0062-06从飞鸟意象看魏晋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寻蒋聪慧(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33)摘要:在诗歌史上,飞鸟意象是文学家们钟爱的选择,自《诗经》始就有鸟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到屈原笔下一个个精彩纷呈的飞鸟故事,及至汉末,鸟意象更是诗人所吟咏的共同题"之一;魏晋时期,从曹植诗文里出现了鸟的寄托与孤鸟网罗等意象;到正始时期,阮籍嵇康高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此时飞鸟意象充满了愤慨苦闷的长鸣;而陶渊明的田园鸟表现出的是一种敛翼独归,不与众鸟的高迈自适。

它们各自映照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现实人生经历及其情感变化,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追求。

关键词:飞鸟;曹植;阮籍;嵇康;陶渊明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319/ki.sjztddxxbskb.2021.01.11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传统儒学经义价值体系已经崩塌,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文人的人格意识逐渐觉醒。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大都是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振兴国家,但魏晋时期王权混乱黑暗,知识分子往往投路无门,政治的失意让文人们身心受到拘束,此时的飞鸟意象与诗人们的人生经历紧密结合,充满了复杂深沉的内涵,早已不再是《诗经》和《楚辞》中的简单起兴对象,受文学自觉潮流的影响,它开始承载着魏晋南北朝各个时代各个诗人寄予的各种不同的情感。

一、束翅难飞的困顿之鸟(一)展翅欲飞的慷慨曹植自幼就显现独特的文学天赋,《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载:“(植)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何天可飞翔——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

何天可飞翔——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

[作者简介]曾淑珍,河南汝南人,河南省汝南县汝南幼儿师范学校讲师,文学硕士。

何天可飞翔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曾淑珍(河南省汝南县汝南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300)[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飞鸟; 意象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6-0086-02 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用到“飞鸟”意象的有三十首,共三十九次。

其中泛称的飞鸟出现十三次:包括“飞鸟”三次;“高鸟”两次;“群鸟”、“孤鸟”、“孤翔鸟”、“云间鸟”、“东飞鸟”、“鸟(高翔)”、“六翮”(鸟的代称)各一次。

特称的鸟依出现次数的多少排列如下:“鸿鹄”(包括“黄鹄”两次,“孤鸿”一次,“鸣雁”一次)共五次;“黄雀”两次;“鸠”(包括“鸴鸠”)两次;“鹤”两次;燕雀连用两次。

出现一次的有:鶗鴂、寒鸟、周周、青鸟、鸾鹥、黄鸟、乌鸢、凫、海鸟、焦明、鹡鸰、晨风、凤凰、鹂黄(黄鹂)。

钟嵘《诗品》称阮籍《咏怀》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所处时代与他本人身世的特殊性,使他的《咏怀》诗隐讳曲避,让后人颇费猜量。

“诗言志”、诗为心声,本文试图通过阮籍《咏怀》诗中“飞鸟”的意象,源“诗”求“志”,以窥阮籍内心之一隅。

一、黄雀:对国运的叹息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咏怀》十一)“黄雀”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庄辛谏楚襄王警惕亡国之危。

比喻说蔡灵侯荒淫作乐,田猎高蔡,结果遭到袭击,做了亡国囚徒,就像黄雀整天在大树上遨游,不知王孙公子正用弹弓射击它。

“三楚秀士”影射当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一些正始名士。

他们才思敏捷、行为放荡,崇尚玄谈,那里能承担振兴朝纲的重任。

而曹魏的齐王芳,更是耽于淫乐,不知道司马氏父子有篡魏的野心。

《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

《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

《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飞鸟作为《咏怀》诗中鲜明的意象,真实地反映了阮籍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八十二首《咏怀》诗,其中直接写到飞鸟意象的有二十九首,间接写到的有十三首(所谓间接写到指的是诗中出现翱翔,飞扬等字眼),占了总篇数的一半。

在诗中频繁出现的飞鸟主要有玄鹤、凤凰、莺鸠、燕雀、黄雀、海鸟、高鸟、寒鸟、孤鸟、黄鹄与鸿雁等,这些飞鸟有固定的意义和指涉,大体可以分为四类:高洁的玄鹤和凤凰;翱翔的海鸟和鸿鹄;失群的孤雁象;凄凉的寒鸟和孤鸟。

这四类飞鸟真实再现了阮籍一生的心理路程和阮籍本身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高洁的玄鹤和凤凰中国古代的诗人们都具有难以割舍的政治情结,儒家思想的熏陶使他们把建功立业,立身扬名看做人生的第一要务。

阮籍作为魏晋后期重要的诗人,年轻的时候也曾胸怀儒家的济世之志。

阮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志气豪放。

在阮籍的青少年时期,曹魏政权相对稳定,由于他经过了建安时代的积极的精神洗礼,所以“济世之志”反映在诗歌中的是一股渴望为国建功立业、气吞山河的豪情。

《咏怀》诗三十九首云:“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诗人描写了一个驱车远行,受命自忘,挟良弓,穿精甲,义无反顾,争上疆场的壮士形象,这也正是当时阮籍青年时期不甘寂寞,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真实写照。

《咏怀》诗二十一,七十九云: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

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硒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胫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西昆仑,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玄鹤象征着高洁之志,正如其诗所说,时光飞逝,生命将尽,诗人不愿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想要象那玄鹤一样,一飞冲青天,实现其远大抱负。

黄侃说:“欲与玄鹤为俦,远举云中,不欲与凡禽同居局趣之地也。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None
诗人将官场生涯比作牢笼将自己对个体自由的渴望比作飞鸟恋旧林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羁鸟与树林池鱼与深渊樊笼与自然等一系列审美意象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对比羁鸟意象把诗人憎恶仕途险恶与束缚官场的狭隘与禁锢的心态和崇尚自然归隐田园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非常鲜明体现了诗人解脱困扰重返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意田园的心境以及不愿随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此时诗中飞鸟意象的审美意义发生转移进入了彷徨之累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探析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探析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探析葛春蕃;邱玉婷【摘要】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literature brought about the image of flying birds in the era of Wei, fin,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WJNSD)appearing to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at in Pre-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continuous wars between states led to varieties of misfortunes in that period, and poets expressed their inner feelings by borrowing the image of flying birds. These feelings involved the mournful sighs in Jian'an literature, the heavy grievances in Zhengshi, the deep thought hidden in the serenity of Tao Yuanming's verse in Eastern Jin, the great expectations placed on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even Baozhao's sadness for a transient life and Yuxin's sorrow for an eventful life.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the flying birds in the WJNSD were also miserable, because they were burdened with sentiments and flied heavily in that turbulent sky.%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的自觉意识使这一时期的飞鸟意象出现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特点。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

” (《周易》之《明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

”(曹植《九愁赋》)“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步出城东门》)“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我们沿着这条思想的小径,用我们的心灵沿着飞鸟曾经划过的痕迹,终于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王朝,一个诗歌和灵魂都有了重大发现的精神王朝——魏晋时期。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独具中国文人品格的诗人——陶渊明。

提到陶公,人们多知他爱菊、爱松,然而我在他的诗歌中看到的更多是在写鸟。

除有六首诗歌专门咏鸟外,还有四十二处写到鸟,其量远在松菊之上;而且,飞鸟的形态殊异。

显然,鸟在渊明心中有更重要的地位。

我们根据陶公一生的经历和他诗歌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一条线索:鸟这一形象在陶公的诗作中充当了他的灵魂代言人。

陶公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对政治的极端失望,对老此一生的无可奈何都用同一个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参照。

同时,诗人在不同时期反复歌吟鸟的不同形象,也反映了诗人进与退的矛盾心理伴随终生。

下面就从横向为主,以纵向为辅对陶公诗歌中的飞鸟形象进行分析,以期借助飞鸟这一形象走进陶公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矛盾困顿的一生。

高鸟展宏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陶渊明诗歌和人生的前期,诗歌中出现鸟的意象最早的是《命子·其二》。

这是一首咏怀诗,当时他还没有出仕,然而我们分明可以从“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中读出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代。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

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例1: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例2: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

例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

他已化身为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

例4:“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例5:宋代文豪苏轼“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

“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例6: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

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

人生写照是什么意思人生之孤独写照

人生写照是什么意思人生之孤独写照

人生写照是什么意思人生之孤独写照透过飞鸟意象可以清晰领会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的伤时忧世的情怀,准确把握其诗歌的主旨。

而这些鸟意象却是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

下面即做简要论述。

1、阮籍诗中的鸟多为孤鸟且多哀鸣阮籍的孤独意识不仅来源于他对当时那个政治混乱的社会的悲哀和恐惧,更多的是由于他放浪形骸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特殊处事方式。

在《咏怀》诗中大量的鸟意象中,有许多鸟的出现均是孤自独飞的。

并且在前文中的有关孤鸟的论述中,笔者已经交代了阮籍的孤鸟独飞并不仅仅是被群鸟所抛弃,更多的是他自觉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孤鸟独飞已经让阮籍的精神世界寂寞不堪,而《咏怀》中的孤鸟却又偏偏是多是哀鸣不绝,这又无疑给他的孤独加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哀伤气氛。

如:鸣雁飞南征,��发哀音。

(其九)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其十三)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其二十一)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其二十四)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其四十七)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群。

(其四十八)除此,阮籍诗中用以表现自己高洁之志的凤凰和玄鹤也诗以孤独的姿态出现的。

云间的鸟独飞独鸣,也体现了阮籍卓尔不群的气质。

阮籍身处乱世之中让自己有济世的志愿却又不能实现,这让阮籍十分不满。

加上乱世之中的一些污浊不堪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边却又不能发泄自己的愤恨,阮籍只有在失望中化为一声声的不平之鸣。

他既为自己的不堪境遇而鸣,更为这个混乱污浊的现实而鸣。

阮籍在这一声声的哀鸣中诉说出自己的生不逢时的难有作为,诉说出自己的不堪境遇的难于人言说,更诉说出了对这个难有名士全社会的恐惧和悲哀。

或许阮籍在自己诗文中的不平之鸣中,能够得到些许心灵的释放。

2、很多鸟意象对比出现在涉及鸟意象的诗句中,许多都是两种不同的鸟意象对比出现在其中的。

如: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

鸾�时栖宿,性命有自然。

(其二十六)莺鸠飞桑榆。

海鸟运天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有很 多不 同, 诗歌 中塑造的形象和蕴藏的内涵也有 不同点。这些不同是 由于诗人 的思想 和艺术风格不 同而 造成的。阮籍和嵇康对 鸟这个意象的不同的创造丰富了鸟这个意象 的内涵 , 这正是诗歌文人化在正始 时期 的具
体表现之一 。
关键词 : 意象; 鸟; 抒情性; 哲理性 中图分 类号 : o .2 文 献标识 码 : I 72 2 A 文章编号 :0 84 1 (0 9 0 -0 40 10 -9 6 2 0 ) 30 8 -3
之一 )
样是鸟的意象 , 在阮籍和嵇康的诗中的运用却大不相 同。
A td n tebr g r U Ia d J n ’ ess s yO h i i eyi R AN J n I u d ma n Ka g S re v
KONG n Ro g
(colf ir u &J m hm Sadn n e i ,nn 510C i ) ShooLe t e o as ,hnog i rt J a 200 ,h a ta r u U v sy i n
Vo . 9 No. 11 3 S p. 0
( 山东大学 文学 与新 闻传播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0 ) 5 10
摘 要 : 阮籍和嵇康诗歌中有许多鸟的意象, 不仅数量大、 种类繁多, 而且内涵丰富。二人的诗歌中, 鸟的意象的
Ke o d br mae ;sni na ;p i sp i y w r s: i d;i g r e t y me tl hl o hc o
阮籍 、 嵇康是正始时期两位最重要的诗人。他们 1 孤 鸟与 双 鸟 的诗作数 量较多 , 出现鸟 的意象 的诗 歌所 占的 比例也 阮 籍诗 中多 孤 鸟意 象 , 康 诗 中则 多 双鸟 意象 。 嵇 较高。为什么两位诗人都如此喜爱使用鸟这个 意象 这 在一定 程度上体 现 出作 者 的人生 态度 , 特别是 对待 呢 ?首先 , 是受 古 典诗 歌 传 统 的 影 响 。《 经》中大 诗 孤独和朋 友这两个 方 面。阮籍 、 嵇康 均是正始 时期 著 量成功运 用鸟的意 象 的诗 歌传 统对 后 代诗 人 的诗 歌 名 的思想 家和文学 家 , 世人 推举 为 名 士 , 当 时社 被 是 创作 , 尤其 是 四言诗 的创 作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例 会 的精英 , 其思想 深度和艺 术水平 的高度是远远超 出 如, 嵇康 《 四言一A首 赠秀才 从军 》 t - 中的第一 首有 “ 鸳 时人 的。因此 , 们难免 曲高和寡 , 他 找不到知 音 , 甚至 鸯于飞 , 肃肃其羽” 显 然就是沿袭 了《 , 诗经》 燕 的《 有 时会被社 会所 排 挤 , 抛 弃 , 往 会走 向孤独 。阮 所 往 燕》 中的“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的句式。其次 , 正始 籍和嵇康都是孤独 的, 这在他们的诗作中均有体现。 时期是玄 学兴盛 的时代 , 个性 刚刚觉 醒的士人对 老庄 但 阮籍 自觉走 向孤 独 的 意识 更强 , 因此 , 的孤独 更 他 思想产生 了极大 兴趣 。他 们 以各种 方 式追 求 形 而上 多 的是一种 主动 选择 的结果 。他 诗作 中大 量 孤鸟 意 学的人生 的精 神 自由。而 鸟这 个 意象 具有 能 够 高飞 象 的 出现 与此有很 大关系 。 远游 的 自由特 质 , 契 合 了他 们 的思 想追 求 , 正 是他 们 例如 : 潜在 的理性 的选 择 。而 且作 为 他们 精 神 引导 者 的庄 孤鸿 号外野 , 鸟呜北 林 。( 咏怀诗八 十二 首》 翔 《 子, 在其 文章 中就 曾 多 次 运 用 鸟 的 意象 … 。然 而 同
J Ka g Sv re . ebr o n tt n eedf rn t sdi i t o t’ essi hc o nytebr ma e i n ’ essT i en oai sw r iee el u e nt s wop es v re w ih n t l i i g — h d o f y h n o h d
i sb tas i o n tt sw r o a . h e s n i ta e y p e sh s i n tt u h d a t tl . h te u lo t erc n oa in e e n t e s me T e r a o h t v r o t a i d sic o g t n r sye T e h o h t s e h t h a df rn e n ih t e c n oai n o h i ma ey, h c s o e o e p e ’c a g si h n S i i s i e e c s e rc h o n tt ft e br i g r w ih i n ft o ms h n e n Z e g h me . o d h T
Ab t a t T eeaema ybr s ma eis ihh v o nyal g mo n u loma yc n oain nR a i n sr c : h r r n i gre c a en t l ea u t t s n o n tt si u nJ a d di wh o r a b a o
嵇康在诗中写自然景物是要创造出一分谨慎的人他安分守己地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种氛围让人遐思远想产生清峻玄远的效果能让人口不论人过与周围的人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所感受到某种超脱
第1 9卷 第 3期
20 0 9年 9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 f n a gAgiutrlC l g o ra y n rc l a ol e o Xi u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