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
多情的月亮——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初探
• 白居易——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王维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杜甫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 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 • 李清照 李清照——云中誰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云中誰寄锦书来, 云中誰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 李商隐 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沧海月 沧海 明珠有泪, 生烟。 生烟。 • 李煜 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小楼昨夜又东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 明中。 月明中。 • 柳永 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 结合你所阅读过的诗篇,分析月在该 结合你意蕴:
• 相思离别之情 ,游子思归之情 昔盛今衰之叹,时空永恒, 昔盛今衰之叹,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之 悲……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初探 古典诗词中“ 古典诗词中
诗人国度里的那轮明月
• 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
• • • 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人因爱月而咏月。
李白说:酒缺月不味,景无月不美。
辛弃疾说: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
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中国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篇。
作者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对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一大致的分类。
一、象征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
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作者寄情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友谊。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象征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作者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深切思念家园吧。
三、象征宇宙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
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宇宙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
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
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思乡情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的放旷情怀……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本文试解读高中《语文》课本中唐诗宋词的“月亮”意象,以观照月光世界里诗人的心灵律动。
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清冽的月光轻柔洒落于松林的幽径;泉水淙淙,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过山溪的卧石。
月、松、泉、石四个意象组合成空明幽妙的意境,而“明月”则是其中的主体意象——因月之“明”,方可见泉之“清”。
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禅林”《酬张少府》,结合王维的这些诗句看,“明月”、“清泉”暗含空洁灵动之意,成了诗人追寻隐逸生活和佛学境界的物化形式。
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在古代诗人中,李白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
他时而上天揽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时而寄愁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时而邀月同饮(“月光常照金樽里”),时而赊借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且就洞庭赊月色”)……最常见的,是李白的泛月、乘月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东门泛舟》)。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_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古典中“月亮”意象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1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加相关诗句赏析
月亮挂天边,古诗里的梦幻篇章
哎,你们有没有发现啊,古代的诗人好像特别喜欢写月亮?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在古人的笔下竟能生出千般情愫。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的《静夜思》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简单的两句话就勾勒出那种夜深人静、独自对月的思乡之情。
那个“疑”字真是妙啊,感觉像是月光太明亮了,都让人分不清是地上的白霜还是天上的光辉了。
苏轼也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可是中秋佳节时最应景的诗句之一了。
“婵娟”就是形容月色美好的样子,诗人希望亲人朋友都能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但也能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你说,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温馨呢?
还有杜甫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真的很有画面感。
每当秋天来临,露水渐渐变凉变白的时候,就觉得那轮圆圆的月亮只有在自己的家乡看起来才是最明亮的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会,反正每次读到这句诗我都会想家。
当然啦,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句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诗句也写了月亮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一首都藏着不同的情感与意境,仿佛透过那些文字我们能看到古人们面对月亮时的沉思与感慨……
总之哈,月亮在古诗词中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存在,它寄托着人们的思念、愿望和情感,无论过了多少年再读起那些诗句依然能让我们心生共鸣。
多情的月亮——解读古诗中月的意象PPT课件
• 柳永《雨霖铃》:“弄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
二、象征清幽与闲适,以月渲染清幽气 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象征清幽与闲适,以月渲染清幽气 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三、象征失意与孤苦,以月渲染凄清的 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三、象征失意与孤苦,以月渲染凄清的 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象征永恒与惜时,以月蕴涵时空的 永恒。
把酒问月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多情的月亮——高中教材唐诗宋词“月亮”意象解读
仙 乐
“ 东船 西舫 悄无 言 ,惟见 江心秋 月 白。 ”
这 是 < 琶 行 》 中 以 环 境 描 写 烘 托 琵 琶女 高 超 琵 演 奏 技 艺 的 名 句 。 急 管 繁 弦 夏 然 而 止 , 听 众 心
折无 声 ,江月分 外 澄澈 。
(“ 寄 愁心 与明 月 ” ) 我 ,时 而 邀 月 同 饮 ( “ 月 光 常照金 樽里 ” ) ,时 而 赊 借 月 色 ( “ 就 东 山 暂 赊 月 色 ”) …最 常见 的 ,是李 白的 泛月 、乘 …
能 走 出 肤 浅 的 立 意 困 境 , 写 出 余 味 无 穷 的 好 文章 来 。
许 多词语 : “ 急 跳 墙 ” “ 水 一 战 ” “ 狗 背 置 之 死 地 而 后 生 ”等 。 据 此 ,这 位 同 学 写 了篇 短 文 ,在 结 尾 处 他 对 “ 之 死 地 而 后 生 ” 等 置
多 么幽 深 明净 的 超脱 境 界! 是 多 么令 人神 往 又
的隐 居所在 ! 王 维 笃 信 佛 教 , 中 年 以 后 即 过 着 半 官 半 隐
的生 活。这 一 “ 中有 画”之境 带有 淡淡 的禅 诗
意 ,印 照出诗人 恬静 闲适 的心境 。 “ 林 人不 深
知 ,明月来 相 照 ”(< 里馆 》 ) “ 竹 , 松风吹 解 带 ,山月 照禅林 ”(< 酬张少 府》 ) ,结合 王维 的这 些诗 句看 , “ 明月 ”、 “ 清泉 ”暗含 空洁
・
29 ・
维普资讯
的物化形 式 。
例 外 会 从 拍 击 “ 城 ” 的 潮 声 中 触 摸 到 历 史 的 空
鉴 湖 皎 月 :李 太 白引 皎 月 作 为 人 生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清辉凝碧的优美物象,而且是通脱淡泊的文化象征。
它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精神底蕴,温柔地流转在诗人多情的心田。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是美的象征,她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而且冰清玉洁的女性,永远那么可人地高悬于夜空之中,风情万种。
远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并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唱出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周祗则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动人之美,并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高歌“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而谢庄则巧妙地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汇成了更加清美的景致:“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张先在《木兰花》“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之句中,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微微荡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中,从而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竹里馆》中所描写的明月更具优美的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时,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闲、静、淡、远的风格,加之优的美意境,让人顿生“余音绕梁”之感。
总之,在诗人的笔下,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花月披离的典雅艳丽;不管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还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月亮,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月亮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纵观古代与月相关的诗词,借月抒情的作品不胜枚举。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月亮,作为自然界最光辉的星体之一,早在古代中国就被赋予了丰富而深远的意象。
在古诗词中,月亮作为一个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描绘情感、表达哲理和形容自然景观。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并解读其所蕴含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1. 爱情与月亮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在古代诗词中,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女子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直接的描写手法,把明亮的月光与清冷的夜色融合在一起,不仅刻画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同时隐喻了他与爱人的相思之情。
2. 孤独与月亮月亮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和寂寞之情。
在许多古诗中,诗人常以月亮为朋友,并借以抒发内心的孤独之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将月亮比作久远而稳定的朋友,用以寄托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渴望。
3. 忧愁与月亮月亮也可以成为表达忧愁和愁绪的象征。
在《静夜思》中,月亮的冷漠和孤独性质,与诗人内心的忧愁相互呼应。
同时,在许多其他古诗中,月亮常被用来引申出人们内心的忧愁和烦恼。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独登前月,满怀忧愤天伤。
”其中的“前月”指的就是照亮他内心忧伤的那个月亮。
4. 自然与月亮月亮也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往往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相结合,共同构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秋光”就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通过月亮的映衬,诗人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辽阔。
5. 哲理与月亮除了情感和自然意象外,月亮在古诗词中也承载了一定的哲理思考。
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幻。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故乡遥,何日去!”诗人的故乡遥远,看着月亮的圆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月亮的圆缺与远离故乡的痛苦,诗人表达出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
总结起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多种多样,包括爱情、孤独、忧愁、自然和哲理等等。
又是明月时——赏析唐诗宋词中的月亮意象
又是明月时——赏析唐诗宋词中的月亮意象唐诗宋词中的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唐代的浪漫诗人李白,还是宋代的豪放词人苏轼,他们都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唐诗宋词中的月亮意象,探索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一、明月的美丽明月的美丽是唐诗宋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以各种绚丽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明月的光辉和晶莹。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以明月为背景,通过对明月光辉和夜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许多唐诗宋词中还通过对月亮的比喻来描绘女性的美丽。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明月的光辉来比喻女性的美貌,表达了对思乡之情的思念之情。
二、月亮的神秘除了美丽,月亮在唐诗宋词中还被赋予了神秘的意象。
在一些作品中,诗人们将月亮与仙境、神话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以月亮为引子,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一些唐诗宋词中还将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赋予了月亮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以明月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无奈。
三、月亮的象征意义在唐诗宋词中,月亮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诗人们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以明月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唐诗中月亮意象的内涵
唐诗中月亮意象的内涵唐诗中对于月亮的描写丰富多彩,有些是描写月亮的形态和色彩,有些则是探讨月亮背后的意蕴。
月亮在唐诗中以其神秘优雅的形象,涵盖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唐诗中的经典描写,探讨月亮在唐诗文化中所涵盖的内涵。
月亮形态和色彩的描写唐诗中的月亮经常被形容为圆的、皎洁的,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这里,明月被形容为晶莹剔透的圆形,照耀在床前的夜空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另外,有些唐诗还把月亮比做寒玉,如《池上》中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在这里,月亮被形容为寒冷的玉石,沉静而独立。
此外,月亮的色彩也被唐诗家们赋予了丰富的想象。
有的唐诗描绘了月亮的银色和白色,如《雪梅·其二》中“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被描绘成了银白色的光芒,照亮着故乡的山河;有的唐诗描绘了月亮的金色,如《春夜喜雨》中“宿鸟归飞急,池鱼跃不同。
月出掉光来,半壁见海明。
”在这里,月亮被描绘成了金黄色的光芒,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月亮背后的文化意蕴除了月亮的形态和色彩,唐诗中也探讨了月亮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方面,月亮在唐诗中被赋予了离愁别绪,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这里,月亮成为了离愁别绪的象征,凉意和暗香更是使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愁绪。
另一方面,月亮也是唐诗中的美德的象征。
如《登飞来峰》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在这里,月亮被描绘出了浪漫的氛围,是人们追求自由、远行的伙伴。
此外,月亮在唐诗文化中也成为了追求美好的象征。
在《静夜思》中,主人公在夜晚独坐,思索人生,纵然思绪万千,对生命的追求却始终没有停止。
月亮被赋予了希望的象征意义,如每逢月圆之夜,为了庆祝月圆人和、团圆美满而展开的中秋节。
总结在唐诗文化中,月亮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在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表达意蕴:
1. 思乡之情:在许多诗歌中,月亮被用作象征思乡之情的意象。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望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怀人情感:在许多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怀人的意象。
诗人通过望月,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句均借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写得真切感人,韵味无穷。
3. 清幽宁静:在王维的《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的月表示清幽宁静,是诗人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宁和淡泊。
4. 离别之恨:在李商隐的《无题·其二》中,“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这里的月被用作离别之恨的象征,诗人通过月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5. 期盼:在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这里的月表示期盼,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6. 时空的永恒:在某些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表达诗人对时空永恒、人类渺远的一种哲学思考的意象。
例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些诗句所抒写的就是诗人对时空永恒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结】月在唐诗中的意蕴非常丰富,可以表达思乡之情、怀人情感、清幽宁静、离别之恨、期盼以及时空的永恒等。
这些意蕴的背后是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月亮是中国古代诗人最爱用的意象之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都有大量的诗歌描写月亮。
月亮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文学诗词中被赋予了多重的寓意。
探究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也能够领略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与赞美。
首先,古诗词中的月亮常被用来表达亲情、友情和爱情。
比如,在《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诗篇描述月亮和亲友间的思念,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云生处有人家,遥望山陵咫尺遥。
时见仙人归路晚,崎岖峡口无行车。
借问路傍名利否?笑看风尘如珠玑。
何言旧业难重到,夏月离乡心未死。
”描绘了诗人因为离家漂泊在外时对家人的思念。
月亮也是代表人民的,如李延年的《秋夜长》:“黄梧几叶雨纷纷,橙树满城春色新。
惠泉宾雁将飞去,江南青冢正埋人。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老百姓的关注和思念。
同时,在古代文人的眼里,月亮也是友情和爱情的象征。
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平生只会几段诗,十年一梦一尘滓。
十年一梦不离曲,紫陌红尘空自啼。
”描写了友情和岁月的感慨和思想。
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充分表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崇高赞美,诗中有“红掌拨清波,青莲步轻摇”,描绘了美好的夜景,更突显了影影绰绰、曲意盎然的爱情。
其次,古代文人通过月亮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悟。
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诗人们通过描绘月亮的不同状态、形状和颜色,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情绪。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描写了月亮光辉的消散:“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通过描绘月亮的光芒在石头、竹子和莲花上留下的痕迹,来表达一种温和的视角,在琐事中充满了积极的发现感和对生活的欣赏。
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则更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唐诗中的月亮意象
唐诗中的月亮意象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代诞生并繁荣。
而在唐诗中,最为常见且深具意境的意象之一就是月亮。
在唐诗中,月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元素,更是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唐诗中的月亮意象。
首先,唐诗中的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
在唐朝,文人士大夫经常要离开家乡奔赴京城或远方,一方面是为了事业,另一方面却也难免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故土。
因此,月亮成为了他们思念家乡的载体。
例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楼之巅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而月亮则成为了诗人思乡之情的象征,使得诗意更加深远。
其次,唐诗中的月亮也常常被赋予了浪漫的爱情意义。
在唐朝,诗词约会成为了一种文人士大夫间流行的社交活动,很多诗人通过诗词来表达情感。
月亮作为浪漫与美丽的象征,被诗人们用来描绘爱情的甜蜜和忧伤。
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光的美景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月亮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诗意更加动人。
此外,唐诗中的月亮还常常与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联系在一起。
在唐朝,很多诗人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权谋之争格格不入,因此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
他们通过把自己比作漂泊的月亮,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例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只有馀莺啼后庭,恨无归日又黄昏。
”这首诗以相思之苦为主题,将诗人比作寂寞的月亮,传达出内心的忧愁之情。
综上所述,唐诗中的月亮意象丰富多样,承载了思乡之情、浪漫的爱情以及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月亮在其中既是一种自然元素,又是一种象征,使得唐诗中的诗意更加深邃和含蓄。
正是由于这种丰富的象征意义,唐诗的月亮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
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所以,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们总爱对月吟咏,写出了许多与月有关的名篇佳句。
而这些诗人们笔下的月,由于个体生命体验的不同,在诗人们的笔下,又体现了不同的意蕴。
一、爱情的使者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世间只有情难诉,而最富有诗意的男女爱情却总要向那一轮圆月诉说,月亮成了爱情的证明,成了寄寓男女相思之情的多情之物。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明月千里寄相思”,只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自古以来,月亮、爱情、诗就这样难分难解。
二、乡情、亲情、友情、家国情的纽带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思乡的名篇之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望月思乡,于平淡之中见出款款思乡之深情。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唱出了杜甫的万千思乡、念人之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又是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切切关怀与思念。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是照我还”吟出了诗人心中因思念而起的疑问。
而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弟共享明月,正是思念至深至切的体现,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丁楼”对满月的期盼,也正是满腔相思之情的外露。
在这些文人骚客的笔下,已难以分清究竟是月有情还是人有情。
三、高洁志行的寄托月悬于天,何等高洁,何等神圣。
月就这样以它特有的气质又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寄托物,诗人们更是借它来言志抒怀。
关于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关于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关于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作者:熊昕绘)“月”在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呈倍增长,至晚唐北宋达于巅峰。
“月”自从进入人的审美视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含蕴不尽的象征喻指。
我们知道,月虽然只是自然界中一个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
正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处境情怀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作品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思想内蕴,它们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难尽言表的情感流程及其集中鲜明的价值取向。
他们借月来抒怀言志,因而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下面从几个不同侧面归纳分析一下唐宋词中“月”这一意象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本无情,人却有意。
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以月破状分离这一意象的词作中,又可细分为两小类:(1)送别之作中的“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的那种落没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面对即将离去的亲朋好友,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此刻的月亮也带有几分凄切伤感的色调。
诸如“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张先《江南柳》);“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周邦彦《风流子》)。
以上送别词中的诗句,具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月”的意象都并非“圆月”、“满月”,而是“残月”、“新月”。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此时月将西斜,月亮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是残缺的、低垂的、朦胧的,因此,运用“残月”、“陇月”等意象是符合实际的,是真实的客观描写。
二是从词语意义的角度分析。
“残”与“缺”同意,“残月”即“缺月”,“残月”与“新月”都是不团圆的象征,所以,天边显现的一弯缺月,正是意取了分离,是离别之人心理情感生动而贴切的写照。
多情的月亮——高中课文古诗中“月亮”意象的解读
多情的月亮——高中课文古诗中“月亮”意象的解读
吕辉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
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总页数】1页(P34)
【作者】吕辉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平阴三中,2504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解读唐诗中的月亮意象 [J], 李春玉
2.千江有水千江月——对高中古诗中月亮意象的解读 [J], 王茂基
3.一轮明月几多情——略谈古诗文中“月亮”意象 [J], 徐红云
4.多情的月亮——高中教材唐诗宋词“月亮”意象解读 [J], 陆精康
5.《月亮与六便士》中月亮意象解读 [J], 巩德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
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思乡情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的放旷情怀……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本文试解读高中《语文》课本中唐诗宋词的“月亮”意象,以观照月光世界里诗人的心灵律动。
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清冽的月光轻柔洒落于松林的幽径;泉水淙淙,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过山溪的卧石。
月、松、泉、石四个意象组合成空明幽妙的意境,而“明月”则是其中的主体意象——因月之“明”,方可见泉之“清”。
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禅林”《酬张少府》,结合王维的这些诗句看,“明月”、“清泉”暗含空洁灵动之意,成了诗人追寻隐逸生活和佛学境界的物化形式。
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在古代诗人中,李白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
他时而上天揽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时而寄愁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时而邀月同饮(“月光常照金樽里”),时而赊借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且就洞庭赊月色”)……最常见的,是李白的泛月、乘月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东门泛舟》)。
月为诗人如影随形一知己。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便出现了类似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多情的月亮,陪伴着孤独的诗人。
清高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东游。
在李白的情感体验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冰清玉洁的一轮皎月,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知己。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月本皎沽,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
诗人在月影中孤芳自赏:同样孤独,同样透明,同样清高。
人格化的月亮意象,与诗人的心灵世界契合为一体。
秦淮旧月:刘梦得请旧月见证悲凉历史《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瑛《诗法易简录》:“六朝建都之地,山水依然,惟有旧时之月,还来相照而已,伤前朝所以垂后鉴也。
”寂静的群山,冰凉的潮水,荒废的空城,诗人描摹的是“故国”“寂寞”的现实,返视的却是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六朝国祚短促,骤兴骤亡,刘禹锡请出月亮见证了这一段悲凉的历史。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旧时月”实亦“今时月”。
但是在敏感的诗人笔下,月亮却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
《石头城》无一句写到六朝繁华的过去,但读者无一例外会从拍击“空城”的潮声中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巨变。
诗人巧妙地以“旧时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成功地组接了历史时态和现实时态,传达的是诗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江心秋月:白乐天邀秋月聆听人间仙乐“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这是《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的名句。
急管繁弦戛然而止,听众心折无声,江月分外澄澈。
这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巨大空间。
一方面,连江心秋月也在聆听琵琶女的“仙乐”,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确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另一方面,琵琶声“似诉平生不得志”,读者已从中领略到琵琶女那种凄楚之情漂泊之意,而敏感的诗人,也从对久已不闻的“京都声”的陶醉中复归现实,触发出一种迁谪沦落的感伤之情。
秋江月冷,月照离人,“别时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为“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交融提供了最适宜的时空背景。
沧海皓月:李义山托皓月感伤凄凉身世《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明月高悬,蚌得月光,光莹明澈,这是一个美丽的传闻。
月是天际明珠,珠是水中明月,一轮皓月笼罩于沧海之上,颗颗明珠闪烁于烟波之中,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这是诗句的表层意蕴。
其深层意蕴则具有多解性。
“如果将这些作品看作李商隐以爱情感受为主要依据,融合全部人生经验,而以感伤身世为基本主题的抒情诗,或许与事实相去不远。
”(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下册,第386页)这里,不妨将《锦瑟》视为感伤身世之作。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此篇乃自伤之辞……‘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汪师韩《诗学纂闻》:“‘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
”诗人将伤悼身世的“遗珠”“不遇”之叹,寄寓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这种朦胧缥缈的境界之中,给读者带来的审美趣味是无限的。
小楼凄月:李重光用凄月演绎生命绝唱清人陈廷焯评《虞美人》词:“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云韶集》卷一)据宋代王锤《默记》卷上:“后主在蝎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
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发之,遂被祸。
”亡国之君李煜最终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李煜相伴着一轮凄月,演绎了风流君主的人生绝唱。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词人的李煜的月亮情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秋月”像一面镜子,观照过词人纵情逸乐的欢颜,也映照出词人阶下罪囚的愁容。
“正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望江南》),“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后庭花》),这里描写的故国之“月”,亦即今时“不堪回首”之月。
“秋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
过去令作者心旌摇荡神采飞扬的月光,而今变得冷艳刺目惨不忍睹,其中包含着多少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故国”明月,寄寓着词人李煜的生命体验。
柳岸残月:柳耆卿借残月渲染离别情怀《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
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
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的词人。
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
此句向被称作“千古俊句”。
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种意象的复合写离愁别绪,词家无出其右者。
“杨柳”是寄寓离别特定内涵的意象,习习晓风、熹微残月,映衬出漂泊无依的行客绵绵不尽的愁思。
宦游的士子、迁谪的官员、羁旅的商人,去国思乡,愁肠百结,都可能遭际此句设置的生活情境,引发恋家思乡的情感。
从此句中,可以观照由“月亮”这一意象引发的怀人思乡这种共鸣效应。
赤壁江月:苏东坡酹江月感悟人生哲理《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壁祭奠江月,既有伤悼“千古风流人物”的吊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华发”一事无成的个人忧伤。
贬官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不幸,“酹江月”的确反映出一种“人生如梦”的空漠情绪。
但是,苏轼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实现了精神的自我完善。
在这一点上,苏轼笔下的月又充满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词》)的旷达情怀,令苏子在一贬再贬的苦难人生中不断实行着精神的自我调节。
与《赤壁词》作于同一时期的《赤壁赋》,“以江风山月作骨”,反复出现“月亮”意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清风明月,主客“共适”,高贵卑贱,莫能变其规律,贩夫走卒,共享人生之趣,正是在“一霎那间留下了永恒”。
大江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是为变,然滔滔江水,流之不尽,是为不变;月亮月半盈满,月初空损,是为变,然风月无边,你我共适,是为不变。
人生百年,何其短促,是为变,然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绵绵不绝,物我同一,化作永恒,是为不变。
人从自然而生,复归自然而灭,自然生生不息,人即生死同一。
苏子涉月诗文表现的留恋人生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正是得之于无边风月的深刻启示。
自此而后,咏月诗又增加了其哲理内蕴。
西楼满月:李易安向满月倾诉闺阁忧怨这是一个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夜不成眠的女词人李清照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像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
在《一剪梅》中,这一情境以一个倒装句推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
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妇天各一方,“花自飘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
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
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
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
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
淮扬冷月:姜白石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扬州,何其繁华阜盛。
而今,维扬名桥静卧水上,但已不见了昔日的欢声笑语玉人笙歌。
只有一轮“冷月”悄无声息投影清波随波荡漾。
这是“胡马窥江去后”出现的残破景象。
月,本无所谓冷热。
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
残桥、冷月、清音、凄情,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
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
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她的暗示、隐喻、象征等效用,令无数诗人倾倒。
于是,月亮意象无处不在地渗入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铸就作品的血脉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