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

合集下载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695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695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实际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被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

”但其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框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动机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越了个人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两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党官员、政治家(供给者)。

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效用的私人物品;但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主流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都是以微观的个体为起点,按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但二者在理论上却存在着分歧。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三 03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三  03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不难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

具体来说, 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虎头蛇尾”敷衍性执行。

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

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或地区对上级政策前松后紧,敷衍塞责,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2)“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

“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便是很形象的比喻。

一些单位“耍小聪明”、“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3-4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3-4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

联系实际的例子。

2。

个人的讨论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

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

199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

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

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

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

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12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二.个人提纲: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一)公共政策制定(1)民主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3)合法化原则。

(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共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思想教育手段(三)公共政策评估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①评估准备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3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八至第九章之后。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字数在1500字左右)网吧管理的思考--曾睿最近,在对我县网吧的日常管理当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网吧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是“屡教不改”,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

”难道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有“问题”,还是没有找到它的“规律”呢?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些“症结”呢?这个问题让我困扰了许久,也思考了很多,想起前段时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山西方山县全部取缔网吧”事件,因为一个网瘾少年的信而让方山县委书记“雷霆震怒”,关停了全县所有的网吧。

诚然,网吧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得不令人关注,多少优秀的学子因此而消沉,多少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因此而激愤,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因此而绝望!在“敬佩”那位“铁腕书记”的同时我又在想,“全部取缔”的做法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吗,网吧真的是一个恶魔吗,它就真的一无是处吗?看看网友对此事件的评论就知道了。

古人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被噎着了,他就大为恼火,发誓再也不吃饭了,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噎”着一次是偶然,经常“噎”着就一定有原因,下面,我想从网监管理的角度找找原因,探讨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广大网监民警共同关心此事,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二是“实名制”根本没有落实;三是不安装或屏蔽“网盾2000”。

这三个问题,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都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如果严格按照《条例》来执行,那真的要向山西方山县那样,全部关停了。

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明知这么重的处罚还依然“屡查屡犯、痴心不改”呢?二、网吧的经营状况第一,“屡查屡犯、痴心不改”的网吧老板其实是有苦说不出的,全部把他们归为“黑心”是有失公平的。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三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三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三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它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教育、环境、卫生等。

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

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问题识别、政策制定、决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问题识别是政策形成的第一步,它需要政府通过调研和分析来确定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先排序。

政策制定是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的目标和价值观,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需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效果和公平性等方面的因素。

决策实施是政府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实施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达到政府的目标。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价,以确定政策是否有效,并提出改进意见。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意见,尤其是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和需求。

政府还需要注重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公平和公正。

同时,政府需要以权威和可信赖的形象来推动政策的实施,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府的执行力和监督机制。

政府需要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政府还需要不断改善政策的执行机制,提高效率和效果。

同时,政府需要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政策实施的合力。

总之,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意见,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并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政策的实施。

只有这样,公共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发展。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453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453

案例分析一房地产“限购令”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较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协调的现象。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

下面是我试图结合公共政策来分析以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限购令的出台:(二)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

2010年4月,“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限购令”政策将在我国继续实施,并目范围将继续扩大。

(二)“限购令”出台后的效果:一方面,“限购令”出台后对各地的房屋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限购政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从房地产行业的房价、销量等先行指标来看中国房地产行业增速开始减缓,房价开始显现波动回落。

另一方面“限购令”的实施也使得各地方政府房地产税贡献率有所下降,导致了财政收入的直接缩水。

(三)“限购令” 出台后社会各界的评价:1、政府权威人士:限购令”应该延续,调控还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基数还不是很稳固限购应该是不放松不动摇的。

同时为了避免未来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造成对我国经济的较大冲击,“限购令”必将继续在我们实施。

尽管当前房地产调控的行政干预色彩比较浓,但这样做也是一个合理选择因为这将有助于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逐步消化历年来已经积累的较大房地产泡沫。

2、业内人士:“限购令”效果有限,业内人士质疑“限购令”的效果。

他们认为,限购令不可以能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住房制度,仅仅是临时性的行政手段干预楼市的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专题讨论考核内容: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00分)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例子。

(30分)2、个人的讨论提纲。

(30分)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

(40分)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考核内容: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考核要求: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第十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3、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公共管理方式方法如何转型?(10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正确答案: D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正确答案: A3.()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正确答案: C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B.小论证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正确答案: B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正确答案: A6.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含答案)178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含答案)178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含答案)178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五个部委提交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规定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7座以下(含7座)车辆免收公路通行费。

2020年9月24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XXX 表示,2020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期间,全国收费公路将继续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具体免费时段为10月1日零时至10月8日24时。

普通收费公路以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尽管看起来这项政策对国家和民众都有利,但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免费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相当广泛。

政府部门认为,节假日免高速费是一项利于民的政策,能让民众感受到实惠,提高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

此外,免费通行政策能缓解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其他客运途径巨大的压力,减轻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免费通行也能刺激节假日旅游消费和其他相关产业。

但是,免费政策会导致交通拥堵,增加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成本,降低高速免费的收益,并影响高速公路公司的税收。

客运公司经济分析表明,第一年免费政策实施后,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收入会相应降低2%-3%左右,利润下降1%-2%左右。

此外,免费通行还会增加服务人员、道路维护和服务区负荷等成本开支,同时也增加公司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成本。

作为通过合法手段获得高速公路经营权的公司,免费政策侵害了这些公司的合法经营权,从经营权和收益额两方面来说,高速公路公司都是此项政策的利益受损者。

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对旅游景点、食宿业和汽车租赁市场等主体基本都是有利的。

实行该政策后,各个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从而带动了与旅游相关的市场如食宿业等的发展。

同时,更多的人选择租车上路,使得汽车租赁市场在节假日前后的受益额大幅上涨。

然而,对于每一个出行游玩的消费者来说,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价格上升和游玩体验感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三 03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三  03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不难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

具体来说, 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虎头蛇尾”敷衍性执行。

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

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或地区对上级政策前松后紧,敷衍塞责,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2)“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

“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便是很形象的比喻。

一些单位“耍小聪明”、“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2023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

2023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

2023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2023年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公共政策作为一种为国家和社会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手段和工具,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2023年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观点。

首先,公共政策为国家与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也随之增多,而公共政策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一些地方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在公共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通过给予贫困地区经济支持和资源倾斜,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发展。

其次,公共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不同的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确保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比如,在教育领域,公共政策可以鼓励或强制实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公共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公共政策密不可分。

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公共政策还能够调控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考虑到上述重要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观点:首先,加强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这样可以增加政策的可信度,使其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其次,注重公共政策的长期效应和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其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

这样可以避免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公共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不仅要制定好公共政策,还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做到政策的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最后,加强公共政策的评估和调整。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三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三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采购,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政府采购适用政府采购法,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政府采购主体的特定性政府采购主体又称政府采购人,政府采购主体除了政府以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范围比通常意义上的政府要大。

(2)政府采购资金的特定性并非所有的政府采购都要适用政府采购法,适用政府采购法的政府采购所使用的必须是财政性资金。

(3)政府采购项目范围的特定性并非所有适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都要适用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法的适用对象是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和政治家、官员。

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将人类在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统一起来,把人类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重新纳入单一的模式。

通过进行政府采购行为,能减低政府支出,遏制腐败、加强政府在民间的公信力。

公共政策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必须履行特定的职能,处理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政府必须弥补“市场失灵”。

第一,政府必须提供公共物品,也就是一旦向某个人提供,就必须向其他所有人提供物品和服务。

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因为对于单个的购买者而言,这种物品的成本超过了他的收益,而且单个购买者也不能阻止其他购买者享用这种服务。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

形考任务3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实际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谈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惠及百姓政策以《北京发展公交优先政策的调查(政策思路)》为例。

用政策主体理论分析:第一,在大城市形成一体化交通大格局,是会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并予充分肯定的。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市容环卫、城市绿化等行业一样,是城市公用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这充分体现出政策主体尤核心政策主体政府的新思路和执政为民的政策理念。

第二,城市公共交通的好与坏取决于公交的管理者。

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公交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忽视了社会效益,有的场站只考虑经济利益,刮风不发车,下雨不发车,中午不发车。

站台秩序缺乏人性化,人为的造成了车辆的发车时间不及时。

做为政策主体政府的主体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第三,城市公共交通的资本投入有问题。

公共交通行业是公益服务性行业,是微利的事业,在国有资本投入不足,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所需是存在问题的。

第四,在为城市公共交通定位上也是有问题的。

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用事业,应统一规划,组建一个公私合营国有效投入的管理体制。

第五,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公交事故多、投诉多、服务差,等问题,要有健全的行业管理办法。

第六,在大城市形成一体化交通大格局,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时,制定政策应以民为本。

公私小轿车、限制发展私车和出租车,对小车上路时间及车内人数作点规定,防止出租车乱收费,明确出租车管理,以及明确规定公共汽车的载客人数标准;对城郊“黑车”治理要重罚,更要疏导。

政策过程中的执行模型有四个因素相互制约: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对象)、理想化政策和政策环境因素。

第一,政策执行机构在城市优先发展公交事业上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做为政策执行机构的政府应确定科学的部门管理.并制定出具有相当权威的管理办法。

2023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3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今年国开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更换新旳教材和形成性考核册, 之前网上旳所有资料基本所有作废, 为处理大家旳难题, 特此上传参照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例子: 联络实际旳例子(30分)我国政府绩效考核旳变化发展历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旳价值取向, 运用科学合理旳原则、措施和程序, 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旳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 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旳成本-效益等所反应旳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旳过程。

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旳基础上提出旳。

我国民主化旳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旳, 其内容伴随社会旳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科学, 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旳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

按照有旳学者旳研究, 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 政府绩效评估重要在“目旳责任制”旳旗帜下实行, 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二十一世纪, 在自上而下旳系统推进模式下, 目旳责任制仍然是政府绩效评估旳重要载体, 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旳关注焦点。

当然, 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旳浪潮推进下, 政府绩效评估旳模式与措施各地展现出百花齐放旳态势;第三阶段始于二十一世纪, 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旳高度。

新旳施政理念迫切规定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规定旳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 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例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旳政绩考核关键词, 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旳旳多元化特性。

不过由于起步较晚,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 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 我国旳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当说都尚处在探索完善阶段。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隹务1 被墓&睿案考核内容: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00分)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參考答案: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

本次分析共有三部分内容,经过调查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

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必将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来瞎折腾了。

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

我们必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

因此,建设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目标而非一个短期目标,是一场革命而非一场运动。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政策,是为农民谋求福利的,必然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可是当上级政策对自己不利时,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就会违背上级的政策精神,使政策名存实亡,目标落空,从而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

长此下去,这种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政府在政治上会失去信任,导致政治体系中公信力的丧失,政府在以后的改革中将会不得不求助于强制性措施来继续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执行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性缺陷还表现在其缺乏相关的配套性改革,农村税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相关问题的配套改革,如建立包括金融、价格、收入、就业、教育、保险、保障等体制在内的公正的城乡宏观政策环境、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以现代科技和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

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上述方面的问题,没有相关的配套改革,对税费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解决,只能是出现问题之后,再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的制度设计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事实上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这样势必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分析共有三部分内容,经过调查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
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

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必将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来瞎折腾了。

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

我们必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

因此,建设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目标而非一个短期目标,是一场革命而非一场运动。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政策,是为农民谋求福利的,必然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可是当上级政策对自己不利时,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就会违背上级的政策精神,使政策名存实亡,目标落空,从而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

长此下去,这种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政府在政治上会失去信任,导致政治体系中公信力的丧失,政府在以后的改革中将会不得不求助于强制性措施来继续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执行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性缺陷还表现在其缺乏相关的配套性改革,农村税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相关问题的配套改革,如建立包括金融、
价格、收入、就业、教育、保险、保障等体制在内的公正的城乡宏观政策环境、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以现代科技和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

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上述方面的问题,没有相关的配套改革,对税费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解决,只能是出现问题之后,再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的制度设计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事实上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这样势必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

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税费体制规范,农民负担减轻,农民对税费改革的关注会越来越少,将转移到自身的发展问题上来。

在缺乏相关政策制度配合协调的条件下,农村税费改革的政度上也策执行力度有可能不断地降低,执行的效果也会下降。

二:社会保障
现阶段,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以占国家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为受众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出现;有的只是以极少部分人为保障对象的五保护制度,以及应对某些农村地区突发性事件的防灾救险。

农村的防灾救险在大部分地区也还没有形成一套确定的制度体系。

若是遇到旱、涝、地震等其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政府会临时地进行相应的政策性号召,并拨发一定数额的款项,组织、派出相关的救援人员支援灾区,但是由于救灾款项的筹集、发放要经过若干环节,最终能否及时到达灾民手中、灾民能获得多少分额还不能确定。

因此,农村的防灾救险现在大都只是消极被动地救治,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去
防治。

“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而这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在农村地区丝毫没有受到重视。

中国1.4亿老龄人口有9000万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退休金或医疗保障,依靠子女赡养这。

至于其他方面的社会福利,在农村地区也是难以享受的到。

比如医疗保障,近几年来,中国的医疗改革失败,几近49%的的人感觉“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这部分人虽然也有一些城市地区的贫困人口,但由于农村地区总体经济的滞后,政府有没有相关的医疗补贴,大多数农村居民为求医治病而发愁。

还有教育福利,鉴于教育之于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多数国家对本国教育的支持都不遗余力,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

可是我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更是匮乏得可怜:教师缺乏、工资待遇有差,校舍及相应的教学设备不但落后,而且严重不足。

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台了基础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可是在农村,小学、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从来没有取消过收缴学费,并且学费还一直成直线上涨的趋势;再加上高中、大学的收费也涨得惊人,一般的农村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子女的教育花费,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的农村孩子很多,我的家乡也是,高中之前的辍学率高达60%。

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新挑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还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也即是在他们的身份所在地——农村,他们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

但是这种情况,暂时于他们是没多大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工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
(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或是个别农忙时节)是在城市生活的。

于是,农民工的就业、医疗、工伤、子女教育(部分农民工带子女进城务工)等各方面的保障就与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密切的联系。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等制度所归制的城乡二元对立,使得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把与其密切相连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排斥在外,以致农民工基本上无保可依、无障可循,还成为城市土著居民所歧视的对象。

三:土地问题
农民又俗称“种地的”,农村便是与土地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民的聚居地。

有了土地,农民便有了工作岗位,生活也便有了一定的保障。

农民的土地,具体来说应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宅基地,再者是耕地。

宅基地是农民的居住保障,有了一份宅基地,农民便可以在此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院落,从而成立自己的家,起居生活也有了一个安稳的所在。

耕地是农民的经济来源,也是农民工作的保障。

农民朝起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自己的田地里劳作,以获得日常生活所需。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被征地农民累计达5000万。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国今后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被征用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