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1(1)
中国饮食文化【PPT经典课件】 (1)
宋嫂鱼羹
• 著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 生爆蟮片
东坡肉 龙井虾仁 干炸响铃 叫化鸡 清汤鱼圆 干菜焖肉
福建菜系
• 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 福州菜为其代表。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 为主,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 著名的菜肴:佛跳墙、荔枝鱼、酸辣烂鱿 鱼、太极明虾、肉醉糟鸡、烧片糟鸡、清 蒸加力鱼。
4 中国饮食
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四大国粹:
书画、京剧、中医药、中国烹饪。
烹 是在煎或炸的基础上,烹上 清汁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
饪 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 生熟程度的标准。
• 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 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 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用火熟食的意义
• 用火熟食,结束了人类生 食的生活状态,使身体素
川菜
• 川菜:即四川菜系。以成都菜和重庆菜为代表。 四川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 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 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小吃类菜系,也是 民间最大菜系。
• 代表菜有: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 水煮鱼旺、糖醋排骨等
麻婆豆腐 宫鱼 爆香 鸡肉 丁丝
粤菜
鲁菜
• 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 三个菜系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 风味为龙头。山东菜系源远流长,对其他 菜系,乃至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 清香、鲜嫩、味纯,讲究清汤和奶汤
• 代表菜:糖醋鲤鱼 九转大肠 百花大虾 德州扒鸡 炝腰花 四喜丸子
九转大肠
糖醋鲤鱼
油爆双脆
水晶虾球
太 极 明 虾
佛跳墙
湘菜
• 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 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 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 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
中华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卓越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涵盖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方式、美感和人生哲理,是中华民族无形的文化遗产。
一、中国饮食文化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们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科技条件,只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食物,如食用野果、野菜、野兽和海鲜等。
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人们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饮食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秦朝时期,食品工艺逐渐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味道,出现了很多美味佳肴。
唐朝时期,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美食,如鲜奶、豆腐、莲藕、青椒等,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在宋、元、明、清等时期,也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1. 材料讲究中华饮食文化十分讲究食材的精选,一般注重材料的鲜美、品质和稀有度,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烹制,才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和营养。
如清明节时,广东人会食用潮州鹅,因为潮州鹅在这个时期是最为鲜美的。
2. 做法精细中华饮食文化的烹饪方法十分繁多,包括了炒、煮、炖、烤、烩、糖醋、酱爆等等多种做法。
不同的做法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和口感,使人们在吃中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味觉感官。
3. 以名为美中华饮食文化既讲究口感,又注重色香味美感的协调。
特别是在宴席等特殊场合,菜品的名称十分注重表现其美感和文化内涵,以提高用餐氛围。
4. 礼仪讲究中华饮食文化的饮食礼仪是非常讲究的。
吃饭时要注意姿态,不得吸嗅和吐渣,不得在饭桌上说粗话和争吵,身体立正坐直,不得躺在餐桌上,摆放餐具时要按顺序摆放,用餐时要注意尊重他人,不喧哗、不拿筷子乱指示菜等。
三、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菜肴1. 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菜之一,起源于北方草原地区。
它的烤制过程十分繁琐,需要选用上等的家鸭,深色鸭肉切成小块,用上好的低筋面粉调匀搅拌,放在锦带鸭形模子中腌渍片刻,然后挂在起锅台上炉烤而成。
中国饮食文化(1)
单项选择题1.面条是历史久远的传统食品,汉代人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记载的面条类食品是( )A.汤饼B.胡饼C.蒸饼D.烙饼2.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饮食生活实践中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文化成就,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 )A.价值体系B.价格体系C.技术体系D.技巧体系3.从食物原料及其获取方式上看,远古时期的先民们获取食物原料的方式主要是采集和( )A.种植B.狩捕C.养殖D.渔猎4.辣椒的原产地是( )A.南非B.古巴C.秘鲁D.智利5.“咕噜肉”所属的菜系是( )A.川菜系B.淮扬菜系C.粤菜系D.鲁菜系6.作为民族风味食品的“冷面”,属( )A.苗族菜B.傣族菜C.朝鲜族菜D.彝族菜7.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 )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8.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是A.曲水流觞令B.投壶令C.射覆令D.四书令9.与周边政权及少数民族广泛进行茶叶贸易,其规模大、影响广的朝代是( c )A.汉王朝B.唐王朝C.宋王朝D.明王朝10.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采用“清饮法”,不在茶中添加其他的调料,这主要饮用的是( )A.绿茶B.红茶C.白茶D.黄茶11.抑郁质的饮食消费者在饮食消费时,常观望别人,受别人选择的影响,往往会( a )A.犹豫不决B.盲目消费C.精打细算D.行事果断12.支撑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智能与人格的发展是饮食的A.物质消费 B.精神消费C.主动消费 D.被动消费13.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堪称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是( b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14.《种荔枝》的作者是( c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陆游15.历代帝王对大臣们不厌其烦地赐宴赐食,其目的主要是A.商议朝政B.调节君臣关系C.表现权利之极D.表现财富之巨16.提倡尽量保持食物原料本色本性的宗教是( c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7.从食养的角度看,果品类的味可分为( d )A.甘、辛、咸B.甘、辛、苦dC.甘、辛、酸D.甘、咸、酸18.饮食养生必须注意遵循“养藏”的原则,从多方面进行调摄,以保护体内元阳生机的节令是( a )A.春令B.夏令C.秋令D.冬令19.21世纪我国餐饮业的主流是( c )A.美味化B.科学化C.工业化D.现代化20.从“医食同源”的角度出发,在21世纪将得到更大发展的食品功能是( d )A.审美功能B.社交功能C.果腹功能D.保健功能21.周代“食医”的职能要求是:“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中国饮食文化 PPT课件
中国菜系简介
•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 • 菜系是指起源于具体的人文地理区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 蕴,具备独特的原料、工艺和风味特质,拥有完整的品种类型 和特殊的食俗礼仪,形成稳定的消费社群,以代表作品为核心 构成的饮食体系。菜肴中的区域特色:总体口味是东辣西酸, 南甜北咸。 • 1、按地域划分 • 四大菜系:鲁、川、粤、苏 • 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 十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京、沪 • 十二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京、沪、 豫、陕 • 2、按民族划分:55种民族菜 • 3、按功能划分:医疗保健菜、普通菜 • 4、按时代划分:仿古菜和现代菜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中国菜的特征(2)
• 4.讲究调味 • 中国菜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风味独特,品种繁多, 除用料和烹调方法的不同外,还源于调味的变化 • “五味调和百味香”,就是熟练运用调味的结果 • 调味的关键是调料合理、适量。 • 5.讲究器皿 • 中国菜肴的装具器皿对菜品起衬托增色的作用,特别是 筵席、套菜使用的菜肴器皿,不仅要适用,更要美观。 • 中国菜肴的这些主要特征,无论是地方菜、宫廷菜、官 府菜、还是少数民族和寺院菜都具备。 • 正是这些丰富多采,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菜肴, 才使中国菜闻名于世,享有“烹调王国”的盛誉,珍馐 天下奇。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
1.地方菜系 2.宫廷菜系 3.素菜 4.药膳
中国的四大菜系:
• • • • 1.山东(鲁) 2.淮扬(杨) 3.四川(川) 4.广东(粤)
中国的八大菜系:
• “四大菜系”加上浙江(浙),安徽 (徽),湖南(湘),福建(闽)
十大菜系:
• “八大菜系”加上北京(京), 上海(沪)
代表菜及小吃:
LOGO
宫保鸡丁
夫妻肺片
鱼香肉丝
口水鸡
北川凉粉
水饺
江苏菜系简称“苏菜”。 特点:选料严谨考究,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重于 酥烂鲜香,原汁原汤,咸甜适中,配色和谐。
八仙过海闹罗汉 凤穿牡丹
三套鸭
三丁包
糯米芝麻糕.
无锡骨
广东菜系
• 广东菜系又称粤菜,有“南烹”, “南食”之称。
中国的十二大菜系:
• “十大菜系”加上河南(豫),陕西(陕, 秦)
地方菜系
(一)山东菜系
• 山东菜系又称鲁菜,素有“北方代 表菜”之称。 • 特点:原料多样,口味鲜咸嫩脆, 清香味纯,偏重清淡,风味独特。 擅长爆,烧,炒。
代表名菜及小吃
锅塌豆腐
葱烧海参
粘豆包
糖醋鲤鱼.
四川菜系
四川菜系简称川菜,发源于古代巴国和 蜀国。主要由成都菜,重庆菜,自贡菜 和传统素菜食斋菜组成。 特点: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 味型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素有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龙井虾仁
福建菜系又称闽菜,又福州,厦门, 泉州等地方菜发展而成。
• 特点:原料丰富,多以海鲜为主,烹制细腻,
注重调味,色调美观,滋味清鲜。
名菜及小吃
土笋冻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一):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经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提高。
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可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当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中华礼貌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礼貌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
其一,风味多样。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
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能够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其四,注重情趣。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例如"炝凤尾"、"蚂蚁上树"、"狮子头"、"叫花鸡"等。
中国饮食文化
牛羊肉、各种面食品是藏民的主食料 ,糖、蛋、盐等是高原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 的食料。生冷食物比重较高,每人都有自己专用的碗,吃菜时每人一份。
“敬特此食的精华,供献佛法僧三宝”,是藏族人在餐前必先颂念的经语,它表明佛
教思想和意识已深深地渗入到高原人们的食生活和食文化之中。 以西藏为中心。特征: 以牛羊肉、奶、糌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 嗜饮酥油茶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金陵三叉
叉烤鸭 叉烤桂鱼
叉烤乳猪
川菜
又称四川菜、巴蜀风味或天府风味,西南风味的典型代表。 起源:周秦时期(先秦 前246年)的巴国和蜀国,汉时形成, 宋时影响很大。现影响到云贵、甘南、藏北、湘鄂陕边界,京、 津、沪、穗等都会,在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有一定市场。
中国的菜系
按地域分
四大菜系
鲁 ( 山 东 )
扬 ( 淮 扬 ) 川 ( 四 川 ) 粤 ( 广 东 )
八大菜系
浙 ( 浙 江 ) 徽 ( 安 徽 ) 湘 ( 湖 南 ) 闽 ( 福 建 )
十大菜系
京 ( 北 京 ) 沪 ( 上 海 )
十二大菜系
豫 ( 河 南 ) 陕 秦 ( 陕 西 )
四大菜系
九、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东南饮食文化团大致包括闽、粤、台、琼以及浙、赣、湘、桂局部,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
该地区以稻米为主食,以丰饶的蔬果、海产、禽畜为副食。繁盛的海 外贸易和便利的域外交通,以及相对长久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物 产,形成了这一地区饮食文化的特点:喜食稻米、重鲜活、尚茶饮、 喂槟榔,蔬果与海产比重高,俗尚食事。 广东谣谚“饥食荔枝,饱食黄皮”;“秋冬食獐,春夏食羊”;“霜 蟹雪螺,味不在多”;“雨水漫漫,鱼蟹满盘”等正足以表明物产及 人们食尚的特点。 有人曾开玩笑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天上除了飞机、地上除了四脚 的家具之外,蛇、猴、猫、鼠、禾虫等都成了席上佳肴。“广州人好 吃,上海人好穿”,“食在广州”。
中国饮食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食物来源: 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烹饪方法: 注重生食(冷食),讲 究原味 饮食方式: 分餐制 饮食强调: 科学、营养 饮食内容: 饮、食分开 饮食餐具:
中西饮食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 济全球化及信息变流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 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互补。
西方人:高个、长腿、宽肩、 肌肉发达,动物性格
3、中西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国: 团团围坐、共享一桌
——
饮食 方式
相互尊重、礼让、便于集体 的情感交流。反映了中国古 典哲学中“和” 的范畴 。
西方:自助餐、各取所需、位子不 固定、走动自由 —— 对个性、自我的尊重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食物来源: 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烹饪方法: 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 饮食方式: 聚餐制 饮食强调: 经验、味道 饮食内容: 饮、食结合 饮食餐具:
(一)饮食与礼俗
《礼记》认为:礼仪风俗源于饮食活动 周代仪式饮食最为繁复,祭祀神灵、分封诸侯、 报捷献俘、检阅军队都要举行宴飨。
饮食活动中的礼仪规范:
尊卑有序、长幼有礼,讲究座次上菜时,主人让, 客人取
周代有“三饭”之礼,即客人先用饭三小碗,然 后主人请其食肉,饭后客人自理餐具。
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 的美誉。
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 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 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 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 可并驾。”
林语堂《吾国吾民》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 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 至乐。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把饮食视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中国饮食文化独特丰富,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特点,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历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也就是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人的饮食主要是以粗粮、野菜、肉类和水果为主。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喝酒和食用肉类逐渐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人开始大量种植米、面、麦等粮食,以及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多元化和发展。
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各种地方特色和菜系。
比如,北方有烤鸭、北京炸酱面、驴肉火烧等特色美食;南方有粤菜、川菜、闽菜、湘菜等著名的菜系;而在西北地区,羊肉泡馍、肉夹馍等特色美食备受周边地区的喜爱和追捧。
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史其实也就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史。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中国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在和汉字文化、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建着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弘扬。
众所周知,中华饮食文化被誉为“烹调之于人类文化的意义,恰如建筑之于艺术和文明”的一种体现。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宣传、推广、创新等方式,不断加强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特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荤为主、以素为辅、科学搭配”,也就是“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色、香、味、形、听、触被认为是饮食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厨师们相信只有做到这“六和一”,才能使菜肴达到最好的食用效果,同时,也是对客人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耒耜
3 一、中国传统饮食的发展
(二)夏、商、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到了周代,石磨的出现,促成了谷物加工方法上一次质的飞跃。 在烹饪方法上,夏商两代的烹饪方法都很稀少。到了周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烹 饪方法才逐渐多样化,出现了煮、蒸、炒、烤、炙、炸等多种方法。 周代已对饭(主食)、菜(副食)和汤饮进行了明显的区分,这标志着我国传统烹饪方 法的初步定型。
18 一、茶的起源和品种
义
狭义 文化
传文 统化
3.明清时期 明代,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叶茶。此 后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这就促进了炒青散茶的发 展。明人罗廪所著的《茶解》对茶树栽培及绿茶炒制技艺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1610年开始将茶叶销往欧洲各国,清 代,销往荷兰和英国。1903年以前,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 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此后则江河日下。
6 一、中国传统饮食的发展
(五)元、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元代,涮羊肉、烤全羊、月饼、烤鸭
明代,马铃薯、甘薯、肉食以人工蓄养的畜禽为主要来源。
清朝,浙、闽、湘、徽等地方菜进一步发展,并自成派系,加上传统的“四大菜系”,逐渐
形成“八大菜系”之说。后来,又增加京、沪等地方菜,形成了“十大菜系”。
传文
现代满汉全席
明清时期,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 品,每逢佳节,人们多会设宴饮酒。不同的节日所 饮的酒也有所不同。
明清时期,饮酒特别讲究“陈”,所谓“陈年 佳酿”就是指上了年份的好酒。
▲清代酒令
27 二、中国的酒文化
(一)酒与经济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国家的一切政 治、经济活动都是以农业发展为根本立足点的。而我国的酒,绝大部分都是用粮食酿 造的,因而酒的生产也依赖于粮食生产,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 往往直接影响着酒业的兴衰。
中国饮食文化八大菜系(1)论述
浙菜
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 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故其菜如景,不 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 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 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 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 鸡”、“清汤鱼圆”。
湘菜
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 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 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 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 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 莲”、“金钱鱼”等。
浙菜
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 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故其菜如景,不 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 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 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 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 鸡”、“清汤鱼圆”。
湘菜
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 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 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 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 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 莲”、“金钱鱼”等。
徽菜
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 ,味道 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 名,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 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 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 “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 鱼” 、“无为熏鸭”等。
粤菜
川菜
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 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 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 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 菜百味”的美誉。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 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 腐” 、“宫保鸡丁而著称。烹调方法 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 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 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 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 加力鱼”、“荔枝肉”等。
饮食文化(1)
饮食文化(1)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其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风味享誉全球。
饮食文化不仅是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精神风貌。
一、餐饮起源中华餐饮源远流长,关于餐饮起源的故事也多种多样。
传说黄帝时代的餐食极其简单,主要是草果、树皮、野生蔬菜等,后来因战争和灾害,人们开始将谷类作物磨碎制成饼干,逐渐发展出了面食。
商周时期,饮食文化逐渐得到了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交形式。
二、中华饮食文化的特色中华饮食文化的特色在于烹调方法的多样性、味道的丰富性、食材的丰富性以及食品的营养价值等多方面。
中华烹调传统技艺丰富多彩,包括烹炒、烹煮、烹烤、蒸煮、炖烩、拌炒、焖煮等多种方法,能够充分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同时,中国食品的味道非常丰富,除了酸、甜、苦、辣、鲜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味道,比如酱香味、芝麻味和葱姜味等等,这种多样性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中华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食材,这些食材分布不仅在中国大陆,还包括了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区,如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同时,这些食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习惯,会有不同的料理方法,在烹饪方式上呈现出“四季有别、地方特色”的特点。
中华饮食文化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食品的营养价值丰富。
中国食品中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如米、面、肉、鱼、蔬菜等,能够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三、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要吃饺子、年糕、元宵等传统食品,这些食品都具有象征意义,寓意着团圆、吉祥和传承。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要吃粽子,这也具有象征意义,寓意着忠诚和纪念屈原。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要吃月饼、糕点等传统食品,这些食品也代表着团圆以及寓意着吉祥和平。
四、保护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饮食文化5篇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一):中国饮食文化简介中国人对于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对饮食的要求渐渐演转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快。
中国百姓对于饮食并不注重它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它的色、香、味,这是中国人对饮食的基本要求。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表面上只讲究吃饱,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实则不然,更多好处上中国人借助饮食表达出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中国的吃文化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
吃是饮食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于吃不单单是要求饱,在中国的吃文化中它还包含了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其中蕴涵了众多的人生哲理。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就道出了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从人类使用火开始,人类就在不停的钻研吃。
有了吃,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始进入熟食的阶段,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礼貌的发展,吃已经超越了它的字面好处,逐渐成长为人类历史和人类礼貌中的又一颗灿烂明珠,并且有着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的融入了众多的新元素,比如在讲究色、香、味的同时,也讲究营养的均衡,视觉的享受,这是饮食文化的进步。
中国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与加深,又酝酿出了新的特色。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这恰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的饮食文化能够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包含了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讲究的饮食品质、审美情趣、情感活动以及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也是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之所在。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是悠久饮食文化境地。
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构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一)
文/刘朴兵(焦作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一)汉代饮食文化交流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外饮食文化交流是汉代饮食文化交流最突出、最鲜明的特色。
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内地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的丝绸之路,拉开了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大幕。
汉代从西域引进内地的蔬菜有胡瓜(黄瓜)、胡芹(旱芹)、葫(大蒜)、胡荽(芫荽)、苜蓿苗、罗勒(兰香)、胡豆(蚕豆)、豌豆,调料有胡椒,油料作物有胡麻(芝麻),果类有蒲桃(葡萄)、胡桃(核桃)、安石榴(石榴)。
葡萄酒、沙饧(红沙糖)、石蜜(凝固糖)和烤制的胡饼,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播到中国内地。
汉代时期,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椰子也已引进到中国的岭南地区。
汉代的域外作物和饮食的输入,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外饮食文化大交流。
输入中国内地的这些域外农作物和饮食多源于中亚和西亚,因通过丝绸之路从“胡”(中国古代泛指北方、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地而来,故多数作物和饮食史前时期,各种动植物饮食原料即从原产地不断地向外传播扩展。
史前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即有黍、小麦和大麦。
黍原产于西亚和东地中海沿岸,在新石器时代由中亚传入中国。
小麦和大麦,原产于中亚和西亚,在距今四五千年由西向东传入中国。
进入文明时代后,各地饮食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人口集中的国都城邑往往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中心。
先秦时期,从饮食原料到饮食器具,从饮食烹饪到饮食习俗,均可见到饮食文化交流的因子,从而奠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面貌。
汉代以后的饮食文化交流,可划分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国内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国内各区域的饮食文化交流。
不同历史时期,饮食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向有所不同。
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饮食文化交流。
目前,学术界对于汉唐胡汉饮食文化交流、明清美洲作物的引进,研究成果较多。
但对其他历史时期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和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文化交流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缺乏从总体上概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的成果。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讲
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 民稼穑(se)。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 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 醢(ha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古代的一种酷 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醯(xi醋)、 酪(lao)、酢(cu 醋)、醴(li 甜酒、甜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三足两耳,因为当时 没灶,还有鬲(ge),其爪是空心的,鬶(gui) 用来煮酒的。
赫哲族
鄂伦春 、 鄂温克族
蒙古族
由于地处沙漠和草原,他们的饮食以羊 肉和各种奶制品为主,一般羊肉不加调 味品,以原汁煮熟,手扒为主,宴客或 喜庆的宴会,则以全羊席为最贵。 日常饮食主要以牛乳、羊肉、奶皮、酥油 、馕、水果、红茶为多 居住于青藏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兼 营 农业。其饮食以牛、羊、马、骆驼、牦 牛的肉和乳为主,并大量食用青稞、小 麦,以及少量的玉米、豌豆。平常饮食 称之为糌粑、青稞酒。
维吾尔族
藏族
生活于西北地区的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
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其饮食原料上与 蒙古族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他们的面食要 稍为丰富,并多以油炸为主。 西南少数民族多居位于深山密林之中,形成 了自己的独特饮食。即肉食以猪和鱼为主, 加有各种昆虫;主食以米为主;喜欢腊干或 腌薰的肉;喜欢各种腌制的菜;有各种植物 或粮食作物为原料酿制的酒可供饮用。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
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旱田作业主要是: 稷ji,(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 黍shu,是大黄粘米,脱粒的黍称粟su。 麦,大麦。 菽shu,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 普通稻叫粳jing秫shu,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
中国饮食的礼仪
中国饮食的礼仪中国饮食的礼仪饮食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中国饮食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
中国饮食的礼仪【1】现代饮食礼仪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依据关系亲疏确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
抵达后,先依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支配,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改变。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假如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假如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依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国饮食的礼仪【2】一、中国饮食三大礼仪1.传统饮食礼仪一(饭前)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2.传统饮食礼仪二(饭中)(1)吃饭时要端起碗(2)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盘边夹起(3)要闭嘴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边是餐具礼仪是的礼仪要求。
(4)用餐的动作要文静一些。
(5)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
假如要咳漱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后方转。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有痰时要离开餐具去吐掉。
(6)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
碰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7)作为一个有礼貌人,吃完饭不应推开饭碗,就离开而去,要应有礼貌离座,并关心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初一饮食文化
初一饮食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的饮食习惯和文化。
这一天的饮食通常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繁荣,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域差异。
以下是对初一饮食文化的总结:
1. 年夜饭:在除夕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这是一道具有团圆和祝福意味的菜肴。
2. 饺子:在北方地区,饺子是新年必备的食品,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人们会在饺子里藏一枚硬币,据说谁吃到这个饺子,新的一年就会特别幸运。
3. 汤圆:在南方地区,汤圆是新年的重要食品,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甜甜蜜蜜。
人们会制作各种口味的汤圆,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4. 年糕:年糕是新年期间常见的食品,寓意着步步高升和年年高升。
人们会用年糕制作各种菜肴,如炒年糕、煮年糕等。
5. 桔子:桔子在南方地区被视为吉祥的水果,因为其发音与“吉”相似。
人们会在新年期间吃桔子,祈求吉祥如意。
6. 其他特色食品:不同地区的新年饮食文化具有独特性,如福建地区的“八宝饭”、江苏地区的“鱼冻”、浙江地区的“八宝鸭”等。
总之,初一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间特色和地域差异。
在新年期间,人们通过共享美食,传递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好祝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中华饮食文化
作业题目: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饮食文化与我们的传文化有很大关系。
我们谈饮食文化不要只注重“吃”,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但是,在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课程学习以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思考,阐述我对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的认识,并对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客观性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饮食特点饮食习惯家乡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物产、气候、风俗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配菜、调味,冬天浓厚味醇,夏天凉爽清淡;冬天焖煨多炖,夏天多拌冷冻凉。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南瓜,还是一个红萝卜,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叫化鸡’、‘狮子头’、‘东坡肉’、‘龙凤呈祥’、‘全家福’……
2.饮食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周代时期,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中国人重视饮食,饮食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商朝著名宰相伊尹因为善于烹饪雁羹和鱼酱,被后世推为烹调之圣。
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尚从政前钓鱼、屠牛、卖饭,传为美。
中国人习惯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喜庆、应酬交际导向饮食活动,用以礼尚往来,增进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烹饪的发展。
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中国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共生同长,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朵奇葩。
3.家乡的饮食文化
3.1全聚德烤鸭
老北京人曾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原名叫“德聚全”,是一位山西人在北平前门外肉市胡同开的一家干鲜果脯。
后来河北冀县人杨全仁到肉市上去摆摊售卖鸡鸭,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杨全仁盘拼了这家铺底,开始经营烤鸭。
风水先生建议杨全仁改“德聚全”为“全聚德”,意思是全心全力,聚而无散,重视商德,童叟无欺。
当年,京杭大运河送皇粮的船只漏下的粮米落入河中,在北京积水潭一带就汇聚了一部分靠养鸭捕鱼为生的农民,全聚德就从农户手中进购鸭子,现在全聚德集团用鸭量非常大,就与周围养殖户签订了养鸭回收合同,为了加快北京鸭的生长,缩短喂养期限,全聚德烤鸭用填鸭,喂养三个月出笼,每只平均5.5-6斤,北京鸭体形丰满,肉质鲜嫩,适合用来做烤鸭。
3.2老舍茶馆
1979年,家住大栅栏珠宝市街的尹盛喜不顾家人反对,借了1000块钱,开始了摆摊经营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虽然一赔3年,但他坚持下来了,并最终建成了一个京味悠长的老舍茶馆。
不仅国内游客到了北京,要到这里听听戏曲,也不仅是那些国外背包族逛累了大栅栏,要来这里感受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氛围,就是基辛格博士、老布什总统、连战主席来访,也要到这里看一看、坐一坐。
进得茶馆,穿过那一大溜模型、照片和名人题字,就上了二楼。
这是个被装点得像极了四合院、而且有草坪的四合茶院,以包房为主,私密性比较强。
三楼大厅去,找一张还没人坐的仿古硬木八仙桌,用细瓷盖碗冲一杯香茗,再点几碟小吃,一边细细品味细瓷盖碗里冲出来的阵阵茗香,一边品尝茶馆特制的各色宫廷糕点或者哪怕只是嗑点瓜籽儿,一边看那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演员表演一段京韵大鼓或者其他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乐节目,那种久违的闲适、臃懒和惬意,不知不觉地,就从心中生腾起来了。
3.3正宗九龙斋酸梅汤
熬制的正宗九龙斋酸梅汤是老北京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品,始于乾隆,盛于道光,道光进士方浚颐在《春明杂忆》中写道:“止渴梅汤冰镇久,驰名无过九条龙。
”
老北京人喜欢过年喝九龙斋,主要是因为酸梅汤可以解油腻。
过年的时候,一般都大鱼大肉,吃得比较油腻,而九龙斋正宗酸梅汤富含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可以调节人体酸碱平衡,起到解暑、解酒、消食开胃、排毒、美容、解油腻等作用。
九龙斋酸梅汤的主要原料乌梅、山楂均是去油的碱性食品,陈皮则能极好的抑制糖类转化为脂类,对去除肠胃中积存的油腻十分有效。
3.4东来顺
东来顺饭庄是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享有盛誉的一个历史名店。
上个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开放市场。
1903年,伴随着北京开辟最早、名声最大的东安市场的出现,东来顺饭庄的创始人丁德山兄弟,手推小车、带着木案和几个板凳来到东安市场北门,摆摊叫卖清真吃豆汁、扒糕。
几年后,丁氏兄弟立铺挂牌,“东来顺”由此得名。
铺名先是叫“东来顺粥铺”,规模不大,只是一间小木棚,经营品种为豆汁、杂面、馅饼、羊杂。
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经营涮肉。
丁德山出身贫寒,摆摊创业时凭力气挣钱,兴业之后也不失勤俭本色,仍是苦心经营。
由于他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又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经营之道和制作技艺,所以,没出几年,东来顺的涮羊肉便与当时闻名京城的“正阳楼”齐名。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来顺改良了涮羊肉的火锅等器具,并以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的独到之外,一越而成为京城涮羊肉之冠。
从此,东来顺便一发不可收,不仅盖起高楼雅间,经营品种也不断扩大发展,形成了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在川、鲁、湘、粤菜系林立的京城,独树一帜,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
参考文献
[1]梁璐茜.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
[2]宋玉祥.浅谈中国饮食文化 [J].《艺术科技》,2014年
[3]宋玉祥.浅谈中国饮食文化 [J].《艺术科技》,2014年
[4]梁璐茜.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