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合集下载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它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的。

建筑物起火后,其内部的火势在热对流和热辐射作用下迅速扩大,在建筑物外部则因强烈的热辐射作用对周围建筑物构成威胁。

火场辐射热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可防止火灾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使用者造成强烈的辐射和烟气的影响。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一一考虑。

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一)防止火灾蔓延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

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建筑,保持6m~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救援人员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因其耐火等级低,受热辐射作用易着火而致火势蔓延,所以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

建筑物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不同,操作场地也就不同。

对单、多层建筑,使用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

考虑到扑救高层建筑的需要,为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停靠、操作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2023年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2023年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2023年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提高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能力,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民用建筑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商业综合体、宾馆酒店、办公楼等。

第三条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 灭火效果好:保证火灾发生后能够快速发现、迅速控制和扑灭。

2. 疏散通道顺畅:保证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逃生,减少伤亡。

3. 防火分隔有效:保证火灾的蔓延速度受到限制,延缓火势发展。

4. 防火材料合理: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火材料,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第二章防火分区与防火间距第四条民用建筑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按照建筑用途、火灾危险性等级进行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应具备相应的防火阻隔能力。

第五条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应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阻隔不同分区的火势蔓延,防止火灾蔓延。

第六条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等因素确定,防火间距过小容易形成火灾蔓延通道,过大则会影响防火分隔的效果。

第三章防火门与防火窗第七条防火门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一定的防火阻隔能力并具备自动关闭功能。

第八条防火门应设置在防火分区之间的通道、楼梯间等位置,保证火势无法蔓延。

第九条防火窗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一定的防火阻隔能力,并能够阻止火灾的蔓延。

第四章防火系统第十条民用建筑应配备相应的防火系统,包括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第十一条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不同区域,能够及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消防控制中心。

第十二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等级设置,能够快速启动,并喷洒足够的水量进行灭火。

第十三条防排烟系统应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梯间、通道等位置,能够及时排除烟气,保证人员疏散的通畅。

第五章疏散通道和避难层第十四条民用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保证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逃生。

第十五条疏散通道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通道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人员数量确定,保证人员能够迅速通过。

72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72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72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防火间距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防火间距指的是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火灾蔓延。

防火间距的设定是基于消防规范的要求,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建筑材料等因素来确定。

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主要是指在一个建筑群或建筑群与其他建筑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以防止火灾蔓延到相邻建筑。

根据规范的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一般应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5倍,同时还要考虑相邻建筑的用途、风向、消防道路等因素。

2.内部功能区域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以防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

根据规范的要求,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防火间距需要根据功能区域的火灾危险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高危险区域和低危险区域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防火墙的要求。

3.建筑物内部设备与构件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物内部设备与构件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以防止设备或构件发生火灾时引发火灾蔓延。

规范一般规定了不同设备或构件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同时还要考虑通风、防火墙等因素。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了防火间距的要求,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在建成后能够达到规范的防火安全要求。

总的来说,防火间距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根据规范的要求,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得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得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得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得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得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得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得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得特性及参数:爆炸性与敏感度。

10。

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

耐火极限:从受到火得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得这段时间、12、建筑材料对火灾得影响有四个方面:一就是影响点燃与轰然得速度、二就是火焰得连续蔓延、三就是助长了火灾得热温度、四就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与一类高层建筑得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得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得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

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得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得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得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17。

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得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开关站防火间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开关站防火间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开关站防火间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开关站防火间距是指在开关站周围设置合适的防火间距,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保障开关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电力系统中,开关站是重要的电力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合理设置开关站的防火间距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开关站防火间距的重要性、确定原则和建议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开关站防火间距的重要性、确定原则以及建议标准,让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讨论影响因素,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读者留下一个深入思考的空间。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就开关站防火间距这一重要问题展开探讨,通过深入分析其重要性、确定原则和建议标准,旨在提升人们对于开关站防火间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通过对该话题的系统总结和未来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从而促进开关站建设和运行安全稳定发展。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开关站防火间距的重要性开关站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施,它承担着电力传输、分配和控制的重要任务。

而开关站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导致设备烧毁、线路短路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确定合理的开关站防火间距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理的开关站防火间距可以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在开关站周围设置适当的防火间距,可以有效隔离潜在的火灾源,减少火灾蔓延的机会,提高火灾发生的警戒时间,从而及时采取措施灭火,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其次,合理的开关站防火间距有利于电力设备的散热和维护。

开关站设备长时间运行后会产生热量,如果设备之间的间距太小,则会导致设备散热不畅,容易引发火灾。

【国内标准文件】GB 50160

【国内标准文件】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说明发布人:shaoys 最后更新时间:2005-5-26 8:35:41第一章总则1.1.1本规范主要是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加工和生产的物料特性和操作条件制订的。

所以,新建、扩建、改建设计都应遵守。

第二章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0.1与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可燃气体的分类(分级)方法相协调,本规范对可燃气体也采用以爆炸下限作为分类指标,将其分为甲、乙两类。

2.0.2一、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的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

蒸气压越高,危险性越大。

但是,低蒸气压很难测量,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确定其危险性。

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在具体分类方面与《石油库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协调的。

考虑到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时,需要确定可能释放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燃气体所在的位置或点(释放源),以便据之确定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范围,故将乙类又细分为乙A(闪点28℃至45℃)、乙B(闪点>45℃至<60℃)两小类。

将丙类又细分为丙A(闪点60℃至120℃)、丙B(闪点>120℃)两小类,与《石油库设计规范》是协调一致的。

关于将甲类又细分为甲A(液化烃)、甲B(除甲A类以外,闪点<28℃)两小类的问题,在第二款中予以说明。

二、关于液化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问题。

液化烃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是主要的加工和储存的物料之一。

因其蒸气压大于“闪点<28℃的可燃液体”,故其火灾危险性大于“闪点<28℃”的其他可燃液体。

因液化烃泄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

法国、荷兰及英国的有关标准和《欧洲典型安全规范》等在其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都将液化烃列为第1类,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另行制订液化烃储存和运输规范。

结合我国《石油库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油品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具体情况,本规范将液化烃和其他可燃液体合并在一起统一进行分类,将甲类又细分为甲A(液化烃)、甲B(除甲A类以外,闪点<28℃)两小类。

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则

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则

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则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建筑设计防火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火灾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

1.3 建筑设计防火应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建筑设计防火要求2.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2.1.1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和火灾危险性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2.1.2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2.2 防火分区2.2.1 建筑物应根据使用功能、面积、人员密度等因素合理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2.2.2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防火分隔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2.3 防火间距2.3.1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2.3.2 防火间距内不应设置可燃物,且应保持空旷,便于消防车辆和人员通行。

2.4 消防设施2.4.1 建筑物应根据其类别、规模、使用功能等因素设置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给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

2.4.2 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2.5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2.5.1 建筑物应根据使用功能、人员密度、楼层高度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长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2.5.2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应保持畅通,不得占用、堵塞。

2.6 建筑材料和装修2.6.1 建筑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的防火材料,建筑内部装修应符合防火要求。

2.6.2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进行防火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配电室防火间距

配电室防火间距

对于配电设计人员在进行电气为主体的工程设计时,往往对各类电气设备及变配电室的防火间距不甚了解,尤其是项目现场空余空间较小,或有室外油浸式变压器的情况。

故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以便于查找记忆。

GB 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6.1.5 当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安装油浸变压器,且变压器外廓与生产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小于5m时,建筑物外墙在下列范围内不得有门窗或通风孔:1 油量大于1000kg时,在变压器总高度加3m 及外廓两侧各加3m 的范围内;2 油量小于或等于lOOOkg 时,在变压器总高度加3m 及外廓两侧各加1.5m 的范围内。

由此可见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安装油浸变压器,变压器与配电室(配电室属于生产建筑物)安全距离为5米,小于5米时应满足相应要求。

具体做法参照图集04D201-3《室外变压器安装》。

那么配电室、油浸式变压器与其他建筑防火间距如何确定?具体哪些规范有明确规定?先了解以下内容:1、变配电室的危险性分类及防火等级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下简称《防火》)表3.1.1规定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明确配电室(每台装油量大于60kg的设备)属于丙类。

又由:《防火》3.2.6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等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3.2.6油浸变压器是一种多油电器设备。

在长期过负荷运行状态下或发生故障产生电弧时,油浸变压器易因油温过高而着火或产生电弧使油剧烈气化,使变压器外壳爆裂酿成火灾事故。

实际运行中的变压器存在燃烧或爆裂的可能,需提高其建筑的防火要求。

对于干式或非燃液体的变压器,因其火灾危险性小,不易发生爆炸,故未作限制。

参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0229-2019》表11.1.1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开闭站及无变压器配电室对照配电装置无含油电气设备为戊类、二级防火,含油浸式变压器的配电室为丙类一级防火,油浸式变压器室为丙类二级防火,干式变压器室(仅含干式变压器的配电室)按丁类二级防火。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重点解析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重点解析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重点解析1、规定了防火间距的设定原则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大多采用封闭式、半封闭式厂房或框架式装置进行生产,而原料的储存又大多以储罐形式采用露天方式储存,产品也大多为桶装或袋装在仓库内储存。

因此,GB 51283在防火间距的设定上,本着既要遵从GB 50016的要求,又要考虑GB 50160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标准要求。

2、细化了工艺过程的安全要求精细化工生产工艺多样,风险特点不一,控制方式不同,简单地沿用GB 50160的通用要求是无法满足工艺安全个性化要求的。

因此,GB 51283在工艺设施的本质安全方面,从泄压、防爆、阻火、紧急冷却等措施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

3、强调了非电气设备带来的风险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大多空间比较狭窄,物料泄漏后不易扩散,可燃蒸气遇到火花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引发爆炸的火花除了来自电气设施外,还有可能来自泵、风机、管道的机械摩擦或晃动接触产生的火花。

非电气设备产生火花的风险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4、引入了不同危险度等级的管理要求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度等级进行确定是《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文)指出的“精细化工企业必须进行反应风险评估”的要求,通过反应风险评估确定生产工艺的危险度等级,并根据工艺危险度等级确定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要求。

5、融合了安全仪表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内容化工企业对安全仪表系统的配置及安全性评定,主要在《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 50770)和《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 21109)中进行规定,在GB 51283中融合了相关规定,明确了设计阶段必须对配备的安全仪表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判定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适用范围GB 51283规定了标准的适用条件,仅适用于不超过规定储存设施规模的精细化工企业。

超过规定储存规模的则不能适用本标准。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7.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的不燃性楼板分隔、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建筑防火统一标准

建筑防火统一标准

建筑防火统一标准一、建筑耐火等级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其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和火灾扑救难度等因素划定。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3.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划定应考虑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地形地势、可燃物数量、扑救能力等因素。

二、建筑防火分区1.建筑内应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并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确定分区面积。

2.防火分区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3.(1)水平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建筑水平分隔成若干个防火单元。

4.(2)竖向防火分区:采用耐火楼板、防火挑檐等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竖向分隔成若干个防火单元。

5.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

三、建筑防火间距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其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和火灾扑救难度等因素确定。

2.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

3.表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单位:m)4.注:d为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至外墙的距离;D为两建筑物中较低一面的外墙至中庭底部的距离。

5.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0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洞口尺寸不应小于3.0m×4.0m。

四、建筑安全疏散1.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2.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疏散走道和楼梯间的门扇开启后,其净宽不应小于0.9m;前室的门扇开启后,其净宽不应小于1.4m。

3.民用建筑的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4.建筑物内设置带有电加热装置的办公桌等家用电器时,电器设备周围和下方的地面应采取隔热措施。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7.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

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

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1. 概述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的窗户与邻近墙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用于防止火灾蔓延。

这个间距的设定与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密切相关,合理的间距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确保人员的安全。

2. 间距的重要性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的设定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设置这个间距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2.1 防火隔离窗间墙防火间距的存在可以有效隔离窗户和邻近墙体,当火灾发生时,防火间距可以阻止火焰和烟气通过窗户传播到邻近的墙体,减少火灾蔓延速度。

2.2 人员疏散合理设置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也有助于人员疏散。

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窗户逃生,而防火间距可以为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通道,减少逃生的风险。

2.3 消防施救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的存在也方便了消防人员施救。

消防人员可以通过窗户接近火灾源,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而不必直接面对邻近的墙体,减少施救过程中的风险。

3. 国家标准在中国,住宅窗间墙防火间距的设定受到国家标准的规范和限制。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窗间墙的防火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3.1 普通建筑对于普通建筑,窗间必须保留一定的防火距离,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焰传播。

具体距离的设定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所采用的防火隔离构造。

一般来说,窗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米。

3.2 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窗间的防火间距更为重要。

高层建筑一般存在着更高的风险和更大的人员密度,因此窗间的防火间距应更大。

依据国家标准,高层建筑窗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米。

3.3 涉及公共场所的住宅对于涉及公共场所的住宅,例如酒店、宾馆等,窗间的防火间距要求更高。

这是因为公共场所的人员密度较大,火灾发生时需要更大的安全排放间距。

国家标准规定,涉及公共场所的住宅窗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米。

4. 防火间距的设计原则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来设计住宅窗间墙的防火间距:4.1 国家法规合规首先,设计师应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相关标准对于窗间防火间距的要求。

消防法 停车场 防火间距

消防法 停车场 防火间距

消防法停车场防火间距停车场是人们停放车辆的场所,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停车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停车场作为一个人员、车辆密集的场所,存在火灾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停车场的防火间距进行规定和管理。

防火间距是指在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距离,用于防止火灾蔓延和扩大,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进行。

在停车场中,防火间距的合理设置可以起到减少火灾蔓延及对周围建筑物、车辆的扩散的作用。

那么,停车场的防火间距应该如何设置呢?根据消防法,停车场的防火间距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和参考内容:1. 规划布局:停车场的规划布局应遵循合理布局、疏散顺畅、紧急通道畅通等原则。

防火间距的设置应考虑灭火车辆和消防设施的进出、人员疏散等因素,确保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能够顺利进入和操作。

2. 建筑物间距:停车场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防火性能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停车场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米。

在设置防火间距时,应结合消防通道、灭火器材和消防水源等设施的布置,确保火灾时的疏散和扑救操作。

3. 车辆间距:停车场内停放的车辆之间也应设置一定的防火间距,以减少火灾蔓延和车辆自燃的风险。

车辆间距的设置应根据车辆的燃油类型、停放时间、车位布局等因素考虑,以保证车辆之间有足够的间隔,以防止火灾传播。

4. 绿化带和防护距离:停车场内应设置绿化带和防护距离,以增加防火间距和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绿化带应选择不易燃的植物,并且应进行定期修剪和检查,防止植物积极垃圾、易燃物等。

防护距离指的是在停车场周围设置安全距离,以防火灾扩散到周围建筑物。

5. 施工部位间距:停车场的施工部位之间也需要设置一定的防火间距。

在建设或维护停车场时,应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进行施工,并确保施工场地与周围建筑物有足够的间隔,避免火灾蔓延。

总之,合理设置停车场的防火间距是确保停车场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涉及到建筑物之间的布局、车辆停放的间隔、绿化带和防护距离的设置等方面。

纺织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纺织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纺织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纺织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稳定运营。

在纺织工业企业中,布置合理的防火间距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时控制火灾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纺织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纺织企业设计规范》,纺织工业企业的布局应合理规划,以确保生产设备、通道、疏散通道和防火间距的合理设置。

生产车间、储物间、办公室等区域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并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以阻隔火势的蔓延。

纺织工业企业应按照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的特点确定防火间距。

对于规模较大、生产设备较多的企业,应设置更大的防火间距,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疏散和灭火。

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防火措施,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加强员工的防火培训等,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纺织工业企业的防火间距还应考虑周围环境因素。

如果企业周围有易燃物品、高温区域或交通繁忙的地段,那么应设置更大的防火间距,以确保火灾不会由外部因素引发。

企业还应定期清理周围的杂草杂物,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纺织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是一个综合考虑生产规模、设备配置、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火间距方案,并加强对员工的防火教育和培训,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稳定发展,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0字已完成】。

第二篇示例:纺织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纺织工业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纺织工业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设备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生产环境中,防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防火工作不仅是企业责任的体现,更是保障生产、保护员工安全的基本前提。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1. 引言1.1 概述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储罐在能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用于储存和运输各类气体,如天然气、石油、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潜在的危险性,防火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焦点。

合理设置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探讨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的标准及主要依据。

首先介绍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防火间距的重要性与背景。

其次,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其适用性与差异。

然后,解析国际标准以及国内标准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内容。

最后,探讨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与实施措施,包括基本原则与方法论、计算公式与参数设置,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研究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的标准及主要依据。

通过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解析,深入分析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针对现有标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对未来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制定的建议,以期为提高防火安全水平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做出贡献。

2.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2.1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概念和特点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是指用于存放具有可燃性或助燃性的气体的容器。

这些气体包括但不限于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

由于这些可燃、助燃气体具有很高的易燃性和爆炸性,其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安全风险。

2.2 防火间距的重要性与背景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之间适当的防火间距是确保安全运营的关键要素。

防火间距指两个相邻储罐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时引发连锁反应。

适当设置防火间距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并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标准制定,主要考虑以下背景因素:- 火灾蔓延速度:可燃、助燃气体一旦发生泄漏或引起爆炸,其火势往往迅速扩大。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时间:2007-05-29 来源:作者:本节主要对工业企业内以及独立建设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布置和防火间距作了具体规定。

为便于规范执行和相互间的协调,本规范4.2.11条明确了有关专业石油库的储罐布置以及储罐与库内外的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的设计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有关规定执行。

4.2.1 本条规定了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的最大总储量,是根据工厂企业附属油库和其他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仓库等的储量确定的。

对个别企业附属油库的储量按照本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门论证解决,以适应大型工业生产的需要。

2 规范表4.2.1中规定的防火间距主要是指根据火灾实例、基本满足灭火扑救要求和现行的一些实际做法提出的。

火灾时,一般只考虑单罐的影响。

不同单罐储量的火灾影响差异较大,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准确推导出燃烧辐射热等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从实际火灾案例看,一个1500m3的地下原油储槽,燃烧10h左右可烤着距着火部位30m的一幢砖木结构房屋的木屋檐部分,且大部分碳化,但距40m的砖木结构厂房未碳化。

一个120m3的苯罐爆炸起火,可引燃一相距19.5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檐。

一个30m3的地上卧式油罐爆炸起火,能震碎相距15m范围的门窗玻璃,辐射热可引燃相距12m的可燃物。

根据扑救油罐火灾实践经验,油罐(池)着火时燃烧猛烈、辐射热强,小罐着火至少应有12~15m的距离,较大罐着火至少应有15~20m的距离,才能满足灭火需要。

3 本条明确一个储罐区可能同时存放甲、乙、丙类液体时,应经过折算(可折算成甲、乙类液体,也可折算成丙类液体)后,按本规范表4.2.1的规定确定其防火间距。

,甲、乙类液体与丙类液体按1:5进行折算的方法,是最早沿用国外规范的规定,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7.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18.人员密集场所:剧场、电影院、礼堂采用甲级防火门、19.医院、疗养院、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0.设备用房: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电室、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锅炉房、变压器、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2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的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时,不低于1.00h。

22.对于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烧实体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23.电梯井防火分隔要求:a:应独立设置、b: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C: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的不燃烧性墙体、D:井壁出开设电梯门和通气孔外,不应开设其它洞口、F: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24.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性实体墙。

且应高出不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50cm。

防火墙应高出墙的外表面40cm,或防火墙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25.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特性:节能环保性、电气绝缘性、烟雾消除作用。

26.细水雾灭火系统适于扑救:可燃固体火灾(A类)、可燃液体火灾(B类)、电气火灾(E类)。

27.细水雾灭火系统不能直接用于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活泼金属及其化合物火灾、不能直接应用于可燃气体火灾,包括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化气体的场合、不适于可燃固体深位火灾。

喷头的最低设计不应小于1.20MPA、28.局部应用式的开式系统,其保护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对于外形规则的保护对象,应按该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2.对于外形不规则的保护对象,应为包容该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3.对于可能发生可燃液体流淌火灾的保护对象,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包括可燃液体流淌火灾或喷射火灾可能影响到的区域的水平投影面积。

29.开式系统的设计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s、全淹没应用方式的瓶组式系统,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应大于2s。

30.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31.其它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32.汽车库内任一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大于60m。

33.汽车库、修车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000㎡。

34.除停车数量不大于50辆、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外汽车库内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35.人防工程内不得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和闪点小雨60℃的液体燃料。

36.人防工程内不得设置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其它油浸电气设备。

37.人防工程内地下商店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级及三级以下;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38.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当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面积可增加1倍。

设有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当采用A级材料装修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不应大于1000㎡。

39.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40.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的尺寸、粉尘的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41.爆炸极限受以下几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惰性气体。

4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闪点<28℃的液体,爆炸下限<10%的气体、在密闭的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乙:闪点≥28℃且<60℃的液体、爆炸下限≥10%的气体、能与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丙:闪点≥60℃的液体、可燃固体。

43.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44.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计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45.玻璃幕墙的防火分隔:A:对于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延,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烧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幕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B: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采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46.a: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在燃烧时会散发有毒烟气,不适用于地下客运设施、地下商业区、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B:交联聚氯乙烯电线电缆不具备阻燃性能,适用于有“清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C:橡胶电线电缆的弯曲性能好,适用于水平高差大和垂直敷设的场所,适用于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

47.阻燃电缆按燃烧时的烟气性可分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电缆、无卤阻燃。

48.眀敷的耐火电缆截面面积应不小于 2.5㎜²、49.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短路、过载、接地故障保护、接地故障保护电气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电气设备使用特点及导体截面面积等来确定。

50.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 、光源数不宜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30A。

51.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过载、断相运行、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机械摩擦、选型不当、铁心消耗过大、接地不良。

52.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功率和形式、合理选择启动方式、正确安装电动机、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启动符合规范要求。

53.防止火灾爆炸的基本原则: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浓度、温度、压力和混触条件、消除一切足以引起起火爆炸的点火源。

5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

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甲类厂房与明火或散发不应小于30m、55.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以下3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56.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他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能力、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57.防爆设备的基本防爆形式: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油浸型、充沙型、无火花型、浇封型、特殊型、粉尘防爆型、58.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A: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B: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C:散发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采暖管和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隔热。

59.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爆原则:A:甲、乙类生产厂房中排出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丙类应在通风机前设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之后,再循环使用。

B:甲、乙类生产厂房的送风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C: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当管道在防火分隔处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或防火阀,且高层建筑的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能有效控制火灾蔓延,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

D: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内的排风管道,严禁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车间隔墙等防火分隔物、60.对于一些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61.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61.规模较大的封闭式商业街、购物中心、游乐场,进入院内的消防车道的出口不应小于2个,且院内道路宽度不应小于6m。

6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