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笔译基础教程 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合集下载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再版、或重译 ▪ 其他则主要是来自一些亚、非、拉的友好国家的新作品
70年代末的“名著重印”
❖外国文学研究的八年规划
▪ 1978年11月,为新时期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工作的全面 展开设计了最初的蓝图。
▪ 恢复“三套丛书”的出版工作
❖“名著重印”
▪ 1977年试探性地重印了5本久被禁绝的外国文学名著 ▪ 1978年重印累计达到37种 ▪ 根据朱生豪译本校订的《莎士比亚全集》,计11卷。
❖ 公元前11世纪,通过“多重翻译”而进行交流的记 载.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笔译始于战国时期 ❖ 最早的翻译文字作品是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
中记载的一首包括越语原文和楚语译文的《越人 歌》。
中国翻译发展史三个阶段
❖根据我国翻译史上主要翻译对象的变化,结合人 类对翻译活动认识的发展以及翻译在各历史阶段 的社会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我们把中国翻译 发展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LOGO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第二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2.2 宗教翻译阶段 ❖2.3 文学翻译阶段 ❖2.4 非文学翻译阶段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 《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 《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
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 方曰译”。
起点。
《新青年》 的文学翻译
❖ 《新青年》倡导:
▪ 译介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也掀起了文学翻译的热潮。
❖时间:
▪ 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停刊
❖成果:
▪ 译介小说47部(篇),戏剧15部,诗歌195首。 ▪ 除欧美现实主义作品以外,《新青年》还把注意力转向

英语本科段自学考试英汉翻译教程Unit2 History.doc

英语本科段自学考试英汉翻译教程Unit2 History.doc

Unit2 HistoryLesson 4 (E—C)Ngland Before the Idndustrial RevolutionThe contry was a place where men worked form dawn to dark, and the labourer lived not in thd sun, but in poverty and karkness. What aids there were to lighten labour were immemorial, like the mill, which was already ancient in Chaucer’s tim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an with such machines; the millwrights were the engineers of the coming age. James Brindley of Staffordshire started his self-made career in 1733 by working at mill wheels, at the age of seventeen, having been born poor in a illage.Brindley’s improvements were practical: to sharpen and step u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ter wheel as a machine. It was the first multi-purpose machine for the new industries. Brindley worked, for example, to improve the grinding of flints, which were used in the rising pottery industry.Yet there was a bigger movement in the air by 1750. water had become the engineers’element, and men like Brindley were possessed by it. Water was gushing and fanning out all over the countryside. It was not simply a source of power, it was a new wave of movement. James brindley was a pioneer in the art of building canals or, as it was then called, ‘navigation’.Brindley had begun on his own account, out of interest, to survey the waterways that he travelled as he went about his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mills and mines. The Duke of Bridgewater then got him to build a canal to carry coal from the Duke’s pits at Worsley to the rising town of Manchester…. Brindley went on to connect Manchester with Liverpool in an even bolder manner, and in all laid out almost four hundred miles of cannals in a network all over England.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and they characteris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e is that the men who made the revolution were practical men. Like Brindley, they often had little education, and in fact school education as it then was could only dull an inventive mind. The grammar schools legally could only teach the classical subjects for which they had been founded. The universities also(there were only two,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took little interest in modern or scientific studies; and they were closed to those who did not conform to the Church of England.The other outstanding feature is that the new invetions were for veryday use. The canals were arteries of communication: They were not made to carry pleasure boat, but barges. And the barges were not made to carry luxuries,but pots and pans and bales of cloth, boxes of ribbon, and all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buy by the pennyworth. These things had been manufactured in villages which were growing into towns now, away from London; it was a country-wide trade.(from J. Bronowski, The Ascent of Man)译文: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在农村,人们从早到晚都得干活,劳动者并不是沐浴在阳光下,而是生活在贫困和黑暗中,那些帮助减轻劳动的机械都不知从哪个年代起就有了。

翻译通论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翻译通论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史
本章将中国的翻译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佛经翻译时期;
西学翻译时期(明代至晚清); 文学翻译时期(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
1、佛经翻译时期
佛经的翻译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佛经的翻 译可以说是始于西汉末年。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 绸之路,使得中国与西域各国往来逐渐频繁,佛教于是传入 了中国。佛教的传入便引起了佛经的翻译。佛经的翻译正式 开始是在东汉时期,始于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当时 译者安世高将梵文《明度五十校计经》译成汉语,一般认为 这就是佛经翻译的正式兴起。 至符秦(公元351-394年)时代开始出现了译场,有官有私。 尤其是道安主持译场时,佛经的翻译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阶段译家辈出,译经汗牛充栋。晋代以后,译场更加兴 旺。译场也逐渐正规化,组织周密。如东晋时期庐山之般若 台,建业之道场寺,在当时都颇负盛名。
这次佛经翻译高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诸方 面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简言之,经佛经翻译,佛教教义 传遍华夏。佛教的哲学思想、故事传说及文学风格也渗透进入 我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等中,如在老庄哲学的玄 谈、玄言诗以及唐代王维、白居易等人的诗、魏晋唐代后的变 文、小说、戏剧中都可看到佛经的思想和文学风韵。佛经翻译 还给语言文学等带来深远的影响。佛教的经论给人们的思想及 语言词汇注入新的内容,“四大皆空”、“万行无常”、“诸 法无我”、“涅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轮回”等均 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语词汇中的“世界”、“刹那”、 “五体投地”均来自佛经,使用至今。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 影响,在今天仍可看到。另外,佛经的翻译,也使得翻译成为 一种职业,为后来专门化的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费下载】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免费下载】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免费下载】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1.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You're making that up, I'm afraid,” teased Tan Chun. “Most works, apart from the FOUR BOOKS, are made up; am I the only one who made things up?” he retorted with a grin.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You don't know her, ”said Grandmother Jia merrily. “She's a holy terror this one. What we used to call in Nanking a ‘peppercorn ’. You just call her ‘Peppercorn Feng ’. She'll know who you mean!” (David Hawkes 译)3.贾母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With a smile at Pao-yu, the Lady Dowager scolded, “Fancy changing your clothes before greeting our visitor. Hurry up now and pay your re spects to your cousin.”4.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翻译简史
讲完课后的修改意见:
1. 课程介绍讲解时间过长,翻译史讲授时比较 匆忙、粗略。 2. 翻译的定义讲解不够明确。 3. 翻译定义那页有输入错误:in terms of 4. 科技翻译时期有错误:翻译原因,而非翻译 目的。 5. 翻译史的内容需要加工,有点乱:应先讲这 一时期的总体特征,然后再讲翻译代表人物
另外一种分法:
1. 2. 3. 4. 5.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 “五四”至建国之前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翻译活动
第一次高潮: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1000余年)
1. 2. 3. 中国的翻译始于佛经翻译 佛经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真谛 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去印度求经,梵文译成汉文 把老子著作译成梵文 提出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刘四狂笑起来:“哈哈,你这小子要造反吗 ?说你哪,说谁!你给我马上滚!看着你不错, 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 你也不打听打听!滚!永远别再教我瞧见你,上 他妈的这儿找便宜来啦,啊? 选自《骆驼祥子》
“你让我倒他妈的八辈子邪霉了!”
Translation Standards (翻译标准)
第二次高潮: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1. 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 2. 徐光启(科技译祖)、李之藻(中华之才)(几何、测 量、算学、农业、水利、机械、哲学等方面的著作) 自身喜爱科学技术 力图通过科学技术改变我国的经济状况 3. 来华的传教士将基督教文化和西方科技文献译介进了中 文(文化传播的使者) 4. 朝廷支持不够,译者不足,传入我国的一大批西方书籍 未得到译传。

• •
Addition
Omission Repetition

第1讲 翻译入门%26中国翻译史简介

第1讲 翻译入门%26中国翻译史简介
❖ 译文二: Night Thoughts -- by Herbert A. Giles
❖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 译文一: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 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 也是君子吗?”(徐志刚 译)
❖ 译文二: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Waley 译)
❖ 2、课堂积极参与发言、讨论; ❖ 3、课后认真做作业,包括初次作业和二次修改,
三周交一次纸质作业,多读翻译类书籍。
Any questions?
❖ Do you have a big picture in mind concerning what and how we are going to do in this term?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1.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You're making‎that up, I'm afraid‎,” teased‎Tan Chun. “Most works, apart from the FOUR BOOKS, are made up; am I the only one who made things‎up?” he retort‎e d with a grin.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You don't know her, ”said Grandm‎o ther Jia merril‎y. “She's a holy terror‎this one. What we used to call in Nankin‎g a ‘pepper‎c orn’. You just call her ‘Pepper‎c orn Feng’. She'll know who you mean!” (David Hawkes‎译)3.贾母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With a smile at Pao-yu, the Lady Dowage‎r scolde‎d, “Fancy changi‎n g your clothe‎s before‎greeti‎n g our visito‎r. Hurry up now and pay your respec‎t s to your cousin‎.”4.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You're talkin‎g nonsen‎s e again,”said his grandm‎o ther,laughi‎n g. “How could you possib‎l y have met her?”5.他是只狡猾的‎老狐狸。

中国翻译史

中国翻译史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中国翻译史简介

中国翻译史简介
好像他的情人,他的独子.他性情本有些狷介,
但为了立达,也常去看一班大人先生,更常 去看那些有钱可借的老板之类。他东补西凑 地为立达筹款子,还要跑北京,跑南京。有
一回他本可以留学去。但丢不下立达,到底
没有去。他将生命献给立达,立达也便是他 的生命。他办立达这么多年,并没有让多少 人知道他个人的名字;他早忘记了自己。现
得青年成见还少,希望最多;所以愿意将自 己的生命一滴不剩而献给他们,让爱的宗教 在他们中间发荣滋长,让他们都走向新世界
去。互生不好发议论,只埋着头干干干,是 儒家的真正精神。我和他并没有深谈过,但 从他的行事看来,相信我是认识他的。
在他看来,人是可以互相爱着的,除了一些成见之深, 不愿打开窗户说亮话的。
唐代达到顶峰,玄奘 考察翻译的历史一般都从佛经开始,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第二大高潮: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以传教为主,同时介绍西方学术,客观 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
从延续时间以及译著数量上都比不上先 前的佛经翻译。最重要就是翻译了天文、 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著作,使得中国 人首次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开 阔了眼界。
唐代 玄奘(玄奘、鸠摩罗什,真谛被 誉为我国三大佛经翻译家)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提出翻译的标准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东汉至唐宋时期
梁启超把佛经翻译又分为三个时期: (1)外国人主译(自东汉至西晋)。译家为安清、
支谦、竺法护。 (2)中外人共译,又可分为前后。前期包括东
晋、二秦,译家有鸠摩罗什等,而道安与慧 远则是组织翻译的元勋;后期自刘宋元魏至隋, 译家有真谛、彦琮等。 (3)本国人译,自唐贞观至贞元。此为佛经翻译 的全盛时期,而玄奘是主要的翻译大师。其 后则有义净、不空等。
想不到这么快就殁了。 How quickly the day had arrived! 早点去。 Going earlier。 他一定不甘心,不瞑目。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二章 语言、文化与翻译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二章 语言、文化与翻译

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则表示英语 具有综合型语言和分析型语言的特点。
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analytical language),其典型特征是词语没有 屈折变化,不用词语的形态变化而用 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即汉语 的名词不会改变自己的形式变成复数 形式,动词也不会改变自身的形式来 表示现在、过去或将来的动作。汉语 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语言中 的语法关系。
双音节词重音一般在第一个音节 重读
在多音节词中一般倒数第三个音 节是重音
2、汉语语音
1、每个音节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 分。
2、声母有22个,其中21个是辅音声母,1 个是零声母。
3、 韵母有38个,其中9个是单韵母,13个 是复韵母,16个是鼻韵母。
4、韵母有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其 中韵腹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做韵腹的有9个 元音,就是a、o、e、i、u、ü、-i(前)、-i (后)、er;可以做韵头的有三个元音,就 是i,u和ü;可以做韵尾的有两个元音i、u (包括o)和两个辅音n和ng。
(1)上古汉语 (2)中古汉语 (3)近代汉语 (4)现代标准汉语
二、 英汉语言的特点
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 (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所谓综合型语言是指该语言主要通过 词语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格、 数、时态等)。
所谓分析型语言是指该语言中的语法 关系不通过词语的形态变化来表达, 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英语的分析型特征也体现在词序和助 词的组句功能上。
2、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汉语属于汉藏 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 具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 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 定的表音功能。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 口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 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现代标 准汉语语法,词汇的中文通行文体。 目前全球有五分一人口使用汉语作为 母语。现代汉语书面语高度统一,口 语则有官话、粤语、吴语、湘语、赣 语、客家语、闽语等七种主要汉语言。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框架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框架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绪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时间翻译活动备注西汉哀帝到中国口传一些简短的否经经句还谈不上佛经的翻译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始译《安般守意经》等30多部佛经安息(波斯)人支娄迦谶译10多部佛经译笔生硬读者不易看懂,直译意译出现支亮支谦译175部佛经主持设译场,《鞞婆沙》不懂梵文严格直译《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三十余卷主张音译,倡译者署名,“天然西域之趣”南北朝《摄大乘论》等49部经论应梁武帝聘1.“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2.“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3.“耽于道术,谵于名利,不欲高炫”北宋派人西去求经,开封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南宋明清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与利玛窦(意)合译《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全生述》不懂外文,口述笔译,160多部文学作品《王子复仇记》《拟投翻译书院议》“善译”《马氏文通》作者赫胥黎《天演论》“信达雅”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尔《群学肄言》《毁灭》《死魂灵》“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1.党领导下系统进行2.质量大大提高3.批评与自我批评4.外译汉,汉译外翻译标准日趋统一人物伊存安世高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严复苻秦鸠摩罗什玄奘古代翻译界巨星马建忠林纾过些时候(月支派)竺法护“三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即“忠实,通顺”印度求经、组织译场、梵汉(75部1334卷)、汉梵(老子著作的一部分)首向外介绍汉著新中国成立管主八公布查布徐光启梵文造诣深释道安真谛对待翻译工作严肃我五四近代翻译分水岭实叉难陀义净宋太祖拔合思巴智光鲁迅瞿秋白元不空隋到唐记载中见不到一部译经释彦琮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第一节翻译的标准忠实:忠于原作内容、保持原作风格通顺: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惯用法)理解逻辑关系原文所涉及的事物第二节翻译的过程表达直译:保持内容、形式(比喻、形象等)意译:正确表达原文内容,不拘泥于形式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段、句、重要的词校核错或不妥的词、句无生僻字、陈腔滥调、标点符号校核两遍:内容、润饰蚊子对照原文通读一遍第二节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1.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2.努力提高本族语和外语的水平3.不断吸收和丰富各种基础知识,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

Unit Two China's Translation__ History

Unit  Two China's Translation__ History

Ⅱ.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1. There are very few tourists and they don’t spend because they can’t afford it. 2. “You want me to tell you what my husband thinks? If you want my opinion, I will tell you my opinion. I am not going to be channeling my husband,” said Hilary Clinton in early August of 2009. 3. I don’t think the US will ever be cured of Islamophobia.
It was an age when science was gaining importance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during these two centuries were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basic sciences as mathematics, geometry (几何学) and astronomy(天文学).
Lin Zexu, the special imperial envoy to Guangdong province in 1838, was regarded as the first Chinese who opened his eyes to look at the outside world. Yan Fu, has not only translated many western books on sciences, but put forwards the famous three principles on translati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英汉翻译教程(1--3章)

英汉翻译教程(1--3章)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陈春田
翻译的标准
通顺: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 现代汉语,没有诘屈聱牙、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 象。例如: 例如:Pindus Road was a long, wide, straight street that ran parallel with Bread Road. 原译:平德斯路是一条与布莱德路平行的、长长的、 宽宽的、笔直的大街。 推荐译文:平德斯路与布莱德路平行,是一条又长又 宽又直的大街。
一、充分表达 例如:He was on his way to China again. 译文:他又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去中国的旅程。 点评:其中“风尘仆仆”五个字是多余的。这是 过分表达(over-representation)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陈春田
翻译的过程(表达) 翻译的过程(表达)
二、直译与意译 例如: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要知道布丁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直译)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 无水吃。(意译)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陈春田
翻译的标准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 译文应与原作同样流畅。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陈春田
翻译的标准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等效翻译 对等效论的批判 1.等效论高估计了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和双与能力 2.等效论忽视了读者认知能力的差异 3.等效论否定了翻译的“移植”作用 4.等效论混淆了直接交际和间接交际的区别 5.等效论抹杀了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中国翻译简史缩略版

中国翻译简史缩略版

翻译简史姓名:张静芳学号:201414331 学院:翻译学院指导老师:薄振杰中国翻译简史人类自有语言以来,操不同语言的人们要交流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必须通过翻译作中介手段。

即所谓“洪荒造塔语言殊,从此人间要象胥”。

就中国而言,远在原始社会,各氏族或部落之间就应该有翻译活动,然而没有文献可供考究。

到了夏、商两代,现存的史料也是失之过简。

只有到了周王朝,才留下了关于翻译机构和译员职称的记载。

因此,中国的翻译史,只能从周代开始。

周王朝及其以后的各时代的政权,与周边诸民族(部族)或是国家交往,都设置了配有翻译人员的外事机构。

周朝有大行人下属的象胥,秦有典客和典属国,两汉有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魏晋南北朝和隋设有大鸿胪或鸿胪寺和主客司,唐有鸿胪寺、客省和礼部主客郎中,宋朝有鸿胪寺、中书省和礼部主客郎中,元朝有礼部下属的会同馆,明朝有鸿胪寺和礼部下属的主客清吏司,清朝有鸿胪寺、理藩院和礼部下属的会同四译馆以及后来改设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光绪27年,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民国以及现在均称外交部,配有译员。

我国翻译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但早期翻译,多属与周边民族(部族)或国家的交往,皆以口译为主。

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的口译情况的记录,应当是越裳国来使通过三象重译与周公姬旦的对话。

而我国翻译史上有文本的笔译,当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的印度佛经翻译。

由此可见,到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口译阶段,而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至今则应是口笔译并行的阶段。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条长河,它之所以永不枯竭,是因为不断有新水注入,历史上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见《中国翻译词典序》)。

注入的印度之水,是指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翻译(即佛经翻译)高潮;注入的西方之水,是指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明末清初的西学翻译)高潮、第三次翻译(鸦片战争到“五四”的西学翻译)高潮以及当前的第四次翻译(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 翻译活动,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翻译 时期。
佛经翻译的草创期
❖时间:
▪ 西汉末年至西晋
❖译者:
▪ 西域来华的僧人,或迁居汉地的西域胡人的后裔
❖ 翻译方式:
▪ 译主口诵,合作者笔受(记录成文),共同完成
❖ 著名翻译家:
▪ 大月氏僧支谶 ▪ 安息(即波斯)人安世高 ▪ 月支人支娄迦谶(娄迦谶)
▪ 质”也说“朴”,是照原文直译,尽量保留原文语言的 特点,甚至包括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的。 ❖“质”与“文”强调的是翻译风格,不同于今天
的“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
❖支谦尽力使译文译辞汉化,引领译经由质趋文之 风
道安 :“五失本,三不易”
▪ (5)梵经中话已告一段落,将要另谈别事时,又把前话简述一遍 ,然后再开始,译时则又必须删除。
❖ “三不易” 三种不易把握的情况:
▪ (1)圣人按当时的习俗来说话,古今时俗不同,要使古俗适应今 时,很不容易;
▪ (2)把古圣先贤的微言大义传达给后世的浅识者,很不容易; ▪ (3)释加牟尼死后,弟子阿难造经时尚且非常慎重,现却要求平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
Basics of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第二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2.2 宗教翻译阶段 ❖2.3 文学翻译阶段 ❖2.4 非文学翻译阶段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 《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 《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
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
❖ 时间:
▪ 隋至唐朝中叶
❖ 译经组织:
▪ “译主”宣读梵文原文; ▪ “笔受”将梵文的意义通过译主的讲解后转写成汉语; ▪ “证梵本”以检查所译的经文是否跟梵文原文一致; ▪ “润文”使译出的经文文体一致,更加典雅、庄重; ▪ “证义”确保宗教义理的正确; ▪ “梵呗” 整肃译场人员的仪表和内心; ▪ “校勘”是从中文文字学的角度对所译的经文进行校勘; ▪ “监护大臣”; ▪ “证字”;
▪ 以佛经翻译为主的宗教翻译阶段 ▪ 以文学名著与社科经典为主的文学翻译阶段 ▪ 实用文献为主的非文学翻译阶段
2.2宗教翻译阶段
❖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资料记载:“昔汉哀 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 授《浮屠经》。”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 。
❖佛经翻译兴于两晋、盛于隋唐、衰于宋代(宋代 译事仅维持到政和初年即1111年)约1,100年的历 史
❖ 著名翻译家:
▪ 玄奘: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
宗教翻译的延续: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 时间:
▪ 到了16至19世纪
❖ 翻译策略:
▪ “学术传教”
❖ 翻译方式:
▪ “西译中述”
❖ 翻译成果:
▪ 西书437种:纯宗教书籍251种,占总数的57%;属自然科学的书籍 131种,占30%;属人文科学者55种,占13%。
❖“不翻”并不是不翻译,而是“不意译”,主要 “音译” 。
2.3文学翻译阶段
❖时间:
▪ 19世纪60、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
佛经翻译的融合期
❖时间:
▪ 东晋到魏晋
❖翻译组织:
▪ 由个人行为转为集体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并出现了 由朝廷资助的译场组织
❖ 翻译程序:
▪ 先由精通胡汉两种文字的译主用外文读出原经,再口译 为汉语。由一充当笔受的弟子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校 订。
❖ 著名翻译家:
▪ 鸠摩罗什:翻译三藏经论74部,共384卷。
❖ 著名翻译家:
▪ 利玛窦、艾儒略、金尼阁、熊三拔、汤若望、南怀仁、徐光启、李 之藻、杨廷筠、叶向高等
佛经翻译的理论认识
❖直译导致的“质”的特征
▪ 胡人由于汉语水平不高,使用质朴的口语进行“口传” ,笔受记录下来的译文中出现大量白话词汇和语法,译 文自然显得平白如话
▪ 由于主译僧的词汇量不足,找不出合适的汉语词汇来表 达经意,有些原典词汇只好采用音译的方式,以音近的 汉语词汇来代替。
❖ “五失本” 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意相符:
▪ (1)梵文的词序是颠倒的,译时必须改从汉语语法; ▪ (2)梵经质朴,而汉人喜欢华美,要使读者满意,译文必须作一
定的修饰;
▪ (3)梵经中同一意义,往往反复再三,译时不得不加以删削; ▪ (4)梵经于结尾处,要作一小结,将前文复述一遍,或一千字,
或五百字,译时也得删除;
❖ 可归纳为三方面:
▪ 一是译者必备的操守; ▪ 二是译者必需精通佛学; ▪ 三是要求译者必需精通梵汉诸学。
玄奘: “五不翻”
❖“五不翻”原则:
▪ (1)秘密不翻(如咒语,要音译); ▪ (2)含义多不翻(即一词多义的); ▪ (3)我们没有的不翻; ▪ (4)已经有翻的不翻; ▪ (5)意义只可意会的不翻(要音译)。
凡的人来传译,也不容易。
鸠摩罗什
❖“手执胡本,口宣秦言,两释异音,文辩交旨” ,
❖“详其意旨,审其文中,然后书之”。 ❖他的翻译既充分照顾汉语的语言文字习惯,又力
求不失梵文原意。
彦琮: “八备”
❖ 译场工作人员的选拔标准:“八备”
▪ (1)译经者首先必须心诚意正,具足恒心毅力; ▪ (2)从事翻译工作之前,必须先持守良好的戒行; ▪ (3)译经的人才,理所当然要博通大小乘的经律论三藏; ▪ (4)除了佛学素养之外,还要旁及各种文史领域; ▪ (5)人品器识方面,要有宽宏的胸襟,才能不偏不执; ▪ (6)乐好佛法而澹泊名利,也是先决条件之一; ▪ (7)对于原典的梵文或其他的胡语,必须精通娴熟; ▪ (8)译经者对于传统的文字学,乃至书法等,也应略知一二。
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 方曰译”。
❖ 公元前11世纪,通过“多重翻译”而进行交流的记 载.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笔译始于战国时期 ❖ 最早的翻译文字作品是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
中记载的一首包括越语原文和楚语译文的《越人 歌》。
中国翻译发展史三个阶段
❖根据我国翻译史上主要翻译对象的变化,结合人 类对翻译活动认识的发展以及翻译在各历史阶段 的社会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我们把中国翻译 发展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