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水蒸气的温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2.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3.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3.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4..水沸腾的温度100℃水结冰的温度0℃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 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2.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了不同的温度计。
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5.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6.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
7.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8. 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9.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10.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1.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3.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11.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2.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3.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和水蒸气 3教案 教科版(优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水和水蒸气一、教材简析:本课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水到哪里去了教材安排了通过观察浅碟子里的水在太阳底下变少了,启发学生思考:水既没流出去,也没有渗人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然后用漫画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去了。
同时用文字告诉学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水洼里的水是怎样干掉的”做出自己的解释。
第二部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通过上一活动的探究,学生会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推测。
在思考和推测的基础上,聚焦探究的问题: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给水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接着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到: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如果不断地蒸发,大海里的水不是要越来越少了?空气中容得下那么多水蒸气吗?学生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或疑问。
因此教材安排了“水蒸气会不会重新变回水”的观察活动: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人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会观察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
从而引出水蒸气变回水的过程叫凝结。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
二、教学背景: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的三、教学设计: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温度与水的变化-01-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温度与水的变化-01-教科版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 )来的。
A. 从杯壁渗出来的B. 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浸出来的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一个冷的物体,会在它的表面形成小水珠。
2.-8℃读作( )A. 8摄氏度B. 减8摄氏度C. 零下8摄氏度【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计的读数,在0刻度线以下,为零下,用“-”表示。
3.可以用( )方法准确的知道一杯水的温度。
A. 用手触摸B. 用温度计测量C. 用口尝【答案】B【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量水温的精确仪器。
二、判断题(共7题;共14分)4.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答案】正确【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一直在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
5.云、雾、露、霜都是由水变成的。
【答案】正确【解析】【分析】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6.我们看不水蒸气是因为它的微粒太小。
【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
7.小芳测量水温时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测量水温时,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
8.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的现象被称为“升华”。
9.用手捂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的液体会上升。
【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温度计的原理是热胀冷缩。
10.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答案】正确【解析】【分析】当盐掺在碎冰里,盐就会在冰中溶解而发生吸热作用,使冰的温度降低。
三、填空题(共7题;共16分)11.水能变成________,这个过程叫蒸发。
________能加快水的蒸发。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温度与水的变化-03-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温度与水的变化-03-教科版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1.冰箱冷冻室里的温度是零下18摄氏度,应该写成( )。
A. 0下18℃B. -18℃C. 0~18℃【答案】B【解析】【解答】零下18摄氏度,应该写成-18℃。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我们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这一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并不是为了( )。
A. 使冰变咸B. 制造更低的温度C. 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答案】A【解析】【解答】A、使冰变咸。
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B、制造更低的温度。
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C、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
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需要的条件是受冷-温度低于0℃;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需要的条件是受热-温度高度0℃。
3.使用温度计时,手应该拿在温度计的( )处。
A. AB. BC. C【答案】C【解析】【解答】在使用温度计测水温时,上端应该拿在手里,下端应该插入液体中。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夏天,为了减慢一杯冰块的融化,我们可以( )。
A. 把杯子放在通风处B. 用厚毛巾包起来C. 让杯子浸在温水里【答案】B【解析】【解答】想要减缓冰块的融化,就需要让冰块和外界尽量没有接触。
用厚毛巾把杯子包起来可以有效的减少和外界的接触,保持冰冻状态。
【分析】融化需要吸热,如果不想要冰块融化,就要尽量隔绝与外界的接触。
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5.把温水和热水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不管过多久,它们的温度都不同。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
水放在室内,温度是要往室温靠拢的,如果高于室温会慢慢降到室温就不再下降了,因此两杯水最终的温度是一样的,都是室温。
【分析】两杯水一开始的温度不一样高,就会导致二者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的时间不同,但是最终的温度都会与室温相同。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解读-3.6 水和水蒸气 教科版
水和水蒸气一、背景说明设计这堂微课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于三年级科学《水和水蒸气》这一课。
由于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教材安排的三个实验中,第一个实验就非常耗时,这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在浅口的培养皿中加入水,做上标记,过一段时间后看一看水位的变化。
这个实验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那么理想,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水蒸发的速度又不快,在课堂中很难观察到水位的变化,这样就很让学生理解水时刻都在蒸发,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所以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选择放弃这个实验。
这节微课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微课还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将这个实验设计成对比实验,同时对放在室内和室外的两杯水进行8个小时的连续拍摄,然后利用快进的技术,将8个小时浓缩成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观影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看到水位的明显变化,既节省了时间又解决了水时刻都在蒸发这个难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通过教材中的另外两个实验,学生有明显的感知,就是:加热能加速水的蒸发,以及水蒸气遇冷会凝结。
但是对于“白气是什么?”这个问题依然没能找到确准的答案。
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水蒸气特点的认知容易受到前概念的影响所致,况且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他们通过一节课就理解水蒸气和水蒸气之间的转化确实有点难度。
所以本节微课,尤其针对这个疑惑,通过巧妙设计两个实验,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播放微课解决学生的疑问,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得到答案。
二、策划设计(1)内容分析本堂微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三个趣味实验,让学生感知:水时刻都在蒸发、水蒸气看不见以及白气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突破教学难点。
本微课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学习《水和水蒸气》的基础上,对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有进一步认知。
(2)适用对象本微课适用对象是:教师教学、学生自学(3)类型选择选择表现形式:微影采用的技术手段:DV式、软件生成式(4)组织构思流程图:生活现象导入→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初步了解加快蒸发的方法→了解水蒸气的特点→白气是什么?→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过程实录1、图片导入(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现象?雨停后地上的积水不见了、擦过的黑板不一会变干了、湿衣服晾干了。
水和水蒸气-温度和水的变化PPT精品教学课件3
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吗? 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 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 的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 这种现象叫凝结。
水
水蒸气
水到哪里去了? 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水蒸气
遇冷
水
选择你我他 1、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叫(A ) A、蒸发 B、沸腾 2、蒸发是在液体(C )发生的变化现象。 A、外部 B、内部 C、表面 3、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 B ) A、空气 B、热 C、氧气 判断小法官 1、江河湖海里的水时时刻刻在蒸发。(√ ) 2、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无关。( ×) 3、蒸气是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小水珠。(× ) 4、夏秋季窗玻璃上的小水珠,草上的露珠都是凝 结现象。( √ )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 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 大量的汽化热,而这部分热是烫伤人最 主要的热量,比100℃的水通过热传导 传递给人的热量要更多更快,所以被水 蒸气烫伤更加严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杯壁上的水 是从哪里来的?
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 洼(积水)。天晴了,水 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水 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 无法看见。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水
蒸发 凝结
水蒸气
水蒸气变成水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它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它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你能解释杯子外的水珠从哪里来了吗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温度和水的变化PPT说课教学研讨课件
太阳下湿衣服被晾干
新知讲解
水洼里的水是怎样干的,你能解释吗?将你 们的想法画下来。
一是水是变成水蒸气 蒸发掉的; 二是渗漏,导致积水消 失。
新知讲解
水蒸气 渗漏
四面八方蒸 发及向地下 渗漏
新知讲解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猜一猜
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生活中要加快水的蒸发,会怎么做呢?
新知讲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杯壁上的水 是从哪里来的?
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 洼(积水)。天晴了,水 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水 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 无法看见。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
水
凝结
水蒸气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新知讲解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一个盛冰的玻璃杯,放在 空气中,过一段时间杯子 外壁出现了很多的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这冷些的水玻珠璃是杯从就哪会里在来杯的壁?上 凝结成小水滴。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在阳光下,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 _水__蒸__气____后进入到空气中。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__蒸__发___。
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 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 大量的汽化热,而这部分热是烫伤人最 主要的热量,比100℃的水通过热传导 传递给人的热量要更多更快,所以被水 蒸气烫伤更加严重。
水和水蒸气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
导入新知
杯壁上的水是 从哪里来的?
导入新知 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天晴了,水洼里的 水便很快干了。
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
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和水蒸气 3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蒸气 3教案教科版的液体,如酒精等)、玻璃杯(一大、一小)、热水、太阳光、温度计等。
教学重点:水蒸发与凝结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水蒸气变成水的凝结过程。
教学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15分钟)分三部分进行讲授:1)水到哪里去了通过观察浅碟子里的水在太阳底下变少了,引导学生思考水变成了什么了。
然后介绍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推测什么情况下水蒸发得更快,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有关系,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3)空气中的水介绍水蒸气会不会重新变回水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到水蒸气变回水的过程叫凝结。
3.实验(2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蒸气的存在和凝结的过程。
4.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什么是蒸发和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水蒸气能变成水吗?”五、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水蒸气现象,并写一份观察记录。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吗?实际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玻璃杯壁的冷凝而形成的。
在本单元的探究中,我们研究了水的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了解到,水和水蒸气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蒸发是加热的结果,可以加速蒸发的速度。
在观察水在阳光下自然蒸发的活动时,我们建议使用浅碟子来盛水,因为这样不仅容易观察水的变化,而且水的蒸发速度也较快。
同时,在给钢勺里的水加热时,我们也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身体,远离沸腾后产生的蒸汽。
在课堂评估中,我们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蒸发和凝结这两种物态变化,以及蒸发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加热是否能加速蒸发。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水的性质和变化。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公开课课件_7
一、教学内容《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协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持续变化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和感知,协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实验“大杯子罩住盛热水的小杯子”的观察活动,协助理解水失去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气态变为液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手背上沾一水擦一擦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②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水的蒸发----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通过凝结更加理解到水蒸气的存有。
2.难点:自主探究,得出水无时无刻在蒸发到空气中。
四、学情、教法和学法1.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实行教学设计。
2.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观察中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3.学法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思考的科学习惯。
教学准备:小组:大烧杯1个、小烧杯1个、培养皿1个、一些热水、一些常温水。
教师:多媒体、两个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水字,转身问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字有什么发现?水都到哪里去了?学生推测,有的可能说不见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下水和水蒸气课件之一
水蒸气的冷凝
露水
霜
水蒸气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冷却,形 成微小的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
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表面凝华形成的 白色冰晶。
雾
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空中,使 能见度降低。
水蒸气的相变
相变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 态的过程,如固态、液态、气态
之间的转变。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如 水蒸发成水蒸气。
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维持生态平衡
水循环为生态系统提供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
净化空气
水循环中的降水能够洗涤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
保护水资源
水循环有助于更新和净化水资源,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清洁的水 源。
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农业灌溉
水循环提供的降水滋润了农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径流形成
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一部 分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 沿地面流动,形成溪流、 河流等径流。
径流影响
径流对地表侵蚀、塑造地 貌、输送物质等具有重要 作用。
02 水蒸气的形成与变化
水蒸气的产生
蒸发
水分子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发生在液体表面,受温度、湿 度、风速等因素影响。
沸腾
水在一定温度下剧烈汽化的现象 ,需要达到沸点。
生长。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 ,用于冷却、洗涤、稀释等工
艺流程。
生态用水
水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 重要作用,如湿地、河流、湖 泊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面 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节约用 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公开课PPT课件_3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实验步骤
②点燃蜡烛 ①各加3小勺水
③用火的外焰加热
④吹灭蜡烛,放好勺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哪个蒸发得更快
条件
水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后
水没有加热
开始有少量气泡冒出,后来 看不出有什 看到的现象 水沸腾有大量气泡冒出,水 么明显变化
发。
有风吹,水蒸 发得快。
实验注意: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 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 加热过的勺子; 2、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避免烫到手; 3、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实验要求:
1.组长负责加热,其他同学认 真观察,轻声交流。
2.记录员把同学看到的现象全 部记录下来。
3.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眼睛要离 水尽量远一些。
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 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 的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 这种现象叫凝结。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
水
凝结
水蒸气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 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 大量的汽化热,而这部分热是烫伤人最 主要的热量,比100℃的水通过热传导 传递给人的热量要更多更快,所以被水 蒸气烫伤更加严重。
面上有许多白汽,最后水干 了全部变成了水蒸气
我们的发现
加热 能 (能、不能)加快水的蒸发。
观察沸腾的水
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吗?
实验方法:
小组合作把玻片盖在热水杯上,仔细 观察玻片的变化过程。
2019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科版知识点练习十五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答案】:
【解析】:
洗过的衣服晒在太阳底下,会干得比较快。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蒸发在温度很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A、正确
【答案】:
【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称之为______.
【答案】:
【解析】:
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答案】:
【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是物体由______态变成______态,水蒸气我们用肉眼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
2019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科版知识点练习十五
下列关于加快水的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B、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
C、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快
【答案】:
水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渗到泥土里去了
B、水蒸发了
【答案】:
【解析】:
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慢有关。
A. B. C. D.
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有关。
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A、水蒸气
B、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珠
C、雾水
【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
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将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以及对“空气中的水”探究,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为下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会干,湿头发用电吹风吹风后干得快,烧开水……。
由此,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糊的初步认识。
比如夏天衣服晾在太阳下很快会干、软的物质会变硬,对于诸如此类现象,有些学生可能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是在他们的科学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二是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将使学生对蒸发和凝结产生正确的认识,且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出解释。
教科版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下册的一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蒸气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蒸气的特点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液化和汽化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2.难点:水蒸气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发皿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为什么在冬天室内的窗户上会有水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水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液化和汽化的概念,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图,让学生对水的性质和变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如水的沸腾、蒸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水蒸气和水的区别是什么?”、“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水的液化和汽化来解释?”等。
5.拓展(10分钟)讲解水蒸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蒸汽机、空调等,让学生了解水蒸气的广泛用途。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液化的汽化概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 C——110C)(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 C ―― 110C)【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25C”,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 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温度与水的变化-07-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温度与水的变化-07-教科版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我们发现天晴后,地面上水坑中的积水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渗到泥土里去了B. 水蒸发了C. 被小动物喝了【答案】B【解析】【解答】我们发现天晴后,地面上水坑中的积水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水蒸发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张状态可以互相转化,其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态变化。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小水珠可能是由( )。
A. 水缸中的水受热形成的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 水缸中的水遇冷形成的【答案】B【解析】【解答】水缸外的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
3.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
用干毛巾擦干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可能的原因是( )。
A. 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 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答案】B【解析】【解答】余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
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
4.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 4℃B. 0℃C. -40℃【答案】B【解析】【解答】冰是晶体,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是0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B符合题意。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5.融化比赛时,每组都取一块大小相同的冰的原因是( )。
A. 冰块不够B. 保证比赛公平C. 要节约冰块【答案】B【解析】【解答】融化比赛时,冰越大,越难融化,因而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我们需要保证每组的冰块大小相同,B符合题意。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1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 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过程:1.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
(1)揭示前概念师:小朋友,再看一看你刚才黑板上写的字,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写的字都已经干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不见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水蒸气都跑去哪里了?你说——生:我们刚才写的字都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师:还有同学能说吗?你现来说说生:我们刚才写的字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师: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生:晚上洗手帕或红领巾,水少一点也会没有的。
师:你一定是洗过红领巾了。
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师:谁干了?地面上干了?请坐……(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师:小朋友真是留心观察。
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
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生:能。
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第十六天到宁波来了,(笑),猜想:如果我第二十天回去了,第三十天,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
生:水会干了。
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的蒸发。
(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生:水晚上也会蒸发。
师:跟他一样,不一样的可以说说……生:水白天晚上都会蒸发。
师:中午也在蒸发,傍晚在不在蒸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