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二、课程性质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涉及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等专业知识,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础工程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建筑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础知识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质、力学模型、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土体重量、土体内摩擦角、受拉和受压强度、土体流变性能等。

2.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的应力和应变、岩石的破坏模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等。

3.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地基的类型和特性、地基的设计方法、地基的施工工艺、地基的检测和监控等。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基础工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开设基础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讲授和辅导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展示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2. 模拟实训在实验室中进行基础工程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实地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和实地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1、工程设计概况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或查相关规范确定;(7)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8)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9)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8300-10n)kN,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

(其中,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工程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见表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2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单桩承载力验算;(3)若必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桩基沉降验算;(5)桩身结构设计及验算;(6)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7)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节点详图、钢筋图、钢筋表和必要的施工说明;表1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四、设计成果及提交(1)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2)桩基础施工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一、定位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关于基础工程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背景。

因此,该课程将旨在掌握基础工程方法、技术和实践,同时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学习理念,为学生融入未来工程实践社会做准备。

二、学习目标1.认识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基础工程的整体发展趋势和重大发展里程碑;2.了解基础工程的相关方法、技术、工具及其应用的原理;3.掌握基础工程的知识和实践,掌握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基础工程的实现;4.掌握基础工程的科学实践,熟悉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5.克服工程技术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形成科学驾驭法。

三、课程内容1.基础工程理论和方法(约5学时)(1)基础工程介绍和定义;(2)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3)基础工程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系统、过程和产品模型,实现基础工程的应用。

(1)基础工程实践设计;(2)基础工程实验;(3)基础工程实践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和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历史、发展和趋势;2.实践:借助基础工程的设计实践,及结合基础工程软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基础工程的方法;3.讨论:以大组、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基础工程的具体应用及学习心得;4.报告:学生应作出有关基础工程的报告,来阐明自己对基础工程方法、技术及实践的认知;5.实践:针对基础工程的具体实际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及结合项目的分析。

五、课程考核1.理论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考核:考核学生在基础工程实验中对方法、技术及实践思想的掌握情况; 3.软件考核:考核学生运用基础工程软件实现相关设计和分析;4.项目考核:考核学生完成基础工程项目的研究及实践分析。

六、认识反思在学习基础工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了解实践的意义及对应的学习价值,从而指导学生在未来的领域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完美范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完美范例

一、选择桩端持力层,采用预制桩进行中柱与角、边柱下桩基础及承台设计计算(一)、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以及承台埋深根据工程工程地质勘探、资料、选择粉砂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初选承台埋深 1.4d m =,采用350350mm mm ⨯得预制桩,打入持力层的长度1.5 1.50.3500.535d m =⨯=,取0.6m ,并控制最后灌入度满足要求。

如图1所示。

取桩顶嵌入承台0.05m ,锥形桩尖0.5m 。

则全部桩长为 0.05(15.6 1.4)0.60.515.35o l m =+-++=考虑到施工方便,从室外地坪取至桩尖。

则15.60.60.516.7o l m =++=,取17m 。

设计取为两节预制,每节8.5m 。

(二)、初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根据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240.35(202104227.60.650)25000.35=⨯⨯⨯+⨯+⨯+⨯+⨯388.08306.25694.kN =+=在此处键入公式。

估算单桩承载力为694.334341.6pkskspQ Q R kN γγ=+==(其中取 1.6s p γγ==)。

(三)、确定桩数以及桩平面布置 1、对边柱(1)考虑最大轴力,按中心受荷初估:m a x 14003.23134F n R ===,取为4根。

(2)采用平板式承台,桩的中心至承台边缘取1d=350mm ,承台平面尺寸初选为:1.75 1.75m m ⨯图22、对中柱(1)、由于桩数未知,故承台尺寸不好确定,可以先取不利组合形式按中心受荷初估:max 18004.15434F n R ===,取为5根 (2)、采用平板式承台,桩的中心至承台边缘取1d=350mm ,承台平面尺寸初选为: 2.22.2m m ⨯.图33、对角柱(1)、由于桩数未知,故承台尺寸不好确定,可以先取不利组合形式按中心受荷初估:max 8001.84 434FnR===,取为2根(2)、采用平板式承台,桩的中心至承台边缘取1d=350mm,承台平面尺寸初选为:1.750.7m m⨯.(四)、确定基桩竖向承载力及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1、对边柱下桩(1)、因为n=4 3.故需要考虑群桩效应查表得:则(2)由于班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故取。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承台底面埋深:D = 2.1m。

(二)、设计要求: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

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

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

承台底部埋深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Quk= Qsk+ Qpk=µ∑qsikli+qpkAp桩周长:µ=450×4=1800mm=1.8m桩横截面积:Ap=0.45²=0.2025㎡桩侧土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ik:查表得:用经验参数法:I=0.95,取qsk=35kPa粉质粘土层:L淤泥质粉质粘土:qsk=29kPaI=0.70,取qsk=55kPa粉质粘土:L桩端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查表得:qpk=2200 kPa用经验参数法求得Quk1=1.8×(35×8.0+29×12.0+1.0×55) +2200×0.2025=1674.9KN用静力触探法求得Quk2=1.8×(36×8.0+43×12.0+1.0×111) +1784.5×0.2025=2008.4KN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并且确定桩数n和桩的布置先不考虑群桩效应,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为:R=Qsk/rs+Qpk/rp用经验参数法时:查表rs=rp=1.65R1=Qsk/rs+Qpk/rp=1229.4/1.65+445.5/1.65=1015.09KN用静力触探法时:查表rs=rp=1.60R2=Qsk/rs+Qpk/rp=1647/1.60+361.4/1.60=1255.25KNRz=min(R1,R2)= 1015.09 KN四、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根据设计资料,以轴线⑦为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计算书课程:《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双柱联合基础设计***师:***专业年级: 12级建筑(2)班所在学院和系:土木工程学院设计者:王飞学号: **********日期:2015年4月目录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1.工程概况 (1)2.地质资料 (1)3.上部荷载 (1)4.设计要求 (1)5.设计步骤 (1)二. 根据底层柱网平面图可知柱截面尺寸 (2)三. A-③轴处柱下设计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3.1 初步确定基础尺寸 (2)3.2 验算荷载偏心距e (2)3.3 验算基底的最大压力P kmax (2)3.4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2)3.5 基础高度 (3)3.6 配筋计算 (3)四. B-③,C-③柱下钢筋混凝土双柱联合基础设计 (5)4.1 确定基底尺寸 (5)4.2 计算基础内力 (6)4.3 确定基础高度 (6)4.4 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6)4.5 抗剪切强度的验算 (7)4.6 配筋计算 (7)五. 柱间地梁设计 (8)5.1 外墙地梁设计 (8)5.2 内墙地梁设计 (9)六. 施工图的绘制 (9)七. 参考文献 (9)八. 课程设计感想 (9)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书一、工程概况某中学四层教学楼,全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

二、地质资料本次勘察查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第四系冲、洪积物(Q4aL+pl)组成,各地层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灰褐色、灰黑、土黄等杂色,稍湿,松散,主要以粉土为主,含有大量的生活、建筑垃圾及灰渣、砾卵石及植物根系,拟建综合教学楼场地该层厚0.4—5.0m。

②—1湿陷性黄土状土(Q4aL+pl):褐黄色、淡黄色。

土质较均匀,无层理,内含白色钙质粉末及少量贝壳,虫孔及植物根孔发育,孔径一般0.5—1mm之间。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拟建综合教学楼场地稍湿,中密,该层厚度:4.00—7.85m,顶面埋深0.40—5.00m;该层含水量ω:9.10%—17.20%,平均12.40%,稍湿,天然孔隙比e为0.71—0.92,平均0.83,中密。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一、基础工程概述1. 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二、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1. 基础工程的承载能力2. 基础工程的稳定性3. 基础工程的耐久性三、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1. 深基坑开挖施工2. 地基处理施工3. 基础结构施工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出基础工程的概念和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基础知识讲解1. 详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 分析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的基础工程案例进行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总结。

五、设计练习1. 布置一个基础工程设计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设计任务。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在设计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等。

3. 反思总结: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际工程案例:收集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工程材料和结构设计原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的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方法,理解工程实施的流程和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和施工图纸,进行基础的工程测量和施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 工程基本概念-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基础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 工程材料- 常见工程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应用3.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见结构类型及受力分析- 结构稳定性与强度计算4. 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工程质量、安全与环保管理5. 实践案例分析- 常见基础工程案例解析-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 案例讨论与经验总结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基础工程概述第二周:工程材料第三周:结构设计原理(一)第四周:结构设计原理(二)第五周: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第六周:实践案例分析(一)第七周:实践案例分析(二)第八周:复习与总结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基础工程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规定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规定设计).

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柱式墩配多排桩基础1 拟定桥墩及基础尺寸1.1 标高推算及铅垂方向尺寸拟定墩帽顶面标高:从水文角度出发,推算墩帽顶面标高。

计算水位=设计水位+波浪壅水等=104+0.114 =104.114m梁底标高=计算水位+安全净空=104.114+0.5=104.614m裸梁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梁高=104.614+1.7=106.314m墩帽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支座及垫石厚度=106.314+0.18=106.494m墩帽厚度:根据桥的规模,满足《桥规》有关最小厚度的要求,自行拟定1.2m.1.6m承台顶面标高:考虑冰冻、撞击及方便基础施工决定99.87m。

承台厚度:为谋求较大刚度,按照《桥规》,承台厚度应不小于1.5m,1-2倍桩径2m。

承台底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承台厚度=99.87-2=97.87m墩高=墩帽顶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106.494-97.87=8.624m墩柱长度=墩高—墩帽厚度=8.624-1.2=7.424m桩长及桩底标高:由计算决定。

1.2 顺桥方向尺寸拟定墩帽宽度:根据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进行设计。

支座垫板尺寸见JTT_663-2006_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

b>f+a/2+a’/2+2C1+2C2=0.88+0.3/2+0.3/2+2*(0.2+0.1)=1.18m,取b=2m 墩柱直径:墩帽宽度—2C1,取整。

2-2*0.2=1.6m承台宽度:570cm。

1.3 横桥方向尺寸拟定墩帽长度:根据主梁间距、横桥向主梁片数、支座垫板宽度、防震挡块尺寸,满足安放主梁的要求。

同时考虑施工方法。

2.35*5+0.5*2+0.3*2=13.35m墩柱间距:对墩帽受力有利。

13.35*3/5=8.01m承台长度:根据墩柱间距与直径、桩的排数、直径、间中距要求、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自行拟定。

8.01+2.5=10.51m2 承台底面形心荷载计算2.1 荷载类型(本次时间有限,简化如下)2.1.1承台底面形心竖向荷载包括:①结构自重(防撞墙、防撞护栏、桥面铺装、主梁、垫石、盖梁、墩柱、承台等)、②汽车(及冲击)活载布载方式:简支梁为该墩相连两跨满载,计算该墩分担的量;连续梁需按该墩的支反力影响线进行最不利布载2.1.2承台底面形心水平荷载包括:制动力布载方式:整联制动,滑板支座不分担,固定支座分担。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4、拟定单桩允许承载力
• 按土旳支撑力确实定单桩轴向允许承载力。 • 按设计规范经验公式拟定,按施工措施选
择计算公式: 沉桩(预制桩) 灌注桩 管桩
1. 摩擦桩:
P 1 K
Psu Ppu
2.
(1)打入式:P
1 K
U ili i
A R
3. 式中:[P]—单桩轴向受压允许承载力 ( KN),
设计要点
1、综合分析设计资料: 1)荷载为轴向荷载,所以不考虑桩在水平力 作用下旳基桩内力和位移问题,按桩身材料 进行承载力验算考虑轴向受压即可。 2)根据地质情况,此次设计应选择摩擦桩, 不存在负摩阻力问题。 3)不考虑河水旳冲刷问题 4)属于低承台桩,但因为无水平荷载,不用 考虑承台侧面土旳水平抗力,
(3)承台抗弯及抗剪强度验算
承台应有足够旳厚度及受力钢筋以确保其 抗弯及抗剪切强度。承台在桩反力作用下, 作为双向受弯构件尚无统一验算措施,现以 图4-34,桩基础重力式桥墩为例,阐明常采 用旳承台内力在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单向受 力旳近似计算措施。 在拟定承台旳验算截面 后,可根据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按 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承台配筋计算或验算截 面抗弯强度。
4. 当荷载组合为附加或临时施工荷载时,允许承载 力
5. 可合适提升;
U—桩旳周长(m),按成孔直径计算;
(li—m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下列低i层土旳厚度
(τi—KP与a)li相,应按旳表各(土3-层3)与采桩用壁;旳极限摩阻力
σR—桩端处土旳极限承载力(KPa),可查表 3-4;
(2)钻(挖孔)灌注桩:
• 由基桩群(2根以上基桩)与承台构成旳桩 基础叫群桩基础。
• 规范要求:对于摩擦桩群桩基础,桩中心 距不大于6倍桩径时,考虑群桩效应。

南昌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南昌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南昌大学2013年1月4日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0(二)................................................... 设计资料:0(三)................................................... 设计要求:2(四)..................................................... 设计内容2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计算书. (3)(-)B2柱设计资料 (3)(二)........................................... 基础埋深及地层情况4(三).............................................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4(四)................................................. 基础底面尺寸4(五)........................................... 承载力及偏心距验算5(六)............................................... 计算基底净反力5(七)................................................. 确定基础高度5(八)..................................................... 内力计算7(九)..................................................... 配筋计算7 1) ........................................................................................................ 长边方向72)短边方向 (8)(十)基础施工图 (8)(十一)A2、C2柱基础底面尺寸计算 (9)独立柱基设计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 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⑤强风化砂质泥岩:M 3. 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片4. O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基础工程例题教学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例题教学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例题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基础工程课程中,示例题目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从而加强对基础工程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基础工程示例题目教学设计模板,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设计和组织基础工程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步骤1. 预习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预习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可以通过给出一个简短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与基础工程相关的问题。

2. 教学目标明确:确保在每节课上为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例如,掌握某个基础工程原理的应用,理解某种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等。

3. 示范解析: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析一个实际的基础工程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将该问题拆分为几个步骤,逐一进行解析,介绍所涉及的工程概念及其相关原理。

4. 学生练习:学生在理解了基础工程问题的解析过程后,可以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解析过程,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

5.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并指导学生。

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可以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错误并加以修正。

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提供更多的拓展知识和相关资源。

6. 知识拓展:在完成基础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知识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更多关于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7. 总结复习:每次课程结束前,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复习。

这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来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关键内容。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对下节课的预习内容进行引导。

三、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基础工程示例题目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练习题成绩:通过对学生练习题的评分,可以了解他们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和参与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大三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三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三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 了解各类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和工程特点;3. 熟悉基础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 增强学生对基础工程领域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其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的意愿;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人有效协作。

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如设计能力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基础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讲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土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理论,以及基础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3. 常见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分析各类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如桩基工程、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等,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4. 基础工程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基础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地质勘察、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等。

5. 基础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基础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如BIM技术、绿色基础工程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基础工程概述第二章:基础工程设计原理第三章:常见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第四章:基础工程设计方法第五章:基础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课程进度安排合理,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充分了解实际工程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江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江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江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江西地区基础工程的特点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了解江西地区地质条件对基础工程的影响。

3. 学生能运用基础工程知识,分析江西地区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基础工程设计的简单计算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江西地区基础工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江西地区基础工程案例的研究和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通过学习江西地区基础工程,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意愿。

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江西地区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工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工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将围绕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展开,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基础工程概述- 了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 学习江西地区基础工程的地质条件及特点。

2.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学习江西地区地质条件对基础工程设计的影响。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2章第1-3节。

3. 江西地区基础工程案例分析- 分析江西地区典型基础工程案例,如桥梁、隧道、路基等。

- 学习案例中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第2-4节。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基础工程概述,地质条件及特点。

2. 第2周: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影响基础工程设计因素。

3. 第3周:江西地区基础工程案例分析,讨论与总结。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 (1)1.2场地概况 (1)1.3.设计任务 (1)2.工程地质条件 (2)3.设计计算内容 (5)3.1.设计荷载 (5)3.2.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6)3.2.1.确定基础埋深以及持力层的承载力 (6)3.2.2.确定基底尺寸 (6)3.3.3.承载力以及偏心距计算 (7)3.2.4.地基变形验算 (7)3.2.5.确定基础高度以及构造尺寸 (7)3.3.扩展基础设计计算 (8)3.3.1.确定基础埋深以及持力层的承载力 (9)3.3.2.确定基底尺寸 (9)3.3.3.承载力以及偏心距计算 (9)3.3.4.地基变形验算 (10)3.3.5.荷载计算 (10)3.3.6.确定基础高度 (11)3.3.7.内力计算 (11)3.3.8.抗弯钢筋的配置 (12)3.3.9.施工简述 (13)3.4.桩基础设计计算 (14)3.4.1.确定桩端持力层和承台埋深 (14)3.4.2.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15)3.4.3.初步估计所需桩数n (15)3.4.4.进行桩位布置和确定承台尺寸 (16)3.4.5.计算考虑群桩效应下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并验算桩数是否合适 (16)3.4.6.求算桩顶荷载 (17)3.4.7.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算 (18)3.4.8.基桩水平承载力验算 (18)3.4.9.承台抗冲切验算 (18)3.4.10.承台斜截面受剪验算 (20)3.4.11.受弯计算 (20)3.4.12.抗弯钢筋配置 (21)3.4.13.施工简述 (21)4.参考文献 (22)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某装配车间柱下基础设计1.2.场地概况:某装配车间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承重结构,设计跨度24m ,柱距6m ,车间内有2对30吨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

建筑平面图见图2。

规定室内地面标高为±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55.00m ,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 ,柱顶标高为12.50m ,轨顶标高为9.80m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熟悉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2)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和职业道德;(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行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

2.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包括基础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要求。

3.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基础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

4.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组,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 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3组,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 C轴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各自要求的轴线基础设计。对另外 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四)设计内容
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对基 础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 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计算书。 2、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大样图,并提出
(六)计算基底净反力
(七)确定基础高度
初步拟定基础高度,按《地基规范》要求,铺设垫层时保护层厚度 不小于40mm,因此假设钢筋重心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离为50mm,故钢 筋的有效高度。 柱截面(500mm×500mm),所以: 故 近似取,得 由于,所以,基础混凝土采用C25, 故能够满足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考虑持力层④承载力特征值,⑤层强风化砂质泥岩,所以初拟基础 埋深(0.5+1.2+1.5+0.3),地层情况及荷载如图1。
(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由《地基规范》推荐方法: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查表3-4知:(吴兴序,《基础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基础宽度初拟(因为<3m,所以此处计算取3m) 即
必要的技术说明。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B2柱设计资料
B2柱: 柱底荷载标准值: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 持力层: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水文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室内外高差:450mm
图1 基础大样图
(二)基础埋深及地层情况
柱底 载 基
设计
表3
题号F (KN)M NhomakorabeaKN•m)
V (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1268 2012 1544 18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图3 基础施工图
(十一)A2、C2柱基础底面尺寸计算
A2柱: 柱底荷载标准值: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 因此, 取 基础底面,最小尺寸为1.8m,不需要对进行修正。 C2柱: 柱底荷载标准值: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
取 基础底面,最小尺寸为2.1m,不需要对进行修正。
180
全风化砂 21
质泥岩
22 30
0.8 240
强风化砂 22
质泥岩
20 25
3.0 300
中风化砂 24 质泥岩
15 40
4.0 620
3、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 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 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下图: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表2.1
天然地基土
内摩 压缩 压缩 抗压 承载力
重度 孔隙比 凝聚力
土 (γ) (e) (c) 擦角 系数 模量 强度 特征值

(Φ) (a1-2) (Es) (frk) (fak)
KN/m³

杂填土 18
粉质粘土 20 0.65 34 13 0.20 10.0
130
粘土 19.4 0.58 25 23 0.22 8.2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5 88
5 1584 2435 1863 306 251 386 104 108 96
6 1667 2448 1945 334 284 423 112 117 108
7 1741 2562 2028 369 315 462 125 124 116
独立柱基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资料: 1、 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 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fak=130KN/m2; 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
图2-1 柱网平面图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
柱底 载
表2
题号
Fk (KN)
Mk (KN•m)
Vk (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975 1548 1187 140 100 198 46 48 44 2 1032 1615 1252 164 125 221 55 60 52 3 1090 1730 1312 190 150 242 62 66 57 4 1150 1815 1370 210 175 271 71 73 67 5 1218 1873 1433 235 193 297 80 83 74 6 1282 1883 1496 257 218 325 86 90 83
7 1339 1970 1560 284 242 355 96 95 89 8 1402 2057 1618 231 266 377 102 104 98 9 1534 2140 1677 335 288 402 109 113 106 10 1598 2205 1727 365 309 428 120 117 114
课程名称: 《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院 系: 土木工程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南昌大学
2013年 1月 4日
目录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资料: 3 (三)设计要求: 5 (四)设计内容 5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计算书 6 (一)B2柱设计资料 6 (二)基础埋深及地层情况 7 (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7 (四)基础底面尺寸 7 (五)承载力及偏心距验算 8 (六)计算基底净反力 8 (七)确定基础高度 8 (八)内力计算 10 (九)配筋计算 10 1)长边方向 10 2)短边方向 11 (十)基础施工图 11 (十一)A2、C2柱基础底面尺寸计算 12
(八)内力计算
图2 控制截面
如图2所示,台阶的宽高比为且偏心距(已得),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弯 矩:
其中,
因此
(九)配筋计算
采用级钢筋,其。
1)长边方向
由,,宽度2600mm,按梁进行配筋: 选用()。 则 长边配筋满足要求。
2)短边方向
由,宽度2800mm 选用() 则
(十)基础施工图
受力钢筋的长度取边长的0.9倍,沿短边方向的钢筋布置在长边钢 筋之上,交错布置。
8 1823 2674 2104 391 346 491 133 136 128
9 1995 2783 2181 425 375 523 142 147 138
10 2078 2866 2245 455 402 557 156 153 149
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6、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可划分为若干个组。 如:第1组,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 A轴柱下独立基础;
(四)基础底面尺寸
基础、土等的平均重度: 自重计算高度: 基底面面积为: 考虑偏心不大,取。 初拟基础底面,由于最小尺寸为2.6m,所以前面计算得到的不需要再进 行宽度修正。(<3m)
(五)承载力及偏心距验算
竖向力: 弯矩: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因此,基底尺寸2.8m×2.6m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