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0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2练 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2练 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成效。

2.对苏联改革成效的认识。

小题精练1.(2016·保定一中期中)“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

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的“他”(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护者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开垦、开垦、再开垦”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3.(2016·金丽衢十二校一模)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4.(2016·南京、盐城一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

……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

”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5.(2016·佛山揭阳高三10月联考)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

这表明( )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也给予一定重视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6.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到:“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3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3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评价。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3.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小题精练1.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

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A.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2.(2017·大连联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其突出体现了()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3.(2016·张家界高三期末)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4.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A.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5.(2017·晋冀豫高三联考)“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

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6.(2016·芜湖、马鞍山三模)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九一八事变7.(2016·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有人认为,“同为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明内阁制:明代内阁制的性质、权限、作用;中西内阁制的异同。

2.清军机处:清朝设置军机处的起因、作用;军机处的特点。

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小题精练1.(2016·常德一模)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2.(2016·丽水一模)《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3.(2016·贵港、梧州二模)《明史·陈循传》载:“(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

”上述材料表明()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B.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4.(2016·梅州二模)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

”《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

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B.宰相制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C.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D.后宫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利5.(2017·乐山质检)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强化与课时作业(52份,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强化与课时作业(52份,含解析)

全国

207—公 ②设立“中
元 9 年) 朝”;
手工业
③设州以监
纺织技术发达、 丝国、铁业官营 科技 制度
造纸术 产生
察地方; ④察举制
商业
商运活跃、丝绸 文艺
之路
汉赋
①沿用西汉
东汉 (25—22 0 年)
政治制度; ②察举制注
重孝廉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牛挽犁出现
水排
科技
蔡伦改 进造纸
商运活跃

魏晋南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中国半殖民 地化大大加 深
19 世 纪末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20 世 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和 资本输出;民族
《马关条约》的签 资本主义初步
订;三国干涉还 发展;洋务运动
辽;反割台斗争; 破产;实业救国
瓜分狂潮、维新变 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的签
订;义和团运动; 门户开放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鸦片战争和
《南京条约》 19 世纪中后期
的签订;第二
次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解 抵抗派:“师 体;商品输出; 夷长技以制 民用工业;中 夷”; 国民族资本主 洋务派:“师
三元里人民抗 义产生;西式 夷长技以自
英斗争;太平 服装、餐饮、 强”
天国运动
住宅传入
006|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二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二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二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先秦宗法制A. 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制度的原则确立的礼制恰恰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尊卑贵贱的作用,其宗法制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排除B。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与材料不符,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原则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排除D。

2.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练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练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练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训练目标] 1.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权;三公制的作用。

2.郡县制:郡县制的起源、重大意义;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3.郡国并行制:汉初王国问题的由来、后果、问题的解决。

小题精练1.(2016·宁德一模)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立法权 B.财政权C.军事权 D.监察权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3.(2016·潍坊高三期末)“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4.(2016·淮南二模)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5.(2017·湖州联考)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6.(2017·潍坊一模)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1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1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性质。

2.《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危害。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4.对鸦片战争的多元认识。

小题精练1.(2016·德州二模)“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3.(2016·天津南开附中三模)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4.(2016·常德一模)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5.(2017·南京、盐城质检)《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2018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复习配套练习:第20讲 祖国统一大业 含解析

2018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复习配套练习:第20讲 祖国统一大业 含解析

[全国卷找规律]近五年全国卷并未在此设题。

[地方卷拓视野]1.(2015·北京文综)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难度较低。

①发生于1958年,②发生于“文革”时期(1966~1976年),③发生在1954年,④发生在1997年,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2.(2012·天津文综)“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历史事件。

根据“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这一时间和“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的关键信息可知指的是澳门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这显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D项正确。

A 项属于政策保障;C项并非根本原因;B项涉及的是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D3.(2012·江苏单科)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解析: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反映了他们期盼回大陆探亲的愿望强烈,故B 项正确。

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察举制:先秦时期的世官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内容。

2.科举制: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科举制的利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3.监察制:中国古代监察制的演变、历史作用。

小题精练1.(2016·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样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下列言论反映察举制弊端的是()A.“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D.“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度是()A.征召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世禄制3.(2016·安庆三模)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赀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

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设刺史监察D.建“内外朝”制度4.(2016·湛江二模)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A.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5.(2017·四川高考适应性测试)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6.(2016·宜宾三模B卷)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0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李贽思想的内容、特点。

2.黄宗羲的君主批判思想、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影响。

3.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突出特点。

小题精练1.(2017·南平质检)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

其认识源于()A.历史的局限性B.个性的价值观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2.(2016·石家庄二模)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3.(2016·德州一模)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4.(2016·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5.(2016·揭阳一模)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6.(2016·衡阳二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0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3.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影响;新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4.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小题精练1.(2016·湖州一模)“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2.(2017·河南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

”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3.(2016·安庆三模)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辞。

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

……”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2016·武汉高三四月调研)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调和劳资关系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C.没收外国资本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5.“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2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2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的意义。

2.“左”倾错误对科技、教育和文艺的影响。

3.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三个面向”、“科教兴国”的意义。

4.“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践。

小题精练1.(2017·莆田联考)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2016·枣庄一模)在谈到杂交水稻成就的取得和发展时,袁隆平告诉记者:“成果只能从汗水中收获,创新只能从汗水中发现,电脑里长不出水稻,温室里育不出高产品种,必须下田经历日晒雨淋。

”这句话告诉我们()A.培育“南优2号”杂交稻时我国尚未研制计算机技术B.通过网络信息无法研究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C.超级稻育种家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能理论联系实际D.杂交水稻育种家在实验室奋斗将无济于事一无所获3.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4.(2016·石家庄二模)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

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5.(2017·合肥模拟)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8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8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抗战胜利后的时局特点;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2.解放战争的进程;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意义。

3.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小题精练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西安事变B.北平谈判C.政协会议D.重庆谈判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3.(2016·九江一模)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4.(2016·湖北教学合作高三10月联考)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

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

”“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

”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5.(2016·南平一模)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

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

”其战略意图在于策划()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辛亥革命的纲领、过程、成败认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

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小题精练1.(2017·芜湖一中月考)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2.(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3.(2016·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

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4.(2017·“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

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

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5.(2016·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5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5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五四运动的原因、初步发展、意义;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纲领。

小题精练1.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此对联应写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B.义和团运动时C.新文化运动时D.五四运动时2.“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

这次爱国运动是()A.维新变法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一二·九运动3.(2017·贵阳月考)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4.(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

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5.(2016·宜昌二模)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

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这主要是因为()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6.(2016·南京三模)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0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德国代议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体制的确立。

小题精练1.“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A.选举权方面B.立法权方面C.行政权方面D.司法权方面2.明治维新中后期,日本派使节团赴欧洲考察,最终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颁布《日本帝国宪法》,那么,日本效仿《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原因主要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1900年德国皇帝曾发表演讲,要求德国军队在中国采取大范围的报复措施:“……你们一定要发挥古老的普鲁士民族的勤奋能干的作风,作为基督徒,在忍受痛苦中展示你们自己,在你们的旗帜和武器所代表的荣誉和胜利的引导下,用你们的军纪和纪律给全世界作出一个范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B.德意志民族好战与民主的双重性格C.德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4.(2017·苏州第一次联考)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贵族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5.(2017·宿迁模拟)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

该宪法是()A.《权利法案》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6.(2016·无锡一模)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3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3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意义。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国际因素、影响。

3.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与外交成就。

小题精练1.(2016·启东高三12月调研)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被否决,“双阿提案”获得压倒性胜利,毛泽东高兴的评价重返联合国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这表明当时()A.中美关系交恶B.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取得成效2.(2016·淮安八校高三11月联考)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10月欢迎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随后又在1971年2月的《世界形势报告》中,多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红色中国”)的说法。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B.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C.已开始放弃遏制新中国的政策D.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已破产3.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4.(2017·无锡教学质量抽测)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5.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0第20讲课时限时训练含答案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0第20讲课时限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金华十校高三联考)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

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年份玉米产量(百万蒲式耳)麦产量(百万蒲式耳)农产品价格指数(1913=100)19292622。

2806.6138 19302081。

1851.0117 19312567。

3900.280 19322908.1726。

957——据福克讷《美国经济史》整理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D[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经济危机波及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所有的经济部门,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始于1933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胡佛政府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玉米产量、麦产量总体上升,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可知,农产品供需失衡,“生产过剩”,价格下跌,故D项正确。

]2.(2017·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

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B[经济危机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故A项错误;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度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后兴起的经济理论,并不能整体解释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故C 项错误;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的表述是不准确的,一战结束后(1918-1929),国际矛盾是缓和的,故D项错误。

]3.“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0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趋势、特点及影响。

2.宋代以后城市布局、功能的变化及原因。

3.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影响。

小题精练1.(2016·惠州一模)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2.(2016·韶关高三摸底)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2016·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表明当时的城市()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5.(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

”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6.(2016·保定高三摸底)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特点、历史意义。

2.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异同。

3.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

小题精练
1.“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2.(2016·南宁期末)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

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

”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3.(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4.(2016·泉州一模)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

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

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这一结果说明当时()
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5.(2017·南京、盐城联考)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6.《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7.(2016·宜春二模)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

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

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

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8.(2016·金华十校一模)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大题优练
9.(2016·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样题·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二
图一攻打冬宫图二井冈山会师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精析
1.D“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B项是巴黎公社的意义;C项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
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革命……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B、C 两项错误,D项正确。

]
3.A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固有矛盾,成为社会革命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与材料论述无关,故C项错误;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

] 4.B材料中苏维埃全体会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前途认识不明确,故B 项正确;无产阶级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材料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
5.A十月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的特点,与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相符,故A项正确。

]
6.D A、B、C三项均出现在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前,故A、B、C三项错误;《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府颁布的,故D项正确。

]
7.A根据材料“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

]
8.A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

所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是十月革命的要求,故D项错误。

]
9.(1)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

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