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研究方法的思考

合集下载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

针 灸疗法 具 有 悠久 的历 史 , 历代 众 多 医 家 对 于 针灸 医学的发 展都 做 出 了重要 的贡 献 . 我 们 留下 为 了丰 富的经验 和 研 究 史料 。随 着 科 技 的发 展 , 方 西
医 学 f 了 迅 猛 的 发 展 , 中 医 学 产 生 了 研 究得 出 了针 灸能治 疗 4 4个病 症 , 7 通 1 有 2种病 症在 6部文献 的一 半 以上有
共同报道 , 这些病症基本上代表 了现代针 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病谱。另外, 作者首次提
出 了针 灸 临 床 病 谱 的 4级 划 分 概 念 。
[ 主题词】 针 灸疗 法 ; 灸 师( ) 中医药 学文献 针 士 ;
【 bt c] P r s T p r c l i l L, e pc d t f cp lr dmo i si Meh ̄ Cicl i A s at r uI e oapo ht i c -a et r u t uea x ul n a 。cn a d ̄ s 8 r ro a mc z n b o to i s L ad n
a u u c u e a d mo i u t n c p n t r n x b si o
[ e od] A u u c r- xbsi ; u u cui ;Mein ̄ hmlcl i Ltrt ' T M K yw r s cp nt e u Mo i t n Acp n r B uo t s dc eP a ao gc i ale C i o e B,
ek pcrr f C ]tcHea dro iu t naeatie rl ia l y1 “ tt t s c -eS e ulo H L t r n r xb si 1 tand p em n fy b g s i i ,砒均l苟 n n u t no h g t a a TD t o " i i a sc y ad id ci f e6 o t wok .rpe ̄ tt ef ewok fcii l c p n ue a d mo iu t ni h 0 hc tu ,a d t C p r t" a d rs e r +nai v rso l t u u c r n xb si n te2 t el D' n h aU Ut L n v i nm a t o t e t e c l mo iu t> rame t f 3dsa u l ad i o at o s rdb, HO Reut Ac p n tr n xb s xb skn tet n k , p bi e W ddHelhs no e 一W o4 e-  ̄s M n T sl s u u cuea dmo iu — t nc n(t 1 i ae .a n te .7 i ae i a -r 4 4 ds ss mo g hm) 2 ds ssweerp re mmmo o te e e r e o t d dyi a rh l o h r s n teeds nc, af fte6 wo k .a , e d h . i ; — essrp ee tb s al n t oTno y,c aese t  ̄ t etrt rp ui e f t d r l i c p n ae e rsn ai l toecc1 d < n ds 5 p c 1 h b t h ae t f csi mo eAci c B u u c c y 1'i e t L e L wi ' U e e c e n n a l tr n xb sin l d kia tca tos r t ec n e t0 rd -|  ̄[ aEn L l i ldsa se t ̄0。 uea dmo iu t a a d o h uh r a o h o cp {4 ga eca ie t ci c ie_ p ̄ rc e x i o n na  ̄ , .

现代针灸学诊疗思路的系统科学解析

现代针灸学诊疗思路的系统科学解析

中医文献杂志[29]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M].孙猛,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6: 702.[30] 顾漫,柳长华,罗琼.汉代经方的源流及与医经的融合[J].中 医杂志,2011 , 52(8) :633-637.[31] 余大鹏,王柏枝.从刘民叔考次《汤液经》辨《伤寒论》之源流 [J].湖北中医杂志,2016, 38(4) :42-46.[32] 钱超尘•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考(续完)[J].江西中医学院 学报,2003 (3) :27-32.[33] 刘渡舟.方证相对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 1 ): 3-5.[34] 任灵贤•《伤寒杂病论》与《辅行诀》《汤液经》《内经》关系探 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67-69.[35]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M].胡希恕,注按,冯世纶,解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5):7.[36] 冯世纶.两个六经不能混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 (10):582-585.[37]尹桂平.浅析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1):1-2.[38] 日•山田正珍.山田正珍医书二种[M].张雪丹,张如青,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6.[39]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医术平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40] 陈亦人•《伤寒论》求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41]米鹏.张仲景医方的文献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42] 孙一奎•赤水玄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3.[43] 方隅.医林绳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10.[44] 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4,6.[45]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46]祝味菊•伤寒质难[M].上海:大众书店,1950:68.(收稿日期:2018-06-19)•文献文摘•观代材灸巻诊疗思略的系娩科啓解新系统论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还原论和整体论的缺陷,并有机整合了二者的长处,为现代针灸学诊疗方案的制定原则奠定 了理论基础。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针灸临床的病谱。

方法:选择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五部针灸临床著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刊登的针灸治疗43种病等6部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初步得出针灸临床病谱。

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了针灸能治疗414个病症,有72种病症在6部文献的一半以上有共同报道,这些病症基本上代表了现代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病谱。

另外,作者首次提出了针灸临床病谱的4级划分概念。

[主题词]针灸疗法;针灸师针灸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众多医家对于针灸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史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医学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对中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中西医学并存及竞争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深入地探讨真正属于针灸治疗的病谱,以充分地发挥针灸的治疗优势。

本文将参考国内外现代针灸名家的著作,拟对针灸临床病谱给予初步勾划。

1具有代表性的针灸专家著作的选择1.1代田文志《针灸临床治疗学》代田文志系日本从事针灸临床的著名医家。

他将自己自1927~1942年治疗的数万病例中之效验者,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涉及病症58种。

由胡光武编译,于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名为《针灸临床治疗学》,这本书可以说是20世纪20~30年代国外针灸临床的一次总结。

1.2朱琏《新针灸学》朱氏于1950年开始,历经4年,于1954年编写了一本《新针灸学》,朱德老总题词,董必武先生为之作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书中对6个单位神经系统及精神病症: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神经衰弱、癔病、郁证、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强迫症、大脑发育不全、大舞蹈病、假性延髓麻痹、小脑桥脑萎缩症、小舞蹈病、脑膜炎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帕金森氏病、头痛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中风(6)、偏头痛(6)、三叉神经痛(6)、坐骨神经痛(6)、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神经衰弱(5)、癔病(5)、癫痫(5)、肋间神经痛(5)、精神分裂症(5)、外伤性截瘫(4)、臂丛神经痛(4)、外周性神经损伤(4)、头痛(4)。

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

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

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现代的针灸研究,包括针灸文献研究、经络腧穴研究、刺灸法研究、针灸临床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等几大方面。

除了针灸文献研究可用可不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外,其它几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

对于针灸学术来说,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研究针灸的重要手段,更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传统针灸学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逐步实现针灸现代化。

在现代科学技术里,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占有重要位置。

因此,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在多数情况下就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研究针灸。

由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在强调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针灸研究时,就很容易忽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也就不认真考虑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的针灸研究经验表明,临床研究如果不重视体现针灸临床特点,则其研究结果将无助于提高针灸疗效;机理研究如果不重视体现针灸临床特点,则其研究结果将难以再返回来指导针灸临床实践。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针灸研究质量,不但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要重视针灸临床特点的体现,不可偏废。

1针灸临床有哪些特点?所谓特点,乃是相对而言的。

同其它疗法相比较,针灸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针灸疗法不同于药物疗法,它不能直接消除病原体,也不能补充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防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

在机体功能正常情况下,药物使用不当,会使机体功能由正常变成不正常,而针灸则不会发生这类问题。

在患病的情况下,按照西方医学的观点,同样疾病可以采取事先规定的同样药物处方或同样针灸处方来治疗,而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由于病人机体的功能状态不同,表现的症状和证候也就不一样,应该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辨证论治。

(2)指导针灸临床的重大理论是经络学说,而经络学说的具体运用则是选取腧穴。

腧穴具有双向性调整特性,如神门既治失眠,又治嗜睡;关元既治尿闭,又治遗尿。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摘要]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带状疱疹(368)、病毒性疣(包括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未特指疣,126)、流行性腮腺炎(88)、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及未特指肝炎,75)、蛔虫症(47)、细菌性痢疾(36)、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34)、癣(包括头癣、足癣、甲癣、花斑癣及未特指皮癣,26)、颈淋巴结结核(包括未特指淋巴结结核,20)、乙型脑炎后遗症与并发症(18)、病毒性脑炎及后遗症(17)、艾滋病(16)、百日咳(16)、肺结核(15)、疟疾(15)、尖锐湿疣(10)、风疹(9)、破伤风(新生儿,9)、丹毒(7)、流行性出血热(4)、传染性软疣(3)、病毒性心肌炎(2)、鹅口疮(2)、骨结核(2)、钩虫病(2)、霍乱(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淋菌性关节炎(2)、单纯疱疹(2)。

2.2肿瘤病谱9种血管瘤(36)、子宫肌瘤(24)、肝癌(7)、宫颈癌(7)、食道癌及胃癌(6)、乳腺肿瘤(4)、鼻咽癌(3)、肺癌(3)、神经纤维瘤(2)。

2.3血液及造血器官病谱5种白细胞减少症(4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变应性(过敏性)紫癜(4)、再生障碍性贫血(4)、贫血(2)。

2.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病谱9种肥胖症(196)、糖尿病及并发症(16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1)、痛风(56)、高脂血症(4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22)、高催乳素血症(4)、甲状腺炎(3)、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2)。

2.5精神和行为障碍病谱29种西医病26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梦魇,217)、痴呆症(包括血管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未特指的痴呆,137)、癔病(135)、性功能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机能性不射精、性欲减退和未特指的性机能障碍,103)、抑郁症(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更年期抑郁症,76)、戒断综合征(包括戒烟、戒酒、戒海洛因、戒可卡因,74)、精神分裂症(59)、肠(激惹)易激综合征(49)、多动障碍(43)、抽动障碍(36)、精神发育迟滞(弱智儿,28)、慢性疲劳综合征(27)、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功能紊乱,27)、神经(官能)症(包括中医的脏躁、奔豚气,24)、神经衰弱(24)、心脏神经症(13)、焦虑症(12)、竞技综合征(考试综合征,12)、反应性精神病(11)、脑震荡综合征(7)、强迫症(7)、唐(Down)氏综合征(先天愚型,6)、儿童孤独症(2)、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2)、神经性呕吐(2)、睡行症(夜游症,2)。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主题词针刺疗法临床医学针灸原理研究设计针灸医学是我们祖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已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我们作为针灸学的发祥地,肩负着挖掘、整理、提高的历史使命。

因此,科学而冷静的思考针灸学本身的自然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规范和方案,将对于本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这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就针灸临床研究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1 重视针灸医学的理论特点针灸医学的理论依据是经络学说,从现存的文献看,经络学说的产生要早于中医的基础理论,因为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已有11条经脉的循行路线,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是《内经》,这就是说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基本理论。

在《灵枢·经脉》篇中,古人把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归纳入了十二经,这可以说是古人对人体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关系的最早认识。

由于至今尚未揭示经络的实质,古人如何认识经络,是穴位功效的归纳而连结成的线路,还是确实从经络敏感人身上所得到的,不得而知,所以从最原始的经典病候去开展研究,是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至于从中医基本理论去选经配穴虽然是当代的主流方法,但从针灸医学的理论特点来看,却有一定的缺陷。

2 把握针灸疗法的作用特点2.1 作用特点与局限针刺作为一种刺激,通过经络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其本质是以人的机体固有的自我调整机能、自我康复能力为基础。

如果我们抽象地把机体自我调整系统看作一个载体,那么针刺就是有效地激发这个载体并通过它对病理状态进行间接性干预。

不言而喻,该载体本身所固有的能力就是针刺疗法的效应限值。

也就是说针刺疗法的作用是有限值的,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问题,绝不能任意夸大针刺的作用,否则只能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其实作为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针刺疗法的适应病种是广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适应的病种都能够完全独立地靠针刺就实现这些疾病的治愈转归。

针灸临床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针灸临床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针灸临床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现阶段在针灸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还存在一定的过程尚欠标准化以及对针灸实际技术应用掌握能力不够、对针灸作用机理以及预后不够重视等等问题,通过对针灸临床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通过完善相对应的问题建议措施来提高相对应的针灸疗效,希望能够为一线医师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针灸研究;临床研究;现存问题;策略建议针灸作为现代化一种具有传统优良思想的医学技术,在中国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已经逐渐使用了几千年,同时还有效凝结了人类许多宝贵的医疗经验和智慧。

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针灸疗法因其相对应疗效确切,同时治疗范围较广、无任何毒副作用、方法简便易行等等优点而深受许多患者喜爱。

为了能够进一步使基于传统和个人经验的针灸疗法得到有效广泛应用和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有效加强针灸临床研究,通过用实验数据来进一步验证针灸疗法的科学性和确定性及其有效性。

在实践针灸临床研究治疗过程当中包括对针灸的适应性研究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不同针灸方法与临床效应研究、利用针灸作为相对应辅助诊断手段的可能性及相对应穴位特定反应研究,针灸器械临床应用研究以及针灸与神经传递及疗效关系研究以及其他与针灸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前各种中医杂志中关于针灸临床研究的报道大多数都是针灸临床疗效的观察性研究。

笔者认为就目前针灸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针灸临床现存主要问题1.1 病种相对减少针灸作用的主要基本原理是进一步有效通过激活机体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来进一步恢复紊乱生物能力以及人体生化功能等等;基本特征是有效进行双向调整以及整体调整和质量调整等等。

由于现代社会对针灸适应知识的缺乏,许多患者恐惧心理的持续存在,每次针灸治疗过程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偏好药物治疗以及许多专业针灸技能缺乏自我发展等多种原因限制,导致目前我国相关针灸治疗疾病方式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这就导致针灸治疗停滞不前,所能够针对治疗的病种也开始逐渐不断减少[1]。

从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

从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

从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I. 内容综述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在临床研究中的复杂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著名案例出发,探讨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及其原因。

首先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手法的运用、患者的体质等。

这些因素使得针灸临床研究的难度加大,以“神针”王永庆教授为例,他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如何解释这种疗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感染等,也给针灸临床研究带来了挑战。

其次针灸在临床研究中的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病人的症状改善程度,而现代研究则更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并不明显,这与传统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客观、全面地评价针灸的疗效,是针灸临床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次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针灸临床研究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两种类型。

然而由于针灸治疗的特殊性,这两种类型的研究往往难以实施。

例如由于受试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无法进行随机分组;同时,由于针刺过程的侵入性和疼痛感,部分受试者可能无法完成整个试验过程。

因此如何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学设计,是针灸临床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针灸临床研究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针灸治疗的特殊性,受试者在参加试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

因此如何在保障受试者权益的前提下,确保研究的伦理合规性,是针灸临床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疗效评价、方法学设计和伦理问题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有必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5-0373-06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思路与方法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杜元灏李晶孙冬纬刘维红李桂平林雪任辉王涵邹蓓蕾焦素林黄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5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6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

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

结论: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主题词]疾病/针灸疗法;文献计量学Study on modern disease menu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in C hinaD U Y uan-hao,L I J ing,S UN D ong-w ei,L I U W ei-hong,L I Gui-p ing,L I N X ue,REN H ui,W A N G H an,ZO UBe-i lei,J I A O Su-lin,H UA N G W ei(F ir st H ospital A ffiliated t o T ianjin U niver sity of T CM,T ianjin300193,Ch-ina)ABSTRAC T Objective T o analy ze and summarize the diseases and syndro mes treated by acupunctur e and mox-ibust ion.Methods U sing lit erature r esear ching metho ds to analyze and summar ize the diseases and sy mpt oms trea-ted clinically by acupuncture and mox ibustion fo r obser vation o f ther apeutic effects from Chinese Bio medicine OpticalDisk D atabase between1978-2005,and the frequency-time(number)of reported paper s for each disease and syn-dro me w ere calculated.Results T he disease menu of acupuncture and mo x ibustio n therapy,461kinds in16classif-icatio ns w ere attained,including338diseases o f w estern medicine,73symptoms o f w ester n medicine and50T CMsy ndr omes.Conclusion A cupunctur e and mox ibustion are an effective therapy w ith w ide indicatio ns.KEY WORDS D isease/am ther;Bibliometrics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世界医学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回答的命题,即针灸到底能治疗哪些病?在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了43种针灸治疗的适应证,有力地推动了针灸走向世界。

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

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

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目的:探究分析循证医学模式下的针灸临床治疗进展与研究现状,以期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结合我院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临床针灸施用进展与研究现状,以及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目前临床针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院实践探索与研究的经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不断提高针灸临床治疗效率。

结果: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针灸临床研究模式欠佳,所使用的研究原则与评价体系也存在弊端,使得研究的成果无法得到大众信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针灸临床发展。

我院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开展的针灸临床研究,以系统评价为核心,并在实践研究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采用循证医学先进的评价体系,结合临床针灸的特点,不断改进研究模式,以提高针灸的临床施用效率。

结论:循证医学是医学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进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显著促进作用,以其为指导进行中医针灸的临床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研究效率,并且可以更好的使大众接受针灸治疗,同时提高临床针灸疗效。

标签:循证医学;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探究分析循证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西医临床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新兴学科,它主要强调任何临床实践与医疗决断,都需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数据之上,否则所进行的临床治疗是不予承认的[1]。

具体的说,它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准确慎重的选取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并且还要结合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在临床治疗中满足其需求与愿望,这样的临床治疗才具有最佳效果。

因此,中医针灸要想与国际接轨,要想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就需要在循证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进展与结果仍稍欠火候,本组探究则是通过对针灸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寻找到循证医学模式下针灸临床研究的最佳方法,以此提高中医针灸的临床价值[2]。

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探究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探究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探究任丽娜;马文珠【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

方法:检索中国文献数据库,对针灸临床文献中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目前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灵活多样,以病例序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为主。

结论: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临床研究方法的金标准,可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但回顾性研究、病例序列研究等方法对针灸临床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应努力研究并开展关于针灸决定效应性的研究方法,即真实世界研究。

%Objective:To review the current appl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methods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Methods: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literatures through re -trieving the information of Chinese bibliographic data base .Results:Currentl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re flexible and different , focusing on case series method ( CSM )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RCT) .Conclusion:As to the standard ,RC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in efficacy , mean while,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case series method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value on clinical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time , we should study hard to develop a new research method in effectiveness trial-real world study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针灸;研究方法;随机对照试验【作者】任丽娜;马文珠【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目前,针灸疗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现代医学重要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其临床疗效评价的结果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1]。

从针灸临床得到启发的科研思路

从针灸临床得到启发的科研思路
些数据等等,提示已基本接收,否则可能直接 拒稿。
• 修改稿上传后,若杂志社无其它意见,则一般
在一个月左右给予接收并发表。
出版公司网页
网络投稿系统
登录后界面
文章发表情况
最近一篇文章发表详情
Cover Letter
对专家评议意见的回复信
出版稿回修
版面费发票
谢谢观赏
强调精准医疗更会是老外一头雾水,另外与循 证医学的统一对照治疗发生矛盾,因此,常常 被拒稿。
针灸科研的优势
• 在中医学中针灸方法相对简单、直观、可重复
;并可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针刺深度、角度 、时间、电流频率)。 • 国际大咖都在研究针灸,十几分的SCI容易找 到,但很多文章的结论是针灸与安慰剂无差别 ,其实他们不懂针灸(如偏头痛浅刺)。
登录后界面
第一步,评估报告,决定润色模式
反复十余次的互动修改过程
润色前后对比
• 润色前题目:
• 21 Days Persistent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L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Adenosine Remains High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Rats with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文章润色
• 必要性:英文不是你的母语,你写的文章老外
很费解,结果就是拒稿;
• 润色只是解决语言表达问题,整个文章的结构
思路还得你自己解决;
• 最好找专业的大机构润色,这点本钱得舍得出
,SCI达人“郑明华”博士推荐的“美捷登” 还是相当不错的!
美捷登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官方网 站
美捷登稿件处理界面

对现代针灸科研的几点反思

对现代针灸科研的几点反思

!"#$%&'(')%*$+,'-./-
+0123'4-+5647/89:;<+=>47'?';-4(:@A'-/./:B/7'6'-/·C/9:&4D;>4?;>9:;<:E>;F4G4?/7%H/-.4?';-%4(;-G%I/>'7'4-%;<%123'4-%E>;J'-6/K
%123'4-%E>;J'-6/K%12LA;2%MNOOOMK+@A'-4P
※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5J01323;福建省科技厅 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No.2018R1035-2】 *通讯作者:xujinsenjls@
针灸科研成果来看,采用各种高尖端仪器检测分析针 灸刺激实验对象后产生的微观效应,虽然取得了一些 进展,但这种进展更像是用西医理念来解释作用机制, 最后取得的成果并没有推动针灸本学科的发展,只是 让更多人承认针灸确实有效。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后,得到的成果只是让外界承认自身,而 不能推动针灸指导理论以及临床疗效的前进,这与科 研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针灸科研过程也许可以将微 观变化与中医宏观特色相结合,互相验证、补充,更 好地指导疾病治疗。例如,胃痛可以取胃经的足三里、 梁丘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 的功能可以相互影响,并不是孤立运行。从经络循行 的角度看,肝经夹胃,胃痛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时可以 配合选取肝经的期门、太冲穴。实验设计方案可以肝 气犯胃型胃痛表现的胃部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干 预胃经上述腧穴以及联合肝经上述腧穴时,观察疾病 相关的微观物质、胃镜下变化,该过程可以探讨在中 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是否确实引起研 究对象的客观数据改变、与哪些微观物质有关、如何 引起变化。在验证中医理论指导的确实可行性同时也 探索了其微观作用机理,也初步尝试宏观与微观相结 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 讨、细化中医理论中的宏观理念与微观世界变化的对 应情况,最终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选穴。所以,针灸 科研应寻找一套符合自身学术特点的科研方法,才能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针灸病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针灸病谱方面,对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较少。

此外,现有研究多以描述性为主,缺乏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本文采用了文献回顾、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在文献回顾方面,我们搜集了大量关于针灸病谱的古今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在实地调查方面,我们选取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针灸医院和诊所,对针灸医生、患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调查。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分析,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中国现代针灸病谱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几大类。

其中,神经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如头痛、失眠、面瘫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内科疾病则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针对不同疾病,针灸治疗方案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般以穴位刺激、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为主。

针对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研究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方面,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针灸疗效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尚待进一步证实。

此外,由于针灸疗法依赖于医生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针灸行业的整体水平。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针灸病谱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其次,加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期为针灸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再次,重视针灸与其他疗法的结合应用,提高疗效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研究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针灸病谱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针灸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针灸病谱研究将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治疗疾病的新进展:总结与思考

针灸治疗疾病的新进展:总结与思考

针灸治疗疾病的新进展:总结与思考2023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新进展针灸治疗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灸在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灸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针灸的治疗范围扩大随着对针灸疗效的不断研究,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针灸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泛病偏方”和针灸传统病症范畴,如胃痛、鼻炎、头痛等,现在针灸已在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逐步成为了针灸应用的研究热点。

二、针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更佳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针灸与药物结合或针灸与物理治疗相结合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针灸在配合其他方法时也会有助于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三、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得到了更好的解释虽然针灸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一直以来都是模糊的。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有一些新的解释,例如:针灸治疗肌肉骨骼疾病时,会产生针刺引起的轻微创伤和炎症反应,从而激发体内的免疫反应和生理反应,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针灸治疗疼痛时,通过针刺刺破皮肤,刺激神经末梢,从而使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效果。

四、针灸治疗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随着对针灸治疗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诸如针刺深度、针灸的时间、频率、部位等各个方面都被规范化、标准化,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规范。

这有助于针灸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总体而言,针灸在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在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时也具有独特的疗效。

此外,针灸各个方面也逐渐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临床研究高分文章

针灸临床研究高分文章

针灸临床研究高分文章【原创实用版】目录1.针灸临床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2.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挑战3.针灸临床研究的前景和展望正文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针灸的普及和应用,针灸临床研究也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针灸临床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和挑战以及前景和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针灸临床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针灸临床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针灸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和机制。

针灸临床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针灸临床研究,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为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针灸治疗的临床水平:针灸临床研究可以总结和优化针灸治疗的方法,提高针灸治疗的临床水平。

3.促进中西医结合:针灸临床研究可以探讨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促进中西医结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挑战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等。

然而,针灸临床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针灸治疗的疗效难以量化:针灸治疗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针灸师的技术水平、患者的病情等,难以进行量化评价。

2.针灸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由于针灸治疗的疗效难以量化,针灸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往往较小,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较低。

3.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三、针灸临床研究的前景和展望随着针灸的普及和应用,针灸临床研究的前景和展望十分广阔:1.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不断完善和优化: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将不断完善和优化,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2.针灸临床研究的样本量逐渐扩大:随着针灸治疗的普及和应用,针灸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将逐渐扩大,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临床针灸诊治思路探讨

临床针灸诊治思路探讨

临床针灸诊治思路探讨楷体宋体仿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针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临床针灸做好研究,这样才能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满意并且保持愉悦的心情。

针灸在医疗中没有副作用并且见效快,这对于病人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现在大部分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选择了临床针灸,将其中的问题全部找出来并且解决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临床;针灸;诊治思路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8)05-0011-01临床针灸在现代的医学中应用非常多,但是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针灸引发很多的问题,必须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才能使针灸发展的越来越顺利并且对未来病人的病情也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临床针灸中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针灸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改变,不断的运用新型技术来发展针灸行业,这样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容易,并且被病人所接受,治疗效果也更好。

1 验证疗效1.1 病症体系的确立病症体系在临床针灸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确立病症体系,病人中的病症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每个不同的病人确立不同的体系,可以使病人在治疗中更加安全,并且对病人未来的健康也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帮助。

病人在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其中可能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将这些全部问题找出来并且解决才能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安全并且对他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1.2 疾病疗效评价体系的确立病人们在治疗时,相关单位需要对治疗体系评价做好,将其中的优点、缺点都找出来,优点可以继续发展跟随时代的改变而不断的改进,缺点可以尝试的进行改变,这对于疾病治疗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疾病疗效评价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会随着病人的病情而不断的改变,因此对于病人病情的记录需要做到位,这样在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加容易并且病人的病情会逐渐好转,根据病人的病情而进行不同的针灸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 寻找规律在进行临床针灸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病人的发病规律做好记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就会请专业人士来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病人什么时候容易发病。

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目的对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方法在明确针灸临床研究目标的基础上,科学选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针灸治疗的特异性效应与整体效应进行评价。

结果通过对试验设计类型、盲法、对照组及疗效评价指标进行解析,明确了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意义。

结论合理设定与应用针灸临床研究目的、遵守循证医学规则并应用可行性研究方法,是提升中国针灸临床整体水平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针灸;临床研究设计;针灸效果;方法学探究针灸学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医在治疗病患之时常用针灸方法。

这在我国医学发展的几千年历程中,针灸治疗取得的效果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但是针灸的功效是怎样发挥出来的?应用怎样的方法才会获得最佳的治疗成效?上述问题的解答需要针灸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的辩证。

做好针灸临床设计分析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的。

本文对针灸治疗的特异性效应与整体效应进行解析,现做出如下报告内容。

1.评价针灸治疗的特异性效应1.1试验设计类型应用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

RCT可以被细化为解释性RCT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前者去权衡一种治疗方法在理想的试验环境下对完全满足受试条件的个体所能取得的治疗效果优劣程度进行评估,宗旨在于评估该种治疗手段的特异性,此外诠释了治疗与效应之间的关联性,将治疗的科学机理阐述出来。

规定样本应具备同质性化特征,比如说试验者只能患有某一种疾病或带有同样病症,禁止携带他类合并症。

1.2盲法其宗旨在于规避研究者或被试者主观因素在测量方面造成的偏差,设计双盲。

盲法设计的要点在于解析其可行性,针灸自体属性的约束,使双盲设计目标的达成存在较大难度[1]。

国外有学者应用双盲试验设计进行探究,总结出了在人力资源充沛的情况下对针灸师采用盲法目标还是难以达成这一结论,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双盲设计还处于摸索时段。

当下针灸临床试验进程中借用安慰针灸作对照组实现受被试者盲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应用频率。

针灸疗效获得机制存在波动性特征并与地域文化相关联,所以在国内中医领域倍受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总第41卷第11期针灸医学为中华文明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
献,近年来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
果[1-2]。

1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法
就针灸医学而言,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
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方
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

以往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
究的方法。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法,从科学意
义上讲应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及盲法的循
证医学方法进行研究,这是我们要逐步做的工作。


是,针灸疗法在中国应用了几千年,故从文献和专家
论证角度对针灸病谱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有临床基础
的。

从目前看,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要多种方法
互相补充。

1.1文献研究文献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承载和传递
知识信息的载体,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实践的结晶,是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智慧源泉,科技专业人
员有效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是快速积累知识的捷径。

针灸学文献已有2千多年的积累,古今文献非常丰
富,为我们研究针灸病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文
献研究是目前针灸病谱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于
传统医学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原因,中医针灸文献的
质量参差不齐,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的论文数量
有限。

主要文献属于病例总结性文献。

这类文章由于
没有设立对照组和足够的随访,能否作为证据较为
可疑。

但对中医学本身而言,如此丰富的临床文献并
非一文不值,其中掩埋着许多科学证据和丰富临床
经验。

鉴于历史原因,这部分文献作为针灸临床基本
病谱归纳的证据材料虽然并非是理论上的科学证
据,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出针灸临床实践
的足迹,因此完全否认这些文献的价值不是科学的
态度。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自然学科像医学这样复
杂,因为医学研究的对象——
—“人”是动态的生命体,
许多问题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非线性关系的
问题是大量存在的。

这就注定了医学知识必须重视
医学专家的经验,并不能完全用机械的研究模式去
判定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

因此,充分利
用以往文献进行总结,提出行业的有关标准,是每一
门学科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是应在实践中进
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而已。

不言而喻,应用现有的针
灸文献进行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是无可厚非的。


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普及,文献Meta分析对疗效的
评价被认为是最可靠的证据。

但用Meta分析对针灸
现有文献进行评价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个适宜
于中医针灸文献评价的方法急需建立。

1.2临床调查笔者将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
应用于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收集的资料局限于特定
的时间断面,因此也称现况研究或现况调查。

此研究
的特点是以调查人群中的所有人为研究对象,同时
收集研究事件与研究因素的信息,用于分析的病例
为现患病人,研究因素为调查时间断面上存在的因
素。

现代针灸病谱的调查适合应用横断面研究,但是
考虑到一年四季的疾病发病率不同,因此,针灸病谱
的调查应不少于1年。

又考虑到地域对疾病的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的范围应在全国的代表性地域同时进
行,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费时费力,针灸疗效的客观
性也难以详细确认,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反映出目前我国针灸临床治疗病种的基本情况。

关于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研究方法的思考
陈元武1杜元灏2熊俊1孙攀1高翔1林小苗1肖丽1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摘要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法,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及盲法的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针灸疗法在中国应用了几千年,从文献和专家论证角度对针灸病谱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有临床基础的。

从目前看,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互相补充。

关键词针灸疗法临床病谱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9)11-0043-02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12B01)
43
2009年总第41卷第11期
[本刊综合讯]
中医药产业在海外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世界对中医药的认同感逐步增强,我国政府正在
将推动中医药境外合法化作为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方重要要价,以为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充分创造条件。

这是记者从9月20日~22日在吉林通化举行的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暨医药出口基地跨国投资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吉林省政府主办,主题是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国际化发展。

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马俊清、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等出席。

李大宁在会上表示,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及法律条款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国际商业合作意向增多,部分国际资本也在与我国频频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中医药走向国际正逐步形成一个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合作模式和切入点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出席会议的中外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战略投资者与吉林省的中医药工作者和企业家一道,围绕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以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资金、标准等问题为突破口,深入探索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措施、新方法、新途径。

1.3
专家问卷调查医学的实践性和经验性决定了个人的经验或意见的可贵性和实用性。

完全否定个人经验就等于否认临床医学本身,中医学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个人经验色彩,目前获得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是总结现代针灸病谱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面对专家群体的意见时,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纠正某些专家的偏见,但对部分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专家的个人经验还是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因此,采用专家论证对现代针灸病谱进行界定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2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循证医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种临床医学理念和方法,为针灸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循证医学是指将真实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最佳证据,结合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实际应用于临床决策,使临床诊治决策都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

其中如何正确识别和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诊治决策是关键所在。

循证医学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对引用证据进行科学分析和严格评价。

循证医学强调的最佳证据来源于医学基础研究成果、系统评价/Meta 分析和产生于最少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测量性偏倚及减员偏倚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 )。

RCT 的出现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开创了临床医学研究新纪元,也是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

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再分析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被认为是级别最高的证据。

目前针灸领域中关于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 )和系统评价/Meta 分析的临床研究报告非常缺乏,大多数文献经过循证医学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后发现质量很低,大量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并不能得到阳性肯定。

原因一是由于研究者的素质问题,二是循证医学中的一些问题很难在针灸研究中实施。

由于针灸医学本身的特点,在研究针刺疗法的临床设计中,病例分组可良好地贯彻随机化原
则,但在加上针刺处理因素时,针灸医师却无法贯彻双盲法,因为对于操作者自身而言,通过所拥有的针灸学专业知识,很容易通过穴位处方了解到患者的分组,这样人为的主观因素就在所难免。

更何况针刺操作本身包含着浓厚的技术因素,这就造成了针刺疗法临床疗效的偏移性。

因此,理性化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针刺疗法的效果判定上几乎难以完成。

目前,笔者在进行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中也只能贯彻循证医学的精神,做到随机对照和单盲法以及在疗效评价上实行研究者、治疗医师、评价者的三分离。

同时在疗效评价上也在努力探索一种符合针灸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3西医学理论知识的应用
由于针灸作用的效能是建立在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针灸的作用效价不能离开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而独立存在。

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针灸作用的这一特点时,我们就会科学地预测针灸作用的效能,也就是说要抓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科学而灵活地运用针灸治疗疾病。

在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西医学认识比较具体、明确,因此,通过借鉴西医学对具体疾病的认识,如疾病发作阶段、分型及预后等情况,从这些方面研究和观察针灸可能的切入点,预测针灸的可能效应,对于开发新的针灸病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参考文献
[1]杜元灏,肖延龄.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中国针灸,2002,22(5):347
[2]
杜元灏,李晶,孙冬纬,等.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研究.中国针灸,2007,27(5):373
第一作者:陈元武(198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病谱,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循证针灸学及其方法学。

通讯作者:杜元灏,jpjs_cn@
收稿日期:2009-07-08编辑:华

王沁凯
我国政府力推中医药境外合法化
:::::::::::::::::::::::::::::::::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