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教程
马原教学实践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以我国某高校马原课程为例,对马原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马原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马原教学实践概述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政治经济学原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
(3)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体系。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马原教学实践效果分析1. 学生理论素养提高通过马原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
2. 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在马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马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四个自信”,为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马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 不足(1)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足。
(2)教学方法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丰富,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改进措施(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习实践报告范文(范本)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习实践报告范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习实践报告范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前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改革精神,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改革精神,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环节的规范性,避免形式主义及随意性,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特设计、制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报告书》。
希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解、传播和践行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同时还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本《实践报告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著作选读二、社会调查三、热点讨论本《实践报告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请每位学生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安排,认真完成本《实践报告书》规定的内容。
要么由任课教师指定其中一项来完成,要么由学生自己在以上三个部分当中任选一项来完成,具体要求根据各课程情况来决定。
实践报告分数即实践课成绩。
《实践报告书》的填写须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作弊等不诚信行为,该《实践报告书》涉及的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本《实践报告书》主要在每学期课程的最后两周左右集中完成,共计16学时。
马原社会实践教学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马原”)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了一次马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1. 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于理论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决定开展马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2. 活动目的(1)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1. 活动内容本次马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红色基因;(2)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3)举办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2. 活动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2)组织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3)总结评估: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四、活动成果与反思1. 活动成果(1)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2)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活动反思(1)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2)活动内容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3)活动时间安排较为紧张,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活动效果。
马原课内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
本报告将围绕马原课内实践教学展开,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实践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践内容本次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讨: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区实践活动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4)社会实践调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2. 实践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理论素养。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区等,增强实践体验。
(4)调研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高实践能力。
三、实践过程与成果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2.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讨在课堂研讨中,学生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展开激烈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社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4. 社会实践调研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提高理论素养。
理论课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开设了一系列理论课程,旨在培养我们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本次实践报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总结我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课程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三、实践过程1.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相关书籍,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2.实践环节(1)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深入探讨,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通过讨论,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社会实践: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革命纪念地的实践活动,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同时,我们还参与了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贡献力量。
3.论文撰写在课程结束时,我撰写了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论文。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剖析。
四、实践成果1.理论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2.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环节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提升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我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四个自信”。
五、总结与反思1.总结通过本次理论课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付诸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付诸行动一、前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首先,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一句非常不错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关系亦应该如此。
理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完整的科学理论支撑,我们就无法发展各类实业,实业就没有指导方向。
所以系统性地掌握理论原理对于我们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给我们提供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论,是方向,由此我们才能不盲目蛮干。
实践活动中,我们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和理论差别很大,比如因为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无法实现通过复杂理论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有摩察力,而我们往往以理想状况来大致评估一下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
还有在工业活动中,考虑公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理想上可能是标准件,但是实际上会有误差,而正是那些误差造成了所谓不同的标准件之间存在着匹配性不一的问题。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去理解这种难处,要学会认识不同情况下,理论和实际可能存在什么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消除这种出入,怎么才能满足现实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之中要不断去提高的本领。
一切从实际出发,问题从实际中来,经过理论的分析,再到实际中去,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把握实践的真理,才不会变成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马谡”,才能够真抓实干,干出一番事业来。
因此,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勇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关注社会现象,关心生活本身,以便更好地认识了解社会,同时完善自己,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二、活动内容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4篇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4篇Social practice report on introduction to Marx's basic principle s汇报人:JinTai College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4篇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2、篇章2: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3、篇章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4、篇章4: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篇章1: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如何看待鬼神的调查一、调查背景及目的从古至今,人们对鬼神的看法各不相同,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鬼神的看法,我们小组成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旨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端正对鬼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调查对象xxx学院在校大一学生(本调查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三、调查内容1、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吗?A、相信B、不信C、半信半疑分析:有48%的人选择相信,33%选择半信半疑,仅有19%选择不信。
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鬼神的态度还是很不明确的。
2、你觉得鬼神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A、到夜晚会特别害怕B、相信恶有恶报,上天会惩罚坏人C、做坏事饱受折磨,推动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D、众生受苦享乐,都是自作自受,与鬼神无关分析:选A的人占51%,选B的人占36%,只有少部分人选了C、D。
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鬼神有一定的畏惧感,鬼神对于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有一定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社会实践的指导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等。
本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过程1. 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正式开展社会实践之前,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
我们深入研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同时,我们还做了大量的调研和问卷调查,以了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 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在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例如,我们选取了某工厂的劳动条件和工人待遇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工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境保护等,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
我们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与学习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汇报,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指导作用的认识和体会。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1. 指导实践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社会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全面解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马原实践教学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原的基本原理,我们开展了马原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报告将对我参加的马原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马原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和专题讲座,我对马原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 实践活动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1)参观革命纪念地:我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
(2)社会调查:我们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探讨马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志愿服务:我们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践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我们对马原的基本原理有了系统的认识。
2. 实践活动阶段在实践活动阶段,我们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
在参观革命纪念地时,我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实物,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在社会调查中,我们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在志愿服务中,我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他人提供帮助。
四、实践教学成果1. 理论水平提高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对马原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
3. 思想认识升华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
五、实践教学反思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次实践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024年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理论之一,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面对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更应当深入实践、提高思维能力,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发挥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本社会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和观察,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二、实践活动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参与了一项社区建设活动。
该社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居住着许多低收入家庭以及一些退休的老年人。
社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居民的生活条件也较为困难,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不够丰富。
通过参与该社区的建设,我们希望能够深入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同时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三、社区调研和需求分析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社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同时,许多居民也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技能。
四、社区建设活动基于社区的需求分析,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建设活动,包括基础设施改善、义务教育辅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1. 基础设施改善我们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社区环境整治行动。
在道路修复方面,我们动员社区居民共同清理杂物、修补路面,改善行人通行条件。
同时,我们注意保护环境,加强垃圾分类教育,提倡居民节约用水用电,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和宜居的社区环境。
2. 义务教育辅导我们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为社区的低收入家庭和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辅导。
我们每周定期前往社区,与孩子们进行学习和交流。
我们与他们共同阅读、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们了解到他们学习的困难和需要改善的地方,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教育理论,我们通过激励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具体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共14学时,社会调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要求,走出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要求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或经济学原理来进行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社会调查目的社会调查是大学生在任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实践教学时间,围绕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开展调查活动,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调查成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调查时间安排1.第4周,教师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的动员工作,学生自主组建调查小组(人数不超过4人),确定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方案。
选题与调查方案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方可实施调查;2.第5-10周,各调查小组开展调查,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各项内容填写完整);3.第11周,交流总结调查成果,上交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评分原则1.总分为100分2.成绩评定办法(1)调查方案拟定(20分);(2)调查活动开展(30分);(3)调查报告撰写(30分);(4)成果总结交流(20分)。
注:凡未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成绩以0分计;调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等情节,以0分计算。
附件一:社会调查参考题目附件二:调查报告格式规范附件三:调查报告封面附录一:社会调查参考选题:一、生活中的哲学1、生活中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调查(1)身边的人是否相信命运?是否会去算命?是否会去求神拜佛?(2)身边的人如何看待星座?如何看待看手相等问题?(3)在唯物论与唯心论问题上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对比调查——以XXXX 为例。
(4)唯心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调查(5)唯物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调查(6)XX地区农村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2、生活中的辩证法(1)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矛盾问题调查(2)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调查——以XXXX为例(3)身边的同学、朋友辩证分析问题能力的调查——以XXXX为例(4)现实生活中质变、量变规律的案例调查分析二、生活中的经济学1、对某种商品价格波动的调查分析2、对南京晓庄学院生活服务区经营者收入与支出情况,利润有多大的调查分析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调查——以XXXX商品为例4、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的经钱观或消费观调查分析5、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调查分析6、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兼职收入的调查分析7、XX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的调查8、XX行业员工上班时间和薪金情况的调查分析9、三、社会主义信仰调查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与困惑问题之调查分析2、当代大学生有没有信仰,如果有,是什么?请就此类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马克思实践教学课报告书(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时间范围]授课地点:[地点]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践教学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具体地点,如工厂、农村、企业等](2)考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社会发展的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体现。
(3)考察内容:- 工厂生产流程与工人阶级状况- 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生活- 企业管理模式与员工权益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与改革2. 案例分析(1)案例选择:选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经典案例或现实案例。
(2)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中的应用,探讨案例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3)案例成果:形成案例分析报告,总结案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和教训。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展开讨论。
(2)讨论形式:分组进行,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总结。
(3)讨论成果:每组提交讨论报告,总结讨论过程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
三、实践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 教师提前布置考察地点、案例和讨论主题,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考察地点、案例背景和讨论主题的相关知识。
2. 实施阶段- 实地考察: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
-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主题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总结阶段- 学生提交考察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讨论报告。
-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实践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马原理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报告。
二、实践教学目的1.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水平。
2.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我们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等。
通过参观,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了革命精神的力量。
2. 听取专家学者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作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
讲座使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展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
4. 实地调研组织同学们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调研结果相结合,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四、实践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等。
同时,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实施阶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进行。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取专家学者讲座、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环节都得到了顺利实施。
3. 总结阶段实践教学结束后,我们组织同学们进行了总结,对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了梳理。
同时,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五、实践教学成果1. 提高了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水平,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变革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整体。
在社会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着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例如,在经济领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的,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和矛盾。
只有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变革中,辩证唯物主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
例如,在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它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例如,在社会变革中,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经济基础的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着我们正确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
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例如,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逐步放开经济,引进外资,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二、实践背景与意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本次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收集资料: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进行调研: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总结提炼:在收集资料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观点和实践意义。
宣传推广: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推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四、实践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核心观点和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促进了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通过实践,我们拓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魅力和价值。
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篇)
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篇)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篇1居民上网习惯调查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早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购物,学习,或者是聊天,交友,网络无疑我们提供了新型便捷的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并且,以IPhone苹果智能手机为开端,智能手机在人群当中愈渐普及,并且有望取代电脑成为人群首选上网方式。
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对人们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所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针对此方面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对人们的未来生活方式提供指导,无论在理论上抑或是在实践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经验表明,这些新鲜事物最开始都是在城镇居民中出现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在农村中推广普及,因此,调查网络在农村居民中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可以深度了解网络的使用状况,对网络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并指明方向,同时对今后网络资源的配置提供一些必要信息,以便网络工作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作更好的参考。
二、正文(一)调查对象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居民(二)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三)调查地点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四)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上门走访方式相结合(五)调查内容针对农村普通居民的上网实际情况,设计并实际使用了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普通居民的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层,上网人群的学历状况,了解电脑、手机的普及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上网在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并对未来网络的发展给出自己的评价与预期。
(六)调查结果(1)农村网民性别结构由于我采取了现场做调查问卷的方式,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
农村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63: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一、活动目的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指导人生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学时、分数分配本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时数为16课时,实践教学活动不占用课堂讲授时间。
本课程的分数分布为:平时成绩30%,社会实践20%,期末考试50%。
三、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学业辅导、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支教扫盲、志愿服务、助教、勤工俭学、读书会、文艺演出、社区服务、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应利用课外时间,可以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活动一般以10人以下为主,撰写报告或活动总结,打印上交。
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不能雷同。
四、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①教师提出选题及参考文献设计实施方案。
②教师讲授社会实践的方法、要领和具体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或文献、查阅资料,拟定实践计划、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2、实施阶段:布置调查任务,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10人以下为一组,)每组从老师布置的社会调查题目中任选一题结合实际进行社会调查。
教师则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3、总结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报告、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学生总成绩。
五、考核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14~15周)交给班级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收齐后将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报告、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并单独记录学生的实践课程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尊敬的评委:您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您汇报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在这次实践中,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本次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心得交流。
在理论学习方面,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等重要内容。
通过对于课本内容的认真学习,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参加了社会志愿者活动,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实践的一个重要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也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实践,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时代性,也更加明确了我作为一个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
在心得交流方面,我们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倾听和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共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这个交流,我们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也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都将会是很大的帮助。
总之,这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个实践,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道路。
感谢您的聆听,我的报告到此结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一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72份,有效问卷400份。
五,调查结果六,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教学构想教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教学构想一、实践教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正确认识世界的本原、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
实现这些目标,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反复求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充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践教学原则1.正面引导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直接接触到社会积极进步的一面,也容易感受到社会的消极因素。
对此,社会实践教学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要直面国内、国际现实,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分析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2.实效性原则社会实践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真正接受、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养成反思、批判的思维方式,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具备良好的哲学基本素质。
因此,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不能走过场,杜绝形式主义。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社会实践教学必须始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构想我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的客观情况是:经费不足,没有充裕时间,课任教师少,教学班级多,学生数量大。
为此,社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置、实施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使之既有实效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可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两方面实施实践教学。
其中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课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和深化。
(一)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可紧扣课程内容采用包括围绕问题的辩论和讨论、材料和案例的分析、学生的讲授和提问等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农民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农民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一、导言
2008年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出现了歇业和倒闭的结果, 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特别是农民工就业面临近更大的挑战, 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选择了返乡。
农民工转移难,就业难的状况,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困扰农民收入增加,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大难题。
针对此问题, 我们在本校针对来自农村的学生,采用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对其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展开调查。
调查对象:本校来自农村的学生
调查地点:
调查经过:我们通过询问方式对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对一谈话, 询问有关问题
二、正文
经过调查发现返乡农民工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从农民工的返乡情况看,一是农民工群体庞大。
二是农民工返乡后大量滞留。
三是返乡时间提前。
2、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看,一是返乡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
二是高年龄段的返乡农民工成主体, 29岁以下占总数的 27.6%, 30到 40岁占 31.2%, 40岁以上占总数的 41.2%。
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明显较多,返乡农民工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7.3%,初中 40.9%,高中文秘杂烩网及以上占 21.8%。
3、从返乡农民工的影响看,一是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其次,影响
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
第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工失去工作、收入减少,这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而且,不少农民工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 返回家乡后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无法重新适应农村生活而产生失落情绪、出现各种问题,进而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而制约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 国际上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下降, 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 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
长期以来,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而从事加工制造的劳动力供给中以农民工为主。
中国大多数企业是加工制造业,因此,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这也是导致我国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的原因。
第二, 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选择工地等需要体力活的工作, 然而受楼市低迷影响,建筑业、搬运业等务工的民工大都失业返乡。
第三, 现代企业对当代农民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现代化大潮中, 随着社会对经济发展要求的逐步提高, 传统那种只靠力气吃饭的“旧式农民工” 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理念。
由于农民工大部分文化素质偏低, 技术能力较差, 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出现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尴尬局面。
所以,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成为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内在因素。
第四, 受自身能力及文化素质的制约, 不少农民工的工资较为低下, 由于物价上涨, 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
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 除去生活开支后, 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 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
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
第五,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 面对就业压力, 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
还有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 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 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第六, 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
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朋友或熟人介绍, 很少参加招聘会或者上网搜索有关招工信息。
但是在当今信息社会, 大量用人单位要么在网上发布人才需求信息, 要么在大中型城市组织专场招聘会。
这种招聘途径和农村的现实状况很不对称, 以至出现了有些用人单位招不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 而大量待业农民工却无法获知相关的招聘信息。
第七,政府及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水平。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及社会中介人才机构中介服务,诸如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供需见面会等, 多聚焦于本地本市居民,或者有大学以上学历者,所以, 大量高中以下学历的外籍农民工群体, 其就业指导问题一直被忽略。
第八,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
近年来, 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农民工就业促进组织,达到就业供求平衡机制。
城镇人员失业以后可以在社会保险机构或相关的部门进行登记, 也可以找工会等组织寻求再就业; 大学生
群体就业中也有相关的学校、教育机构等部门进行就业促进; 而农民工失业以后
不但享受不了各种保障, 即使再就业也是十分困难的。
2、政府做好“红娘” ,促进农民工就业。
政府以其特殊地位组织有关用人单位
直接到劳务输出大的地区进行面对面的招聘, 直接挑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劳动力;
另外, 各级政府或民政部门可以带领农民工参与到县、市乃至区组织的各种招聘会, 为农民工就业牵线搭桥。
3、健全人才中介服务平台。
进一步健全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披露机制, 形成企业与当地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的强制报送, 将岗位需求信息统一梳理至各区县就业服务机构, 并及时发布, 供择业农民工参考。
4、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力流出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 免费为外出就业的农民发放相关资料, 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
劳动力流入地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要普遍向农民工开放, 免费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降低门槛, 简化手续,收集岗位信息, 开发针对农民工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完善工会组织,使农民工可以通过集体谈判以及组织化的渠道表达意愿、维护合法权益; 要建立
面向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制度,并严格执行《劳动法》;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幌子骗取农民工钱财的违法犯罪
活动。
四、结语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公
平对待、合理引导”的原则,把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就业共同谋划,纳入各级政府保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大局。
经济上同报酬,政治上同权同责,享有平等
的待遇和权益。
清理整理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
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既定方针不动摇,既要积极引导农民
工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近转
移就业,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短期内应依靠国家和地方经济刺激计划,长远主要通过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市化进城,让大量的农民彻底脱离土地,
进入城镇安居乐业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