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
传承孟河医派演讲稿800字内容
传承孟河医派演讲稿800字内容尊敬的评委、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论的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流派——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开创者孟诜先生被誉为“江南医学之祖”。
孟河医派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宗旨、理论和实践都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孟河医派的历史孟河医派起源于宋代,其创始人孟诜是一位医理精深、医术高超的医学大师。
孟诜生于北宋大观四年(1100年),卒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享年74岁。
孟诜在医学领域中一直保持着开拓创新的精神。
他不仅在医学理论方面有所创新,还对医疗实践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他特别注重病人的个体差异,强调诊断和治疗要因病施治,把握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个性特征。
他的医学思想和方法广泛流传,被后人称为“孟河医派”。
二、孟河医派的特点孟河医派的理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重视辨证施治孟河医派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即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病人体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孟诜提出的“临证验方”方法,即在临床实践中经过验证的方剂,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2. 崇尚“和为贵”的医学思想孟河医派提倡和为贵的治疗思想,即通过调节内外环境的平衡,使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3. 注重预防与治疗结合孟河医派注重预防与治疗结合,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提出了许多预防疾病的方法,并将预防措施纳入到临床治疗中。
三、孟河医派的现代应用孟河医派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不仅借鉴其理论体系,而且将其用于临床实践中。
孟河医派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中药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例如,孟河医派所提倡的辨证施治的方法,可用于中药方剂的研发中,以提高方剂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同时,孟河医派的和为贵治疗思想,也可以用于中药治疗的指导中,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孟河医派
孟河医学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学术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中医学术思想的贡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许多医家追求药味的新奇怪异,全然不顾药效,这种用药风气在当时是相当严重的。而孟河医学,其在学术思想上实事求
是,反对标新立异,主张尊重经典,重视药性的研究。比如费伯雄主张“和缓”和“平淡”。所谓 “和缓”,是“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所谓“平淡”,也是理法方药对应。他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为神奇”。他主张医学归于醇正,也就是“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这是对清代后期弥漫中医界的处方用药追求奇特怪异的风气的批判。马培之擅长外科,学术上更为求实。他强调“看症辨证,全凭眼力,而内服外敷,又在药力,药力不究,如何应乎?”眼力,就是诊断能力;药力,就是药性和药效。孟河医家的外科用药,从处方到制剂都是自己研制加工,如丁甘仁用于生肌止痛的海浮散,喉科用药西瓜霜等,工艺复杂,质量要求极为严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次,是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近代西学东进时中医历经磨难,许多中医世家都失传了,而孟河医派是幸免于难而留存下来的极少数传统的中医流派之一。孟河医家热衷于
医学的传承,可以说是近代江苏培养名医的摇篮。清末民初,丁甘仁等孟河医家来到上海接受近代教育思想,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将孟河医学的影响推向巅峰。孟河医学的
发展和兴盛,是与他们正确的中医教育思想相关的。在如何培养中医的问题上,他们强调《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并强调在此基础上兼容并蓄后世各
家之长,如费伯雄认为金元四大家各有所长,“世之学者于各家之异处以求其同处,者辨证论治悉化成心,要归一是”。丁甘仁设立的学校课程虽以中医学术为主体,但也不排斥
孟河医派对中西医结合的贡献与创新
129
石见穿、彳i上l:(J、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天 葵子、半枝莲、白毛藤、八月札等,临床应用, 每获良效。
3.临床疗效研究促进中医药推广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不 断深入,统计方法与模型的不断创立与发展,临 床医学研究的不断积累。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循证医学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 生了巨大变化,并逐步成为诊治疾病和进行医疗 决策的最新思维方法和模式。 孟河医派医家也吸收西医临床研究的思想, 尤其是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来观察中医药诊 治某一疾病或疾病某一阶段的疗效,用科研方法, 来证实中医药疗效,用临床疗效和科研数据,来 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效法效方,促进中医药的弘扬 与发展。 蔡淦【5】等根据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弱为基础, 痰瘀阻络、蕴热生毒的病机特点,创立具有健脾益 气、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作用的乐胃煎治疗胃癌 前病变51例,发现该方对胃癌前病变症状总有效 率88.24%、病理总有效率76.47%、幽I、J螺杆菌(HP) 转阴率65.52%,证实乐胃煎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断 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我院对以补肾泄浊法为指导
2.陆渊雷——推动“中医科学化”进程 陆渊雷早年有坚实的国学基础,后又接受近 代科学知识,翌后从恽铁樵习医,并深受其师革 新中医主张的影响,主张立足中医,吸收西医学
127
精华,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整理中医药学,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医科学化”主 张。
陆渊雷认为中医药有其确切的疗效,但自身 理论有待发展完善,必须吸收新的科学知识,用 科学方法来阐述中医学理。他在综合前人注疏, 参考日入学说基础上,对《伤寒论》、《金匮要 略》二书用浅近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 并用近代科学、医学理论加以融汇或阐释,著成 《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渊雷还 首次提出中西医结合的要点在研究中医证候的本 质,首先研究这一证候是病体起了何种特异机转, 其次研究方药为什么能祛除这一证候,再次研究 此证候一去,何以病会全体好,逐证积累,以此 类推,就能推究到未知部分,中医学就能真正进 步。陆渊雷反对从中药化学分析指导临床使用, 强调把中医证候和药性参合研究,才能提高临床 疗效。为传播“中医科学化”主张,陆渊雷创刊 《中医新生命》,向读者介绍中西医学理结合的 理念,在主持上海国医学院教务时,课程计划采 取中西医并举的方针,使二者沟合熔冶,打成一 片。
简述孟河医派用药特点,并举例说明。
简述孟河医派用药特点,并举例说明。
孟河医派用药特点以及举例说明
摘要:孟河医派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理论,它以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为核心,总结运用内经内外经诊断病因,并以中药、针灸等方式治疗
疾病。
本文将简述孟河医派用药特点,并举例说明。
一、孟河医派简介
孟河医派,又称孟河学派,孟医派,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衍生学派,由王氏兄弟、毕淑敏等历朝历代的医家们继承和发展而来,主要的典
籍是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孟河医派主要根据“内经”、“外经”的诊断病因,并以中药、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疾病。
二、孟河医派用药特点
1、穴位疗法:孟河医派根据人体穴位,通过针刺、拔罐、拔除等方法
调治病症。
穴位疗法的特点是精准、简单、快速,能迅速缓解症状,
而且效果可靠,深受患者青睐。
2、中药疗法:孟河医派特别重视中药治疗,根据诊断的病因,选择相
应的中药进行疗法,并结合温针以加强调理效果。
3、食疗疗法:孟河医派重视食疗,以正确的饮食、低热量饮食和清淡
饮食,在滋养身体的同时,也有利于调节内分泌,促进药物吸收,提
升治疗效果。
三、举例说明
比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孟河医派的医生可以使用穴位疗法,以
针灸内服熙麓汤加减,先调节药物体内的免疫功能,再运用食疗调理
体质,当身体不好时可以配合中药调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总结
此次就孟河医派用药特点以及举例说明进行了简要介绍,可以看出,孟河医派以穴位疗法、中药疗法和食疗疗法等治疗疾病,既可以缓解症状,又能根治病因,深受患者的青睐。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孟河医派,并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孟河医派与孟河医派文化
孟河医派与孟河医派文化孟河历史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郭重威内容提要:介绍了孟河四大名医: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在清朝末年所创建的孟河医派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原因以及孟河医派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文化、商业文化和道教文化。
关键词:孟河医派、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形成发展意义文化。
清末民初,小小的孟河镇走出了一个地方医派,这个医派以它高超的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先在本地区产生影响,接着又进京城为皇上看病,把影响扩大到了全国。
后来,还通过办学和走出国门,把它的声誉带到了境外。
到民国期间,孟河医派已成为扬名海内外的一个著名医派了。
本文不准备研究这个医派的医术,而想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孟河医派形成的原因和孟河医派的文化价值。
一孟河医派的形成与发展(一) 孟河医派简介孟河医派又称四大名医,因为它是以四个家族体系为核心而形成。
那时的中医术都是以家族为基础传承的,这个家族的中如有一人行医,又稍有成就,那么他的子孙后代一定有许多人习医,形成了一个以家族为主的派系。
这四个家族的带头人,是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巢崇山(巢渭芳)(二) 孟河医派的形成孟河医派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的费宏。
费宏是武宗皇帝朱厚照执政时的宰相,受魏忠贤的迫害,一家老小流落到孟河,由于一路的风霜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到孟河后就病倒了,在缺医少药的那个时代,他只能依他随身所带的《神农本草》,拜老药农为师,到孟河的西山上去采草药,自己为自己治病。
不久他的身体康复了,他能治病的消息也传出去了,于是他开始了“治病”生涯,成了后来费家医派第一人。
嘉靖年间,明武帝清除了奸党后,费宏虽被起用了,但他却把家安在孟河,使孟河有了孟河医派的第一个医家——费家。
此后,费家代代行医,但名声并不大,也不专职,直至明末清初,费尚有(1572,1662年)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后,才真正开始了费氏的医学事业,至今已300多年。
早于费尚有,孟河有法徵麟,法公麟两兄弟行医,善治伤寒,医术甚精。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孟河医派丁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而闻名。
在世界范围内,孟河医派丁氏医学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研究。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的创始人是丁氏祖师,他在孟河一带开设了医馆,并与当时的名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
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丁氏祖师创立了以丁氏医学为核心的医学体系。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四诊合参、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等。
其中,辨证论治是丁氏医学的核心。
这一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是由经络、气血、阴阳和五脏六腑等多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有准确地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诊合参是丁氏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全面观察和判断患者的病情。
望诊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身体状况;闻诊是听取患者的主诉和患者的声音;问诊是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阴阳五行理论是孟河医派丁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论认为,全人体的功能和病理状态可以通过阴阳和五行的关系来解释。
通过对阴阳和五行的调理,可以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注重经络学说的应用,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沟通全身气血的重要通道。
通过按摩、拔罐、针灸等手段,可以刺激经络,疏通经气,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丁氏医学还注重养生和预防,强调“上医治未病”。
他们认为,通过调节饮食、锻炼、按摩等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孟河医派丁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研究。
通过辨证论治、四诊合参、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等理论,丁氏医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医学体系。
在当代,丁氏医学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关 键 词 孟 河 医派 中 医传 承 中 医学 术 发掘 中 图分 类 号 R一 9 0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X( 0 01 0
孟河 医派是 明末 清 初 源起 于 江苏 常州 孟 河 的一 会 有仁 爱 之 心 . 悯 之 怀 . 慈 欲济 群 生 之 志 . 此 才 可 如 大 医学 流派 . 以费伯 雄 、 培之 、 崇 山 、 马 巢 丁甘 仁 四大 以成 为 传 承之 人 。而 品德 的 考量 . 从 孝严 慈 、 长 多 尊
治 者 . 地 医 家 常来 质 难 问 疑 . 然 为 东 南重 望 . 各 蔚 有 名 之 11 择 徒 以德 为 先 中 医 历 来 以 “ 品 端 方 . 术 “ 士 为 名 医 ” 称 . 人 心
方面。
纯 正 ” 《 学 源 流 论 》 作 为 择 徒 的 首 要 条 件 。 孟 河 13 择 徒 以 勤 为 贵 (医 ) .
分析 和把握 事 物本 质 . 出真 谛 的能力 悟性是 先 天 悟
也是 后 天发 展 的潜质 。孟 河 医派认 为 . 通 过 对相 关 文献 资料 的 分析 研究 .结合 对 孟 河 医派 具 有 的资 质 , 天 非 难 名 家及 传 人 的采访 调 研 .就孟 河 医派 的传 承 特色 进 中 医学 术 渊深 . 机 敏妙 . 聪 慧之 人 . 以精 通 其
医 家为 主要 代表 . 高 深 的学术 造诣 . 富 的临 床经 其 丰 验 . 活 的诊 疗 方 法 , 著 的治 疗 效 果 , 多 的名 医 灵 显 众 名家 . 我 国近 代 中医药 发 展史 上 产生 了较 大 影 响 。 在 在全 国诸 多 流派 中 . 河 医派 以其传 承 脉 络清 晰 。 孟 门
孟河医派名医堂的全部评价
孟河医派名医堂的全部评价
孟河医派名医堂是一家备受推崇的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对该医院的客观评价:
1. 专业医生团队:孟河医派名医堂拥有一支由经验丰富、资深的医生组成的专业团队。
这些医生在各自的领域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先进的设备:该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高精度的影像设备、先进的手术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同时也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3. 温馨和谐的环境:孟河医派名医堂提供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给患者带来安逸和放松的感觉。
医院的工作人员始终友善、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护理。
4. 细致周到的服务:该医院注重患者的体验,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从预约挂号到就诊安排,医院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给予患者及时的帮助和解答。
5. 治疗效果显著:许多患者对孟河医派名医堂的治疗效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很多患者在接受该医院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康复。
总的来说,孟河医派名医堂以其专业的医生团队、先进的设备、温馨和谐的环境、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这家医院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生了7位国医大师!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了7位国医⼤师!“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
孟河医派是发源于常州,流布于全国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形成可追溯⾄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
⾃明末清初以来,孟河医派不断发展壮⼤,影响⼒⼀直延续⾄今⽇;全国仅有的90位“国医⼤师”中,竟有七位出⾃孟河医派,可谓名家辈出,⼈才济济。
⼀、陆⼴莘(1927-2014)⾸届国医⼤师。
18岁学中医,早年师从孟河医派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家,进⼊过“陆渊雷医室遥从部”,曾随章次公临诊,在中央⼈民医院中医科⼯作时接受了徐衡之主任的⾔传⾝教。
陆⽼是我国第⼀批“中学西”⼈员,受过正规的中西医教育,曾在中医、西医权威机构临床、科研和教学。
他⼼智超群,且博极医源,遍求中外,不断参悟中医学的精髓,在中西医模式⽐较、当代中医的使命和发展⽅向等⽅⾯形成了逻辑严密、⾼屋建瓴的学术思想。
在当今中医界中,因为敢于提出尖锐问题、善于逻辑思辨和观点独具创见,⽽被誉为“中医界的哲学家”。
⼆、裘沛然(1913-2010)⾸届国医⼤师。
13岁跟随叔⽗学医,1931年求学于孟河医派⼤家丁⽢仁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并在孟河医派名医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也常向章次公等名医请教。
裘⽼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多⼼得,总结出疑难病证治疗⼋法,在医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在学术理论上,裘⽼搜百家学说,在伤寒温病学的融合、经络的研究、养⽣学说、中医药学术思想等⽅⾯发表了许多新见解。
三、朱良春(1917-2015)⾸届国医⼤师。
1936年,拜孟河医派清代御医后⼈马惠卿为师学医,深得太医家传;后考⼊苏州国医专校继续深造,⼜转⼊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孟河医派名医章次公先⽣。
朱⽼擅⽤⾍类药治疗风湿⾻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后,系统、详细论述⾍类药,并做实物对照的第⼀⼈。
他撰写的《⾍类药的应⽤》,被中医药院校师⽣、临床医师奉为学习、研究、应⽤⾍类药的范本。
四、颜德馨(1920-2017)⾸届国医⼤师,海派中医颜⽒内科第⼆代传⼈,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家马培之弟⼦贺季⾸届国医⼤师,海派中医颜⽒内科第⼆代传⼈,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家马培之弟⼦贺季衡。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一、独特的理论体系吴门孟河医派对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有着独特的认识。
该派别高度重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核心,注重辨证施治。
在病机方面,认为皮肤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包括内因、外因和情志等。
因此,吴门孟河医派强调“内外皆治”,既要治疗皮肤表面的病变,也要从内部调理身体,平衡气血阴阳。
二、形式多样的治疗手段吴门孟河医派的治疗手段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中药治疗,还包括外用药物、中西医结合、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外用药物是该派别的特色之一,通过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病灶,能够迅速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针灸和艾灸也常常被吴门孟河医派用于治疗皮肤病,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和神经调节等,促进皮肤病的康复。
三、标本兼治的特点吴门孟河医派认为治疗皮肤病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即既要处理皮肤病表面的症状,也要调理机体,解决根本问题。
例如,对于一些湿疹、荨麻疹等病症,该派别注重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和湿热等,不仅治疗表面的皮肤病变,更通过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调理机体,避免复发。
四、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方药吴门孟河医派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总结出一些独特的治疗方药。
例如,孟河医派中常用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剂有“孟河马王”,而治疗瘙痒型湿疹的方剂有“孟河王苓散”等。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身体,缓解病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吴门孟河医派的发展对推动中医皮肤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独特的理论体系、多样的治疗手段、标本兼治的特点和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方药等,为中医皮肤科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中医皮肤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孟河医派当年到底有多牛
孟河医派当年到底有多牛?费伯雄:曾为道光皇帝和林则徐治过病费伯雄(1800-1879年),是孟河医派文化的第一代开创者之一。
道光十二年他中秀才,无意为官,专志医药,悬壶济世之后到咸丰年间,其医名已誉播四方。
清道光壬辰十二年,费伯雄为江苏巡抚林则徐治好了痢疾;咸丰十年间曾为钦差大臣左宗棠治过病。
1858年,清军江南督帅向荣在丹阳咯血,派人特来孟河请费伯雄去丹阳,为其治病,费伯雄手到病除,向荣授于费伯雄“费氏神方”匾额一块。
这些情节还曾被后人编入旧京戏《三本铁公鸡》,成了戏段。
后来经林则徐推荐,道光年间,费伯雄曾两度应召入宫治病,先为太后治疗过肺痈,并取得了明显疗效,获道光皇帝赐赏匾额,称其为“是活国手”,后来道光皇帝一度嗓子不能说话,费伯雄又为其治好了“失音症”。
费伯雄的去世也非常神秘。
相传,他的八十寿庆,亲友满堂,他连进数十杯酒后,举杯对亲友说:“盛会难逢,秋风易逝,行将与诸君长别!”当年农历7月16日那天,他沐浴后,平静地去世。
费伯雄故居现在还在孟河的老街上,建于清末,现仅存一部分了,2004年进行了修复。
孟河医派陈列馆馆长郭海德说,不管夏季多么炎热,蚊子和苍蝇只在大门口飞来飞去,从不飞入屋内,这可能与房梁上的楠木有关,也可能与屋里的中草药味有关。
“太夸张了吧,这么多年了还会有药味?”记者不相信。
“真的,要是门窗关上两三天,刚进入屋子内,还是能闻到一股中药味道。
”郭海德说。
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程先生告诉我们,去年国庆节期间,费伯雄的重孙费光平曾回过孟河,费光平是上海瑞金医院的医学教授,86岁了,他手头有费伯雄故居的房契,还是清代的。
马培之:曾为慈禧太后治过病马培之(1820-1903年),祖上从明代起,即世代行医。
马培之早年曾向费伯雄学过医,所以两家关系比较密切。
在看病时只要马培之遇到内科病人,必介绍病家到费伯雄处诊疗;反之,在费伯雄看病时只要碰到外科病人,也必定叫病人去请马培之诊治。
后来费、马两家因婚姻成了亲家,马培之的妹妹嫁给了费伯雄之子费应兰,所以两家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
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
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
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
孟河医家在杂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树,使孟河医家的声名大扬。
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
沙石安迁镇江大港,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
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正如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当时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趋猖狂,祖国文化倍受摧残,传统医药学更不例外,孟河医家的崛起,增添了医学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孟河医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医派:留下的26首妙方
孟河医派:留下的26首妙方中医十大流派之一,孟河医派,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葛洪医药之延伸。
孟河,是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新北区)长江边上的一个乡村小镇,历代名医辈出。
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
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
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代表人物费伯雄(1800-1879年),治病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
博览《内经》、《伤寒》,对金元医家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均有深入研究。
认为:“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
”从经典中吸收精华,力求治病醇正,“和治”、“缓治”,在平淡用方中获奇效。
咸同间以医名,远近求诊者络绎不绝。
道光年间(1821-1850年),太后患肺痈,诏伯雄诊视,获愈。
赐匾曰:“是活国手”。
道光帝患失音,进药也愈。
赐联:“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著《医醇賸义》、《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
费伯雄方26首胃痛一、通幽汤[组成]当归身、升麻、桃仁(研)、红花、炙甘草各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气血,开通胃府。
[主治]胃脘痛。
[来源]《医方论》二、韭汁牛乳饮[组成]韭汁、牛乳等分。
[用法]时时呷之。
[功效]去瘀生新,开通胃气,补血润燥兼通大肠。
[主治]胃脘痛。
[来源]《医方论》火证一、雪乳场[组成]生地9克、熟地9克、天冬4.5克、玉竹12克、五味子1.5克、当归4.5克、白芍3克、山药9克。
[用法]人乳100毫升,藕汁100毫升,加水适量煎。
温服。
[功效]滋阴润燥。
[主治]燥火。
[来源]《医醇賸义》二、加味三黄汤[组成]黄连1.5克、黄芩3克、黄柏3克、连翘4.5克、丹皮6克、山栀4.5克、赤芍3克、薄荷3克。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四大名医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有“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之说。
常州中医学在南朝时就得到重视,梁武帝萧衍时代就很注意收集民间流传的医书,后被正式列入皇家文库。
明代常州出过王彦昭等三位御医,他们都因能解除帝王的病痛而名传天下。
到了清代,特别是道光、咸丰年间,孟河名医云集,形成孟河医派。
当时孟河镇仅百十户人家,却设有中药铺10多家,可见当时医事之盛。
孟河医派最有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家。
费家的费伯雄盛名于晚清,至其孙费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马家以马培之呼声最高,“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曾被召入宫为慈禧诊病,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赐三品官,名震四方;巢家以巢崇山、巢渭芳为代表,精内外科,外科手术尤为独到;丁家造诣最深的是丁甘仁,集内外喉三科之长,后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专科学校,被称为“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
医学教育网搜集他们的学术思想,大致可概括为:“师古而不泥古,立派而不持门户之见,博采众家,注重实效,临机应变,自作主张”,充分显示了诊治中的辨证、创新思想。
常州孟河医派影响所及,至今未衰。
费伯雄画像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
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
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
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
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
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
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
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
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马培之马培之,讳文植,清·武进之孟河人,侨寓吴中瓣莲巷,光绪癸卯年卒。
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马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
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
总结
通过对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的理论、临床实践和用药特点的深入研究,发现该医派在皮肤 科领域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经验总结,对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对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揭示了该医派在皮肤 科领域的独特学术思想和经验,为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重调养与预防
调养与预防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在 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 养,以及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恶化。在吴门孟河医派中 ,注重调养与预防,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 。
调养与预防在皮肤科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 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同时,还会根据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近代以来,孟河医派逐渐衰落 ,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 经验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吴门孟河医派的特色与贡献
1
吴门孟河医派在皮肤科领域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 和诊疗经验,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皮肤科是吴门孟河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疗 经验丰富,涉及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痤疮、湿疹 、荨麻疹、银屑病等。
3
善用复方治疗
复方治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将多种药物进 行合理的配伍和组合,以达到协同增效的作 用。在吴门孟河医派中,善用复方治疗,注 重药物的合理搭配和药效的协同发挥。
复方治疗在皮肤科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 适合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形成有 效的复方治疗方案。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药物配伍和剂量
【中医纪录片】孟河医派(全5集)
【中医纪录片】孟河医派(全5集)孟河医派《孟河医派》全片共分5集,每集时长约39分钟,分别从“名医名镇”、“务存精要”、“仁心仁术”、“薪火相传”、“古义新知”五个方面,讲述孟河医派的起源、孟河名医马培之给慈禧太后看病、孟河医派在上海开业授徒发起保存中医运动、建国后改良中医等故事,不仅展现中医医术,更表现中医文化,通过行医过程中涉及的伦理、哲学、道德的表述,显现中医药深厚的社会学基础。
从开始策划、撰稿,到完成拍摄,《孟河医派》前后历时近两年时间,摄制组先后奔赴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数十个省市实地拍摄,采访人物数百人,整理文字数百万。
在制作过程中,还采用情景再现、动画特技等更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呈现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1、名镇名医费伯雄,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能文章,工词赋”。
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河四大家的代表人物: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
费伯雄著有《医醇》毁于战火,后撮其要义,辑成《医醇賸义》。
费绳甫禀承家学,兼取东垣、丹溪二家之长,有“近代一大宗”之称。
马培之,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
他为俞樾治病使其医名大噪;又应诏入宫为慈禧诊病,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额,赐三品官,名震四方。
2、务存精要1880年,孟河名医马培之应诏赴京为慈禧治病,并在《纪恩录》中,记叙了给慈禧太后诊治的情形。
马培之由脉象论证病理,最终谨拟一方“养心调脾之剂进呈”。
因马培之所拟药方甚佳,马培之奉命给慈禧太后的胞妹诊治,马培之前去一看,发现得的是颠病,无可救药,无奈之下,马培之开了处方,但还是如实禀告,果然一个月后去世。
慈禧并没有怪罪马培之,反而更受重用。
而后因身体不适,慈安太后的离世。
马培之提前回到孟河。
提早归来的马培之声名大噪,并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贺季衡更是开创贺氏流派,成为一代名医。
贺季衡给人看病,不仅坐诊、出诊,还通过书函方式谈病情、开处方。
孟河医派四大家
费伯雄最著名的医学著作《医醇》24 卷刚刚刊刻, 此书文稿连同藏版竟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费氏避战 乱于泰兴县五圩里,身患脚疾,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 超强的记忆力,将《医醇》一点一滴地追忆和整理成《医
面系统地叙述了为慈禧太后治病诊疗的史实。从光绪 六年(1880)七月二十六日开始,到光绪七年(1881)二 月三十日止,马培之连续七个月为慈禧太后诊脉立方, 其每日与同征诸医入宫诊脉审证立方之详情,尽载于 《纪恩录》这份清宫医案中。其中还间有马培之为京中 王公大臣及其亲友诊病的医案约 30 例。这些医案文 字简略,处处显示出马培之医理精湛,诊断清晰,所开 方药点中要害,疗效卓著。
醇賸义》4 卷,于 1863 年刊行。该书说诊治疾病是“首 察脉,次辨证,次施治,此三者为大纲。”详尽地总结了 费氏数十年诊治劳伤、中风、咳嗽、痰饮、痿、痹、胀、诸 痈等慢性疾病的丰富经验。
1872 年,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与患有羊痢 风的侄子翁曾源(同治二年恩科钦点状元)到孟河请费 伯雄诊病。对此翁同龢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费君 年 七 十 二 三 ,目 光 奕 然 ,声 音 甚 圆 亮 ,…… 皆 要 言 不 烦。嗟乎!倘人海中有此医,则无误药之病矣!为之 感恻。”由此可见费伯雄有着深厚的脉学功底而辨证准 确传神。《清史稿》称费伯雄“持脉知病,不待问。”
栏目主持:徐立刚
人物志
Records of Personages
孟河镇
2019.12 档建与案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河医派
中国近代医药史有句名言:“东吴中医甲天下,孟河名医甲吴中。
”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孟河医派在中国悠远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是近代。
孟河医家,最有代表性的则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费家代表首推费伯雄,他以擅长治疗虚劳而名誉江南。
曾在道光年间两次应召治疗皇太后的肺痈和道光皇帝的失音症,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费伯雄由此获道光赐匾额和联幅,
并赞其为“活国手”。
马家代表马文植以“脉理精细”、“能述病源”著称。
也曾应诏进宫,为慈禧太后治病,并且被称“所拟医方甚佳”,并御赐“务存精要”这一匾额。
巢家擅长内外两科,尤以外科为精。
据记载,巢崇山“刀圭之术犹为独到,能以刀针手法治疗肠痈,多应验如神。
”
而孟河丁家除了崇尚医术外,对医德要求也较高。
丁甘仁不仅医术好,而且乐善好施,对病者能一视同仁。
这种行医精神深为群众所敬仰。
当年,孙中山先生以其大总统的身
份,赠以“博施济众”金字匾额,以示表扬。
孟河医学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学术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中医学术思想的贡献。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许多医家追求药味的新奇怪异,全然不顾药效,这种用药风气在当时是相当严重的。
而孟河医学,其在学术思想上实事求
是,反对标新立异,主张尊重经典,重视药性的研究。
比如费伯雄主张“和缓”和“平淡”。
所谓“和缓”,是“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所谓“平淡”,也是理法方药对应。
他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为神奇”。
他主张医学归于醇正,也就是“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
这是对清代后期弥漫中医界的处方用药追求奇特怪异的风气的批判。
马培之擅长外科,学术上更为求实。
他强调“看症辨证,全凭眼力,而内服外敷,又在药力,药力不究,如何应乎?”眼力,就是诊断能力;药力,就是药性和药效。
孟河医家的外科用药,从处方到制剂都是自己研制加工,如丁甘仁用于生肌止痛的海浮散,喉科用药西瓜霜等,工艺复杂,质量要求极为严格。
其次,是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近代西学东进时中医历经磨难,许多中医世家都失传了,而孟河医派是幸免于难而留存下来的极少数传统的中医流派之一。
孟河医家热衷于
医学的传承,可以说是近代江苏培养名医的摇篮。
清末民初,丁甘仁等孟河医家来到上海接受
近代教育思想,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将孟河医学的影响推向巅峰。
孟河医学的
发展和兴盛,是与他们正确的中医教育思想相关的。
在如何培养中医的问题上,他们强调《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并强调在此基础上兼容并蓄后世各
家之长,如费伯雄认为金元四大家各有所长,“世之学者于各家之异处以求其同处,者辨证论治悉化成心,要归一是”。
丁甘仁设立的学校课程虽以中医学术为主体,但也不排斥
西学,开设了生理解剖课程。
孟河医家非常重视临床教学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抄方是他们传授医学经验的主要方式,医案的整理是弟子的必修课。
为此,孟河医家现存还有相当多
的手抄本医案。
丁甘仁除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外,也开设了医案讲评的课程。
为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丁甘仁还开设了两家中医医院以供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
这种中医教
育的模式和经验,对后世中医高等教育的发足起着奠基的作用。
孟河医家们注重实效,不尚空谈;继承家学,又遵循经典、博采各家之长;不保守,重传承教育。
他们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给近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可
以这么说,孟河医学是中国近代最具有活力的中医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