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复习课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
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二、学情分析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溶液〉复习》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1.溶液制备实验:让学生自行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并观察其性质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制备和性质的理解;2.溶液浓度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溶液的实验数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溶液的浓度,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3.生活应用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以及溶液的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溶液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制备方法。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及自己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等主要内容,以清晰的标题和图示进行组织。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直观、有条理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以下几点:1.使用大号字体和清晰的书写,确保学生远距离也能看清;2.使用图示和流程图来直观展示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3.避免过多的文字,只突出关键概念和公式;4.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有序,避免混乱和杂乱无章。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简介教学设计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组成、溶解的过程;酸碱盐的性质,也能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只不过这些知识还不完整,知识结构不系统。
本节课让学生归纳零散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
学生能解决单一任务,但是还不具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中考试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本节课围绕中考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反思--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效果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本节课把知识网络的绘制放在课下完成,并在课堂的伊始,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归纳零散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提纲契领地指引学生课后的复习方向。
与传统的课堂尾声绘制知识网络不同,纵观整堂课教学,其教学效率较高。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效果自然好了起来。
从这节课本身来看,本节课围绕中考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反思--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受益面较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所以本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对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在溶液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与蒸馏等知识的复习,以及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材分析课标把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本单元分2个课题,第1个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展开,加深对溶液的理解;第2个课题通过氨碱法制纯碱,学习盐类的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知识。
课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1.从定量的角度介绍溶解的限度问题,并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2.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3. 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类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九年级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1个单元,本单元处于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盐的性质,另一个是溶解度。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课是初三化学很重要的课程,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初三化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占有核心地位,为以后的化学计算将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接触化学计算,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善计算解题步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
2、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把握考点和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中的微粒美和计算美,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书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讲授法。
课前准备:大白纸、记号笔。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二)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总体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
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
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
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
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
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
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化学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化学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云南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科目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大家复习下载,切莫错过说课试讲考试公告和考试时间以及网上报名。
《水的组成》说课稿—说课试讲考试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 ,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第三章水氢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并认识原子团;理解置换反应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能力;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氢气的收集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重点难点氢气和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启发法。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
药品:锌粒、铜片、镁片、铁片、稀硫酸、稀盐酸。
其它:火柴。
【引入】早在16世纪,瑞士医药学家帕拉塞斯就发现铁屑放在硫酸中有气体生成并可以燃烧,叫做“可燃性空气”。
实验室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氢气的'。
【演示实验】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呢?怎样证明有氢气生成呢?请同学们看实验【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A:稀硫酸色体。
铜片色体。
放在稀硫酸中。
B:铁片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
C:锌粒_______色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
D:镁条_______色_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___,把燃着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_简介氢气的发现。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引入新课许多金属能与酸反应,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比较在实验室用什么金属比较好。
【实验】取C试管内液体至蒸皿中,加热蒸干观察硫酸锌。
实验记录: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
硫酸锌晶体______色________体。
使同学认识硫酸锌晶体。
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用何药品?用何装置?应注意什么?(提问后打出投影片)【提问】制氢气用些套装置行不行?如何改进?回忆并回答思考后回答复习实验室制氧气,引出实验室制氢气装置,达到以对比法加强记忆。
复习课:“水”引发的思考+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课课题:“水”引发的思考…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中部陈传海 211200【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考主题复习课内容分析:“水”是初中化学接触的重要物质。
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里涉及水的组成、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
在《第九单元溶液》里涉及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对于溶剂“水”的变化是定性定量研究溶液的重要思维方法。
在《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社会》中提到“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人的生理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其他单元中,“水”作为重要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角色,甚至在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中“水”的角色还很多,如催化剂等。
铁生锈(铜生锈)水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燃烧与灭火中水可以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在科学观念上,也曾出现过“水可以变燃油?”的争论等等……。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竞赛学习、实验及模型、符号探究法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中考化学复习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重复同样的劳动,学生也在不自觉状态下从事单纯的机械练习或自我摸索,其中所花费的精力只有身在其中的人知道。
因此,在中考复习中,教师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组织复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人提出“以知识与技能整合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抓手,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复习思路。
我们的教学(包括中考复习)过多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基本方法与能力的渗透,导致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受阻。
因此,在设计主题复习中,应力求引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因此,本课题选择学生最熟悉物质“水”,以科学探究中过程方法为着手点,整合初中阶段相关“水”最核心知识进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比较,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水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归纳、训练2.通过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辨析、构造、判断、推理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初中化学_自然界中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D.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二、水的净化[对导训练]1、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所以人们要有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1)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2)过滤池:除去水中杂质。
(3)小红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在家中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最好方法是三、水的组成[变式训练]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l:2(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铁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2、化合价我国的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玉兔”在月球岩石中发现了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2SiO4),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
人体内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请计算:(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精确到0.1%)。
【交流讨论】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两个氧原子,三个氢氧根离子,两个二氧化硫分子,二氧化氮,学情分析针对本班对学生的情况作如下分析:1、知识掌握上,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已基本形成;对过滤、蒸馏等实验操作要点也有所掌握。
2、心理上,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因此尽可能得让所有学生能够理解并通过知识回顾感觉到这部分将要探讨的内容不陌生。
提高学生自信心。
3、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不会存在的知识障碍:所以应以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福州第三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课后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一个OH- 有9个电子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洁净的空气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B.金刚石C.氨D.硫酸铜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都是氧化反应B.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并在通风橱内进行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道尔顿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②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③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④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⑤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所含分子数目相同;⑥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⑤⑥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复习课:“水”引发的思考+学案
课题:“水”引发的思考…班级姓名一、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因为冰水由同一分子构成…………………()(2)水能与酒精互溶,所以水也是有机化合物…………………………()(3)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氧化物…………………………………………()(4)只饮用优质蒸馏水,可以防止“病从口入”…………………………()(5)人体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6)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7)用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集气瓶底预先放一些水,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9)可以用水浇来消除CO中毒……………………………………………()(10)区分碱面(碳酸钠)和食盐可以倒入水中,观察它们是否溶解……()(11)可以用水区分CuSO4和NaCl ………………………………………()(12)稀释浓硫酸时,可以将水慢慢地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13)测定溶液pH时,可以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去测定………………()(14)铁钉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的缓慢氧化………………………………()(15)除去CaO中的CaCO3,可以加水溶解、过滤、结晶达到除杂目的……()(16)检验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以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物…()(17)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二、请你写出生成物中有“水”的化学方程式1.2.3.4.5.〖变式训练〗1.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它与九年级所学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阴影3处的是( )A. 2H2 + O2点燃 2H2OB. 2H2O2MnO22H2O + O2 ↑C. CH4+2O点燃 CO2+H2OD. HCl + NaOH = NaCl +H2O2.我们可以设计如右图实验,进行模拟溶洞“形成”。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影响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计算方法
3.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图解表达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理解
2. 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3. 学生讲台及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平时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怎样的?
2.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影响。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讲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实验中的热量变化。
四、梳理总结(10分钟)
1.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2. 强调热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及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理解。
2.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相关概念及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复习课:“水”引发的思考+课件
2H2O CO2 + 2H2O NaCl +H2O Cu + H2O Na2CO3 + H2O
MnO2
2H2O + O2↑
C.CH4 + 2O2 E.CuO + H2
点燃
D.NaOH + HCl
△
F.CO2 + 2NaOH
讨论2: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 CaCO3 ↓+ H2O CO2 + CaCO3 +
〖变式训练3〗
Ca(OH)2 + CO2 = CaCO3 ↓+ H2O 74 44
(
?)
4.4g
CO2 + CaCO3 + H2O = Ca(HCO3)2
1.OA、AB分别表示哪个化学反应?
2.从图像中可以分析,该一定量石灰水中溶质 [Ca(OH)2]质量是多少?
〖解题感悟〗
1.利用化学方程式,充分理解物质及其变化 (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 2.注重阅读,正确处理关键信息(图表等)
〖变式训练4〗 化合物A、B、C和单质X、Y都是初中化学中 常见的物质。A为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氧化物,B、C、 Y为气体,X为黑色固体,其中C是一种温室气体。 它们之间有如下转换关系: O2 化 化合物B 化合物C 单质X 点燃 合 物 高温 O2 单质Y 化合物A A 点燃 试推断:A、B、C、X、Y是什么物质?
我的课堂我参与
动脑动手又动口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水”引发的思考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中部 陈传海
〖问题1〗结合前面的化学学习,请你说说自己 所知道“水”的相关知识.
〖讨论〗想一想,在下列实验中,水扮演什么角色? 1.如何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氯化钠 2.如何吸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3.如何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4.如何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多少水?
化学初中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学科】化学
【单元】第三单元:原子结构
【目标】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电子云等概念和性质,能够描述原子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过程
【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1. 原子的结构
2. 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
3. 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结构
4. 原子的能级结构
【教学准备】
1. 课本、教辅材料
2. 实验设备(如需要)
3. 复习笔记、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概括原子的基本结构。
2. 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及作用。
3. 演示实验:用磁场分离正电荷和负电荷,引导学生思考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4. 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让学生自己填写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
第二课时
1.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澄清问题,加深印象。
2. 讲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原子能级和电子排布的规律。
3.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复习。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做好笔记并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
关问题。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的目标。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直观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讲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本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主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师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物质构成的奥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为每个小组提供适量的实践任务,如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报告、设计一个化学小游戏等,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初中电解水化学微观解释(讲义)ppt
动
五、能力提 升:
课后认真复习本课时重要概 念、结论以及前两章知识, 准备好第一次月考
本节课到 此结束
谢谢!
授课人:范黎明
单击添 加标题
第三单元第4课时: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一、回顾旧知: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分子 原子
1. 物质是由
、
等微观
粒子构成;
2. 微粒的特性:
3. 分子具备微粒的基本特性,由分子构成的
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 微粒很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微粒都是不断地运动着的;
3. 微粒之间都有间隙;
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四、随堂练兵
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 事实( )
1.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2. 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3.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
和氧气 4.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
溶性的杂质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1. 分子大、原子小 2. 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
隔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结论:1、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为原子,
原子再从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是否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
子不能再分;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二、探究新知:
•水分子的化学式: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通电
• 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 2H2 + O2
初中化学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自然界的水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专题复习---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教案)人教版教材上册第三、四单元中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在我所担任的班级中,大部分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上又缺乏主动性,班上最多也就几个学生成绩稍好一点,针对这样的班级学生要让他们去把这一部分知识尽可能的掌握,在教学中我只能是让他们反复练习,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2.能正确书写各种化学符号。
教学方法:(一)知识回顾1、分子、离子、化合价书写2、归纳总结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种情况)---用图示表示微粒的个数a(二)举例分析并设计相应的练习1、位于“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
包括分子、原子、离子例题(讲解): 2 2+两个氢分子两个氢原子两个镁离子练习:3Fe 4CO2 4Ca2+ 2OH-2、位于“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例题(讲解):Mg O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
Na OH-2 -2练习: H2 O Ca CO33、位于“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题(讲解):Mg 1(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SO4 1(每)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练习:S2- OH-4、位于“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1个)分子(或离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例题(讲解): H22-1(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1(每)个硫酸根离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练习: O2 NH4+∆知识总结: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1、位于“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
2、位于“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3、位于“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位于“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1个)分子(或离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注意:1、如果化学符号前面有“数字”的,则该化学符号只有“微观”的意义。
如:2H2O --- 两个水分子;2H ---- 两个氢原子;2Mg2+ ----- 两个镁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完成表格一
性
物理 性质
色、态、 味密 度 ( 同 空
质
气相比)
溶解性
化性(用反应式表示
)
工业制
制法 法实
药品 原理 装置类型
验
收集方法
室
验满或验 纯
制
步骤
法
注意事项
氧气(02)
检验方法
用途
氢气(H2)
小结:
一、1、制取气体时选择装置 应考虑的两个问题:
① 反应物的
四、运用化合价及其法则写出给定化 合物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 的化合价
完成练习:
1、标出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HCl HClO HClO3 Cl2HClO4 NaCl来自2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氯化铁
氧化铝
硝酸铜
B、硫酸钾
碳酸钙
氢氧化钙
C、硝酸铵
硫化钾
氧化镁
3、X、Y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都小于18
。
② 反应 的
。
2、收集方法的选择应考
虑所制气体
①
。
②
。
下图是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 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结:
一、物质结构知识要系统化 二、化学用语系列化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 →化合价→化学式
三、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法的区别 与联系 (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离子所 带电荷→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2、完成课本 67页复习题
3、完成基础训 练本章自测题
,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7,则X、Y形成的
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物质结构知识
总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
(阳(离子:如
、、 。
))
电电
分 子
( ) ( )
子子
原子 ) () (
原子核
核外 电子
质子(决定元素 )
中子
排布 最 电外 子层 数(决定元素 )
阴离子:如 、
、
。
作业:
1、课后进一
步复习,整理完 善本章的知识结 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