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浅析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浅析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摘要】高校校训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准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校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校训对学生品德的塑造作用也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校训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校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引导和促进作用上。

高校校训在培养学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训、育人功能、重要性、学生引导、品德塑造、自律能力、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1. 引言1.1 高校校训的定义高校校训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引导学生秉承特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学习态度而设立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高校校训通常由简短、精练的口号或格言组成,通过这些语言的表达,传达学校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和要求。

高校校训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规范和学习方式的引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遵循高校校训,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明确学习目标,塑造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律精神和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高校校训的设立和贯彻执行,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高校校训的作用高校校训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品德培养、学术规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要求的准则和规范。

高校校训起着激励、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高校校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作用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办学历史的积淀。

校训发展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校训的内涵校训乃一校之魂。

不同的汉语词典对校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为“训,说教也”。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校训则被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显然,从始至终,校训都是其所属学校为实现说教训育的目的,以精粹的语言凝练办学方针、教育理念的箴言警句。

这就是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与灵魂。

二、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

从第一任校长魏俊山到现在的校长,共经历了11任校长。

在这所老校曾涌现出以武长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长,以唐玉兰、高银兰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名教师,以薛丽、秦亮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90年代,由任职年限最长的老校长武长城,在广泛走访历任校长、听取老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最终确定将“严谨文明,勤奋创新”作为校训。

这八个字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反映了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下,我们将探讨校训文化的内涵、意义、价值体现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与挑战。

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纲领,对于引导学校发展方向、塑造校园精神氛围以及培育学生品格特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校训的定义。

校训是学校为了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而确立的一种精神标志。

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校训文化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而校训文化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训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它倡导传承优秀传统、倡导创新精神和强调人文关怀。

一方面,校训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校训文化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师生敢于探索、追求卓越,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校训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校训文化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校训文化引导学校发展方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

其次,校训文化塑造了校园精神氛围,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校训文化培育了学生品格特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校训文化在现实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例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学校可能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校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不同学校之间的校训文化可能存在雷同现象,缺乏独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校训文化的重视,紧密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创新,确保校训文化在实际中得到有效应用。

总之,校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的品格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浅析大学校训的功能和设计原则

浅析大学校训的功能和设计原则

浅析大学校训的功能和设计原则摘要:本文对大学校训的概念做一梳理,阐释了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大学文化、大学校风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大学校训的三大功能: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社会功能,并对大学校训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原则。

关键词:大学校训,大学文化,功能,原则一、概念的界定校训是指学校确定的对全体师生员工具有指向和激励意义的、反映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炼的词语或名言。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是一所大学所锤炼的对全校师生员工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训示、号召与要求,是一种赋予大学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了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

”[1]我们可将大学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浅层面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建筑、校园布局等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中层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思维模式等)。

校训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规范要求,在长期的大学文化实践中逐渐演化为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并以主体精神文化的形式居于大学文化的核心层次,成为奏响大学文化之歌的主旋律,同时它一般又以标志性建筑等物化形式存在于校园。

从精神文化的层面来理解、认识校训文化,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校训文化在影响师生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功能。

概括来说,校训首先是学校的一条座右铭,它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其次,校训体现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特点、培养目标和学校精神风貌。

只有立足于学校本身,才能产生凝练概括的校训;再次,校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规范,它对学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的作用。

校训是建设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统帅。

二、大学校训与其他相关的辨析(一)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首先有必要简单的对“理念”、“思想”和“观念”加以区分。

试论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性

试论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性

试论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性摘要: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是师生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导向,最能反映大学办学传统和理念特色。

深入研究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掌握其特点,再加以宣传、引导和发扬,对于培养造就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训;文化内涵;特性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升华,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与旗帜,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解读大学校训,全面、充分地认识校训的内涵及其特性,是研究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一把钥匙。

一、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1.校训概念的界定什么是校训?通俗的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或所谓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代师生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其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中国初版《辞海》对于校训做出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如文献综述提到的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校训的含义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各表述并不完全尽然,但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校训的内涵,笔者通过对中外281所大学的校训进行整理、学习、分析和解读,将校训的概念归纳为: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精炼文字概括,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集中体现了大学精神,是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导向功能和作用。

2.校训的文化内涵(1)从校训的属性来分析一般来说,人们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的同心圆:浅层面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建筑、校园布局等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中层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思维模式等)。

大学校训解读

大学校训解读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上海财大:经世济国
西安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南理工: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西安理工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北工业:公诚勇毅
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最新-小议大学校训文化的特点 精品

最新-小议大学校训文化的特点 精品

小议大学校训文化的特点本文作者毛殊凡工作单位教育部社科中心大学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传统的精髓。

大学校训文化特质,笼统地说主要体现在校训内容上,或说校训所提倡的思维方向和行为规范等方面。

校训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如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或者体现学校特色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或体现文化传统如西南大学的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或体现培养目标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或体现社会责任如中国农业大学的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等,或是以上多方面内容的综合。

在我国,作为多方面内容综合的大学校训比较多且文化底蕴比较深厚。

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如此。

然而,这种笼统的对校训本质的认识仍很肤浅,只有把校训与文化本质或内涵结合起来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有文化的人的地方。

如果一所大学培养的人有知识而无文化,这所大学的办学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它不再是所学校或失去学校的功能了。

因此,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大学校训,其本质内在地包含文化本质之中,必须从文化角度把校训当做文化事项进行分析。

具体地说,对大学校训文化特质的分析,要更多地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方面来论述。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或人所创造的一切。

这里,经济物质、政治制度都可以归于文化范畴,文化概念与社会概念基本一致。

狭义的文化指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观念形态的东西。

这里,文化同政治和经济划分了界限,三者一起构成社会基本结构。

这种广义狭义的文化观点,显然难以全面而真实地反映文化现象现实存在的纷繁复杂。

不同的文化概念反映着人们对文化现象认识的不同。

由于文化现象直接或间接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多学科从不同角度给予文化不同定义。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界说也存在很大差异。

最新-小议大学校训文化的特点 精品

最新-小议大学校训文化的特点 精品

小议大学校训文化的特点本文作者毛殊凡工作单位教育部社科中心大学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传统的精髓。

大学校训文化特质,笼统地说主要体现在校训内容上,或说校训所提倡的思维方向和行为规范等方面。

校训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如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或者体现学校特色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或体现文化传统如西南大学的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或体现培养目标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或体现社会责任如中国农业大学的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等,或是以上多方面内容的综合。

在我国,作为多方面内容综合的大学校训比较多且文化底蕴比较深厚。

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如此。

然而,这种笼统的对校训本质的认识仍很肤浅,只有把校训与文化本质或内涵结合起来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有文化的人的地方。

如果一所大学培养的人有知识而无文化,这所大学的办学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它不再是所学校或失去学校的功能了。

因此,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大学校训,其本质内在地包含文化本质之中,必须从文化角度把校训当做文化事项进行分析。

具体地说,对大学校训文化特质的分析,要更多地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方面来论述。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或人所创造的一切。

这里,经济物质、政治制度都可以归于文化范畴,文化概念与社会概念基本一致。

狭义的文化指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观念形态的东西。

这里,文化同政治和经济划分了界限,三者一起构成社会基本结构。

这种广义狭义的文化观点,显然难以全面而真实地反映文化现象现实存在的纷繁复杂。

不同的文化概念反映着人们对文化现象认识的不同。

由于文化现象直接或间接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多学科从不同角度给予文化不同定义。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界说也存在很大差异。

谈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等校本文化元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谈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等校本文化元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谈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等校本文化元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等校本文化元素的成因、特点和作用,提出了凝聚大学精神、推动校本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向。

[标签]校本文化校训校歌校标校风大学精神一所学校的特色和个性,体现在校本文化上,因为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只有优秀的校本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广义地讲,校本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校本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校本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与教研文化、精神文化等几个层次。

而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是属于校本文化中最高的精神文化层次,这些校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是一所大学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的训示、号召和要求,是一种赋予大学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宗旨、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和个性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校训集中体现了大学精神,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吉林师范大学依据自身传统和时代要求,确立了“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

即好学就能接近智慧,将学到的各种道理能够在实践中力行落实的人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好学近知,力行近仁”语出《中庸》:“子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从教师的本质修养上,进一步阐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刻哲学内涵,那就是:“学”——好学近知;“行”——力行近仁。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师”,才能够“为世范”。

学校将校训的中国文化精神与当代文化教育意识相结合,把校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精神气质、文化品位和行动力量,将校训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

校训的作用和意义

校训的作用和意义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志,它短小精悍,却承载着学校对现代青少年的期许与寄望。

校训的作用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校训是一所学校的象征,它让学生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当学生在外面谈及所在学校,第一时间浮现脑海的是校训,这样的影响力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更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更深的认同感。

其次,校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

它让学生在各种行为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调整。

校训的内容既具有指导性,又极具启示性。

通过反复强调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校训在学生心中深植种子,感化潜移,让他们懂得做人、做事、努力向上,追求更好的自己。

再者,校训是一种纽带,它将师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这一联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校训所包含的道理和精神在教师传授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课堂上更加重要。

因为校训是线上与线下的纽带,教师在校训中传递更多的是爱心,学生们在接受校训后懂得感恩之心,这些都是珍贵的品质和看不见的因素的作用。

在今天的社会中,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流水线式的,而校训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惊喜和启示。

校训教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传递,更是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品质教育。

这种教育让学生们在知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带着校训的信念,我们的学生们一定会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国名校精品校训赏析

全国名校精品校训赏析

推荐人导语:许多学校有校训,但什么是校训?如何理解?作用是甚么?问其校长,大都有些茫然。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常把张贴悬挂的校训作为一种装饰,没有认真的对校训进行深入的思考,缺少对校训特点、内涵、作用的准确认识。

学校应该确立怎样的校训?本校的校训恰当合适吗?应该怎样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环境和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师生的思想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等,提炼并确立自己的校训,这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打造学校品牌,实现学校高位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根据有关文章整理推荐《精品校训欣赏》,供大家阅读、思考、体会,愿对您丰富教育思想有所启发。

精品校训欣赏校训应该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高度浓缩。

校训最能体现学校的精神和特色,校训中所浓缩和蕴含的人文内涵,是学校育人思想、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

一、校训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校训?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

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校训是一种格言、箴言和座右铭,它代表了某种道德价值及其追求。

正如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所说:“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表述,它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今日南大的校训,既反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特点,又表明今后办学的追求和态度”。

按照校训的具体内容,校训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1. 提倡良好学风,指出应该掌握的治学方法。

有的校训充分表达了办学者在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他们希望求学者努力养成什么样的学风,掌握什么样的治学方法。

比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拼搏、奋进、求实、向上”;“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开拓创新,严谨治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校训就非常具体地指出了“求实、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以及“知行合一”是在学业、学问以及人生中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

学校文化导论-校训的涵义、作用和特征

学校文化导论-校训的涵义、作用和特征

校训的涵义、作用和特征一、校训的含义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是使个人随时注意并实践之”。

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

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同时,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训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校训是几个言简意赅的词汇,而不是一个冗长的句子;第二,校训是反映学校特色的激励性词汇,是全体师生集体信念的体现;第三,校训具有训育功能,教化作用。

二、校训的作用校训是学校的文化品牌和精神宣言,对全校成员具有激励、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它既是学校美质与品格的象征,也是带有学校某种“终极”意义的行动指针。

在其理念的宣示中,包含着不容忽视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然而,有调查显示,校训构成形式为“四词八字”的所占比例高达98%,且用词范围狭窄,风格相近,求真、求善、求美、唯真、唯善、唯美、务实、团结、进取、积极、求是、创新、奋发……这些词汇成为众多中小学校训的常用词。

不少校训就是这些词汇的反复组合。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词依次为:勤奋、求实、团结、文明、创新。

近年来,阳光、幸福、生命、奠基、未来、成功、责任、和谐、快乐、成就、爱心、生本等又成了流行词汇,许多人把校训当着一个口号,一条标语,套用他校的,简单易行,也就没有必要去仔细研究,深入推敲了。

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这几个字既是校训,又是校风,也是校规,词义模糊和空洞,使校训的作用逐渐退化,沦为学校可有可无的点缀。

当校训被一些学校矮化为一种装饰,一种点缀时;当空泛雷同、缺乏文化内涵、没有个性的校训比比皆是时,不受师生喜爱,被人淡忘或熟视无睹也就不足为怪了。

校训表达的雷同,反映了词汇的匮乏,词汇的匮乏,更深层次的反映了办学者思维的慵懒和文化功底的浅薄,更直接反映出办学思想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

校训的意义和作用

校训的意义和作用

校训的意义和作用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

大学不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而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

校训则是引领大学前进的方向标,良好的校训的确立,成为办好一所大学的先决条件。

古今中外世界著名大学都各自拥有其独特的校训,鲜明的体现出他们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

而由此形成的校训文化则成为大学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东方和西方思想和思维有较大差异,由此导致东西方大学办学理念的不同,西方大学传统办学理念:合理求是、使命引导、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积极应变、科学取向。

东方大学传统办学理念: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学术责任、与时俱进、止于至善、伦理(人文)取向。

因而,体现办学理念的大学校训也就各有偏重。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吹拂",英国剑桥大学拉丁文校训引用的是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而中国科技大学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校训是一所大学学风的集中体现,实事求是,严谨务实,成为各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准则。

实事求是,意为:办事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追求真理,是治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每一位求学者追求的崇高理想。

我国高校校训的意义、特点及成因分析

我国高校校训的意义、特点及成因分析

能随着校长的更替而变化无常。比如说南京大学, 最 早 的雏 形是 两江 师范 , 堂监督 李 瑞清 提 出 了“ 学 嚼得
菜根 、 做得 大事” 的校训 , 导俭 朴 、 倡 勤奋 ; 了南 高。另一 方面也说 明校训 的 内容 比较单一 , 性不强 。 个
2 史性和 时代 性 的特 点 .历
我国高校校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
二、高校校训 的特点
1 .伦 理 化 的特 点
容, 而且多缺乏相对 的稳定性 , 随时代和历史的变化 而变化。清华大学在形成之初 , 学校十分重视对中国

所高校出现“ 明德 ”9 、 所高校 出现立德” 以及不 同程 度出现敬德、 崇德 、 宏德、 尚德、 进德、 修德 、 正德、 盛德 等。如清华大学校训 : 厚德载物 , 自强不息; 湘潭大学 校训 : 博学笃行 , 盛德 日 ; 新 青岛大学校训 ; 博学笃志、
代代清华学子的成 长、 成才。在梁启超看来 , 自强不 息代表 了君子人格中刚性的部分, 用以教导学生养成 不屈不挠 、 坚强向上的德行 ; 厚德载物代表了君子人
家 的中流砥柱 、 社会 的表率。这八个字被载人校徽 , 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 并在清华大学近 10 0 年的发展 过程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 的清华师生而少有变化 , 体 现了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代表的相对稳定性 , 虽然这 八个字的具体所指随着时代 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解
释, 但其基本 内涵 却是 固定不变 的 。
的形成是 与我 国的传统 文化 、 高校具有- , 0 ̄ N性 以及大 学理念的缺失等有 关。 -% 9
关键词 : 高等 学校 ; 校训 ; 点; 因 特 原 中圈分类号 : 6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2 9 (0 8 1- 00 0 10 — 7 4 20 ) 2 0 6 - 4

校训文化认同(3篇)

校训文化认同(3篇)

第1篇一、引言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底蕴的体现,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人格的纽带。

在我国,校训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旨在探讨校训文化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增强校训文化认同。

二、校训文化的内涵与意义1. 校训文化的内涵校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校训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它包括校训的内涵、历史渊源、传承发展等方面。

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象征,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宗旨、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

2. 校训文化的意义(1)凝聚人心,传承文化。

校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同时,校训文化传承了学校的历史文化,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引领发展,塑造品格。

校训文化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彰显特色,提升形象。

校训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能够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校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 塑造校园精神风貌校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

通过校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使校园充满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校训文化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使师生在共同的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道德品质。

3. 增强学校凝聚力校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使师生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如何增强校训文化认同1. 深入挖掘校训内涵学校应加强对校训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2. 强化校训教育学校应将校训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校训的魅力。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解读: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关键。

它既是学校品格和美质的象征,也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针。

校训的确立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对全体师生员工时时起到巨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作用。

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思想,是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行动指南。

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韧,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

我们学校用这句话作为校训,其用意十分明显:“自强不息”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 “厚德载物”是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本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导引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

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善思明礼求真践行校风解读: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作者:喻运斌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8日点击数:3990 更新时间:2009-9-19 【字体:小大】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训是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

校训不仅要言简意赅,而且往往要求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富有美感。

校训不可能囊括大学文化精神的所有内容,但它必须是对大学文化精神核心内容的反映,要使人们一听到校训就能立刻对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校训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要注意对大学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个深刻、全面的总结、概括;对大学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这个定位不仅要考虑当时的经济、政治因素,而且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人自我发展的趋势;三是大学文化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大学文化精神核心内容表达形式的校训也有一个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的发展。

(二)校训是大学文化精神的物化。

时下,一些大学往往把校训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简单地把校训理解成为一种词藻的堆砌,是在玩文字游戏,他们脱离根本的文化背景,脱离原有的办学传统,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至一些大学的校训比较起来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大同小异。

这样的校训根本不可能反映他们学校的文化精神,也就根本不可能起到校训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三)校训彰显大学文化精神的个性。

校训作为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体现而言,它更应体现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的个性,使人们一看到校训便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文化精神,校训如果不能凸现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特质,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校训培育大学文化精神校训既是对大学文化精神的反映,同时又对大学的文化精神建设有反作用,即对文化精神的培育作用。

首先,这种培育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

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
英国的剑桥大学的校训是?剑桥求知习的理想地?也是校训具有学术性的其中一个付表312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性是指相对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稳定性对稳定性是指一所大学的校训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2006 年 3 月 第 20 卷 第 1 期
阴山学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也 ,学生以教师为表率 ,地方以学府为表率 , ……始为学校环 境以内数人之所独者 ,始终将为一地所共有 ,而成为一种风 气 。”[3]大学的任务与中小学是不同的 ,因此 ,大学校训与中 小学的校训也是不一样的 。笔者认为校训是一所大学的 “魂”,是贯穿在大学群体中每一个成员与每一项活动中的精 神 。大学校训是大学管理者的精神 ,是大学教师的精神 ,是 大学生应具备的精神 ,也是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 各种团队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 。由此 ,我们可以认为大学 校训是大学理念的载体 ,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 集中表述 ,是一所大学的深刻历史文化的沉淀 ,是一所大学 的理想状态 。追求知识 、培养和完善人格被看作是大学的基 本功能 ,而大学校训正是大学这一基本功能的集中体现 。一 条好的校训能够体现办学者的教育理念 、精神境界和价值追 求 ,能够起到内聚人心 、外树形象的作用 。因此 ,大学校训是 大学文化的灵魂 ,是大学精神的象征 。
Mar. 2006 Vo1. 20 No. 1
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Ξ
徐吉洪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 。大学校训是大 学文化的灵魂 ,因此 ,在大力提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 ,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进行诠释显得 尤为重要 。文章通过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 ,揭示大学校训背后隐藏的文化特质 。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范本模板】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范本模板】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作用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办学历史的积淀。

校训发展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一、校训的内涵校训乃一校之魂。

不同的汉语词典对校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为“训,说教也”。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校训则被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显然,从始至终,校训都是其所属学校为实现说教训育的目的,以精粹的语言凝练办学方针、教育理念的箴言警句。

这就是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与灵魂。

二、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从第一任校长魏俊山到现在的校长,共经历了11任校长。

在这所老校曾涌现出以武长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长,以唐玉兰、高银兰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名教师,以薛丽、秦亮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90年代,由任职年限最长的老校长武长城,在广泛走访历任校长、听取老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最终确定将“严谨文明,勤奋创新”作为校训。

这八个字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反映了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大学 ; 校训 ; 文化特征 ;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 :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1869 (2006) 01 - 0112 - 04
1 大学校训的涵义
当前 ,关于征集大学校训的消息屡见报端 ,成为大众关 注的焦点 。其原因有二 :一是大学恰逢周年校庆 ,需要对过 去的办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是 由于中国大学史无前例的合并与扩张 ,需要对学校进行新的 有效定位 。总起来说 :由于大学领导越来越意识到校训的文 化功能 ,越来越重视校训的作用 。那么 ,什么是大学校训呢 ? 笔者认为在讨论大学校训之前 ,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校训 。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学院 ,民国纪元前十五年 (1897 年即光绪二十三年) 成立 ,中经学制变更 ,改名为浙江大学 堂 、浙江高等学堂 ,1928 年定名为浙江大学 。1939 年 11 月 19 日 ,西迁途中 ,竺可桢校长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并决定以“求 是”作为浙江大学校训 。“求是”一词来源于《, 汉书·河间献 王传》中“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一语 ,后颜师古注为“务得事 实 ,每求必真”。经过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 ,浙江大学的校址 变了 ,招生规模扩大了 ,但是校训一直没有更改 “, 求是”的精 义 ,即科学的精神 、革命的精神和开拓的精神 。在浙江大学 校园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求是”所赋予的时代气息 :即要求大 学教育从社会实际出发 ,追求学术真知 ,切实为社会实际服 务。
也 ,学生以教师为表率 ,地方以学府为表率 , ……始为学校环 境以内数人之所独者 ,始终将为一地所共有 ,而成为一种风 气 。”[3]大学的任务与中小学是不同的 ,因此 ,大学校训与中 小学的校训也是不一样的 。笔者认为校训是一所大学的 “魂”,是贯穿在大学群体中每一个成员与每一项活动中的精 神 。大学校训是大学管理者的精神 ,是大学教师的精神 ,是 大学生应具备的精神 ,也是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 各种团队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 。由此 ,我们可以认为大学 校训是大学理念的载体 ,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 集中表述 ,是一所大学的深刻历史文化的沉淀 ,是一所大学 的理想状态 。追求知识 、培养和完善人格被看作是大学的基 本功能 ,而大学校训正是大学这一基本功能的集中体现 。一 条好的校训能够体现办学者的教育理念 、精神境界和价值追 求 ,能够起到内聚人心 、外树形象的作用 。因此 ,大学校训是 大学文化的灵魂 ,是大学精神的象征 。
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 ,它集刚健和柔 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 ,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和 协调性 。在这里 ,作为校训它已经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 “: 自 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 、勇往直前 、争创一流的 品格 “;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 、严以律己 、无 私奉献的精神 。事实上 ,清华大学校训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 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特征 。这八个字在清华大学近 100 年的发展过程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师生而少有 变化 ,体现了校训作为大学文化灵魂的相对稳定性 。虽然这 八个字的具体所指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但其 基本内涵却是固定不变的 。
113
既反映了青年是“朝气蓬勃”的群体 ,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 希望 ———正如 1957 年 11 月 17 日 ,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中 国留学生讲话时说 “: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 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 ,正在兴旺时期 ,好象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又要求青年研究政治必须坚持“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大连医科大学的校训是“健康所系 ,性命 相托”,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医学界自古以来“救死扶伤 、 惠泽百姓”的优良传统 ,充分体现了自己作为医学院校的学 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与个性化 。
2006 年 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Mar. 2006 Vo1. 20 No. 1
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Ξ
徐吉洪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 。大学校训是大 学文化的灵魂 ,因此 ,在大力提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 ,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进行诠释显得 尤为重要 。文章通过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 ,揭示大学校训背后隐藏的文化特质 。
何谓“大学”? 大学者 “, 囊括大典 ,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 大学从其最初创办的时候开始 ,就被当作知识传播和创新的 场所 。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一书中写道 “: 大学乃是一切 知识和科学 、事实和原理 、探索和发现 、实验和思维的高级保 护力量 ;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 ,并表明 ……在那里对任何一 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所言 : “大学俨然是一方教化之重镇 ,一地有大学 ,尤一校之有教师
1999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把校训解释为 “: 学校为 训育上之便利 ,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 ,悬之校中公见之地 ,是 校训 ,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华东师范大学陈 桂生教授认为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 语”,同时 ,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1] 顾 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 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2]由上所述 ,我们 可以认为校训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一 ,校训 是几个言简意赅的词汇 ,而不是冗长的句子 ;第二 ,校训具有 训育功能 ,具有教化作用 ;第三 ,校训是反映学校特色的激励 性词语 ,是全体师生的集体信念的体现 ,也是一所学校的指 导思想 、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 。
312 稳定性
这里的稳定性是指相对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稳定性 。相 对稳定性是指一所大学的校训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 的不断进步而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大学校训 一经确立 ,不会轻易更改 ,随着社会的变迁 ,校训历久弥新 , 其理念内涵不断赋予时代的新意 ,但始终是这些大学发展的 主旨与指向标识 。以清华大学为例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 学堂 ,始建于 1911 年 ,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 的留学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堂 ,1928 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并于 1929 年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在创办初 期多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但清华大学的精神并不完全由西 方大学的精神照搬过来 ,学校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 承和创新 ,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典籍的诠释和吸收 ,从而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校训和校风 。早在 1911 年 ,清华学堂初创 时就提出了“以进德修业 、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清华学 堂章程》) 。1914 年冬 ,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校作以 《君子》为题的演讲 ,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勉励学生 ,1917 年清华大学修建大礼堂 ,将此八字嵌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上 额 ,成为清华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梁启超先生根据学校的 办学方针 ,结合西方的教育精神 ,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君 子品格的人 ,并用《周易》六十四卦的乾坤两卦的卦辞来说明 君子品格的基本内涵 “: 乾象曰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坤象曰 ‘: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推本乎此 ,君子之条件 庶几近之矣 。 ……乾象言 ,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 ,不得 有一暴十寒之弊 。 ……坤象言君子接物 ,度量宽厚 ,犹大地 之博 ,无所不载 。君子责己甚厚 ,责人甚轻 。”“自强不息 ,厚 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 辩证的处理方法 。同时 “,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
213 特殊性
每所大学的校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大学校训最本质 的内容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 ,与该校的人才培 养目标 、体制建设 、历史传统 、学科设置 、社会功能等方面都 息息相关 ,因而每个学校的校训都体现了该校自身的个性化 特点 ,不同的大学其校训还应该体现该校的专业特色 。北京 师范大学作为我国师范类院校的代表 ,提出了以“学为人师 , 行为世范”为校训 。在此校训中融合了“师范”二字 ,将“师 范”二字巧妙地包含在校训之中 ,对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提 出了为人师表的要求 ,前后对仗 ,寓意深刻 。我们知道 “, 师” 者 ,是为社会“传道 、受业 、解惑”的人民教师 ,是培养人才的 施动者 ———光荣的人民教师 。“范”者 ,有“模范”、“示范”、 “榜样”诸多含义 ,即说明了人才培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 教师应该成为社会的模范 “, 师者 ,人之模范也”这句古语所 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此校训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 看出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 。启功先生认为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不仅紧扣“师范”二字 ,而且包含了学与 行 、理论与实践 、做学问与做人 、做一般人与做教师等之间的 辩证关系 。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充 分地体现了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个性化要求 。北京林业大学 的校训“养青松正气 、法竹梅风骨”,体现了以农林为主的学 科特色 。中国海洋大学的校训是“海纳百川 、至仁至德”,校 训中的“海”既是指校名中的海 ,更是指“纳百川”的“海”的精 神 ,反映了中国海洋大学“百川汇海 、志存高远”的宽阔胸襟 和魄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校训“实事求是 、朝气蓬勃”,
2 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分析
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 有自己的特征 。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训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 所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校训也有不同的涵义和特征 。 大学校训一般具有下面几个文化特征 :
211 学术性
大学从最初创办的时候开始 ,就被当作是知识传播和创 新的场所 。我们知道 ,大学之大 ,不在于建高楼大厦 ,而在于 育大师 、养大气 ;只有大楼 ,而没有大师 ,则充其量不过是空 中楼阁 。诚如著名学者梅贻琦先生所说 “: 孟子说 ‘: 所谓故 国者 ,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有世臣之谓也 。’我现在可以仿照 说 ‘: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4]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