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淮南子)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名师讲题】《说苑》《六韬》(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
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
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
桀用干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节选自《说苑》)材料二: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
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
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节选自《六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夫朝无A贤人B犹鸿鹄之无C羽翼也D虽有千里之望E犹不能致F其意之所欲G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垂荣名,指留传荣耀的名声,其中“垂”与成语“功败垂成”中的“垂”意思不同。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1)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1)二、(安徽省江南十校2009届高三素质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
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
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
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其他古文类一、(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淮南子 人间训》原文及翻译
《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翻译原文: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
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
”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
”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
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
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
此不知足之祸也。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
”此之谓也。
(《淮南子•人间训》)译文: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
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
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
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
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
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
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淮南子) 阅读答案附翻译(3)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淮南子) 阅读答案附翻译(3)
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称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君王最终被人家消灭。
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
过去智伯骄横,攻打中行文子,并且战胜了他们,又胁迫韩魏的君王割让他们的土地,就这样还不满足,又发兵征讨赵。
韩魏背叛了他,智伯的军队在晋阳落败,智伯死在高粱之东,头还被漆为饮器,国家被分为三部分,被天下人耻笑。
这是不知足的祸患。
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1.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
请参考一下。
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
”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
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
”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
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
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
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
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
”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
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
《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于百姓也;郊望褅尝,非求福于鬼神也。
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
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
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
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
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
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
周室衰,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
其后继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
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商鞅支解,李斯车裂。
三代种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
故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德。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
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
以问先生。
先生曰:"此吉祥,以飨鬼神。
"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牛又复生白犊。
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
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
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
"其子又复问先生。
先生曰:"此吉祥也,复以飨鬼神。
"归致命其父。
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
"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
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
楚王大怒。
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
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夫祸富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名师讲题】《淮南子 主术训》《贞观政要 崇儒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
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
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
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智者则天下不足有也。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
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
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
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
聋者可令嗺①筋,而不可使有闻也;瘖②者可使守圉③,而不可使言也。
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
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
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
隽不疑④断以蒯聩⑤之事。
昭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
’”上曰:“信如卿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崇儒学》)【注】①嗺:口动的样子。
②瘖:同“喑”,哑。
③圉:马圈。
④隽不疑:昭帝时为京兆尹。
⑤蒯聩:春秋时卫灵公世子,逃亡国外,灵公死后,孙辄继位,他要回国争夺帝位,辄拒而不纳。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A任一人B之力者C则乌获D不足恃E乘众F人之智者G则天下不足H有也。
司马迁《史记 循吏列传》班固《汉书 循吏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材料二:汉兴之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
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
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何则?有亡之势异也。
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①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出师表》节选阅读答案14篇
《出师表》节选阅读答案14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节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师表》节选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不毛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彰其咎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读文段后回答: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亲自从那时以来不长草木显示2.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和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人教版
1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2018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
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____) (2)寻亦诛.死(____) (3)无为后.所嗤(____) (4)以.匹夫比之(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文言文_忠疑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文言文_忠疑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
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
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
何以知其然耶?《吕氏春秋》云:邾①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
”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
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
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
”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
邾君有所尤也。
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
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打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糠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
文侯曰:“乐羊以我故,甲壳类其子之肉。
”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甲壳类?”乐羊辞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
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
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
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
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容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就是也。
若私其亲,则曰“将奉命之日则忘记其家,临军约束则忘记其亲,援桴锣则忘记其身”。
穰苴杀死庄贾就是也。
故《传》曰:“欲加之罪,能够无辞乎?”检不为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注】①邾,古国名。
8.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毁之则疏,誉之则亲毁:破坏b.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悖:谬误c.人有伤之者曰伤:中伤d.无法辛苦公息懒之说道也辛苦:阻碍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何以知其然耶其谁不甲壳类b.为甲裳以帛乐羊以我故c.不若以组若私其亲d.于杯则亏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10.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认知,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令官为甲必以组(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必须用丝带长短不一b.窥面于盘水则圆在盘子里放进水,看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备的c.所自窥之异也自己能够窥见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d.临军约束则忘其亲统一指挥军队时就该忘记自己的父母11.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的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3分)a.横看成岭两端成峰,远近多寡各相同b.梅须逊雪三分黑,雪却赢梅一段香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将下面的句子译作为现代汉语(6分后)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荀子》之卷九《臣道第十三》原文注释译文
《荀子》之卷九《臣道第十三》原文注释译文[题解]本篇既论述了各类臣子的行为特征及其作用以供君主参考,也论述了臣子侍奉各类君主时应遵循的准则以供臣子参考。
[原文]13.1 人臣之论(1):有态臣者(2),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
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3);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4),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5):是篡臣者也。
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
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6);应卒遇变(7),齐给如响(8);推类接誉(9),以待无方,曲成制象(10):是圣臣者也。
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
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
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11),可谓态臣者也。
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12),可谓篡臣也。
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13),可谓功臣矣。
殷之伊尹、周之太公(14),可谓圣臣矣。
是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15)。
[注释](1)论:见8.24 注(1)。
(2)态:姿态,态度,引申指阿谀奉承的样子。
(3)距:通“拒”。
(4)说:通“锐”,指口齿伶俐,参见9.29 注(3)。
(5)环:环绕,引申指封闭、蒙蔽。
(6)刑:通“型”,典范,榜样。
这里用作动词,作榜样。
(7)卒(c)促):通“猝”,突然。
(8)齐给:见 2.4 注(3)。
(9)接,会合。
誉:通“与”,同类。
(10)曲:曲折周到,各个方面。
制:制度,准则。
象:法式,榜样。
曲成制象:与13.9“一可以为法则”的意义相似,指他的行为处处成为准则楷模,这是因为他严格遵守法度的结果。
(11)故:犹“夫”,发语词。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字季子。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忠臣谏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忠臣谏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人臣之用?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齐桓公谓鲍叔日:“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
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日:“敢问君之行。
”桓公日:“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⑤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
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
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日:“君直言,臣直对。
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善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讪⑥于一剑,非武也;∙½娣不离怀衽,非文也。
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
除君过言,天且闻之。
”桓公日:“寡人有过,子丰记之,是田孝之福也。
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
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日:“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日:“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日:'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
”于是平公乃罢台。
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日:“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日:“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日:“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三罪也。
”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日:“止。
”勿杀而凿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孔子日:“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日遍谏①,二日懑谏②,三日降谏③,四日直谏,五日风谏④。
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注】①谪谏:婉曲,不明说。
②熊谏:鲁莽刚直地规劝。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原文译文赏析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原文|译文|赏析《狱中上梁王书》是汉代散文名篇之一,是邹阳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讲述了自己被囚狱中,身罹杀身之祸,不屈服的故事,体现出作者正直的品格,也透露出人言可畏的道理。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狱中上梁王书》原文两汉:邹阳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
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何则?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
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新唐书 徐申传》马融《忠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徐申,字维降,京兆人。
擢进士第,累迁洪州长史。
嗣曹王皋讨李希烈,檄中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办,皋表其能,迁韶州刺史。
韶自兵兴四十年,刺史以县为治署,而令丞杂处民间。
申按公田之废者,募人假牛犁垦发以所收半畀之田久不治故肥美,岁入凡三万斛。
诸工计所庸,受粟有差,乃徙治故州。
未几,邑闬①如初。
创驿候,作大市,器用皆具。
州民诣观察使,以其有功于人,请为生祠,申固让,观察使以状闻,迁合州刺史。
始来韶,户止七千,比六年,倍而半之。
会初置景州,授刺史,赐钱五十万,加节度副使。
迁邕管经略使。
黄洞纳质供赋,不敢桀②。
逾年,进岭南节度使。
前使死,吏盗印,署府职百余员,畏事泄,谋作乱。
中觉,杀之,逢误一不问。
远俗以攻劫相矜,中禁切,无复犯。
外蕃岁以珠、玳瑁、香、文犀浮海至,申于常贡外.未尝剩索,商贾饶盈。
刘辟反,表请发卒五千,循马援故道,繇③爨蛮抵蜀,捣辟不备。
诏可,加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公。
诏未至,卒,年七十。
赠太子少保,谥曰平。
(节选自《新唐书·徐申传》)材料二: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
不思报国,岂忠也哉?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
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况忠臣之于国乎!(节选自马融《忠经》)【注】①闸:墙垣②桀:凶暴③繇:古同“由”10.材料一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募人A假牛犁B垦发C以所收D半E畀之F田久G不治H故肥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入凡三万斛”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
B.“器用皆具”与“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中“具”字含义不相同。
C.“远俗以攻劫相矜”与“愿陛下矜悯愚诚”(《出师表》)中“矜”字含义不相同。
《韩非子 忠孝》《贞观政要 择官第七》(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
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
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
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含法任智则危。
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替瞍,其容造焉。
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围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
’”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
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
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
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材料二: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徴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
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
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
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注】①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
②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万国咸A宁B一人C有庆D必藉忠E良F作弼G无H为而化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指使……富裕起来,“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指……自相斗争,两者用法相同。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治国理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治国理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
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
公不说。
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
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
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
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已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
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
”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
”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内篇》)材料二: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
”对曰:“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
”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
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会不给,则隰朋侍;左右多过,刑罚不中,则弦章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戚侍;军吏怠,戎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管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
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
”景公曰:“善。
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
”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
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
何足以补君!”(摘编自刘向《说苑·君道》)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淮
南子) 阅读答案附翻译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何以明之?
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
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
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
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
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
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
为天下笑。
此不知足之祸也。
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
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阴谋:暗中谋划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3分)
①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