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豆浆变成豆腐脑

合集下载

内酯豆腐脑制作

内酯豆腐脑制作

一、制作豆腐脑的方法A1.打豆浆,有豆浆机的同志们就可以用豆浆机完成了。

没有豆浆机的可以使用搅拌机加工生豆浆,然后煮熟,记得反复沸腾几次哦.关键步骤:点豆腐脑:2.按照比例500g豆浆配0.6g葡萄糖内酯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中,用一点温水将内酯化开,将煮开的豆浆缓缓冲入,边倒边搅拌均匀。

3.将混合好的豆浆容器盖上盖子,闷15-20分钟即可。

4.最后就是用勺子地把豆腐脑舀到碗里,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调料,就可以开吃了。

味道好极了,自己动手试试咯!!!二、制作豆腐脑的方法B这几天用自家带的黄豆磨豆浆点豆腐脑,一直不得要领,大家看下面【左图】,豆腐没有凝结,而且尝起来酸酸的,后来总结经验就是葡萄糖内酯(一种豆腐的凝结剂,专业淘宝都可以买到)和豆浆的比例没调好,内酯过高,温度不够,都有可能导致豆腐不能凝结成型,第三次严格按照比例,总结几个黄金法则,分享给大家,【右图】非常有形的豆腐脑成功啦。

【黄金法则一】:干豆和水的比例要控制在1:10左右。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脑不稀薄,成型后特别滑嫩。

图一:我用到了100克的干黄豆,这个比平时做豆浆的量要加几倍哦。

【黄金法则二】:筛选黄豆。

将那些有虫眼,黑掉的,或者破掉不完整的豆子都筛选出来,然后再用三倍的水将黄豆泡发。

(不少于6~8小时)3.黄豆泡发后,称了一下,是250克,重了不少。

用水清洗,将瘪掉没有泡涨的豆子和部分豆皮清除。

4.倒入豆浆机,加入1L(=2斤)的水,我的豆浆机上限是1.2L。

5.过滤豆浆。

6.准备好做卤料用的香菇丁,肉丝,紫菜,虾皮,杏鲍菇丁,生抽,食醋,麻油(这个看个人喜好)【黄金法则三】:葡萄糖内酯和豆浆比例:500毫升(1斤)的豆浆,加入1.25克的内酯。

我这个碗刚好是500毫升(=1斤)的量(用奶瓶量取)内酯掌握不好,放多就会导致我上图豆腐发酸,不能凝结的结果,所以最好用烘焙用的量勺。

【黄金法则四】:内酯要用40度少量的温水融化,豆浆必须保持85-90度冲入内酯才能使之凝结成豆腐脑,搅动7-8下,静置20分钟。

做豆腐化学原理

做豆腐化学原理

做豆腐化学原理
制作豆腐的化学原理主要涉及到蛋白质在豆浆中的凝固过程。

豆浆是黄豆加水磨制后得到的液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羧基和氨基,这些基团使得蛋白质颗粒之间形成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状物,这种胶体溶液中的蛋白质颗粒相互排斥,不会因碰撞而结合下沉。

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凝固剂来使蛋白质发生凝聚。

常用的凝固剂包括盐卤和石膏。

盐卤主要含有氯化镁,石膏则主要含有硫酸钙,它们都是电解质溶液。

当这些凝固剂加入到豆浆中时,会在水中形成带电的正负离子,这些离子的水化作用会夺取蛋白质表面的水膜,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颗粒相互凝聚形成沉淀,从而形成豆腐脑。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凝固剂是葡萄糖酸-δ-内酯,它能在一定条件下缓慢水解为葡萄糖酸,从而降低pH值,中和蛋白质的负电荷,使其容易聚集形成凝胶,得到内酯豆腐。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二《豆腐的制作》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二《豆腐的制作》有机化合物

3.煮浆点兑。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 ,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 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 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把盐卤冲入刚从锅 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 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 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 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 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千克黄 豆可制25千克豆腐干。
提示:制作豆腐的过程中加入盐卤(主要含氯化镁)使豆 浆中的蛋白质析出是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变性时加 入的是重金属盐,如铜盐、钡盐等。
【迁移应用】 1.淮南豆腐制作工艺驰名中外,下列手工制作豆腐的步 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磨浆 B.滤渣 C.煮浆 D.成型
【解析】选C。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 项错误;滤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项错误 ;煮浆,蛋白质发生变性,属于化学变化, C项正确;成型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 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____(填字 母)。 A.禁吃菠菜 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 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解析】从资料中的信息易知,菠菜与豆腐不能同食的
原因是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发生反应生成 难溶性的草酸钙,从而形成结石;步骤③向M溶液中加入 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M中的碳酸盐和草酸 盐全部转化为碳酸钙和草酸钙沉淀,其中碳酸钙能与醋 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草酸钙不与醋酸反应,

豆浆变豆腐

豆浆变豆腐

豆浆变豆腐
我们平常吃的豆腐都是由豆浆变来的,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

那豆浆究竟是怎样变成豆腐的呢?是利用了一种叫“聚沉”的方法。

聚沉就是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时,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

常见方法
1.加入电解质。

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就增加了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
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
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
稳定的因素。

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
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一定温度下,加入
(或其他电解质溶液)
CaSO
4
,豆浆中的胶体粒子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粒子很快聚集而形成胶冻状的豆腐(称为凝胶
)。

一般说来,在加入电解质时,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使胶体凝聚的效率大。

如:聚沉能力: Fe3+>Ca2+>Na+
P O43->SO42->Cl-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也可以起到和加入电
胶体
解质同样的作用,使胶体聚沉。

如把Fe(OH)
3
加入硅酸胶体中,两种胶体均会发生凝聚。

3.加热胶体,能量升高,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
间碰撞机会增多,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即减弱胶体的稳定因素,导致胶体凝聚。

如长时间
胶体就发生凝聚而出现红褐色沉
加热时,Fe(OH)
3
淀。

豆腐脑怎么做

豆腐脑怎么做

豆腐脑怎么做1、制豆浆:(豆浆机)干黄豆夏天浸泡3-4小时,冬天泡7-8小时,豆子泡好后放入豆浆机内,按照机器说明书操作,很快就可以制豆浆了。

2、点浆:浆适量石膏或内酯用少量水调开(凝固剂可买现成的,包装上会有用量说明,一般石膏粉用量为豆浆量的千分之三至五,内酯用量为千分之一至二)放入装豆腐脑的容器内,将煮好的豆浆趁热(做内酯豆腐脑需85摄氏度左右,石膏豆腐脑要达到95摄氏度左右)冲入,如果觉得豆浆与凝固剂混合不充分,冲完后马上用勺搅动几下(注意不能搅太多太快,一般不需搅动)。

2、原料:茄子(圆茄子最好)切不规则的块状,尖椒2个手掰块状,西红柿一个切碎末,蒜3-5瓣切碎,备用。

调料:糖3汤匙、醋2汤匙、酱油1汤匙先混合在一个碗中调匀,番茄酱、油盐鸡精备用。

做法:锅中倒油25g,烧开后倒入茄子翻炒,要不断翻炒,不加水,翻炒防止糊锅。

中间如有糊锅迹象,从周边淋油一次。

等茄子软后拨到一边,锅底倒入西红柿末,继续翻炒。

至西红柿成酱,倒入调好的糖醋汁、稍许番茄酱,继续翻炒至熟。

放入尖椒,翻炒两下。

出锅前放盐、鸡精和蒜末即可。

此菜关键:始终不加水,翻炒防糊锅。

花粉症的偏方柠檬带皮切成薄片,浸入上好蜂蜜中,存入冰箱。

第二天即可食用,每次3,4片。

正确方法:热车1分钟,缸内形成油膜就可以走了;开始中速(45公里)以下行驶,3分钟后提速即可。

原因:现在的车都有三元催化装置,且喷油全电脑控制,排气380度以上才能正常怠速;怠速不正常不是润滑不良造成的;过度热车,除了费油费油其他作用。

慢速行驶热车,可以节油,并且也能润滑变速箱等部位。

1、了解热车之原因方能正确热车。

其原因有三:第一,车子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引擎内的机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机油底壳内。

因此在久未用车(如隔夜)后发动引擎,其时引擎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润滑的状况。

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浦的运转而将机油运送到引擎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做豆腐的化学原理: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于蛋白质表面带有羧基和氨基,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带有同样电荷的胶状物,使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能结合下沉.点卤水以后,由于卤水中有许多电解质,在水中形成许多正负离子,这样就破坏了排斥作用使蛋白质结合沉淀形成豆腐. 盐析:
1.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在乙酸的酯化反应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使其分层现象更明显的过程.
2.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复原.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变性,性质改变,无法复原.
3.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与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搅拌加热,反应后形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形成混合物.往锅内加入食盐颗粒,搅拌、静置,使高级脂肪酸钠与甘油、水分离,浮在液面.。

豆腐做法的化学原理

豆腐做法的化学原理

豆腐做法的化学原理豆腐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由豆浆凝固而成。

豆腐的做法涉及到凝固剂对豆浆蛋白质的作用,这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首先,要制作豆腐,需要将黄豆先泡发,然后磨成浆。

这个步骤是为了使黄豆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加水磨浆有利于细胞壁的破裂和蛋白质溶解。

这样做可以使豆浆中的蛋白质更容易与凝固剂接触和反应。

接下来,我们需要添加一种凝固剂,通常使用的凝固剂有石膏和硫酸钙。

凝固剂的作用是将豆浆中的蛋白质聚集在一起形成凝胶,使得豆浆变成固体。

凝固剂中的活性物质会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胶体团簇。

这些胶体团簇会排列在一起,并且捕获其他蛋白质分子,形成三维的网络结构。

在凝固剂的作用下,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了凝固反应。

豆浆中的主要蛋白质是大豆球蛋白,它具有阴离子性,而凝固剂中的活性成分通常是阳离子。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阳离子与球蛋白中的阴离子产生静电作用力,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从而发生凝固。

凝固剂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促进豆腐中蛋白质的析出。

石膏和硫酸钙这两种凝固剂会与豆浆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

这些沉淀物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团簇,最终导致豆腐的凝固。

凝固剂的选择和使用量也会对豆腐的质地和口感产生影响。

不同的凝固剂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机制和凝固效果。

例如,石膏会形成致密的凝胶结构,使豆腐变得坚硬而有弹性,而硫酸钙则能产生较为柔软的凝固。

此外,豆腐的酸凝和热凝也是豆腐制作中的重要方式。

酸凝是指使用酸性物质如乙酸、醋、柠檬汁等来凝固豆腐。

在酸性条件下,豆浆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异相凝胶反应,生成凝胶结构。

而热凝是指将豆浆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得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凝固。

加热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和相互作用力,从而使豆浆凝固。

总结起来,豆腐的制作涉及到豆浆中蛋白质的凝固反应。

添加凝固剂可以使蛋白质聚集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而石膏和硫酸钙的活性物质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促使凝固剂中的阳离子与豆腐球蛋白中的阴离子相互吸引,导致凝固。

豆浆变豆腐的原理

豆浆变豆腐的原理

豆浆变豆腐的原理
豆浆变豆腐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聚成块状物质,形成豆腐。

凝固剂主要是指硫酸盐、石膏、醋酸钙等物质。

这些凝固剂能够使得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豆腐块。

在豆浆中,大豆蛋白质是主要的成分,它们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容易发生凝固反应。

当凝固剂被加入豆浆中后,它们能够使得豆浆中的蛋白质凝聚成块状物质,这些块状物质就是豆腐。

豆浆变豆腐的过程可以分为凝固、切块、压水、成型等几个步骤。

首先,将凝固剂加入豆浆中,搅拌均匀,使得蛋白质开始凝固。

接着,将凝固后的豆浆切成
小块,放在压水布中压水,去除多余的水分。

最后,将压干的豆腐块成型,即可制成豆腐。

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

制作豆腐的原理简单易懂,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凝固剂和正确的制作方法,才能制
作出美味的豆腐。

化学自己豆腐实验报告

化学自己豆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体验传统食品制作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浆、凝固、压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

其制作过程中,大豆中的蛋白质在凝固剂的作用下形成凝胶,从而形成豆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大豆、水、石膏粉(或卤水)、盐。

2. 仪器:榨汁机、锅、纱布、盆、压板、刀、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浸泡:将大豆放入清水中浸泡8小时,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

2.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与水按1:10的比例混合,用榨汁机将混合物磨成豆浆。

3. 煮浆:将磨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防止豆浆糊底。

煮至豆浆沸腾后,继续煮5-10分钟,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充分变性。

4. 凝固:将煮好的豆浆过滤,去除豆渣。

将过滤后的豆浆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石膏粉(或卤水),搅拌均匀。

静置5-10分钟,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脑。

5. 压制:将凝固好的豆腐脑用纱布包裹,放入压板中,压实。

静置30分钟,使豆腐更加紧实。

6. 切块:将压制好的豆腐取出,用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7. 加盐: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使豆腐入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美味的豆腐。

2. 实验分析:(1)浸泡大豆:浸泡时间过长,大豆蛋白质会流失,影响豆腐品质;浸泡时间过短,大豆蛋白质难以充分吸水,影响豆腐的口感和品质。

(2)磨浆:磨浆过程中,要保证豆浆的细腻度,有利于蛋白质的凝固。

(3)煮浆:煮浆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防止豆浆糊底,影响豆腐品质。

(4)凝固:凝固剂的选择和用量要适宜,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豆腐的口感和品质。

(5)压制:压制时间要适中,过短豆腐松散,过长豆腐过硬,影响口感。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自制豆腐的过程,使我们对豆腐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各种因素,以确保豆腐的品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研究与实践 豆腐的制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研究与实践 豆腐的制作

【研究任务】
1.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 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 体,向胶体中加入盐卤(MgCl2、CaSO4)的水溶液,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 吸附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集成块,再压制成形成为豆腐。 2.原料配方 颗粒饱满的黄豆(或黑豆)、盐卤固体(质量比200∶3)
3.制作过程及方法 (1)泡豆:将饱满的黄豆投入料池加水浸泡,浸泡12~14小时,使豆粒吸足水 分,搓开豆瓣呈乳白色。 (2)磨豆:将浸泡好的黄豆经过水洗,使用砂轮磨研磨,磨料时要滴水,中途 不能断水,使磨糊光滑、稀稠均匀。 (3)过滤:将磨好的磨糊置于细网纱内,将磨糊中的豆渣滤去,用清水洗渣 2~3次,一般0.5公斤的黄豆总加水量4~5公斤左右(豆浆)。 (4)煮浆:将豆浆置于敞口锅内煮浆,时间不超过15 min,锅三开后立即放出 备用,煮浆开锅应使豆浆“三起三落”,及时消除浮沫。 (5)点卤:控制温度在80 ℃左右,pH为6.0~6.5,慢慢加入卤水,用勺子上下 翻动搅拌出现80%絮状时停止加卤水,静置20~25 min。 (6)成形:将点卤后的豆浆倒入铺好纱布的模具中,用有一定重量的物品压实。
12345
(4)在豆浆“转化”为豆腐的过程中,石膏所起的作用为__C____(填字母)。
A.增味剂
B.膨松剂
C.凝固剂
D.防腐剂
E.营养强化剂
(5)用石膏点化的豆腐称为南豆腐,质地比较嫩,细腻,与之相对应的是北 豆腐,在点化北豆腐的过程中加入的是卤__水______,该物质也出现在一句耳
熟能详的和豆腐有关的歇后语中。
C.发生聚沉
D.能透过滤纸
(3)制备胶体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聚集法和直接分散法,制作豆浆的过程 属于研__磨______法,该过程中使用的纱布不_是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种 半透膜,你的判断依据:豆__浆__为__胶__体__,__胶__体__粒__子__不__能__透__过__半__透__膜_____。

豆腐制作中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中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中的化学原理豆腐,这个在中国饮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食材,真的是既美味又神奇。

说到豆腐,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那种嫩嫩的、滑滑的口感,真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可是,豆腐的制作其实背后有很多化学原理,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别担心,我会让它变得轻松有趣。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准备把黄豆变成豆腐,这个过程可不止是简单地搅拌搅拌哦。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黄豆富含蛋白质,简直就像是植物界的超级英雄。

你把这些豆子泡水,泡到它们“喝饱了”为止,哦,那感觉就像是它们在水里开派对,膨胀得可大了。

你把这些豆子放进搅拌机里,打成豆浆,这一过程就像是把它们变成了豆奶咖啡,满屋飘香。

不过,这时的豆浆还不算完成,还得经过加热处理,让那些蛋白质开始发生变化。

哎,接下来就进入一个神奇的阶段了,豆浆得加入凝固剂。

一般来说,石膏或者氯化镁是最常见的选择。

把它们撒进热腾腾的豆浆里,这时候你就会看到奇迹发生了。

豆浆开始慢慢凝固,变成了小小的豆腐块,仿佛它们在跳舞,想要挣脱出来,嘿嘿。

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蛋白质和水结合的过程,形成了网络结构,让豆腐有了那种紧实的口感。

等到豆腐块冷却下来,你会发现它们变得更加稳重了,像是新婚的小夫妻,互相依偎着。

不久之后,你就可以把这些豆腐块放进水里保存,做好准备迎接它们的美味旅程。

豆腐可真是个百变小精灵,可以炒、煮、蒸、煲,甚至用来做甜品,真是个大牌明星呢。

说到豆腐的口感,它的柔软和细腻是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很多时候,豆腐的味道比较淡,所以更能吸收调料的精华。

比如说,在做麻婆豆腐的时候,豆腐就像是一个忠实的伴侣,吸收着香辣的豆瓣酱,真的是香得令人垂涎欲滴。

豆腐的低脂高蛋白特性,也是健康饮食的一个不错选择,吃了之后不会有负担,反而感觉轻松又愉悦。

豆腐也被认为是“平民美食”,为什么呢?因为制作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家里随便备点黄豆,就可以开始这场美味的实验。

相比起许多需要复杂操作的菜肴,豆腐真的是非常容易上手,不管是新手还是大厨,都能轻松驾驭。

用豆浆机做豆腐脑

用豆浆机做豆腐脑

1、如果你有豆浆机,真的就是不难了。

豆浆的浓度为:黄豆:水=1:15(不能比这更稀)豆浆煮开后,晾凉;2、把葡萄糖酸内酯用一点水溶化后,倒入豆浆,(比例:1.5升豆浆4---5克)赶快搅拌均匀。

我的比例是700ml豆浆,加1茶匙葡萄糖酸内酯;3、豆浆隔水加热,或蒸,豆浆温度达到80℃左右保持15分钟即凝固;4、豆腐脑汤的制作----打卤。

一粒八角大料呛锅,加入花菜木耳略炒,放适量水、盐、一块鸡精。

开锅后,勾欠,撒蛋花,关火。

豆花盛一大碗内,浇卤,另用腐乳汁,麻酱(花生酱)汁调味。

这样,豆腐脑就做成5小摊做的汤:(提前用猪骨头熬制、加上酱油、、盐、味精、把豆腐脑盛碗后最后加------韭菜花酱、香菜、香油、辣椒面,)(二)最新豆浆机制作豆腐脑过程经过一番探寻、考察、求艺、试验,终于做成功了一碗滑滑嫩嫩的豆腐脑下面详解制作过程做豆腐脑需要用的制作凝固剂,内酯学名为【葡萄糖酸-δ-内酯】也可使用【豆腐王】。

各食品添加剂门市均有销售。

大约14元/千克1先用豆浆机打浆先把生黄豆泡好后加入豆浆机打浆2在豆浆机打浆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卤子(豆腐脑的汤)鸡肉、干蘑、木耳、青葱(爱放啥放啥)豆腐脑的卤子不用炝锅,和汆羊肉一样的做法。

炝锅油乎乎的口感不好。

小摊做的汤:(提前用猪骨头熬制、加上酱油、、盐、味精、把豆腐脑盛碗后最后加------韭菜花酱、香菜、香油、辣椒面,)3豆浆打好了,关键的一步到了。

(将打好的豆浆过滤后)需要预备两个较大的容器。

1、取适量的内酯在碗里放少量水融化,内酯用量我是1.5升豆浆4---5克。

2、将融化的内酯倒入容器中。

3、要将豆浆快速冲入盛有放内酯的容器中,(不可以直接将内酯倒入豆浆中)反复冲倒1----2次,速度要快。

(不要用筷子搅拌)4、撇去浮沫。

5、保温,这步很关键,前几次没有成功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是提前把洋锅子放少量的水烧开关火,冲倒完豆浆后马上放入洋锅子中,盖好锅盖,几分钟后打火烧一会,反复2---3次即可。

制作豆腐用的凝固剂

制作豆腐用的凝固剂

制作豆腐用的凝固剂你们爱吃豆腐吗?白白嫩嫩的豆腐,不管是做成麻婆豆腐,还是小葱拌豆腐,都超级美味呢。

可是你们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呀,我们就来说说制作豆腐时很重要的东西——凝固剂。

豆腐的原料是豆浆,豆浆是液体,要把它变成豆腐那样的固体,就需要凝固剂来帮忙啦。

有一种很常见的凝固剂叫卤水。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呀。

从前有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做豆腐的老爷爷。

他每天都会用卤水来做豆腐。

他把豆浆煮好后,就小心翼翼地往里面加卤水。

一边加,一边慢慢搅拌着豆浆。

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豆浆慢慢开始凝结,就像变魔术一样。

老爷爷就能把这些凝结的豆浆做成一块块豆腐啦。

卤水做出来的豆腐呀,吃起来特别有豆香味,口感还很紧实呢。

还有一种凝固剂叫石膏。

我有个小伙伴,他去乡下的亲戚家玩的时候,就看到亲戚做豆腐用石膏。

亲戚把石膏磨成很细很细的粉末,再放到豆浆里。

豆浆就开始一点点凝固起来了。

用石膏做出来的豆腐呀,白白的,嫩嫩的,就像小婴儿的皮肤一样。

如果用筷子夹一块石膏豆腐,它还会轻轻晃动呢,看起来特别可爱。

这种豆腐用来做汤就特别合适,软软的,入口即化的感觉。

现在还有一种凝固剂叫葡萄糖酸 - δ - 内脂。

我的邻居阿姨做豆腐脑的时候就喜欢用这个。

她先把豆浆煮好,然后把葡萄糖酸 - δ - 内脂用一点水化开,再倒进豆浆里。

过一会儿,豆浆就变成了像果冻一样的豆腐脑。

阿姨会在豆腐脑上加上甜甜的糖浆或者咸咸的卤子,那味道,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不同的凝固剂做出的豆腐在口感和样子上都有点不一样呢。

就像我们小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样。

这些凝固剂就像神奇的魔法粉,能把豆浆变成美味的豆腐或者豆腐脑。

下次你们吃豆腐的时候呀,就可以想一想,这个豆腐可能是用卤水,或者石膏,又或者是葡萄糖酸 - δ - 内脂做出来的呢。

是不是很有趣呀?。

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变化,具体来说:
1. 蛋白质变性:
黄豆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中包括大豆球蛋白和大豆醇溶蛋白等。

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黄豆经过浸泡、磨浆后得到豆浆。

豆浆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约70-85℃)时,其中的蛋白质会因热作用而发生变性,即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有序状态变为无序状态,但并不改变其氨基酸组成。

2. 凝固反应:
豆浆在点卤过程中,添加了卤水(通常含有钙盐或镁盐)、石膏(硫酸钙)或者其他凝固剂。

这些凝固剂中的离子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促使豆浆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聚”或“絮凝”。

由于形成了新的化学键,所以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3. 分离乳清:
凝聚后的蛋白质网络结构能够把水分包裹在网络中,随着凝固的进行和沉淀,一部分水分被挤出成为乳清,剩下的部分则形成了我们熟知的豆腐。

综上所述,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既包括物理变化(如分散、加热导致的蛋白质变性),也包含化学变化(如凝固剂与蛋白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豆腐模具使用方法

豆腐模具使用方法

豆腐模具使用方法
嘿,你们知道吗?豆腐模具可神奇啦!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豆腐模具的使用方法吧。

首先呢,我们要准备好做豆腐的材料。

有黄豆呀,水呀,还有凝固剂。

就像我们做游戏要准备好玩具一样。

黄豆要先泡在水里,让它们喝饱水,变得胖胖的。

然后呀,把泡好的黄豆放进豆浆机里,加上水,打成豆浆。

豆浆就像白白的牛奶一样,可好喝啦。

不过这时候的豆浆还不能变成豆腐哦。

接着,把豆浆倒进锅里,用火煮一煮。

要小心看着,别让豆浆溢出来啦。

煮豆浆的时候,会有很多泡泡冒出来,就像小螃蟹在吐泡泡一样。

豆浆煮好后,要放凉一点。

然后把凝固剂放进去,搅拌搅拌。

这时候豆浆就会慢慢变成豆腐脑啦。

豆腐脑软软的,滑滑的,像果冻一样。

现在就可以用豆腐模具啦。

把豆腐脑倒进模具里,要轻轻地倒哦,别把豆腐脑弄破了。

就像我们倒沙子进小桶里一样。

倒满豆腐脑后,把模具的盖子盖上。

可以在盖子上压一点重的东西,比如一本书或者一块石头。

这样可以把豆腐脑里的水挤出来,让豆腐变得更结实。

等一会儿,豆腐就做好啦。

打开模具的盖子,哇,一块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啦。

就像变魔术一样呢。

我觉得用豆腐模具做豆腐可好玩啦!大家也可以试试哦,说不定能做出超级好吃的豆腐呢。

做豆腐涉及的化学知识

做豆腐涉及的化学知识

做豆腐涉及的化学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做豆腐那点事儿,这里面可藏着不少化学知识呢!
就说这磨豆子吧,把豆子变成豆浆,这过程不就跟咱小时候玩泥巴似的,得把大块的泥巴给揉碎了变成细软的泥巴浆。

你看,豆子本来好好的,经过研磨就变成了细腻的豆浆,多神奇啊!这就是物理变化呀。

那豆浆变成豆腐又是咋回事呢?这就得说说凝固剂啦!就好像是给豆浆
施了个魔法,让它一下子就变得有型了。

咱可以把凝固剂想象成是一个超厉害的指挥官,一声令下,豆浆就得乖乖听话,变成豆腐。

你说奇妙不奇妙?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做豆腐,我还特别好奇地问妈妈:“为啥加了这个东西豆浆就变豆腐啦?”妈妈笑着说:“这呀,就是化学的魔力呀!”
还有啊,在点豆腐的过程中,掌握好凝固剂的用量也特别重要呢,加多
了豆腐就太硬了,加少了又不成型。

这就跟咱做菜放盐似的,得恰到好处,不然这菜的味道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咯!哎呀,做豆腐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呢,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影响最后的成果,是不是有点像走钢丝呀,得小心翼翼的。

咱再来说说豆腐的口感,为啥有的豆腐嫩得跟水似的,有的却很结实呢?这也和化学知识有关系呀!就好像不同性格的人似的,各有各的特点。

而且做豆腐的时候,如果温度没控制好,那也会出问题哟,这就像天气不好会影响我们外出的心情一样。

总之啊,做豆腐看似简单,里面的化学知识可多着呢!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每次做豆腐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实验。

做豆腐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乐趣,能让我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还能体会到动手的快乐。

咱以后可别小瞧了这一块小小的豆腐,它背后可是有大学问的呢!。

豆浆变成豆花的原理

豆浆变成豆花的原理

豆浆变成豆花的原理
豆浆变成豆花的原理主要涉及到豆类蛋白质的变性以及凝胶的形成。

具体来说,首先豆浆中的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性,变性是指蛋白质在外界作用下结构发生改变,部分三维空间结构被破坏,使蛋白质失去原来的形态和功能。

加热使得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解聚,从而导致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键断裂,水解解离,蛋白质形成块状物质,即豆腐花。

此外,在豆浆变成豆花的过程中,有两种凝固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别是石膏和盐卤。

石膏是硫酸钙的二水合物,它是一种无机盐。

石膏在加热的过程中迅速溶解,释放出钙离子。

钙离子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状结构。

凝胶的形成能够将豆浆中的液体部分留在凝胶网络中,从而形成豆腐花。

盐卤是由盐和水组成的溶液,主要包括氯化钙、氯化锁等等。

盐卤的作用与石膏类似,通过释放出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凝胶结构。

盐卤的使用可以增加豆腐花的韧性和弹性,提高其口感。

另外,如果在豆浆中加入醋,也可以促使豆浆凝结成豆花。

这是因为醋中所含有的乙酸能够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豆花的凝胶结构。

具体来说,乙酸会与豆浆中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形成酸性物质和氨基酸盐。

这些氨基酸盐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吸附水分,形成凝胶结构。

同时,乙酸还能够改变豆浆中蛋白质的电荷状态,使其变得更容易凝固。

【高中化学】豆浆变成豆腐脑

【高中化学】豆浆变成豆腐脑

【高中化学】豆浆变成豆腐脑豆腐,人人爱吃。

早点喝的豆浆、豆腐脑,菜品里的砂锅豆腐、麻婆豆腐,豆制品里的豆腐丝、豆腐干……花样可多呢!单是豆腐做的菜,一个盛大的宴席还摆不开呢!豆浆、豆腐是我国首创的。

洋鬼子没有豆腐所以豆腐的英文为tofu。

大豆源于中国,古称“菽”。

培育大豆在我国已经存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大豆类所含多样的蛋白质。

每100克黄豆不含蛋白质36克多,在各种食物里遥遥领先。

近年来,日本和美国发生了“豆浆热”,男女老幼钟爱喝豆浆,商店里出售各种各样的豆浆制品:桔子豆浆、咖啡豆浆……各种豆腐菜、豆腐罐头一跃沦为受欢迎的多样食品。

但是,炒黄豆和油炸黄豆不容易消化,能够被身体吸收的养分连一半都不到。

煮黄豆好一些,吸收率也只有65.5%。

豆浆和豆腐就比较好消化,其中85一95%的蛋白质能被身体吸收。

豆腐就是怎样制成的呢?把黄豆泡在水里,泡胀变硬后,在石磨盘里晒干豆浆,再洗出豆渣,煮沸。

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围著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翩翩起舞了集体舞,共聚没一块儿,构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

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

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

有人爱喝甜浆。

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

有人爱喝咸浆。

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

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豆浆点卤,发生豆腐脑。

豆腐脑洗出水,变为豆腐。

将豆腐压入,再榨干回去些水,就变成了豆腐干。

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就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不含的水存有多存有太少罢了。

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就是胶体溶液。

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覆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矿所以,牛奶总是光滑的乳白色液体。

豆浆秒变豆腐脑其实方法很简单,在家就能轻松做

豆浆秒变豆腐脑其实方法很简单,在家就能轻松做

豆浆秒变豆腐脑其实方法很简单,在家就能轻松做展开全文各位小朋友及大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科学小实验栏目,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6年。

当时的淮南王刘安在研制丹药时,将黄豆用水浸泡磨成细糊糊作丹料,无意中把中药石膏粉散入豆浆中,顿时结成洁白细嫩的豆腐。

他亲口品尝后,觉得其味鲜美可口,豆腐也就从此诞生了。

因此淮南王刘安被时人誉称“豆腐王”。

豆腐脑是一种极嫩的豆腐,人体对其吸收率可达92%~98%。

豆腐脑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豆腐脑。

图片源于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更简易的办法可以在家就能做出美味的豆腐脑呢?今天,我们不妨采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尝试利用纯豆浆加入石膏粉来制作豆腐脑,并探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现在,大家就跟随科学奶爸,一起开始我们今天的实验吧~实验开始前,先准备以下材料纯豆浆1瓶、玻璃杯2个、石膏粉1勺勺子1个、温开水1瓶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1、往玻璃杯中倒入一杯黄豆浆(温度以60-80度为宜)。

2、取一小勺石膏粉倒入小玻璃杯中备用。

3、在装有石膏粉的小玻璃杯中倒入少许温开水,并搅拌均匀。

4、将石膏水倒入豆浆杯中。

5、用勺子轻轻搅拌均匀,只需搅拌3-5下即可。

静置2分钟。

通过实验你会发现大约2分钟后,玻璃杯中飘出浓郁的豆腐脑香味。

仔细观察我们还能进一步发现,杯中的豆浆几乎变成了雪白的豆腐脑,而且在缝隙中还析出了一些淡黄色的水。

也就是说,石膏粉的加入把豆浆变成了豆腐脑,并分离出了水分。

原来如此石膏是一种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的二水合物。

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遇到石膏后迅速凝聚,并且分离出水分。

回到最开始提到的话题,如何只需要在豆浆中加入石膏就能做出美味的豆腐脑?原来,黄豆经过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体(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之间的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浆变成豆腐脑
豆腐,人人爱吃。

早点喝的豆浆、豆腐脑,菜品里的砂锅豆腐、麻婆豆腐,豆制品里的豆腐丝、豆腐干……花样可多呢!单是豆腐做的菜,一个盛大的宴席还摆不开呢!
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

培育大豆在我国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小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每100克黄豆含蛋白质36克多,在各种食物里遥遥领先。

近年来,日本出现了“豆浆热”,男女老幼喜爱喝豆浆,商店里出售各种各样的豆浆制品:桔子豆浆、咖啡豆浆……
各种豆腐菜、豆腐罐头一跃成为畅销的新颖食品。

但是,炒黄豆和油炸黄豆不容易消化,能够被身体吸收的养分连一半都不到。

煮黄豆好一些,吸收率也只有65.5%。

豆浆和豆腐就比较好消化,其中85一95%的蛋白质能被身体吸收。

豆腐是怎样做成的呢?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

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

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

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

有人爱喝甜浆。

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

有人爱喝咸浆。

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

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

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

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

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

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

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

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

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

兴许你挺爱喝我不爱喝的这种酸牛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