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29O 4 9 54 2 j8 62 4 2 685 6 .8 88I 3 .9 89 9 2 l 6 52 O 5 l 0 .5 6 95 1 0 4 9 l8 23 . 4 S0 9 3 4 .3 4 32
4 29 8l 6
1 .0 43 1 3 44

■_ 鼷l
l 93 嘴 .3 l7 0 3 57
I 2 .l 9 59 28 8 6 2 35 5 5 75 41 &5 8 3 46 & l 8 1 5 26 惦 2 5 4 2 4 39 6I 10 4.3 6 9 .4 8 83 8 0 7 0 36 9 0.2 7 50

R 和R 的数值 比较 大,说 明方程 的拟合优度好 , F的数值 也很 大, 验证了同样 的结论。而且 t 统计量在 5 %的置信水平上也显 著 , 明常数项和进 出口依存度都是显著的。 D 值较小 , 说 但 W 经 检验 D d= . 5 所以方程存在 自相关性 。 W<l 1 0 , 4 对于 自相关性可 以运用广义差分法对方程进 行修 正 , 首先 用 D 值计算出 P, W P=1D 2 06 3 - W/ . 1 = 7 把 P代入 Y 一P 。 一P) 。 Y。 ( =p 1 +p。【一P ) v中 , (。 + 。 对 ) Y和 x进行修正可得 : 。 B B X 。 Y 。 = +v 其中 : 。 Y-P ., 。X 一P ., B。 一P , Y‘ t Y- X 。 X. p = - = . ( 1 )对修正 后 的方程运用最d -乘法可得 : x
对 外 贸 易与经 济 增 长关 系的 实证 分 析
以浙 江省 为例
孙 跃 兰
( 浙江机 电职业技 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 05 ) 10 3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都保持着平稳的发展速度,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7%,同一阶段内,对外贸易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2.66%。

特别是浙江省等几个沿海省份及地区,更是在这股潮流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一跃成为全国发达省份。

对外贸易作为一种贸易形式在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受到各国的重视。

1 国外理论研究状况1.1 乐观主义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一个著名的“绝对利益”理论。

他主张:“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就应该用自己有力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他主张各国英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产品来换取自己劣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享受到国际贸易的好处。

他认为一国的国际分工深度收到市场大小的影响,积极扩大国际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程度,是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就能持续增长。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明确提出国际贸易贸易的发生一般取决于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程度的观点,即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俄林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他说:“简直不能想象,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俄林论证了在没有任何贸易障碍和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前提下,国际贸易能够使所有参加贸易的各国或得到利益并增加国民收入。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从中阐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其理论主要关注封闭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均衡。

直到20世纪50年代,该理论由哈伯特、劳森、梅茨勒等人进行了扩展,据此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调节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

其假定的约束条件是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国际资本并不发生流动且商品的价格、汇率都不发生改变,以此为条件来考察一国国民收入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结构论文经济增长关系论文:浙江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对外贸易结构论文经济增长关系论文:浙江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对外贸易结构论文经济增长关系论文:浙江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浙江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进一步分析表明,浙江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出口和民营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经济增长协整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均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浙江省gdp总值由1978年的12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8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

同期,进出口总额从0.7亿美元增长到1877.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

浙江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浙江省贸易顺差较大、民营企业出口在浙江对外贸易发展中作用较强、一般贸易强于加工贸易发展。

这些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外贸发展特点和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在后危机时代浙江省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浙江外贸结构分析(一)浙江外贸在全国外贸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全国外贸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

1978-2009年,浙江省的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大体上呈现出逐步提升(1978-1993年)、快速增长(1994-2004年)和稳步发展(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

1978年浙江省的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仅仅为0.5%,之后逐年增加,至1992年增长为4.5%。

从1994年开始,浙江外贸出口总额在全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超过5%,浙江外贸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浙江外贸出口在全国所占的比重首次超过了10%,之后浙江外贸出口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在全国外贸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10%-11%之间。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摘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贸易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某些情况下,进口和出口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著。

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

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一)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初思想。

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一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

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国 蹶 经 贸
澌江省时外贸易与经济增I关系的实证分折 I 虽
一申 茜 广西师 范大 学经济管理学 院
【 摘 要 】利 用浙 江 省 19 年 0 4年 的 相 关 的 宏观 经 济统 计 数据 , 测算 对外 贸 易经 济对 经 济增 长的 贡 献 和拉 动度 及 0 20 9 对 外 贸 易 与浙 江省 经 济 增 长之 间 的 数 量 关 系。 过 实证 分析 , 通 可知 进 出 口贸 易能 促进 浙 江 省 的 经 济增 长 , 促 进 浙 江省 的 并
名列全国第一 .2 0 年浙江实现 贸易顺 差 30 9 04 1 亿美元 ,占全国 拉 动 度 ,结 果见 表 1 : 贸易顺差 (2 3 0亿美元 )的 9 % ,浙江 省对 外贸易的快速 发 72
展 对 推 动 经济 增长 起 到 了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论 是 从 纵 向 的 增 长 无 速 度 . 是 横 向的 国 内 比较 .以及 结 构性 的产 品升 级 .浙 江 的 对 还 外 贸 易 堪 称 中 国外 贸奇 迹 的典 型 代 表 。 因而 对 浙 江 省 对 外 贸 易 与

点问题 . 很多学者从不 同角度进行 了研究 . 如陈家勤 (9 9 通过 19 )
对 进 出 口依 存 度 、进 口 G P 长 弹 性 的 研 究 , 出结 论 认 为 进 1 D增 得 3 增 长 对 G P 长 发 挥 了 较 大 作 用 ; 毅 夫 等 (0 1 通 过 联 立 方 程 D增 林 20 ) 组 .得 出 ” 1对 经 济 增 长 具 有 较 大 作 用 ” 的 结 论 ,石 传 玉 等 出3 (0 3 运 用 误 差修 正模 型 . 出 “ 期 内 出 口促 进 经 济 增长 、 长 20 ) 得 短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报告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开放的贸易政策与和平的环境推动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1986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02.47亿元,2012年达到34665.33亿元,26年间基本翻了69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大陆始终处于前列;进出口总额从1986的12.93亿美元激增到2012年的3124.03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外贸易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

因此,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方面的研究:尽管国际贸易理论十分丰富,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按照大多数文献的处理办法,依据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过程可将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佟家栋,2000)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Smith 认为,国与国之间只要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就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说,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优秀毕业论文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起止时间:目录诚信声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6)论文目录 (1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科毕业论文与设计作品评定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此表为教师填写,内容打印,签名必须手写。

学生要保存好该任务书,与开题报告一同上交指导教师,以备装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注:开题报告内容可以打印,但导师和系(教研室)意见及签名必须手写。

论文目录论文目录 (11)摘要 (13)Abstract (14)1 引言 (15)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5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51.2.1 国外研究状况 (16)1.2.2 国内研究状况 (17)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182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概述 (21)2.1 对外贸易概述 212.1.1 对外贸易的涵义 (21)2.1.2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 (21)2.2经济增长概述232.2.1经济增长涵义 (23)2.2.2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 (23)2.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252.3.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 (26)2.3.2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28)3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8)3.1浙江省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总量特征303.1.1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总量特征 (30)3.1.2浙江省对外贸易的总量特征 (31)3.2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323.2.1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32)3.2.2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34)3.2.3浙江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35)4 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6)4.1 模型理论分析 364.2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384.3实证过程424.3.1平稳性检验 (42)4.3.2协整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对外贸易对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论文目录论文目录 (12)摘要 (14)Abstract (15)1 引言 (16)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61.2 国外研究状况161.2.1 国外研究状况 (17)1.2.2 国研究状况 (18)1.3 本文研究容和基本思路192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概述 (21)2.1 对外贸易概述212.1.1 对外贸易的涵义 (21)2.1.2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 (21)2.2经济增长概述232.2.1经济增长涵义 (23)2.2.2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 (23)2.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262.3.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 (26)2.3.2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28)3 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8)3.1省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总量特征303.1.1省经济增长的总量特征 (30)3.1.2省对外贸易的总量特征 (31)3.2 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323.2.1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32)3.2.2对外贸易对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34)3.2.3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35)4 对外贸易对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6)4.1 模型理论分析364.2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394.3实证过程424.3.1平稳性检验 (42)4.3.2协整分析 (44)4.3.3格兰杰因果检验 (45)4.4实证结果分析465 结论与政策建议 (46)5.1基本结论465.2省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46[参考文献] (49)致谢 (51)附录1:文献综述 (52)附录2:外文文献译文 (54)附录3:外文文献原文 (6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72)本科毕业论文与设计作品评定表 (7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74)1 引言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大大推动了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国际化进程,也加深了各国间的相互往来与依赖。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引言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对外贸易始终应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支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增长势头一度放缓,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浙江省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外贸省份,地处沿海发展前沿地带,经济实力雄厚,对经济外贸政策的执行与反馈必然更加灵敏。

近几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速全国领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27亿元,分别增长2.3%、6.8%和12.5%。

人均GDP为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90美元),增长7.6%。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进口547亿美元,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下降13.8%。

主要出口市场逐渐回暖,出口降幅持续收窄,美国仍为第一大出口国,日本重新成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而以浙江省为视角,来考察新时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最终提出浙江省的外贸发展策略,从而为其他省份及我国的外贸发展策略的调整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自古典经济学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对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角度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第三种研究一般先假定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估计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的影 响 日趋 显著 。 自 1 6世纪 亚 当 ・ 斯密 在 《 国富论 》

如何 促进 经济 增长 的问题 上
( ) 一 国际 贸易视 角 的贸易 与经 济增 长理论 古 典经 济 学家 亚 当 ・ 密 的劳动 价 值论 和 绝对 斯
成本 说开创 了 国际分 工 和 国际贸易 理论 的先河 。他 的 动 态 生 产率 理 论 和剩 余 产 品 出 口理 论代 表 了 对
以平 抑 物 价 的 角度 论 述 了对 外 贸 易 可 以保 证 英 国
工业 化 的 资本 积 累并 促进 经 济增 长 。赫克 歇 尔一 俄 林 的要 素 禀赋 说 表 明 . 过 国 际 贸易 可 以弥 补 国 际 通
易 “ 术外 溢 ” “ 中学 ” 技 、干 以及 “ 究开 发与 技术 创 研 新” 理论 是 将技 术 视 为 内生 变 量来 分 析 其作 为 生 产 和 贸易 发 展 的结 果对 贸易 模式 和 经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代表 人物 克鲁 格曼 和卢 卡斯 。 总 之 . 国 的资 源 和技 术水 平 决 定 其在 国际 贸 一 易 与分 工 中 的地 位 . 强研 究 与 开发 的 投 资可 以缩 加 短各 国技术 水 平 上 的差 距 . 为保 证 该 国经 济 长 期 成 增 长 的手段 。 同时 . 国家 竞争 优 势理 论 ” “ 略 贸 “ 、战 易理 论 ” 新 贸 易理 论也 为 如何 促 进 国 家经 济 发 展 等
【 键 词 】 外 贸 易 经 济增 长 文 献 综 述 关 对
【 中图分类号】 70 【 F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 6 2 2 (0 0 1 — 0 4 0 10 — 0 5 2 1 )2 0 3 — 4
伴 随经 济全 球 化 的趋势 . 国际环 境 对 经济 增 长

优化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优化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优化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浙江的商品出口额高速增长,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意味着浙江产业具有很强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但是,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大多是低技术含量、价格低廉的低端产品。

对浙江出口贸易结构及其成因进行剖析,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浙江今后的贸易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依据。

但是我国学者之前大部分都是对全国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下面主要讲下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1776)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

他从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学说出发,说明国际分工能使贸易双方的产出增加,由此产出贸易利益。

这种国际分工是以生产率费用的绝对低廉为基础,而构成生产费用的是单一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费用。

世界各国均按劳动费用最低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出口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与别国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的生产成本都得到节省,交换所得的产品数量也就增加。

大卫·李嘉图(1817)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或相对成本)理论。

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就可与别国进行贸易,并使双方获利。

伊利·赫克歇尔(1919)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俄林(1933)继承了论点。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各国的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和各种商品的不同的生产技术系数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是国际贸易及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

换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劳动报酬相对便宜,因而该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便宜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资本报酬相对便宜,因而该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便宜。

由此就会产生要素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比较成本差异。

每个国家都应当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浙江省作为中国的外贸大省,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对于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际关系,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存在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浙江省的对外贸易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对外贸易并不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真实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研究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3)探究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4)提出促进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法,包括统计和计量分析。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收集有关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已有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方法,确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假设。

(2)其次,收集、整理和分析浙江省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数据,包括贸易额、贸易结构、外商投资以及出口商品的种类等。

同时,收集相关的经济增长数据,包括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进行数据初步清洗和处理。

(3)进一步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构建相关的经济模型。

(4)基于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策略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1)建立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型,由此研究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

(2)对浙江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影响因素,并结合策略建议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t 2 .48 ) ( .069 ( ,074 =(o 515 S6 73 ) 一010o )

L ( 蹦) NP
0.6 9 6 D =1 1 7 2 F=2 2 17 995 W .8 5 3 4 .3 8
1 平稳性检验 . 首 先可以 从时问 序列图 进行简单检验( 见图 1: )
中国国民经挤增长 1 %。
变量
检验类型 A F I r ^F D J 值 D 啦界馑 结论 g ( ..) 计量 CTK 统 (% 5 水平) (,,) .1 7 2o 7l e 2 D1 2( .o47 30 l 不 0 8 — , 8 稳定 8
( ,,) ,236 199o ~195 002 316o .605 .68 不稳定
二、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甸的关J j I
四、 型检晗 模 L P D = +日N P )- N PM) N(G ) n L (l 47 (I L
用 0 S 估算模登得: L 方法 L (G ) 4238 053 7 N P x 一 . N P D = .5 6-. 2 (E ) 0 0 4 37L
三、 数据和变量的选择
U Ⅸ) ( . 2 l 817 . 2 l 一 . l 不 ( ct ) , 9 ̄2O 7 37 l 稳定 H . - 7 l 8 6
t P ( , 2 ・ .20叭.904 37 l 不 N(I M) c 。 1 2 95o — , 1 稳定 t )- 2 2 6 ( 02 - 8 1 . 9 0 — . l 不 c 。) 0 914 1 l 30 8 稳定 , , 22 o 9 8 ( ,.) .7螂 .724 O02 207 2O03 一195 .68 不稳定 U m D ( , 2 - .443.745 37 l 不 ) ct ) 65 l11 9 — . 1 稳定 . - 5 o 6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是一篇关于浙江
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文,通过实证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结
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综述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三个方面对《浙江省对外
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进行综述。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浙江省的对
外贸易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
证研究。

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引入对外贸易结构变量,分析其中的相
关因素和关系。

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和变
化趋势,以及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等。

在研究结果方面,本文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

首先,浙江省对
外贸易结构存在一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在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上
的变化较为明显。

其次,对外贸易结构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在产品结构上,不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差异。

同时,对外贸
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即当前的对外贸易结构
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是一
篇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的论文。

通过实
证分析,得出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一些重要结论。

本文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成蓉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成蓉

实证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由于 所选取数据资料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因而研究结 论也不一而足,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支 持 对 外 贸 易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观 点 。 如 Balassa ( 1978、1984) 采用横截面 ( cross- section) 数据 分 析 了 10 个 国 家 出 口 贸 易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 印 证 和 支 持 了 “出 口 引 致 经 济 增 长 ” 的 传 统 假 设。劳伦斯和温斯坦 ( 2000) 通过对日本、美国 等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得出进口额与 TFP ( 全要素生产率) 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并指 出进口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国际竞争的加强以及 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来实现的; 第二类否定了对 外 贸 易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观 点 。 JangC.Jin 和 E- denS.H.Yu ( 1996) 研 究 表 明 , 美 国 出 口 贸 易 与 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表明美国 的出口增长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此 外 , Taylor ( 1993) 、 Mccombie 和 Thirlwall ( 1999) 、 Helleiner ( 1996) 和 Bleaney ( 1997) 等人的研究, 也得出了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 增长的结论; 第三类则发现被研究的国家中, 有 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 另一些国家 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 Jung 和 Marshall ( 1985) 采用时间序列 ( time series) 数
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增 长之间的关系。
浙江省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了经济总量、进 出 口 贸 易 双 双 高 速 增 长 的 格 局 , GDP 总 值 从 1978 年的 123.72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13437.85 亿 元 , 平 均 年 增 长 13.2%, 高 于 全 国 GDP 总 值 年 均 增 长 率 ( 9.4%) 3.8 个 百 分 点 。 与 此 同 时 , 对外贸易也飞速发展, 进出口总额从 1978 年的 0.7 亿美元 ( 占全国比 重 0.3%) 增 加 到 2005 年 的 1073.91 亿 美 元 ( 占 全 国 比 重 75.5%) , 平 均 年 增 长 31.2% , 高 出 全 国 同 期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 17.5% ) 13.7 个 百 分 点 。 外 贸 发 展 势 头 强 劲 。 无论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 浙 江省外贸发展堪称我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 其 特征也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 因此本文以浙江省 GDP 数据和进出口数据为样本展开分析。

最新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

最新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论文摘要】利用浙江省1990年~2011年的相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测算对外贸易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度及对外贸易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进出口贸易能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并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率拉动度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省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852.3亿美元,年均增长30.1%,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4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0.3%增加到2011年的7.4%。

尤其是1998年以来,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四,出口增速不仅全国领先,而且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也处在领先地位。

贸易顺差更是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2011年浙江实现贸易顺差310.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320亿美元)的97.2%,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

因而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简要的文献回顾当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陈家勤(1999)通过对进出口依存度、进口GDP增长弹性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进口增长对GDP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林毅夫等(2001)通过联立方程组,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作用”的结论;石传玉等(2003)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尽管各自选用的方法不同,结论有异,但一个广为接受的现实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数量关系。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一、引言部分长期以来,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在理论界跟政界一直有着不同观点,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出口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了一点:进口贸易也是完全可以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的。

于是,有人开始重新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其结果大都表明出口比进口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只是一种假设,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能促进经济增长。

所以,片面强调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低估进口贸易的作用,人为制造不公平贸易,将阻碍贸易自由化发展,影响经济正常发展。

由于机电产品在我省的贸易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以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为例研究。

近几年来,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出口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增加,成绩斐然。

尽管浙江机电产品近年来出口快速增长,成绩显著,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由于浙江企业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遭遇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只追求增加出口忽虑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

作为浙江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机电产业,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2001年开始,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怎样使进出口关系趋于合理化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

二、主体部分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机电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研究动态新古典经济学家Ram(1985) 认为出口能加快一个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提高专业化和技术水平,并且提高一个国家对优势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进而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Dollar (1992)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92 个国家1976~1985 年间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出口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报告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开放的贸易政策与和平的环境推动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1986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02.47亿元,2012年达到34665.33亿元,26年间基本翻了69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大陆始终处于前列;进出口总额从1986的12.93亿美元激增到2012年的3124.03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外贸易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

因此,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方面的研究:尽管国际贸易理论十分丰富,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按照大多数文献的处理办法,依据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过程可将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佟家栋,2000)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Smith 认为,国与国之间只要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就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说,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2)比较优势理论1817 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进一步拓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Ricardo模型理论。

Ricardo指出,每个国家只要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贸易双方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社会劳动时间,提高福利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伴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逐渐进入了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阶段。

(1)要素禀赋理论1933 年,瑞典经济学家伊利·赫克歇尔(Eli Fillip Heckscher)和伯尔蒂尔·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共同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 H-O 模型理论。

H-O 模型认为比较成本的差异并不是基于各国技术或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由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和不同商品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差异所导致。

H-O理论认为,由于要素禀赋和使用比例上的相对差别,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资源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

(2)里昂惕夫悖论H-O模型正确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客观反映了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的国际贸易有比较高的解释力,也因此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该模型与现实的矛盾日渐显现。

1953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assilyW.Leontief)采用美国 1947 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对 H-O 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按照H-O 模型理论分析,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是实证结果与里昂惕夫的理论预期完全不符合,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悖论”。

3.新贸易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经济新现象用传统的 H-O模型无法进行解释,于是,一些学者开始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动因,以全新的视角对贸易结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诞生了一批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是对传统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但更加贴近国际贸易的现实。

(1)新生产要素理论新生产要素理论认为除了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新的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技术、人力资本、R&D 均对贸易基础和结构变化产生更根本性的作用。

新生产要素理论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和开发学等理论。

(2)技术缺口理论1961 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A Posner)在其代表作《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中,首次提出技术缺口理论。

H-O 理论认为比较成本优势来源于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而 Posner 通过动态分析法研究发现,各国的技术差异是比较成本优势产生的重要原因。

该理论解释了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行贸易的主要原因,认为国家间技术的差别导致了国家间贸易流的产生。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Vernon)在其发表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该理论以生产技术的变化为基础分析贸易格局的变化,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局限。

Vernon 认为,任何一种产品都像人的生命一样,需要经历开发、引进、成长、成熟和衰退期,因此,产品的生命周期从其技术发展的视角可以分为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4)产业内贸易理论1979 年,克鲁格曼(Krugman)在其博士论文《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中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构建模型,从模型上证明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起因,以及产品的异质性决定了贸易形态为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即规模报酬递增。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规模经济又能够影响贸易模式。

(5)竞争优势理论1990 年,“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国际竞争优势》中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又称“钻石理论”。

波特的“钻石模型”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关键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决定。

四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行业,以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两个辅助因素包括机遇和政府。

三、实证研究回顾1.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现有的文献研究中,主要集中于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或者出口(进口)贸易结构对经济促进的效应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少对贸易商品进行分类研究,尤其是关于经济增长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的研究甚少。

Li Cui 和 Murtaza Syed(2010)采用分离的贸易数据进行检验,来判断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生产结构之间的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国内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

Kavoussi(1984)将出口贸易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类,借助回归模型分析了出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73个发展中国家实证研究发现高经济增长率与高出口率存在正向关系,随着一国的经济综合实力上升,初级产品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停滞。

20 世纪 90 年代后,我国对外贸易与 GDP 双双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始将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到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

李淑贞(2011)通过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

丁雯(2008)亦借用协整分析法考察我国1985-2006年间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短期内,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均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反作用不显著;长期内,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

苏振东和周玮庆(2009)根据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构造了出口贸易结构指数,实证检验我国1992-2006年间出口总量与出口结构分别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出口总量促进经济增长;出口贸易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比低附加值产品更能拉动经济增长。

传统的观点认为: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

但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的贸易产品尤其是制成品结构中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地位,对外贸易结构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凸显。

王永齐(2006)把出口商品结构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通过构造贸易结构指标研究我国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经济增长的变化如何改变本国的比较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这是因为我国的发展阶段条件因素所限制,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贸易总量的增长。

2.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贸易的结构性问题,人们也开始意识到首先需要研究有哪些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贸易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如何。

郑建清(2009)根据有关贸易结构的经济理论,筛选出贸易结构的九大影响因素:FDI、资本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人民币汇率、人力资本存量等。

通过对以上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及贸易结构变量的因果检验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1)影响我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因素为:FDI、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和产业结构。

(2)影响我国贸易方式结构的因素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资本存量及有效汇率指数。

(3)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结构的因素为:FDI、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存量、产业结构。

(4)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因素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出口退税。

四、本章小结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传统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对外贸易结构理论的主要模型有 Ricardo模型、H-O模型、Grogman的规模报酬模型等。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均假设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可流动性。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日益深化,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流动性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十分强调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流动性对各国要素禀赋的影响。

接着,本文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实证研究。

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总量或分类比较宽泛的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如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资本品和消费品等)。

主要使用的计量分析方法有:(一)运用跨国(或地区)的横截面数据和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对外贸易结构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二)利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或全生产要素分析(如 Subrata、李淑贞、易力、吕延方等),从而检验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