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街道办事处改革研究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武汉市“四办”改革流程再造影响因素研究

技术支持影响因素
技术更新速度
技术更新速度越快,“四办”改革流程再造 的效果就越明显。
技术应用程度
技术应用程度越高,“四办”改革流程再造的效率 就越高。
技术稳定性
技术稳定性越高,“四办”改革流程再造的 风险就越小。
社会参与影响因素
01
社会认知程度
02
社会参与程度
03
社会期望值
社会对“四办”改革流程再造的 认知程度越高,其推进就越顺利 。
影响因素2
部门间信息壁垒。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共 享,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办事效率和效果。
影响因素3
缺乏有效监督与反馈机制。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缺乏有 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导致办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 到及时解决,影响群众满意度。
优化建议
建议1
建议2
建议3
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力度。武 汉市应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定与 执行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 政策制定与执行连贯,形成合 力,推动“四办”改革取得更 好的效果。
流程再造理论的应用范围
流程再造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也可以应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
武汉市“四办”改革研究
“四办”改革的背景
武汉市“四办”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政府职 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改革。
“四办”改革的内容
“四办”改革包括“放管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 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03
公开数据
收集武汉市“四办”改革相关的政策 文件、报告、新闻等公开数据,为研 究提供数据支持。
04
武汉市“四办”改革流程再 造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法规影响因素
政策法规完善程度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体性治理的措施,包括建立跨部门工作小 组、制定共同目标、实施信息共享、推动资源整合等。
实践效果
英国政府整体性治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 和质量,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案例二:美国联邦政府协同实践
实践背景
美国联邦政府在21世纪初面临着 国内外的挑战,需要加强国内各 州之间的协同合作,同时推动与 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
整体性政府的定义
整体性政府是指政府在治理过程 中,以整体、协调、整合的思想 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 合各种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 级、跨地域的协同与合作,提供 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整体性政府的特点
整体性政府强调政府的整体性、 协调性和整合性,它以信息技术 为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打破部 门壁垒,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 量和效率。
01
优化组织结构
根据整体性治理的要求,优化组织结构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消除 信息孤岛现象。
02
03
完善运作机制
制定完善的运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 职责、权力、工作流程等,确保各部 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和无缝衔接。
策略三:构建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
制定信息共享制度
制定信息共享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的信息 共享责任和义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更新。
加强沟通与协作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交 流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04
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案例与启示
案例一:英国政府整体性治理改革
改革背景
英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压力和公众对政府服 务质量的质疑,需要提高政府整体效率和协同能力。
整体性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整体性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旨在对整体性治理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合性述评,探讨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整体性治理是指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同合作、资源整合和系统规划等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
自20世纪90年代起,整体性治理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领域。
在我国,整体性治理的概念也逐渐受到,相关研究正逐步展开。
在国外研究方面,整体性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管理领域。
众多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体系、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学者们通过对英国“整体政府”改革的案例研究,总结出整体性治理在推动政府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有学者整体性治理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了有关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挑战与困难。
国内研究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整体性治理的相关研究。
主要集中于分析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等方面。
针对我国特定领域的整体性治理实践,学者们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整体性治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
其中,定性研究主要是对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框架、实践经验等进行梳理和总结;定量研究则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等手段,对整体性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和预测;案例分析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总结实践经验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问卷调查则通过收集公众对整体性治理的看法和意见,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整体性治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整体性治理能够推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整体性治理在推动政府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整体性治理理论下智慧社区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整体性治理理论下智慧社区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作者:方伶俐熊琪琦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2年第09期摘要: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作为基层智慧治理的基本单元和构成模块,其建设与发展成为基层现代化治理的重点领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新时代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可以依循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入手,找出智慧社区建设的碎片化问题,加强各部门、各主体间的整合与协调,解决碎片化现象,打造居民满意的智慧社区。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理论;智慧社区;碎片化;困境;路径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层智慧治理创新实践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以武汉市智慧社区为例”(202210512016)。
作者简介:方伶俐,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熊琪琦,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9-0007-07一、问题的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在向基层放权赋能的同时,要构建能够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对城市实现有效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和发展智慧社区成为基层现代化治理的重点领域。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首次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最终确定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
同年,住建部相继出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等政策,确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中长期目标。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开启智慧社区建设试点,通过创新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智能高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
整体性治理与组织化发展: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途径的新探索--以上海城郊S村违法建筑整治为例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梳理
2015 年 7 月国家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ꎬ并于 2019 年 5 月进行了修订ꎬ该法案对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ꎻ而党的十八 大ꎬ尤其是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多次强调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 法制化的社会治理体系ꎮ 学界紧跟时代脉搏ꎬ顺应社会需求ꎬ展开基层社会 治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ꎮ 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ꎬ发现主要从社会治 理的主体内涵、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社会治理的变 迁历程四个方面展开ꎮ
社会治理就是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ꎬ确保人民安 模式ꎮ 而且ꎬ当下的社会治理不再单单依靠发
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ꎻ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ꎬ激 发社会组织活力ꎬ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十八届三
展这一前轮驱动ꎬ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 生态等五位一体的全面治理ꎮ[6]
中全会报告ꎬ2013)ꎮ 而对社会治理的主体研究ꎬ
具有重要意义ꎮ
运、科技创新中心ꎬ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
三、整体性治理:基层 社会治理结构的再造
文之城、生态之城ꎮ 很显然ꎬ这样的生态之城不仅 要中心城区的生态达标ꎬ城郊的生态环境综合整 治也要跟上ꎮ 另一方面ꎬ2017 年上海市的常住人
以 S 村的违法建筑综合整治为抓手进行田 口是 2302 万ꎬ离 2035 年 2500 万的人口底线只有
野观察ꎬ基层社会治理在结构上体现了明显的 200 万左右的空间ꎻ建设用地面积是 3120 平方公
整体性治理特征ꎮ 整体性治理是在对新公共管 理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治理理论ꎬ针对
里ꎬ离 3200 平方公里的底线只有 80 平方公里的余 地[11] ꎮ 上海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基本开发完毕ꎬ
公共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碎片化、孤岛化现象ꎬ整 只能是向存量要生存ꎬ向郊区农村要发展ꎮ 在这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

城 市 社 区公 共 安 全治 理模 式 创 新研 究
基 于 整 体 性 治 理 理 论
谢 淑 珍
(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福州 3 5 0 0 0 7 )
摘 要: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的现实需要 , 研究城市社 区公 共安全治理成 为提高基层政府执政 能力 的
要求 , 对促进政府应急管理工作 在基层 的贯彻和落实有 着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 的 目标是汇聚城市 社
区公共安全治理 的关 键概念和理论思想 , 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城 市社 区公共安全治理新模式 。 关键词 : 社 区; 整体性治理 ; 公共安全 ;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 D 6 3 0 .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6 0 2 1 ( 2 0 1 3 ) 0 2 — 0 候变化 、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
镇 化进 程加快 , 中国社会 进入“ 矛盾 凸显 时期 ” 。社 区 作为 社会 的基 本组 成单 位 , 所担 负 的公 共安 全治 理任
二是信息技术 的发展 , 即数字时代的来临。 [ 1 ] 这一理
论 回应 了全球化 背景 下 公共 治 理 问题 渐 趋 复 杂性 的 现实 , 提 出 了一 种 通 过 “ 跨 界性 ” 合 作 解 决 问题 的思 路 。这不 仅 为分析 我 国城 市 社 区公 共安 全 治 理 面 临
一
社 区还不 具备应 对 突发性事 件 的基 础设施 , 公共 安全
技术落后, 信息不充分 , 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必要 的防
灾 减灾公 共安全 知识 , 广大 市 民也 没有培 育 出公 共安
全防范 意识 。这些都 使 得 城 市社 区公 共安 全 治理 工 作面l 临着越来 越严 峻 的挑 战 。
街道办事处在基层治理中的履职困境和改善路径

街道办事处在基层治理中的履职困境和改善路径发布时间:2021-07-23T07:57:03.21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蒲姣姣[导读]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越来越注意城市基层治理。
街道办事处作为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因为对于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尚不明确,街道办事处在实际履职过程中不免出现权责不对称、与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属地原则滥用、执法建设薄弱、法律意识不高等困境,亟待解决。
蒲姣姣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越来越注意城市基层治理。
街道办事处作为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因为对于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尚不明确,街道办事处在实际履职过程中不免出现权责不对称、与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属地原则滥用、执法建设薄弱、法律意识不高等困境,亟待解决。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执法建设;法律意识街道办事处在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新修改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提到了将执法权下放至街道办事处,可见,在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中街道办已不可忽视。
但各街道办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困境,如权力与责任不对等、与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执法建设薄弱等。
笔者通过对街道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促进街道办的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一、街道办事处的履职困境1.机构设置庞杂,人员构成复杂各街道办事处机构构成通常分为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有行政科室又有事业科室,机构设置是非常复杂且繁多的,动辄便是十几个职能部门。
虽然大部分街道办事处已经对机构设置进行精简,但实质上只是将一个甚至两个机构融合到另一个机构,造成“一套班子,多个牌子”的现象。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可知街道办需要处理的事务更是繁多,要处理上级政府交办的各种事项,还要解决辖区民众的各种诉求。
在职能如此繁多的情况下,编制却没有相应的增多,造成事多人少的现象。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核心要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指导,推动公共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本文将简要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阐述其产生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工具以及治理目标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跨越组织边界,通过协调与整合的方式,实现政策、服务和管理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这一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碎片化问题,提升政府治理的效能与效率。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超越传统的部门分割,构建一个全面、协调、整合的治理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政府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冲突、资源浪费、服务碎片化等。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注重政策制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再次,强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一体化、便捷的服务;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持续 的优化和发展。
网络化治理理论
网络化治理的优势
网络化治理能够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化治理的挑战
网络化治理需要解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建立有 效的合作机制和信任关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员工招聘和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员工关系和福利等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 实现策略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理论基础 • 实现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与发展
理论起源
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的英国,旨在解决政府机构间存在的 碎片化问题。
理论发展
认可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省卫生健康系统的整体性治理实践
总结词:部分实现
详细描述:某省在卫生健康系统实施整体性治理后,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但仍然存在部门间信 息共享不足、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国际上整体性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总结词:值得借鉴
详细描述: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整体性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成 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体性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本研究对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组织再造的整体性治理实现策略
总结词
组织重构、权责清晰、高效协作
详细描述
通过重新设计和构建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优化协作机制, 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协同能力,实现整体性治理的目标。
04
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整体性治理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实践
城市环境治理的跨部门协同
整体性治理强调跨部门协同合作,通过建立多部门参与机制,有效整合城市环境治理资源,提高治理效果。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1
整体性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和组织形态 ,具有整体性、协同性、网络性和多层次性的 特点。
2
整体性治理理论框架包括理论基础、分析框架 、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等方面,为政府治理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研究发现,整体性治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 完善和改进。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不足
Hale Waihona Puke 020304本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探讨了整体性治理的 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对整体性治理的内 涵和本质还需进一步深 化,对政策制定和实施 中的具体问题还需深入 探讨等。
对整体性治理的评估指 标和评估方法需要进一 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掌 握治理效果和质量。
城市环境治理的利益协调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整体性治理是一种综合的治理模式,它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在于系统思维和复杂性理论。
本文将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的概念、组成要素、实现策略等方面的分析,简要介绍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一、概念与组成要素整体性治理是指将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相结合,以达到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理目标的跨学科和综合的治理模式。
整体性治理需要遵循系统思维的方法,将治理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系统,并使用系统性方法来实现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包括以下组成要素。
1. 系统性思维:即将治理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系统,并使用系统性方法来实现治理目标。
在整体性治理中,系统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分析复杂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2. 多元治理:即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法律、政策、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手段等,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和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3. 社会参与:即社会各方面参与治理,促进治理的民主化和公正化,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4. 协调与合作:即各种机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5. 综合性指导:即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性指导,整合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以实现整体性治理的目标。
二、实现策略实现整体性治理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以下策略。
1. 综合考虑:一个整体性治理的战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利益,以及其影响和相互作用。
2. 社会参与和协作:整体性治理包括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协作。
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不同社会利益相关方可以参与到治理中来。
3. 协调各政策:治理措施需要考虑多元化的政策要求,并且协调这些措施以达到一个更广泛的治理目标。
4. 制定整体性指导:需要制定一个整体性的指导方案,以指导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工作,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治理目标。
5. 应用最新技术:要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改进整体性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一)

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一)社区发展中城市“街道办事处”(下称“街道办”)的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一个热点。
在集权体制时代,中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一级管理”;20世纪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实行的是“两级政府、两级管理”。
理论界在90年代里为了改进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促进社区建设提出了“街道办”管理体制改革的3大设想:一是将“街道办”改成一级政府;二是取消“街道办”;三是维持“街道办”的派出机构性质。
上海市率先提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街道办”管理体制模式,突显“街道办”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这一作法被称为“上海模式”。
其他城市政府也作了各种探索,出现了“江汉模式”、“青岛和南京模式”、武汉“百步亭模式”等。
本文分析上海市“街道办”改革模式的特点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这一制度设计面临的问题,并对比其他城市的相关改革探索,进而讨论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障碍和未来出路。
一、城市社区管理改革何去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街道办”作为城市区级政府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其辖地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有些“街道办”的辖区几乎相当于国外的一个小城市,或国内中小城市的一个区,这使得“街道办”的管理任务日益繁重。
原来实行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条块分割”,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的“街道办”职权十分有限,对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无权管”,而市、区政府的职能机构则“有权管、看不见”,造成了“有能力管的无权管、有权管的无能力管”的局面。
于是,城市管理显现“纵向管不到底,横向管不到边”的严重弊端。
同时,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层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街道办”的任务越来越重。
例如,“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增加了“街道办”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街区的老龄人口(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显著增多,老年人口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在家庭所居住的街区,这就增加了“街道办”的工作内容;改革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需要“街道办”的关心和帮助;随着城乡社会流动加快,城市街区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既为街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给街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
镇改街道基层治理社会问题研究

镇改街道基层治理社会问题研究镇改街道基层治理社会问题研究—以高新区镇改街道为例目录摘要 (1)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2)(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二)研究综述 (3)1.高新区“镇改街道”的类型 (3)2.高新区“镇改街道”的原因 (4)二、基层治理社会问题的理论概述 (5)(一)基层社会 (5)(二)社会治理 (5)(三)镇改街道办事处 (6)(四)基层社会治理主体 (6)三、镇改街道基层治理社会问题及案例分析 (8)(一)高新区案例分析 (8)(二)高新区“镇改街道”面临的困境 (8)1.矛盾的易发性 (8)2.就业问题 (8)3.公共服务、公共物品供给问题 (9)(三)镇改街道基层治理社会问题分析 (9)1.镇改街道辖区治理对象组成复杂 (9)2.镇改街道辖区居民参与自治程度低 (9)3.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内容单一 (10)四、镇改街道基层治理社会问题的对策 (10)(一)完善镇改街道进程中基层法社会治理主体的建设 (11)1.立法确立街道办事处的地位和职能 (11)2.逐渐转变镇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 (11)3.理顺街道办事处与区政府、社区的关系 (12)(二)强化居民参与意识 (13)(三)转变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13)1.治理方式多样化 (13)2.治理方式差异化 (14)参考文献 (14)摘要:在当今社会,街道办事处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主体,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
治理能力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
城镇改革街道办事处的特点与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农村乡镇政府相似,但与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农村乡镇政府有本质区别。
作为基层治理社会的主体,本文分析了基层治理社会面临的困难,从基层治理社会主体、基层治理社会的对象、基层治理社会的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历程、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高效、协调的治理,为提升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历程方面,本文将回顾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在现状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理论应用、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发展趋势方面,本文将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对整体性治理的影响,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其背景是公共管理体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策挑战。
传统的官僚制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协调与整合政府部门间的功能和资源,打破碎片化的治理局面,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协同和公共服务的无缝隙提供。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倡通过跨部门合作、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手段来提高政府效能和回应性。
自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内部的协调与整合,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该理论逐渐扩展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多个领域。
整体性治理理论开始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合作,以及政府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整体性治理理论及对本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整体性治理理论及对本研究的适用性分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优化管理探析【绪论】整体性治理下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研究绪论【第一章】整体性治理理论及对本研究的适用性分析【第二章】云南干线公路管养体制概述【3.1】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管理现状【3.2】公路局养护设备管理现存问题【3.3】养护设备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章】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养护设备管理顶层制度设计【5.1 5.2】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整体布局及养护设备配置【5.3】全面实行养护设备动态管理【结论/参考文献】公路局养护设备保养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一章整体性治理理论及对本研究的适用性分析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管理体制的完善,契合整体性治理理论。
本章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梳理其发展的脉络,发掘其理论内涵和要义,深入地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完善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管理体制方面的适用性,是分析研究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罗西瑙认为,“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活动。
这个目标不一定需要强制力量以让别人服从,事实上依赖于主体间重要性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颁布的宪法和宪章①.罗茨认为,“治理”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最小的国家管理活动;(2)公司管理的治理;(3)新公共管理的治理;(4)善治的治理;(5)控制体系的治理;(6)组织网络的治理。
彼得斯提出了四种政府治理模式,以区别于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②.邓哈特在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化产品在发达国家的普遍应用,逐步兴起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整体性治理政府管理模式(Holistic Governmance),这一理论强调了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整合与协作。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英国早在18 世纪进行城市人口收集和分析时,就使用了整体性的工作方法,很好地利用了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有效实现了人口信息的统计,开创了整体性工作的理念。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基础理论2019年1月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姜庆霞,张绍芃(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治理的碎片化、服务的裂解性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去反思和修正这些问题。
整体性治理主张用整合、协调、网络化的方法解决治理碎片化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数不胜数,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诠释整体性治理,为改革实践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发展研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出整体性治理是公共管理的新范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治理碎片化问题。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概念;发展综述;理论评价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10-0220世纪90年代,整体性治理理论—公共管理学界的新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低效率、碎片化困境,因此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整体性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一些发达国家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实践当中产生深刻影响。
但是,国内对其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在得到诸多专家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解决碎片化困境、服务裂解性等问题的高度认可后,我国学者更加重视把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所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体性治理理论,促进整体性治理理论本土化发展。
1整体性治理概念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复杂和危机并存的政府管理问题警示着现代社会将进入风险时期,这期间,新公共管理的主导地位导致政府管理出现财政、信任、管理等危机,此时,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希克斯(Perri Six )1997年指出整体性治理以协调、整合为治理机制。
对治理层级、治理功能、治理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出现的碎片化问题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模式。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研究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研究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通过整合地方政府部门和事项,以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而这与整体性治理的中心理念、组织结构、现实目标有着较高契合性。
因此,选取广东顺德大部制这一地方典型改革为例,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深入分析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地方政府未来改革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大部制下的整体性内部协同机制;职责整合机制;内外协调机制;监察约束机制。
标签:大部制改革;整体性治理;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2008年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开始探索大部制改革。
2009年初,广东省印发《关于将深圳等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将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顺德等列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先行先试”地区,自此顺德作为“先行先试”地区之一开始探索大部制改革。
如今六年过去,顺德大部制改革格外引人瞩目,涉及目前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具典型性。
然而却也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须寻找改革突破口,因此本文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深入剖析顺德大部制改革实践,以期为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方向提供有益启发。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契合性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由佩里·希克斯提出,是指在政府组织治理过程中,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强调组织整合与协同治理,对治理层级、职能、公私部门关系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的协调与整合,使政府治理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1],这显然与我国近年来的大部制改革有着较大兼容性。
首先,在中心理念上,整体性治理要求以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為其理念先导,强调政府承担公共责任的重要性,主张政府职能回归公共服务,把解决公众问题作为核心任务。
街道办事处的历史变迁及改革趋势

街道办事处的历史变迁及改革趋势作者:赵文洁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1年第03期[摘要]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往往与国家政治体制变化以及国家治理目标相适应。
街道办事处兼具“行政”和“自治”双重属性,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关键桥梁。
鉴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在中国语境下,不能忽视党在街道办事处变迁中的影响。
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梳理街道办事处的历史变迁,进而探究街道办事处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历史变迁;改革趋势;国家与社会[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3-0022-06中國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社会领域的反映和体现[1],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应与国家治理目标相适应。
街道办事处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场域,面临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工作负担重、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权责不匹配和机构重叠等困境,其改革迫在眉睫。
从当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趋势,对街道办事处的变迁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方向。
一、文献回顾(一)街道办事处的性质与职能定位研究周平对街道办事处性质和职能重新进行合理定位,指出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区中具有“行政”和“自治”双重性质和职能。
[2]杨宏山指出街道办事处职能和定位存在“错位”问题,并以此探究撤销街道办事处的改革试验。
[3](二)街道办事处改革的理论视角研究董娟基于“行政派出”理论视角对街道办事处的存与废进行理性反思发现:从发展阶段、改革目标和组织视角看,撤销街道办事处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且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结构的重塑与再造是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改革趋势。
[4]张西勇和杨继武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梳理街道办事处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政策演变,指出我国街道办事处制度变迁受宏观制度环境和外部示范效应的影响,同时具有路径依赖现象,但也存在制度创新的“关键节点”。
[5]饶常林和常健同样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出发,指出街道办事处治理困境的根源是其实质性质和职能的不确定性,且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呈现出国家权力向城市基层社会渗透的趋势。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1500字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1500字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街道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改革。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研究了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和分析1.权责不清: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中,权责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职责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制度相对薄弱,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3.信息共享不畅:一些街道办事处之间信息共享不畅,沟通不畅。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协同不足,影响了综合管理的效果。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三、对策和建议1.明确权责划分:要做到权责明确,可以通过再次划分职责和优化管理流程来解决。
梳理和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权责关系,避免职责重叠和传导不畅。
2.健全管理制度:要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加强信息共享:要加强街道办事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
4.提升人员素质: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和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果。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和对策建议,可以看出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有加强职责划分、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提升人员素质,才能够使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工作 任务零 乱 ,部 门之 间 的职能分 配不 合理 , 而
实质是 职能分 散 . 各 自为政 . 协 同机制不 足 。
( 三) 职 责定 位不 清 , 行政 关 系模糊
口部 门设 置 。作 为我 国政 府组织 的派 出性 机构 , 其
几 乎 涵 盖 了一 级政 府 所有 的行 政 职能 和 部 门 。据
办 公 室 之 间 职 责不 清 , 任务不 明, 一 旦 出现 问 题 , 管理 就会 出现 部 门分割 和空 白。
( 二) 工作 任务 杂乱 。 执行 协调 不足 我 国大部 分街 道办 事处 事实 上是根 据 “ 派 出机
象) , 是 我 国城 市 基 层 政 权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理
此后整体政府理论便发展成为一种以满足公民整体需求为主导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协调合作整合和责任为治理策略注重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公私部门破碎化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整合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协同合作和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作模式51的整体性治理理论
牢 协 二 2 0 0 1 一 5 年 五 1 年 月 1 第 0 1 : 期 1 出 版 ( 总 第 2 8 8 期 )
论 与实 践 的接 合 部 ,是 上情 下达 和 下情 上传 的枢 纽 。但 是 , 随着 单 位制 的解 体 , 社 会 棘 手 问题 的增 多 ,街 道 办 事处 作 为基 层 政 府派 出机 构 的现 实 地
构 的性 质 . 一 和现 实状 况迫 切需 要变 革和创 新 。
( 四) 街 道 办事 处 的外部 协 同机 制不健 全
层级 、 治 理 功能 、 公 私部 门之 间进行 整合 。可 见 , 整
政府 的 职责 , 起 到 了一 级 政府 的作 用 。街 道 办事 处
功 能及 公 私 部 门关 系 的维 度 对 街道 办 事处 进 行 协
又 将 社 区 居 委 会 作 为 自己 的 “ 派 出机 构 ” , 将 部 分
行 政 职能 下 沉 到居 委 会 ,将 大 量 的行 政 工 作 细 化
一
、
街 道 办 事 处 运 行 的 现 实 困境
( 一) 机构设 置庞 杂 , 职能 交叉 严重
脚 不沾 地 。 有 的科室 闲得无 所事 事 。 ” [ 1 l 表 面上看 来 ,
街 道 办 事处 为 了有效 协 调 行政 权 力 下 放 的各
种 权 力 和 职能 , 实 现 上下 衔接 , 就不 断 增 加 上下 对
题 。结 果是 , 区政府 更多 是任 务下 派 的一个 过渡 性
理科 、 社 会 保 障科 、 司法 科 、 社 区服 务 办公 室 、 计划 生育 科 等工作 部 门 。党政 系统 机构 设 置庞杂 , 职 能
1 3 6
机构 和 协 调机 构 ,没 有 真 正起 到 一 级 政府 应 有 的 作用 。而街 道 办 事处 作 为 派 出机 构 则 承担 了一 级
统 一 般 下 设 行 政 办公 室 、 经发科 、 民政 科 、 城 市管
接受 区政府 领 导 , 辅 助 区政府 做 好 日常 管理 工 作 。 但是 .从 区政 府 与街 道 办事 处 各 自的职 能 设 置 和
部 门划 分 上看 ,二 者 又 同 时具 有 相 同 的职 能 和 部 门. 因此 . 就 出现 了 职责 重 心不 分 和 职责 同构 的 问
街 道 办 事处 作 为 区政 府 的派 出机 关 ,应 该直
调查 ,现 阶段 街道 办 事处 机 构 设 置一 般 包 括党 群 系统 和行 政 系统 。党 群 系统一 般下 设党 委办 公室 、
组 织科 、 宣传科 、 纪 律 检 查 委 员会 、 团委 、 妇联 、 工 会、 武装 部 、 统战科 、 老 干科 等 工作 部 门 , 而 行 政 系
到社区 . 因此 . 街道 办 事处 与 社 区居 委会 由指 导 与
调 和整 合 。而整 体 性 治理 理 论 的倡 导 者希 克 斯 认
为, 整体性治理涉及的关键活动包括政策 、 规则 、 服 务供 给 、 监控嗍 。这 些 活动 的整合 就 要 求 对 治理
被 指导 的关 系演 变成 了领 导 与被 领导 的关 系 。
基 于整体 性治理理论 的街道 办事处改革研 究
李 荣娟 , 田仕 兵
【 摘 要】 街 道 办事 处是 我 国城 市基层 政府 组 织 ,是 实现城 市有效 管理 的 直接推 动 者和 创新 社会 管理
的 直接 组 织者 , 在城 市 的 日常 管理 中发挥 着 重要 作 用。 随 着行 政 权 力的 下放 , 市民社 会 的发展 , 街 道 办事
天、 管地 、 管 天气 , 街道 办 事处 事情 零 散 杂 乱 , 任 务
繁重。 如武汉 市武 昌区街 道办 事处 改革前 的奇特 现
象: “ 每个街 道有 1 2 — 1 5个科 室 . 可 是有 些事 情 问起 责来 , 在 街道 找 不 到直 接 的负 责 人 , 有 的科 室 忙 得
处 的机构 设 置、 人 员构成 和职 能权 限发 生 了重 大变化 , 街道 办事处 的改革 显得 日益 迫切 。文章从 我 国现 阶
段 街 道 办事 处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出发 , 在 探 讨整 体 性 治理之 于街 道 办事 处 改革 合 理 性 的基 础 上 。 根 据整 体
性 治理理 论从 横 、 纵、 内、 外 四个 维度对街 道 办事 处提 出整体 性 治理 对策 。
【 关键 词】 整体性 治理 ; 街道 办事处 ; 改革
【 作者 简 介】李 荣娟 , 湖北 大 学政 法与公 共 管理 学院教授 ; 田仕 兵 , 湖 北 大学政 法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硕 士
研 究生 , 湖 北 武汉 4 3 0 0 6 2
[ 中图分 类号 】 C 9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1 0 0 4 -4 4 3 4 ( 2 0 1 5 ) 0 1 -0 1 3 6- 0 4
交叉 严 重 . 如 经发 科 和财 政 所 、 党 委 办公 室 与 行政
街 道办 事 处 作 为市 辖 区 、不 设 区 的市 的派 出
机关 ( 本 文 主要 以 市辖 区的街 道 办 事处 为研 究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