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的唐诗意象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唐诗《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唐诗《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唐诗《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乐游原/ 登乐游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乐游原/ 登乐游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赏析一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乐游原古诗教案

乐游原古诗教案

乐游原古诗教案教案:乐游原古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作者背景,理解诗歌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2.学习乐游原的诗歌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学习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音乐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情感。

2.学习乐游原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3.引导学生阅读乐游原古诗的文本,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诗歌的剖析与鉴赏。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

5.师生共同品味和欣赏乐游原古诗,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六、课后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对乐游原的诗歌的评论或感悟。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或场景,创作一首类似乐游原古诗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乐游原1.了解背景和作者背景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诗歌的剖析与鉴赏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乐游原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和艺术价值。

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最后,通过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乐游原》课文解析

《乐游原》课文解析

《乐游原》课文解析关键词:《乐游原》、课文解析乐游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文将对《乐游原》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中的文学价值和深层意义。

1. 《乐游原》的作者及背景《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作者在漠北原野游历时所感受到的深沉哀愁。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词藻和深情的表达而广为赞誉。

2. 乐游原的诗歌结构和特点《乐游原》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四句为一个完整的诗段。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颇具节奏感。

此外,李商隐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偶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

3. 蕴含的情感和主题《乐游原》通过描绘宛若沙漠般的乐游原,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悲愤之情。

诗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表达了作者处境的无奈和心灵的寂寞,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人事更迭的感慨。

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歌传递出对自然景观的珍视和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呼吁。

4. 语言和意象的运用李商隐在《乐游原》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出了浓郁的诗意氛围。

他以"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的描述,展现了原野的苍凉之美;以"苍苍白雪朝边气,依约孤帆远影轻"的描绘,表达了无尽的边陲岁月和游子的惆怅情怀。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塑造了深沉的诗境,引起读者共鸣。

5.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乐游原》是唐代文人的写意之作,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思考和感想。

诗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中的虚无主义情怀,将个体的苦难与宿命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6. 《乐游原》的艺术魅力《乐游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这首诗歌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抒情的叙事,展现了古人的深情与哀怨。

其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文辞,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一、原文呈现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逐句解析与意向阐述“向晚意不适”“向晚”指明了时间,接近傍晚的时分。

诗人李商隐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行,很可能心中已经有所感怀。

“意不适”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绪状态——不舒畅、有所郁结。

这种情感的表达为整首诗的基调定下了苍凉、感慨的底色。

在画面感的构建上,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独自一人,在日渐昏暗的天色中,或许是因为生活的琐事,或许是因为更深远的人生思考,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和不适。

“驱车登古原”诗人选择以“驱车”的方式来“登古原”,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寻求解脱的象征。

古原之地,往往因为历史的沉淀而带有一种苍茫和悠远的气息。

驱车登高,一方面可以让诗人远离尘嚣,另一方面也暗含着诗人想要通过换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内心的渴望。

在这一句中,画面的动态感十分强烈。

我们可以想象到车轮滚动的声音,想象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以及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视野逐渐开阔的震撼。

这些都是诗人在努力摆脱内心不适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给予他的直观感受。

“夕阳无限好”这一句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也是情感转折的关键点。

“夕阳”作为自然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美好但又稍纵即逝的象征。

诗人用“无限好”来形容夕阳,表达了他对这一刻美景的极致赞美。

在画面感的营造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万物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这种温暖而绚烂的色彩,与诗人之前内心的阴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被这金色的光辉所融化。

“只是近黄昏”然而,诗人的赞美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用“只是”一词将情感的转折表达得淋漓尽致。

夕阳虽好,但它也预示着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

“近黄昏”不仅是对夕阳美景即将消失的无奈叹息,更是对人生美好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在这一句中,画面的色彩开始变得暗淡,那种夕阳下的金色光辉逐渐消退,被即将来临的夜晚所吞噬。

乐游原古诗教案

乐游原古诗教案

乐游原古诗教案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长安城西北部,地势较高,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

古人喜欢在这里游赏、赋诗、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以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登乐游原》古诗:《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还,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的心情。

诗人看到了美丽的夕阳,但它即将落下,使人感叹时光荏苒,美好时光总是短暂。

这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登乐游原》是一首描绘古人对美好时光感慨的诗作,适合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生活、时光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一个关于这首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2. 欣赏古诗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如何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导入话题通过讲述乐游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感知意境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 解析诗歌,理解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字面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

4. 体会情感,抒发感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夕阳景象和时光流逝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创作练习,拓展延伸学生尝试仿写一首关于夕阳的诗歌,或以时光为主题的作文,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回顾,巩固提高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登乐游原》;2. 仿写一首关于夕阳的诗歌或以时光为主题的作文;3. 推荐一首关于自然景象的古诗,并附上自己的感悟。

《乐游原》教学课件教学文稿

《乐游原》教学课件教学文稿
2023
《乐游原》教学课件教学 文稿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介绍 • 作品内容解析 • 作品艺术特色分析 • 作品价值及影响 • 教学策略及实施
01
作品背景介绍
乐游原的创作背景
1 2 3
历史背景
乐游原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景区,位于陕西 省西安市,是唐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个人背景
乐游原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李商隐的境遇密切相 关。李商隐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曾在多个 地方担任地方官。
日西斜”等,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情感色彩。
03
韵律节奏
乐游原的韵律节奏优美、和谐,每句诗都有固定的平仄和韵脚,读起
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
02
作品内容解析
乐游原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诗歌以乐游原的景色为背景,描述了人们在黄昏时分的欢乐和 忧虑,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背景介绍
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的一处著名景点,是贵族和士人游乐的胜 地。
教学过程与方法
• 教学环节 •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 呈现:通过朗诵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 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拓展:通过展示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通过讲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 朗诵法:通过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文化遗产保护
乐游原作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贡献。

唐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乐游原的唐诗意象

乐游原的唐诗意象

乐游原的唐诗意象摘要:乐游原位于今天西安东南,在唐时是登高揽胜的胜境,多位诗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本文从乐游原这一特定地标为切入点,简要剖析唐诗中的乐游原这一意象,从中品读唐诗,品味诗人的心境。

乐游原位于今天西安市东南,其地势较周围高出,顶部平坦轩敞,周围景色开阔,南边有曲江和大雁塔,甚至在天气晴好的时间可以望见南方的秦岭。

“原”的意思是突出地面的平坦高地,在今天西安周围还有乐游原、白鹿原等多处原地。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

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

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 [1]。

由此,乐游苑就有了多个名字,在唐诗中有称其为“乐游原”,有称其为“乐游园”,有时也称“乐游苑”,不管怎么样,乐游苑在唐代是一个登高揽胜的胜境,多位诗人再次留下了不朽篇章。

笔者读书时在西安,曾多次到乐游原游玩,对此地印象很好,现在乐游原上复建了青龙寺,每年的四五月樱花盛开的季节,步行青龙寺赏樱是一件乐事。

在全唐诗中,和“乐游原”关联的诗词有近五十首,涉及的诗人从初唐、盛唐到晚唐,涉及的诗歌题材也多种多样。

本文试图从乐游原这一特定地标出发,从人文的角度分析唐诗唐人和乐游原的关系,剖析唐诗中的乐游原这一意象,品读唐诗,品味诗人的心境。

登高遣怀乐游原为世人所知大多来自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3]。

后两句向来有诸多理解,特别是“只是”二字。

有理解为转折的意思,也就是“但是”,“不过”。

《乐游原》课文教案

《乐游原》课文教案

《乐游原》课文教案乐游原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乐游原的基本内容和主旨2. 掌握乐游原中的重要词汇和词语搭配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教学重点:1. 分析乐游原的主题和情节2. 学习乐游原中的重要词汇和词组3. 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三、教学难点:1. 理解乐游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2. 运用乐游原中的词汇和词语进行表达和描述四、教学准备:1. 课文《乐游原》的复印件2. 白板、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3. 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乐游原》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整体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乐游原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乐游原的主人公是谁?他的经历有哪些?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乐游原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Step 3: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乐游原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组织学生进行词汇解读和学习,例如:- 游牧民族、马头琴、群星闪烁、广袤的草原等2. 学生进行词汇搭配练习,用适当的形式(例如填空、造句等)巩固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Step 4:细节理解(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细节理解训练,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回答问题:- 乐游原的自然环境如何?有哪些生物和景观?- 乐游原的居民有哪些特点和习俗?- 乐游原的历史背景如何?他们的文化有何特色?Step 5:写作训练(20分钟)1. 学生根据对乐游原的理解和细节描述,撰写一篇题为《乐游原的自然乐园》的作文。

2. 注意使用乐游原中的词汇和词组,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展示对乐游原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和互评,互相指出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2.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与全班共同欣赏和讨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乐游原》这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中,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古诗词汇、句式、意境等方面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
2.学生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感知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乐游原》相关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创意表达作业:
-以《乐游原》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古诗中的意境。
-尝试编写一段关于乐游原的故事或小剧本,并和同学分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作业:
-与同学合作,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韵律、节奏、意象等特点,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知识传授,深入解读: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乐游原》,解释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体会意境美。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的寓意、表达技巧等,培养合作意识;
-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乐游原》这首古诗,掌握其生字词及词义,如“原、尽、斜、映、灼”等,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意象,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的创意改编或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乐游原 (李商隐)教学设计

乐游原 (李商隐)教学设计

乐游原 (李商隐)教学设计乐游原(李商隐)教学设计引言:《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诗歌作品。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纷繁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分析诗歌结构、解读意象和赏析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诗歌结构分析1. 第一节(共四句):描写豪华马车及其护卫士兵。

2. 第二节(共四句):描写乐游原中的风景和人物。

3. 第三节(共六句):表达离别之情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第四节(共二句):总结全诗。

二、意象解读1. 豪华马车:象征着贵族身份和离别的苦难。

2. 乐游原:指代过去美好的时光和离别的地点。

3. 逐客令:象征离别之苦。

4. 疏狂地:形容人物离别时的悲伤和激动。

三、语言特点赏析1. 用典:诗中出现了“逐客令”这一典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意象丰富:通过描绘车马、花草和山川,创造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3. 运用修辞: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对仗工整:诗中的押韵和平仄有序,表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感知与体验:教师将诗歌《乐游原》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感知诗歌中的豪华马车和乐游原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发现每一节的意义和联系,并解读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比较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乐游原》和其他关于离别的作品,让学生思考不同诗人对离别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

4. 创作与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写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乐游原》中的情感表达。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结构、解读意象和赏析语言特点,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游原》这首诗。

乐游原古诗讲解

乐游原古诗讲解

乐游原古诗讲解
乐游原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乐府题材的古诗,以下是对其的讲解:
《乐游原》一诗描绘了诗人在乐游原的山水之间欢快游玩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愉快心情和对美的追求。

诗的开头“向晚意不适”,表达了诗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不适,不满足于日常生活。

接着诗人提出要“驱车登古原”,表示要到古原上去游玩。

古原是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宽阔平原,代表了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宁静,带给人一种静谧、纯净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乐游原的山水景色:“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描写了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象以及长江
奔腾壮观的景象,给人一种大自然的力量和辽阔感。

继而,诗人的情绪也随着山水的变化而起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在漫长
的人生中,常常感到孤独和苦闷,面对着无穷的挑战和考验。

最后一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美的追求:“艰难苦恨繁
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诗人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依据,表
达了对人生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不满和希望能够寻找到满足和幸福。

总体来说,乐游原古诗是王之涣在描写山水景色和反映个人情
绪的同时,对于人生的思索和追求的一首诗。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乐游原古诗讲解

乐游原古诗讲解

乐游原古诗讲解乐游原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古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讲解:1. 诗题:乐游原- “乐游原”指的是乐游园,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2. 诗的内容:- 第一句:“向晚意不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夜晚的无法适应之情感。

这可能是因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让他感到不适。

- 第二句:“驱车登古原”,诗人驾驶马车爬上了一个古老的高原,这个高原上有着乐游园。

- 第三句:“夕阳无限好”,诗人感叹夕阳的美好,表示他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获得了舒适和愉悦。

- 第四句:“只是近黄昏”,诗人指出,夕阳的美好瞬间即将过去。

- 第五句:“更吹落、星如雨”,表达了夜晚星星点点的景象,这些星星犹如雨一般飘落下来。

- 第六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宝马是古代贵族的代称,这句表达了贵族们在青史留名的欲望。

- 第七句:“凤箫声动”,用凤箫声描述乐游园的欢乐之声。

- 第八句:“玉壶光转”,形象地描绘出了有趣的玉壶变幻之景。

- 第九句:“一夜鱼龙舞”,形容了动物们在夜间热闹的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园中欢乐的舞蹈。

- 第十句:“蛾儿雪柳黄”,蛾儿和雪柳黄都是青春美丽的象征,表达了园中繁华的景象。

- 第十一句:“白露满皇州”,白露是秋季的标志,这里指出乐游园的繁华和美好就如同白露一样普遍充满整个乐游园。

- 第十二句:“却住不得归”,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景色的留恋之情。

他不想离开这美好的乐游园。

3. 诗的意义: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夜晚美好景象的喜爱以及对自然、音乐和欢乐的向往之情。

乐游园被描绘成一个繁华且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描绘景物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

《乐游原》 文章解读

《乐游原》 文章解读

《乐游原》文章解读《乐游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名篇,它是明代文学家陈维崧所作的一篇骈文。

本文以对《乐游原》的解读为主题,旨在探讨该篇文章的意境、主题以及修辞手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乐游原》的意境入手。

整篇文章以描写风景为主线,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写,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例如作者描绘了“群山秀色皆新翠,蓝溪桃浦俨银波”的景色,展示了山水之间色彩和谐的美妙画面。

通过这种凭空想象的方式,读者可以在心灵上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沉浸在宁静愉悦的情绪之中。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乐游原》的主题。

该文以《乐游原》作为标题,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以旅游为主题,探索游览之乐。

然而,深入解读后我们会发现,该篇文章表达的更多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作者将自然与人的内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这种主题的设置,使得《乐游原》不仅仅是一篇风景描写,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同时,陈维崧在《乐游原》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丰满了文章的内容,并赋予了深刻的意蕴。

例如,他使用了对比手法,将“云遮山少见,雨过花犹红”形象地描述了在山林中云遮雨过后的景色变化,这不仅令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此外,他还使用了拟人手法,将大自然赋予“怡然不惧余春风”的特质,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美好和不可侵犯。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乐游原》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有艺术性。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乐游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陈维崧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突出的作品成就,使得《乐游原》成为明代文学的一颗明珠。

这首篇骈文的诞生标志着文人对于自然的审美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已经成为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题材。

《乐游原》的风靡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陈维崧通过《乐游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鼓励了后来文人模仿和创新,使得中国文学在诗歌和散文领域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乐游原 (李商隐)教案

乐游原 (李商隐)教案

乐游原 (李商隐)教案乐游原 (李商隐)教案第一部分: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他的《乐游原》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田园诗。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李商隐的《乐游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他的创作风格、诗歌主题以及对自然的独特表达。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李商隐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 分析和解读《乐游原》的诗意;3. 熟悉乐游原的自然景色描写,加深对自然美景的认识;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部分:课堂活动1. 导入活动在开始讲解《乐游原》之前,可以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景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学生可以就观看的内容进行简单交流,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分析和解读《乐游原》在进行诗歌解读之前,可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接着,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乐游原》中的诗意,解读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乐游原》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场景进行描写,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4. 诗歌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

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 总结和反思在课堂结束前,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总结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在本次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 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创作作品,评估其对《乐游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部分:教学拓展鼓励学生继续扩展对李商隐的了解,可以选读他的其他作品或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李商隐的《乐游原 登乐游原》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乐游原 登乐游原》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由于其地势偏高,便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抒怀的去处。

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乐游原所作。

此诗语言浅白,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两句,交代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傍晚时分,作者因为心绪不佳便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

自古,骚人墨客登高多发感慨,或悲叹平生遭际,或发泄内心苦闷,陈子昂一登幽州台便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大诗人杜甫登高时便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商隐这次登高并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不适”情怀。

果然,作者看到了极其壮丽的夕阳景观,他的忧愁瞬间也一扫而空,他沉浸在“夕阳无限好”的满足之中。

你看,那无边无际、灿烂辉煌的夕阳,把全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多么壮丽奇伟的美景。

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时,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好”字,质朴中见真淳。

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你想象中的情景有多美,这黄昏的景色就有多美。

末两句一般解为: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只是”是“只不过”、“只可惜”之意,语意上是一个转折,由眼前美景而转到内心的哀伤之中。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种哀伤,一则因为无力挽留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可惜;一则是因为诗人想到了国家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对时代发出了感慨。

也有人认为“只是”是“就是”、“正是”之意。

因而末两句所表达的不是惋惜之情,而是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博大而精深的。

它被人们借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乐游原》古诗观点评析

《乐游原》古诗观点评析

《乐游原》古诗观点评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象、主题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乐游原》进行观点评析。

首先,就其结构而言,《乐游原》共四十个字,整体上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个句子都是完整的表达,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使整首诗节奏感强烈。

全诗由四联组成,每联的形象通过比喻来传达诗人的感受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诗人有效地传达了自己在自然景观下所产生的情感。

其次,就其意象而言,《乐游原》通过多种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中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温馨、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同时,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揭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烦恼的志向。

此外,借助“挽弓当挽弦,挥拳当挥鞭”这样的意象,诗人表达了面对困难时依然坚定果敢的态度。

再次,就其主题而言,《乐游原》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以丰富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受,呼唤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田园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和快乐,反思了尘世间的浮躁和繁忙,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最后,就其艺术特点而言,《乐游原》富有意境和张力,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和想象力。

整首诗通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以“暗香”喻人的情感,以“南山”象征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以及以“挽弦”、“挥鞭”隐喻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果敢态度等等。

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文学表达,使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刻和丰满。

总结起来,《乐游原》通过其独特的结构、丰富的意象、深刻的主题和多样的艺术特点,展现了唐代诗人王之涣优美的创作风貌。

既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又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舒适,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无论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乐游原》都是一首经典的唐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乐游原》 文章解析

《乐游原》 文章解析

《乐游原》文章解析《乐游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抒发对家国离散之苦与思乡之情的诗篇。

本文将对《乐游原》进行深入解析,剖析其中的内涵与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乐游原》的整体结构。

该诗分为五个首尾相连的部分,每部分都以突出的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墨,展现了刘禹锡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

在诗的开篇,作者通过描绘春日田野的美景,以引起读者对乐游原的兴趣。

接着,他通过描绘曾经的乐游场景来抒发对曾经荣光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个部分,作者通过描绘山川、水泽、人文景观等不同的情境,透过时令转移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他对故土的思念之中。

整个诗篇以情感流转为线索,由悲伤的离别到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构成了动人的意境。

其次,我们来分析《乐游原》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诗中大量采用了自然景物描写的手法,借助山川水泽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诗中的“倚阑干,临烟景”、“白云深处有人家”等描绘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对人们欢乐游乐的场景描写,作者赞美了故土的繁华与荣光。

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追忆。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乐游原》中看到作者对时代变迁的忧虑与反思。

诗中的“但恐双溪舴艋舟,失信于人波浪间”、“红颜弃置白头翁”等句子,揭示了作者对乐游原逐渐没落的担忧。

通过描写故土的衰颓,作者表达了对家国之痛的痛切关切。

这种关切与忧虑,正是每个流离失所的人对故土的共同感受,进一步增强了读者对诗中情感的共鸣。

最后,我们来对《乐游原》进行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畅怀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家之情。

通过对家乡美景和曾经的荣光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到他对家乡的思念之中。

同时,诗中对时代变迁的忧虑与反思,也使得该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乐游原》以其真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打动了那些在异乡流浪的人们,引发了人们对故土的深思。

通过对《乐游原》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写作意图与情感表达。

《乐游原》教案

《乐游原》教案

校本课程研讨:《乐游原》教案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②积累一些相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板书设计:乐游原不适→登古原触景生情夕阳美好只近黄昏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观看古诗朗读录象,引入课题《乐游原》。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乐游原》。

(二)初读感知:1、齐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时对古诗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字词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①解题:《乐游原》又作《登乐游原》。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为京城士女登高游乐胜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向:接近。

向晚:傍晚。

③意:心情。

不适:不悦,不舒畅。

④驱车:驾车。

⑤古原:即乐游原。

4、指名交流诗句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傍晚,我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

远处的夕阳多么美啊!只是此时已将近黄昏,再美的夕阳也要落下了。

(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5、齐读古诗。

(三)深入探究:1、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吗?——(引导学生回忆)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刚才我们用第一只眼睛读了李商隐的《乐游原》,现在我们一起尝试用另一只眼睛再深入品读《乐游原》。

2、自读古诗,想想自己对古诗还有哪些疑问。

3、出示参考质疑:①诗人李商隐为什么感到“不适”?(提示:你平时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不适”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游原的唐诗意象乐游原的唐诗意象摘要:乐游原位于今天西安东南,在唐时是登高揽胜的胜境,多位诗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本文从乐游原这一特定地标为切入点,简要剖析唐诗中的乐游原这一意象,从中品读唐诗,品味诗人的心境。

乐游原位于今天西安市东南,其地势较周围高出,顶部平坦轩敞,周围景色开阔,南边有曲江和大雁塔,甚至在天气晴好的时间可以望见南方的秦岭。

“原”的意思是突出地面的平坦高地,在今天西安周围还有乐游原、白鹿原等多处原地。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

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

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 [1]。

由此,乐游苑就有了多个名字,在唐诗中有称其为“乐游原”,有称其为“乐游园”,有时也称“乐游苑”,不管怎么样,乐游苑在唐代是一个登高揽胜的胜境,多位诗人再次留下了不朽篇章。

笔者读书时在西安,曾多次到乐游原游玩,对此地印象很好,现在乐游原上复建了青龙寺,每年的四五月樱花盛开的季节,步行青龙寺赏樱是一件乐事。

在全唐诗中,和“乐游原”关联的诗词有近五十首,涉及的诗人从初唐、盛唐到晚唐,涉及的诗歌题材也多种多样。

本文试图从乐游原这一特定地标出发,从人文的角度分析唐诗唐人和乐游原的关系,剖析唐诗中的乐游原这一意象,品读唐诗,品味诗人的心境。

登高遣怀乐游原为世人所知大多来自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3]。

后两句向来有诸多理解,特别是“只是”二字。

有理解为转折的意思,也就是“但是”,“不过”。

如果按照这个理解,后两句似乎有消沉、没落、哀伤之意。

例如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844)、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3]周汝昌先生则认为“只是”应理解为“就是”、“正是”之意,按照这个理解,“只是近黄昏”一句则积极向上,因为乐游原的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如果是早上或者正午,反而没有了这样妖娆的景致。

如此理解,此诗倒是李义山对于未来仍充满信心和美好期望,希望自己能“夕阳无限好”。

同样的一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体味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李商隐的一生郁郁不得志,当他那一天,带着仆童,驱车前往乐游原,举目四望,草木葱茏,西南的芙蓉园和大雁塔隐约可见,夕阳余晖映照,晚霞满天,诗人本来愁绪满怀,此刻抒发而成诗,由此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诗人的一时心绪,千百年以后,每每面对夕阳西下,余晖漫天,我们仍能体会。

《全唐诗》中还收录了李商隐的另外两首关于乐游原的诗,一首题为《乐游原》[2]: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这首诗应是同样作于夏日傍晚,雨后树木绿色青翠,鸣蝉声起,远处还有一段彩虹挂在天空,乐游原上西风又起。

羲和,是神话中驾驭太阳之神;虞泉,指黄昏。

说羲和驾着太阳奔跑,一直到黄昏时才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调头向东方升起。

李义山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更多是明媚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

诗人彼一时此一时,同一个地点,面对几乎相同的夕阳景色,发出的感慨却截然不同。

另外一首同样题为《乐游原》[2]: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这首诗是诗人春天登乐游原所做,心绪复杂,春梦杂乱,重登乐游原。

青门、烟柳、紫阁、云松勾画了一副春日景色。

无悰,心情不愉快的意思。

诗人心情不佳,于是拂砚磨墨,盛出新酒准备做诗,无奈诗写出了,心情却更加不佳。

一种春愁无处可解,诗和酒也无法消愁。

这愁是为家国悲,还是为身世愁,联想到诗人在牛李党争之中的两边不讨好,想来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做为晚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同样有登乐游原,同样也是登高遣怀之作。

其一题为《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2]: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这这首诗是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杜牧时年48岁,该年夏杜牧迁官吏部员外郎,自请外放湖州,是年秋赴湖州刺史,将离长安时所作[4]。

此时的杜牧已是晚年,壮志未酬,在吏部员外郎的任上清闲自认无能,寄情孤云野僧,不想虚度年华,想出京任外为国尽力,可是又不忍离开京城。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乐游原上能否望见昭陵不得而知。

这里“望昭陵”一句是表达期望有唐太宗那样的明主知人善任,重用自己。

可是想到自己年纪一大把,却无有作为,在秋天登高纵目,西望昭陵,自然生出对自身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叹。

乐游原在这里做为一个“登高”的意象,和许多的高地、高楼一样,每当诗人登临而上,总是感慨万千,不能自已,或感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或抒发壮志未酬、雄心不老。

可以说,登高而发,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惯性思维,乐游原的地理位置和周边风景,正是促使诗人诗兴大发的一个引子。

咏史怀古杜牧在乐游原还有一首作品,《登乐游原》[2]: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这是一首咏史诗,前两句写长空孤鸟,一种凄凉、孤独感,时间荏苒,万古都销沉于此。

读到这里就想起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同样的一个“销”字写出了时间的力量。

“五陵”是西汉高、惠、景、武、昭帝的陵墓,为当时奢侈繁华之地[5]。

《唐诗品汇》引谢枋得注云:“汉家基业之广大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变为荒田墅草,无树木可以起秋风矣。

盛衰无常,废兴有时,有天下者观此,亦可以慄慄危惧。

[5]”可说是此诗的最佳注脚。

这首诗在杜牧的众多咏史诗中也算佳作,特别是“长空澹澹孤鸟没”,至今读来仍有一种凄凉感扑面而来,挥之不去。

类似的咏史诗还有韦应物的《登乐游庙作》[2]“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

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

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

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

耿湋的《登乐游园》[2]:“园庙何年废,登临有故丘。

孤村连日静,多雨及霖休。

常与秦山对,曾经汉主游。

岂知千载后,万事水东流。

” 豆卢回的《登乐游园怀古》[2]:“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这些诗给乐游园增加了一个“意象”,那就是孤寂伤怀、世事盛衰无常、斗换星移带来的不可把控的时空无力感。

四季赏景乐游园上春秋两季是最美的季节,不少诗人登乐游园而写景,留下不少美丽的诗句。

乐游园的春天草色青翠,莺飞蝶舞,今天的乐游园上栽植了很多樱花树,春天更是赏樱的绝佳去处。

在唐诗中,可以找到众多的描写春天乐游园的诗句。

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2]有“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白居易的《登乐游园望》[2]:“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李频的《乐游原春望》[2]:“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

秦地山河连楚塞,汉家宫殿入青云。

未央树色春中见,长乐钟声月下闻。

无那杨华起愁思,满天飘落雪纷纷”。

展示了秦地山河之帝王之气,更藉漫天飘落的杨花,抒发了作者缕缕春愁。

刘得仁《乐游原春望》[2]:“乐游原上望,望尽帝都春”。

王勃还有一首《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2]:“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以上这些均是诗人在春日游乐游园后所作,其中多有写景的佳句。

今天西安的秋天总是很短暂,但是笔者觉得也是西安最美的季节,秋高气爽,极目远眺,能清楚的看到秦岭。

同样的在《全唐诗》中描写秋天乐游园的诗句,也有很多。

白居易有一首《立秋日登乐游园》[2],“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裴夷直的《和邢郎中病中重阳强游乐游原》[2]:“晓日整冠兰室静,秋原骑马菊花高”。

羊士谔的《登乐游原寄司封孟郎中卢补阙》[2]:“爽节时清眺,秋怀怅独过。

神皋值宿雨,曲水已增波。

白鸟凌风迥,红蕖濯露多。

伊川有归思,君子复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曲江雨后之景致:池水增波,白鸟凌风,荷花濯露。

钱起的《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2],即写景“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清秋时节,秦川天高气爽,山河连天,清脆的捣衣声合奏出一曲最悦耳的晨曲,煞是宜人[6]。

同时作者又向李侍郎表白自己的忠心,“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就像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一样,想来钱起也是希望李侍郎能引荐自己,期望其能给予自己知赏、推荐和提拔吧。

唐代著名僧人诗人皎然也有一首《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2],根据其描写的景色应该是作于冬季。

这首诗写道:“凌晨拥弊裘,径上古原头。

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

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

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

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

诗人不知何故凌晨起床登乐游原,雪后远山被白雪覆盖,看起来似乎更近了,天色朦胧浮在身边。

这首诗写终南积雪,词句中平淡闲适,充满了佛家的淡然和出尘的思想。

唐玄宗李隆基也有一首与乐游原有关的诗《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2],这次游园宴有众多的诗人和官员参加,既然皇帝作诗了,做臣子的自然需要应和。

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计有王翰、宋璟、苏颋、张说、赵冬曦、崔沔、崔尚、胡皓等人有应和之作。

这些作品笔者觉得并无特别之处,多是场面之作。

作诗是或触景生情,或直抒胸臆,而这种场面应和的作品,或是堆砌词藻,或是谄媚向上,读来无趣。

今日之乐游原如果新建一个公园的话,一定要开发几处景点,景点的命名可以参考唐诗中描写乐游原的这些佳句,例如“花间路”,“杨华思”,“雪霁”,再配上唐诗以及诗人的简介,岂不是一处旅游胜地。

再推广开来,如今的西安城郊,那些从唐时就延续下来的地名仍然众多,这些地名出现在唐诗中的频率也不少,其中景色多有佳处,发掘地名与唐诗的联系,可以完全开发一条唐诗胜景之旅,也许会成为一条热门线路呢。

[1]百度百科。

乐游原条目。

[2]全唐诗。

[3]百度百科。

乐游原(李商隐诗作)条目。

[4] 缪钺《杜牧年谱》[5] 李琳《论杜牧的咏史七言绝句》[6]蒙泉的博客《乐游原:西京拾旧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