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21-2024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4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史料实证3题单选题隋唐科举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题单选题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史料实证6题单选题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民族危机的加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9题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0题单选题抗美援朝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1题单选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解释12题单选题古代希腊文明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中古时期的日本历史解释14题单选题启蒙运动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5单选题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历史解释116单选题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7材料题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8材料题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材料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论述题局部抗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五计划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22023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分封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题单选题两汉的文化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题单选题文学艺术(魏晋-隋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金朝入主中原历史解释5题单选题疆域的奠定历史解释6题单选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敌后战场的抗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9题单选题恢复国民经济历史解释10题单选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1题单选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2题单选题中世纪城市自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4题单选题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历史解释315单选题斯大林模式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6单选题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历史解释17材料题宋元文学艺术,史学研究方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18材料题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明清科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材料题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论述题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2022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题单选题两汉的文化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题单选题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金朝入主中原历史解释5题单选题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6题单选题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百日维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9题单选题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0题单选题抗美援朝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1题单选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2题单选题古代埃及文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王权的加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4题单选题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时空观念、历史解释515单选题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6单选题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7材料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8材料题日本明治维新,清末新政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9材料题美国内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论述题疆域的奠定,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少数民族内迁,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62021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题单选题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历史解释3题单选题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题单选题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6题单选题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历史和历史的“重现”史料实证、时空观念9题单选题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0题单选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题单选题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2题单选题文艺复兴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一战的影响,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14题单选题经济危机的发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5单选题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历史解释16单选题欧盟的建立时空观念17材料题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8材料题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材料题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论述题科技进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8。
2011——2016年高考历史11套试卷归纳(全国一卷、二卷、三卷)

2011——2016年高考历史11套试卷归纳(全国一卷、二卷、三卷)一、11套试卷中国史和世界史分数所占比例;1、2011年:中国史:72分;世界史:28分;2、2012年:中国史:67分;世界史:33分;3、2013年Ⅰ卷:中国史:72分;世界史:28分;4、2013年Ⅱ卷:中国史:49分;世界史:51分;5、2014年Ⅰ卷:中国史:71分;世界史:29分;6、2014年Ⅱ卷:中国史:72分;世界史:29分;7、2015年Ⅰ卷:中国史:72分;世界史:28分;8、2015年Ⅱ卷:中国史:71分;世界史:29分;9、2016年Ⅰ卷:中国史:72分;世界史:28分;10、2016年Ⅱ卷:中国史:71分;世界史:29分;11、2016年Ⅲ卷:中国史:71分;世界史:29分。
总结,中国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世界史。
二、11套试卷各考点的分布情况;(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7次;(2)各朝代的政治情况:5次;(3)宗法制、分封制:2次;(4)科举制:1次;2、古代经济:(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5次;(2)古代小农经济:3次;(3)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影响:3次;(4)土地兼并:2次;(5)古代中外贸易:1次;(6)纸币:1次;(7)国内区域贸易:1次;3、古代思想:(1)儒家思想及发展:9次;4、古代科技:1次;5、文字、文学、艺术:4次总结,古代史中的高频考点主要是:(1)古代专制主义中央制度;(2)古代小农经济及经济重心的南移;(3)儒家思想的发展;(二)中国近代史1、近代史政治:(1)抗日战争:7次;(2)戊戌变法:3次;(3)甲午战争与五四运动:3次;(4)中国的近代化:2次;(5)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2次;(6)阶段特征:1次;(7)土地革命:1次;(8)解放战争:1次;(9)太平天国运动:1次;(10)清末政治:1次;2、近代史经济:(1)自然经济的解体:4次;(2)近代内地税费:1次;3、近代史思想:思想的近代化与传统思想的冲突:3次;(2)教育改革:1次;总结,近代史中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1)抗日战争;(2)自然经济的解体及其影响;(3)近代思想的转变。
近五年来全国卷高考历史分析认识

近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卷分析一、近五年来选择题分析特点:(1)从考查范围来看,依然保持24——27题考查中国古代史,28——31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32——35题考查世界史,呈三分天下的态势。
(2)考查知识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较强。
(3)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4)突出对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
(5)体现新教材的内容。
历史学科关键能力:1.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2.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3.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4.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5.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6.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7.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8.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选择题备考启示:1.按通史复习,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整理。
2.加强对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注重新老教材结合。
二、近五年全国卷41题分析认识:1. 从命题范围来看,中国史多于世界史。
纯中国史(古今对比)4道,其它都是中外关联。
中国史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
从时代来看中国古代史偏多,近代史偏少,近代革命史,党史都没有涉及过,现代中国史在全国卷中的比重只有一道选择题,在41题中呈现,或者在选修内容出现,可能会是今后高考出题的方向。
2. 从设问方式来看,最近五年原因类题目有8题,特点类4题,趋势2题,变化2题,意义5题,比较类题目5题,作用3题,背景3题,发展2题,其余设问均出现一次。
从题目的能力要求来看:简析7题(19年3题都是),说明9题,概括10题,指出3题,简述,概述等各1题。
没有明显规律,但不同的设问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要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
3. 从题材选取上看,小切口,大视角。
选材内容与新教材的选择性必修有密切关联,如:2018年的城市化、物种迁移、基层治理;2019年国家治理、海关税收、20世纪经济与生活都和选择性必修密切相关41题备考启示:1.按专题史复习,注重古今对比、中外关联,形成知识网络体2.按设问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作答技巧。
2023高考历史全国乙卷题型分布

2023高考历史全国乙卷题型分布一、前言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的全国乙卷题型分布备受广大考生关注。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历史考试的题型分布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全面深度探讨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题型分布,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总体概览在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中,题型分布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和填空题属于基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解答题和论述题则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选择题部分1. 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的基础题型,一般占据较大比重。
2023年的高考历史全国乙卷选择题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一般考查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而多项选择题则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在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中,选择题部分可能会涉及到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对历史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四、填空题部分1. 填空题是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中的填空题可能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内容,考生需要对历史知识点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
2. 考生在备考填空题时,可以通过整理历史时间线、地图等资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提高填空题的答题准确率。
五、解答题部分1. 解答题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一般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在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中,解答题可能涉及到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历史实际运用能力。
2. 在备考解答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多阅读历史文献,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从而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全面分析和深度归纳能力。
六、论述题部分1. 论述题是历史考试中的重点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的评价和阐述。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精选文档

综合考查
2019年(40题)近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热) (25分,全国Ⅱ卷)
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 , 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 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 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 远离课堂;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 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 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
2、加强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 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只要有可 比点或者相似点,尽可能发散思维引导 学生进行联系,形成联系的习惯,强化 对知识点产生联系的敏感性。(2019 年全国Ⅰ卷(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 演变及经济重心的南移。2019年全国 Ⅱ卷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 主专制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
命题的基本方法
广泛收集,有效改编(试题的来源) 注重教材,梯度设计(试题的逻辑) 立足考点,力戒陈旧(问题的设计) 创设情境,材料多样(材料的形式) 讲求覆盖,兼顾冷热(知识的分布) 及时编制,纠错练习
讲评的基本原则 注意及时性 突出针对性 强调层次性
“三讲”与 “三不讲” “三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 ——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 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 ——过偏的问题(超越教学深度的问题) ——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
3、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 征的掌握。
如全国Ⅰ卷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第25题 考查了古代儒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如选修题第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 程中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认识。所以,选修题目 的答题也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观的掌握基础上 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全国Ⅱ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观,35、40 、41涉及全球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 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的培养。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自治
Ⅰ
12 分
[政治 ·30]解放战争期间中
卷 问答 1 道,9 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分
[文化 ·29]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
[政治 ·28]洋务运动时期的 [经济 ·42]洋务企业对近现
2018 年Ⅱ 卷
选择 3 道, 12 分
问答 1 道, 12 分
近代外交观念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中 共抗日根据地农民抗日热 情的增强 [文化 ·29]孙中山的新三民
年
选择 3 道, 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世纪 70 年代的矿业政策
Ⅱ
12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与福州 [改革 ·45]清末北京街道管
卷 问答 2 道, 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理改革
23 分
[文化 ·29]民国初年追求新 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选择 3 道, [经济 ·28]晚清政府放宽兴 [政治经济文化 ·41]近代西
选择 3 道,
托古改制
Ⅱ
12 分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日
卷 问答 1 道,
本金融侵略
15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
[民主 ·46]陈独秀的民主思 想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国 [文化 ·40]康有为与严复关
选择 3 道, 民党的一党专制政策
于缓解人口压力的思想
Ⅰ
12 分
[经济 ·28]外资经济对中国
流行
[政治 ·25]宋代科举制的发 [文化 ·42]汉代儒学思想对
展
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 ·24]战国以前冶铁业 选择 4 道,
的发展
Ⅲ
16 分
[文化 ·26]中国古代药物学 卷 问答 2 道,
14---18年全国卷2历史真题纵向分析(zxls_20190126173728)

1、选择题纵向分析(24---35)
(一)知识点分布
中国古代史(24---27)
所属教材
知识点
试题分布
近五年高考出现频率
必修一
宗法制
2016-27
5年1考
分封制
2014-24
5年1考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5-25;2016-25;2018-26
5年3考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非选择题纵向分析
(一)必做题分析
1、综合对比分析题(非选择题第一道题)
年份/试题
知识点
2014—40
清朝东北移民
2015-40
孟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2016-40
近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2017-40
中国矿业政策(清朝雍正年间、近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
2018-40
中美大豆种植历史,及文明交流活动
改革的考查由古至今,14—16年考查中国古代改革;17年考查中国近代改革,18年涉及到现代改革;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其中以政治方面的改革为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015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弹计划
20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罗曼·罗兰的反战活动
(二)选做题分析
1、知识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年份
知识点
2014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2015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
2016
中国古代军事改革----清政府改建兵制
最新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年复习建议

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2017年复习建议数学(文科)一、高频考点分析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I 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试卷结构:1. 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2. 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3. 解答题5×12+10。
●考试时间分布: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复习建议:1. 研读大纲;2. 回归教材;3. 专题复习,归纳同类;4. 适当练习,重视典例。
语文语文科目课标Ⅰ卷与课标Ⅱ考查形式上和难度差别不大,考题内容选材上有所区别。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备考建议:1、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精简)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
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以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1、近几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情况:梁启超论古代专制政治城市信号灯的历史古代到近代海洋的(1)高考考查的内容是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教材内容比重分析4*2=从模块分布角度:考查内容以必修1政治史和必修2经济史为主。
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2011年才开始出现主观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比重大,侧重出主观题,第40、41题在必修1与必修2之间轮换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12年第41题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近四年中,仅2009年考过一次。
从通史角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内容各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古代史比重较大,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2012年除外);中国近现代史以选择题为主,2012年才出现主观题;世界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少,近4年,每年只考1道政治史或思想史的选择题;世界近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选择题与主观题兼有(2013年除外)2、选修试题情况:选修题重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选修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1)试题以文字或地图材料提供设问情景。
一般是2问:第1问是在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前提下,就史实、原因、意义等基本问题作答;第2问就此题问题进行历史评述,在试题结构上出现了纵向比较(如孙中山对苏俄前后不同的政治态度)和中外联系比较(如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英美宪政思想的比较)的能力要求。
(2)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选修1(改革篇):改革中的制度评价(如清朝的盟旗制度、唐朝的盐业制度改革、戊戌变法等) 选修2(民主思想与实践篇):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现代民主实践、世界近现代的民主思想(如启蒙思想)选修3(战争与和平篇):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争爆发的背景、对战争的态度(如一战前的欧洲)、战后的政治安排(波兰的边界问题、二战后远东的审判问题等)选修4(历史人物评说篇):对钱玄同、曹操、孙中山、沈括、牛顿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分析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历史考点。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介绍古代文明: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
- 第二考点:探讨历史事件:本年份的考卷涉及到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 第三考点:分析历史人物: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贡献和影响等方面。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比较不同文化: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 第二考点:分析历史变革: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历史变革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 第三考点:评价历史观点: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评价不同历史观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研究历史文献: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研究历史文献来获取对历史事件的更深入理解。
- 第二考点:分析历史政策: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历史政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和调整。
- 第三考点:评估历史成就: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评估某个历史时期的成就和不足。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探究历史思潮: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探讨不同历史思潮对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
- 第二考点:分析历史制度: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历史制度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和演变。
- 第三考点:评价历史事件: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评价某个历史事件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意义。
以上是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的简要分析,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Word count: XXX)。
【高考】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附复习建议

【高考】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附复习建议2017年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自主命题:江苏、北京、天津部分使用全国卷省份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山东卷: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本文用图表形式帮助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考生分学科解读,包括高频考点分析、典型例题剖析、复习建议及备考策略及资深名师多年教学精华总结,帮同学们为2017年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重在教大家分析考点、把握重点的方法,最后附有三轮复习的策略!希望大家坚持看完!定受益良多!【注】1、本文内容较多,阅读时间约25min,建议大家收藏起来。
2、本文分析数据基于2013-2015年高考试题,未涵盖2016年高考试题。
3、请结合2017年最新考试大纲进行备考!4、附:第三轮备考策略,内容仅供参考!2017年高考九大学科高频考点数学(文科)一、高频考点分析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 I 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试卷结构:1. 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2. 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3. 解答题5×12+10。
● 考试时间分布: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2012——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对共和国史的考查(选择题部分)

情景 文字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考查内容及主题:
二、考查特点
①主要考查建国后经济建设历程。着重考查: 过渡时期(1949—1956); 十年探索时期(1957—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 ②高频考点:“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改革 ③科教、外交涉及较少; ④政治内容很少涉及:“整风反右”及“文革”内容不去触碰, 可能接下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内容也将成为“敏 感地带”。
33
文字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时空观念
2013 海
23 24 25
文字数据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下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海潮”) 文字数据 “一五”计划工业布局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文字数据 1958年文艺领域大跃进 文字 文字 文字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新Ⅰ 新Ⅱ
35 31
三、共和国史复习建议 • 1.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逻辑,把握阶段特征 • 2.讲透重要历史概念
• 3.筛选典型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建国初期,学习俄文热潮(国家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发展战略的需要)
年份 试卷 题号 2016 海 24 25 新Ⅰ 31 新Ⅱ 31 新Ⅲ 31 2017 海 12 13 新Ⅰ 31 新Ⅱ 31 新Ⅲ 31
考查主题 建国初,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 传制度 文字 设立经济特区 文字数据 中苏关系恶化 文字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文字数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 生产自主权 图片 建国初期农业使用机械生产 文字数据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文字 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 文字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图片 建国初妇女接受教育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格

[政治·25]汉代监察制度
[经济·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27]明代跨区域贸易繁荣
[文化·24]古代儒家政治理想
[文化·40]孟子法制观念
[改革·45]清朝养廉银制度改革
2016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6]宋代重史传统与君主行为
[政治·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文化·27]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
[经济·41]中国古代的大豆种植
[人物·47]三娘子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经济·24]战国以前冶铁业的发展
[文化·26]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文化·27]明代中期京城和江南地区对文化知识的崇尚
[文化·42]汉代儒学思想对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经济·27]明代初期的朝贡贸易
[文化·24]《墨子》中关于科学知识的记载
[政治·41]宋代至明清地方的乡约制度
[改革·45]汉武帝年号制改革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4]商汤灭夏建商
[政治·26]唐代三省六部制与武则天削弱相权
[经济·25]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
问答2道,32分
[政治·29]晚清外交近代化
[经济·30]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文化·40]西学东渐思潮、新文化运动
[民主·46]晚清民主设计方案
2014年
Ⅰ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9]戊戌变法废八股
[经济·28]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30]近代中国电影发展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

结论:
(1)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 (2)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而且侧重出大题。 (3)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12年出现三大 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
2、从通史体系内容角度(必修):
结论: (1)从通史体系看,中国史和世界史几乎是 各占一半。 (2)中国史中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多,主要以选 择为主,但也有大题出现(如2011年高考);现 代史分值比例较小;近代史也主要以选择为主。 (3)世界史所占分值较大,且主要以大题为主 。
2014届高考备考复习建议
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并对主 要知识点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还要拓 展学生的认知深度。
这项工作可以分配到复习的各个阶段:如 第一阶段复习按照现行教材专题式体例,通过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考点串讲和练习讲评、阶 段测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 步做到基础知识的细化和深化,第二阶段进行 通史意识下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拓展,帮助学生 查漏补缺,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主干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高频考点分布情况
模块 考点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 度 考查内容及分值 2009年(25题)宗法制(4分) 2010年(24题)分封制(4分) 2011年(24题)西周对秦统一的影响(4分)2013年(24题)分 封制瓦解 (4分)(全国 Ⅰ卷)2013年(24题)史学常识(司 马迁著《史记》(4分,全国Ⅱ卷) 2008年(25题)治理地方的关键(4分) 2008年(26题)吏治 腐败(宋设通判)(4分) 2010年(25题)郡县制(4分) 2011年(40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5分)2012年(24题) 十三州刺史(4分)2012年(28题)清代内阁(政治制度僵化) 2012年(29题)梁启超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4分)2013 年(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12分,部分,全国Ⅰ卷) 2013年(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主专制与英国代 议制的比较(12分,部分,全国Ⅱ卷) 考点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治制度 2009年(29题) 罗马法(4分)2012年(34题)《十二铜表法 》(4分)2013年(26题)雅典城邦政治特点 (4分,全国Ⅰ卷 ) 2013年(32题)雅典民主政治(4分,全国Ⅱ卷) 2009年(30题)《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2010年(29题) 1782年英美关系(漫画)(4分)2013年(27题)光荣革命(4 分,全国Ⅰ卷)2013年(33题、34题)没、德代议制(8分,全 国Ⅱ卷) 2013年(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主专制 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12分,部分,全国Ⅱ卷)
201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

题干直问类
作用(影响类
背景类
原因类
解释类
2014
5
2
1
2
2
2015
4
21Leabharlann 2212016
2
1
2
3
2
1
1
2017
2
1
4
1
3
1
2018
5
2
3
1
1
规律总结
选择题设问方式多样化,直接设问的类型逐步减少。反映类,由此可知类设问方式在高考选择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越来月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设问方式的变化看,高考选择题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小题数
年份
小题数
2014
2
2015
3
2016
2
2017
2
2018
3
规律分析
题干设问数量由少到多,并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设问数量的变化,说明对学生的综合对比分析能力要求更强。
设问类型
年份
比较类
背景类
原因类
内容类
作用影响意义类
评价类
2014
2
1
1
2015
2
1
1
2016
1
1
1
1
2017
1
1
1
2018
1
2
5年1考
罗斯福新政
2015-34
5年1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16-34
5年1考
欧元
2014-35
5年1考
世界银行
2015-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2201320142015
2016
24刺史监察制度
(1-1)
分封制、等级制
(1-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
1)
儒家思想(3-1)
25古代中国文化
(3-2)
程朱理学(3-1)儒家思想(3-1)
君主专制(1-
1)
小农经济(2-1)
26明清经济(2-1)雅典政体(1-6)程朱理学(3-1)宋代经济(2-
1)
宋代监察制度(1-
1)
27陆王心学(3-1)光荣革命(1-7)海禁(2-1)科举(1-1)中央集权(1-1)
28内阁(1-1)近代西方科技
(3-7)
近代经济(2-2)
近代经济(2-
2)
近代经济(2-2)
29君主专制(1-1)近代民主革命
(1-3)
戊戌变法(3-3)
北伐战争(1-
3)
甲午中日战争(1-
2)
30民族工业(2-2)工农武装割据
(1-3)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2-4)
抗日战争(1-
1)
抗日战争(1-3)
31工农武装割据
(1-3)
罗斯福新政(2-
6)
一五计划(3-3)
一五计划(2-
3)
十年探索(2-3)
32一五计划(2-3)欧共体(2-8)雅典民主政体(1-
6)
罗马法(1-6)罗马法(1-6)
33市场经济(2-3)斯大林模式(2-
7)
1987宪法(1-7)
英国内阁(1-
7)
英国两党制(1-7)
34罗马法(1-6)欧洲格局(1-9)苏联新经济政策(2-
7)
罗斯福新政
(2-6)
经济区域化(2-8)
35世界贸易(2-8)改革开放(2-3)欧元(2-8)世界银行(2-
8)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
联合(2-8)
40工业革命及其影
响(2-3)
中国古代海洋利
用(2-1)
中西方科技成就(3-
3,3-4)
儒学的发展
(3-1)
近代人口增长与压
力
41评析“冲击—反
应”
评析汉唐地方制
度
评析抗日战争
评析生产力的
影响因素
评析“制度构想与
实践”
选修
一
王莽改革清末新政魏晋法律改革唐代币制改革唐太宗时谱牒改革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
元;以人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
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
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
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III.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部分
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
【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31题】为中国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
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7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
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
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选择题复习建议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30题
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
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
32题
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
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
34题
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
特点:世界经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主观题复习建议
40题(25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
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
对策: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1题(12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对策:
2012①提炼观点,表明态度;②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③得出结论。
2013①仔细分析设问;②注意图片说明信息;③对图片多角度解读。
2014①选取任一方面;②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注意史观运用。
2015①亮出观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2016①亮出论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45题(15分)为选修题,一般而言45-48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
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
本题15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XX矛盾,稳定了XX社会秩序,促进了XX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总之,历史这一学科并不难学,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也绝非难事,要义在于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能,提高学科素养。
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