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的唐诗意象复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游原的唐诗意象

乐游原的唐诗意象

摘要:乐游原位于今天西安东南,在唐时是登高揽胜的胜境,多位诗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本文从乐游原这一特定地标为切入点,简要剖析唐诗中的乐游原这一意象,从中品读唐诗,品味诗人的心境。

乐游原位于今天西安市东南,其地势较周围高出,顶部平坦轩敞,周围景色开阔,南边有曲江和大雁塔,甚至在天气晴好的时间可以望见南方的秦岭。“原”的意思是突出地面的平坦高地,在今天西安周围还有乐游原、白鹿原等多处原地。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 [1]。由此,乐游苑就有了多个名字,在唐诗中有称其为“乐游原”,有称其为“乐游园”,有时也称“乐游苑”,不管怎么样,乐游苑在唐代是一个登高揽胜的胜境,多位诗人再次留下了不朽篇章。

笔者读书时在西安,曾多次到乐游原游玩,对此地印象很好,现在乐游原上复建了青龙寺,每年的四五月樱花盛开的季节,步行青龙寺赏樱是一件乐事。在全唐诗中,和“乐游原”关联的诗词有近五十首,涉及的诗人从初唐、盛唐到晚唐,涉及的诗歌题材也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乐游原这一特定地标出发,从人文的角度分析唐诗唐人和乐游原的关系,剖析唐诗中的乐游原这一意象,品读唐诗,品味诗人的心境。

登高遣怀

乐游原为世人所知大多来自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3]。

后两句向来有诸多理解,特别是“只是”二字。有理解为转折的意思,也就是“但是”,“不过”。如果按照这个理解,后两句似乎有消沉、没落、哀伤之意。例如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844)、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3]周汝昌先生则认为“只是”应理解为“就是”、“正是”之意,按照这个理解,“只是近

黄昏”一句则积极向上,因为乐游原的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如果是早上或者正午,反而没有了这样妖娆的景致。如此理解,此诗倒是李义山对于未来仍充满信心和美好期望,希望自己能“夕阳无限好”。

同样的一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体味出不同的人生态度。李商隐的一生郁郁不得志,当他那一天,带着仆童,驱车前往乐游原,举目四望,草木葱茏,西南的芙蓉园和大雁塔隐约可见,夕阳余晖映照,晚霞满天,诗人本来愁绪满怀,此刻抒发而成诗,由此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诗人的一时心绪,千百年以后,每每面对夕阳西下,余晖漫天,我们仍能体会。

《全唐诗》中还收录了李商隐的另外两首关于乐游原的诗,一首题为《乐游原》[2]: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这首诗应是同样作于夏日傍晚,雨后树木绿色青翠,鸣蝉声起,远处还有一段彩虹挂在天空,乐游原上西风又起。羲和,是神话中驾驭太阳之神;虞泉,指黄昏。说羲和驾着太阳奔跑,一直到黄昏时才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调头向东方升起。李义山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更多是明媚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诗人彼一时此一时,同一个地点,面对几乎相同的夕阳景色,发出的感慨却截然不同。

另外一首同样题为《乐游原》[2]: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这首诗是诗人春天登乐游原所做,心绪复杂,春梦杂乱,重登乐游原。青门、烟柳、紫阁、云松勾画了一副春日景色。无悰,心情不愉快的意思。诗人心情不佳,于是拂砚磨墨,盛出新酒准备做诗,无奈诗写出了,心情却更加不佳。一种春愁无处可解,诗和酒也无法消愁。这愁是为家国悲,还是为身世愁,联想到诗人在牛李党争之中的两边不讨好,想来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做为晚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同样有登乐游原,同样也是登高遣怀之作。其一题为《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2]: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这这首诗是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杜牧时年48岁,该年夏杜牧迁官吏部员外郎,自请外放湖州,是年秋赴湖州刺史,将离长安时所作[4]。此时的杜牧已是晚年,壮志未酬,在吏部员外郎的任上清闲自认无能,寄情孤云野僧,不想虚度年华,想出京任外为国尽力,可是又不忍离开京城。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乐游原上能否望见昭陵不得而知。这里“望昭陵”一句是表达期望有唐太宗那样的明主知人善任,重用自己。可是想到自己年纪一大把,却无有作为,在秋天登高纵目,西望昭陵,自然生出对自身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叹。

乐游原在这里做为一个“登高”的意象,和许多的高地、高楼一样,每当诗人登临而上,总是感慨万千,不能自已,或感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或抒发壮志未酬、雄心不老。可以说,登高而发,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惯性思维,乐游原的地理位置和周边风景,正是促使诗人诗兴大发的一个引子。

咏史怀古

杜牧在乐游原还有一首作品,《登乐游原》[2]: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这是一首咏史诗,前两句写长空孤鸟,一种凄凉、孤独感,时间荏苒,万古都销沉于此。读到这里就想起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同样的一个“销”字写出了时间的力量。“五陵”是西汉高、惠、景、武、昭帝的陵墓,为当时奢侈繁华之地[5]。《唐诗品汇》引谢枋得注云:“汉家基业之广大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变为荒田墅草,无树木可以起秋风矣。盛衰无常,废兴有时,有天下者观此,亦可以慄慄危惧。[5]”可说是此诗的最佳注脚。这首诗在杜牧的众多咏史诗中也算佳作,特别是“长空澹澹孤鸟没”,至今读来仍有一种凄凉感扑面而来,挥之不去。

类似的咏史诗还有韦应物的《登乐游庙作》[2]“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耿湋的《登乐游园》[2]:“园庙何年废,登临有故丘。孤村连日静,多雨及霖休。常与秦山对,曾经汉主游。岂知千载后,万事水东流。” 豆卢回的《登乐游园怀古》[2]:“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这些诗给乐游园增加了一个“意象”,那就是孤寂伤怀、世事盛衰无常、斗换星移带来的不可把控的时空无力感。

四季赏景

乐游园上春秋两季是最美的季节,不少诗人登乐游园而写景,留下不少美丽的诗句。

乐游园的春天草色青翠,莺飞蝶舞,今天的乐游园上栽植了很多樱花树,春天更是赏樱的绝佳去处。在唐诗中,可以找到众多的描写春天乐游园的诗句。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2]有“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白居易的《登乐游园望》[2]:“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李频的《乐游原春望》[2]:“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秦地山河连楚塞,汉家宫殿入青云。未央树色春中见,长乐钟声月下闻。无那杨华起愁思,满天飘落雪纷纷”。展示了秦地山河之帝王之气,更藉漫天飘落的杨花,抒发了作者缕缕春愁。刘得仁《乐游原春望》[2]:“乐游原上望,望尽帝都春”。王勃还有一首《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2]:“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以上这些均是诗人在春日游乐游园后所作,其中多有写景的佳句。

今天西安的秋天总是很短暂,但是笔者觉得也是西安最美的季节,秋高气爽,极目远眺,能清楚的看到秦岭。同样的在《全唐诗》中描写秋天乐游园的诗句,也有很多。白居易有一首《立秋日登乐游园》[2],“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裴夷直的《和邢郎中病中重阳强游乐游原》[2]:“晓日整冠兰室静,秋原骑马菊花高”。羊士谔的《登乐游原寄司封孟郎中卢补阙》[2]:“爽节时清眺,秋怀怅独过。神皋值宿雨,曲水已增波。白鸟凌风迥,红蕖濯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