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的翻译及原文赏析

论语十则的翻译及原文赏析

论语十则的翻译及原文赏析论语十则讲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想要了解论语十则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语十则的翻译及原文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论语十则的翻译及原文论语十则的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孔子说:“见到有才能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的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 《论语》十则
学国学 1.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 要行一日好事。
——《格言联璧》
【古文今译】 活在世上一日要做一日好
人,做官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
【评说】 把今天过得问心无愧,比任何形式的许诺都有 价值!
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 小言詹詹。 ——《庄子· 齐物论》 【注解】 詹(zhān):说话烦琐、喋喋不休的样子。
答案: 1.①敏捷,勤快 ②小心谨慎 2.①靠近, 到……那里去 ②修正 ③通“矣”, 句末语气助词 3. 自立, 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处事,这③同“智”,聪明,明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 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
5.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 6.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不知为不知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 5.于我如浮云 6.小人长戚戚
诵读第一、二、三则,完成以下各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敏 . 于事而慎 . 于言①(
三、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 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 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时被列为“七经”之一。 南宋朱熹将它和《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 《中 庸》合编为“四书” ,与“五经”并列,后来成为读书人 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全书二十篇,每篇由长短不同的若干段文字组成,多数是 以“子曰”开头的孔子语录,少数段落略有记事和对话。

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翻译第一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高中论语十则

高中论语十则

高中论语十则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9、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初中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高中语文篇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篇必背古诗文

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古诗文篇目64篇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葬于今曲阜孔林,享年73岁。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战国乱悠悠”,东周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

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

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人民的生活愈加痛苦。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

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

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完整版)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完整版)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4、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

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安逸。

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解释什么是“仁”
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要规范自己的言 行,加强个人的修养
子 曰:“君子食 无 求 饱,居无 求 安, 敏 于 事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
而① 慎 于 言, 就 有 道 而② 正 焉, 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可 谓好学也已。” 无:副词,不,不要。安:安逸、舒适。 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敏:敏捷,勤快。①而:连词,表并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 是明智的。 句式: 判断句,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要义探究]
3.这三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学习方面有 哪些主张? [明确] 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有如下四点主 张:(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 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一定的作为, 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 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这些有学 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 始在民间讲学。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孔子主张“有教 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 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春秋战 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论语十则(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论语十则(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十则(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论语十则(五)【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六)【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论语十则(七)【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论语十则(八)【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章原文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章原文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为政》)
子曰:“由③,诲女④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

”(《为政》)
子贡③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③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

”《子罕》)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子曰:“吾尝③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人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而老子同样是一位智者,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其辩证法体现出的清醒、冷静、理智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中国式智慧。

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千百年来儒道互补,相克相融,不仅涵养了世代中国人的灵魂,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行文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教给了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他诸子所共仰,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道教的根本经典。

《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1.了解儒、道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走近先贤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

由于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政治上不得意,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2.主要成就(1)教育: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河,弟子多达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

(2)著作: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3.地位影响自汉代以后,封建统治者一直把孔子尊为圣人。

孔子大半生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现在,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背景呈现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此时为了变革社会现实,挽救统治者灭亡的命运,孔子建立了宽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仁”(爱人),而“仁”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孔子从“仁”的主张出发,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

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实现的四部曲,突出道德修养和政治的有机结合。

在孔子看来,言行中的道德是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在整部《论语》中,几乎每一篇都有关于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论述。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语录体经典——《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的“论”是编撰之意,“语”是言论、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就是“编撰(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文化常识]古代君子标准《礼记》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用白话文说是:见闻广博,记忆强健,并且很谦让;敦厚善良,身体力行并且不懈怠,称得上是君子。

作为君子,不去要求别人无尽的喜欢,不去要求别人竭力的爱戴,从而保持永久的交情。

一、通假字1.可谓好学也已.通“矣”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聪明、明智 二、一词多义1.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动词,顺从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动词,从事(秦穆公)公从.之 动词,听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名词,通“纵”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动词,跟随客从.外来,与坐谈 介词,自2.敝⎩⎪⎨⎪⎧敝.之而无憾 动词,破,坏侯生摄敝.衣冠 形容词,旧的因人之力而敝.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损害 3.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形容词,舒适,安逸风雨不动安.如山 形容词,安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形容词,安定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动词,养,养生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动词,安置,安放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哪里4.就⎩⎪⎨⎪⎧就.有道而正焉 动词,靠近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动词,成就连辟公府不就. 动词,就职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副词,趋近,趋向5.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动词,立志,有志于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名词,记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寻向所志.,遂迷 名词,所做的标志6.伐⎩⎪⎨⎪⎧愿无伐.善,无施劳 动词,夸耀、炫耀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动词,砍伐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动词,讨伐,攻打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功劳7.归⎩⎪⎨⎪⎧天下归.仁焉 动词,称许、赞许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动词,使……返回,回去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动词,带回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动词,归附,归属 8.焉⎩⎪⎨⎪⎧就有道而正焉.助词,表陈述语气谨食之,时而献焉.代词,相当于“之”且焉.置土石 兼词,于何,在哪里则牛羊何择焉. 助词,表疑问语气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助词,用于句中表语气舒缓、停顿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青麻头伏焉.兼词,“于此、于之”,意思是“在这里、在那里” 三、词类活用1.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使……怀念3.就有道而正.焉 形容词作动词,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不义而富.且贵.形容词作动词,得到富贵 6.戒之在得. 动词作名词,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 7.请事.斯语矣 名词作动词,施行 四、古今异义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2.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古义:等到他。

今义:连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后者和前者有从属关系。

五、文言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判断句)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敏于事而慎于言。

(状语后置句)译文: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

六、名句默写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节选的《论语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等问题做了形象而生动的说明。

在学习方面强调知识的继承创新和复习的必要性,在学习态度方面讲到要虚心、要惜时,在个人修养方面突出坚毅精神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

节选篇目主要内容“学而”篇阐述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为政”篇阐述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境界“公冶长”篇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雍也”篇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用山水类比来阐发“知”与“仁”“述而”篇阐述孔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君子、小人胸襟品格的不同“颜渊”篇解释什么是“仁”“季氏”篇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个人的修养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2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从颜渊的志向中,可以看出颜渊具有哪些美德?[明确]颜渊乐意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大众服务,却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张扬自己的功劳,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肯奉献而又谦虚的美德。

2.本章叙述孔子及其弟子各述其志,志向各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之志的理解。

[明确]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

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

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

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3~4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

[明确]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

4.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理解。

[明确]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

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了。

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1.本文的前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明确](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

(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谦虚求实的品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有恒定的志向,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味其中的快乐。

2.请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他为什么主张“慎于言”?[明确]孔子主张“慎于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

其原因是:(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愧了。

(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的时机,这样才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才能发挥作用。

(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他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

3.试分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三种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